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極拳的養生作用有哪些
2、簡述體育養生的概念,並結合自身體會論述太極拳的養生功能
體育養生學是指利用中國傳統zd的健身思想與方法,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健身活動,從而達到增進健康、預防疾病、保養身體的目的。中華傳統體育養生學已有五千年歷史內,是先民們在生產實踐中不斷總結出的一門學科。其內容豐富,寓意深邃。養生學講的是練養理論與方法,它又包括養生境界、人生哲學、人生藝術等豐容富內容。與人於己都有很多好處,建議選修。
3、求 太極拳與養生的範文 謝謝
太極拳法,源遠流長,養神養身,以呼吸修養為主,功力若強,甚至可以四兩撥千斤。
太極拳屬中華武術的范疇。也可以說是中國醫學的組成部分之一。通過練習太極拳可以達到祛病、養生、延年益壽的目的。 太極拳是在傳統養生法「導引術」和「葉納術」的甚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健身運動,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又具有氣功內行功調心的鍛煉方法。從而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並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發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祖國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於通經活絡。首先,突然、強烈的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強調全身心的放鬆,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刺激,從而有利於經絡的疏通。其次,太極拳全身性輕慢鬆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助於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滋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提高抗禦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再者,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三百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 練太極拳,不是一般的學習拳式,必須懂得很多基本功,必須做到「放鬆」,「氣道通暢」。肺主一身之氣,肺氣調則周身氣行,故練功必須令其氣順,不可使氣道結滯。所以練拳不可閉氣、使力,總以放鬆、沉氣為主。在練拳時要配合呼吸配合開合等。由於以上的要求,使得練太極拳的人們在練拳過程中注意放鬆並調整呼吸,每次練拳下來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身體微微出汗,增加體內的新陳代謝,從而起到祛病強身的健身功效。運動生理學告訴我們,任何運動項目必須具有一定的強度,並且持續時間比較長,才可能對增進人體健康,特別是對人體的循環系統產生較大的影響。 常年堅持練太極拳的人普遍反映大腿粗壯。體育專家認為,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功能運動,使人體如同增加了許多小水泵,幫助心臟工作,即減輕了心臟負擔,又有利於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由於太極拳重視人體下盤功力訓練,人利於氣血下行,調整人體上盛下衰狀態,可防治血壓高等病症,有抗衰老的功效。常言「人老先從腿上老」,中年以上的人往往出現上盛下衰的諸種疾病。美國醫學界己把老年由於跌跤而死亡的現象逐年升級的問題,列為導致死亡的第三大敵人,政府撥款支持關於太極拳可防治跌跤現象的科研項目。太極拳近兩三年在美國發展特別快,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從中國傳統醫學角度來說,「上盛下衰」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腎兩虧、陰虛陽浮,出現血壓升高、心虛失眠、畏寒怕冷、四肢發涼、食滯便秘等症狀。患者看上去往往是紅光滿面,並無病容。然而,由於氣血虛虧,腿腳發軟,行動不便,走路時間一長,易導致足後跟痛、膝關節發硬、腰酸背疼、渾身乏力。中醫認為,人過四十,肝腎易虧,猶如根枯而葉黃。燒水灌肥應從根本著手,滋肝補腎,乃是養生保健的秘訣。除了服用一些有滋補作用的食品和葯品外,重要的是加強人體丹田部位和下肢的運動。因為人體丹田與命門之間(即小腹部位),正是人體吸收和氣血循環運行化為精血的最關鍵最根本的部位。所以增強小腹、腰、襠部位及下肢運動正是促進人體消化吸收和氣血循環運行的最基本的環節。腰脊和腿部增強,自然血脈流暢,精神旺盛,長久不衰,從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諸症。太極拳不僅強調肢體放鬆,而且練拳全過程都要求精神放鬆,使大腦抑制與興奮結合,而且它還有利於心態平衡。所以,針對當今生活方式,練習一種或幾種太極拳和太極拳器械是一條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只要你每天堅持練拳,它就可以使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健康。
4、為什麼太極能養生
太極拳能使呼吸自然、細長、慢均。由於速度緩慢,動作柔和,從而使人體的微循環得以擴張。微循環的特點是劇烈運動會使血液運行走捷徑,得不到充分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太極拳緩柔的特點則使血液能夠流向各處,從而得到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改善身體內部的循環。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使一些不通之處暢通,這樣慢性病症狀就得到緩解或消除。同時太極拳運動能強身健體,能預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極拳運動有治病的效果。
太極拳是在傳統養生法「導引術」和「吐納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運動。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又具有氣功內行功調心的鍛煉方法。從而也就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並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發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太極拳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之所以具有養生保健功能,其奧秘在於「一動無不動」的身體活動,能給各組織器官一定強度和量的刺激,激發和促進身體在生理、生化和形態結構上發生一系列適應性變化,使體質朝著增強的方向上轉化和發展。對於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來說,能推遲身體各組織器官結構和功能上的退行性變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療疾、延緩衰老的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於通經活絡。首先,我們知道,突然、強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卻強調全身心的放鬆,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於經絡的疏通。其次,太極拳全身性的輕慢鬆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利於脈氣在遍上全身上下、內外循環無端的經絡系統中運行,有助於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濡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抗禦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第三,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維持並聯系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處於協調有序狀態。
太極拳是非常講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養生術,太極拳的動靜結合,動中求靜,以靜御動和雖動猶靜,使太極拳更符合運動適度的健身原則;同時太極拳獨特的心靜用意,使心更易入靜,可有效阻斷過分亢進和熾烈地七情對氣血的干擾和逆亂影響,護衛「元神」正常發揮其調控人體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極拳是一門源遠流長、內容深邃的科學,包含著豐富而獨特的習練方法。太極拳不僅繼承了中國古老的傳統養生之道,而又以現代科學為依據,得到了發展,從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獲得了更大的養生保健功效,具有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這種特殊功效並非伸手可取,必須要在習練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做到動作規范,即指身體姿勢要符合一定的運動標准,這也是各個式子,不管動作怎樣千變萬化,所共同遵循的動作要求。只有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規范,才有利於「意動身隨」;有利於肢體放長,更靈活地表現出端正、疏鬆、圓潤和輕靈等特點,有利於「以靜御動」、「動中求靜」和「精神內守」,從而使練拳出現只有意動而不覺形動的虛靈境界,使鍛煉進入更高層次,做到由內發於外,且能由外斂於內,功妙地進行內外交修,達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動作規范,首先要做到身體的自然與放鬆,同時精神也應放鬆,「神疏」方能「體靜」。
太極拳運動採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勻、細、緩、長,但初練者不要刻意追求這些,只要採用通順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順呼吸也是達到腹式逆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會加大軀體神經系統對呼吸的調控,從而對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內臟機能產生更加良好的影響。但初練者不能因此而盲目採用這種呼吸方法,否則不僅會顧此失彼影響運動習練甚至出現憋氣等現象。實際上,只要隨著動作的熟練,腹式順呼吸越發越協調,達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極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違背。所以初練者務必遵循呼吸要暢利的原則,切忌急於求成。 太極拳良好的養生保健功效,只有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發揮出來,首先,太極拳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鍛煉效果的出現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具有身體不練則退的規律。另外,身體的康復和體質的改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俗話說「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就是這個道理。太極拳具有健身療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見影」之效。
第二,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是「練身、練氣、練意」綜合鍛煉的結果,能掌握太極拳真諦,本身就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正是體現了練拳的不可間斷性。 第三,實踐證明,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的獲取,貴在堅持習練。每位立志習練太極拳進行養生保健者,都應從中悟出持之以恆的道理。
所謂「功到必成」,是一個戰勝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對打太極拳養成習慣的產生興趣的過程。隨著這種轉變,一種身心健康的充實感、愉悅感、幸福感會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會不期而至,人生樂趣會得到更大享受,對太極拳健身、療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反過來,又會強化練拳的信心和興趣,最終會使太極拳成為習練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師益友。
5、太極拳對鍛煉身體的意義
當然有,不光是老年人,只不過大家被人們誤導了,太極拳練拳講的是慢所以很不適合年青人好動的性格,年青人的意思就是拳打的越快越好,越剛越好所以就認為太極拳不好,因為老年人打不動了所以很喜歡打這慢慢的拳,而這樣的拳正適合他們現在全世界的老年人都在練太極,年青人卻很少,所以給人們的感覺就是太極拳是老人拳,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太極拳的慢是讓氣血運行,將堵塞的經脈打通從而將人的病治好。太極拳可不是以快制慢呀,是以慢打快、四兩拔千斤,後發先制。所以練太極對身體是有很大的意義的。
6、太極拳的養生意義
7、太極拳真的能夠養生嗎
太極拳對當代人類的意義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商業繁榮,給人類帶來了許多方便,卻也帶來了不少麻煩,環境污染、戰事爭端、能源危機威脅著人類。即使在和平的環境中,仍面對許多生存問題,諸如被稱為頭號殺手的心腦血管疾病,二號殺手便是憂鬱症,以及老齡化社會的生活品質問題。
中國的太極拳運動,雖不是一副葯到病除的「葯方」,但你若持之以恆地堅持,恰恰是能有效解決或緩解上述三大社會症狀的「妙方」,對人類的生存、生活都有積極的意義。
關於太極拳對人類健康影響的研究,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做了許多測試方面的研究,涉及骨骼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以 及免疫功能、老年虛弱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尤其是中國科學院武術協會多年研究、對照分析了腦電、心電、血脂、微循環等方面太極拳產生的鍛煉效果,作出了卓著的貢獻。最近我的一名博士生與運動醫學專家、共同探索了「胰島素生長因數一l」的內分泌調節作用,論證了太極拳鍛煉有益於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的運行,引起 了運動醫學界較大的關注。
所有這些研究成果不在此一一贅述,我想從人類學、生物學、社會學的視角,探討一下太極拳對心。腦血管疾病,對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以及老年人的生活健康談一點認識。
有一篇文章說,人類站立,用兩腳行走,實現了這一質的飛躍,固然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史,卻不利於全身血管的鍛煉,以致高位缺血、缺氧的心腦血管疾病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大敵。
全世界每年有1600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占總死亡率50%以上。中國約有l億多人患高血壓病,每年新增100萬人以上;腦病患者500多萬,每年新發150萬,冠心病患者1000萬人。中國心腦血管患者死亡人數達260萬,平均每分鍾死亡5人!
太極拳強調放鬆肌肉,「一動無有不動」「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達四梢」,均有利於增強血管壁的彈性和血流迴圈,也有利於對微血管的鍛煉, 促進微循環。上海體院一位老教授帶領他的研究生,探索了人的微循環。研究表明,經常從事太極拳鍛煉者, 管絆異常率和淤血管超標率均明顯低於對照組,起到了調節供血的作用,有人將其稱為「第二心臟」。此外,不少研究表明,練太極拳對降低血脂、增大肺活量、增強心肌營養、預防和延緩心腦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有關的實驗報告我在此不一一列舉,我衷心希望醫學工作者和武術工作者進一步加強合作,迎戰人類的頭號殺手,為人類的健康作出新的貢獻。
實驗證明,人的心理健康對人的生理健康、生活品質有極大的關系。人的精神狀態、情緒、性格、應對各種事件的心理能力、生活態度、人生觀念等等,都會直接對人體產生影響。
現代人的工作生活節奏加快,物慾和金錢刺激著人們,繁忙和競爭給人們帶來的浮躁、緊張、煩惱、壓抑,使憂鬱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症大增。根據曹一民先生的撰文,世界上有3.4億人患憂鬱症,以至成為人類的第二大疾病。
我認為以「松靜自然」「舒緩自如」為特點的太極拳極有利於人的心理調節和修身養性。以下分三個方面來談:
第一,太極拳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的一種哲學觀。
太極拳「道法自然」,人身為一「小太極」,自然為「大太極」。當你練完了一套太極拳,到戶外、曠野、樹林、草地上,無拘無束地「全身處處毫無牽掣」,「動靜作勢、純任自然」,呼吸自然,開闊心胸「隨天機動宕」,也無意追求蹬腿有多高,架勢有多低,姿勢有多規范,以順乎自然、天人相通的觀念來行拳 走勢,與大自然靜靜地交流、交融,將自己溶人大自然之中,天人一體,生機無限,熱愛自然、熱愛人生之情油然而生。忘卻煩惱,進入一種恬淡自然的境界,會有 一種好心情,一份緊張煩惱之外的寧靜,這對你的健康會沒有益?
第二,太極拳體現了人與人和諧的一種倫理觀。
現代人工作中、商務中的激烈競爭,使人與人的關系緊張,甚至白熱化,由此引來嫉妒、煩惱、仇視;現代科技又給人創造了網上聊天的環境,減少了人與人的接觸和交流。
人們聚在一起練太極拳,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環境,隨著音樂舒拳走勢,或兩兩推手「隨曲就伸」「舍己從人」,粘連黏隨,成為一種融洽感情、樂此不疲 的交流情感的活動。正如《大趨勢》一書中提到的「每當一種新技術引進社會,人類必然要產生一種加以平衡的反應,也就是產生一種高情感」。太極拳以靜心養 性,動中求靜的運動方式,做為一種高情感活動是非常可取的。尤其是在外國,老年人,婦女平日較為孤獨,有一種場合給他們一起練拳、交流、說笑,相互尊重, 其樂融融。太極拳以其綿緩斯文的運動風格,尤其容易增加人與人的和諧相處的觀念。不少發達國家,有興趣練太極拳的人聚集一起,無欲無爭,陶然往返,不失為 凝聚人情感的「魔杖」。
第三,太極拳是終身追尋和諧的養生觀
太極拳和其他武術拳種一樣,在練拳中追尋和諧,上下、身步、手眼、內外,處處和諧,可為「終身不盡之」.
想學習太極拳, 可從24式太極拳開始. 初學者應跟從老師學習, 否則以下一些基本要求便不知做對沒有.
基本上所有太極拳都要注意身法十要(虛領頂勁及氣沉丹田, 涵胸拔背, 松胯擴膝, 沉肩、墮肘、護肫、守中等) 的內容, 要求身體成為一個立體圓球., 另外還要 『用意不用力』, 切記放鬆身體各關節, 慢慢體會, 將各法溶入意識,成為本能,才可提高拳藝。
網站 : 簡化二十四式太極拳視頻教程 (高清版 宗維潔主講 示範)
http://www.56.com/u63/v_NjIwOTIyMzY.html
http://www.56.com/u31/v_NjA1NDY5M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