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酒泡製方法

養生酒泡製方法

發布時間:2020-07-03 08:50:29

1、怎麼泡製養生酒

製作葯酒時,通常是將中葯材浸泡在酒中,經過一段時間後。中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時即可過濾去渣後即可飲用。

根據我國古今醫學文獻資料和家傳經驗介紹,配製葯酒的方法甚多,概括起來,目前一般常用的有如下幾種:1.冷浸法:冷浸法最為簡單,尤其適合家庭配製葯酒。採用此法時可先將炮製後的中葯材薄片或粗碎顆粒,置於密封的容器中 (或先以絹袋盛葯再納入容器中),加入適量的白酒(按配方比例加 入),浸泡14天左右,並經常搖動,待有效成分溶解到酒中以後,即 可濾出葯液;葯渣可壓榨,再將浸出渡與榨出液合並,靜置數日後 再過濾即成。或者將白酒分成兩份,將葯材浸泡兩次,操作方法同 前,合並兩次浸出液和榨出液,靜置數日過濾後,即得澄清的葯酒。若所制的葯酒需要加糖或蜜矯味時,可將白糖用等量的白酒溫熱 溶解、過濾,再將葯液和糖液混勻,過濾後即成葯酒。

2.熱浸法:熱浸法是一種古老而有效的製作葯酒的方法。通常是將中葯材與酒同煮一定時間,然後放冷貯存。此法既能加快浸取速度,又能使中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浸出。但煮酒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既要防止酒精燃燒,又要防止酒精揮發。因此也可採用隔水煮燉的間接加熱方法。此法適宜於家庭製作葯酒,其方法是:將中葯材與酒先放在小砂鍋內,或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後放在另一更大的盛水鍋中燉煮,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酒精揮發。此時一般可於葯面出636f70797a6431333262356165現泡沫時離火,趁熱密封,靜置半月後過濾去渣即得。工業生產時,可將粗碎後的中葯材用紗布包好,懸於白酒中,再放人密封的容器內,置水浴上用40-50℃低溫浸漬3—7天,也可浸漬兩次,合並浸液,放置數日後過濾即得。此外,還可在實驗室或生產車間中採用迴流法提取,即在浸葯的容器上方加上迴流冷卻器,使浸泡的葯材和酒的混合物保持微沸,根據不同的中葯材和不同的酒度,再確定迴流時間。迴流結束後即進行冷卻,然後過濾即得。

3.煎煮法:此法必須將中葯材粉碎成粉末,全部放入砂鍋中,加水至出葯面約10厘米,浸泡約6小時,然後加熱煮沸1—2小時,過濾後,葯渣再加水適量復煎1次,合並兩次葯液,靜置8小時後,再取上清液加熱濃縮成調膏狀,待冷卻後,再加入等量的酒,混勻,置於容器中,密封,約7天後取上清液,即成。煎煮法,用酒量較少,服用時酒味不重,便於飲用,尤其對不善於飲酒的人尤為適宜。但含揮發油的芳香性中葯材不宜採用此法。

4.釀酒法;先將中葯材加水煎熬,過濾去渣後,濃縮成葯片,有些葯物也可直接壓榨取汁,再將糯米煮成飯,然後將葯汁,糯米飯和酒麴拌勻,置於干凈的容器中,加蓋密封,置保溫處10天左右,爿盡量減少與空氣的接觸,且保持一定的溫度,發酵後濾渣即成。

5.滲漉法:滲漉法適用於葯廠生產。先將中葯材粉碎成粗末,加入適量的白酒浸潤2—4小時,使葯材粗粉充分膨脹,分次均勻地裝入底部墊有脫脂棉的滲漉器中,每次裝好後用木棒壓緊。裝完中葯材,上面蓋上紗布,並壓上一層洗凈的小石子;以免加入白酒後使葯粉浮起。然後打開滲濾器下口的開關,再慢慢地從滲漉器上部加進白酒,當液體自下口流出時關閉上開關,從而使流出的沼體倒入滲漉器內,繼續加入白酒至高出葯粉面數厘米為止,然後加蓋,放置24-48小時後打開下口開關,使滲漉液緩緩流出。按規定量收集漉液,加入矯味劑攪勻,溶解後密封,靜置數日後濾出葯液,再添加白酒至規定量,即得葯酒。

2、泡製養生酒用多少度的比較合適?

泡養生酒一般來說都是選擇度數高的烈酒。如百:紅星二鍋頭、章貢酒、度高粱酒、還有東北的一些烈酒。一般度數達到50 度以上問就比較合適。浸泡時間最好在6個月以上。有的也要答看你所用的葯材。蛇類用銀環蛇、金環蛇、還有活的蜈蚣(記得先回用玻璃瓶放5左右清干凈肚子里的食物)飲用時最好不要過量。適度飲用對身體有很好的幫助。答

3、有什麼養生的泡酒方法啊?

養生的泡酒方法有以下幾種; 益腎明目酒 (民間驗方) 配方:肉蓯蓉、巴戟天、遠志、川牛膝、五味子、續斷各35克,覆盆子50克,山萸肉30克,醇酒1000克. 製法:將上葯共搗為粗末,用夏白布袋盛,置於凈壇中,注酒浸之密封口,舂夏5日,秋冬7日,然後添冷開水1000克,合均備用. 功效:益腎補肝,養心,聰耳明目,悅容顏.適用於肝腎虛損,耳聾目昏,腰酸腿困,神疲力衰等症.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溫飲服10-15毫升. 山萸蓯蓉酒 (驗方) 配方:肉蓯蓉60克,山蕷25克,五味子35克,炒杜仲40克,川牛膝、菟絲子、白伏苓、澤瀉、熟地、山萸肉、巴戟天、遠志各30克,醇酒2000克. 製法:上葯共加工搗碎,用絹袋或細紗布盛之,放入凈瓷壇或瓦罐內,倒入醇酒浸泡,封口.舂夏5日,秋冬7日,既可開封,取去葯袋,過濾澄清既成. 功效:滋補肝腎.適用於肝腎虧損,頭昏耳鳴,耳聾,怔仲健忘,腰腳軟弱,肢體不溫等症.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溫飲服10-15毫升. 淫羊藿蓯蓉酒 (補品補葯與補益良方) 配方:肉蓯蓉50克,淫羊藿100克,白酒(或米酒)1000克. 製法:將上葯加工碎,浸入酒中,封蓋,置陰涼處,每日搖晃數下,7天後開封即可飲用. 功效:補腎壯陽.適用於腎陽虛之陽痿,宮寒不孕,腰膝酸痛等症. 服法:每日3次,每次飲服10-15毫升. 毓麟酒方 (奇方類編) 配方:肉蓯蓉、覆盆子、炒補骨脂各30克、桑椹、枸杞子、菟絲子、韭子、楮實子、巴戟天各23克,山萸肉、牛膝各22克,連須15克,蛇床子、炒山葯、木香各7.5克,白酒3000克. 製法:將上葯加工成粗末,裝入紗布袋內,與白酒共置入容器內,密封,隔水煮4小時後,埋入土中2天,退火氣既成. 功效:補肝益腎,助陽固精.適用於陽痿,早泄,補育.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飲服20毫升. 鹿齡集酒 (養身長壽保健法) 配方:肉蓯蓉20克.人參.熟地各15克,海馬.鹿茸各10克,白酒1000克. 製法:將人參、鹿茸研為粗末,再與其它葯物一起用白酒浸泡1個月,即可飲用. 功效:益氣補血,補腎壯陽.適用於氣虛及腎陽虛出現的腰膝酸軟,性功能衰退,耳鳴,或由於腎陽虛而致的男性不育症.此方能明顯地提高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並且對骨髓造血的機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溫飲服10毫升. 注意:感冒發熱、高血壓等患者忌服. 脾腎兩助酒 (中國醫學大辭典) 配方:肉蓯蓉、白術、青皮、生地、後朴、杜仲、破故紙、廣陳皮、川椒、巴戟肉、白茯苓、小茴香各30克,青鹽15克,黑豆 醫療器械60克,白酒1500克. 製法:將白術土炒,後朴、杜仲分別以薑汁炒,破故紙、黑豆分別微炒,廣陳皮去凈白.上14味葯共倒為粗末,白夏布或絹袋貯,置凈器中,倒入白酒浸泡,封口,舂夏7日,秋冬10日後開取. 功效:添精益髓、健脾養胃,久服身體健康.適用於脾腎兩衰,男子陽痿,女子經水不調,赤白帶下. 服法:每日早、晚 空腹溫服1-2杯. 注意:勿食牛、馬肉.婦女受胎不可再服用. 萬靈至寶仙酒 (三補簡便驗方) 配方:肉蓯蓉、仙茅各60克,淫羊藿150克,當歸120克,雄黃、黃柏、知母各30克,白酒3500克. 製法:將上葯切碎,同白酒3500克裝入瓶內封固,桑柴文武火懸瓶煮6小時,再埋地內3晝夜(去火毒),取出.待7日後將葯撈出,曬干為末,稻米面打為糊丸(桐子大)待用. 功效:生精血,益腎水,進飲食,助陽補陰,健身強體.適用於男子陽痿,遺精,滑精,白濁,小便淋瀝不盡,以及諸虛,百損,五勞七傷,諸風雜症等.還治婦女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腹冷臍痛,不孕症等. 服法:酒葯同服,每日早、晚服葯丸30粒,葯酒30毫升. 注意:忌食牛肉,勿入鐵器. 劉明漢補腎生精酒 (養身長壽保健法) 配方:肉蓯蓉50克,淫羊藿125克,鎖陽、巴戟天、黃芪、熟地各62克,棗皮、制附片、肉桂、當歸、各22克枸杞子、桑椹子、菟絲子各34克,韭子、前仁各16克,甘草25克,白酒2500克. 製法:將上葯加工碎,裝入絹布袋,扎緊口,放入壇內,倒入白酒,加蓋密封,置陰涼處.7-15天後開封,取去葯袋,過濾澄清既成. 功效:補腎益精,滋陰壯陽,抗老延年.適用於腎虛陽痿,精子減少症,腰酸膝軟,四肢無力,耳鳴,眼花等.是治男性不育的良方.健康男性服用,可收保健強身之效. 服法:每日3次,每次25-50毫升,飯前就菜飲服. 注意:感冒發熱、肝病、胃腸病患者,不宜服用. 仙靈脾酒 (中國中醫獨特療法大全) 配方:肉蓯蓉、益母草、當歸、川芎、赤芍、烏葯各30克、仙靈脾100克,白酒、甜酒各500克. 製法:將上葯搗粗碎裝入細紗布內,扎緊口,置於小壇里,倒入甜酒、白酒密封浸泡3-5天,棄去葯渣既成. 功效:益腎補元.適用於腎虧所致的不孕症. 服法:早、晚各一次,每次飲服25毫升. 延壽獲嗣酒 (惠直堂經驗方) 配方:肉蓯蓉、覆盆子、炒山葯、炒芡實、伏神、柏子仁、沙苑子、山萸肉、麥門冬、牛膝各15克,生地黃45克,鹿茸25克,龍眼肉、核桃肉各10克、,白酒3000克. 製法:將上葯加工成小片,與白酒共置入容器中,密封後隔水煮7小時,然後埋入土中3日,退火氣後即可服用. 功效:補精添髓,健身益壽.適用於素體虛弱,不耐風寒勞役,或思慮過度致氣血兩虧,或半身不遂,手足萎痹,或精元虛冷,久而不孕,或頻數流產. 服法:每晚睡前服15-50毫升,勿令醉.男女均可服用,服百日後,身體便可恢復正常. 肉蓯蓉酒 (民間驗方) 配方:肉蓯蓉60克,肉豆蔻、山萸肉各30克,硃砂10克白酒1200克. 製法:先將硃砂細研為末,備用,再將其餘各葯粗碎,盛入細紗布袋,置於壇中,加白酒, 醫療論壇然後將硃砂末撒進,攪勻,加蓋密封,置陰涼處.每日搖動數下 陽光醫療,經7天後即可開封飲用. 功效:溫補脾腎,養精血,安神.適用於脾腎兩虛引起的腰酸遺精,脘腹作痛,食慾不振,泄瀉,兼見心神不寧等症.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飲服10-15毫升. 注意:不宜久服,病癒既止. 蛤蚧參茸酒 (經驗方) 配方:肉蓯蓉、人參各30克,鹿茸6克,蛤蚧一對,巴戟天、桑螵蛸各20克,白酒2000克. 製法:將鹿茸切成薄片,人參碎成小段,蛤蚧去掉頭足,碎成小塊.其餘3味葯均粗碎,同前葯用紗布袋盛之,扎緊口.再將酒倒入小壇內,放入葯袋,加蓋密封,置陰涼處,經常搖動數下,經14天後即可開封飲服. 功效:補元氣,壯腎陽,益精血,強腰膝.適用於元氣虧損,神疲食少,氣短喘促,精神委靡,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夢遺滑精,腰膝寒冷酸痛,下肢軟弱無力,女子宮寒及肚腹冷痛等症. 服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溫飲10-15毫升. 期頤酒 (同壽錄) 配方:肉蓯蓉、菟絲子、淫羊藿各24克,陳皮、金釵石斛、牛膝、枸杞子各15克,紅棗62克,仙茅、黑豆各30克,無灰好黃酒2000克,好燒酒4500克. 製法:將上葯制為粗末,裝入絹袋,浸入上述兩種酒中,封固容器,隔水加熱1.5小時,然後取出,埋於土中7 醫療人才天,取出後便可飲用. 功效:補腎陽,益精血.適用於老年腎陽不振,精血不足,腰酸無力,小便頻數,耳鳴,視物昏花等症,偏於陽虛體質者,也可飲用 . 服法:適量飲用. 四補酒 (聖濟總錄) 配方:肉蓯蓉、柏子仁、何首烏、牛膝各30克,白酒1000克. 製法:將上葯加工切碎,入凈器中,倒入白酒浸泡,封固,置陰涼處,每日搖晃數下,春夏10日,秋冬20日,澄清既得. 功效:益氣血,補五臟,悅顏色.適用於氣血不足,心慌氣短等症. 服法:每日2次,每次飲服10-15毫升.

4、養身酒怎麼泡

泡製葯酒講究不知少,白酒釋放葯效最佳,但如果您不勝酒力,則可以選擇黃酒、紅酒。

泡酒道容器一定避免金屬材質,防止有害物質析出,最好選擇砂鍋、瓷瓮、玻璃器皿。

在泡酒前,專根據葯材大小,都要切成薄片,或搗碎成粗顆粒狀,葯和酒的比例為1:10,泡製一個月即可飲用,每天不超過屬二兩。

5、怎樣泡養生酒

養腎葯酒配方
人參枸杞酒
[配方]百人參200克、枸杞子3500克、熟地1000克、冰糖4000克,泡白酒適量。
[功效]大度補元氣,安神固脫,滋肝明目。適用於勞傷虛損、少食倦怠、驚悸健忘、頭痛眩暈、陽痿、腰膝酸問痛等症。

八珍酒
[配方]當歸(全用,酒洗)150克、答南芎50克、白版芍(煨)100克、生地黃(酒洗)200克、人參(去蘆)50克、白術(去蘆,炒)150克、白茯苓(去皮)100克、粉草(炙)75克、五加皮(酒洗、曬干)400克、小肥紅棗(去核)200克、核桃肉200克,煮糯米酒適量。
[功效]和氣血,養臟腑,調脾胃,強精神,悅權顏色,助勞倦,補諸虛。

6、泡製養生葯酒

7、養生泡酒可以泡些什麼?

1、氣血雙補葯酒百
材料:龍眼肉20克,人參10克,當歸10克,枸杞子10克,肉桂10克,白術10克,熟地黃10克,牛膝20克,黃酒1000毫升。
製法:把上述葯材兌入黃酒1000毫升中,泡一個月即可飲用。
功效:人參補氣,龍眼肉、枸杞、當歸、熟地補血,所以此酒具有氣血雙補的度功效。
2、補氣壯陽葯酒
材料:人參20克,黨參10克,巴戟天20克,淫羊藿20克,鹿茸10克,冬蟲草10克,肉蓯蓉10克,米版酒1000毫升。
功效:此方具有溫腎壯陽、填精補氣、強骨抗衰等功效,可以預防陽痿不舉、腰膝酸軟等症。
3、補腎壯陽酒
材料:菟絲子30克,枸杞子60克,五味子30克,白酒權1000毫升。
用法:將所有葯材浸泡於白酒中,密封二三十天即可飲用,每日兩次,每次10-20毫升。
功效:菟絲子、枸杞子滋補肝腎,五味子滋腎溫精,三葯合而泡酒,增強滋補之功。

8、泡養生酒的配方有嗎?

泡葯酒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1.酒的選用 一般選用50度或以上的飲用酒為佳,因為50度或以上的酒在浸泡的過程中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殺滅中草葯材中沾附的病菌以及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蟲及蟲卵,使之能在安全的條件下飲用。

2.浸酒葯材的選用和處理方法 動物葯宜除去內臟及污物,清水洗凈(毒蛇應去頭),用火爐或烤箱烘烤,使之散發出微微的香味。烘烤不僅可除去水分,還可以達到滅菌的效果,並保持浸泡酒的酒精濃度。還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於酒中,飲用起來也有香醇的感受。

凡已腐敗變質或霉變的動物葯均應棄之不用。

植物葯應最大程度地除去葯材中的雜質、污泥。浸酒的葯材應較為乾燥,才能保證葯酒的效能。

另外,一切含有有毒成分的礦物葯,如含汞、砷、鉻、鉛等的礦物葯均不應用來浸酒。我國唐代的多位皇帝,如唐太宗等都是為了長壽而服用含鉛、汞的丹葯、葯酒而喪命!

3.葯酒浸泡的時間 一些古方或民間傳言,認為葯酒要浸泡數月至1年以上。筆者認為無此必要。一般浸泡1個月即可。有時為了使有效成分更快地逸出,如不考慮美觀,可將葯材切碎浸泡。

另外氣溫對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響,氣溫高則浸泡的時間短些,氣溫低則浸泡的時間長些。

泡酒的容器宜用玻璃瓶、瓦罐,不要用金屬容器,以免金屬中逸出有毒物質或產生毒性化學反應。

家庭常用葯酒的配方及用法

1.補氣補血酒 人參33克,黃芪25克,當歸身20克,龍眼肉60克,川芎15克,熟地45克。用50度米酒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適用於氣血虛弱、面色蒼白無光澤,乏力,或月經稀少色淡,月經來遲等。每次服10~20毫升。不善於飲酒者可將此酒沖入湯水中飲用。或以此酒燉雞效果亦佳。

禁忌:感冒發熱、潰瘍病、呼吸道疾病及肝病忌服。

2.壯腰補腎酒 巴戟60克,肉蓯蓉45克,川杜仲33克,人參25克,鹿茸片18克,蛤蚧1對,川續斷30克,骨碎補15克,冰糖75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壯陽健腰補腎,適用於男子腰膝酸軟乏力,陽痿;亦可用於女子性慾淡漠,低血壓,腰酸無力等。每次服10~20毫升。

禁忌症:同上。高血壓患者勿飲。

3.活血化瘀酒 田七(即三七)85克(打碎或切片),當歸25克,川續斷33克,蘇木28克,川芎30克,紅花18克,延胡索35克,香附15克,冰糖70克,50度米酒1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活血化瘀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舊患,肌肉筋骨疼痛。每次服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處。禁忌症:同上。

4.祛風活絡酒 白花蛇90克,川芎32克,川木瓜20克,姜活、獨活各25克,千年健40克,制川烏18克,秦艽28克,川牛膝45克,半楓荷50克,冰糖100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和用法:祛風活絡,活血止痛,適用於慢性風濕筋骨疼痛,且疼痛多發生於寒冷潮濕天氣者。每日服2~3次,每次10~15毫升。亦可外搽患處。

禁忌症:同上。此葯酒含川烏,不能多飲。

5.養身酒 杞子90克,黃精65克,黃芪32克,當歸身28克,冬蟲夏草38克,龍眼肉60克,人參25克。50度米酒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補氣血,養身益壽,是溫和的健身酒,可使人面色紅潤光澤。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量不宜超過30毫升,老年人以10~15毫升為佳。

禁忌症:同上。

6.外用跌打酒 生川烏10克,生草烏10克,兩面針15克,樟腦20克,大黃18克,冰片17克,細辛12克,蘇木32克,60%酒精1.5公斤,浸泡1個月。

功能:活血散瘀,舒筋止痛。外搽疼痛部位,每日3~5次。皮膚破損處忌搽。禁止內服。

9、養生酒的種類及製作方法是什麼?

(1)人參酒:將30克人參放在500毫升的酒中,浸酒1個月即成。每天中、晚餐各飲酒20毫升。

(2)十全copy大補酒:將當歸、白芍、熟地、黨參、白術、川芎各60克,浸入酒中,晃動一次,7天後可飲用,每日2次,每次10克。百

(3)延年壽酒:將人參、杜仲、熟地、玉竹、前胡、牛膝、肉桂、秦艽、木瓜各9克、羌活度、棗仁各30克、白芍12克、茯苓18克、川芎、防風、川斷、陳皮各6克、酸棗仁、沙參、枸問杞、太子參各15克、巴戟天18克兌入2000克白酒、冰糖30克,再加冷水500毫升,浸入陶瓷壇內,2個月後即成,每日飲3次,每次15克。主治遺精健忘、失眠多夢、腰膝酸答軟、月經不調等。具有強身健腦、增強性慾、增強食慾、益壽延年的作用。

10、急求如何泡製養生酒?

製作葯酒時,通常是將中葯材浸泡在酒中,經過一段時間後。中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時即可過濾去渣後即可飲用。

根據我國古今醫學文獻資料和家傳經驗介紹,配製葯酒的方法甚多,概括起來,目前一般常用的有如下幾種:1.冷浸法:冷浸法最為簡單,尤其適合家庭配製葯酒。採用此法時可先將炮製後的中葯材薄片或粗碎顆粒,置於密封的容器中 (或先以絹袋盛葯再納入容器中),加入適量的白酒(按配方比例加 入),浸泡14天左右,並經常搖動,待有效成分溶解到酒中以後,即 可濾出葯液;葯渣可壓榨,再將浸出渡與榨出液合並,靜置數日後 再過濾即成。或者將白酒分成兩份,將葯材浸泡兩次,操作方法同 前,合並兩次浸出液和榨出液,靜置數日過濾後,即得澄清的葯酒。若所制的葯酒需要加糖或蜜矯味時,可將白糖用等量的白酒溫熱 溶解、過濾,再將葯液和糖液混勻,過濾後即成葯酒。

2.熱浸法:熱浸法是一種古老而有效的製作葯酒的方法。通常是將中葯材與酒同煮一定時間,然後放冷貯存。此法既能加快浸取速度,又能使中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浸出。但煮酒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既要防止酒精燃燒,又要防止酒精揮發。因此也可採用隔水煮燉的間接加熱方法。此法適宜於家庭製作葯酒,其方法是:將中葯材與酒先放在小砂鍋內,或搪瓷罐等容器中,然後放在另一更大的盛水鍋中燉煮,時間不宜過長,以免酒精揮發。此時一般可於葯面出現泡沫時離火,趁熱密封,靜置半月後過濾去渣即得。工業生產時,可將粗碎後的中葯材用紗布包好,懸於白酒中,再放人密封的容器內,置水浴上用40-50℃低溫浸漬3—7天,也可浸漬兩次,合並浸液,放置數日後過濾即得。此外,還可在實驗室或生產車間中採用迴流法提取,即在浸葯的容器上方加上迴流冷卻器,使浸泡的葯材和酒的混合物保持微沸,根據不同的中葯材和不同的酒度,再確定迴流時間。迴流結束後即進行冷卻,然後過濾即得。

3.煎煮法:此法必須將中葯材粉碎成粉末,全部放入砂鍋中,加水至出葯面約10厘米,浸泡約6小時,然後加熱煮沸1—2小時,過濾後,葯渣再加水適量復煎1次,合並兩次葯液,靜置8小時後,再取上清液加熱濃縮成調膏狀,待冷卻後,再加入等量的酒,混勻,置於容器中,密封,約7天後取上清液,即成。煎煮法,用酒量較少,服用時酒味不重,便於飲用,尤其對不善於飲酒的人尤為適宜。但含揮發油的芳香性中葯材不宜採用此法。

4.釀酒法;先將中葯材加水煎熬,過濾去渣後,濃縮成葯片,有些葯物也可直接壓榨取汁,再將糯米煮成飯,然後將葯汁,糯米飯和酒麴拌勻,置於干凈的容器中,加蓋密封,置保溫處10天左右,爿盡量減少與空氣的接觸,且保持一定的溫度,發酵後濾渣即成。

5.滲漉法:滲漉法適用於葯廠生產。先將中葯材粉碎成粗末,加入適量的白酒浸潤2—4小時,使葯材粗粉充分膨脹,分次均勻地裝入底部墊有脫脂棉的滲漉器中,每次裝好後用木棒壓緊。裝完中葯材,上面蓋上紗布,並壓上一層洗凈的小石子;以免加入白酒後使葯粉浮起。然後打開滲濾器下口的開關,再慢慢地從滲漉器上部加進白酒,當液體自下口流出時關閉上開關,從而使流出的沼體倒入滲漉器內,繼續加入白酒至高出葯粉面數厘米為止,然後加蓋,放置24-48小時後打開下口開關,使滲漉液緩緩流出。按規定量收集漉液,加入矯味劑攪勻,溶解後密封,靜置數日後濾出葯液,再添加白酒至規定量,即得葯酒。

與養生酒泡製方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