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莊子養生的問題最根本

莊子養生的問題最根本

發布時間:2020-07-02 05:32:11

1、莊子有哪些養生之道?

「養生」一詞最早即見於《莊子·內篇·養生主》,莊子繼承發揚了老子道家養生思想,並且總結起來可稱之為「八字訣」。

首先是「少私」。莊子認為,私是百病之源。如果一個人「私」字當頭,就會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終日不得其安,必致形勞精虧,積慮成疾。他提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靜默補病」的見地,就是說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識是無限的,遇事順其自然,剔除求名之心,精神寬慰,方「可以保身,可以養身,可以盡年」。少私才能長壽。

其次為「寡慾」。莊子認為「人慾不可絕,亦不可縱」,縱欲則必招禍染病。他提出少性慾就不會損精傷神,節食慾就不會勞氣傷神,寡官欲就不會積慮傷心。

再次為「清靜」。莊子主張「靜中養生」,常勸人習以頭空、心靜、身松為要領的靜坐功。他認為人若終日不得安謐,思想不能逸息,定生百病。他提倡人應當重視磨煉自己的自控能力,在情緒激動中要不時創造靜下來的機會。

最後是「樂觀」。莊子主張「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樂觀豁達,永葆青春。他曾比喻說,水澤里的野雞,十步一啄,百步一飲,逍遙自得,情緒樂觀,因之得以保生;而鳥兒關在籠中,羽毛會憔悴,意志消沉,低頭不鳴,因之難以全生。人如果禁錮於精神惆悵之中,必會憂愁相接,有損健康。

2、莊子的養生之道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么

不能簡單地這么理解,老莊哲學,講究順其自然,既然能夠順其自然,也就按規律辦事了。道法自然,不是一種消極的等、靠,而是一種追求。

3、莊子的「養生之道」,「養生」具體指什麼?「養生之道」的精髓是什麼?

莊子在〈養生來主〉一文中論述了他的養生哲學。 「養生主」意思就是養生的要領。莊子認為,養生之道重在順應自然,忘卻情感源,不為外物所滯。 具體百體現為遵從自然的中正之路並把它作為順應事物的常法,這就可以護衛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給度父母留下憂患,就可以終享天年。 莊子為人豁達,善於攝生,享年問83歲。他的答養生之道主要體現在少私、寡慾、精心、超然四個方面。

4、莊子養生主主要思想

《養生主》一文寓說理於故事之中,意趣橫生,富於啟發意義。文章在提出論點後,接著就引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加以說明,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這既能把抽象的道理闡述得明白易懂,又避免了說理的枯燥,增強了文章的生動回性和形象性。文章描寫生動形象,細節刻畫精細入微。耐人尋味。選自《莊子》中的《養生主》是《莊子》中的名篇,為世代人答民所傳頌,它為人類樹起一面維護生命的大旗。

5、《莊子》——《庖丁解牛》中的「養生之道」指的是什麼?

從《庖丁解牛》析養生之道

主旨
本文借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說明養生之道,凡事要順應自然,不勉強硬碰,還要抱持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這樣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段落大意
本文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說明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
第二段∶描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
第三段∶寫文惠君對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的贊嘆。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見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話總結全文,並點明文章的題旨。
內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歸納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養生主全文的總綱,說明了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重點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知識作對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
知識,那就會使人疲睏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為了免除對身體的危害,人應忘卻一切善惡的觀念,不要為善以追求好名聲,
不要為惡以遭受刑罰。
(3) 為忘卻善惡、免傷身心,則凡事都要順著自然的中道以為常法,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闡釋養生之道。這部分的重點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
A ) 庖丁解牛時,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腳踏著、用膝蓋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動作純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節拍旋律。
B) 庖丁運刀解牛時發出的聲響,無不合乎音律,合於經首樂章的節奏韻律。
(2)文惠君的贊嘆∶
由於庖丁解牛的動作熟練,而且富於美感和節奏感,令文惠君贊嘆不已∶贊嘆
地說:「技術何以竟達到這樣的境地?」

(3)文惠君的贊賞,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見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總則∶「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蘊含的道理、哲理,已超過於一般的技術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經驗∶
(i)解牛的三個階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為不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看不見筋肉骨節間的空隙,所以將整頭牛看成一個整體。
(b) 三年後∶因為庖丁解牛的經驗多了,對牛體的結構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時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頭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體筋肉骨節間的空隙罷了。
(c) 現在∶他解牛時只用心神跟牛體接觸,而不需用眼睛去觀看。這是因為他順著牛體的自然結構,在筋肉骨節間的空隙運刀,不會碰著筋肉盤結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襯托自己的技藝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硬把骨頭砍斷。
(b) 「良庖」每年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截斷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數千,但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似的。因為牛的骨節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則沒有厚度,以沒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節中,自然寬廣非常,很有運轉的餘地。所以他的刀雖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鋒利如新。
(4) 庖丁從解牛經驗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謹慎∶雖然庖丁解牛的技藝高超,但當他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時,絕不掉以輕心,他會戰戰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視線,放慢動作,謹慎小心地輕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難時,應謹慎小心,以免出錯。
(ii) 做人要斂藏自處∶當牛分解開了,他自然感到心滿意足,於是把刀抹凈後收藏起來。正如人解決困難後,應收斂鋒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聽了庖丁的一番話後,領悟到養生之道,點出了文章的題旨。
以庖丁解牛喻養生之道∶

喻體 本體
牛體 錯綜復雜的社會
牛的筋肉骨節 世上紛繁的事務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過程 人生的歷程
解牛的方法 養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養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順著牛體自然的肌理,從筋肉骨節的縫隙處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無損,故能持久耐用。人處身於復雜的社會,面對紛繁的世事,應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順應自然而行,巧妙地避開種種障礙,不硬碰,才能盡享天年。

6、《莊子》中關於養生講了什麼?

《莊子》講「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吐故納新」指做氣功,「熊經鳥申」講人就像熊一樣攀援,像鳥一樣左顧右盼。這兩種方法就是導引,

7、有人認為莊子的養生之道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你怎麼看?

它在一定意義上陶冶、培育和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們忘懷得失,擺脫利害。超脫種種庸俗無聊的現實計較和生活束縛,或高舉遠慕,zd或怡然自適,與活潑流動,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為一片,從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從而撫慰人回們心靈的創傷和生活的苦難,這也正是中國歷代士大夫知答識分子在巨大的失敗和不幸之後,並沒有真正毀滅,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堅持節操卻隱逸循世以山水自娛,潔身自好的道理

8、莊子的「養生」和現在的「養生」有何不同?

宏觀是一樣的,這是同。
庖丁之言,一個廚子的話,會有什麼養生技術呢? 無非就是忽悠,我知道做人的道理了,忽悠大臣專,和那個廚子。 現代養生包含現在科學技術,當然也有古代遺傳下來的傳統技術,是綜合的。這是不同。 實際上,惠王說的是我懂得養育生靈的道理了屬(指養牛羊人之類的道理了)。這是不同。

9、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語,出自《莊子——養生主

D

10、莊子認為的氣功養生問題有哪些?

莊子的氣功功法,主要見載於《養生主》、《刻意》、《在宥》、《達生》等篇。尤其是《達生》篇集中論述了氣功養生的問題。

在莊子看來,養形派最大的缺陷在於有為,而這是違背清凈自然的規律的。他說:「養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餘而形不養者有之矣。有生必先無離形,形不離而生亡者有之矣。」

也就是說,養形離不開物,包括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為取得這些物品,必須勞其形體,由是造成了精神的虧損,這剛好違背了養生之旨。

莊子抓住生活中一些死於非命的現象批評「養形」,他說:「世之人以為養形足以存生,而養形果不足以存生。」

莊子認為,萬物為天地所生,陰陽混合則成體質,氣息離散則返歸元始。生死往來,非己所能掌握。「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既然如此,養形是徒勞無益的。

針對養形的缺陷,莊子提出了「養神」的主張。他說:「夫恬淡寂寞,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郁閉而不流,亦不能,天德之象也。故曰: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

莊子進一步指出,養神最主要的是要求精神高度集中,「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志就是意念,集中意念,就能達到凝神的境界。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經過嚴格的訓練。

與莊子養生的問題最根本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