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地人在廣東怎麼養生?要知道哪些氣候變化分別要注意什麼?
這要因人而異了
2、廣東的二十四個節氣應該注意什麼和怎麼保養身體?
秋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日~24日。 秋分之「分」為「半」之意,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范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范圍漸大。 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南方的氣候由這節氣起才始入秋。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附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在精神養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這時,人們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同時精神情緒上要看到積極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節時,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八段錦、練健身操等。在進行「動功」鍛煉的同時,可配合「靜功」,如六字訣默念呼氣練功法、內氣功、意守功等,動靜結合,動則強身,靜則養身,則可達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秋天是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的多發季節,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復發,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範,則會加重危險。 在飲食攝養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盡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廣東民間歷來秋日最多潤養的湯水,此時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蘿卜陳皮鴨湯、玉竹百合豬瘦肉湯、木瓜粟米花生生魚湯、沙田柚花豬肝湯、無花果白鯽湯、霸王花蜜棗豬月展湯等都是家庭養生之品。
3、請問廣東秋季如何養生?
秋末冬初,感覺皮膚緊綳綳的嗎?經常上火、口乾舌燥?其實,都是氣候轉換惹的禍。秋季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秋風勁急,氣候乾燥,秋冬季節轉換之時,還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所以人們起居調攝應與氣候變化相適應,多了解一些養生保健小常識,這樣更利於健康。吃:調節飲食 適度進補
秋末初冬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礦物質的攝取量應較平時需要略高一些。維生素的部分,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需要量。攝取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滿足優質蛋白質的需求。此外,蔬菜、水果和奶類得攝取量也需充足。
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冬季膳食原則中應多吃溫性、熱性食物,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
冬季「食補」,應選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糙米、玉米、小麥、黑豆、豌豆等榖豆類;生薑、韭菜、大蒜、蘿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雞肉、豬腰子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核桃、桂圓、栗子、芝麻等果品。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燉母雞、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漿等,可增強體質。睡:早睡晚起 養陰藏神
冬季由於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首先要盡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這是冬季保健應要注意的。
秋末冬初,天亮較晚,日出之前,林中植物尚未進行光合作用而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往往寒氣過重,空氣陰霾、污濁。過早起床鍛煉,很有可能引起體質較弱的老年人多種病變,如果本身就有慢性基礎病,太早起床晨練這一習慣,有可能導致慢性病病情加重。
因此,人們應該根據氣候狀況合理調整自身的作息時間,稍稍早睡晚起一些,這是順應人體養陰藏神的需要,這樣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4、廣東人是不是很注重養生?
不同的人習慣不一樣吧。我的感覺是廣東這邊中醫的文化氛圍會強一點,所以多數人是比較講究的,可是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就比如,這邊夜生活比較豐富,經常熬夜的人也很多的。
5、為什麼廣東人會有「以湯養生」的習慣?
如今繁華的廣州市北京路商業街路面之下,各朝的疊層歷史遺跡印證著千載的風雲變幻。你可曾想過,一部「史書」就卧於腳下,時空在此交匯,一個神秘的文明古國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孤寂後,逐漸浮出水面。
公元前204年,趙佗作為開發嶺南的第一人,統一了嶺南地區,正式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這就是嶺南第一個都城。經過30多年的考古發掘,這個古國帶著他各種「寶藏」陸續出現在眾人眼前。
其中一個「寶藏」似乎一直藏在廣東人的嘴裡,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發珍貴有趣,那就是嶺南美食。其蘊含著千百年來地域文化演變而來的精髓,每一道菜式的背後,似乎都蘊藏著其身世由來的故事。
相傳由於嶺南溫濕的特殊氣候,使得來自中原的趙佗及其軍隊很不適應,故專設食官負責飲食,並深入民間搜集養生秘方。同時,中原先進的烹調技藝和炊具被引入嶺南,烹飪方式也衍生出了羹、炙、煎、蒸、濯幾種。
在南越國的王宮遺址里,還有一個秘密,傳說郡主趙佗活了100多歲,長壽的秘方至今仍是個謎。雖說歷經千年,在博物館內總能找到蛛絲馬跡來解密。
後花園內,把白雲山的水引入曲流石渠,清澈的泉水中魚鱉成群,令人心曠神怡。膳食房內,食官利用嶺南豐富獨特的食材資源,以柴火燉至數小時熬出一種湯膳,名為「尚湯」。今日廣東人以湯養生的習慣,始於趙佗。
還有一法寶對趙佗延年益壽影響很大,這便是大棗。考古人員在宮署遺址的滲水井中發現了很多記載王宮內生活起居的木簡,其中就有棗樹收成的記載。
南越國時期將中原先進的烹調技術和炊具與嶺南地區豐富的食物資源及飲食方式完美糅合在了一起,最終形成獨樹一幟的粵菜風格。這種兼容並蓄的飲食風格影響了嶺南達兩千多年,奠定了今天「食在嶺南」的歷史地位。
……
敬請關注廣東廣播電視台珠江頻道
1月16日22:00
《珠江紀事》之
《穿越兩千年的嶺南美食》
編輯老張
長
按
關
注
解鎖更多精彩內幕
6、在廣東,深圳如何養生
長痘,是不是吃辣椒了?吃辣椒太熱氣,廣東濕氣大,吃辣椒,油膩的東西不利於排出體外,就長痘發出來。
廣東濕氣大,平時多運動,把熱氣排出來
7、廣東養生湯做法
佘自強的《來今日靚湯》
佘自強,2008年中華中醫葯學會「全國優秀中醫健康信使」得主,廣東省自中醫院資深葯師,廣東省中醫學會葯膳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暢銷書《今日靚湯》作者,被譽為「嶺南湯王」 。多百年來一直致力於中醫中葯的葯理、方劑和療效研究以及中醫葯科普工作,在推廣「葯食同源」的度傳統理念和倡行中葯的新用、活用、妙用方面,成績斐然,貢獻突出。他問強調飲食與健康的密切關系,擅於將食物和中葯加以合理搭配及編組,並將其豐富的保健與輔療效果,答融入日常生活
此書在不少網站都有賣,如卓越網
8、中國最適宜居住、養生的地方是那裡?廣東怎麼樣?
威海
是著名的港口及旅遊城市,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中國第一個抄國家衛生城市襲,是中國首批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之一,是全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也是全國綜合經濟實力50強城市。 2009年5月被評選為國家森林城市。
9、廣東省哪地方的水土養生好
羅浮山——南國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