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南懷瑾睡眠養生

南懷瑾睡眠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02 17:55:05

1、關於「南懷瑾睡眠法」了解者請進

南懷瑾先生所說的睡眠法,沒有一定修道基礎,估計很難達到那個效果。因為南先生本身入定的功夫很深,在佛門里一旦入定思緒沉澱下來,一秒鍾都可以體會一小時、一天乃至數年數萬劫的經歷(這個不知你懂不懂?我舉個例子。我有位師兄在旅途中入定了,感覺睡了大概四五小時吧,精神非常好,突然有人把他推醒,他以為下車了。結果不是,其實才過了兩分鍾。)而我自己在入定的過程中,也意識到可以捕捉到的思緒是非常清晰而緩慢的,用「纖毫」這個詞來形容很貼切,這個時候定個五分鍾,眼前就像打開了一個新天地,和睡了兩小時的感覺差不多,而且人也很舒服。但是當我心思散亂的時候,定不下來,盡管自己知道入定好,卻不願意進入那個境界。所以心定不定,這是很關鍵的一件事。

而你所說的,一天睡半個小時的境界,是非常困難的。(你不能夠按照南懷瑾先生所舉的例子,非常精細地去推算。真要推算的話,那在正子時24:00睡個十分鍾,那你不是睡夠12小時了嗎?)因為一則你沒有長期的修身功夫(對於南懷瑾先生自己而言,雖然他睡的也很少,但是每天也是兩三小時左右),二來南懷瑾先生的意思不是叫你一天睡覺半小時,而是在強調子時的作用。

如果你確實很需要減少睡眠時間來獲得高效的話,可以嘗試一下夜裡子時(23:00—1:00)一定要入睡,一般晚上的話23:00—早上4:00起床。要是跟著有點發困,不要睡,這個時間是足夠你睡眠恢復的。(提醒:晚上睡眠不要胡思亂想,清凈點,就事半功倍。)如果白天有點發困,你午時12:00可以睡個半小時,要是睡不著就定個五到三十分鍾。(怎麼入定?如果你喜歡看風景,可以在腦海中浮現你喜歡的風景。一般佛門修凈土宗的做入定功夫,是修的「白骨觀」,但是做此觀想不能夠亂做,不然容易心生惶恐。你就冥想風景好了。)

最後想說,剩下的兩個月里,心一定要沉靜,不要急躁。真的,沒什麼的,凡事你能夠盡心就成,假使高考考的不好,人生的路也未必變窄(就像高考考得好,考上了名牌大學也未必能夠怎麼樣)。凡事盡人事,知天命,坦盪一點即可。

2、求南懷瑾書籍中!有那本是談到養生和睡眠之類的知識的!

我說參同契

3、為什麼說最好的養生是睡眠?

這話說的很對。睡眠可以讓全身的各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俗話說,有病3分治7分養。

4、道家睡眠養生之怎樣睡質量最好

睡眠質量是綜合型的問題,涉及到飲食、情緒、心態、身體健康狀況等問題,為促進良好的睡眠可以從以下方便多多改善。
飲食方面
睡前可吃一點養心的東西,如冰糖百合蓮子羹、小米紅棗粥、藕粉或桂圓肉水……因為人睡覺後,心臟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臟中,心臟最辛苦,所以適當地補益心陰將有助於健康。也可以在睡前喝牛奶利於睡眠。每天睡前喝一杯熱牛奶既營養又可以促進睡眠,對於失眠人士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切忌在睡前喝咖啡、茶等提神、讓大腦興奮的飲品。
運動有度
適時適量的運動是真的能夠幫助睡眠,運動會使你身體里的各個器官都興奮起來,所以不妨把你喜歡的運動安排在早上,早餐前適量地運動,不僅喚醒身體,也能提高精神注意力,有助於你迅速進入一天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白天適量的運動對於改善夜晚的睡眠也很有好處。
冥想入睡
失眠的時候,想像自己處於一個美好的畫面當中,可以是大草原、海邊……當然,最為有效的就是想像自己處於一個浩瀚無垠的宇宙中,看著無數閃亮的星星。這一切都讓你陶醉,讓你感覺非常地舒服……
音樂調節
失眠的時候可以聽一些純音樂、輕音樂或者瑜伽音樂。這是因為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會引起人體組織細胞發生和諧共振現象,能使顱腔、胸腔或某一個組織產生共振,這種聲波引起的共振現象,會直接影響人的腦電波、心率和呼吸節奏;同時,當人處在優美悅耳的音樂環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功能,促使人體分泌一種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活性物質,這種物質可以調節體內血管的流量和神經傳導。在以上兩方面的作用下,失眠患者的神經系統得到調節,睡眠狀態自然得到改善。
4-7-8呼吸法
據哈弗畢業的安德魯(Andrew Weil)教授研究發現了一種快速入睡方式,真的只要一分鍾哦!不需要葯物幫助,也可以很快入睡!方法就是:鼻子吸氣4秒,憋氣7秒,最後再呼氣8秒,做3次循環後你就能感受到睡意。一開始做可能不熟沒睡意,但只要堅持一天做2次,持續6-8周習慣之後,就能迅速的在60秒內安穩入睡啦!

5、南懷瑾的睡眠法

本來南師就是叫你放下身心,不要在乎身心,做到心一境性,然後一步步的求證直到生命的真諦,非要問出個有害沒害,折不折壽,把身心真放下來,不生不滅了,還有個什麼折不折的,要麼就照著學不顧一切,要麼就一切不管,這東西沒得這么死板的,得活學。

6、為什麼說睡眠是養生第一大道?

古往今來,人們一直十分重視睡眠養生。我國古代醫學家稱「睡眠是養生之要務」。現代醫學家把睡眠稱為「自然康復劑」。戰國時名醫文摯對齊威王說:「我的養生之道把睡眠放在頭等位置,人和動物只有睡眠才生長,睡眠幫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養生的第一大補。」睡眠,是高等脊椎動物周期性出現的一種自發的和可逆的靜息狀態,表現為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性降低和意識的暫時中斷。人的一生大約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

因此,採用正確的睡眠養生方法,達到養神、促進氣化、生精的目的,對於提高生存質量、抗病防衰、延年益壽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歷代養生家非常重視的內容。

首先要有正常的睡眠時間。應該在子時(23時至01時)以前上床,在子時進入最佳睡眠狀態。中醫睡眠機制為陰氣盛則寐即入眠,陽氣盛則寤即醒來。《黃帝內經》中說,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

其次是合適的睡眠姿勢。古今醫家都推薦右側卧位,這是因為右側卧可使心臟在胸腔中受壓最小,利於減輕心臟負荷。另外右側卧時肝處於最低位置,有利於肝臟血液的循環,並且右側卧時胃和十二指腸的開口均在下方,有利於胃腸內容物的排空。故《老老恆言》說:「如食後必欲卧,宜右側以舒脾氣」。

還有就是良好的睡眠環境。安靜的環境是幫助入睡的基本條件,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新鮮的空氣是良好睡眠的保障。卧室宜在睡前醒後開窗通風,氧氣充足有利於大腦細胞迅速減輕疲勞。當然睡覺時幽暗的光和舒適的卧具也會對睡眠有所幫助。

科學研究證明,在所有的休息方式中,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勞,使腦神經、內分泌、體內物質代謝、心血管活動、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體各部組織生長發育和自我修補,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有「睡眠是天然的補葯」。

與南懷瑾睡眠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