1、求學太極拳及養生之道!
學「八段錦」也不錯,功法簡單,效果明顯。我在網路視頻上學的,習練後感覺很好。(八段錦也有很多練法,我選擇是配合呼吸的)
2、李經梧太極傳人閆芳是騙子么
反正太極拳現在已沒了真傳了,就讓那些假大師折騰吧,反正沒有實戰能力,只能表演花架子了,一個個看起來雲掤采挒神的不行,其實都是裝的,太極拳越沒真傳某式太極拳出現的越多、太極大師出現的越多,假大師啊,假太極啊
3、河北趙堡太極拳傳人?
河北又揚式太極拳沒有趙堡。
4、吳式太極拳的養生功效特別明顯,因為它要求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我師傅是吳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
膽囊切除術後。正常三天便可回家,頭兩個星期不要舉重物體。
吳式太極拳源於楊氏,但保留一些導引術動作和加入了宋氏太極拳心法。
吳式太極拳同樣尊張三豐為祖,是道家拳也注重內在的東西。
沒有發勁低架那些表演成份的東西。
保守起見,術後一個月,就可以慢慢打拳了。
5、盧氏太極拳傳承人王海民
盧氏太極拳是清道光年間廣平縣(今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盧鳴金繼承前人精華,融匯貫通所創。該拳種重實戰、擅技擊、易養生,被列入了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盧氏太極拳傳習場所也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範基地。隨著世人對盧氏太極拳有深入了解,國內外習練者眾多。盧氏太極拳還應邀在白俄羅斯國設立了傳播基地。
傳承
1、一代宗師:
約在清代光緒年間,盧鳴金宗師嘔心瀝血,博採眾長,在中路人位元組拳架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升華,完善成了完整的體用功架,及相關的樁功、步法、推手、散手技法等等。並且按拳架勁路,創出與之相配的刀槍劍棍等器械練法及用法。同時以西江月、卜運算元等詞牌形式撰寫了拳譜、刀譜、劍譜、棍譜、槍譜。並且授徒數千人,發展成了一個拳架套路完整、訓練方法合理、技擊手段多樣、配套器械齊全、理論著作完備、門人弟子眾多的武術門派。
2、第二代傳人:
盧鳴金一生共收徒弟1000多人,其中廣平縣袁廣全、宋濂敬,曲周張致仁、張琪、王太平,肥鄉楊大成,成安常殿安、曹振山、李老孟,安陽高彪,濟南小成子,山西潞安馬一武,滄州李飛,以及其子盧克順、盧克志、盧克勤等50多人都成了當地的武術名家。宋濂敬還成為清末冀南紅槍會農民起義的領袖。
3、第三代傳人:
(1)廣平盧氏本家後人:盧進忠(盧克順長子,第三代前期掌門),盧進孝(盧克順之子),盧進傑(盧克順之子),盧進義(盧克順之子),盧進禮(盧克順之子),盧進才(盧克志之子,第三代後期掌門)。
(2)曲周張致仁一脈傳人:二弟張致義、三弟張致禮、四弟張致才、五弟張致信;張連明(侄)、張連科(侄)、張連重(侄)、張連璧(侄)等。
曲周張琪一脈傳人:張明芹(張琪之子)、李清秀、董老向、龐敬修、冀老四等。
曲周王太平一脈傳人:王斌(子)、王玠(侄)
(3)成安常殿安一脈傳人:常山秀、常文龍、常雲龍、楊琪、楊純等。
4、第四代傳人:
(1)廣平盧氏本家後人:盧魁恩(盧進才之子,1939年生,第四代掌門);盧魁元(盧進傑之子),盧魁興(盧進忠之子),盧魁武(盧進孝之子),盧魁仲(盧進才之子),盧魁彬(盧進傑之子),盧魁全(盧進義之子),盧魁英(盧進禮之子),盧魁敬(盧進禮之子),盧魁鎮(盧進才之子,盧式太極拳協會會長)等。
(2)曲周傳人:李鳳崗、崇文志、王書堂、張玉印、王恩民(又名王振華)、王慶民(王玠之子)、張維新(張明芹之子)、張維凡(又名張林海)、張士林(張連璧之子)、張少文、盧光美、李夢科、張斌等。
(3)成安傳人:楊新成,侯海林,馬振聲,常運生,常春生等。
5、第五代傳人:
(1)廣平盧氏本家傳人:盧尚攀、盧尚奇、霍付存、單福亮、王志剛、尚世安、賈新秋、劉運嶺、單海平、張俊生、李連祥、宋文學、許平軍、劉學嶺等百餘人。(2)曲周傳人:張送林(張維新之子)、張友林(張維凡之子)、王孟堂(王慶民之子)、張東海(張士林之子)、張銀海(張士林之子)、盧利賓、高河新等。第六代:李振傑,霍海峰,李永瑞,李永志,王向峰,金龍等有數十人先後多次在太極拳推手、雷台散打和傳統拳術競技比賽中,榮獲第一、二 三名及優秀獎。盧鳴金去世後,其子孫和徒弟繼續將本門太極拳發揚廣大。「文革」期間,盧氏太極拳進入了低潮期。改革開放後,盧氏第三代掌門人盧進才(1910年—1994年,盧鳴金之孫、盧克志之子)曾先後到大名和石家莊等地參加各類表演賽;1998年和2000年在邯鄲市舉辦的中國永年太極拳聯誼會上,盧氏第四代傳人盧奎恩、盧奎鎮也多次在各屆太極拳聯誼會上有過精彩的表演並獲得多種獎項;盧氏第五代傳人盧尚奇兩次獲得太極拳散打冠軍。
6、楊氏太極拳的傳人
楊振基(1921-2007)等。
楊振基先生,1921年農歷6月20日生,2007年3月27日逝世,享年86歲。祖籍河北省永年縣閆門寨村。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曾孫,太極宗師楊澄甫次子,楊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生前曾任邯鄲市政協委員、常務委員邯鄲市武術協會主席、名譽主席。
何華雲(1948-)
何華雲先生,1948年生,湖北建始人,高級編輯,原重慶市萬州日報社總編室主任,1971 年入太極門,先後師從楊澄甫高足李雅軒之弟子張義敬、張義尚二位先生習練楊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現重慶市萬州區楊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在太極拳的研習上主張擯棄門戶之見,博採眾長,其師張義尚精八卦,形意和渝東絕技金家功夫等內家拳術,太極拳架及推手、散手獨具風格,學者甚眾。何華雲先生的弟子在河南焦作國際太極拳推手賽上數次名列前茅。何華雲先生還針對「太極十年不出門」的弊端獨創了一套五步練功法,半年左右即見成效,深受年輕人的推崇。五步即: 拳架、中定功、揉身功、旋腕轉膀功、進退顧盼功。其太極拳架、揉身功、旋腕轉膀功在調動人體內臟、活動經絡血脈、舒展關節骨架、美化人體形態和培育中氣等方面均有良好作用,成為老少婦孺喜愛的健身運動。
太極拳是我國的國粹。其動作以鬆柔入手,練勁養氣,可緩可快,具有以柔克剛,引進落空,舍己從人等特點。由於其既可技擊防身,又能增強體質、防治疾病,深受人們的喜愛。
楊式太極拳是中國太極拳主要流派之一,由清代奇人楊福魁(露蟬,1799--1872)學得陳式太極拳的精髓後所創。其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由於其拳姿勢開展,平正朴實,練法簡易,深受廣大群眾喜愛,開展得最為廣泛。
國學大師張義尚認為太極拳是 勁沉腳底的松沉圓轉運動 。 惜當今社會,各種簡化太極拳,競賽套路的流行,太極拳逐漸演化成體操和體育比賽項目,傳統太極拳之真貌,幾乎難以再現。只有那些一脈相承的傳人,才能系統的學習和掌握這種高明的拳術,何華雲先生即為這傳人之一。他經過40年的學習研練,全面的掌握了傳統楊式太極拳這一國術瑰寶。
7、手動病自除 武當太極傳人5分鍾養生功法怎麼樣
「太極養生」書《手動病自除》說明書 1.頭頸部養生、四肢部養生、軀幹部養生、常見病療養功法,四大內容板塊,囊括身心靈三位一體養生修持,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武當派太極養生。(《手動病自除》是體系性的修習導讀); 2.「5分鍾太極養生功法」符合道家養生的理論,取法於《黃帝內經》等中華醫武秘笈,是專門為生活在都市中,從事腦力勞動,沒有大塊的身體鍛煉時間的「城市人」量身打造的功法。未成書前,此功法即在韓國、上海、北京、廣州等大中城市高檔會所高級白領中秘傳(《手動病自除》針對性強); 3.「5分鍾太極養生功法」是武當松溪派第12代傳人陳太平武學養生踐行之作,其在太極拳業內是令人信服的大家。書中附錄其首次披露的《我的武學之路》和《陳太平武學途徑》,有助於讀者進一步了解陳太平。其醫學臨床功能已經北京香山醫院院長司福河等專家、名醫驗證,並獲首席推介;聯合新世界出版社出版「5分鍾太極養生功法」的石頭·剪刀·布(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專業出版人打造的民營圖書公司。該公司致力於打造造福於民的大眾化讀物,在國學勵志、健康養生、暢銷文學、女性自助方面有著獨到的選題策劃能力,是一家值得信賴的圖書公司(《手動病自除》的可靠性); 4.《手動病自除》從裝幀設計上看,是當下養生類讀物的升華之作,綜合了暢銷書《手到病自除》的優點,更開創性地附錄有「城市人不生病-5分鍾太極養生功法」全解圖譜,直觀,而且好看、管用(《手動病自除》裝幀設計的導購功能); 5.「5分鍾太極養生功法」是世界上最環保的養生功法,每天只需5分鍾,隨時隨地,易學易用,簡單實效。《手動病自除》是在營銷一種「綠色環保」的健康養生功法,鼓勵傳閱、傳練,定價低至出人意料的26.80元每本(《手動病自除》的天然公益性); 6.「5分鍾太極養生功法」的易學實用性決定了它可以使萬民受惠。「太極養生」是國家提倡「全民健身」,預防流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對國家建設和諧社會的專利支持(《手動病自除》的國家價值觀)。
8、洪式太極拳的傳人
沒有聽說過當地有洪式太極拳的.......
你可以看以下簡介.......是否對你有幫助.......
洪式太極拳
創始人洪均生先生,河南禹縣人,1907 年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穎悟過人。幼年時隨其父寓居京城,因體弱於1930年拜陳式太極拳第十七代宗師陳發科為師,學習陳式太極拳,言傳身教得之於師,潛揣默識求諸於己;十五年不輟所學,深得陳發科真傳。後困於家計,於1944年離京,輾轉赴濟南投親謀生。1956年再度赴京,拜晤其師陳發科,以求拳法之精與拳理之密,更得陳發科晚年之技擊精粹。徵得陳發科同意,遂將師授之技法融於套路之中(此套路後稱為陳式太極拳實用拳), 為後來學者開辟了一條掌握陳式技擊奧妙的捷徑。
「洪氏太極拳」 這一名稱早在洪均生傳授實用拳法前後的研習者中流傳,但未正式確定,近年來,已習慣把這套拳法稱為「洪氏太極拳」 ,以區別陳式太極拳老架。因此,洪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李駐軍在1998年第三期《武魂》雜志上發表的文章中正式使用了這一名稱。該拳繼承了陳式太極拳原理,本著「怎樣用就怎樣練」 的原則,根據實戰作用改變了套路動作及練法,同時吸收了其他拳種的招法,洪老師著書《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 。
拳法風格:精巧輕靈,宛轉含蓄, 縝密纏綿,自然雍容,外示處女之秀,內含金剛之堅,不著意於大開大合, 奔騰雄壯。
拳法特點:攻於細密。以上內容根據「洪氏太極拳」網站中部分文章內容整理而出。
參考資料:http://ke.baidu.com/view/492097.htm?ss=
9、李經梧太極傳人閆芳的凌空勁是什麼原理
李經梧太極傳人閆芳的凌空勁是一種太極拳推手勁法術語,是一種藉助精神作用、先聲奪人的擊發方法。欲發此勁者,先須以沾黏等勁吸引住對方,使之無可抵抗,進而威懾對方精神,此時發者僅須口中一哈,對方即因感覺而致雙足離地或後退。
凌空勁,屬於氣功現象,精神現象,催眠現象。師生之間由於長期相處,建立了默契,心意相通,大師發出指令,徒弟負責實施,二人合成一人。
凌空勁現象的形成與催眠是一樣的,都必須具備幾個前提條件:一、師生或醫患之間建立了牢固的信任關系,說什麼信什麼,完全放棄了自我的本能抵抗。二、學生或患者具有高
度的受暗示性。也就是說,聽風就是雨,容易被暗示。太有思想的人、太有主見的人、太固執的人是被催眠不了的。三、大師或醫生的催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