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冬季養生宣傳

冬季養生宣傳

發布時間:2020-07-03 05:36:02

1、冬季為什麼適合養生?

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參,氣候變化影響著人的生理活動,春夏為陽,氣候較熱;秋冬為陰,氣候寒冷,人亦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發生生理上的變化。

冬季的三個月份,是陽氣收藏的時期,天氣非常的寒冷,必須保護身體的陽氣,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所以有些動物有冬眠的情形,人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耗散。

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如果冬天過度的消耗陽氣,儲存不足,則明年春天易生四肢無力頭暈欲厥之類的問題,是不合乎養生之道。

冬季飲食小叮嚀

1、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此時脾胃功能相對較弱,若再食寒涼,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因此冬季應該少吃荸薺、柿子等性涼的食物,尤其是女性,進入冬季之後,最易發生手腳冰涼,所以一定要忌寒涼食物,而且要注意保暖。

2、冬季進食忌過飽:冬季飲食量相對增加,但是活動量相對較少,吃得過飽容易造成氣血運行不暢。因此晚餐要適當的控制,飯後要活動一下,若有腹脹,可以自己按摩腹部促進腸胃蠕動,加快對食物的吸收消化。

3、冬季忌飲酒禦寒:有些人喜歡冬季飲酒,因為飲酒後會有渾身發熱的感覺,這是酒精促進人體血液循環的結果。但是酒勁過後,因大量熱能散出體外,反而會使人渾身發冷、陽氣不足,導致酒e68a847a6431333365636130後更寒。

4.身體虛弱忌大補:話說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節,但是切記猛補。有些人身體虛弱,進入冬季之後,便開始大補,身體卻出現了不良反應,如口舌生瘡、失眠、胃疼等,這是「虛不受補」的表現,這是因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一下難以承受補品,進補後消化不良,進而影響消化吸收功能,造成營養不良,氣虛血弱等。

蓯蓉溫腎補元湯

【主料】肉蓯蓉,貝殼,熟地,三七等

【功效】溫陽補腎,養神益精,養血活絡,增強體能

所以需要溫補,從內而外的徐徐圖之,且不可想著一蹴而就,既然大補不行,我們就使用葯膳食療,葯膳養生一直是被各個養生的人尚為推崇的,病者食之為葯,無病食之為食,不管是從哪一方面來說,都是比較符合大眾的選擇......食療如做人,不急不躁,欲速則不達!

2、冬季養生知識

你好。
養生三件事:吃飯、睡覺、排便。
《內徑》曰:「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調寒暑。」冬三月,此為閉藏。藏者,養靜為攝生首務。
食當宜溫熱之物,進行溫補。 冬季屬水,色黑。腎屬水。冬季養生:多食黑色食品。
黑色食物:黑米、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香菇、黑蕎麥、紫菜、海帶、烏骨雞、發菜、海參、黑豆豉、黑棗、龍眼肉、黑魚、甲魚、草菇、靈芝、黑芋頭、蕨菜、桂圓、烏梅。
東北人常說:「冬季進補,開春打虎」。
冬季來臨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日入而息,日出而作」。睡覺時,不可蒙頭而睡。頭為百陽之首,冬要凍腦。
衣食二端,乃養生切要事,食要稱意,衣要適體。即使養生之妙葯。
卯時手陽明大腸經旺,此時進行排便、排毒。要養成習慣。
適當運動,室外的時間,不可太久。量力而行。
心態要好。俗話說:「面帶微笑,勝似吃葯。」恬淡向世界,微笑對人生,少一些焦慮,多一些恬淡。

3、秋冬季艾灸養生宣傳語

若要身體安,關元、三里常不幹!

4、冬季養生主持開場白

一、開場:
養生就是指通過調神、引導、四時調攝、食養、鍛煉等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活動,也就是說,養生就是提高人類自身康復能力的學問,屬我國傳統的保健方法。
養生一詞,原出自《管子》,就是保養生命,已達到長壽之意。
冬季,人體處於閉藏狀態,陽氣、陰精趨於潛藏,肝脾功能健旺,此時補益陰精、陽氣易於吸收閉藏中出現生機,且且儲存攝入的營養物質,可以增強體質、扶正固體,為明年的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備春夏生命活動亢奮的需要,因此,冬季是進步的最好季節,進補應以溫補為主。應避寒取暖,早睡早起,注意防病。
二、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冬季養生
分三大塊:(一)精、氣、神
(二)食療
(三)按摩
(一)精、氣、神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這么一句古話:「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從本質上來說中國人的養生都可以歸結為這三個字上。
「笑由心生」愛笑的人自然容光煥發,因為笑容本身就是精氣神的消毒劑,讓人愉悅。
中醫講「笑能宣肺」,大笑能使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人在笑中還能不自覺的深呼吸,清理呼吸道。哈哈大笑還能開發右腦,增加創造性思維,克服思維的局限性。
據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大笑對身體猶如是「小規模的有氧運動」。愉快的笑3分鍾,相當於劃船10分鍾的運動;放聲大笑20秒,相當於跳5分鍾的健美操;大笑一次相當於做25個仰卧起坐,而捧腹大笑15秒,相當於全速跑了100米的運動。

5、冬季養生能給人們帶來有哪些好處

行路難(李白)

6、冬季養生知識大全

冬季養生知識有:早上晚點起,晚上早點睡;早飯晚點吃,晚飯早點吃等等。

1、早上晚點起,晚上早點睡

中醫理論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人應該順應自然的四時變化,合理安排起居休息。著名健康教育專家、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醫師洪昭光教授也指出,當太陽升起時,人體生物鍾就會發出指令,交感神經開始興奮,這就意味著你該起床了。

2、早飯晚點吃,晚飯早點吃

冬天晚起床,早飯也應順延。因為人在睡眠時,消化系統仍在努力工作,消化一天中吃下的食物。如果早飯吃得過早,會使消化系統疲勞應戰。起床後,可以先喝一點水,再不慌不忙准備早飯,給消化系統留下足夠的休息時間。

3、早上吃「硬」,晚上喝稀

這里說的早吃「硬」,其實並不是指口感硬的東西,而是營養豐富、能量較高的食物。劉德泉說,早飯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保證一天活動所需的能量。如瘦肉、穀物食品等。但消化功能較弱的老年人也得同時考慮食物是否易消化。

4、早上喝水,晚上喝蜜

中醫有句話叫:「早喝鹽水晚喝蜜」。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楊力教授解釋說,鹽有清熱、涼血、解毒、養腎的作用。晨起後空腹喝一杯淡鹽水,有助於降火益腎,緩解便秘、改善腸胃的消化功能,且對上火、咽喉腫痛者也有好處。

5、晨練晚一點,晚練早一點

不論是早起鍛煉,還是傍晚鍛煉,也都需要適應冬天的時令特點。劉德泉認為,選擇鍛煉時間的一大原則是:見不到太陽不要鍛煉。所以,晨練要等到太陽出來後,晚練要趕在太陽下山前,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體內的陽氣不受損。

7、冬季養生小常識大全

冬天是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是一年的結束,亦是下一年的開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養生對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冬季養生應該從「不」開始。具體如下:

1、不妄補

很多人認為冬季是一個進補的黃金季節,在冬季到來時各種補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種「套餐」「搭檔」。其實冬季適當進補就行,冬季主要在於閉藏,不是外泄。

過量進補反而會導致身體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態,尤其是過量使用補陽、補氣之品反而導致體內精氣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應該適當進補,不可妄補,尤其是人參、鹿茸等這樣的補氣、補陽「利器」更應慎重。

2、不妄吃

冬季天寒地凍,吃上一頓麻辣火鍋,出上一身汗,好多人會感到很舒服,殊不知這是在耗散人體的陽氣。在冬季應該以補養陰精為主,切不可妄用大熱之品。當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涼之品,以免損傷脾陽,影響脾胃運化,破壞消化系統。

總之,在冬季應以平和而滋潤的飲食為主,如多喝一些粥類,適當放一些大棗、枸杞子、桂圓、銀耳、百合,酌加少量生薑,可以補而不膩,潤而不燥,為冬季進補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熱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7)冬季養生宣傳擴展資料:

3、不妄喝

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歡喝點白酒暖暖身,其實適量飲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溫通血脈、祛風散寒,產後常用方生化湯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畢竟屬於溫熱之品,過度飲用會耗散人體陽氣,另外過量飲酒還會生濕生痰,令人痰多、眩暈以及精神不振。

4、 不妄作勞

冬季不應該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冬氣之應,養藏之道,在冬季鍛煉身體應當適當,不能像其他季節一樣揮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應該適當減少洗澡的次數,更不能長時間泡熱水澡,經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體陽氣;

同時在冬季應該注意節制房事,調養生息,使精氣藏。

與冬季養生宣傳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