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孫思邈的養生之道

孫思邈的養生之道

發布時間:2020-07-02 02:05:09

1、葯王孫思邈的著作有哪些? 孫思邈的養生秘訣?孫思邈的長壽之道?

孫思邈百的著作有很多,《攝揚枕中方》,《福祿論》,《保生銘》,《存神練度氣銘》,《會三教論》等知。這些著作大都亡道佚,只留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可惜呀!內

這里有個 孫思邈檔案館,裡面有比容較完整的資料,http://www.eeloves.com/memorial/archive/mid/102228

2、孫思邈的重要名言與物理相關的哲學思想

孫思邈是我國隋唐時期傑出的醫葯學家。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孫家塬)人,約生於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死於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大約公元五五九——六八二年)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他生性淡泊,不慕名利,熱愛人民,潛心醫學。不論是在病理學、診斷學、葯物學、針灸學、方劑學的收集和整理方面,他都有著傑出的貢獻。

他的哲學思想集中表現在他所著的《千金要方》(撰於公元652年)和《千金翼方》(撰於公元682年)中。隋唐時期,由於統治階級提倡佛、道、儒以及與佛教合而為一的印度醫學的傳入。使《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不同程度地具有了一些佛、道、儒的東西。有些是迷信。諸如服食、辟穀、禁咒等,迷信鬼神的荒誕內容。

從現代物理學理論發展,探討孫思邈修道養生觀

當今社會,亞健康、慢性病、疑難病問題日益突出,現代醫學尚沒有更好的辦法進行解決。

而以「性命之學為核心的傳統修道養生方法,經過前人的探索和歷史的積淀,在養生康復方面有著非常獨到和顯著的效果,並且對中醫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均有著深遠的影響。

通過對孫思邈修道養生思想及實踐進行跨學科復合型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孫氏幼年多病,而卻最終健康長壽的奧秘,探究修道養生實踐,對孫氏養生及醫學思想的深刻影響,探索道家「天道觀」與物理學「統一場論」、自組織理論、混沌學理論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系,更深刻地認識和把握孫思邈醫學科學思想,更好地繼承孫思邈養生及醫學成就,使孫思邈寶貴的養生經驗更好地為現代養生康復服務。

孫思邈修道養生思想考:通過對《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文獻、史料的研究,發現修道養生思想構成了孫氏養生及預防醫學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准則

《老子》《莊子》《周易》《內經》是孫思邈道論及修道養生思想最主要源泉

3、孫思邈養生十三法里的攝穀道是提肛的意思,提肛有什麼作用?

提肛運動是預防和治療肛門百疾病,以及促進肛門手術後患者傷口和肛門功能恢復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在做提肛運動過程中,肌肉的間接性收縮起到「泵」的作用,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緩解肛門括約肌,增強其收縮能力。患肛裂的度病人主要由於肛門括約肌痙攣引起的劇烈疼痛,使裂口難以癒合。相反,如果肛門括約肌過於鬆弛,對痔核和直腸黏膜的支持力不夠,就會導致痔核脫出和脫肛。肛門疾病術後的人,因肛門括約問肌多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此時有效的肛門功能鍛煉,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減少痔靜脈的答淤血擴張,增強肛門直腸局部的抗病力,促進傷口癒合,以避免和減少肛門疾病的復發。

提肛運動坐、卧和站立時均可進行。方法如下:思想集中,收腹,慢慢呼氣,同時用意內念有意識地向上收提肛門,當肺中的空氣盡量呼出後,屏住呼吸並保持收提肛門2~3秒鍾,然後全身放鬆,讓空氣自然進入肺中,靜息2~3秒,再重復上述動作;同樣盡量吸氣時收提肛門,然後全身放鬆,讓肺中的空氣自容然呼出。每日1~2次,每次30下或5分鍾。鍛煉中要避免急於求成,以感到舒適為宜,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4、精於養生之道的葯王是孫思邈嗎?

孫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醫家和道家,壽101歲,行醫80多年,躬行實踐養生之道,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後人尊為「葯王」。生平好學而博採眾家之長,善言老莊,又好釋典,著述甚多,主要有《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攝養論》、《存神練氣銘》、《攝養枕中方》、《衛生歌》、《保生銘》等。

(1)養性重德、百行周備、自慎為首

孫思邈一生為醫,德、術兼備,養生重在養德,提倡養性以自慎為首。《千金要方》說:「百行周備,雖絕葯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因此,他把養性修德稱為「養生之大旨」,並提出養性當以「自慎為首」,「善養性者,則治未治之病。」只有「安神、定志、無欲無求、不慕求浮桑,不患得患失」,才能達到養性的目的。

(2)食養茹淡,務求節儉

孫思邈之謂茹淡即素食淡味以養生。提倡「每學淡食」以養生。又主張飲食節儉。有「豐饒之地,人多早夭;儉嗇之地,人多高壽」之說。多食肉「喜生百病」、「常須少食肉」。指出:「人學養老之道……飲食當令節儉,若食味傷多,老人腸胃皮薄,多則不消,彭亨短氣,必致霍亂。」他的食養、食療經驗豐富,素為後人所推崇,多有實用價值。

(3)日常生活講究衛生

他對日常生活起居、衣著、飲食衛生很重視。如冬睡不蓋頭、卧取側身曲體、衣著儉朴、衣服常洗、平日常洗澡,務求「雅素凈潔」。又講究飯後漱口、散步、少飲酒、不食陳腐變質食物等等衛生。在《衛生歌》、《保生銘》中多有概括。

(4)注重鍛煉養生之術

孫思邈的著述中氣功、導引、按摩方法甚為豐富。他認為老人尤當重視鍛煉,《千金翼方》說:「非但老人須知服食將息節度,極須知調身按摩,搖動肢節,導引行氣。」除收集各種氣功、導引、按摩方法,還自創孫真人按摩法等保健鍛煉方法。

孫思邈著的《保生銘》流傳甚廣,今錄之如下,以供讀者欣賞: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飲酒忌大醉,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數將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遠顧。

寅丑日剪甲,理發須百度。飽則立小便,飢乃坐旋溺。

行坐莫當風,居處無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冪冪。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腳卧,飽食終無益。

忍辱為上乘,讒言斷親戚。思慮最傷神,喜怒傷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習不唾地。平明欲起時,下床先左腳。

一日免災咎,去邪兼辟惡。但能七星步,令人長壽樂。

酸味傷於筋,辛味損正氣。苦則損於心,甘則傷其志。

咸多促人壽,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陽事。

獨卧是守真,慎靜最為貴。財帛生有分,知足將為利,

強知是大患,少欲終無累。神氣自然存,子道須終始。

書於壁戶間,將用傳君子。5.邱處機:精於養生的「神仙」

邱處機,又名丘長春,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是著名的道教全真派創始人之一。他生於1148年,卒於1227年,死後葬於北京的白雲觀處順堂。

道教中人相信經過一定的修煉,人可以返本還原,達到長生久世的境界。邱處機19歲棄家求道,獨自進昆侖山的煙霞洞修煉,一年後拜全真教主王重陽為師,先後在今寶雞西南的溪邊、隴州的龍門山隱居修煉13年,道成後名聲大噪。在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七大弟子中,邱處機的影響最大。

邱處機既是道家,也是養生學家,其主要著作有《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等。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命近臣劉仲祿奉詔聘請邱處機。第二年,他攜弟子18人啟程北行,歷時4年,與成吉思汗相會。成吉思汗問長生久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慾為要,並大講「敬天愛民以治國,慈儉清靜以修身」的養生之術,頗為成吉思汗賞識,被封為國師,賜號「神仙」。

邱處機對養生學頗有研究。他的養生學以「清心寡慾,四時調攝」為要旨,認為人體各方面的生理、病理變化及疾病的發生,無不受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要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就必須在生活方式、思想行動、操練身體等方面與外界協調,才能達到內外環境平衡,起到維護健康、延年益壽的作用。他強調必須掌握「四時調攝,養生治病大旨」,對四季調養、精神調養、飲食調整等都作了說明。

在四季調養方面,如春季「春陽初升……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夏季炎熱,平居檐下,過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納涼;秋季「秋氣燥……禁寒飲並穿寒濕內衣」;冬季「宜居處密室,……不可冒觸寒風」。

另外,他對老年人養生有一定研究,認為「高年之人,多有宿疾」;「人年六十,心氣衰弱,言多錯忘,目也昏昏然」,老年人更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以「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下午3至5時)後飯」等。

5、孫思邈養生十三法里的攝穀道是提肛的意思,提肛有什麼作用?

提肛運動是預防和治療肛門疾病,以及促進肛門手術後患者傷口和肛門功能恢復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在做提肛運動過程中,肌肉的間接性收縮起到「泵」的作用,改善知盆腔的血液循環,緩解肛門括約肌,增強其收縮能力。患肛裂的病人主要由於肛門括約肌痙攣引起的劇烈疼痛,使裂口難以癒合。相反,如果肛門括約肌道過於鬆弛,對痔核和直腸黏膜的支持力不夠,就會導致痔核脫出和脫肛。肛門疾病術後的人,因肛門括約肌多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此時有效的肛門功能鍛煉,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減少痔靜脈的淤血擴張,增強肛門直腸局部的抗病力,促進傷口癒合,以避免和減少肛門疾病的復發。

專提肛運動坐、卧和站立時均可進行。方法如下:思想集中,收腹,慢慢呼氣,同時用意念有意識地向上收提肛門,當肺中的空氣盡量呼出後,屏住呼吸並保持收提肛門2~3秒鍾,然後全身放鬆,讓空氣自然進入肺中,靜息2~3秒,再重復上述動作;同樣盡量吸氣時收提肛門,然後全身放鬆,讓肺中的空氣自然呼出。每日1~2次,每次30下或5分鍾。鍛煉屬中要避免急於求成,以感到舒適為宜,關鍵在於持之以恆。

與孫思邈的養生之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