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內功養生太極拳

內功養生太極拳

發布時間:2020-07-03 09:08:59

1、什麼是太極拳的內功?

太極拳是雜耍,根本不存在什麼內功,太極不能健身,不能養生,不能實戰,就是一無是處的東西。

2、太極拳的內功心法

太極拳的內功心法 : (李雅軒太極拳精論) 太極拳在初練時,是感覺不出什麼味道來的。但是只要有耐心,有恆心,細細地體會,時間久了,便會感覺趣味濃厚,使人百練不厭,愈研究愈有味道,愈體會愈有興趣甚至形成一種癖好,一輩子離不開它,其終身健康也就在不知不覺之中得到了。為了功夫的增進,要經常不斷的思悟其中的道理。每練功進,如何虛無的氣勢,如何才有松軟沉穩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沉勁,如何才能有綿綿不斷的味道,如何用意不用力,如何身勢經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滿身輕利頂頭懸的意思,如何才有入里透內之勁道,如何打松凈之勁,如何以心意之去,如何以神經之動,如何能來之不知,去之不覺,打人於不知不覺之中,如這樣練下去,以後就有好的進步了。平時要在出動時,心裡應如何作想,如何形態,如何神氣,如何出手若無所為而又有包羅萬象無所不為之氣勢,這也是很要緊的。假若是出手有所為,心裡先有一個主觀的定見,那就恐顧此失彼,掛一漏萬,流於外功之明勁,成了多著多法之硬功拳的情形了,此理不可不知。在練時,穩靜安舒,心神泰然,反聽觀內以審身心之合,這才是練太極拳功夫的態度,否則雖表面似太極拳,實則非太極拳功夫也。 太極拳功夫,不外乎是動靜開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穩靜的基礎上作,不可有慌張冒失的現象。它雖是靜,但靜中藏動機。雖是動,但動中存靜意,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此太極拳之道理也。其健身方面,全憑呼吸深長,氣血暢通,頭腦安閑,心神穩靜。其應用方面,全憑虛無的氣勢,沾粘跟隨,在幾跟幾隨之中,我之身勢早已吃進彼身,一切的機會自送上手來,在這個時候,我的神氣一動,早已如觸電樣將其打出矣。
 在練功時,要以神走,以氣化,以腰領,以意去,內外一體,心神合一,神氣貫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會養出非常的靈覺來,以這種靈覺用之於推手,體會對方之來勁,是百無一疾的,既已知道對方之來勁,便可順其來勢,隨其方向,而作跟隨沾粘之動作,他身上之缺點,便會自然的發現出來,我趁勢擊之,則自無不中之理也。練體以固精,練精以化氣,練氣以化神,練神以還虛,這是太極拳的四步功夫。學者宜本此方向細細體會,才能練到妙處。 人身之靈機,最為寶貴。凡一切處事接物,皆全賴於此,不獨打拳推手也。但靈機是出於大腦神經,所乙太極拳的功夫,首要在穩靜的基礎上練功,以養其大腦中樞神經。但所謂穩靜者,是心神泰然之後,自然之中出來的真穩靜,而不是強制著不動作出來的表面上的穩靜,這種強制著身體不動,表面上是穩靜,而心性方面仍是不靜的。如果這樣,就不是真靜,不是真靜,就不能養大腦中樞神經,也就出不來特殊的靈感,此理又不可不知。
 練太極拳的功夫,在預備勢時,就一定要使身心穩靜下來,真穩靜下來之後再行出動。尤須注意的,是在動的時候,更要保持其穩靜,不要將穩靜的情形分散了,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切記切記。
 在動時,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腰脊率領,牽動四肢,綿綿軟軟,鬆鬆沉沉,勢如行雲流水,抽絲掛線,綿綿不斷,又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的。將一趟太極拳形容出來,不是四肢局部之動,練後有甜液生於口中,便是練之得法處,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堅持日日按時練功,不要間斷,以後就會有顯著的進步。假如練後口中沒有甜液發現,這便是練之不得法,心神未靜下來,在這種情形下,就不必按時練功了,當速請太極拳明師指正了,否則毛病暗出,則更不易改正。
 在呼吸方面,務須深長,使呼吸趁著緩和的動作鼓盪,又要使緩和的動作,趁著呼吸的鼓盪開合,並須要作得自然而順隨,這才是正確的練法。穩靜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長可以養氣,久而久之,則神氣自能充實,身體健康也自然增進。太極拳所講的柔軟,是指的周身均勻,配合一致合度。在生理上、在健康上、在技擊上所需要的柔軟,而不是腳翹得特別高,腰折得特別彎,這樣失掉了靈感性,不合生理的局部的特殊的柔軟。因為這些不合生理的柔軟,只是好看而已,但在技擊和健身方面,都沒有什麼好處的。
 在太極拳的功夫方面,只是有些軟活柔動還是不夠的,需要在這些軟活柔動中作到均勻有沉著的心勁和雄偉的氣勢才夠味。以上這情況,是要在練拳日子久了,功夫有了基礎之後,再經老師詳細的口傳面授,說些比喻,作些示範,形容其氣勢,慢慢地悟會才會有的,而不是一言兩語可以了事的,也非筆墨所能描繪。這種雄偉的氣勢及沉拳的心勁,是在身勢氣魄之內含而不露的,不是擺在外面的。以上這些情況,要有真的太極拳傳授而又有功夫的人,才能鑒別出來的,如哪些毛手毛腳的太極拳家,是看不出來的。如他們看了,反以為是不好,或出些反對的言語,如說什麼太慢了,或說架子太大了,或說太神化,太迷信了雲雲。所以說,凡是對某一項學識設有研究的人,就會發言不當。
 練剛柔不如練柔勁,練柔勁不如練松軟,練松軟不如練輕靈,練輕靈又不如虛無。虛無的氣勢,才是太極拳最上層的功夫。其主要的練法,是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意貫指,日積月累,內勁自通,拳意主能上手。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動,胯為底盤,務須中正,以思想命令於腰脊,以腰脊領動於四肢,尚須以神氣相配,上下相隨,完整一氣,否則非太極拳功夫。松軟沉穩的形勢,如載重之船,沉沉穩穩地盪於江河之中,既有沉重而又有軟彈之力。  
 凡是一舉一動,是以意為主使,以氣來牽引,無論伸縮開合,或收放來去,吞吐含化,皆是由意氣的牽引為主動,由腰脊來領動,此是太極拳與他種拳不同之處。如一勢之開,不但四肢開,而心意胸脊必先為之開;如一勢之合,不但四肢合,而心意胸部必先為之合,凡一切動作必須由內達外,所以稱為內功。  
 找上下相隨,是初步之練法。找輕靈綿軟,是中乘之功夫。找虛無所有,才是最後的研究。蓋輕靈仍有物也,如到虛無則無物也,則一切無不從心所欲,以達通玄通妙之境界。太極拳之虛無氣勢,在技擊方面,其變化作用,其妙無窮。如遇剛勁來犯,可以使其捕風捉影;遇柔勁來犯,可以化之於無形,使對方找不著實地,摸不著重心,英雄無用武之地。  太極拳在前清咸豐時代,有些人稱它為神拳。余以為這個名稱很有道理。稱神拳者,並非指神怪之神,而是神經之神,神氣之神。一者是因在練功時不是用力,而是用意,用神用氣;二者是在對手時,其動不是專靠肌肉的伸縮為主,而是以神經之動為主,其變化運用巧妙神奇,有令人不可測度之處,故稱之為神拳。每練功夫,要細細的體會功夫中的精微奧妙。這種精微奧妙,是在思想之內心而不在手勢之外面,所以太極拳的功夫,只靠操練還不行,需要用悟。用悟就必須緩慢,必須穩靜,如不緩慢穩靜,就悟不出去,悟不進去,就找不著太極拳的味道。學者須特別注意。

3、太極拳內功怎麼練啊?

這種事情急不得,先把基本功打好

4、什麼是太極拳內功?如何練習太極內功

現在有許多人練習太極拳,往往只注重外形動作,而不注意修煉太極內功,他們把精力放在外形動作上,熱衷於比賽、表演。為了取悅於觀眾,把太極拳舞蹈化、體操化。台上龍騰虎躍,台下掌聲四起。但在行家看來,卻只能搖頭嘆息。為什麼?太極味沒了。太極內功沒了。太極拳的輕靈沉靜,松沉纏綿,內外兼修,剛柔相濟,周身一家等特點沒了。這已經不是太極拳,而是只有外形沒有內涵的太極操。 練習太極內功離不開丹田。要心靜體松,意守丹田,培養丹田之氣,使之不斷加強充實,並在意念的引導下周流全身,開則達四稍,合則歸丹田。這種內氣的流動是在意念的指導下,結合拳的套路的開合來進行。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外形動作完全是被動的,是意氣作用的結果。如果你在盤架的過程中,能做到以意領氣、以氣運身,那麼你的拳架就有了充實的內容,也就是在練習太極內功了。當然,站樁、打坐也是練習內氣的好方法。在心靜體松的狀態下,丹田之氣循經絡走向,打通任督兩脈,實現周天運行。這不僅能強身健體,而且練出太極拳特有的技擊功夫。 柔運化,剛落點,是太極拳技擊的特點。有效地化解對方來力除了依靠身法手法步法之外,最根本的要靠內功。太極高手可以在身形基本不動的情況下,在對方接觸自己身體的一瞬間即化即打,克敵制勝,靠的就是深厚的太極內功。同樣,太極拳擊打也要靠內功,在發勁時,意到氣到勁到,功助拳勢,剛猛無比。 太極拳內功的修煉,除了修煉丹田之氣還要注意腰胯的練習。太極拳內功的關鍵在於腰胯。太極拳活與不活,全在於腰胯。腰胯不活不松,動作必然呆滯。太極內功高深者,腰胯轉換極為靈活,且走圈極小,不顯於形,若有若無,深藏不露,使對方不知其深淺,否則,容易給對方看出破綻,非高人之所為也。腰胯不活不松,內氣難以下沉入地,身樁不穩,難敵強手。腰胯是太極拳的天機。不得此中奧秘,難以練成太極功夫。 因此,練習太極拳一定注重內功的修煉。注意培養內氣,壯大內氣,運行內氣。這是練習太極內功的基礎。太極拳技擊功夫要靠內功,養生的功夫也要靠內功。只有內外兼修,才能練好太極拳。「培其根枝葉自茂,潤其源流脈自長」。因此拿住丹田練內功,乃是練習太極拳之根本.

5、什麼是太極拳內功?如何練習太極內功?

太極拳以拳架為體,內功為本,推手為用。俗話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太極拳離開內功,就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拳架就成了空架子。 什麼是太極拳內功?所謂內功就是內在的功夫。其本質是精氣神的結合。它是中華武術的精華,也是太極拳的精華。太極拳的博大精深主要體現在內功的修煉上。其中,練內氣乃修煉太極內功的關鍵。當代著名太極拳家馮志強先生說:「練內功,首先是練內氣。氣為勁之體,勁為氣之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內氣質量的高低,即反映出太極功夫的高低。內氣充沛,能起到護體的作用,身體富有彈性,如充足氣的皮球,不怕人擊打;內氣充沛,則內勁渾厚,威不可擋;內氣充沛,通經活絡,營衛全身,祛病強身,體魄健壯;內氣充沛,在心靜體松的情況下,周流全身,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就能做到意到氣到勁到,周身極其虛靈,就能做到以柔克剛,化敵於無形,攻敵於不備,得機得勢,處處主動。 現在有許多人練習太極拳,往往只注重外形動作,而不注意修煉太極內功,他們把精力放在外形動作上,熱衷於比賽、表演。為了取悅於觀眾,把太極拳舞蹈化、體操化。台上龍騰虎躍,台下掌聲四起。但在行家看來,卻只能搖頭嘆息。為什麼?太極味沒了。太極內功沒了。太極拳的輕靈沉靜,松沉纏綿,內外兼修,剛柔相濟,周身一家等特點沒了。這已經不是太極拳,而是只有外形沒有內涵的太極操。 練習太極內功離不開丹田。要心靜體松,意守丹田,培養丹田之氣,使之不斷加強充實,並在意念的引導下周流全身,開則達四稍,合則歸丹田。這種內氣的流動是在意念的指導下,結合拳的套路的開合來進行。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外形動作完全是被動的,是意氣作用的結果。如果你在盤架的過程中,能做到以意領氣、以氣運身,那麼你的拳架就有了充實的內容,也就是在練習太極內功了。當然,站樁、打坐也是練習內氣的好方法。在心靜體松的狀態下,丹田之氣循經絡走向,打通任督兩脈,實現周天運行。這不僅能強身健體,而且練出太極拳特有的技擊功夫。 柔運化,剛落點,是太極拳技擊的特點。有效地化解對方來力除了依靠身法手法步法之外,最根本的要靠內功。太極高手可以在身形基本不動的情況下,在對方接觸自己身體的一瞬間即化即打,克敵制勝,靠的就是深厚的太極內功。同樣,太極拳擊打也要靠內功,在發勁時,意到氣到勁到,功助拳勢,剛猛無比。 太極拳內功的修煉,除了修煉丹田之氣還要注意腰胯的練習。太極拳內功的關鍵在於腰胯。太極拳活與不活,全在於腰胯。腰胯不活不松,動作必然呆滯。太極內功高深者,腰胯轉換極為靈活,且走圈極小,不顯於形,若有若無,深藏不露,使對方不知其深淺,否則,容易給對方看出破綻,非高人之所為也。腰胯不活不松,內氣難以下沉入地,身樁不穩,難敵強手。腰胯是太極拳的天機。不得此中奧秘,難以練成太極功夫。 因此,練習太極拳一定注重內功的修煉。注意培養內氣,壯大內氣,運行內氣。這是練習太極內功的基礎。太極拳技擊功夫要靠內功,養生的功夫也要靠內功。只有內外兼修,才能練好太極拳。「培其根枝葉自茂,潤其源流脈自長」。因此拿住丹田練內功,乃是練習太極拳之根本。

6、內功太極拳,是什麼

我發現現今最高太極境界。解釋的很清楚!!http://www.tjwenjie.com/shenyi.htm
有視頻。

7、太極拳有內功嗎?

在經歷了清末的高峰和近幾十年的低谷後,中國武術的真實面目早已埋到了厚厚的塵土中,至於那神乎其神的內功更是被年輕人當做娛樂的談資。流傳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功夫真的只是一場笑話嗎? 當然不是。不僅是武術,中國所有的文化都講究心傳口授,工業化大生產無法造就真正的頂尖人才。武術也一樣,從古至今,哪門哪派,不論弟子多麼眾多,成名者不過數人而已。具體到太極拳來說,雖然到了近代分為多個派系,但是要領,甚至拳架都大同而小異。為何習練的人那麼多,都在練雲手、海底針、高探馬、搬攔捶,卻只出了楊露禪、全佑、吳鑒泉、陳發科等等屈指可數的前輩名宿呢?原因當然多種多樣,但是內功,一定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我的老師曾說過,真正的高手在拳架純熟後,以修煉內功為主,內功也有多種,通過更換修煉的內功,同一個拳架會發揮出不同的效果。按我的理解,內功可以近似為現代轎車中的電子操控系統,通過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系統,使整部車有機地協調起來,發揮最大的能量。內功使人體的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其他門派不了解,本門內功由我師爺李經梧綜合前人的教授而創立,在傳給自己的徒弟時統一稱為「太極內功」。分為築基功,充實帶脈,神通於背,靈機於頂等幾步,有具體的練習方法。內功小成後還有對應的心法。基礎的效果是產生中定,帶脈充實,用之則有,不用則無,全憑心意調動,與自然呼吸無關。用時腰部似縛一條沙袋,可抗擊打。後兩步效果我僅聽說過,尚未見過。 「太極內功」還曾被我師爺在北戴河氣功療養院用於臨床試驗,對多種慢性病有較好的輔助療效。 我對內功的認識還很淺薄,但是我相信兩點:第一,內功是確實存在的,因為通過這種練習得出的效果我親身感受過,不是通過一般的體育鍛煉可以達到的; 第二,內功既不神秘,也沒有傳說的那麼神奇。內功的練習在開始階段甚至是枯燥的,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練成的人很少的原因之一,自古修道者就得耐得了寂寞。 簡單的動作和意念,千萬次重復,就會出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我記得有位相聲大師說:幽默就是重復。其實任何細致精微的東西,如果不是千萬次重復,都是不能體會到的。內功沒那麼神奇,我認為內功可以增加爆發力,可以協調身體機能,可以養生,但是這種提高是有限度的,是不會超過人體極限的。本門的內功從前輩的口中,尚未聽說什麼難以解釋的神奇現象。

8、太極拳內功怎樣練

太極拳只有勁,沒有所謂的內功。
武俠小說可以看,但記住只是小說。

9、什麼是太極內功,它和練太極拳有什麼關系?

陳小旺是真正的太極宗師。不服你可以試一下推倒他!這是真正的太極功夫!有人說和許小東打誰利害?當然論彈姚、閃躲可能是許利害,但是論力氣許在陳的面前就象小孩子一樣。陳要是從小就訓練實戰的話,許小東有兩個都不夠打!我的觀點你贊賞嗎

10、太極拳內功

太極同門師生合影(前排左二郭松亭,左三王茂齋,左四趙鐵庵;後排左三王子英) 李經梧八十壽辰與弟子的推手錶演 當然不是。不僅是武術,中國所有的文化都講究心傳口授,工業化大生產無法造就真正的頂尖人才。武術也一樣,從古至今,哪門哪派,不論弟子多麼眾多,成名者不過數人而已。具體到太極拳來說,雖然到了近代分為多個派系,但是要領,甚至拳架都大同而小異。為何習練的人那麼多,都在練雲手、海底針、高探馬、搬攔捶,卻只出了楊露禪、全佑、吳鑒泉、陳發科等等屈指可數的前輩名宿呢?原因當然多種多樣,但是內功,一定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我的老師曾說過,真正的高手在拳架純熟後,以修煉內功為主,內功也有多種,通過更換修煉的內功,同一個拳架會發揮出不同的效果。按我的理解,內功可以近似為現代轎車中的電子操控系統,通過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系統,使整部車有機地協調起來,發揮最大的能量。內功使人體的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其他門派不了解,本門內功由我師爺李經梧綜合前人的教授而創立,在傳給自己的徒弟時統一稱為「太極內功」。分為築基功,充實帶脈,神通於背,靈機於頂等幾步,有具體的練習方法。內功小成後還有對應的心法。基礎的效果是產生中定,帶脈充實,用之則有,不用則無,全憑心意調動,與自然呼吸無關。用時腰部似縛一條沙袋,可抗擊打。後兩步效果我僅聽說過,尚未見過。 「太極內功」還曾被我師爺在北戴河氣功療養院用於臨床試驗,對多種慢性病有較好的輔助療效。 我對內功的認識還很淺薄,但是我相信兩點:第一,內功是確實存在的,因為通過這種練習得出的效果我親身感受過,不是通過一般的體育鍛煉可以達到的;第二,內功既不神秘,也沒有傳說的那麼神奇。內功的練習在開始階段甚至是枯燥的,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練成的人很少的原因之一,自古修道者就得耐得了寂寞。簡單的動作和意念,千萬次重復,就會出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我記得有位相聲大師說:幽默就是重復。其實任何細致精微的東西,如果不是千萬次重復,都是不能體會到的。內功沒那麼神奇,我認為內功可以增加爆發力,可以協調身體機能,可以養生,但是這種提高是有限度的,是不會超過人體極限的。本門的內功從前輩的口中,尚未聽說什麼難以解釋的神奇現象。

與內功養生太極拳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