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謝氏艾灸養生中心怎麼樣
客戶單位的對面,新開的店,除了保健項目外,主打是艾草煙熏穴位,治療頸肩酸痛等。由於是新店;來的客人不太多,很安靜,不錯的8分
2、作為一名康復治療師,如何在臨床實踐中應用灸法?
1.首先應具備熟練操作各種灸法技術的技能,掌 握灸法的適應症和禁忌症及操作注意事項;其次嚴格按照康復醫師的醫囑執行,做好解釋溝通,取得配合,協助選取合適體位,暴露施術部位,注意保暖,嚴格按灸法的操作流程進行操作;最後,清潔受術者局部皮膚,協助整理衣著,床單,安置舒適體位,注意防火安全, 並做好治療記錄。
2.灸法具有溫經通絡,散寒除濕,升陽舉陷,扶陽固脫,預防疾病,保健強身,拔毒泄熱,弓|熱外出的作用,臨床應用適應證廣,療效顯著,尤其在養生保健方面應用廣泛,安全簡便,是養生預防保健的常用方法之一,灸足三里、 中脘,可使胃氣常盛,氣血充盈;灸命門、關元、氣海可溫陽益氣、填精補血。民間俗話亦說」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三里灸不絕, - 切災病息」。灸法也可預防腦卒中等慢性疾病。
3、身邊很多中老年朋友開始通過艾灸養生,甚至治病,艾灸是通過什麼機理來促進健康?
艾灸時經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的效果,到達醫治疾病和保健意圖的一種外治法,從局部刺激到經絡調節。
從「點」開始,局部刺激作用。灸法是艾火溫熱刺激直接作用於人體某一特定部位(一般是人體特定穴位所在部位或疼痛部位),從而達到治病保健的作用。艾火對人體局部的溫熱刺激,能增強局部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血液和淋巴循環通暢了,則皮膚組織的代謝能力也會得到加強,炎症、粘連、滲出物、血腫等病理產物同時能得到很好的消散。艾條點燃後發出的不同紅外波段的組合,是可以表達出一定的信息的,然後被艾灸的人感受到能量的游移動,這個是氣的運行。局部溫熱刺激還可以引起大腦皮質抑制性物質的擴散,降低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從而達到鎮靜、止痛的作用,效果比吃止痛片還好,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
沿「線」散發,經絡調節。經絡學說是灸療的基礎理論,對穴位的刺激作用最終會通過人體經絡系統對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起到調節作用,使人的整體機能保持良好運轉。首先,經絡腧穴對葯物具有外敏性。所謂外敏性,是指在灸療時選擇腧穴比選擇一般體表點作為艾灸部位效果更好。如果施灸點偏離了穴位,就不能出現感傳現象,治療保健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其次,經絡腧穴對性。經絡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體表循行路線,而是一個多層次、多功能、多形態的調控系統,向內聯絡著人體的五臟六腑,向外聯系著皮膚體表。
可見,艾灸需要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的指導下,臨證進行合理選擇、靈活運用,以便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4、灸法幾天一療程
灸法一般每次十分鍾,隔日一次,十次一療程,治療以病緩解就可停用,如果保健養生可以常年灸,
5、開家艾灸養生館需要些什麼證件?
需要本人及員工的有關證件(法人身份證、房地產產權證或租賃協議書、上崗證、健康證、職業證書等)到政府有關部門(工商、稅務、衛生部門等)申請批准。取得法人資格的工商營業執照及必要的衛生部門的許可證和稅務部門的納稅登記。
根據面積大小,確定是否要辦消防許可證。
(5)養生謝氏灸法擴展資料:
艾灸療法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簡稱「灸法」或「灸療」。
艾灸療法是一種用艾絨製成的艾炷或艾條,或摻合其他葯物對准或放置在體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燃燒,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深入臟腑、溫通經絡、調和氣血、扶正祛邪、調整生理功能,增強抗病能力,起到防病治病,保健強身之功效。
作用
1、調和陰陽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方法
艾灸療法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其治療效果在臨床應用廣泛
1.局部溫熱刺激效應
2.經絡調節作用
3.其它作用
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准確性
3、注意防火,易燃燒物品、防止燙傷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5、要防止感染
灸療法
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俞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10-15分鍾,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可將中、食二指分張,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副作用
1、艾灸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錯誤的判斷了身體的體質,錯誤的選擇了施灸的穴位,從而造成的身體的不適,經過正確的方法指導是可以調節過來的。
2、艾灸具有效果明顯、簡便易行、經濟實用的優點,幾乎沒有什麼毒性和副作用,只要操作方法得當,穴位掌握准確,對人體一般不會產生不良反應。 艾灸為身體補充陽氣,尤其適用於陽虛體質。
3、艾灸有補瀉的作用,對於陰虛火旺熱症體質的人,要先從瀉法開始,滋陰的同時再調理陰陽的平衡。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4、如果操作不當,也可能會產生不適,就會被理解是所謂的艾灸的副作用,建議應該到專業的地方進行指導。比如專業的艾灸養生館。
5、艾灸是一種物理和葯理結合的中醫療法。是綠色自然療法,起源於中國古代,是艾草製成的艾絨燃燒來治病養生的方法。
6、 但由於體質和症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發熱、疲倦、口乾、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施灸即能消失。
6、什麼是針推養生保健法法
這是中醫的一種療法,現已普及大眾,人們慢慢地從認識到接受,已成為養生保健的一種形式
針刺:常用針具是毫針,多由不銹鋼製成。根據針身的百長短和粗細不同,亳針可分為不同的規格。針刺法取效的關鍵在於「得氣」。針刺洽未病著眼於強健身體,增進機體代謝能力,旨在養生保健。度反映在選穴、用針上,針刺手法刺激強度宜適中,選穴不宜多,且以具有強壯功效的穴位為主。
灸法:灸法是最原始的醫療保健方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人類開始使用火問的年代。當身體某一部位發答生病痛,祖先們發現,火的烘烤可以減輕病痛,由此,逐漸發展到了艾灸。灸,從火從久。意思是說,灸法是一種用火治病的方法,效果持久,但必須持之以恆。《孟子•離婁》中雲:「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就是說,艾灸的效果很好,可以醫舊專病,起沉痾。灸法主要是用艾絨製成的艾炷或艾條在穴位上熏灼,借溫熱的刺激治療疾病,具有溫經通絡屬、行氣活血、祛風散寒、補中益氣、活血祛瘀的作用,對於虛寒性疾病以及養生保健最為適用。
7、東營謝氏艾灸
艾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製成的艾炷、艾條為主,熏烤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一種自然療法。灸法的運用當起源於人類掌握用火之後,時間亦在石器時代。艾灸產生於中國遠古時代,因為它的作用機理和針療有相近之處,並且與針療有相輔相成的治療作用,通常針、灸並用,故稱為針灸。針灸治病在國內外有著深遠的影響,但現代人說針灸,多數時候僅指針療,已經很少包含艾灸的內容了。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灸療的用葯情況,雖比不得內治法豐富,但從各種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針灸在臨床應用的情況看也可窺灸療辨證論治之一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灸療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郁,調經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離開了艾,灸療學就不存在了。
綜合作用
灸療作用於人體主要表現的是一種綜合作用,是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共同發揮的整體治療作用。
首先,灸療的治療方式是綜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葯物貼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療哮喘的化膿灸,以及以隔附子餅灸腎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局部化膿灸、隔物灸)、經絡腧穴(特定選穴)、葯物諸因素,他們相互之間是有機聯系的,並不是單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來的治療作用。
其二,治療的作用是綜合的。灸療熱的刺激對局部氣血的調整,艾火刺激配合葯物,必然增加了葯物的功效,芳香葯物在溫熱環境中特別易於吸收,艾灸施於穴位,則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發了經氣,調動了經脈的功能使之更好地發揮行氣血、和陰陽的整體作用。
其三,人體反應性與治療作用是綜合的。治療手段(灸療)——外因只能通過內因(人體反應性)起作用,研究人員發現,相同的灸療對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傳不一樣,療效也不盡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體的反應性各有差異。以上諸因素,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臨證進行合理選擇,靈活運用,方能發揮灸療最大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