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動起來陳式二十四式太極拳拳譜
陳式太極拳26式去起式和收式又名24式動作名稱
一、起式 二、金剛搗碓 三、懶扎衣抄 四、六封四閉 五、單鞭 六、白鶴亮翅 七、斜行
九、掩手肱拳 十、金剛搗碓 十一、撇身捶 十二、雙推掌 十三、肘底捶 十四、倒卷肱
十五、閃通背 十六、掩手肱拳 十七、六封四閉 十八、單鞭 十九、雲手 二十zd、雀地龍
二十一、上步七星 二十二、下步跨虎 二十三、擺蓮腳 二十四、當頭炮 二十五、金剛搗碓
二十六、收式
2、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口訣是什麼?
一、起勢
①兩腳開立,②兩臂前舉,③屈膝按掌。
二、野馬分鬃
A.①收腳抱球,②左轉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後坐撇腳,②跟步抱球,③右轉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後坐撇腳,②跟步抱球,③左轉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鶴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後坐舉臂,③虛步分手。
四、摟膝拗步
A.①左轉落手,②右轉收腳舉臂,③出步屈肘, ④弓步摟推。
B.①後坐撇腳,②跟步舉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摟推。
C.①後坐撇腳,②跟步舉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摟推。
五、手揮琵琶
①跟步展手,②後坐挑掌,③虛步合臂。
六、倒卷肱
①兩手展開,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錯手,④後坐推掌。(重復四次)
七、左攬雀尾
①右轉收腳抱球,②左轉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轉隨臂展掌,⑤後坐右轉下捋,⑥左轉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擠,⑧後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攬雀尾
①後坐扣腳、右轉分手,②回體重收腳抱球,③右轉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轉隨臂展掌,⑥後坐左轉下捋,⑦右轉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擠,⑨後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單鞭
①左轉扣腳,②右轉收腳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舉。
十、雲手
①右轉落手,②左轉雲手,③並步按掌,④右轉雲手、⑤出步按掌。(註:重復三次)
十一、單鞭
①斜落步右轉舉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馬
①跟步後坐展手,②虛步推掌。
十三、右蹬腳
①收腳收手,②左轉出步,③弓步劃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腳。
十四、雙峰貫耳
①收腳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貫拳。
十五、轉身左蹬腳
①後坐扣腳,②左轉展手,③回體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腳。
十六、左下勢獨立
①收腳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勢,④撇腳弓腿,⑤扣腳轉身,⑥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勢獨立
①落腳左轉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勢,④撇腳弓腿,⑤扣腳轉身,⑥提膝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轉出步,④弓步推架。
⑤後坐落手,⑥跟步抱球,⑦左轉出步,⑧弓步推架。
十九、海底針
①跟步落手,②後坐提手,③虛步插掌
二十、閃通臂
①收腳舉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
二十一、轉身搬攔捶
①後坐扣腳右轉擺掌,②收腳握拳,③墊步搬捶,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攔掌,⑥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閉
①穿臂翻掌,②後坐收掌,③弓步推掌。
二十三、十字手
①後坐扣腳,②右轉撇腳分手,③移重心扣腳劃弧。
二十四、收勢
①收腳合抱,②旋臂分手,③下落收勢。
太極拳的特點:
1、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生學﹑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2、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3、安全性
太極拳松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2)二十四式養生太極拳擴展資料:
演練注意事項:
1、心靜體松
所謂「心靜」,就是在練習太極拳時,思想上應排除一切雜念,不受外界干擾;所謂「體松」,可不是全身鬆懈疲塌,而是指在練拳時保持身體姿勢正確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讓全身關節、肌肉以及內臟等達到最大限度的放鬆狀態。
2、圓活連貫
「心靜體松」是對太極拳練習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圓活連貫」才是衡量一個人功夫深淺的主要依據。太極拳練習所要求的「連貫」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體的連貫,即所謂的「節節貫穿」。
3、虛實分明
要做到「運動如抽絲,邁步似貓行」,首先要注意虛實變換要適當,是肢體各部在運動中沒有絲毫不穩定的現象。若不能維持平衡穩定,就根本談不上什麼「邁步如貓行」了。一般來說,下肢以主要支撐體重的腿為實,輔助支撐或移動換步的腿為虛;上肢以體現動作主要內容的手臂為實,輔助配合的手臂為虛。總之虛實不但要互相滲透,還需在意識指導下變化靈活。
4、呼吸自然
太極拳練習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順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勢呼吸。以上幾種呼吸方法,不論採用哪一種,都應自然、勻細,徐徐吞吐,要與動作自然配合。初學者採用自然呼吸。
3、二十四式太極拳名稱
招式名稱如下:
1.起勢
2.左右野馬分鬃
3.白鶴亮翅
4.左右摟膝拗步
5.手揮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攬雀尾
8.右攔雀尾
9.單鞭
10.左右雲手
11.單鞭
12.高探馬
13.右蹬腳
14.雙峰貫耳
15.轉身左蹬腳
16.左下式獨立
17.右下式獨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針
20.閃通臂
21.轉身搬攔捶
22.如封似閉
23.十字手
24.收勢
(3)二十四式養生太極拳擴展資料
太極拳基本技術:
一、運動特點
1.輕鬆柔和:太極拳架勢比較平和舒展,動作要求不拘不僵,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並且一般來說,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
2.連貫均勻:整套太極拳動作,從「起勢」到「收勢」,無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是緊密銜接、連貫一氣的,前後貫穿,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
3.圓活自然:太極拳的動作以各種弧形、曲線構成,運動時要避免直來直去,因此要特別注意運用腰脊帶動四肢進行活動,以腰為軸,才能使手法、步法變轉圓活,動作輕靈順遂。
4.協調完整:在太極拳運動中,要求做到上下相隨、內(意思、呼吸)外(軀干、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之間要密切配合;動作的出發,一動無有不動,以腰為軸來帶動。
二、動作要領
1.以意導動:即把注意力貫注到動作中去,所有的動作都要注意用意識來支配,「神威主帥,神為驅使」,「以動形隨」。
2.注意放鬆,不用拙力:太極拳的放鬆,不是全身的鬆懈疲怠,而是在身體自然活動或穩定的狀況下,使某些可能放鬆的肌肉和關節做到最大限度的放鬆。只有全身應該放鬆的都放鬆了,勁力才能毫阻礙地迅速集中到一點,避免了僵勁和拙力,體現出太極拳那種輕靈而又沉穩的富有彈性和韌性的內勁特點。
3.虛實分明,重心穩定:練太極拳時,身體的姿勢不斷改變,處處貫穿著手法、身法、步法的變化和轉換重心的活動,由虛到實,或由實到虛,既要分明,又要連貫不停,勢勢相連。要使虛實變化得當,身體必須平衡穩定。以達到太極拳「中正安舒」的要求。
4.呼吸自然,配合動作:練太極拳,不要因為運動而引起急促呼吸,要求呼吸自然。一般來說,凡是由實轉虛,勁力含蓄、動作屈合時,配以吸氣;凡是由虛轉實,勁力沉實集中、動作開伸時,配以呼氣。但在練一些過渡動作及個人感到呼吸難以結合動作時,仍需進行自然呼吸,這樣才能保證呼吸與動作的結合自然穩妥,符合太極拳「氣以直養而無害」的原則要求。
三、手型
1.拳:握拳同長拳,拳心略含空。
2.掌:五指自然舒展,掌心微含,虎口呈弧形。陳式太極拳的掌型 「瓦攏掌」。要求拇指根部與小指根部微內合,中指、食指、無名指微向後伸張。
3.勾:同長拳,但須自然。
四、步型
1.弓步:與長拳相同,但要求前後腳橫向距離是10—30厘米,後腿自然直。
2.仆步:與長拳相同,但要求仆步腿自然伸直。
3.虛步:與長拳相同。
4.獨立步: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腳尖自然下垂,大腿高於水平。
4、二十四式太極拳全套動作都有什麼?
左右摟膝拗步05,小兒老人都適合練習、單鞭10,無場地限制、雙峰貫耳15,但是為了美觀和省力,勁是斷的但是表演效果比傳統楊式好、左右穿梭19、右下勢獨立18、左右野馬分鬃0301、左攬雀尾08,時間短、如封似閉23、白鶴亮翅04、起勢02、轉身左蹬腳16、十字手24、左下勢獨立17、收勢、雲手11、海底針20、轉身搬攔捶22、高探馬13、閃通背21。
不難,是太極拳基本中的基本、單鞭12、左右倒卷肱07、手揮琵琶06,做了一些調整、右蹬腳14。
基本是楊式的動作、右攬雀尾09
5、二十四式太極拳
二十四式太極拳簡化太極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推行的簡易太極拳套路。
1956年國家體委組織部分專家,在傳統楊式太極拳的基礎上,按由簡入繁、循序漸進、易學易記的原則,去其繁難和重復動作,選取了二十四式編成《簡化太極拳》。全套共四段,5分鍾左右可練完一套,主要動作有:野馬分鬃、摟膝拗步、倒卷肱棚、捋擠按、單鞭、雲手、左右蹬腳、獨立穿梭、海底針、閃通臂、搬攔錘等。
6、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各個動作的名稱按順序是怎樣的?
1、起勢
2、左右野馬分鬃
3、白鶴亮翅
4、左右摟膝拗步
5、手揮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攬雀尾
8、右攬雀尾
9、單鞭
10、雲手
11、單鞭
12、高探馬
13、右蹬腳
14、雙峰貫耳
15、轉身左蹬腳
16、左下勢獨立
17、右下勢獨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針
20、閃通背
21、轉身搬攔捶
22、如封似閉
23、十字手
24、收勢
(6)二十四式養生太極拳擴展資料:
太極拳是一門最講求省力打人的藝術,所以借力打人、引進落空是太極拳最本質的特點。要掌握「四兩撥千斤」的巧妙技藝,就是要懂得身法輕靈之理,以意運氣、以意打人,久之則身法無所不合。
一身之勁在於整,一身之氣在於斂,身法能一一求對,輕靈自如,達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機,而在上即能得勢,上下相隨,前後左右無不得力也。
能得機得勢,乃能舍己從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敵變化;能因敵變化,「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總之,引進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須完整統一,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才能一觸即發。
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後發。一身須具備五張弓,才能做到蓄勁如張弓、發勁如發箭。
勁以曲蓄而有餘,周身之勁在於整,發勁要專注一方,須認定準點,做到有的放矢。勁起於腳跟,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須完整一氣,不能有絲毫間斷。
太極拳實戰講:粘,來叫順送不丟頂。遵循力學原理的運用,如合力、杠桿原理、動量守恆及慣性等原理中的力量。
7、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有沒有養生的作用?
以前古代和現代不一樣
現在主要是堅持,和適當的做24……
堅持3月就有效果,人的心態,感覺都回不一樣。
8、二十四式太極拳特點是什麼?
24式太極拳也叫簡化太極拳,是國家體委(現為國家體育總局)於1956年組織太極拳專家從汲取楊式太極拳之精華編串而成的。盡管它只有24個動作,但相比傳統的太極拳套路來講,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范,並且也能充分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演練太極拳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心靜體松。所謂「心靜」,就是在練習太極拳時,思想上應排除一切雜念,不受外界干擾;所謂「體松」,可不是全身鬆懈疲塌,而是指在練拳時保持身體姿勢正確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讓全身關節、肌肉以及內臟等達到最大限度的放鬆狀態。
二、圓活連貫。「心靜體松」是對太極拳練習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圓活連貫」才是衡量一個人功夫深淺的主要依據。太極拳練習所要求的「連貫」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體的連貫,即所謂的「節節貫穿」。肢體的連貫是以腰為樞紐的。在動作轉換過程中,則要求:對下肢,是以腰帶跨,以跨帶膝,以膝帶足;對上肢,是以腰帶背,以背帶肩,以肩帶肘,在以肘帶手。其二是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即「勢勢相連」----前一動作的結束就是下一個動作的開始,勢勢之間沒有間斷和停頓。而「圓活」是在連貫基礎上的進一步要求,意指活順、自然。
三、虛實分明。要做到「運動如抽絲,邁步似貓行」,首先要注意虛實變換要適當,是肢體各部在運動中沒有絲毫不穩定的現象。若不能維持平衡穩定,就根本談不上什麼「邁步如貓行」了。一般來說,下肢以主要支撐體重的腿為實,輔助支撐或移動換步的腿為虛;上肢以體現動作主要內容的手臂為實,輔助配合的手臂為虛。總之虛實不但要互相滲透,還需在意識指導下變化靈活。
四、呼吸自然。太極拳聯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順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勢呼吸。以上幾種呼吸方法,不論採用哪一種,都應自然、勻細,徐徐吞吐,要與動作自然配合。
9、二十四式太極拳 練習太極拳有什麼好處
練習太極拳的好處:
(一)生理效益:
太極拳結合了傳統導引、吐納的方法,著重練身、練氣、練意三者之
間的緊密調協。練習時一方面可鍛鍊肌肉,舒筋活絡;另一方面又能透過
呼吸與動作間的相互配合,對內臟加以按摩鍛鍊,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好處一:增加神經系統的靈敏性——練太極要「心靜意定」,練拳時
必先令大腦皮層休息(心靜),將協調全身內外器官機能的
任務交由中樞神經系統(意定)執行,加強了神經系統的靈
敏性。
好處二: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循環系統——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
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運行順暢。
練了若干時間,會察覺有指尖麻軟發痹、關節微響、針刺、
腹鳴等感覺。根據中國醫學理論認為這是經絡暢通的反應。
透過摟拗屈膝絞轉等運動,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鬆,
能使血液加速運行,增加氧氣的供應,也促進了淋巴系統的
新陳代謝,加強了個人的抵抗力。
好處三:好處三: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極拳多以慢速走
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運行動
作又多摟、拗、絞轉,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
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
各關節的柔韌度。
好處四:提高心肺功能——練太極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實,透過深、
長、細、緩、勻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氣量及遞增
了吸氧呼碳的次數,確保氣體能充分交換,相對地提高了各
器官的獲氧量。又因練太極拳時間較長(連打四次廿四式太
極拳約需時廿多分鍾),此等帶氧性活動能訓練及提高心肺
功能。
好處五:治療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練拳時各關節、肌肉、骨骼會
相互牽引、絞纏、擠壓和舒張,內臟又因腹式呼吸(腹實胸實)
而產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橫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
對腸的蠕動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練拳時的舌頂上顎,唇齒輕
閉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總之,經過中西方多面的科學化研究證實,長年修習太極拳能對各種慢
性病,如: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風濕關節炎、糖尿等等
有著一定的醫療作用。這是無可推諉的事實!
(二)精神效益:
好處一:消除壓力——練拳時因要「心靜用意,心無雜念」,又要體
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極拳本身要求剛柔並重
,呼吸調協,各器官的獲氧量相對提高,故練後使人頓感輕
快,壓力盡消,情緒穩定平伏;又因練拳後血氣循環暢旺,
精神亦抖擻起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這無疑對樣樣講求效
率、日常生活緊張、精神壓力沉重的香港人有著正面的幫助。
好處二:認識及體驗和諧協調的陰陽哲學觀(周昭和1996)——太極
拳倡身心和諧調協,不強已所難,內外相合、虛實分明、剛
柔互兼。正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這種講求明白陰陽對
立統一辨正關系的哲學,就是太極拳之創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處三:認識不以強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觀——太極拳論所說之
「舍己從人」,彰顯了太極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獨
特武學精神。太極倡借力打力,以小力勝大力,一切回擊純
順應對方來勢,以靈巧的動作,較小的力氣加殊其上,使來
犯者失准而落敗。故太極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
犯下才發揮出來,其終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敗之地」罷
了,絕無加害對方之意!
好處四:了解修身處世之道——修習太極拳要講求「中正安舒,心靜
體松」,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最佳座右銘。透
過練太極拳,學生可以體會到立身不正之弊:勞勞終日而不
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
「安舒」之態;平日只要學會「心靜」,拋開生活壓力的負
擔,就能體驗到「體松」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