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黃帝內經養生寶典

黃帝內經養生寶典

發布時間:2020-07-02 12:49:45

1、求關於中醫養生的好書。

《黃帝內經-素問》知 《中醫養生的智慧》、《中醫食療與養生》《營養元素養生法》、《養生食養食療》、《中華養生寶典》、《老百姓百病防治》、《家庭保健葯膳製作》、《中道醫養生的智慧》、《中醫食療與養生》《每天學點中醫養生飲食》、《一日養生法》。這些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眾醫學》《大家健康文摘》 報紙《老年康樂報》 《健康危機回》《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求醫不如求已》《失傳的營養學》《的科學觀》《鈣與生命》《醫生向左病人向右》《你可以不生病》看書不在多在於精。在於理解和運用,答大多的書的內涵都大同小異,關鍵看你如何對待了。

2、黃帝內經 它是一部什麼書

第一. 《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人類出現以後,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尋求各種醫治的方法,所以醫療技術的形成的確遠遠早於《黃帝內經》。但中醫學作為一個學術體系的形成,卻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為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這部著作第一次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學形成以後,就庇佑著我們中華民族,使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我們中華兒女能夠戰勝疾患、災難,綿延至今。沒有中醫、沒有《黃帝內經》的中華民族,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 《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養生寶典。《黃帝內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我們在不吃葯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能夠活到一百歲。

  

 《黃帝內經》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說,假如一個人的肝臟出了問題,不要指盲目的治療肝臟,還要從其他未生病的臟器著手。肝屬木,腎屬水,水生木,心屬火,木生火。 所以也要從腎臟和心臟上著手治療。


 而「不治已亂治未亂」的意思是說,假設一個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問題,造成了混亂。不要指盲目的解決當前的混亂,而要從造成混亂的原因,和混亂將會導致的後果著手。簡單的說,就是把前頭和後面兩端解決,中間的那段麻煩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關於生命的百科全書。《黃帝內經》以生命為中心,裡面講了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百科全書。我們國學的核心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黃帝 內經》就是以黃帝的名字命名的、影響最大的國學經典。


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內經》。現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關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因為它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

3、《黃帝內經》中有哪些方面的知識如題 謝謝了

【簡介】 [編輯本段]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傳世巨著,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葯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其醫學理論是建立在我國古代哲學理論的基礎之上的,反映了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辨證思想。 黃帝內經成編於戰國時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專著。總結了春秋至戰國時期的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並吸收了秦漢以前有關天文學、歷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心理學,運用樸素的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對人體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與預防,做了比較全面的闡述,確立了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 成為中國醫葯學發展的理論基礎和源泉。 現存最早的中醫葯學著作《黃帝內經》收載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種中成葯,並有丸、散、酒、丹等劑型。 《黃帝內經》是早期中國醫學的理論典籍。世簡稱之為《內經》。最早著錄於劉歆《七略》及班固《漢書·藝文志》,原為18卷。醫聖張仲景"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為傷寒雜病論",晉皇甫謐撰《針灸甲乙經》時,稱"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內經也",《九卷》在唐王冰時稱之為《靈樞》。至宋,史嵩獻家藏《靈樞經》並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針經》、《靈樞》實則一書而多名。宋之後,《素問》、《靈樞》始成為《黃帝內經》組成的兩大部分。 《黃帝內經》是什麼意思呢?內經,不少人認為是講內在人體規律的,有的人認為是講內科的,但我認為《黃帝內經》 是一部講「內求」的書,要使生命健康長壽,不要外求,要往 里求、往內求,所以叫「內經」。也就是說你要使生命健康, 比如有了病怎麼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麼葯。 實際上《黃帝內經》整本書裡面只有13個葯方,葯方很少。它關鍵是要往 里求、往內求,首先是內觀、內視,就是往內觀看我們的五臟 六腑,觀看我們的氣血怎麼流動,然後內煉,通過調整氣血、 調整經絡、調整臟腑來達到健康,達到長壽。所以內求實際上是為我們指出了正確認識生命的一種方法、一種道路。這種方 法跟現代醫學的方法是不同的,現代醫學是靠儀器、靠化驗、 靠解剖來內求。中醫則是靠內觀、靠體悟、靠直覺來內求。( 載自《張其成講讀<黃帝內經>:養生大道》) 【我國的「三大奇書」之一】 [編輯本段] (《黃帝內經》資深研究者,中國首位《黃帝內經》博士後張其成中先生評論:載自《張其成講讀<黃帝內經>:養生大道》) 我認為,《黃帝內經》可以用三個「第一」給它作一概括。 第一,《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人類出現以後,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尋求各種醫治的方法,所以醫療技術的形成的確遠遠早於《黃帝內經》。但中醫學作為一個學術體系的形成,卻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為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這部著作第一次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學形成以後,就庇佑著我們中華民族,使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我們中華兒女能夠戰勝疾患、災難,綿延至今。沒有中醫、沒有《黃帝內經》的中華民族,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養生寶典。《黃帝內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我們在不吃葯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能夠活到一百歲。這就是《黃帝內經》非常重要的思想—— 「治未病」。 《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就是說上等 的醫生不是去治療已經得了的病,而要在沒有得病之前,就讓 它不得病。你想,乾脆就不得病了,這來得多麼徹底!在當今社會,這種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三,《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關於生命的百科全書。《黃帝內經》以生命為中心,裡面講了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百科全書。我們國學的核心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黃帝 內經》就是以黃帝的名字命名的、影響最大的國學經典。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內經》。現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關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 的極大關注,因為它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 【內容】 [編輯本段] 《黃帝內經》包括《素問》81篇和《靈樞》81篇,各9卷。它分別從陰陽五行、天人相應、五運六氣、臟腑經絡、病機、診法、治則、針灸等方面,結合當時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成就,作出了比較系統的理論概括和認識。迄今在診治學上仍具有指導意義。 《黃帝內經》成書於大約2000年前的秦漢時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學闡述,不僅涉及醫學,而且包羅天文學、地理學、哲學、人類學、社會學、軍事學、數學、生態學等各項人類所獲的科學成就。令人頗感驚訝的是,中華先祖們在《內經》里的一些深奧精闢的闡述,雖然早在2000年前,卻揭示了許多現代科學正試圖證實的與將要證實的成就。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大醫家張仲景、華佗、孫思邈、李時珍等均深受《內經》思想的熏陶和影響,無不刻苦研讀之, 深得其精要,而終成我國歷史上的一代名醫。 【價值貢獻】 [編輯本段] 《黃帝內經》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思想基礎及精髓,在中華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歷史長河中,它的醫學主導作用及貢獻功不可沒。 試想,大略700年前,歐洲鼠疫暴發, 有四分之一的歐洲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而中國近兩千年的歷史中雖也有瘟疫流行, 但從未有過象歐洲一樣慘痛的記錄,中醫葯及《內經》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 《黃帝內經》的著成,標志著中國醫學由經驗醫學上升為理論醫學的新階段。《黃帝內經》總結了戰國以前的醫學成就,並為戰國以後的中國醫學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在整體觀、矛盾觀、經絡學、臟象學、病因病機學、養生和預防醫學以及診斷治療原則等各方面,都為中醫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具有深遠影響。歷代著名醫家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創新和建樹,大多與《黃帝內經》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

4、《黃帝內經》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麼?

《黃帝內經》分為《素問》、《靈樞》兩大部分。《素問》偏重人體生理、病理、疾病治療原則,養生防病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基本理論;《靈樞》偏重於人體解剖、臟腑經絡、腧穴針灸等。

書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學、人文、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 ,但它顯然以醫學內容為主,其它學科的內容也是為其醫學理論服務,所以應歸屬於醫學理論著作,是當時醫學成就的總結,也是中醫的理論源泉,是醫學從哲學及其它學科中開始分離的標志。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4)黃帝內經養生寶典擴展資料:

成書年代

《黃帝內經》又稱《內經》,是中國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相傳為黃帝所作,因以為名。但後世較為公認此書最終成型於西漢,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國歷代黃老醫家傳承增補發展創作而來。

正如西漢時期劉向所作的《淮南子·修務訓》所指出的那樣,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說明中國醫葯文化發祥之早。實非一時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學術思想

《黃帝內經》接受了中國古代唯物的氣一元論的哲學思想,將人看作整個物質世界的一部分,宇宙萬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質「氣」形成的。在「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的觀念指導下,將人與自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5、《黃帝內經》為何能成「醫之始祖」?

首先,從歷史角度講,《黃帝內經》是第一部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原則與方法的書籍。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也被稱為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其次,從總體行文結構來講,《黃帝內經》有嚴密的邏輯順序和完整的思維體系,是一本千年屹立不倒的細化大氣之作!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從書籍的內容來講,《黃帝內經》不僅是一本養生寶典,更是關於宇宙萬物包括個體生命的百科全書。

宇宙及其間的萬物都是在陰氣和陽氣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的:雲雨的形成、氣候的變化、晝夜的更迭等,無一不是「大氣」所分化的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的結果。

世間萬物之所以在外貌形態上有極大差異,就是因為它們所吸收的陰陽二氣的數量與其兩者比例不同有關,也就是「嗜欲不同,各自所通」的結果。內經講,人,是「天地之鎮」,是能認識並運用天地萬物運動變化規律的萬物之靈。

陰陽化而生氣靈,而內經中的陰陽之說,便是教導人們可以從氣靈角度來觀察研究人體的生命規律,從而了解疾病的來源與解讀人體健康與疾病。

讀懂《黃帝內經》,不僅能解答人體的生命規律,也會為人們解答人與宇宙與世間萬物的關系。當你讀通《黃帝內經》,你便會思路大開,走進新的高階,讓你從內而外做到思想的轉變,人間事物看的更為通透。

6、適合中年人的養生書籍。。。,,

《楊力四季養生談》更多來>>
1.1 春天重在養肝2009-4-27
1.2 春天易自患哪些病2009-4-27
2.1 夏天怎樣養心?2009-4-27
2.3 談談百「冬病夏治」與「夏病冬治」2009-4-27
2.2 夏天易患哪些病?2009-4-27
2.4 夏天的衣、住、行、食2009-4-27
3.1 秋天如何養肺?2009-4-27
3.2 秋天怎樣養皮膚?度2009-4-27
3.3 秋天怎樣養大腸?2009-4-27
3.4 秋天易患的病

7、《黃帝內經》的歷史地位?

三個「第一」
相關專家認為,《黃帝內經》可以用三個「第一」給它作一概括。 1.《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 人類出現以後,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尋求各種醫治的方法,所以醫療技術的形成的確遠遠早於《黃帝內經》。但中醫學作為一個學術體系的形成,卻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為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這部著作第一次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學形成以後,就庇佑著我們中華民族,使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我們中華兒女能夠戰勝疾患、災難,綿延至今。沒有中醫、沒有《黃帝內經》的中華民族,是難以想像的。 2.《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養生寶典。 《黃帝內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我們在不吃葯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能夠活到一百歲。 《黃帝內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說,假如一個人的肝臟出了問題,不要指盲目的治療肝臟,還要從其他未生病的臟器著手。肝屬木,腎屬水,水生木,心屬火,木生火。所以也要從腎臟和心臟上著手治療。 而「不治已亂治未亂」的意思是說,假設一個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問題,造成了混亂。不要指盲目的解決當前的混亂,而要從造成混亂的原因,和混亂將會導致的後果著手。簡單的說,就是把前頭和後面兩端解決,中間的那段麻煩也就不存在了。 3.《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關於生命的百科全書。 《黃帝內經》以生命為中心,裡面講了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百科全書。我們國學的核心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黃帝內經》就是以黃帝的名字命名的、影響最大的國學經典。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內經》。現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關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因為它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
價值貢獻
《黃帝內經》內容十分豐富,《素問》偏重人體生理、病理、疾病治療原則原理,以及人與自然等等基本理論;《靈樞》則偏重於人體解剖、臟腑經絡、腧穴針灸等等。二者之共同點均系有關問題的理論論述,並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療的具體方葯與技術。因此,它成為中國醫學發展的理論源藪,是歷代醫學家論述疾病與健康的理論依據,盡管醫學家學說各異而有爭論但鮮有背離之者,幾乎無不求之於《內經》而為立論之准繩。這就是現代人學習研究中醫,也必須首先攻讀《內經》的原故。因為,若不基本掌握《內經》之要旨,將對中醫學之各個臨床科疾病之認識、診斷、治療原則、選葯處方等等,無從理解和實施。 《黃帝內經》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思想基礎及精髓,在中華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歷史長河中,它的醫學主導作用及貢獻功不可沒。試想,大略700年前,歐洲鼠疫暴發, 有四分之一的歐洲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而中國近兩千年的歷史中雖也有瘟疫流行, 但從未有過象歐洲一樣慘痛的記錄,中醫葯及《內經》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 《黃帝內經》的著成,標志著中國醫學由經驗醫學上升為理論醫學的新階段。《黃帝內經》總結了戰國以前的醫學成就,並為戰國以後的中國醫學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在整體觀、矛盾觀、經絡學、臟象學、病因病機學、養生和預防醫學以及診斷治療原則等各方面,都為中醫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具有深遠影響。歷代著名醫家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創新和建樹,大多與《黃帝內經》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 《黃帝內經》全面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學成就,標志著中國醫學發展到理論總結階段。該書在中國醫學有很高地位,後世歷代有所成就醫家,無不重視此書。部分內容曾被譯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對世界醫學的發展亦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相關傳說
十八卷的《黃帝內經》,從遠古時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黃帝外經》,則可能永遠失傳了。但是,關於它的民間傳說,還是相當豐富和十分有趣的了。 相傳黃帝時期出現了三位名醫,除了雷公和岐伯兩人外,名氣最大的是俞跗(fù)。他的醫道非常高明。特別是在外科手術方面很有經驗。據說,他治病一般不用湯葯、石針和按摩。而是診斷清楚病因後,除非要做手術時就用刀子劃開皮膚,解剖肌肉,結扎。傳說有一次,俞跗在過河時,發現一個掉河裡淹死了的女人被幾個人打撈出來准備埋葬,俞跗擋住他們詢問死者掉進水裡多長時間。抬屍體的人說,剛掉進水裡,撈上來就斷氣了。俞跗讓他們把屍體放在地上,先是摸了摸死者的脈搏,又看了看死者的眼睛,然後又讓人找來一條草繩,把死者雙腳捆綁好,倒吊在樹上。開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為什麼要這樣做。死者剛一弔起,就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水,直到不吐時,俞跗才叫人慢慢將死者解下來,仰面朝天放在地上,雙手在死者的胸脯上一壓一放。最後他拔掉自己的幾根頭發,放在死者鼻孔上觀察了一陣,發現發絲緩緩地動了動,才放心地對死者家裡人說:「她活過來了,抬回家好好調養吧!」,《漢書·藝文志》記載醫家經典十一家今僅存《黃帝內經》一家,原因待考。其中失傳的包括黃帝外經。從《漢書·藝文志》記載的「七經」來看,當時與《黃帝內經》並存的,還有《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和《旁篇》。

8、《黃帝內經》為什麼被人稱作奇書

首先,從歷史角度講,《黃帝內經》是第一部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原則與方法的書籍。
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也被稱為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其次,從總體行文結構來講,《黃帝內經》有嚴密的邏輯順序和完整的思維體系,是一本千年屹立不倒的細化大氣之作!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從書籍的內容來講,《黃帝內經》不僅是一本養生寶典,更是關於宇宙萬物包括個體生命的百科全書。
宇宙及其間的萬物都是在陰氣和陽氣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的:雲雨的形成、氣候的變化、晝夜的更迭等,無一不是「大氣」所分化的陰陽二氣相互作用的結果。
世間萬物之所以在外貌形態上有極大差異,就是因為它們所吸收的陰陽二氣的數量與其兩者比例不同有關,也就是「嗜欲不同,各自所通」的結果。
內經講,人,是「天地之鎮」,是能認識並運用天地萬物運動變化規律的萬物之靈。
陰陽化而生氣靈,而內經中的陰陽之說,便是教導人們可以從氣靈角度來觀察研究人體的生命規律,從而了解疾病的來源與解讀人體健康與疾病。
讀懂《黃帝內經》,不僅能解答人體的生命規律,也會為人們解答人與宇宙與世間萬物的關系。當你讀通《黃帝內經》,你便會思路大開,走進新的高階,讓你從內而外做到思想的轉變,人間事物看的更為通透。

9、請推薦「合格的養生書籍」。

最合格的當然是《黃帝內經》了,就是不好讀。
七八十年代出得養生書籍也是相當不錯的。
往前清朝以前的書籍都是不錯的。包括一些注釋。
《中華養生寶典》
《中國食療大全》
都是不錯的書籍,都合格哦

10、黃帝內經對後世哪些疾病的診治影響深遠

三個「第一」
相關專家認為,《黃帝內經》可以用三個「第一」給它作一概括。 1.《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 人類出現以後,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尋求各種醫治的方法,所以醫療技術的形成的確遠遠早於《黃帝內經》。但中醫學作為一個學術體系的形成,卻是從《黃帝內經》開始的,所以《黃帝內經》被公認為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這部著作第一次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原則和方法,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學形成以後,就庇佑著我們中華民族,使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使我們中華兒女能夠戰勝疾患、災難,綿延至今。沒有中醫、沒有《黃帝內經》的中華民族,是難以想像的。 2.《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養生寶典。 《黃帝內經》中講到了怎樣治病,但更重要的講的是怎樣不得病,怎樣使我們在不吃葯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能夠活到一百歲。 《黃帝內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黃帝內經》中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說,假如一個人的肝臟出了問題,不要指盲目的治療肝臟,還要從其他未生病的臟器著手。肝屬木,腎屬水,水生木,心屬火,木生火。所以也要從腎臟和心臟上著手治療。 而「不治已亂治未亂」的意思是說,假設一個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問題,造成了混亂。不要指盲目的解決當前的混亂,而要從造成混亂的原因,和混亂將會導致的後果著手。簡單的說,就是把前頭和後面兩端解決,中間的那段麻煩也就不存在了。 3.《黃帝內經》是第一部關於生命的網路全書。 《黃帝內經》以生命為中心,裡面講了醫學、天文學、地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還有哲學、歷史等,是一部圍繞生命問題而展開的網路全書。我們國學的核心實際上就是生命哲學,《黃帝內經》就是以黃帝的名字命名的、影響最大的國學經典。中國古代有三大以「經」命名的奇書,第一部是《易經》,第二部是《道德經》,第三部就是《黃帝內經》。現在,這三部奇書不僅引起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關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因為它的價值在當今社會已經越來越凸顯出來。
價值貢獻
《黃帝內經》內容十分豐富,《素問》偏重人體生理、病理、疾病治療原則原理,以及人與自然等等基本理論;《靈樞》則偏重於人體解剖、臟腑經絡、腧穴針灸等等。二者之共同點均系有關問題的理論論述,並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療的具體方葯與技術。因此,它成為中國醫學發展的理論源藪,是歷代醫學家論述疾病與健康的理論依據,盡管醫學家學說各異而有爭論但鮮有背離之者,幾乎無不求之於《內經》而為立論之准繩。這就是現代人學習研究中醫,也必須首先攻讀《內經》的原故。因為,若不基本掌握《內經》之要旨,將對中醫學之各個臨床科疾病之認識、診斷、治療原則、選葯處方等等,無從理解和實施。 《黃帝內經》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思想基礎及精髓,在中華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歷史長河中,它的醫學主導作用及貢獻功不可沒。試想,大略700年前,歐洲鼠疫暴發, 有四分之一的歐洲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而中國近兩千年的歷史中雖也有瘟疫流行, 但從未有過象歐洲一樣慘痛的記錄,中醫葯及《內經》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 《黃帝內經》的著成,標志著中國醫學由經驗醫學上升為理論醫學的新階段。《黃帝內經》總結了戰國以前的醫學成就,並為戰國以後的中國醫學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在整體觀、矛盾觀、經絡學、臟象學、病因病機學、養生和預防醫學以及診斷治療原則等各方面,都為中醫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具有深遠影響。歷代著名醫家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創新和建樹,大多與《黃帝內經》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 《黃帝內經》全面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學成就,標志著中國醫學發展到理論總結階段。該書在中國醫學有很高地位,後世歷代有所成就醫家,無不重視此書。部分內容曾被譯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對世界醫學的發展亦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相關傳說
十八卷的《黃帝內經》,從遠古時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黃帝外經》,則可能永遠失傳了。但是,關於它的民間傳說,還是相當豐富和十分有趣的了。 相傳黃帝時期出現了三位名醫,除了雷公和岐伯兩人外,名氣最大的是俞跗(fù)。他的醫道非常高明。特別是在外科手術方面很有經驗。據說,他治病一般不用湯葯、石針和按摩。而是診斷清楚病因後,除非要做手術時就用刀子劃開皮膚,解剖肌肉,結扎。傳說有一次,俞跗在過河時,發現一個掉河裡淹死了的女人被幾個人打撈出來准備埋葬,俞跗擋住他們詢問死者掉進水裡多長時間。抬屍體的人說,剛掉進水裡,撈上來就斷氣了。俞跗讓他們把屍體放在地上,先是摸了摸死者的脈搏,又看了看死者的眼睛,然後又讓人找來一條草繩,把死者雙腳捆綁好,倒吊在樹上。開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為什麼要這樣做。死者剛一弔起,就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水,直到不吐時,俞跗才叫人慢慢將死者解下來,仰面朝天放在地上,雙手在死者的胸脯上一壓一放。最後他拔掉自己的幾根頭發,放在死者鼻孔上觀察了一陣,發現發絲緩緩地動了動,才放心地對死者家裡人說:「她活過來了,抬回家好好調養吧!」,《漢書·藝文志》記載醫家經典十一家今僅存《黃帝內經》一家,原因待考。其中失傳的包括黃帝外經。從《漢書·藝文志》記載的「七經」來看,當時與《黃帝內經》並存的,還有《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和《旁篇》。

與黃帝內經養生寶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