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體育養生的影響

體育養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07-03 00:18:55

1、大學體育保健的重要性

發展有氧代謝能力心率掌握在______次/分?
青年人每分鍾不超過150次為宜,老年人以每分鍾不超過110次為宜。
跑,跳躍,投擲是人類最基本的身體活動。
一、「生命在於運動」,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至理名言。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既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珍惜生命自然離不開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夠帶來旺盛的生命力。盡管如此,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不斷提升,現代人很少有人願意或很難抽出時間運動,即使每天做一些運動,也只是我們看得見的骨骼肌在運動,難怪十個就有八個人會回答:「我連睡覺都沒時間,哪來的時間運動?」

當代大學生更是如此,大一的新生因為剛從高考的噩夢中醒來,所以會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游戲上,整日的坐在電腦前敲擊鍵盤。大二的會忙於考這樣那樣的級,天天忙於學習亦抽不出時間鍛煉。大三大四忙於找工作,為自己的將來奔波更不會再去專門抽出時間來運動。所以,我們每周的鍛煉只能依靠學校安排的體育課來完成。

其實學校應該把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作為第一節課告知學生,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意識,促使學生自覺鍛煉。

1.促進智力水平的發展

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能改善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的協調作用,使神經系統的興奮抑制的交替轉換過程得到加強。從而改善了大腦皮層神經的平衡性和准確性,促進了人體感知能力的發展,使大腦思維想像的靈活性、協調性、反應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感知敏銳、思維靈活、想像豐富。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還能使在空間、時間和運動感知能力方面得到發展,使人體感覺、重力感覺、觸覺和速度、高度知覺等更加准確,從而提高大腦神經細胞工作的耐受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和改善部分人的意識和記憶模糊、朦朧,出現錯覺和幻覺等智力上的障礙。

2.有利於個性心理的完善

體育崇高「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崇尚「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因此通過體育運動來培養和塑造人良好的個性心理,這點許多人都能達成共識。因為參加體育鍛煉本身就必須與克服困難、遵守競賽規則、制約和調控自己某些行為,以有利於在競賽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珍惜自己獲得勝利的權利。同時參加體育活動,還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強人的自豪感,樹立自強的意識,並能在體育活動中,尋求到安慰的滿足,進而改變人的整個精神面貌。

3.增進快樂,調節情緒

通過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是參加那些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運動項目,可以使人從中得到快感。參加體育活動,可以使人從中得到樂趣,振奮精神,陶冶情操,並使煩惱、不安、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緒得以解除,促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體育鍛煉對那些患有神經衰弱症等疾病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療作用。它對於減輕由於緊張和壓抑而引起的神經系統病變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4.改善人際關系

由於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現代高技術帶來的生產方式的變化也使得勞動的個體化日益凸顯,從而造成人與人之間感情交流匱乏,人際關系疏遠。而體育運動的競技性和群體性恰恰為人際交往提供了機會,使人與人之間在激烈競爭的同時,形成提供了一種親和力。在體育運動中不必用言語即可相互交往,亦可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他們可以通過一個手勢,一個活動等直接或間接地溝通信息,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一種情感,並能獲得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對那些性格怪癖、鬱郁寡歡的學生,體育活動不僅能使他們改善人際關系,而且還能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樹立自信心,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5 樹立成就感

人們在參加體育活動並堅持鍛煉中,不斷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生理機能和身體素質得到增強,運動技能技巧得以提高。當取得這些成績後,人就會產生自我成就的認識和情感體驗,產生愉快、振奮和幸福感。因此,適宜的體育活動可以使人們重新認識自我,把握自我,提升自我,尤其能使有憂郁情緒的鍛煉者獲得心理滿足,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增強自信心,消除憂郁。

二、祥見http://www.wxty.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6
及http://www.cne.com.cn/blog/user/zhl4910052/article/10500.htm

2、體育鍛煉有什麼影響

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是中小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國家教委規定各級各類中小學應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體育為什麼這么重要?它對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毛澤東同志說:"體育於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體強壯而後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德智也。"
可見,參加體育鍛煉對於中小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從幾個方面說明這個問題。
第一節 參加鍛煉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
一、生命在於運動
動物和人類在生命的進程中,始終在不停地運動。從猿到人,大約經過了二、三百萬年漫長的發展變化過程。人的有機體,從一個單獨的受精孵細胞分化為自然界中最高級、最復雜的有機體,是細胞不停動動的結果。可見,沒有動動就沒有生命。
一說到"運動",就離不開"肌肉"。從古羅馬競技家的雕像,到現代競技場上強壯的身軀,人類從事的各種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無一不是肌肉運動的結果(骨骼肌運動)。還有一種平滑肌的運動,如腸胃的蠕動等,也是維持有機體內環境的平衡和進行新陳代謝的必要運動,也是生命活動的源泉之一。
從微觀世界來看,構成人類機體的基本單位--細胞也在時時刻刻地進行運動。白血球消滅病菌在運動;紅血球運送氧氣和二氧化碳在運動;骨髓腔內造骨細胞不斷破壞和吸收骨質,使骨腔擴大的運動;骨膜內的造骨細胞不斷製造骨質,使骨加粗在運動;長骨端的骺軟骨不斷增生和骨化使骨變長也在運動;所有的細胞都在自我更新而運動……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人體是由近六十多種元素組成的,其中對人體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元素有二十五種左右。在這二十多種元素中,最多的是氫、氧、碳、氮這四種,合起來占人體原子總數的99%以上。
正是由於這些元素,構成了我們身體的各種生命物質。在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中,最重要的是兩種高分子物質:蛋白質和核酸。蛋白質是由含氮的有機化合物--氨基酸組成的,它是一切細胞最重要的組成成分,是細胞運動、變化的基本物質,是構成生命最重要的物質。核酸分為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兩類,前者是從親代受精卵帶來了遺傳基因,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所以人類具有兒女常常像父母這種遺傳現象。但是,在某些條件下,脫氧核糖核酸在數目上、順序上和排列方式上又是可變的、這種變異性造成了兒女既像父母,又不完全相同、有發展、有變異。而核糖核酸與蛋白質的合成有關。從生物高分子,特別是從蛋白質和核酸的結構與功能來認識人體的生命現象,使我們對人體的發展變化,特別是對機體的基本性能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為如何通過體育鍛煉,有效地發展人體和增強人民體質的問題,提供了生物科學的依據。
可見,生命在於運動,人類有機體的進化在於運動。古語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人體各器官系統"動則興,不動則退",體育鍛煉能使個體的運動器官及輔助運動器官以及其它器官得到發展,這完全符合生物學中"用進廢退"的原理。人類歷史上有些名人是長壽者,例如,生活在古希臘黃金時代的蘇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他生活簡朴,終生堅持鍛煉,在當時人們平均壽命只有二十多歲的情況下,他竟然活到七十歲!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年),出身名門,受過良好的教育(包括體育),他是一位體育家,一生不知何謂疾病,堅持體育鍛煉,終年八十歲。
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活了七十二歲才死,沒有聽說他身體不健康;隋唐兩朝時期的著名醫葯學家和養生學家孫思邈提出"動中求靜,靜中求動"和"人慾勞於形,而病不能成"的養生健體的理論,並身體力行,因而在一生中完成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本葯物名著,前者是七十歲時寫成的,後者在百歲時定稿的,他享年101歲(公元581~682年)。清朝的康熙皇帝,長期堅持騎、射、圍獵、習武之勞,所以一生始終保持健壯的體魄,一直活到古稀之年,成為歷代皇帝中的壽星。體育運動可以增進人體健康,道理主要在於:人體是一個可塑性很大的有機體,在不超出限度的范圍內,對環境的變化的適應能力極強。體育鍛煉通過改變環境,加大對人體刺激的負荷,適應這種刺激,機體的功能就得到改善,於是健康狀況也得到改善。
例如,僅就心臟而言,常人安靜時心臟每搏輸出量為60~80毫升,運動員可達100毫升以上,所以運動員安靜時心率較常人徐緩而有力(運動員安靜時每分鍾心率為50次左右,常人為70~80次左右)。體現了心臟機能水平較高出現節省化的優熱。日本著名馬拉松運動員瀨古利彥,曾三次蟬聯國際馬拉松比賽冠軍,科學家對他做了全面檢查,發現他的心容量和體重之比,居日本所有運動員之首,且心壁厚度和心臟形狀都優於其他運動員。他的最高心率達每分鍾240次左右,常人只能達180次左右。瀨古好像是在輕巧的身體內裝了一個大功率的水泵,以強大的馬力支持身體運動。這反映了激烈運動時,心臟功能的高效化優勢,這正是多年堅持運動生活鍛煉的結果。
為研究運動與健康的關系,蘇聯科學家曾做了下面有趣的實驗。
將一批經檢查確認身體完全健康的20~30歲的男子作為實驗組,規定在20個晝夜裡一直卧著不準坐起、站立和做操。另選一批條件相同者做為對照組,按上述規定接受實驗,差別在於一晝夜允許對照組人員在保持卧姿的基礎上,可在專門器械上鍛煉四次。三五天後,實驗組全部人員反應背部肌肉酸痛,食慾不振、便秘。二十晝夜過去後,當他們從床上站起來時,立刻感到頭暈目眩,肌肉極度衰弱,脈搏不正常地加快和急速減慢,動脈壓高到危險程度,心臟功能下降70%。體內組織嚴重缺氧,連站立和緩緩走動都感到肌肉酸痛。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實驗結束後的2-4天。而對照組則基本保持著工作能力水平,活動過少能引起中樞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使人情緒不穩定,新陳代謝產生障礙,肌肉萎縮,骨組織成份發生變化,心血管系統急劇惡性化,腸胃功能紊亂,腎功能失調。可見,身體運動有益於健康。
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壽命可以延長。經研究發現,每天運動的老鼠比關著不動的同類老鼠,壽命長25%。野兔平均可活15年,家兔只能活4-5年。牧羊狗可活27年,家狗僅活13年。大象在野外可活到200歲,從小捕獲喂養的大象最多活不到100歲。野生動物比飼養動物壽命長的原因,主要在於他們經常地保持著頻繁運動的緣故。郵局的職工,外勤人員的壽命比內勤坐辦公室的人員壽命要長。
綜上所述,體育鍛煉能增強免疫;能延長壽命;能促進健康;也能促進人體的進化。

二、體育鍛煉能促進青少年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
有機體的生長主要指細胞的繁殖和細胞間質的增加所造成的形體上的變化;發育則包括了有機體各器官系統在形態結構和機能上的變化。
骨骼的生長決定了身高。通過體育鍛煉促進中小學生骨骼健康地生長與發育,這是非常重要的。
身高的增長,主要是由於四肢長骨不斷地加長。在四肢長骨的骨士與骨骺(長骨兩端膨大部分)之間,兒童少年時期有骺軟骨,這層軟骨不斷變成硬骨,又不斷生成新的軟骨。這樣,骨頭就不斷加長,這個生長過程在兒童少年時期十分旺盛,一般要到20~25歲左右骺軟骨才完全骨化成一條骺線,那時骨就不再加長。在骨頭生長旺盛時期,合理的體育鍛煉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對骨的血液供應,使正處於旺盛造骨時期的骨組織獲得更多原料,從而加速造骨過程;在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過程中,使骨骼受到各種刺激,對骨骼的生長十分有益。經調查研究證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10-14歲的學生要比同齡的不經常鍛煉的學生身高高出4-8厘米。
體育鍛煉除有助於骨骼生長以外,還有助於使骨變得更加堅硬,對人體起到更好的支撐和保護作用。一般地說,骨的抗壓能力比花崗石大25倍,比磚頭大30倍,一個體重70~80公斤的人站立時脛骨(小腿骨)可經受1.5~3噸的重壓而不致折裂。在進行體育鍛煉時,由於肌肉的牽拉和重力作用,使肌肉附著在骨上的骨突起部位增大。運動對骨的機械性刺激增加,使骨的細胞代謝更加旺盛,加上運動使血液循環加速,更快更多地供給養料,於是使骨骼增粗,骨外層的密質增厚。骨松質的公布與肌肉的拉力和人體重力的作用相適應,骨小梁的排列更加合理。久而久之,骨的堅固、抗折斷、抗扭曲性能隨之得到提高。在戶外進行體育鍛煉,機體受到陽光的照射,有助於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和對鈣磷的吸收,使骨變得更加堅硬,能承受更大的壓力。
骨與骨之間的連結稱關節,它由關節面軟骨、關節囊、關節腔組成。關節周圍由肌肉和韌帶包圍著,韌帶起加固關節作用。關節可以做各種各樣的轉動,因而人體才可以實現各種運動。青少年時期關節雖然活動范圍大、靈活性較好,但關節囊、韌帶薄而鬆弛,堅固性較差,常會出現脫臼或扭傷。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關節囊、韌帶增厚,關節的牢固性和所承受的壓力加強。由於運動時關節大幅度的長時間運轉,它的靈活性和活動范圍也會逐漸得到提高。這對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正常活動是十分重要的。
體育鍛煉對青少年肌肉的生長也大有好處,從外觀上可以看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肌肉粗壯,力量較大。這由於在體育鍛煉時,使肌肉毛細血管大量開放,其開放數量可達發靜時的20-50倍(平時每平方毫米肌肉中約有4000根毛細血管,只開放其中的30~270根左右),使肌肉獲得比平時多得多的氧氣和養料,於是肌纖維增粗、肌肉的橫截面積加大,肌肉的重量可由一般人占體重的35~40%,增加到占體重的50%左右,身體顯得豐滿而結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肌肉抗疲勞和耐受酸痛的能力要比不鍛煉的人強。肌肉是受神經支配的,一根運動神經連同它所支配的肌纖維稱為一個運動單位。
肌肉收縮力量的大小和參與收縮的運動單位的數量有關。一般的人在運動時每塊肌肉只有60~70%的運動單位參加工作,而運動員可達到80~90%。體育鍛煉可以提高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肌肉對神經刺激產生反應的速度和准確性以及各肌群間相互協調配合的能力大大改善,以致能發揮出最大的運動效果,並使動作更加能量"節省化"。
由於體育鍛煉對骨骼、關節和肌肉的生長有上述良好作用,所以綜合效果是有利於中小學生身體的生長發育。根據以下調查研究材料:例一是北京市某幼兒園對兩個大班的兒童進行調查結果,兩年內經常鍛煉的兒童身高平均增長15.6厘米,體重平均增長4.54公斤,而不經常鍛煉的對照班兒童,身高平均增長14.9厘米(比前者低0.7厘米),體重平均增長3.84公斤(比前者少0.7公斤)。例二為上海體育科學研究所,於1975年3月至1978年3月間,對上海市12所幼兒園400餘名3-7歲幼兒進行身體鍛煉的對比觀察,發現鍛煉組比對照組身高增長超過1厘米,體重超過約1公斤。

3、體育養生是什麼?

這種身體運動是為養生長壽服務,即以養護生命知使達最長期限為目標的體育活動。由於它以養生保壽道為目標,有其獨特的理論、方法和運動方式,我們稱之為中國養生體育內。中國養生體育的起源 中國養生體育有著非常古老容的歷史。

4、體育養生的歷史追溯與價值

幾千年來,華夏大地的帝王將相追求的長生不老術,發展出獨具一格的中國傳統醫療技術,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中醫學理論。該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宇宙,是與自然界萬事萬物息息相通的,而且還建立了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象學說、天人合一論、形神同一論等理論。但是,在20世紀末和本世紀初,東西方文化剛剛開始融合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認為這些理論沒有科學根據,甚至把它們說成是玄學。隨著科學信息和網路科技的發展,人們逐漸發現了這些理論的巨大價值。在醫學界,用這些中國古老醫學的歷史結晶——中醫學理論來解釋人體不規律的變化現象,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傳統體育養生學,作為中國傳統醫學與傳統體育之間的一門交叉學科,是有關華夏民族甚至全世界民族如何進行身心保養、防治未病、健康長壽等的一系列原理和方法的知識體系。
如何本著科學發展觀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挖掘整理、繼承精華、發展創新,是新世紀下需要我們思索、承擔和解決的重要課題,也是我們肩負的不可推卸和抗拒的責任和義務。歷史經驗證明:一個國家的富強,一個民族的振興,重要的一點是取決於民族的素質,而構成民族素質的重要基石是人民的健康體魄。只有不斷增強人民健康的體魄,才有可能不斷地提高民族的素質。因此,推廣養生之道,普及健康之法,已不再是老年的健康長壽問題,也是關繫到全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的大事。

5、體育運動對人體的積極影響

體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總文化的組成部分。體育既是教育的一環,又是生活的一環,是屬於人的社會生活條件,因此,它對人的身心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1、促進人腦清醒、思維敏捷

體育活動能促使中樞神經系統及其主導部分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增強,抑制加強,從而改善神經過程的均衡性和靈活性,提高大腦分析綜合能力。

2、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臟功能

進行體育活動加速血液循環,以適應肌肉活動的需要,這樣就能從結構上和功能上改善心血管系統。經常從事運動,能使心臟產生工作性肥大,心肌增厚,收縮有力,心搏徐緩,血容量增大,這就大大減輕了心臟的負擔,心率和血壓變化比一般人小,表現出心臟工作的「節省化」現象。

3、改善呼吸系統功能

呼吸是重要的的生命現象, 肺是呼吸系統的重要器官,具有氣體交換的功能,經常運動能使呼吸肌發達,呼吸慢而深,每次吸進氧氣較多,每分鍾只要呼吸8-12次,就能滿足機體需要。運動可使人體更多肺泡參與工作,使肺泡富有彈性,可增加肺活量。

4、促進骨骼肌肉的生長發育

適當體育活動能為骨骼和肌肉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促進肌纖維變粗,肌肉組織有力,促進骨骼生長,骨密質增厚,提高抗彎、抗壓、抗折能力。

5、調節心理,使人朝氣蓬勃,充滿活力

從事體育活動,特別是從事那些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能使人產生一種非常美妙的情感體驗,心情舒暢,精神愉快。由於運動的激勵還可以增強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生活情趣。運動還能調整人們某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緒,如消除情緒的沮喪和消沉。

6、提高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事體育運動能提高人體應變能力,使人善於應付各種復雜多變的環境。因為經常鍛煉,大腦皮層對各種刺激的分析綜合能力強,感覺敏銳、視野開闊、判斷空間、時間和體位能力增強,因而能判斷准確,反應靈敏。同時由於經常在嚴寒和炎熱環境中運動,可以提高機體調節體溫的能力,增強身體對氣溫急劇變化的適應能力。

7、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經常運動可使白血球數量增加、活性增強,增強機體免疫能力,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可以使中老年人保持充沛精力和旺盛生命力,延緩老化過程,健康長壽。

運動養生的意義

動物學家發現,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歲,一旦被俘獲,關進動物園,盡管生活條件比野外好得多,卻活不到80歲;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養在籠內過著「優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壽命才4~5年;野豬的壽命也比家豬長一倍。那麼,為什麼野生動物比家養動物壽命長呢?重要的一條是野生動物為了尋食、自衛、避敵、擺脫惡劣氣候的侵害,經常要東奔西跑,身體得到了很好的鍛煉。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體質變得越來越好,壽命自然比家養動物長了。同樣,人也是如此,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鍛煉的人,壽命就長。這說明一個道理:運動是健康長壽之本。其理論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1.動以養形

《壽世保元》說:「養生之道,不欲食後便卧及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則損壽。」說明運動能夠促進氣血暢達,增強抗禦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著名醫家張子和強調「惟以血氣流通為貴。」人體運動主要圍繞肩、腰、髖、膝、踝等關節來進行,且每一處關節部分布有若干肌群,經常運動,既能消除脂肪,又增強了肌肉的力量。此外,經常從事體育鍛煉,還可提高青少年的身高和其他生理功。

2.運動可增強脾胃功能

華佗指出:「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說明運動有強健脾胃的功能,促進飲食的消化輸布。而脾胃健旺,氣血生化之源充足,才能健康長壽。

3.運動可加強心臟功能

國外有個心臟病學研究所,曾對20~30歲的健康男子做過一個缺乏運動對身體影響的試驗。他們把試驗對象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規定試驗對象連續20個晝夜躺在床上,不準坐起、站立或在床上運動。對照組也連續20個晝夜躺在床上,但允許每天在床上設置的專門器械上鍛煉4次。當試驗進行了3~5天時,試驗組的人紛紛訴說背部肌肉酸痛、食慾不振,發生便秘;20個晝夜過後,肌肉開始萎縮,肌力極度衰退,不少人從床上一站起來就頭暈目眩,心跳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到危險程度,有的竟處於昏厥狀態,與試驗前對比,心臟功能平均下降70%,起床後,連上樓這樣簡單活動幾乎都無法完成。但對照組的情況全然不同,他們仍保持了試驗前的工作能力與機能水平。另據對哈佛大學17000名畢業生普查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經常進行積極的運動,可使心臟病發作的危險性減少35%

4.運動能增加肺的功能

經常鍛煉的人,胸圍呼吸差能達到9~16厘米,而很少鍛煉的人,胸圍呼吸差只有5~8厘米;一般人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常鍛煉的人,由於肺臟彈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此外,運動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常鍛煉的人每分鍾可減為8~12次,而一般人為12~16次,其好處在於能使呼吸肌有較多的休息時間。一般人由於呼吸淺,每次呼吸量只有300毫升左右,而運動員則可達600毫升。還有,經常運動鍛煉,又可增強衛外功能,適應氣候變化,從而有助於預防呼吸道疾病。

5.運動能提高腎臟的功能

這是因為運動使新陳代謝旺盛,代謝廢物大部分通過腎臟排瀉活動,使腎機能得到很大鍛煉。中醫認為腎主骨,不少中老年人常見的骨質脫鈣、骨質增生、關節攣縮等疾病,也可通過經常的鍛煉,而得以預防。

6.運動使人精神愉快

體育運動可促使腦血循環,改善大腦細胞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延緩中樞神經細胞的衰老過程,提高其工作效率。尤其是輕松的運動,可以緩和神經肌肉的緊張,收到放鬆鎮靜的效果,對神經官能症、情緒抑鬱、失眠、高血壓等,都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正如美國醫生懷待所說:「運動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劑」。近年來神經心理學家通過實驗已經證明,肌肉緊張與人的情緒狀態有密切關系。不愉快的情緒通常和骨骼肌肉及內臟肌肉綳緊的現象同時產生,而體育運動,能使肌肉在一張一弛的條件下逐漸放鬆,有利於解除肌肉的緊張狀態,減少不良情緒的發生。
一、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

6、體育健康和養生保健對個人價值取向及未來參與鍛煉的影響

你好朋友,我是一名健身教練。

如果你真心想將自己的身體鍛煉的更好一點,根據我的個人成功經驗,建議你採取如下整體的強身鍛煉方式來進行鍛煉為好:

首先是要養成一個早晨提前40到60分鍾起床的習慣;

二是早晨起來後,外出先跑跑步,將身體跑到微熱就行,作為每天早晨鍛煉活動前必須的准備事項;

三是做做廣播體操,或者學習簡單的武術套路或練武的一些基本動作,注意:初學練武時,先不要求神似,而必須追求形似。才能保證自己的舉手投足符合練武人的出手不離方寸;

四是每天早晨鍛煉時,進行一下深呼吸後,憑借一口氣盡力對天長嘯(能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肺活量、底氣與嗓音宏亮)。每天多進行原地起跳、原地起跳摸高、助跑起跳、助跑起跳摸高的鍛煉(可以有效的促進自己身體長高、各部位肌肉的強健與線條美,同時可以提高彈跳力、爆發力、耐力、奔跑速度與起跑速度),多進行單杠、雙杠鍛煉(以能達到並超過高中體育鍛煉標准以上為好); 五是每天睡覺前准備一杯開水,清晨起床後的第一件事是給涼開水加點熱開水後,空腹把它喝了(

一是稀釋體內因睡眠後的血液粘稠問題;

二是有利於鍛煉身體時不出現供血、供氧不足的不良狀態;

三是有清掃體內垃圾的作用,提高身體的消化功能,有利於多長肉,特別是多長腱子肉;

四是可以消除清晨起床就鍛煉時,可以出現的各種身體不適狀態),

清晨起床空腹就飲水適應後,每天每次必須喝400ml以上;

六是每天早晨一定要吃飽飯,中午也必須吃好、吃飽。雞、鴨、魚、肉可以隨便吃。但是,

晚飯:

一是最好要吃點麵食(饅頭、麵包、面條、餅干、點心等);

二是最好少吃點雞、鴨、魚、肉;

三是吃好就行,不要吃的太飽。因為,晚飯的這三條都是長肉的最有利條件,自己必須控制把握好,以免形成攝入量過多而造成盡長脂肪肉(肥肉),不長腱子肉(瘦肉)的主要原因;

七是晚飯兩小時後,可以外出走走,做做俯卧撐、吊吊單杠、雙杠或者在家、宿舍做做雙手倒立、俯卧撐、仰卧起坐、啞鈴的鍛煉,鍛煉到身體發熱即可,等到身體適應後再增加運動量。切記!切記!

八是到新華書店、網上購買或下載一些鍛煉身體、練武的身體防護與保護書籍及鍛煉身體的技術要領、注意事項、擒拿格鬥武術套路來好好學習學習後,再進行具體的鍛煉與實施為好。

以上各條,貴在持之以恆。 只有你能長期堅持下來,養成生活的如此習慣。特別是能夠嚴格按照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進行鍛煉,我敢肯定:二三個月你就會見到效果。

有什麼健身上的問題可以找本教練!!

與體育養生的影響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