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胡椒養生

胡椒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02 17:12:35

1、常吃胡椒面對身體有好處嗎?

美國科學家發現,姜可以殺死卵巢癌細胞,胡椒粉可使胰腺腫瘤發生萎縮,這兩種調味品對於防治癌症有神奇的作用。

科研人員將姜溶解於溶液中,然後再將溶液滴到卵巢癌細胞上,它以兩種方式殺死了卵巢癌細胞,一是通過自毀的方式,一是通過自我吞噬作用,使細胞自己消化自己。科研人員還發現胡椒粉所含辣味的
化合物,具有殺滅胰腺腫瘤細胞的明顯作用,但並不會影響正常的健康胰腺細胞。

《醫葯養生保健報》5.1

2、有胃炎得人白鬍椒怎麼吃

胡椒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料之一,胡椒分為白鬍椒和黑胡椒兩種,這兩種胡椒的養生功效大致相同。
胡椒味辛,性熱。入胃、大腸經,含揮發油和辛辣成分胡椒鹼、胡椒脂鹼。
可用於開胃進食,溫中散寒,止痛。主治:脾胃受寒,食慾減退,或脘腹冷痛,嘔吐,腹瀉。
飲食禁忌
陰虛火旺,痔瘡和孕婦忌用。多食動火,耗氣損目。
治療用法
1.生薑30克,微煨,胡椒1克,研末,加水煎湯服。用於胃寒嘔吐噦逆。
2.大棗7個,去核,每個放人胡椒7粒,以線紮好,蒸至極熟,共搗為丸,每次服0.5克,溫開水送下。用於胃寒腹痛。

3、李開周:古代胡椒為什麼貴重

在中世紀歐洲,胡椒曾經跟黃金等值,一個人作長途旅行,可以攜帶金幣,也可以攜帶胡椒,錢花完了,用胡椒付賬,指定不會挨揍。
歐洲人把胡椒當成香料,上流社會不可缺少的香料,可是歐洲本土又不出產這種香料,全靠進口。當時印度和東南亞是胡椒的主產地,阿拉伯人從印度進口胡椒,運到埃及,在埃及批發給義大利人,然後由義大利人轉運到威尼斯,在威尼斯批發給各地零售商,再幾經轉手,才能到達消費者手裡。路途遙遠,程序復雜,高昂運費加上中間商層層加價,胡椒不貴重才怪。
中國跟歐洲還不一樣,中國產胡椒。可惜產地太少,產量太小,遠遠供不上需求。北宋一朝,全國只有廣州種植胡椒,每年產量不上百斤。與此同時,川人做菜需要胡椒,醫生配葯需要胡椒,道家養生需要胡椒(唐宋元明四朝道士均相信口服胡椒以及呼吸胡椒燃燒時產生的香氣有助於延長壽命),迷信房中術的士大夫想要壯陽,也得胡椒助陣。產量小,需求大,這個缺口靠什麼補上?靠進貢和進口。熟悉宋朝經濟史的朋友都知道,其實進貢也是進出口貿易的一種,只不過打著進貢的旗號,比較容易滿足中國帝王的虛榮心罷了。
從北宋到南宋,甚至從唐朝到明朝,中國人消費的胡椒主要都來自於東南亞,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早在漢朝,中國就從海外進口胡椒了,彼時海運未興,進口胡椒得走絲綢之路,駝鈴聲聲,商旅匆匆,關山萬里,九死一生,運輸成本更高,胡椒也就更為貴重。「椒房」一詞是從漢朝流行起來的吧?它一般用來指代後妃的宮殿,其中的「椒」就是胡椒(有人說是花椒,錯)。皇帝給後妃裝修宮殿,用胡椒面兒塗抹內牆,故稱椒房。為什麼要用胡椒面兒?因為它香,而且貴重。必須足夠貴重,否則不夠資格塗抹皇帝他老婆的窩。
宋朝海運極發達,外貿極繁榮,胡椒大量運入國內,自然不會再像漢朝或者中世紀歐洲那樣稀缺了,但是在鄉村,它仍然是罕見食材。就拿南宋時期的浙江農村來說吧,老百姓平常不捨得吃胡椒,只有貴客上門,才有可能地往湯碗里放幾粒。

4、李開周:中國古代的胡椒為什麼如此貴重

中國跟歐洲還不一樣,中國產胡椒。可惜產地太少,產量太小,遠遠供不上需求。北宋一朝,全國只有廣州種植胡椒,每年產量不上百斤。與此同時,川人做菜需要胡椒,醫生配葯需要胡椒,道家養生需要胡椒(唐宋元明四朝道士均相信口服胡椒以及呼吸胡椒燃燒時產生的香氣有助於延長壽命),迷信房中術的士大夫想要壯陽,也得胡椒助陣。產量小,需求大,這個缺口靠什麼補上?靠進貢和進口。
從北宋到南宋,甚至從唐朝到明朝,中國人消費的胡椒主要都來自於東南亞,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早在漢朝,中國就從海外進口胡椒了,彼時海運未興,進口胡椒得走絲綢之路,駝鈴聲聲,商旅匆匆,關山萬里,九死一生,運輸成本更高,胡椒也就更為貴重。「椒房」一詞是從漢朝流行起來的吧?它一般用來指代後妃的宮殿,其中的「椒」就是胡椒(有人說是花椒,錯)。皇帝給後妃裝修宮殿,用胡椒面兒塗抹內牆,故稱椒房。為什麼要用胡椒面兒?因為它香,而且貴重。必須足夠貴重,否則不夠資格塗抹皇帝他老婆的窩。

5、胡椒粉的葯用價值?胡椒粉可以治什麼病?

為胡椒科植物胡椒 Piper nigrum L. 的果實.味辛, 性熱.入胃、大腸經.功能:溫中、下氣、消痰、解毒.主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 並解食物毒.內服:煎湯, 2~4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置膏葯內貼之.

【現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胡椒鹼(Piperine)、胡椒脂鹼(Chavicine)、胡椒新鹼(Piperanine).揮發油含向日葵素(Piperonal)、二氫葛縷醇(Dihydrocarveol)、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oxide)、隱品酮(Cryptone)等.

葯理作用:

1. 抗驚厥和鎮靜作用 胡椒鹼有明顯對抗戊四唑驚厥及電驚厥的作用.抗電驚厥作用與苯妥英鈉相似, 但胡椒鹼的作用較苯妥英鈉為慢, 苯妥英鈉給葯後半小時作用已極為明顯, 而胡椒鹼約需一小時半.胡椒鹼對大鼠『聽源性發作』有明顯對抗作用.胡椒鹼能拮抗小鼠電刺激引起的癲癇和肌肉鬆弛.

胡椒鹼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腹腔注射即出現閉目、低頭、伏卧、很少活動, 處於安靜狀態.對機械刺激和輕微聲音刺激仍有反應, 翻正反射始終存在, 無運動失調和障礙現象.

2. 殺蟲作用 胡椒的水、醚或酒精提取物在試管內試驗或感染大鼠的整體試驗中證明有殺絛蟲作用, 對吸蟲及線蟲的作用不明顯.

3. 其他作用 實驗表明:胡椒有升壓作用, 但對脈搏無明顯影響.胡椒內服可作驅風、健胃劑;外用可作刺激劑、發赤劑.胡椒尚有微弱的抗瘧作用.亦有報告指出, 胡椒鹼對兔感染傷寒菌素有解熱作用, 對大鼠愛蘭苔膠誘發的炎症有消炎作用, 對小鼠尾部加壓引起的疼痛有鎮痛作用.

【臨床運用】

臨床報道:

1. 治療癲癇 用胡椒及蓽撥的粗提取物製成片劑(每片含量相當於生葯、胡椒及蓽撥各0.5g), 每次2~4片, 日服2次.治療150例, 總有效率為83.9%.【北京醫學院學報 1974;(4):214】

2. 治療瘧疾 胡椒10~15粒, 研極細末, 置膠布中央, 貼在大椎穴上, 7日為1療程.若膠布密封者, 可連續7日.如膠布脫粒時應即更換.治療6例, 治癒5例, 1例7天後復發, 再用前法而愈, 隨訪8個月未復發.無效1例.【廣東醫學(祖國醫學版) 1965;(5):封 3】

3. 治療胃寒痛 生胡椒10粒, 大棗3枚, 甜杏仁5個, 混合搗細碎, 溫開水調服, 成人日服1劑, 體弱或兒童酌減.治療20例, 效果滿意.【中醫雜志 1966;(2):14】

4. 治療凍瘡 胡椒粉、雄黃粉各等量, 拌勻, 撒在傷濕止痛膏或膠布上, 貼於患處, 外用綳帶包紮.隔日1次, 3次為1療程.治療14例, 效果滿意.【赤腳醫生雜志 1976;(11):19】

5. 治療小兒泄瀉

a. 白鬍椒1g(研粉), 加葡萄糖粉9g, 配成散劑.每次劑量分別為:1歲以下0.3~0.5g, 3歲以下0.5~1.5g, 一般不超過2g, 每日3次, 連服1~3天為1療程.如有脫水現象者可補液.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20例, 痊癒18例, 好轉2例.【江西醫葯 1966;6(4):192】

b. 白鬍椒1~2粒研成細末, 填臍中, 用膠布貼敷, 24小時更換1次, 連用2~3天.治療209例, 用葯1~2天後, 大便常規正常者139例, 大便次數明顯減少者31例.總有效率為81.3%.【河北中醫 1985;(4):23】

6. 治療小兒消化不良 胡椒30粒, 吳茱萸 30g, 丁香6g, 共研細粉.每次用葯粉1.5g, 調適量凡士林敷臍部, 每日換葯1次.治療55例, 一般外敷1~2次即可痊癒.【新中醫 1974;(1):41】

7. 治療牙痛 胡椒2g、大青鹽2g, 共研細末, 將0.5g 置於干棉球中, 另取95%乙醇10ml, 加熱至沸點, 即用鑷子夾住棉球放入其內, 片刻取出.待棉球降溫至60℃左右, 令患者用痛牙咬住, 疼痛很快停止.治療百餘例, 效果滿意.【山東醫葯 1984;(6):8】

方劑選用:

1. 治療反胃嘔噦吐食, 數日不定:胡椒三分(末), 生薑一兩(微煨切).上件葯, 以水二大盞, 煎取一盞, 去滓, 分溫三服.(《太平聖惠方》)

2. 治療翻胃:胡椒一味, 醋浸之, 曬干, 醋浸不計遍數, 愈多愈好, 碾末醋糊為丸.淡醋湯下十丸, 加至三、四十丸.(《證治要訣》)

3. 治療胃痛:大紅棗(去核)七個, 每個內入白鬍椒七粒, 線紮好, 飯鍋上蒸七次, 共搗為丸, 如綠豆大.每服七丸, 溫滾水下, 如壯實者用十丸.服後痛止, 而胃中作熱作飢, 以粥飯壓之即安.此寒食痰飲皆治.(《百草鏡》)

4. 治療夏月冷瀉及霍亂:胡椒碾末, 飯丸梧子大.每米飲下四十丸.(《衛生易簡方》)

5. 治療風蟲牙痛:胡椒、蓽撥等份.為末, 蠟丸, 麻子大.每用一丸, 塞蛀孔中.(《衛生易簡方》)

【注意事項】

宜忌:陰虛有火者忌服.

毒副作用:『胡椒性燥, 食之快膈, 喜食者眾, 大傷脾胃肺氣, 久則氣大傷, 凡病氣疾人, 益大其禍也.』(朱震亨)

【醫家論葯】

『胡椒, 其味辛, 氣大溫, 性雖無毒, 然辛溫太甚, 過服未免有害, 氣味俱厚, 陽中之陽也.其主下氣、溫中、去痰, 除臟腑中風冷者, 總因腸胃為寒冷所乘, 以致臟腑不調, 痰氣逆上, 辛溫暖腸胃而散風冷, 則痰氣降, 臟腑和, 諸證悉瘳矣.』『凡胃冷嘔逆, 宿食不消, 或霍亂氣逆, 心腹冷痛, 或大腸虛寒, 完谷不化, 或寒痰積冷, 四肢如冰, 兼殺一切魚肉鱉蕈等毒, 誠為要品;然而血有熱, 與夫陰虛發熱, 咳嗽吐血, 咽干口渴, 熱氣暴沖, 目昏口臭, 齒浮鼻衄, 腸風臟毒, 痔漏泄澼等證, 切勿輕餌, 誤服之, 能令諸病即時作劇, 慎之慎之.』(《本草經疏》)

『胡椒, 去胃中寒痰吐水, 食已即吐, 甚驗.』(《本草衍義》)

『胡椒比之蜀椒, 其熱更甚.凡因火衰寒入, 痰食內滯, 腸滑冷痢, 及陰毒腹痛, 胃寒吐水, 牙齒浮熱作痛者, 治皆有效, 以其寒氣既除, 而病自可愈也.』(《本草求真》)

『胡椒, 大辛熱, 純陽之物, 腸胃寒濕者宜之.熱病人食之, 動火傷氣, 陰受其害.時珍自少嗜之, 歲歲病目, 而不疑及也, 後漸知其弊, 遂痛絕之, 目病亦止, 才食一二粒, 即便昏澀, 此乃昔人所未試者.蓋辛走氣, 熱助火, 此物氣味俱厚故也, 病咽喉口齒者亦宜忌之.近醫每以綠豆同用治病有效, 蓋豆寒椒熱, 陰陽配合得宜, 且以豆制椒毒也.』(《本草綱目》)

附註:胡椒有黑、白之分.在果穗基部的果實開始變紅時, 剪下果穗, 曬干或烘乾後, 即成黑褐色, 取下果實, 通稱『黑胡椒』;如全部果實均已變紅時採收, 用水浸漬數天, 擦去外果皮, 曬干, 則表面呈灰白色, 通稱『白鬍椒』.

6、怎麼養身

7、古代歐洲胡椒這么貴,為什麼不自己種?

在中世紀歐洲,胡椒曾經跟黃金等值,一個人作長途旅行,可以攜帶金幣,也可以攜帶胡椒,錢花完了,用胡椒付賬,指定不會挨揍。
歐洲人把胡椒當成香料,上流社會不可缺少的香料,可是歐洲本土又不出產這種香料,全靠進口。當時印度和東南亞是胡椒的主產地,阿拉伯人從印度進口胡椒,運到埃及,在埃及批發給義大利人,然後由義大利人轉運到威尼斯,在威尼斯批發給各地零售商,再幾經轉手,才能到達消費者手裡。路途遙遠,程序復雜,高昂運費加上中間商層層加價,胡椒不貴重才怪。
中國跟歐洲還不一樣,中國產胡椒。可惜產地太少,產量太小,遠遠供不上需求。北宋一朝,全國只有廣州種植胡椒,每年產量不上百斤。與此同時,川人做菜需要胡椒,醫生配葯需要胡椒,道家養生需要胡椒(唐宋元明四朝道士均相信口服胡椒以及呼吸胡椒燃燒時產生的香氣有助於延長壽命),迷信房中術的士大夫想要壯陽,也得胡椒助陣。產量小,需求大,這個缺口靠什麼補上?靠進貢和進口。熟悉宋朝經濟史的朋友都知道,其實進貢也是進出口貿易的一種,只不過打著進貢的旗號,比較容易滿足中國帝王的虛榮心罷了。
從北宋到南宋,甚至從唐朝到明朝,中國人消費的胡椒主要都來自於東南亞,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地。早在漢朝,中國就從海外進口胡椒了,彼時海運未興,進口胡椒得走絲綢之路,駝鈴聲聲,商旅匆匆,關山萬里,九死一生,運輸成本更高,胡椒也就更為貴重。「椒房」一詞是從漢朝流行起來的吧?它一般用來指代後妃的宮殿,其中的「椒」就是胡椒(有人說是花椒,錯)。皇帝給後妃裝修宮殿,用胡椒面兒塗抹內牆,故稱椒房。為什麼要用胡椒面兒?因為它香,而且貴重。必須足夠貴重,否則不夠資格塗抹皇帝他老婆的窩。
宋朝海運極發達,外貿極繁榮,胡椒大量運入國內,自然不會再像漢朝或者中世紀歐洲那樣稀缺了,但是在鄉村,它仍然是罕見食材。就拿南宋時期的浙江農村來說吧,老百姓平常不捨得吃胡椒,只有貴客上門,才有可能地往湯碗里放幾粒。

與胡椒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