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知道九陽真經的內容了?請告知!謝謝了!!!
九陽真經心法
一舉手,前後左右要有定向.起動舉動未能由己,要悉心體認,隨人所動,隨曲就伸,不丟不頂. 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處, 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切記一靜無有不靜,靜須靜如山嶽.所謂他強由他強, 清風拂山岡.一動無有不動,動當動若江河,所謂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從此做去,一年半載 ,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矣.
舉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兩手支撐,一氣貫串,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是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釐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發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 工彌久而技彌精.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靜是合,合中寓開.動是開,開中寓合.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 ,乃可臻於縝密矣.
務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欲要神氣收斂入骨,先要兩股前節有力,兩肩松開,氣向下沈.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能呼吸,然後能靈活.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則自然沈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 ,非以力使氣.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則無力,無氣則純剛.
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勁起於腳,變換在腿,主宰於腰,發於脊背,接於兩肘,行於手指,總須完整一氣.發勁須沈著松凈,專主一方.曲中求直,蓄而後發.蓄勁如張弓, 發勁如放箭,運勁如抽絲.勁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勁將出未發之際,我勁已接入彼勁,恰好不後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湧出.前進後退,絲毫不亂.方能得機得勢,隨手奏效.此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也.
動靜之機,在於陰陽,總歸神聚.神聚則一氣鼓湯,煉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占煞,精神宜貴專注 .緊要全在胸中腰腿間運化,不在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 氣向下沈,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展於脊骨,布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即是放.懂得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位,呼翕九陽,抱一合元 ,可名九陽神功.從此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豫順以動,罔不如意矣.
要言之,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內固精神,外示安逸.變換虛實,舍己從人.須知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平日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動勢,先問自己合不合規矩. 少有不合,即速改換.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的功夫,動靜固是知人,仍是問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入,接定彼勁,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處,便是雙重未化,要於陰陽開合中求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也九陽真功
招式
太極聚氣法
面向東方,自然站立,先意守丹田三~五分鍾後,即採用順呼吸法。意念天上的陽氣自百會吸入下行,地下的陰氣由兩腳湧泉吸入上行,兩股真氣在丹田匯聚成太極形。並緩慢旋轉,意念或離或存,勿忘勿助,每次練習不少於一個時辰(二小時),三十天後即可練習下一步。
氤氳紫氣
使一股暖暖的真氣,從丹田向鎮鎖任督沖三脈的「陰蹺庫」流注,折而走向「尾閭關」。然後分兩支上行,經腰脊第十四椎兩旁的「轆轤關」上行經肩、背、頸而至「玉枕關」,此謂「逆運真氣通三關」,然後真氣向上越過頭頂百會,分五路下行,與全身氣脈會於中丹田,再分主次兩支,還合於丹田,入竅歸元,如此循環一周,身子便如灌甘露,丹田裡的真氣有似香煙繚繞,悠遊自在,那就是「氤氳紫氣」,此功練一年後即可練習下一步。(此步以盤坐式為佳)
盤龍真訣
當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面對太陽而坐,取五心朝天式,意守丹田三~五分鍾,然後意想太陽光化作五條火龍分別從百會、兩腳湧泉、兩手勞宮吸入,在丹田匯聚成一個火球。然後意念火球漸漸擴大,至上與宇宙重回。過後,再漸漸變小收回丹田,如此一擴一收,反復練習。收功:意念火球又變成五條火龍由以上五處飛出。化成太陽,懸於本人腦後上方。
在月亮剛剛升起的時候,接上法進行,不過火龍變成水龍,火球變為水球,最後收功。五條火龍化作太陽變為五條水龍化作月亮。總得以陽變陰為准。
金剛之軀
練法與第三步基本相同,但不需真的面對太陽和月亮,練火龍功需一極寒之地,練水龍功需一極熱之地。主旨:「陰中練陽,陽中練陰,陰陰陽陽,至陰至陽」。此功須七七四十九日苦修。
外功附助
准備一個沙袋子(要小一點),每天手、肘、肩、頭、背、肋、膝、腳等全身各處,都要在沙袋上擊打,要由輕到重,細心體會反彈之力,同時配合呼吸。
修煉《九陽神功》需有悟性、耐性、忍性之極。習成此功需九年大成。
2、九陽真經和易筋經到底何者比較強?
天龍中的易筋經是金書佛門第一神功,以少林僧眾之多,見識之博,百年來也只有一個瘋僧練成,光就人我雙相全破才百能學的前提就把這易筋經推到了顛峰,聰明如大輪胎明王之流,在易筋經面前也得原形畢露成為度一個不入流. 而金書中道家的最高極至在天龍逍遙派,長生養生主知,逍遙逍遙游,作為海納百川的北冥,以其有容乃大的廣博,方能與易筋經處於同一高度,分別是佛道內功的最高代表,分別印證代表了雙方理論體系的精華道所在,一個是空,一個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 九陽真經說起來是佛門武功,但實際上在折中的基礎上考慮九陽真經更加偏向道學回,九陽真經說到底就是渾厚,雖然作用明顯,但似乎還只是凡間武學的集大成者,較北冥與易筋經,無論在境界還是答實際功用上都有所不如.
3、養生之道,達摩易筋經,甩手功能甩掉百病嗎?是真的嗎
這里解釋一下所謂的「治百病」的意思,就是可能對你的身體素質提高有比較良好的作用,比如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之類的。你身體素質提高了,自然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就高了。可以說,大部分運動類的養生法都對養生有一定的作用,但要注意控制。
4、《九陽真經》兩個傳人張三豐和郭襄,為何張三豐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去世了?
早在張無忌之前,《九陽真經》就有了兩個少年傳人,一個是少年張三豐,一個是少女郭襄!
覺遠大師圓寂之前,挑著張三豐和郭襄逃離少林寺,狂奔數百里地之後,內力耗盡,接近油盡燈枯,臨死之前,覺遠大師斷斷續續念著《九陽真經》的句子,旁邊的張三豐和郭襄趕緊盡力記住,後來又憑借各自記住的斷句殘章,發展出了武當九陽功和峨眉九陽功,並在這兩門神功基礎上,建立了大名鼎鼎的武當和峨眉兩派!
在覺遠傳《九陽真經》之前,憑借家學淵源,郭襄已經有了廣博的武學根基,跟無色禪師打賭的時候,落英劍法、玉女劍法、全真劍法、打狗棒法 、空明拳、泥鰍功、鐵掌功,全都學得似模似樣,而張三豐卻只會一套羅漢拳,他自己都說,自己對《九陽真經》的領悟沒有郭襄深!
而從年紀上看,《神鵰俠侶》結尾,張三豐第一次登場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而郭襄剛過了十六歲生日,郭襄也只比他大了三四歲,而等到張三豐過一百歲生日的時候,郭襄卻已經死了四十多年,她的首徒風陵師太也早化為塵土。
徒孫滅絕師太也被人稱作「老尼」!同樣是修煉《九陽真經》,同樣是一代宗師、絕頂高手,為何張三豐能活那麼久,而郭襄卻早早就死了呢?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以下3個,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郭襄的一項「缺陷」!
跟兩人出家派別不同有關,郭襄出家為尼,而張三豐出家為道。佛家認為肉身就是臭皮囊,等到壽命盡了,神識離去,甩掉這層臭皮囊,才能夠得道!而道家卻剛剛相反,十分珍視肉身,講究養生修性,延年益壽,還將「長生不老,與天同壽」,作為畢生追求。
著名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說:「人道當食甘旨,服輕暖,通陰陽,處官秩,耳目聰明,骨節堅強,顏色悅懌,老而不衰,延年久視,出處任意,寒溫風濕不能傷。」意思就是講人一定要照看好自己的肉身,要吃好穿好,保暖散燥,強身健體,耳聰目明!
5、中國古代不是有那麼多的牛功夫,如九陽真經,如來神掌是真的嗎?
有武功,但是沒有電影電視劇那麼誇張。但是效果還是比較明顯。武功本質是強身健體。那麼誇張的話還是只能看電影,人體總是有極限的。
6、養生氣功怎樣練最好
順其自然,順氣則身心健康!氣功也不是隨便可以練的,還不如自己調整好心態,一切淡然處之,這對身心才是最好的!
7、男士養生館里的九陽真經是怎麼回事
還九陰真經,怎麼不是降龍十八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