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飲食與健康講座」主持詞!!!!!!!!!!!!!!拜託各位大蝦了!!!
一、廣義健康論的含義
廣義是相對狹義而言。狹義健康指無病痛,無臨床病變。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是無疾病和病痛,而且指人在軀體、精神及社會方面處於完好圓滿的狀態。所以,什麼是健康?僅僅身強不是健康,僅僅命順也不是健康,而是二者的統一。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身體是有形的命運,命運是無形的身體。
「健」,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的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有機有序有理的組合,和諧共振,相得益彰;「康」則指人與人,人與自然萬物良性互動。「健」是「康」的基礎,「康」是「健」的展開延伸。前者看得見摸得著,後者充滿了變數,偶然。
廣義健康就是告訴人們,必須從身邊,從人人能辦到的實際事情做起,一步步探幽追微去獲得人生方方面面的健康。
為此,廣義健康既講生理、心理,又涵蓋社會生活,既講去疾去病,又談辯證大道,實為一門健康哲學。
二、人靠什麼活著
人們常說吃飯才能活著,心跳才能活著,能意識可感覺才叫活著,能呼吸才叫活著,順天而行才能活著。這些說法都有道理。我們作一下歸納可以看出,人實質生活在四個層面。
(一)活於生理。人由於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相機而活。
(二)活於心理。人的心理就是一組組感覺、知覺、判斷、推理。
(三)活於氣理。呼吸是人與外部的有效交換,宇宙物質分別以固體、液體、氣體方式出現。氣體是宇宙間也是人能量最高的物質運動。非常簡單,人對氣須更不能離開。人們常說「氣數已盡」,一個正常人的呼吸(心跳)確實有一定次數。
(四)活於道理。什麼是道理,簡單說在天為道,在人為理,人的生存發展是宇宙深刻的邏輯規定,具體說:
1、活於人道:即社會之理。任何社會都有一套最基本的做人法則,如中國儒家「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如「仁、義、禮、智、信」等等,人離開這些基本的道德法則,極易被其懲罰。
2、活於地道:即自然之理。如四季,如日出日落,如風雨雷電,山川地貌,人契合於自然中乃法於自然,傲於自然外乃失於自然。
3、活於天道:即宇宙之理。宇宙從更恢宏的角度作用於自然與社會。星系的變化,星系能量、質量、引力、斥力的相互運動都會給人類,給人類具體個人帶來深刻的規定。宇宙以顯物質,顯能量的方式作用人,更以暗物質、暗能量的方式作用人,即我們講的「冥冥之中」,「天數、盡數」。
人活於生理、心理、氣理、道理四種維度。我們發現,這四個詞都是偏正結構,中心詞為「理」。簡言之,人活於「理」中。
生有「理」形壯,形正,無「理」則畸;
心有「理」意平,意清,無「理」則濁;
氣有「理」魂雄,魂揚,無「理」則贏;
道有「理」德高,德深,無理則天棄。
一個人能不能活著,活得好不好,我們完全可以從上述四個方面來界定。醫學家、社會學者,命運學者都是從單一角度對人臧否,太鎖碎。
2、有哪些好的養生講座?最好權威一點的
現在市面上的養生書籍大都被列為禁書 視頻也是 所以還是從黃帝內經看起吧
3、譚軍業博士精彩的營養講座- -
演講者就是譚軍業先生,在美國、英國分別讀過大學,獲得兩個博士學位,其中一個專業方向是營養學。從外表就可以看得出他是一個極具個性和個人魅力的人,44歲,看上去只有30歲,如果沒有下巴上特意留著胡須,更顯得年輕。身才很勻稱,沒有突出的肚子,體重70公斤,十幾年來體重一直保持恆定。
他演講的第一個主題:健康是一種生活態度-給在意自身健康的人
亞健康是一種潛病態、前病態,如果沒有自覺意識去改變,就會自發地成為疾病。
觀念就是相信、感悟!
觀念不健康,身體不會健康
1 認識生命,認識健康
無知=恐懼=無助!
2 生命意義,在於奮斗
要爭取和維護,才能擁有健康
不斷完整了解學習健康的新資訊(他自己今年已經看了一百多部關於營養健康的書)
不斷提高健康智慧,掌握正確的養生方法,掌握運用健商
才能與遠離疾病迎來健康無憾的人生!
3 失去健康,才知重要
在失去健康之前,都只是知道健康很重要,在失去健康之後,才真正悟到健康是那麼重要。
從知道到悟到都需要付出巨大代價,要麼以失去健康為代價,要麼付出學習健康的代價。
4 追求幸福 不能以健康為代價
糊塗的邏輯:有健康好象也不代表什麼。有健康不一定有好的工作、有幸福的家庭、高的學
歷,於是就不要健康了?!
其實,沒有健康就沒有了一切!
5 擁有健康 可以彌補遺憾
投資健康是沒有風險只有回報的決策!
當事業與健康發生沖突時,在體力上讓一步,事業就可以進二步,否則兩者都將同歸於盡。
6 健康生命 我主沉浮
健康=40%客觀因素+60%主觀因素
其中客觀因素包括15%的遺傳義素+1%社會因素+8%的醫療條件+7%的氣候條件
而主觀因素主要是觀念+方法。觀念就是相信,方法是學習和掌握健康之道!立即行動!
7 贏取健康 五大因素
a.消除疲勞 b.消除疼痛 c.解決異常血象 d.排除毒素 e.消除炎症
8 健康關鍵 飲食均衡
營養素就是好的食物里好的成分,是維持人健康和生命活動的基本要素。
營養學是一門預防醫學,是自然醫學;生病,是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出現了問題,營養就是
平時通過攝取營養素有效地增強自己免疫抵抗力。
提到垃圾食品,譚先生給了更廣泛的定義。
1)四高四低(高糖、高脂肪、高調味品、高抗營養素,低蛋白、低維生素、低礦物質、低纖維素)食品,營養素不均衡
2)含有不良成分、有害物質、毒素、自由基等
3)破壞體質平衡的食品
4)降低生命力(能量)的食品
另外一個主題,古典中醫養生學,體質平衡原理。人有偏熱體質和偏涼體質。
偏涼體質-重點是補陽益氣
1 冬天怕冷,夏天出虛汗
2 怕冷怕風,不怕熱;喜溫喜暖
3 手腳冰涼,體溫偏低
4 通常乾性或混合性皮膚
5 喜歡側躺睡覺,捲曲睡(散熱慢)
偏熱體質-重點是清熱解毒
1 夏天怕熱,出汗多;手心發熱
2 怕熱不怕冷,喜歡冷飲冰飲
3 通常油性皮膚
4 喜歡平躺睡覺(散熱快)
5 脾氣比較暴躁,心情易焦慮
不同的人,也有相應的食物(寒性、平性和溫熱性)。
最後講了5分鍾就能重新讓自己精力恢復的抬腿操和8字操。
4、請養生專家開講座!
養生有很多方面的哦。。不知道你說的那方面的養生專家
你可以去 百度一下 宋臻愚 *(也可以百度一下神形太極養生)
中華性命科學養生協會會長
奧運會還有2011深圳大學會太極總教練
5、一個健康與飲食為主題的講座 宣傳內容上怎麼些更吸引人
應該從養生上多宣傳些!
健康與飲食的核心就是養生飲食。
例如可以宣傳:養生飲食,不負生命—xx健康飲食主題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