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武當道教養生

武當道教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02 14:12:02

1、武當山道家養生甘露茶是什麼製成的

據百產品介紹:武當甘露茶產自海撥1000多米的武當山上,純野生植物,這里常年雲霧繚繞,本植物生長度環境潮濕,陽光照射時間短。只能靠雨露滋潤生長。專因此生長速度緩慢,而積累了豐富的有機物屬質。由人工攀山涉水採摘後,經陽光曬干而製成。

2、十堰頤園武當道家養生推廣有限公司怎麼樣?

十堰頤園武當道家養生推廣有限公司是2014-04-01在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武當山特區太極湖新區環湖路特6號。

十堰頤園武當道家養生推廣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0381096646745D,企業法人何國回強,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十堰頤園武當道家養生推廣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武當道家養生推廣服務。***。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答。

通過百度企業信用查看十堰頤園武當道家養生推廣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3、武當道教養生導引術

以武當派內部傳承和修煉的導引術為基礎,秉承養生健身的理念,去蕪存菁總結和提煉一些道家導引和養生功夫,公布於世,以造福人類健康福祉,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本書圖文並茂地介紹了的起源、發展、修煉功法,並由淺入深地講解了武當養生導引術的基本原則、要領、特點、練功效應和注意事項等內容。易學易練、法簡效宏、包羅萬象、妙理無窮,是道家流傳下來的優秀功法。 ·食慢咽。如果不想得胃炎、胃潰瘍、胰腺疾患和其他疾病,進食不宜過快。一口飯如果能嚼到36下,一直嚼到沒東西可吞咽的程度,就會少得或不得胃腸疾病。·動為綱。指適當的運動可促進消化,增進食慾,使氣血化源充足,精、氣、神旺盛,臟腑功能不衰。因此,人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鍛煉方式和運動量。導引術是一種和緩、自然的活動,可快可慢,使精神得到休息,肌肉放鬆,氣血調順,整個身心在一種協調中得到平衡和保養。持之以恆可流動氣血,暢達氣機,活動關節,幫助脾胃運化,藉以祛病防衰。·素為常。素食主要包括食植物蛋白、植物油及維生素的食物,如麵粉、大米、五穀、雜糧、豆類及其製品,還有蔬菜、瓜果等。應少吃油膩,多吃蔬菜。日常飲食應以淡食為主,以便清理腸胃。·酒少量。不要嗜酒無度,以免損傷脾胃。少量飲酒能刺激胃腸蠕動,以利消化,亦可暢通血脈,振奮精神,消除疲勞,除風散寒,但過量飲酒,害處很多。飲酒過量,脾胃必受其害,輕則腹脹不消,不思飲食,重則嘔吐不止。·莫愁腸。指人的精神狀況、情緒變化對脾胃亦有一定影響。道家認為:思可傷脾。意指思慮過度,易傷脾胃。脾胃功能失衡,會引起消化、吸收和運化的障礙,因而食不甘味,甚至不思飲食。養智:智指智慧,智慧一定要培養。智是知和日的組合,每天將知識增加一點,每天學習就有智。 慧代表人的心,代表人的先天狀態和心態。慧者,心系於事。慧字上面的兩個豐字分別代表國事和天下事,中間的司字代表家事。從字面上看,家事、國事、天下事都放在心上,稱之為慧。家事離心最近,這說的是家事是最容易接觸的事,也是最起碼應該做好的事。所謂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就是這個道理。兩豐字平齊在家事之上,說明國事天下事一樣重要,也都比家事重要。心系於事,是指心裡要裝得下這些事,能把這些事都放在心裡的人,就有了慧的基礎。另外,事與事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是相輔相成的。放在心上,就是用心去想,去思考,思考各事的規律,思考各事之間的聯系與作用。當這些道理都弄懂了,慧就產生了。慧用心字底,說明慧是一種精神,一種狀態,當一個人的修為達到這種狀態,持有這種精神的時候,他就具備了慧。說一個人有慧根,就是說他善於從事物中了解和掌握規律,進而從容處事,瀟灑為人。

4、武當山附近哪所功夫館養生效果比較好?

我國傳統養生文化與道家文化關系非常密切的,湖北武當山中就有許多養生去處復。但筆者沒有一一前往體驗,制能夠說上幾句的就是武當師和功夫館。今年夏天的時候去師百和功夫館學了一個月太極拳,武館中開有許多養生課程。師和功夫館中所學的太極拳、八段錦都屬於輕柔形的養生引導術,非常適度合養生。
並且師和功夫館處於武當山景區,丹江口水庫附近,風景優問美,環境典雅。筆者在功夫館中學武時間較短,但將太極拳、太極劍法整套答練習下來,身體仍然感覺輕健許多,養生效果明顯。

5、武當山休閑養身處在哪

道教源自先秦道家,故其傳統非常重生貴生,因而在養生長壽等生命科學實百踐中有其獨特的見地,擁有眾多行之有效的健身術。主要表現在道教醫學,道教養生學、道教仙學三個方面。其中:道教醫學與傳統中醫學有密切的血緣關系,度但又以道教秘方,氣功診病等等構成獨立於中醫之外的獨特醫療治病系統。道教養生學包括導引行氣、食版補食養以及日常生活等方法、技術和理論、它構成了我國傳統養生學和保健學的主體與基本內容。道權教仙學包涵內丹、外丹等修仙之術,對人體科學,人的智能開發及古代化學等領域的研究實踐做出了重要貢獻。

6、道家有何等養生方法

方法/步驟
一、道教養生要求人們重視自己思想道德晶質的修養,這是養生長壽最重要的前提條件。道教先賢曾這樣教導養生者,「養生者,不但餌葯餐霞,其在兼於自行。自行周備,雖絕葯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也就是說,道教在修煉養生中常講的要修仙道,必先修人道,人道不修,仙道難成。

為了強化養生者的思想道德修養,道教制定了許多清規戒律,強調必須要做到與人為善,積功累德,忠孝友悌,正己化人,諸惡莫作,諸善奉行,救人之急,憫人之孤等。通過這些具體的道教行為規范,凈化社會,凈化人們的心靈,最終就可達到不求壽而壽自延的目的。

養生 道家有何等養生方法
二、道教養生素重煉氣之法。這是一種動靜結合以養護元氣為主的養生之道。道教認為,人的元氣為生命之源,得元氣則生,失元氣則死,欲保生命之體,就必須養氣。養氣分為服氣和行氣兩個方面。服氣即吸收天地之生氣,具體操作時應該注意:時間以每天清晨為主,以晴天為主,端立或平坐,閉目叩齒,舌抵上顎,津液回咽,吸氣平穩適度有力。

行氣的要求是以我之心,行我之氣;適我之體,攻我之疾。實際就是用體力真氣抵抗外部邪穢之侵襲,從而達到氣血兩旺,身體免疫力增強的效果。道教服氣、行氣早已成為氣功修煉的基本要領,同時也被醫學界所推廣,用於治療很多慢性頑固性疾病。如養生治病的呼吸行氣的「呵、呼、咽、吹、噓、唏」六宇訣即是最好的例證。

養生 道家有何等養生方法
三、道教養生十分注重適度鍛煉,而且必須持之以恆。生命在於運動,這是養生的基本要求。有病者要注意鍛煉,無病者也應該經常加以鍛煉。鍛煉身體能夠強筋骨、健精神、增食慾、活氣血、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為此,道教的修煉者發明了武當拳、太極拳、形意拳、太極劍、八段錦等等。

當然,鍛煉的方式很多,打拳舞劍、長跑短跑、散步淡心、跳舞做操等。人們可以根據身體的承受能力選擇其中的若干項作為鍛煉的基本方式。鍛煉身體切記要做到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不要一暴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有堅持不斷才能收到強身健體的理想效果。這是益壽延年、養生強身的治本之道。

7、武當修真修仙是怎麼真的嗎?

那隻是傳說而已,是不是電視電影看得多了?
武當{道教}養生吐納確有此事,練出金丹也不一定就不能,
但金丹是否可以那樣神乎其神就不好說了,神話傳說甚至娛樂都有可能。
飛升一般都是靈魂出竅的別稱,人要是靈魂出竅了肯定也就是生命走到盡頭了,飛升到哪裡去了誰知道?誰見過?

8、武當山是什麼道館

這個問題有點看不懂,武當山有很多道館與武館的。
首先武當派就有很多分支,因此周圍是有很多武當門派的,為了生存,很多門派成員都開設了道館或武館。
我比較熟悉的是武當師和功夫館,鄭道長是武當三豐派十五代傳承人,武館對外教授武當功夫與道家養生等項目,大概就是健身養生方面的。
畢竟是四大派之一,所以傳承肯定比較靠譜,但是因為時代的變化,與限制,也只能傳授健身養生的功夫了。

9、道教養生內容有幾種?

綜觀道教的養生方式,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種:(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靜的狀態中,將意念集中對於「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長生的養生方法。約在東漢時就廣泛流行過。魏晉以後,逐漸同存思、吐納、導引等融合在一起,成為後來內丹修煉的一個重要環節。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靜的情況下,將意念存放在體內或體外的某處,以求得到長生。魏晉時廣泛流行。有的稱體內各部分各有神靈居位,將意念存於體內,稱為存神。存神而與神合一,即可登臨仙界。有的主張存思中,應以意念內觀自身臟腑,就可獲得自身臟腑之形象,這就是內觀。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思類文獻,一般有較濃重的神秘主義色彩。

(3)導引之道

導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種人的肢體運動。它與氣息調節配合,求得血脈暢通、延年益壽和祛除百病。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其後,導引之法越來越多,並與氣息調節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成為後來的內丹修煉的一個內容。

(4)吐納之道

吐納之道指的是呼吸調節中,吐出胸中的濁氣,吸進新鮮空氣,以長生延年。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後來的內丹功法也重視氣息,強調在呼吸中獲得先天之氣以補後天之氣。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調節達到一定程度時神氣相結,鼻息若有似無,呼吸似在臍部進行,如同胎兒在母腹中一樣。大約在秦漢時已有流行。魏晉以後,逐漸同吐納、導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調節呼吸達到似胎之狀,成為後來內丹功法的一個重要環節。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過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葯物來求長生成仙。戰國時期就已流傳,魏晉和唐代兩度成為養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對象大致又有兩類,即草木葯和金石葯。草木葯的功效在於補救「虧缺」,就是中醫家們常說的補養元氣,調理五臟,滋養精血,治療疾病的意思。金石葯因為來自天地之間,古人以類附比,認為服金石葯即可長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爐鼎燒煉鉛、汞等礦石,煉制不死丹葯,以求長生。大約成於西漢時,到唐代達到鼎盛。由於服食丹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評,唐以後即衰微。從歷史實際和現代科學的角度審視,礦物燒煉的丹葯,對於人的長壽延年是沒有意義或者意義極微,有些丹葯則是有害的,過量即導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養生方式的發展史上卻是一項有影響的客觀存在,並在客觀上對於中國古化學史和古醫葯史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

(8)內丹之道

內丹之道指的是人體作為爐鼎,以人的精氣神作為對象,運轉意念,經過一定步驟,使精氣神在體內凝聚成丹,以求長生。內丹與外丹相對。內丹之說約起於南北朝的後期。在外丹術衰微以後,內丹術逐漸成為道教養生主要方法。從元直至明清,道教內丹術內容逐漸豐富,融會貫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導引、吐納和胎息等種種方法,並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東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側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節制和諧,還精補腦等房中方法,以求長生。戰國時期,房中術已形成。西漢時就有較系統的理論。早期道教並不禁慾,遂將房中術納入道術之中。後流於淫靡,在南北朝時期被排斥出道術。從現存少量文獻看,其中包含的性衛生的內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學意義。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環境要求,包括飲食、言語、作息、穿著、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適應變化,順乎天時地利,以求健康長生。上述幾個方面的養生術是整個道家遺產中的瑰寶,也是中國傳統養生方法的主幹。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一書中高度評價說:

「道教思想中從一開始就有長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這方面的例子。這種不死思想對科學具有難以估計的重要性。」

正因為如此,道教的養生方式就成了世界傳統養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寶貴財富。

與武當道教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