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芒種後的養生

芒種後的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02 16:22:00

1、芒種養生有什麼注意事項

芒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在每年的6月5日至7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為芒種。芒種吃薏米,綠豆,紅棗比較養生等等。薏米是常用的中葯,也是常吃的食物,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綠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用,紅棗還能能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

2、芒種怎麼養生

養生其實不分季節了。對養生真的有興趣,什麼時候都可以養生的。

3、芒種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芒種已過兩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從芒種開始,就進入了典型的夏季氣候。此時雖還不到最炎熱難耐的三伏天,但氣溫已明顯升高,尤其是正午時分,悶熱汗涌。

芒種時節,是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搶收的季節,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時候。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正如俗語「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

養心免傷神

「暑易入心」,對應農忙時節,人的調養在這個時段反而更要注意養心閑,防暑熱。「汗為心之液」,氣候炎熱,暑濕較重,動則汗出,身體易疲倦,難免損耗心神。老年人、職場人士應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曠達,避免焦慮、憂郁、動怒、情緒大起大伏,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頭,於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此時用艾灸養生可每日溫灸大椎穴15-20分鍾。《類經圖翼》有語:「心藏神,肺藏魂,陽經得溫煦即可滋心肺,養神魂。」因此,芒種時節養心灸應主灸陽經穴位。我們的身體尤以背部近頭頸部陽氣最盛,為陽中之陽,而大椎穴便是這陽中之陽的重要之穴。大椎還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相會之處,艾灸大椎穴,能夠貫通手足各條陽經之氣。

養腎固元氣

在中醫理論中,心和腎堪稱一對「兄弟」,二者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即中醫所說的「心腎相交」。由於心火必須下降於腎,以助腎陽,共同溫養腎水,使腎水不寒;而腎陰必須上濟於心,以滋心陰,共同涵養心陽,使心陽不亢,人體才能健康安泰。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現代人由於經常熬夜、飲食規律不當,無論男女都很容易腎氣不足,容易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病症。腎氣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關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氣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建議腎精不足的人,養心的同時再艾灸關元、氣海兩穴,有利下焦,培補元氣。關元穴是足三陰交和任脈交會之處,一身元氣之所在,氣海穴更是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之大穴。

祛濕健脾不可少

芒種至夏至這段時間,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艷陽和暴雨時有交錯出現,暑濕凝滯。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愈。濕氣傷及脾胃,很多人會感到中氣不足,時常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氣短乏力。此時可熬煮薏米紅豆粥清熱健脾,祛濕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天樞

取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凹陷處下方約3寸(4橫指),距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艾灸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最佳時機。每日艾條灸或溫灸罐灸中脘、天樞和足三里,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保持氣機宣暢、胃腸輕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養生,重在養陽」,芒種應「夜卧早起,無厭於日」。此時人應順應晝長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但也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防曬。

飲食上切忌過食寒涼。夏季在「五味」中對應苦味,主入心經。因此宜減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絲瓜、芹菜、蓮子芯等,不僅清心火,瀉暑熱,還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進食慾。

節氣灸(九)丨芒種 養生穴位小結:

大椎、關元、氣海、中脘、天樞、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鍾。

* 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葯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人體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時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著涼;

✓ 艾灸前後要喝一杯溫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 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時內不要洗澡;

✓ 灸後不要吃寒涼飲料、水果和海鮮;

✓ 飯後1小時不宜艾灸;女性經期不宜艾灸;

✓ 過飢、過飽、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狀態下不宜艾灸;

✓ 灸後若有餘艾,要用熄滅筒徹底熄滅或放入罐中蓋嚴熄滅;

✓ 灸後若出現極大不適或病情加重,請前往醫院辯證施治。

4、芒種前後吃什麼養生好

1、飲食方面則以去濕為主,應常吃具有清利濕熱、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如粳米、赤小豆、綠豆、冬瓜、絲瓜、黃瓜、苦瓜、黃花菜、荸薺、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蛇肉、鯽魚、草魚版、鴨肉、綠豆芽、紫菜、豆腐、菜花、豌豆、豆苗、猴頭菇、香權菇、烏梅、番木瓜等。

5、芒種前後吃什麼 最適合芒種吃的5種食物 養生

「芒種」,它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它是從每年的6月5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度時開始。芒種是反映物候的節令,芒就是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大麥、小麥等開始成熟,將要收割,種就是種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的播種最忙的季節。這一天起,是播種最緊張的時期。有人把「芒種」解釋為「忙種」,意思是相通的。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這時在江南一帶已進入了多雨的黃梅時節,在我們南方此時節更是「龍舟水」的雨訊期,由於南方的天氣更為潮熱,養生湯水更要祛濕邪、祛積滯、健脾胃,特推薦鮮土茯苓馬蹄煲豬扇骨湯。
鮮土茯苓馬蹄煲豬扇骨湯清潤香醇可口,能祛濕、消滯、健脾胃,是這段時間的家庭養生湯水之一,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鮮土茯苓500克、馬蹄12個、蜜棗4個、豬扇骨500克、豬筆肉100克、生薑3片。
新鮮的土茯苓入湯是廣東民間春夏兩季常用的,它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滲濕、祛濕、和脾胃、祛邪毒的功效,中醫認為它對春夏時的濕邪,尤其是水濕致邪困,或濕邪所致皮膚瘙癢與疾患最理想。廣東民間所稱的馬蹄,其學名為「荸薺」,現代營養學認為,它所含的磷,在根莖類蔬菜中是最高的,磷可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的需要,也是牙齒、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因此它入湯最宜老人與小孩之用。中醫認為它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生津、涼血解毒、化濕祛痰、消食除脹、利尿通便的功效。同時現代醫學還發現,土茯苓、馬蹄均有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多用作為肺部、肝臟、食道和乳腺腫瘤的輔助治療與預防。廣東民間調理的湯水尤善用棗為佐料,冬春多用紅棗、夏秋多用蜜棗、補氣多用大棗、補血多用黑棗。蜜棗能潤養肝,健脾胃,性平和而清潤,在此湯中既是起葯效作用又起葯引作用,佐其健脾胃之效,使其更為清潤可口。豬扇骨是豬骨中最不油膩而又富含鈣質的部分,其性平味甘、咸,能健骨補髓,廣東民間夏日常用以煲湯之用,配以少許豬筆肉入湯,更加醇香可口。諸物合而為湯,清潤醇香而不膩滯,且能祛濕邪毒而健脾胃。
[烹制]
1.將鮮土茯苓稍浸泡,洗凈,切為厚塊狀;
2.馬蹄洗凈,去皮,切為對半;蜜棗稍浸泡,去核;
3.豬扇骨洗凈,用刀背敲裂;豬筆肉洗凈,切厚塊,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
4.武火煲開後,改為文火煲約兩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此量可供3-4人用,豬筆肉、馬蹄可撈起拌入醬油佐餐用。

6、芒種節氣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芒種已過兩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從芒種開始,就進入了典型的夏季氣候。此時雖還不到最炎熱難耐的三伏天,但氣溫已明顯升高,尤其是正午時分,悶熱汗涌。

芒種時節,是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搶收的季節,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時候。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正如俗語「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

養心免傷神

「暑易入心」,對應農忙時節,人的調養在這個時段反而更要注意養心閑,防暑熱。「汗為心之液」,氣候炎熱,暑濕較重,動則汗出,身體易疲倦,難免損耗心神。老年人、職場人士應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曠達,避免焦慮、憂郁、動怒、情緒大起大伏,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頭,於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此時用艾灸養生可每日溫灸大椎穴15-20分鍾。《類經圖翼》有語:「心藏神,肺藏魂,陽經得溫煦即可滋心肺,養神魂。」因此,芒種時節養心灸應主灸陽經穴位。我們的身體尤以背部近頭頸部陽氣最盛,為陽中之陽,而大椎穴便是這陽中之陽的重要之穴。大椎還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相會之處,艾灸大椎穴,能夠貫通手足各條陽經之氣。

養腎固元氣

在中醫理論中,心和腎堪稱一對「兄弟」,二者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即中醫所說的「心腎相交」。由於心火必須下降於腎,以助腎陽,共同溫養腎水,使腎水不寒;而腎陰必須上濟於心,以滋心陰,共同涵養心陽,使心陽不亢,人體才能健康安泰。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現代人由於經常熬夜、飲食規律不當,無論男女都很容易腎氣不足,容易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病症。腎氣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關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氣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建議腎精不足的人,養心的同時再艾灸關元、氣海兩穴,有利下焦,培補元氣。關元穴是足三陰交和任脈交會之處,一身元氣之所在,氣海穴更是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之大穴。

祛濕健脾不可少

芒種至夏至這段時間,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艷陽和暴雨時有交錯出現,暑濕凝滯。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愈。濕氣傷及脾胃,很多人會感到中氣不足,時常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氣短乏力。此時可熬煮薏米紅豆粥清熱健脾,祛濕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天樞

取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凹陷處下方約3寸(4橫指),距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艾灸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最佳時機。每日艾條灸或溫灸罐灸中脘、天樞和足三里,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保持氣機宣暢、胃腸輕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養生,重在養陽」,芒種應「夜卧早起,無厭於日」。此時人應順應晝長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但也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防曬。

飲食上切忌過食寒涼。夏季在「五味」中對應苦味,主入心經。因此宜減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絲瓜、芹菜、蓮子芯等,不僅清心火,瀉暑熱,還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進食慾。

節氣灸(九)丨芒種 養生穴位小結:

大椎、關元、氣海、中脘、天樞、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鍾。

* 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葯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人體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時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著涼;

✓ 艾灸前後要喝一杯溫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 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時內不要洗澡;

✓ 灸後不要吃寒涼飲料、水果和海鮮;

✓ 飯後1小時不宜艾灸;女性經期不宜艾灸;

✓ 過飢、過飽、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狀態下不宜艾灸;

✓ 灸後若有餘艾,要用熄滅筒徹底熄滅或放入罐中蓋嚴熄滅;

✓ 灸後若出現極大不適或病情加重,請前往醫院辯證施治。

7、芒種後養生吃什麼 芒種後飲食注意事項

芒種時節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氣溫升高,天氣炎熱,這個時候人們食慾下降,所以飲食需要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為主,可多吃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比如苦瓜、冬瓜、桃、草莓、西紅柿、黃瓜等。那麼,盛夏有哪些當季水果呢?
很多人會覺得,現在的水果很多都已經不分季節了,什麼時候都可以買到吃到。但是,其實水果都是有季節性的,購買和食用時令水果,不僅新鮮度會更高,而且價格也會相對便宜,吃得放心還舒心,何樂而不為呢?那麼,下面這九種夏天的當季水果可千萬別錯過咯!
每年的4-6月份,剛好是桑葚果實成熟期。桑葚果實中有豐富的活性蛋白、維生素、氨基酸等成分,常吃桑葚不僅能提升人體免疫力,還能延緩衰老、美容養顏。
枇杷秋萌、冬花、春實、夏果,吸四季之露水、納天地之靈氣,成熟於春末夏初的季節。果肉柔軟多汁,甜酸適度,風味佳良,營養豐富且有醫用的功效,深受人們的喜愛。
櫻桃是初夏最新鮮、營養成分最高的水果。櫻桃在補血、調氣、美容等方面的功效非常突出。傳統醫學對櫻桃的葯用價值廣有記載,有「治人體虛症,大補元氣,滋潤肌膚」的功效。
時下正值芒果上市的時候,芒果中含有的膳食纖維有助清除消化道內的廢物和毒物,幫助腸道內有益菌的生長,消化系統。此外,芒果中還富含鉀,可防止便秘。

8、芒種節氣到了如何養生?

芒種節氣到了如何養生

1、注意排汗

芒種節氣到了以後,雨量會變得更加充沛,也就是會有更多的雨水天氣。在這種雨量多、濕度大的環境中,很多導致濕邪進入身體內部。而且該節氣到了之後,氣溫也會變高,加上濕邪的話,會影響人體的汗液排泄。

因此,很多人會出現萎靡不振、容易睏倦等問題。甚至還有人會出現發燒、感冒和中暑等疾病。面對此種情況,必須要注意排汗,通過排汗的方式,將體內的濕毒排出來,進而預防疾病。

想要促進身體排汗的話,建議多曬太陽,因為可以順應陽氣,讓身體出汗,也對氣血運行有好處。此外,還可以通過運動排汗,比如說騎自行車鍛煉,比如好跑步,比如說打球等等,這些都是日常運動方式。

2、注意祛濕

芒種節氣到了以後,雨量會增多,也就是很容易下雨。雨天多自然濕氣會變重,再加上天氣又熱,這樣子會影響人體的排汗,致使體內濕熱大量堆積,對健康非常不利。

為了健康需要及時為身體祛濕,比如說多吃南瓜、黃瓜、絲瓜、薏米、綠豆等,幫助祛濕消暑。另外,日常飲食也要多注意一些,不要吃寒涼的食物,比如說冰鎮西瓜、冷飲、冰淇淋等等,以免加重身體內的濕氣。

3、適當午休

夏日白天的時間長,夜晚時間短,因此很容易出現睡眠不足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午休,彌補一下睡眠。建議午休半個小時就夠了,睡太久的話,反而會越睡越困,越睡越累,反而感覺身體更加疲勞,沉重。

4、保持心情

芒種節氣到了,在這個時候氣溫高,濕氣重,會導致整個人出現倦怠的症狀,讓人們感到又累又困,因此,人們的情緒會發生變化,比如說變得煩躁、不安、愛生氣等等。這個時候要保持心平氣和,才能讓氣機宣暢,保持精神愉悅。

芒種時節吃什麼食物好

1、番茄

番茄中含有番茄紅素,它能夠抵禦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這是因為這種營養物質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芒種節氣到了以後,氣溫會變高,陽光更加強烈。為了避免被紫外線曬傷皮膚,建議要多吃番茄保護皮膚。

2、鴨肉

芒種季節可以吃些鴨肉,因為這種肉類不溫不熱,並且還具有清熱去火的效果。夏季天熱人體容易上火,最適合吃些鴨肉降火了。因此,日常可以用鴨肉燉湯食用。

3、青梅

青梅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吃它有助清理腸道,而且還能消除人體疲勞。芒種節氣到了,此時青梅也差不多成熟了,可以吃一些。不過需要注意的時候,新鮮的梅子往往比較酸澀,如果你愛吃酸的食物的人,建議吃加工過後的青梅比較好。

9、芒種養生 哪些問題一定要注意

芒種已過兩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從芒種開始,就進入了典型的夏季氣候。此時雖還不到最炎熱難耐的三伏天,但氣溫已明顯升高,尤其是正午時分,悶熱汗涌。

芒種時節,是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搶收的季節,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時候。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正如俗語「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

養心免傷神

「暑易入心」,對應農忙時節,人的調養在這個時段反而更要注意養心閑,防暑熱。「汗為心之液」,氣候炎熱,暑濕較重,動則汗出,身體易疲倦,難免損耗心神。老年人、職場人士應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曠達,避免焦慮、憂郁、動怒、情緒大起大伏,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頭,於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此時用艾灸養生可每日溫灸大椎穴15-20分鍾。《類經圖翼》有語:「心藏神,肺藏魂,陽經得溫煦即可滋心肺,養神魂。」因此,芒種時節養心灸應主灸陽經穴位。我們的身體尤以背部近頭頸部陽氣最盛,為陽中之陽,而大椎穴便是這陽中之陽的重要之穴。大椎還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相會之處,艾灸大椎穴,能夠貫通手足各條陽經之氣。

養腎固元氣

在中醫理論中,心和腎堪稱一對「兄弟」,二者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即中醫所說的「心腎相交」。由於心火必須下降於腎,以助腎陽,共同溫養腎水,使腎水不寒;而腎陰必須上濟於心,以滋心陰,共同涵養心陽,使心陽不亢,人體才能健康安泰。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現代人由於經常熬夜、飲食規律不當,無論男女都很容易腎氣不足,容易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病症。腎氣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氣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建議腎精不足的人,養心的同時再艾灸關元、氣海兩穴,有利下焦,培補元氣。關元穴是足三陰交和任脈交會之處,一身元氣之所在,氣海穴更是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之大穴。

祛濕健脾不可少

芒種至夏至這段時間,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艷陽和暴雨時有交錯出現,暑濕凝滯。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愈。濕氣傷及脾胃,很多人會感到中氣不足,時常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氣短乏力。此時可熬煮薏米紅豆粥清熱健脾,祛濕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天樞

取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凹陷處下方約3寸(4橫指),距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艾灸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最佳時機。每日艾條灸或溫灸罐灸中脘、天樞和足三里,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保持氣機宣暢、胃腸輕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養生,重在養陽」,芒種應「夜卧早起,無厭於日」。此時人應順應晝長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但也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防曬。

飲食上切忌過食寒涼。夏季在「五味」中對應苦味,主入心經。因此宜減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絲瓜、芹菜、蓮子芯等,不僅清心火,瀉暑熱,還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進食慾。

節氣灸(九)丨芒種 養生穴位小結:

大椎、關元、氣海、中脘、天樞、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鍾。

* 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葯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人體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時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著涼;

✓ 艾灸前後要喝一杯溫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 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時內不要洗澡;

✓ 灸後不要吃寒涼飲料、水果和海鮮;

✓ 飯後1小時不宜艾灸;女性經期不宜艾灸;

✓ 過飢、過飽、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狀態下不宜艾灸;

✓ 灸後若有餘艾,要用熄滅筒徹底熄滅或放入罐中蓋嚴熄滅;

✓ 灸後若出現極大不適或病情加重,請前往醫院辯證施治。

(摘自微信公眾號:一刻艾

擇緣衛道,積田以行生民善。

繼古開今,艾草還為人世芳。

翼以古法艾灸的返本與開新,深入參與推動傳統中醫復興。)

10、芒種的芒種養生

<

與芒種後的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