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體是世間最精密的zd機械。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使自己處於最舒適狀態的生活方式。別信那些養生大師的鬼話,自己回百度一下那些養生大師的壽命,五、六十甚至三十不到就死的大有人在。天曉得他們整答天究竟是在養生還是在養死。
2、請告訴我養生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謝謝!
首先是有規律,這個太重要 了;
其次是飲食的合理搭配。什麼東西搭配有營養都要去學習一下;
第三zd就是飲食要清淡,不可大魚大肉和經常吃油膩食品;
第四是量以八分飽為宜,不可吃太多,食物的消化會耗費你很多的能量內,這就是為什麼人在飽食以後容易犯困的原因。
第五,平時不可久坐不動,經常鍛煉,散步也可。
第六,按時休息,不要熬夜。對於人體來講,晚上容11點到凌晨3點是必須處在睡眠狀態的,這對一天精力的影響非常大,不可不知。
第七,白天中午可小睡一下,不要超過半小時。
3、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1、生活有規律,注意休息,勞逸結合。2、合理安排膳食,包括健康的飲食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兩大方面。3、堅持適當運動生命需要運動,過少和過量運動都不利於健康。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年齡、身體狀況和環境選擇適當的運動種類。 4、少喝酒,不吸煙.5\少煩惱,開心每一天。
4、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樣的?
每個人對健康的理解不一樣,前幾天有一個患者,扁桃體周膿腫,在家硬生生抗了三天,疼得飯都吃不下,喝了三天粥,最後感覺扛不住了才到醫院來。我老師說你真能抗。患者說我以前是當兵的。有的人耳朵有點不舒服就要掛號來看一下,掏個耳朵,心滿意足的回去了。
每個人性格也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安靜規律的生活,早起早睡,不喜深夜擼串,火鍋,打游戲。有的人如果你和他說清淡飲食,注意休息他覺得比給他開一刀還難受。
簡單說幾點關於身體健康的問題。
對於大部分朝九晚五上班,還有讀書的小夥伴,身體如果素來健康,也沒有大的不良習慣,那麼繼續保持就可以。多注意用眼健康,多活動活動自己的脖子,有空去做做有氧運動,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關心一下自己的家族有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癌症遺傳現象,如果有可以定期體檢,沒有的話就不要疑慮重重。在急診科呆了三個月,最大的感受就是車禍猛於虎,很多疾病雖然不可治癒,但好歹也能活著,車禍等來自外界的暴力傷害,奪命於瞬間。凡事多小心,自然會平平安安^^。
對於很多覺得自己身體不好的人,首先,請排除自己的思想焦慮問題,愉悅的心情是最好的良葯。大學學診斷的時候剛好自己腹痛,各種猜測,一百度,更是嚇得不行,都准備去買葯吃了。回家做了B超,沒有任何問題。醫生開了一堆葯,吃了幾天無效都扔了,後來還是校醫院的醫生開了一瓶奧美拉唑,吃了幾粒,居然就好了,一直到現在也極少疼痛了。沒事不要去百度疾病,會把你嚇出病來。
對於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比如熬夜成常規,泡在煙酒里,生活壓力很大。長期下來,身體健康肯定會出問題。必須改,趁身體還沒有出現問題時,改。等出現問題時,為時已晚。醫學更多的時候是挽救,維持,盡量修復。
最後談談養生。第一點,不要經常熬夜。偶爾一次也是沒有關系的。第二點,愉悅心情,長期的壓抑不開心,不僅僅身體會出問題,生活質量也不好。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何必不開心。這是我勸病人的口頭禪^^。第三點,身體出現報警信號時,及時去正規的醫院治療,不要百度,葯商,私立醫院讓你措不及防。當然每個人的養生方式不一樣。有的人喜歡打太極,八段錦,有的人是保暖杯加枸杞,有的人是定期體檢。不管怎麼樣,都是不錯的生活方式。
5、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具體到每天的安排。
7:30:喝一杯水。水是身體內成千上萬化學反應得以進行的必需物質。早上喝一杯清水,可以補充晚上的缺水狀態。
7:30―8:00:在早飯之前刷牙。在早飯之前刷牙可以防止牙齒的腐蝕,因為刷牙之後,可以在牙齒外面塗上一層含氟的保護層。要麼,就等早飯之後半小時再刷牙
8:00―8:30:吃早飯。早飯必須吃,因為它可以幫助你維持血糖水平的穩定,早飯可以吃燕麥粥等,這類食物具有較低的血糖指數。
8:30―9:00:避免運動。在早晨進行鍛煉的運動員更容易感染疾病,因為免疫系統在這個時間的功能最弱。
9:30:步行鍛煉一小時
10:30:如果你使用電腦工作,那麼每工作一小時,就讓眼睛休息3分鍾。
11:00:吃點水果。這是一種解決身體血糖下降的好方法。吃一個橙子或一些紅色水果,這樣做能同時補充體內的鐵含量和維生素C含量。
13:00:在麵包上加一些豆類蔬菜。你需要一頓可口的午餐,並且能夠緩慢地釋放能量。烘烤的豆類食品富含纖維素,番茄醬可以當作是蔬菜的一部分。
4:30―15:30:午休一小會兒。每天中午午休30分鍾或更長時間,每周至少午休3次的人,因心臟病死亡的幾率會下降37%。
16:00:喝杯酸奶。這樣做可以穩定血糖水平。在每天三餐之間喝些酸牛奶,有利於心臟健康。
17:00―19:00:鍛煉身體。根據體內的生物鍾,這個時間是運動的最佳時間
19:30:晚餐少吃點。晚飯吃太多,會引起血糖升高,並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影響睡眠。晚飯應該多吃蔬菜,少吃富含卡路里和蛋白質的食物。吃飯時要細嚼慢咽。
21:45:看會電視。這個時間看會兒電視放鬆一下,有助於睡眠,但要注意,盡量不要躺在床上看電視,這會影響睡眠質量。
23:00:洗個熱水澡。體溫的適當降低有助於放鬆和睡眠。
23:30:上床睡覺。如果你早上7點30起床,現在入睡可以保證你享受8小時充足的睡眠。
一、晚上9-11點為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二、晚間11-凌晨1點,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進行。
三、凌晨1-3點,膽的排毒,亦同。
四、凌晨3-5點,肺的排毒。此即為何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排毒動作已走到肺;不應用止咳葯,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五、凌晨5-7點,大腸的排毒,應上廁所排便。
六、凌晨7-9點,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應吃早餐。療病者最好早吃,在6點半前,養生者在7點半前,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9、10點吃都比不吃好。
七、半夜至凌晨4點為脊椎造血時段,必須熟睡,不宜熬夜。
記住身體健康作息時間表,安排好你的生活,讓你的人生豐富多彩!
6、現代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呢
挺起胸 現代生活節奏快,許多人上下班貓著腰趕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電腦前低頭彎腰一坐一整天、司空見慣。針對這一現象,美國密蘇里大學的專家認為,無論走路工作,都要盡可能做到抬頭挺胸,不僅令人有氣質,看上去年輕而精力充沛,而且挺胸還會減少脊椎的負荷,有助於預防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以及軟組織勞損的發生。 步當車 在以車代步盛行的歐美,現在許多人卻反其道而行:以步當車,即能步行就步行。以步當車可以有效防止骨骼退化,有助於增加心肺功能,還有利於新陳代謝和減肥。特別是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現代常見病有一定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 行善事 學習雷鋒,在美國許多地方已成為一種風尚。他們認為,助人為樂,解人之困,濟人之危,可以使你心情舒暢,獲得一種難以名狀的心理滿足,這有助於強化人的免疫系統,調節身心,有利健康長壽。真可謂是一舉二得。 少食肉 俄羅斯眼下流行素食風,他們認為大量食用各類肉及其製品,會加重或誘發某些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病等。因此,少食肉多進蔬菜、水果,以保持健康,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進食原則。 曬太陽 歐美的居民推崇有空即曬一定時間太陽的沐浴生活方式,如在荷蘭,已成為一種時尚。他們認為經常接受陽光的適當照射,有助身體貯存大量的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有益於牙齒與骨骼的健康。同時,陽光照射可以改變大腦中某些物質的含量,其中令人入睡的信號物質將減少,令人興奮的信號物質將增強,使接受日光浴者有心曠神怡之感。經研究,以上午光照半小時效果最好。 雨中行 冒著霏霏細雨逛街或到郊外散步,正在成為現代歐美人的一種生活時尚。綿綿細雨能洗滌塵埃,凈化空氣,增加空氣中的負離子,對肺與大腦的保健大有裨益。 常唱歌:美國馬里蘭州大學的專家倡導,經常唱歌,有益健康長壽。因為唱歌有助於大腦的邏輯思維,且唱歌時聲帶、肺部、胸肌等能得到良好鍛煉。但唱歌時,最好選擇空氣新鮮的場所,有條件時應去郊外引吭高歌。 飯後息 飯後稍事休息片刻,再去散步或做其他事情,更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胃腸保養和肝臟功能的養護。因此,在日本及韓國,"飯後稍事休息,再去百步走"已成為一種健康養生的大眾之舉。 靜坐思 忙中偷閑,靜下心來,每日靜坐冥思1-2次,每次30分鍾左右,排除雜念,放鬆身心,有助解除神經性頭痛和降低血壓,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居民流行這樣的健康風。 深呼吸 不僅可以攝取更多的氧氣,同時能剌激副交感神經系統,有助於全身放鬆。深呼吸時可以躺下或端坐,一隻手放於體側,另一隻手放於腹部,用鼻子呼吸,同時排除雜念,想像胸部充分擴展,肺內正充滿氧氣,然後感覺二氧化碳從體內排出,每次不少於3-5分鍾。 多郊遊 在假期和周末遠離喧囂的都市,到林木蔥郁的野外去踏青。由於綠色植物密集處空氣中負離子濃度較高,負離子有空氣中的長壽素之稱,不僅能加深呼吸,而且可以調節神經及消化系統. 天倫樂 家人和睦相處,互尊互敬,互諒互讓,實行"家庭中庸之道"。業余時光,夫妻共訴衷腸,爺孫共同游戲等,共享天倫之樂,在日本、東南亞地區一些國家已頗為流行。天倫之樂,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也是輕松的健康休閑方式之一。
7、談談如何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所謂「生活方式」,簡單地說就是怎樣生活,是指人們長期受一定的民族文化、經濟、社會習慣、規范以及家庭影響所形成的一系列生活意識、生活習慣和生活制度的總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向世界宣布,個人的健康和壽命60%取決於生活方式,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因素,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氣候影響;而在取決於個人的因素中,生活方式是主要因素。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促進人體的健康,反之,則會危害人體的健康。
中學生學習壓力大、處於身心成長期,其健康的生活方式應注意如下四個方面:
1、心理平衡:人的健康除了身體健康外,還應包括心理健康與社會交往方面的健康,二者缺少哪一個都是不完整的。人是社會的人,人們在學習、工作及生活中不可能不與其他人及事物接觸而孤立存在。因此,在人的一生中決不會沒有任何艱難險阻,不遇到矛盾、沖突,不遭受挫折;也就是說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社會因素,如果對這些心理、社會因素不能正確處理,就會產生焦慮、抑鬱、恐懼、緊張等情緒困擾,甚至導致或加重疾病。現代醫學證明,許多疾病,如癌症、高血壓、偏頭痛、潰瘍等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良好的心境是健康的支柱。所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這樣一個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精神心理狀態對身體的健康有重要影響,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利於保護和穩定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功能,從而有利於保持身體健康,促進疾病的康復,阻止患病時病情的惡化和進展,減少疾病的發生。而不良的心理狀態則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對體內各器官的功能調節失常,內分泌系統的功能紊亂,使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發生障礙,機體的免疫力下降。這樣不僅會減弱機體抵抗一般疾病的能力,甚至還會削弱監視和清除自身細胞突變的能力,由此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要想心理健康就要做到:善良、寬容、樂觀、淡泊。善良是心理養生的營養素。心存善良,就會以他人之樂為樂,樂於扶貧幫困,就會與人為善,樂於友好相處,心中就常有輕松之感,就會始終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經細胞的興奮度調到最佳狀態,從而提高了機體的抗病能力。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它不僅包含著理解和原諒,更顯示著氣度和胸襟。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其心理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從而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學會寬容就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就能心理健康。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力,解決矛盾,逾越困難。而悲觀則是一種消極頹廢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傷、煩惱、痛苦,在困難面前一籌莫展,影響身心健康。淡泊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和心態,有了淡泊的心態,就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會對世事他人牢騷滿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態使人始終處於平和的狀態,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切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被擊退。
2、適量運動:「生命在於運動」、 「一身動則一身強」,這些格言提示了生命的一條極為重要的規律――動則不衰。勞動、運動和生命息息相關。一個人要想健康,就必須經常運動、活動和鍛煉,運動能強身健體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但人們在參加體育鍛煉時需要掌握兩個要點,即持之以恆和運動適量。中等強度的、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而過量運動,則會削弱免疫功能,破壞身體的防禦系統,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病毒和細菌可能乘虛而入,以致患病。運動作為一種健身方法,要講究科學性,制定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案。
3、保證睡眠:睡眠是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的一生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好的睡眠對恢復體力、增強智慧、保證健康十分重要。沒有睡眠就沒有健康。睡眠是機體自我保護的重要生理功能。睡眠不僅能使身體得到休息,恢復體力,還能讓大腦得到休息,恢復腦力。睡眠時,植物神經系統能集中精力完成消化吸收、營養和能量的轉化儲備等工作。某些內分泌功能在深睡時變得更加活躍,如生長激素、松果體素的釋放增加等,免疫系統也可以在熟睡中得到強化。通過睡眠,人們能夠獲得全身心的休息、恢復和調整。科學家認為,如果你希望自己健康,就必須重新估價睡眠對健康的作用。
4、規律起居:起居,主要指作息,也包括對各種日常生活活動的安排在內。人體內的各種生理活動都存在著與大自然活動密切相關的生物節律即「生物鍾」。所以,我們的生活起居必須「有常」,堅持按時作息,合理地安排起居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有規律的生活制度,盡量使工作、學習、休息、睡眠等活動保持一定的規律,不違背人體生理的變化規律,並與大自然的活動規律相適應,順應生物鍾的要求。這是保證身心健康的重要保健方法。
總之,安心是根本,鍛煉是法門,睡眠很重要,健康在自主~
8、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什麼 的?
延年益壽是每個人追求的夢想,特別老年人生活的目標是健康長壽。有調查顯示,現代老年人不止是追求壽命的延長更是追求健康的長壽,盡可能地縮短生活不能自理的時間,讓自己的生活更有質量。
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大家都在尋找什麼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怎樣做?市面上養生的書籍、信息太多,哪些才是對的,哪些養生方法又是錯的,該怎麼甄別呢?為了更好地指導中老年人過有質量的生活,健康教育委員會的專家公布了健康生活方式四要素,包括:合理飲食、心理平衡、戒煙限酒、適當運動。
一、健康飲食的十個秘訣
品種多樣(什麼都吃)
總量控制(每餐67分飽)
食物宜清淡低鹽低油脂
注意蔬菜水果攝入
少量多餐
平時主動多飲水
注意飲食衛生
限酒少飲濃茶
體重適中穩定
那麼,每個人每天應該攝入哪些食物,分別的量又是多少呢?
一個人一日總量
油25-30克
奶類及奶製品300克
大豆類及堅果30-50克
畜禽肉類50-70克
魚蝦類50-100克
蛋類25-50克
蔬菜類300-500克
水果類200-400克
谷類薯類及雜豆
水1200毫升
二、心理平衡
老人享受晚年生活,一定要心理高興,心理健康很重要的,關繫到老人的健康長壽。縱觀國內外文獻,關於老壽星長壽秘訣的報道很多。他們中不乏一生坎坷、生活艱難者,但有一個共同點是:他們都是樂天派。
三、戒煙限酒
吸煙、喝酒有害健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無數的例子和數據告訴我們,長期吸煙和喝酒會誘發各種疾病,包括肺癌、心血管疾病、肝癌、糖尿病等等。有腫瘤專家表示,癌症發生的真正的內在基因因素只有5-10%,外在因素佔了90-95%,而由外在因素引起的腫瘤是可以預防的。
在外在因素中,酒精因素佔4-6%,肥胖因素佔10-20%,感染因素佔15-20%,吸煙因素佔25-30%,飲食因素佔30-35%,其他因素佔10-15%。煙草與多種腫瘤相關,包括一些具有器官特異性的致癌物和一些在體內促進致癌物形成的化合物。除了局部刺激外,致癌物和致癌代謝物由肺吸收後經血液運送至全身,誘發各種癌症發生。
酒精可使血管發生病變,如血管硬化和高血壓等。長期嗜酒可使心臟發生變化,降低心肌的彈性和收縮力,造成血管壁脂肪物質堆積、管腔變窄、管壁不光滑等變化。由此看出,戒掉煙酒對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四、經常運動
人到老年,身體各個器官和功能逐漸衰退,除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保健措施,如果能配合適當的運動,就可以有效地延緩衰老。經常運動可降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某些癌症和抑鬱症危險。建議每周中等強度運動2.5小時。
9、什麼生活方式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1.養生先養心。養心就是要心胸寬闊,遇事不怒,想得開,放得下,始終保持心情的平和。對人與事,不要斤斤計較,要對他人多著想。過喜傷心,過怒傷肝,憂傷脾,悲傷肺,驚恐傷腎,要保持正常的七情。養心要心靜自然,自己達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過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樂。當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標,而是有目標努了力就可以了,勝不驕,敗不躁。比如你總想比人家過的好,過不好也不能去上吊。能人背後有能人,追求過高了,一輩子也達不到。養心要勤用腦。養心不是什麼也不想,腦子不用就痴呆了,要不斷學習,不斷接受新事物,當然用腦過度也不是養生。
2.養生要養體。養體重要的是一個動字,動字包括勞動和運動,任何勞動和運動,只要不是過力的,對身體健康都是有益的,這就要求人們要勤於動,不要懶,動則促進氣血周流,懶則氣血流通緩慢。體育鍛煉是一種鍛煉,勞動也是一種鍛煉,但不能過力,過力了就會積勞成疾。當然體育鍛煉過力了對身體也會有害的。人體不斷的活動,保證氣血的運行暢通周流,才會有健康的身體。
3.養生要合理飲食,保證身體的需求。人體需要各種物質,不能偏食,不能過飽過飢,人缺少了哪方面的營養對身體也不利,過多供給了營養,造成了體內某物質的堆積對身體也不利。所以飲食要全面適當。
4.養生要維護身體的健康。人的身體就象機器一樣,要不斷的維護和保養,要預防疾病和治療疾病,有了毛病就要修修,先是預防為主,一旦有了疾病就要抓緊治療,只有去除了疾病,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5.養生要注重養脾胃和腎。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源。腎藏精生髓,是人體生命的精華,腎衰退了,人體就要衰老,脾胃運化是供給人體生命需要的源泉,所以要注意保養脾胃和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