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去脾濕的養生

去脾濕的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01 16:11:09

1、孔令謙《養生看體質》如何理解脾濕體質

什麼叫脾濕?我來講一個故事,這也是常見的現象吧。有個老專家,他給一個患者看病,看完病,號完脈,開完方子,這個患者問:「老先生,我這是什麼病啊?」這位醫生說:「你這是脾濕。」然後這患者很奇怪,都笑了,說:「我幾年前出車禍,都把脾摘除了,您怎麼說我脾濕呢?」醫生也笑了,說:「中醫對脾的概念,和現代醫學是不一樣的。我們所說的脾的功能,不是你所說的那個血肉的脾。」 所以我們首先要對脾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脾,不是我們生理解剖學上的那個脾。中醫對脾與胃分得非常細。到底是如何細法呢?比如說像胃炎、十二指腸潰瘍、淺表性胃炎這類疾病,只要是表現出又吐又瀉,上醫院一化驗,醫生會說:「哦,你這可能是胃炎或者說是十二指腸潰瘍。」那麼,從中醫角度上來看呢,一般來說,病症里只表現為吐,是與胃有關系;只表現為瀉,是與脾有關系。在這里,它有一個非常嚴格的界限。因此,中醫的概念,是脾胃功能,而非器官。還有一個現象,比如說,一個小孩兒,他吃了一個熱饅頭,然後,他馬上又吃了一根冰棍。於是腹瀉了。把他送到醫院去檢查,醫生就可能說,懷疑這孩子是腸炎。到底是不是腸炎,先上抗生素看看。抗生素有效果嗎?可以說,一個真正的良醫,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在沒有給患者確診的前提下,是不會上來就用抗生素的。如果你化驗他的大便,沒有菌、沒有炎症,按道理來說,是不應該用抗生素的。如果這個時候用抗生素,他腸胃腸道中有助於消化的菌群,往往會被破壞掉。 中醫把這種腹瀉現象叫做脾虛,或者叫做脾濕。它是一種脾虛腹瀉,就是一涼一熱導致的。脾胃的升降功能出現了問題,同樣會有這種腹瀉現象。其實,對於這種情況,只要吃點葯,或是平衡一下飲食,基本就好了。因此,脾胃上的疾病,通常是因為飲食不幹凈或者方式不當導致的。實際上,在生活中,脾胃不和經常被叫做「肝胃不和」。為什麼叫肝胃?因為現在的人脾氣比較大,有的人愛生氣,憂思憤怒都佔全了就容易引起肝鬱。肝是主疏泄的,如果人愛生氣,就影響肝功能。它就不輸血。反過來,肝在中醫五行里屬木,脾在中醫里屬土,木克土,就會引起脾胃方面的疾病。因此,在臨床上,這種消化類的疾病有很多,其實不但和飲食有直接關系,更重要的是與人的情緒有關系。24、脾濕和風邪,風濕的罪魁禍首現代人由於精神壓力過大,飲食過剩加之運動量減少,攝入和排出不成正比,久而久之就形成「濕」。體內有濕,外感風寒就形成風濕。這也是現代人群中風濕病患者日益增多的直接原因。從中醫上來講,脾是主運化的,胃是主受納的。怎麼理解運化與受納?我們可以把人體的胃理解成一個糧倉,你所吃的任何東西,都能保存到裡面。那麼,脾是什麼呢?脾的功能是什麼呢?關於脾的功能,我們可以把它比作是現代社會的物流公司。你要把倉庫(也就是胃)的東西,經由這個物流公司,運輸到你身體需要的部位去。如果這個物流的這個功能出現了問題,就是脾胃不合了。脾胃不合就會導致我們之前所講的那些疾病的發生。但這些疾病在中醫里邊,不叫胃炎,也不叫十二指腸潰瘍,我們主要是叫胃脘痛。為什麼會導致這種情況發生呢?比如說,你的胃能放兩公斤的東西,你的物流公司只有兩個工人,讓這兩個工人去搬兩公斤的東西,就達到了平衡的狀態。如果你突然吃了四公斤的東西,還讓這兩個工人來勞動,那麼,他就要加班加點地幹了。所以說,吃多了也不行。吃多了,這工人他就累了。你要不他發獎金,他就不幹了。吃少了呢,你同樣要這兩個工人來幹活,那就相當於加大了你的人力資源成本,這也成了問題。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從中醫上來講,就是過飢過飽都不合適。 那麼,為什麼說脾濕也是現代都市人群的一個體質呢?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人,有這么幾種特徵:第一,自身壓力普遍很大,主要是精神壓力過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工作緊張;有的是想去自己創業,慾望過強、過高等等。再加上飲食上的過剩,運動量減少,於是,攝入和排出不成正比,久而久之,積留在你體內的這個東西,我們就管它叫濕。而脾濕的概念,剛才我已經講了,就是物流公司出現問題了,你每天給他很多東西,讓他去搬運。他超負荷運載,超量工作,他是搬不完的。這些東西在你體內成為致病的內因。●風邪加脾濕就是風濕體內有濕,外感風寒。風邪與濕相相合,就成為風濕。比如我們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等,在中醫上就叫做痹症。天氣變化的時候,人的四肢冰涼,或者是有疼痛的感覺,往往是和你體內有濕有關的。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比如小河溝在冬天來的時候,河水就會結冰。那麼,如果你體內的濕氣很多,在感受風寒之邪的情況下,你的體內也會結冰。但是,我不是說你真的結冰了,我們就拿結冰來說這種現象。寒性的東西有一個特徵,寒主收引、凝滯。收引、凝滯在你體內了,會造成你體內的經脈發生堵塞,從而引起周身疼痛。為什麼會痛?通則不痛,不通則痛,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如果你體內沒有這個濕,外面來什麼風寒,我也不怕。因此,《黃帝內經》上也這么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你沒有發生疾病的這些內因,體內沒有濕氣,無論外界有什麼「邪」,都不用怕。因此可見,濕邪也是致患的一個重要原因。 葫蘆黃酒,化濕保健一招鮮 濕氣成邪對人體危害甚大,不要等其發作才來治療,要提早將濕化掉。葫蘆配黃酒化濕法,不管是男女老幼,不分陰虛體質,還是內熱體質,或是脾濕體質,都可以作為一種養生保健的方法食用。●思慮過度的周自齊督軍脾濕、陰虛、內熱往往是相合為病。比如說濕熱,以冠心病為例。有人一說冠心病,就說,哎喲,這太可怕了。但實際上,目前,很多人都得了冠心病。在中醫裡面,我們不管它叫冠心病,我們叫心痛,或者是真心痛,或者是胸痹。導致冠心病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種是極為常見的,也是在臨床上多見的,就是「痰濕瘀阻型」。這個痰,不是我們吐的那個痰,而是廣義的痰。痰在我們的體內,分兩種,一種叫有形之痰,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一種叫無形之痰,就彌漫在人的上、中、下三焦,彌補在你氣血周身無處不在的濕氣。這個,我們也稱之為痰。你具備了這個內在的危險因素,里邊有內奸了,在外來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痰聚成核。我們可以舉個例子,像女性的這種乳腺結節,也是一種濕。久而久之,聚之為結,聚之為核。痰濕瘀阻型冠心病也是這樣的,你體內的這些濕多了,時間長了,瘀阻在你心臟周邊的毛細血管里邊,造成大面積的瘀阻,就會導致你胸悶、胸憋。實際上,對於這種病的預防,是非常簡單的。你平時化濕就可以了,我記得我祖父也給山東的一個名人看過病。就是在上個世紀20年代,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人,叫做周自齊,他曾在山東做過督軍。有一回,他在北京,讓我祖父幫他看病,我祖父就去了,就是這個病的徵兆。他老人家給周自齊開了幾副葯,就好了。 由此可見預防之法是多麼重要。你不要等它發作的時候才來治療,你要把這些濕給化掉。●葫蘆黃酒化濕法關於化濕呢,我在這里給大家一個小配方。這個配方很簡單,不管是男女老幼,無論你是陰虛體質,還是內熱體質,或是脾濕體質,都可以作為一種養生保健的方法食用。我們要先找葫蘆,在農村,哪裡都能見到這種葫蘆。葫蘆分為兩種,一種是苦的,一種是甜的。我們要那個甜葫蘆,因為這種葫蘆沒有任何毒性。如果有條件,我們就要新鮮的葫蘆,不要舊的。我們找兩個葫蘆,把其中的一個上面那塊兒削掉,把裡面的瓤想辦法摘趕緊了。之後,把另外一個葫蘆洗凈,剁碎,把這些碎塊兒倒到那個葫蘆里。接下來,買些紹興的花雕,或者買其他特別好的黃酒都可以,把酒倒進去。然後,把葫蘆蓋封住,放在家裡的陰涼處,放10天以上。再打開,每天晚上臨睡覺前倒上一小杯,一兩就好,溫一下。為什麼要與黃酒配呢?從中醫上講,任何葯物基本上都是入一個經,入兩個經,或者說入三個經。但是,《神農百草經》上說,酒是百葯之長,可入十二經。你把酒作為葯引子,特別是養人而不傷人的黃酒。葫蘆有什麼功效呢?它是清水利濕的,能通過酒這個葯引子,傳遍到你身體的各個經絡,把你一身的濕氣通過小便的形式帶走。因此,這種東西可以作為家庭常用的。每天晚上臨睡覺前喝一點,但是記住,不要喝多。因為就酒本身來說,喝多了是會傷人的。那麼這個東西適於什麼症狀呢?比如說手腳冰涼,或者有關節炎的朋友。當然,這個是不治病的,它只是能緩解一些症狀。比如說還有非運動型損傷的腰肩背疼痛,或者胸憋胸悶,小便不利,還有的女性腿水腫,一按就發暄,都可以拿葫蘆泡黃酒來喝,而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我們都可以來試一試。 關於測試脾濕,我也搞了一個自測表,大家可以來測一測。脾濕自測體質特點 食慾減退、便不成形,胃脘痛,四肢厥冷,舌苔黃膩。武國忠:自我診斷體內濕邪的簡易方法 武國忠:薏米紅豆湯--疏通濕邪的小偏方 武國忠視頻:認識人體濕邪,祛濕方法

2、脾濕這個病嚴重嗎?

脾濕,沒有什麼嚴重的但是也會引起很多身體健康問題,比如濕氣重會臉上長痘,頭發油膩,月經不調等症狀

3、減肥養生第一篇,為什麼健身注意飲食就是不瘦之脾濕

和忽然各就各位給我機會

4、脾濕是不是得少喝水

脾濕,病症名,可分為寒濕和濕熱,其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悶,惡心欲嘔,口中粘膩,口渴不多飲,便溏不爽,小便短黃,肢體困重,或身熱不揚汗出熱不解,面目發黃色鮮明,或皮膚發癢,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脾濕生痰型哮證(脾虛)。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自檢脾胃功能,就能發現你是否脾濕。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我們吃到體內的各種食物和水液,把這些物質轉化為能夠被人體利用的營養物質,為細胞新陳代謝提供能量。大多數人在夏季濕熱的環境中,都會出現食慾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慾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飢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後馬上會有飽脹的感覺,這是胃強脾弱的表現,也是脾濕的徵候。

5、中醫診斷我肝燥脾濕,哪位高人給開點食補的東西或者中成葯

腎虛宜食物品

腎虛者宜吃下列食物。
芝麻
甘平,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氣味和平,不寒不熱,補肝腎之佳谷也。」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頭昏耳鳴,發枯發落及早年白發,大便燥結者,最宜食之。
粟米
又稱穀子、稞子。能補益腎氣。《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明·李時珍還說:「粟,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
豇豆
又稱飯豆、長豆。性平,味甘,能補腎健脾,除脾虛者宜食外,腎虛之人也宜食用,對腎虛消渴、遺精、白濁,或小便頻數,婦女白帶,食之最宜。《本草綱目》曾這樣記載:「豇豆理中益氣,補腎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葯志》也說它能「滋陰補腎,健脾胃,治白帶,白濁和腎虛遺精。」
骨髓
有潤肺、補腎、益髓的作用。《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補腎,澤肌,悅面」。對腎虛羸瘦、精血虧損者,尤為適宜。
狗肉
性溫,味咸,除有補中益氣作用外,還能溫腎助陽,故腎陽不足、腰膝軟弱或冷痛,食之最宜。《日華子本草》認為:狗肉「補胃氣,壯陽,暖腰膝,補虛勞,益氣功。」《醫林纂要》亦雲:「狗肉補肺氣,固腎氣。」清代醫家張璐還說:「犬肉,下元虛人,食之最宜。」下元虛者,即腎陽虛弱、命門火衰是也。
羊骨
性溫,味甘,能補腎強筋骨。《飲膳正要》認為:「羊尾骨益腎明日,補下焦虛冷。」《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通督脈,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腎虛不能攝精,白濁。」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爛,空腹食之。」對腎虛勞損,腰膝無力怕冷,筋骨攣痛者,最宜食之。
豬腎
性平,味咸。唐·孟詵認為豬腎「主人腎虛」。《日華子本草》說它「補水臟,治耳聾」。水臟者實指腎臟而言。故凡因腎虛所致的腰酸腰痛、遺精、盜汗及老人腎虛耳聾耳鳴,宜常食之。
淡菜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益血填精」。《本草匯言》亦雲:「淡菜,補虛養腎之葯也,此物本屬介類,氣味甘美而淡,性本清涼,善治腎虛有熱。」所以,凡腎虛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食之最宜。
干貝
又稱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補腎滋陰,故腎陰虛者宜常食之,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干貝補腎,與淡菜同。」《本草求真》中也說它能「滋真陰」,實則指滋補腎陰之義。
鱸魚
又稱花鱸、鱸子魚。性平,味甘,既能補脾胃,又可補肝腎,益筋骨。《本草經疏》曾有記載:「鱸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腎主骨,肝主筋,滋味屬陰,總歸於臟,益二臟之陰氣,故能益筋骨。」《嘉枯本草》認為:「鱸魚,多食宜人,作蚱尤良。」凡肝腎陰虛,或脾虛胃弱者皆宜。
桑椹
俗稱桑果。性寒,味甘,有補肝、益腎、滋陰的作用。如《滇南本草》雲:「桑椹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發明目。」清·王孟英還說:「桑椹滋肝腎,充血液,健步履。」故腎虛之人,尤其是腎陰不足者,食之最宜。
芡實
性平,味甘澀,有益腎固澀、補脾止泄的雙重功效。《本草經百種錄》稱之為「脾腎之葯也」。《本草從新》亦說它能「補脾固精」。《本草新編》中還說:「芡實不特益精,且能澀精補腎,與山葯並用,各為末,日日米飯調服。」凡腎虛之人遺精、早泄、帶下、小便不禁或頻多者,宜常食之。
栗子
性溫,味甘,除有補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補腎壯腰之功,對腎虛腰痛者,最宜食用。如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曾說:「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明·李時珍亦曾記載:「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干,每旦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
胡桃
性溫,味甘,既能補肺止喘,又能補腎固精,還能潤腸通便。適宜腎虛喘嗽、遺精陽痿、腰痛腳弱、小便頻數、大便燥結之人服食。正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說:「胡桃,為滋補肝腎,強健筋骨之要葯,故善治腰疼腿疼,一切筋骨疼痛。為其能補腎,故能固齒牙,烏須發,治虛勞喘嗽,氣不歸元,下焦虛寒,小便頻數,女子崩帶等症。」
山葯
性平,味甘,為中醫「上品」之葯,除了具有補肺、健脾作用外,還能益腎填精。如明·李時珍指出:山葯「益腎氣,健脾胃。」《本草正》亦載:「山葯,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本草經讀》還說:「山葯,能補腎填精,精足則陰強、目明、耳聰。凡上品之葯,法宜久服,多則終身,少則數年,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所以,凡腎虛之人,宜常食之。
豇豆
性平,味甘,具有補腎和健脾的雙重作用。如《本草綱目》記載:「豇豆補腎健胃,生精髓。昔盧廉夫教人補腎氣,每日空心煮豇豆,入少鹽食之。」現代《四川中葯志》也介紹:「豇豆滋陰補腎,健脾胃。治白帶、白濁及腎虛遺精。」對腎虛小便頻數者亦宜。
枸杞子
性平,味甘,具有補腎養肝、益精明目、壯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壽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老年腎虛之人,食之最宜。如《本草通玄》記載:「枸杞子,補腎益精,水旺則骨強,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無不愈矣。」《本草經疏》中也說:「枸杞子,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葯。老人陰虛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為益精明目之上品。」
冬蟲夏草
性溫,味甘,有補腎和補肺的作用,是一種平補陰陽的名貴葯材。如《本草從新》說它「保肺益腎。」《葯性考》亦雲:「蟲草秘精益氣,專補命門。」 《柑園小識》還說:「以酒浸數枚啖之,治腰膝間痛楚,有益腎之功。」冬蟲夏草雖然是一種副作用很少的滋補強壯中葯,但直接用於方劑者不多。凡腎虛者最宜用蟲草配合肉類如豬瘦肉、雞肉或鴨肉,甚至新鮮胎盤等共燉,成為補益食品,更為有益。
杜仲
性溫,味甘微辛,能補肝腎、強筋骨,對腎虛所致的腰脊酸疼、足膝軟弱無力、小兒腎虛兩下肢麻痹以及婦女腎虧引起的習慣性流產者,最為適宜。正如明代醫家繆希雍解釋說:「杜仲主腰脊痛,益精氣,堅筋骨,腳中酸痛。蓋腰為腎之府,動搖不能,腎將憊矣。杜仲補其不足,益腎故也。」
何首烏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作用,歷代醫家均用之於腎虛之人。明·李時珍說過:「何首烏,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為滋補良葯,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葯之上。」清代名醫黃宮綉亦雲:「何首烏,諸書皆言滋水補腎,黑發輕身,備極贊賞。」凡是腎虛之人頭發早白,或腰膝軟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遺精,女子帶下者,食之皆宜。
海參
性溫,味咸,質地雖陰柔,但能補腎之陽氣,為腎陰腎陽雙補之品。如《本草從新》中說:「海參補腎益精,壯陽療痿。」《隨息居飲食譜》也說它「滋陰,健陽」。故凡腎虛之人,皆宜食之。
海馬
性溫,味甘,能補腎壯陽,故凡腎陽不足之人,皆宜食之,包括腎陽虛所致的陽痿、不育、多尿、夜遺、虛喘等,食之頗宜。可用海馬研細,每次1~2克,黃酒送服,1日2~3次。
蝦子
性溫,味甘咸,入腎經,有補腎壯陽的作用。凡因腎氣虛弱、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腳軟弱無力,或陽痿,或男子不育症患者,宜多食蝦。《食物中葯與便方》還曾介紹:「腎虛,陽痿,腰腳痿弱無力:小茴香30克,炒研末,生蝦肉90~120克,搗和為丸,黃酒送服,每服3~6克,1日2次。」
此外,腎虛者還宜服食龜肉、鴿肉、豬肉、甲魚、蛤蚧、蓮子、松子、薺菜、韭菜、蜂王漿、靈芝、燕窩、阿膠、紫河車、地黃、鎖陽、肉蓯蓉等。

6、肝熱、胃寒、脾濕,應如何調理?

像你講的這種情況,中葯調理的方子都大同小異,之所以感覺效果不好,一是心裡作用,而是在調理期間不良的生活習慣沒有改變。
建議:在吃中葯調理期間要堅持服葯,還有就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7、哪些中葯可以單味泡茶祛脾濕?祛濕力緩而不傷正

祛濕中葯可以用茯苓、冬瓜仁、薏苡仁。單味皆可代茶飲。既然有脾氣虛,還可以在平時喝的湯中加入黃芪。

8、遠離脾濕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里有這樣一句話:「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不要看就這么簡單的幾句話,如果想理解透徹的話,不是一本書就能解釋清楚的,我對這幾句話的理解也僅僅是停留在皮毛上,因為中醫學博大精深,而且解釋這些話原則上應該是以經解經的方法,如果用白話來解釋往往容易出現偏差。但是,這幾句話講出了養生的大道理,同樣對脾濕體質人群的保養也有著現實的指導作用。
中醫調治脾濕講究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對暑熱脾濕來說,古代流傳下來的治療處方以清暑益氣湯最為著名。方名為清暑益氣湯的處方有兩個:
一個是金元時代的名醫李東垣在《脾胃論》中創制的清暑益氣湯,其重在清暑除濕,健脾益氣。方用「青陳皮、蒼白術、澤瀉分消濕熱,祛濕健脾;黃芪、人參、麥冬益氣生津;黃柏苦寒瀉火,清熱解暑;升麻一味,升發陽氣,以固根本」。此方對於暑熱挾濕、食慾不振、大便溏薄者,頗有效果。
另一個是清代溫病大家王孟英在《溫熱經緯》中創制的清暑益氣湯,是治療夏季感受暑熱、氣津不足的常用方劑。它將常用清暑之品如黃連、知母、竹葉、西瓜翠衣、荷梗等,與益氣養陰葯物如西洋參、石斛、麥冬、粳米等兩相配合,共成清暑益氣、養陰生津之效,用於「暑傷氣陰,以清暑熱而益元氣,無不應手而取效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將體內的這些濕氣去除,讓脾正常運轉起來呢?其實有很多辦法,首先我建議將不良的生活習慣消除掉,然後再在飲食上進行調理。
主要注意事項有:
第一點,少吃為好,飲食一定不要太飽,只要八成飽就好。
第二點,不要為了解暑而過於貪涼。
第三點,平時常喝濃茶也不好,喝濃茶也容易傷脾,因為茶屬寒性的,如果天天喝濃茶,這種濕氣也會在體內慢慢聚集。

9、養生之脾濕怎麼辦

●沒有脾何來脾濕? 脾濕是現代人常見的體質之一, 中醫養生理論所說的脾胃與現代醫學所說的脾胃是一回 事兒嗎?脾濕是怎麼形成的?對身體造成哪些危害?我們來說說脾濕和它的預防的事兒。 什麼叫脾濕?我來講一個故事, 這也是常見的現象吧。 有個老專家, 他給一個患者看病, 看完病,號完脈,開完方子,這個患者問:"老先生,我這是什麼病啊?"這位醫生說:"你 這是脾濕。"然後這患者很奇怪,都笑了,說:"我幾年前出車禍,都把脾摘除了,您怎麼說 我脾濕呢?"醫生也笑了,說:"中醫對脾的概念,和現代醫學是不一樣的。我們所說的脾的 功能,不是你所說的那個血肉的脾。" 所以我們首先要對脾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脾,不是我們生理解剖學上的那個脾。中醫對 脾與胃分得非常細。到底是如何細法呢?比如說像胃炎、十二指腸潰瘍、淺表性胃炎這類疾 病,只要是表現出又吐又瀉,上醫院一化驗,醫生會說:"哦,你這可能是胃炎或者說是十 二指腸潰瘍。" 那麼,從中醫角度上來看呢,一般來說,病症里只表現為吐,是與胃有關系;只表現為 瀉,是與脾有關系。在這里,它有一個非常嚴格的界限。因此,中醫的概念,是脾胃功能, 而非器官。 還有一個現象,比如說,一個小孩兒,他吃了一個熱饅頭,然後,他馬上又吃了一根冰 棍。於是腹瀉了。把他送到醫院去檢查,醫生就可能說,懷疑這孩子是腸炎。到底是不是腸 炎,先上抗生素看看。抗生素有效果嗎?可以說,一個真正的良醫,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 在沒有給患者確診的前提下,是不會上來就用抗生素的。如果你化驗他的大便,沒有菌、沒 有炎症,按道理來說,是不應該用抗生素的。如果這個時候用抗生素,他腸胃腸道中有助於 消化的菌群,往往會被破壞掉。 中醫把這種腹瀉現象叫做脾虛,或者叫做脾濕。它是一種脾虛腹瀉,就是一涼一熱導致 的。脾胃的升降功能出現了問題,同樣會有這種腹瀉現象。其實,對於這種情況,只要吃點 葯,或是平衡一下飲食,基本就好了。因此,脾胃上的疾病,通常是因為飲食不幹凈或者方 式不當導致的。 實際上,在生活中,脾胃不和經常被叫做"肝胃不和"。為什麼叫肝胃?因為現在的人脾 氣比較大,有的人愛生氣,憂思憤怒都佔全了就容易引起肝鬱。肝是主疏泄的,如果人愛生 氣, 就影響肝功能。 它就不輸血。 反過來, 肝在中醫五行里屬木, 脾在中醫里屬土, 木克土, 就會引起脾胃方面的疾病。因此,在臨床上,這種消化類的疾病有很多,其實不但和飲食有 直接關系,更重要的是與人的情緒有關系。 從中醫上來講,脾是主運化的,胃是主受納的。怎麼理解運化與受納?我們可以把人體 的胃理解成一個糧倉,你所吃的任何東西,都能保存到裡面。那麼,脾是什麼呢?脾的功能 是什麼呢?關於脾的功能,我們可以把它比作是現代社會的物流公司。你要把倉庫(也就是 胃)的東西,經由這個物流公司,運輸到你身體需要的部位去。如果這個物流的這個功能出 現了問題,就是脾胃不合了。脾胃不合就會導致我們之前所講的那些疾病的發生。但這些疾 病在中醫里邊,不叫胃炎,也不叫十二指腸潰瘍,我們主要是叫胃脘痛。為什麼會導致這種 情況發生呢?比如說,你的胃能放兩公斤的東西,你的物流公司只有兩個工人,讓這兩個工 人去搬兩公斤的東西,就達到了平衡的狀態。如果你突然吃了四公斤的東西,還讓這兩個工 人來勞動,那麼,他就要加班加點地幹了。所以說,吃多了也不行。吃多了,這工人他就累 了。你要不他發獎金,他就不幹了。吃少了呢,你同樣要這兩個工人來幹活,那就相當於加 大了你的人力資源成本,這也成了問題。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從中醫上來講,就是過飢 過飽都不合適。 那麼,為什麼說脾濕也是現代都市人群的一個體質呢?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人,有這 么幾種特徵: 第一, 自身壓力普遍很大, 主要是精神壓力過大。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 有的是因為工作緊張;有的是想去自己創業,慾望過強、過高等等。再加上飲食上的過剩, 運動量減少,於是,攝入和排出不成正比,久而久之,積留在你體內的這個東西,我們就管 它叫濕。 而脾濕的概念,剛才我已經講了,就是物流公司出現問題了,你每天給他很多東西,讓 他去搬運。他超負荷運載,超量工作,他是搬不完的。這些東西在你體內成為致病的內因。 ●風邪加脾濕就是風濕 體內有濕, 外感風寒。 風邪與濕相相合, 就成為風濕。 比如我們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等, 在中醫上就叫做痹症。天氣變化的時候,人的四肢冰涼,或者是有疼痛的感覺,往往是和你 體內有濕有關的。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比如小河溝在冬天來的時候,河水就會結冰。那麼,如果你體內 的濕氣很多, 在感受風寒之邪的情況下, 你的體內也會結冰。 但是, 我不是說你真的結冰了, 我們就拿結冰來說這種現象。 寒性的東西有一個特徵,寒主收引、凝滯。收引、凝滯在你體內了,會造成你體內的經 脈發生堵塞,從而引起周身疼痛。 為什麼會痛?通則不痛,不通則痛,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如果你體內沒有這個濕,外 面來什麼風寒,我也不怕。因此,《黃帝內經》上也這么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 獨傷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你沒有發生疾病的這些內因,體內沒有濕氣,無論外 界有什麼"邪",都不用怕。因此可見,濕邪也是致患的一個重要原因。 ●思慮過度的周自齊督軍 那麼,我們怎麼化濕呢? 脾濕、陰虛、內熱往往是相合為病。比如說濕熱,以冠心病為例。有人一說冠心病,就說,哎喲,這太可怕了。但實際上,目前,很多人都得了冠心病。在中醫裡面,我們不管它 叫冠心病,我們叫心痛,或者是真心痛,或者是胸痹。導致冠心病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種 是極為常見的,也是在臨床上多見的,就是"痰濕瘀阻型"。這個痰,不是我們吐的那個痰, 而是廣義的痰。痰在我們的體內,分兩種,一種叫有形之痰,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一種叫 無形之痰,就彌漫在人的上、中、下三焦,彌補在你氣血周身無處不在的濕氣。這個,我們 也稱之為痰。 你具備了這個內在的危險因素,里邊有內奸了,在外來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痰聚成核。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 像女性的這種乳腺結節, 也是一種濕。 久而久之, 聚之為結, 聚之為核。 痰濕瘀阻型冠心病也是這樣的,你體內的這些濕多了,時間長了,瘀阻在你心臟周邊的毛細 血管里邊,造成大面積的瘀阻,就會導致你胸悶、胸憋。實際上,對於這種病的預防,是非 常簡單的。你平時化濕就可以了,我記得我祖父也給山東的一個名人看過病。就是在上個世 紀 20 年代, 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人,叫做周自齊, 他曾在山東做過督軍。有一回, 他在北京, 讓我祖父幫他看病,我祖父就去了,就是這個病的徵兆。他老人家給周自齊開了幾副葯,就 好了。 由此可見預防之法是多麼重要。 你不要等它發作的時候才來治療, 你要把這些濕給化掉。 ●葫蘆黃酒化濕法 關於化濕呢,我在這里給大家一個小配方。這個配方很簡單,不管是男女老幼,無論你 是陰虛體質,還是內熱體質,或是脾濕體質,都可以作為一種養生保健的方法食用。 我們要先找葫蘆,在農村,哪裡都能見到這種葫蘆。葫蘆分為兩種,一種是苦的,一種 是甜的。我們要那個甜葫蘆,因為這種葫蘆沒有任何毒性。如果有條件,我們就要新鮮的葫 蘆,不要舊的。我們找兩個葫蘆,把其中的一個上面那塊兒削掉,把裡面的瓤想辦法摘趕緊 了。之後,把另外一個葫蘆洗凈,剁碎,把這些碎塊兒倒到那個葫蘆里。接下來,買些紹興 的花雕,或者買其他特別好的黃酒都可以,把酒倒進去。然後,把葫蘆蓋封住,放在家裡的 陰涼處,放 10 天以上。再打開,每天晚上臨睡覺前倒上一小杯,一兩就好,溫一下。 為什麼要與黃酒配呢?從中醫上講,任何葯物基本上都是入一個經,入兩個經,或者說 入三個經。但是,《神農百草經》上說,酒是百葯之長,可入十二經。你把酒作為葯引子, 特別是養人而不傷人的黃酒。葫蘆有什麼功效呢?它是清水利濕的, 能通過酒這個葯引子, 傳遍到你身體的各個經絡,把你一身的濕氣通過小便的形式帶走。因此,這種東西可以作為 家庭常用的。每天晚上臨睡覺前喝一點,但是記住,不要喝多。因為就酒本身來說,喝多了 是會傷人的。 那麼這個東西適於什麼症狀呢?比如說手腳冰涼,或者有關節炎的朋友。當然,這個是 不治病的, 它只是能緩解一些症狀。 比如說還有非運動型損傷的腰肩背疼痛, 或者胸憋胸悶, 小便不利,還有的女性腿水腫,一按就發暄,都可以拿葫蘆泡黃酒來喝,而且沒有任何毒副 作用。我們都可以來試一試。 關於測試脾濕,我也搞了一個自測表,大家可以來測一測。 脾濕自測表 體質 特點 脾濕 肝 心脾 食慾減退、便不成形,胃脘痛,四肢厥冷,舌苔黃膩 肺 腎 說明 嗜好茶茗,運動量少,形體偏胖,思慮過度 ●濃茶喝多了不是好事 痰濕、脾濕,現代社會之所以有這么多人有這些病症,主要是跟生活飲食習慣有關系。 比如喝濃茶,大家要記住,喝淡茶有利於養生,它可以清熱。但是濃茶喝多了,就會傷脾, 因為茶是寒性的。脾傷了自然會出濕。還有就是因暑貪涼 比如從冰箱里拿出來西瓜就吃, 或者到涼啤酒拿過來就喝,同樣對脾有傷害。而且,按照春夏秋冬養生來說。夏至日後,一 定不要因暑貪涼。 在這里,我給大家幾個方子,大家可以試一試,都是比較簡單的,用起來,效果也非常 好。針對肺熱,就是用兩個雞蛋。但這兩個雞蛋的方法比較特別,兩個雞蛋不要用油炒,就 是把雞蛋在碗里攪拌之後, 放一點醋, 不要放油, 也不要放鹽, 在鍋里炒, 這就是醋炒雞蛋。 有的人可能說這樣沒什麼鹹味,那可以稍微放那麼一點點鹽,淡淡的就好。這個針對咳嗽有 很好的效果。 咳嗽、 肺熱, 其實是會喘的, 從中醫來講, 叫腎主納氣。 大約是牽扯到腎虛。 針對咳嗽, 這里也有個小方子, 就是雪梨汁。 大家可以在市場上買梨榨汁, 再榨蘿卜汁, 生薑汁; 然後, 在中葯店裡買鮮茅根,也榨成汁。之後,用蜂蜜來調,調完之後,每天吃一小羹勺,只一小 勺。這個對於止咳平喘有非常好的效果,這些東西本身都是食品,沒有任何的副作用。關於 量的問題,梨一般用兩個;姜要少用一些,切個幾片,弄成汁就行了。其餘的無所謂,多多 少少,不要特別多就好,蜂蜜則是個調味的東西。 ●巧用六神丸 有的人胃火比較大,有的人表現在口臭上,因為心火與胃火是共同的,所以也會生瘡。 但是,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症狀,就是有些人可能會牙齦腫,牙痛。出現這種現象怎麼辦?我 們在葯店裡邊買六神丸。但是,六神丸不是用來吃的。六神丸都是小粒,極其小,大家把六 神丸擱在一個小碗里邊,用勺給它弄碎了,然後用水化了,之後再多加些水,就拿這個六神 丸水漱口,對牙痛有奇效。牙疼不算病,疼起來真要命,緩解牙痛,完全沒有問題。

與去脾濕的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