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春季養生秘訣

春季養生秘訣

發布時間:2020-07-01 19:04:02

1、春季的生活起居應注意哪些內容?

生活起居上要勞逸結合,靜中有動,動歸於靜,才益於保養陽氣。

春季6節氣的生活起居,要順應推陳出新,生長發育時節特點,合理安排睡眠、更換衣著,科學地進行性生活以達到養生保健之目的。

1.順應春季6節氣的起居要求春季6節氣各不相同養生的起居也應因節氣不同而有所變化適合節氣要求,順乎自然。

(1)立春時節的起居要求立春時節,冬藏結束,舂生到來。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人們夜卧早起,免冠披發,松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身體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允沛。春天的到來,好像新生命的到來,人的機體內隨萬物萌發,蘊動著一種勃勃的生機。

在早春時節,容易使人大意的是一雙腳的保暖和保干。一些人常早早地換上舂裝,穿上單鞋,早春的寒氣與濕氣也悄悄地乘虛而入,由下而上,由表入里,侵透骨骼、關節,尤其是踝露的腳趾與踝、膝關節,不知不覺間會感酸脹不適,走路酸痛,下肢沉重、乏力、關節僵直等。所以《老老恆言》中說:「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春捂是穿衣著裝的要求,究竟應該捂到什麼時候,則要看個人體質的好壞,不能強求一致。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春捂,指的是不要突然減衣的意思,正如現代人所認為的,要隨著天氣變化增減衣服。

由於居室緊閉_冬,會有不少灰塵積聚,如果在立春進行除塵通風,可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

立春時節,睡眠時頭部應朝向東方,睡前用熱水洗腳,並用雙手按摩雙足尤其是湧泉穴,能使全身暖和、舒適,睡得更安穩。早晨起來,要先使頭腦清醒後,再睜開眼睛。然後閉眼將雙手搓熱,熨眼幾十遍。接著將眼睛左右各旋轉九遍後,將雙眼緊閉一會兒,然後猛然睜開雙眼,這樣可以祛除眼中的風火。

(2)雨水時節的起居要求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而且表示雨量開始增多。雨水之前的天氣相對比較寒冷。雨水後,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到春天的腳步越來越清楚,芬芳的花香,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溫在10℃以上,而華北地區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

雨水時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及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為了消除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應當繼續進行春捂之外,應採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煉法。保持情緒的穩定對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

(3)驚蟄時節的起居要求「驚蟄」是反映物候的節令,時值公歷三月上半月,天氣漸漸回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泥土裡的冬眠動物和多種昆蟲感於春季溫暖,震驚而出。本節時逢「九九」到九盡,魯北土地完全解凍,氣溫一般4~5℃,寒潮頻繁。最高氣溫18~23℃,最低零下3~7℃。降水量一般3~5毫米,多時達20多毫米,也有時不足l毫米。

在這個時節里,江南的「倒春寒」現象要一直延續到驚蜇的最後幾天,而北方寒冷氣候則還要時間更長一些,所以「舂捂」在此節氣中還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在此節氣中不要因天氣變暖而將衣服減得過少。應隨氣候冷暖而適當增減衣服。此時肝氣旺盛,老年人易動怒,要注意情緒神志的調攝,隨時保持心平氣和,不妄動肝火,否則肝氣升騰太過,易患眩暈、中風之病。此節氣宜用枸杞煎水擦身洗面,可使皮膚光澤不老。

(4)春分時節的起居要求按照八卦記時法,春分節氣正處於八卦中的大壯卦。卦象為,內卦是乾卦,外卦是震卦,震為雷,乾為天,所以稱作雷天大壯。由卦象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為四陽二陰。說明陽氣已十分強壯。此時大地上的所有生物都已長得強壯起來,包括細菌在這一時節也繁殖得很快。所以這時流行性傳染病很多。又由於卦中還存有兩個陰爻,所以天氣還會有變冷的現象。春分交節的這幾天,溫度與濕度往往相差很大,氣候上會有劇烈的變化,體弱的人容易生病,有舊病的人容易復發。這段時節中春暖日和,當游園踏青,以擄帶情。以暢生氣,不可兀坐以生抑鬱。

春天裡來百花開,正是人們出門踏青的大好時光。腳踏青青草地,沐浴和煦陽光,陣陣花香襲人,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在春分時節,暖濕氣流活躍,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因此,陰雨天氣較多。將居室安排得舒適而有序,對身心的健康也很有益處。比如將客廳布置得溫和舒暢,同室外的陰雨天氣形成反差,又同風和日麗的天氣相和諧;將卧室布置得溫馨適意,室內的溫度保持在14~16度之間,會給人一種溫柔靜謐的感覺;將書房布置得明亮溫和,空氣清新,但又不濕氣太重;飯廳注重色彩搭配,會喚起人的食慾;將陽檯布置成一個「小花園」,鮮花絢麗,清香四溢,空氣清新,悅人心目。這種營造出來的小氣候既可以助人解除疲勞,又能使人心安神怡。

由於春季病菌活躍,是傳染病多發時期。因此,為了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注意環境衛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環境衛生不僅僅指室內衛生,也包括室外的衛生,不管是室內還是室外,一定要把不起眼的角落和陰暗死角的污垢清掃干凈。可以經常噴灑一些殺蟲劑殺死病菌;居室里保持干凈和空氣流通,餐具茶具天天洗,餐前最好是用開水將碗筷沖洗一下。廚房、衛生間的異味要排除掉,減少空氣污染。另外,調節好溫濕度,室內擺放物品注意溫濕度的調配。

(5)清明時節的起居要求清明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此節氣的養生對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此時的天氣,除交節的幾天有可能出現倒春寒的情況,基本上不會再有寒流出現了。只不過多雨也是這一節氣的特點,所以說氣溫會隨著降雨而降低,雨過天晴後,氣溫的大趨勢是在不斷升高。

在這一節氣中,人不可閉門不出,更不可在家中坐卧太久。因為中醫認為「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應當保持樂觀的心情,經常出去到樹林河邊散步,多呼吸新鮮的空氣,並進行一些適當的體育運動。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身體要注意經常清潔,尤其是手要勤洗。

(6)穀雨時節的起居要求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節養生不可脫離自然環境變化的軌跡,通過人體內部的調節使內環境(體內的生理變化)與外環境(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問·保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這是說人生於天地之間自然界中的變化必然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人體的內環境產生影響,保持內、外環境的平衡協調是避免、減少發生疾病的基礎。因此在起居方面要考慮穀雨節氣的因素,針對其氣候特點有選擇地進行調養。

2.順應春季6節氣的作息春季6節氣對人的作息時間也提出了要求,具體說,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晚睡早起,與日俱興人的起居作息應與日起日落相吻合。雖然我們今天已進入現代文明社會,人們的活動已打破時間的限制,但是無節制的夜生活,給人們的健康帶來許多負面效應,亞健康已給人們帶來許多麻煩。因此,當進入春季6節氣,自然界萬物復甦時,人們應該做到晚睡早起,在春光中舒展你的四肢,呼吸新鮮空氣,舒展陽氣,以順應春陽萌生的自然規律。

但也不提倡過早起床。起得太早,容易造成精神緊張,白天反而沒有精神。有人認為起得越早越好,有人凌晨就起床晨練,其實此時的人體生物鍾尚處於「休息狀態」,容易造成生物鍾的磨損,因為此時人體的血壓、體溫、心跳、呼吸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還停留在「睡眠中」。凌晨時分,黑洞洞地就跑到樹林或公園里鍛煉,這就錯上加錯了。因為此時太陽尚未升起,地面還聚集著較多的污濁空氣,對人體極為不利,這是其一。

其二,綠色植物夜間行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還未消失。只有待太陽出來後,植物行光合作用時,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後,才排出氧氣。也只有此時,在樹林中鍛煉對人體才有益。此外,早起氣溫低,還易受風寒襲擊。古訓的「聞雞起舞」實不可取了,而應提倡「與日俱興」。

(2)睡眠的調攝春季6節氣,隨著氣溫升高,氣候逐漸變曖,人的皮膚鬆弛,毛孔放大,皮膚末梢血管的供血量增加,這些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發生鎮靜、催眠樣作用,使身體睏乏。民間稱之為「春困」,就是由於季節變化所引發的一種生理現象。此時,調整好睡眠,對春季養生極為重要。

①保證足夠的有夢睡眠每夜睡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對健康十分重要。什麼叫完整的睡眠周期?若你的睡眠周期為2小時,則以睡完4個周期(8小時)最好;若不能,則睡3個周期(6小時),比睡3個半周期(7小時)為好。因為3個周期,可以自然醒來,而喚醒或用鬧鍾鬧醒都不利健康,有人稱之為是「慢性自殺」。

現在,上學的孩子,父母為了讓孩子多睡一會兒,便很遲才叫醒孩子,甚至剛從被窩里拉出來,就立刻讓他吃飯,這對孩子的身體和智力都十分不利。正確的方法應提前半小時開窗或開燈,用柔光和柔聲給孩子以「柔和」的刺激,睜眼後再在床上懶5分鍾後起床,使腦的睡眠生物鍾有個由慢到快的過程。

人的睡眠分無夢睡眠和有夢睡眠,二者互相交替進行。從無夢睡眠到有夢睡眠為一個周期(大約2個小時)。無夢睡眠主要是恢復體力;有夢睡眠則與腦力恢復等關系密切,且關繫到生命質量與長壽。春天,尤其要保證足夠的有夢睡眠。

②睡前保健有學問睡前保健的重點是調攝心神,即精神調攝,「先睡心,後睡眼」就是這個意思。在睡前半小時應使情志平穩,心思寧靜,摒棄一切雜念,這是一;第二要稍事活動身體;第三睡前要洗面、洗腳,按摩面部和搓腳心。腳上有幾條陰陽經絡經過,人體有66個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都在足部交錯匯集,所以用比體溫高(40~45℃)的熱水洗腳,如同用艾條熏灸穴位一樣,能推動血氣運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能消除一天的疲勞,利於入睡。

③適當午睡消春困人的大腦不可能長時間處於興奮狀態,除了夜晚睡眠時長時間處於抑制狀態外,中午飽食以後,也短時處於明顯的抑制狀態。春秋6節氣,由於氣候的原因,這種抑制更為明顯。飽食以後,因為有更多的血液要流向胃部,所以更易出現腦抑制,這時午睡也有利於消除春困。一般午睡都在午飯後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左右時進行。有條件的最好脫衣躺下睡,不要坐著或和衣睡。

3.順應春季6節氣的衣著春季6節氣是陽氣升發的節氣,其時節養生應該順應節氣氣候特點恰當地調整衣著。

(1)衣著不宜頓減因季節不同更換穿著對養生有重要影響。「舂捂秋凍」是古人根據春秋兩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穿著方面的養生原則。初春陰寒未盡,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但北方冷空氣較強烈,氣候亦多變,春寒雖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酷,但由於人們穿著的變化和心理上准備不足,加之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易感邪而致病。所以養生家認為早春宜保暖,衣服不宜頓減,以助人體陽氣生發,抗禦外邪侵襲。因此春季在穿著上,要遵循「春捂」的原則,注意防寒保暖,適量增減衣服,這對嬰幼兒、老人、孕產婦更為重要。

(2)穿著宜柔軟保暖春季6節氣里,盡管天氣轉曖,但是氣溫變化還很大,尤其是晚上與中午的溫差相當大,因此,穿著宜保暖。為了與大地回舂的自然美景相映,衣著的顏色宜偏淡色帶鮮艷,女性可選粉紅、淡藍或奶黃等顏色,讓人產生一種淡雅素潔、樸素大方的美感,男性則可選擇米黃、靛藍等顏色。當然,還應根據自己的性格、喜好、高矮、胖瘦以及經濟狀況來選擇衣冠穿戴。自己喜歡,穿著自信、精神,心情自然愉快,也有益於養生。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年輕姑娘出於愛美,往往在早春時節就穿起了五顏六色的裙裝,甚至是裙長不及膝的超短裙,這樣對身體不利,也有違養生家所謂春時衣著「下厚上薄」的主張。如氣溫太低,特別在陰雨綿綿的日子裡穿裙服,暴露在外的下肢會因風寒的侵襲而出現發涼麻木、行動不靈、酸痛等不適,特別是膝關節處皮下脂肪少,缺乏保護,對冷空氣的侵襲較為敏感,受寒後更易發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會引發關節炎

據報載,突尼西亞婦女喜歡一年四季穿裙子,即使寒風刺骨的嚴冬也不例外,因而患風濕性關節炎的婦女也特別多,約占婦女總人數70%。

那麼,春天穿裙如何防寒呢?首先要選擇厚實服貼的薄呢、燈芯絨、粗紡花呢、毛織品、再生毛及加厚化纖類織物作裙料,因為這類衣料製作的裙子一則可以禦寒,二則不易被風吹起。其次早春不宜著短裙,最好是穿筒裙、長裙和旗袍,長度以過膝10厘米以上為宜。第三要注意天氣變化,根據氣溫和濕度及時更換服裝,在寒冷及陰雨的天氣不宜穿裙服,尤其是不宜穿裙子和透明單薄的長襪在室外行走。還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注意多活動膝部,按摩膝關節,改善肢體的血液循環,提高身體耐寒抗病能力。

(3)穿著宜寬松舒展在衣服款式上符合寬松舒展要求的,主要是「V」字形裝和運動裝。所謂「V」字形裝,主要指茄克衫,它穿著自由、輕便、舒適,一般用棉麻、絲麻、毛麻等粗紡面料製作。運動裝時裝化已成為世界時裝新興潮流,其特點是肩寬大、胸圍放鬆度大、袖籠線深、袖根肥大,穿著後覺得輕快、柔軟、舒適、自由,又由於其面料選擇范圍廣泛,色彩多為鮮明、和諧的對比色,使人增添剛健、灑脫之美,使青年人顯得強健,老年人顯得年輕。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青年人,特別是女青年,由於受歐美國家服飾的影響,喜歡穿緊身的衣褲,追求所謂「曲線美」。但穿著不僅要考慮到美,還要考慮到健康。緊身褲之所以不適於女青年,是因女性的陰道常分泌一種酸性液體,使外陰保持濕潤,有防止細菌侵入和殺滅細菌的作用。若褲子穿得過緊,就不利於陰部濕氣散發,長時間處於過熱過濕的環境,為細菌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容易引發陰道炎症、瘙癢,甚至泌尿系統感染。因此,內褲宜寬松,大小適中,且不能用尼龍、化纖製作。

(4)春鞋選擇要「三性」

舂回大地,氣溫回升,人的腳汗也開始逐漸增多,同時春暖花開,又是旅遊的大好時節。因此,選購舂鞋應注意它的透氣性、保曖性和吸濕性三大特點。

春鞋的品種一般是布鞋、布面膠鞋、皮鞋及旅遊鞋之類。選購時應注意其各自的特性。

布鞋,由紡織品製成,除了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和吸濕性外,還有透氣性強、易於散熱以及比皮鞋柔軟、輕便的優點。因而直到現在,許多練功鞋,如武術、舞蹈、戲劇等的練功鞋都選用具有彈性的布鞋。布面膠鞋透氣性較差,穿著時應勤換襪子和鞋墊,防止腳臭。

皮鞋除了具有良好的擋風保暖性外,還有耐穿和造型美觀及莊重的特點,尤其是在一些禮儀場合,皮鞋比布鞋更顯效果好。

旅遊鞋綜合了布鞋和皮鞋的許多優點,不但造型美觀、款式多樣,柔軟輕便,穿著合腳舒適,而且經久耐用,無論是長途旅遊還是平時穿用都非常合適。

當然,春鞋的選擇還應注意到其式樣及尺寸大小。一般而言,應選擇鞋幫較深一些的式樣,尺寸大小應合適,過緊的鞋子會壓抑皮下毛細血管,影響正常的代謝功能。過鬆了穿著不便,容易疲勞,而且保暖性差,容易引起傷風感冒,切不可粗心大意。

4.順應春季6節氣的性生活春季6節氣陽氣生發,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人的情慾也隨之而煥發。春季6節氣養生、性生活合時有度、調攝有道十分重要。

(1)房事合時有度房事,即性生活,也有稱「房室」、「合陰陽」、「交媾」等。《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禮記·禮運》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即是說房事生活是人類的自然本性,如同人的飲食一樣,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

古代養生學家和醫學家一向重視房事的調攝養生。通過房事調攝以養生,也是中國養生學的一大特色。

1975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14種竹簡醫書中,就有《合陰陽方》、《天下至道談》、《十問》、《養生方》等記載有關房事論述的書籍。這表明早在先秦時代,人們就對性生活開始進行了探討。同一時期出現的《黃帝內經》、《素女經》、《玉房指要》、《玉房秘訣》等著作,對房事與人體的生理、病理關系作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後世不少醫家如葛洪、孫思邈、李時珍、萬密齋等在其著作中也提出了許多科學的見解,他們明確指出,房事生活本乎自然之道,這是養生延壽不可缺少的內容,如果違背這個自然規律,就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千金要方》說:「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這種觀點和現代醫學的研究是不謀而合的。正常的性生活可以協調體內的各種生理機能,促進性激素的正常分泌,也是健康的心理需要。

據國外資料報道,結婚的人比獨身的人平均壽命要長得多,說明和諧、穩定的夫妻生活,不但不影響長壽,反而是長壽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房事不可無度,否則必然會損害健康。陶弘景曾言:「房中之事,能殺人,能生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致死」。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房中之術「非欲務於淫佚,苟求快意,務存節欲以廣養生也,非苟欲強身力,幸女色以縱情,意在補益以遣疾也。」在孫氏看來,房中之術的目的十分明確,那就是為「養生」和「遣疾」而設。所以,男女和合雖然是自然之道,但既不可縱欲淫樂,也不得強窒情慾。「倍力行房,精髓枯竭,唯向死近」,固不可取,有悖情理而損乎健康。房事調攝有道,陰陽和合有度,則可享人倫而達情性,保精氣以臻康壽。

春季6節氣陽氣生發,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人的情慾也隨春季的到來而煥發,當此之時,房事調攝十分重要。春季房事調攝,一要做到合時,二要做到有度。所謂合時,指房事要順應春季陽氣生發的時令特點,合乎自然和人體陰陽之氣的運動規律,如《養性延命錄》中說:「春,三日一施精;夏及秋,一月再施精;冬常閉精勿施。」可見,春季6節氣的房事活動可較夏、秋、冬三季為多,此其一;《宜麟策》中說:春分前後,雷將發聲,不宜行房,此其二,可作參考。所謂有度,指春季房事應有節制,不可縱欲無度。春季,青壯年每周l~2次正常適度的房事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性生活畢竟要消耗一定的精力和時間,過多地沉湎於房事之中必定會對健康、工作和學習帶來不良影響;而老年人的房事當視其身體強弱而定,以少為佳。

(2)要防風寒由於春季6節氣中氣候變化無常,所以行房事時要注意不要受涼風,並且不要過於頻繁地進行性生活導致機體虛弱,而無法抵禦「倒春寒」對身體造成的侵害。

我國古代養生術中很重視房事與氣候及自然現象的關系,如《養性延命錄》中談:「消息之情,不可不知也。又須當避大寒、大熱、大雨、大雪、日月蝕、地動、雷震,此是天忌也。醉飽,喜怒憂愁,悲哀恐懼,此人忌也。山川神祗,社稷井灶之處,此為地忌也。既避此三忌,又有吉日,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四季之月戊已,皆王相之日也。宜用嘉會,令人長生,有子必壽。其犯此忌,既致疾,生子亦凶天短命。」

初看這些文字,我們會感到這不過是迷信而已。仔細一想,卻發現很有道理,因為自然界的變化,尤其是一些不常見的自然現象,對人體的生理與情緒都會有很大影響,而夫妻之間美滿的性生活,卻需要一個溫馨安靜的環境和雙方恬靜溫和的情緒,房事時雙方情緒過於激動、緊張或郁悶、煩躁或恐懼、不安,不但會影響房事質量,而且會給身心帶來疾病。所以我們不得不驚服古人在房事研究的成就,竟然在幾千年以前,便已經明白自然現象、氣候與人的情緒對房事的影響!

雨水節氣中,應盡量不要在「倒舂寒」時進行房事,因為即使進行房事時是在溫暖的卧室,不會受到寒風的侵害,可是房事會消耗人體大量的能量,當人在出門時,便不免要受到寒流的侵襲而得病。

我國古代房事養生中,講究性交中不能泄精,並且研創出很多使男子交而不泄的方法。如《仙經》上說:「男女俱仙之道,深內勿動精,思臍中赤色大如雞子,乃徐徐出入,精動便退,一旦一夕可數十為之,令人益壽。男女各息,意共存之,唯須猛念。」便是告訴人們,性交中要想不泄精,動作便要緩慢,並且將意念引導至臍中,感覺此處有一個如雞蛋大小的紅色氣團,當快要泄精時便停止性交。其實這也就是現在醫學上治療男子早泄的意念轉移法。由此可見這套功法還是具有一定科學性的。此功法尤其適合老年人的房事生活,因為老年人體質虛弱,用此法進行不泄精的性生活,即豐富了生活,又保養了身體,確實很實用的。不過,文中說「一旦一夕可數十為之,令人益壽」的說法,恐怕就得因人而異了,似乎對老年人還是很不適合的,因為不泄精的性生活也如同勞作一樣,應當「勞作適度」才符合養生原則。

(3)切忌子後行房詩雲「春宵一刻值千金」,相愛的人們對溫馨的舂夜分外珍惜,總是想盡辦法創造一個溫柔寧靜的氣氛,然後共渡愛河。然而,春夜也不宜熬得太晚,尤其是性生活。最好不要安排在後半夜。

《修齡要旨》中說:「切忌子後行房,陽方生而頓滅之,一度傷於百度。大怒交合成癰疽,疲勞入房,虛損少子,觸犯陰陽禁忌,不惟父母受傷,生子亦不仁不孝。」便是告誡人們不可在夜裡十一點以後性交。古人認為子時以後進行房事,會損傷體內剛剛生長的陽氣,對身體有很大損害,並且認為這種損害相當於一百次性生活對身體的損害。

從現代生活來考慮,熬夜太晚,往往會影響第二天的精力,所以熬夜也是不可取的。並且人的深層睡眠時間一般都在下半夜,所以煞夜太晚也會擾亂人的生物鍾造成神經功能紊亂。

大怒交合、疲勞交合不但會使身體虛損而降低生殖能力,如果再不注意交合時合理選擇時間、地點等禁忌,則受害的不單是進行性生活的夫婦,還會使生下的孩子不仁不孝,壽命短促。其實這也不是危言聳聽,因為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不良情緒、不良體質、不良天氣及不良環境下的受孕確實不利於後代的健康。

2、春季養生的秘訣?

春季的肝火是最旺的時期,因為整個冬天我們缺少運動,在冬季是進補的好季節,很多人都相對吃得比較補,所以到了春季養生要特別注重養肝、護肝。肝火旺的話從面會影響脾,就會導致脾胃虛弱病症的出現,所以春季飲食適宜選擇性溫之品,少食酸澀食品內;飲食口味宜選容用清淡可口的,少食油膩及刺激性食物。

3、春季中醫養生:養身養心有四寶

春季是一個氣候多變的時節,在這個季節的養生也要掌握科學的方法。中醫認為,春季是養生最重要的季節,春季中醫養生重在八個方面,分別為『陰、陽、氣、腦、脾、胃、腎、熱』。

4、四季養生茶怎麼泡最好?

春季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的特點,養生茶除了養生之外,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不同季節,養生茶配方不一樣
春季養生秘訣在於注意保持體內的陽氣,「不可頻去棉衣」。其中,養陽重在養肝,春季保肝十分重要。而夏季則是陽氣浮長,萬物茂盛的季節,需要晚些入睡,以順應陰氣的不足。夏季應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慾的飲食為主。
秋季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舊病易發,因此秋季養生應該重一個「和」字,調和陰陽宜養津,重在潤肺。到了冬季則是萬物收藏的季節,寒氣襲人,斂陰護陽活氣血,重在補腎。

四季養生茶,自己可以動手DIY
養生茶都是常用中草葯,比如玫瑰花、菊花、枸杞子、決明子、麥冬、荷葉、山楂等,屬於普通的中葯材。每個配方也就六七味葯,價格很便宜。
可以自己動手去醫院或葯店抓一些葯放在家裡,每次泡茶時,各樣抓一點,放在杯子里,泡水即可。

四季養生茶配方

一、春之茶

處方組成: 玫瑰花 菊花 石斛 枸杞子 生山楂 陳皮

功效: 清肝明目,健胃養顏。

二、夏之茶

處方組成: 蓮子心 麥冬 荷葉 菊花 枸杞子 生山楂 陳皮

功效: 清熱降暑,利濕。

三、秋之茶

處方組成: 甜杏仁 沙參 百合 決明子 枸杞子 生山楂 陳皮

功效: 滋陰養肺、潤燥。

四、冬之茶

處方組成: 黃芪 懷山葯 五味子 枸杞子 生山楂 陳皮

功效: 益氣補腎,健脾。

5、北方人初到廣州身體各種不適應,求春季養生的秘訣?

廣州春季應該比較濕熱噢,要注意飲食,清淡一些為好,還要作息規律,少熬夜,不然很容易上火。平時還可以喝點涼茶,像我平時喜歡沖杯夏桑菊沖劑,我們廣州人一般都是喝白雲山星群家的,下火潤燥,口碑很好。

6、有哪些日常生活養生的秘訣呢?

1,陰虛體質者:這種人的體質特點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心中時煩百,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

養生方法:首先注意精神調度養,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飲食上多吃清淡食物。

2,陽虛體質者:這種人多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溫,小便清問長,大便時稀,怕寒喜暖。

養生方法:注意多曬太陽,加強體育鍛煉。可多食羊肉、答狗肉、雞肉、鹿肉等。那些面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內乾燥、眼眶黑暗者,飲食上應注意常吃具有活血容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經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

7、有哪些春季養生的小妙招小訣竅?

與春季養生秘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