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十條

養生十條

發布時間:2020-07-01 08:31:03

1、宅人必知10條養生經

I

2、如何養生

3、這10個養生知識是真的假的?

又到了我們不定期一次的健康冷知識普及啦~

茶水、陳醋真的能降血壓嗎?心梗發作時,咳嗽真的有用嗎?梳頭可以治脫發?

這些風靡朋友圈的「健康偏方」,「保健知識」都是真的嗎?好奇就往下看吧!

力度恰當的梳頭,有一定好處,比如它會讓頭皮覺得舒服,也能理順頭發,避免頭發打結受損。

但它的好處也僅限於此了,要知道,梳頭既不能治療脫發,也不能改善頭皮出油情況。至於「每天梳頭100次對身體好」,迄今更沒有任何研究能支持這種說法。

這里要說的是,如果每天掉發在100根以內,是正常現象,完全不用擔心。如果脫發嚴重,也建議接受正規治療,像何首烏啊、梳頭之類的「偏方」,其實對脫發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一天大便3次到一周大便3次,都不算問題。

只要你排便不費力,大便的性狀正常,就不算費力,不必糾結次數。

心梗發作時,首先要及時呼救並撥打120,其次要控制情緒減少活動,如果有條件的話還能吸氧。

而用力咳嗽這個辦法其實意義不大。因為大多數的心梗是由於冠脈血管堵塞造成的,單純靠咳嗽是不能緩解心梗的。

另外,人在深吸氣憋住時,可能會誘發迷走神經興奮,導致心率減慢。發生心梗時,可能有心率減慢並發症,這時再做深呼吸動作會加重心率減慢,會增加心臟負擔,給本來就脆弱的心臟平添了危害,不僅不能自救,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心跳快慢其實不能作為判斷長壽的依據。的確,有些運動員身體素質強,確實比一般人的心跳速度要慢些。

但是也不能為了長壽,盲目追求慢速心跳。一般情況下,心臟每分鍾規律跳動60~100下,都是正常的。

想要提高心肺功能,可以每周運動鍛煉。

得了高血壓,不要單靠吃某樣食材降血壓,像芹菜、木耳、陳醋等都不能降壓。至於喝茶,綠茶中的茶多酚確實具有一定的利尿和降壓作用,但是,要明確的是,它不能代替葯物!另外,長期喝濃茶也不是好習慣。

合理用葯,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正確的做法!

有可能!除了體重之外,腰圍指標也很重要。

在我國,男性腰圍大於90厘米,女性腰圍大於85厘米,即算「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會增大患脂肪肝、糖尿病等的風險,甚至比全身型肥胖更危險!

事實上,健康飲食,更注重的是長期規律、營養均衡。

從合理膳食的角度,一日三餐都重要,並沒有孰優孰劣的說法。

僅僅盯著一頓早飯,午飯晚飯胡吃海塞或是隨便應付,也不是個好習慣。

至於不吃早飯,會得膽結石、會變笨、會變胖的傳言,都沒什麼確切的證據,不必為此擔憂。

但作為第一餐,早餐對一天的膳食營養攝入,以及上午的工作學習效率,也蠻重要。

蜂蜜和香蕉,都不能改善便秘。

多吃蔬果粗糧,多喝水,適當運動,都能對便秘有一定緩解作用。

另外,你還可以順時針揉揉肚子喔~

如果你是用茶水代替了含糖飲料,那相比糖類滿滿的飲料,茶水當然是有一定減肥作用的。

但如果你只靠喝茶,平常又大魚大肉不運動,那麼即使是所謂的「減肥茶」,也救不了你。

這話有道理!

太晚睡覺或長期睡眠不足,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國際上也已經確認了熬夜是致癌的風險因素。

另外,熬夜還容易使人焦慮抑鬱,降低記憶力與認知能力。

所以,一定要學會最正確的健康養生知識,下面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會讓你的身體更加健康!

1、戒發怒

憤怒是人們最不善於處理的一種情緒。

中年人家庭瑣事多,工作任務重,情緒更易波動。人在發怒時,交感神經極度興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易誘發消化道潰瘍、高血壓、冠心病等。

因此,中年人要善於控制情緒,尤其不要發怒。想發火時不妨深呼吸,或在心中默念10個數,有助於理性回歸大腦。

2、別扛病

胃疼了吃點胃葯,肩膀疼了貼膏葯,頭疼了吃點去痛片,這些已經成為不少中年人的生活常態。

殊不知,頭疼、胃疼、身體發麻等症狀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預警信號,一味漠視、吃點葯敷衍了事,容易小病拖成大病。

比如,經常頭疼、頭暈可能與高血壓、頸椎病有關;經常胃疼可能是患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需要做胃鏡排除惡性病變;上下樓吃力、心慌可能是心臟出了問題。

無論是哪種疾病,最重要的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防微杜漸、及早干預,時間再緊張,也要在身體不適時盡快就醫,並調整生活方式。

3、消化代謝慢,飲食要清淡

人到中年新陳代謝和器官運轉都會變得緩慢,各種內臟機能都有衰老跡象。建議低脂飲食,少吃煎炸食物,盡量不去選擇高膽固醇食物,少吃動物內臟和各種蛋黃。

最好攝入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攝入比例不均衡,是導致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原因。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蘇子油、胡麻仁油等,其富含豐富的α—亞麻酸,在人體代謝出EPA,俗稱血管清道夫,可降低人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降低血栓的發生幾率,清除血液內的有毒有害脂肪物質,將過多的脂肪轉運出血液,減少血栓和動脈硬化的形成。

4、泡泡腳

中醫認為足部是人體中穴位最密集的器官,可以通過足浴的方式提高身體免疫力。

長期泡腳不但有驅寒祛濕、增進血液循環、促進代謝等作用。

具體方法是:睡前泡腳以38~45℃浸泡約20分鍾即可。而在泡腳的時候,可以加點花椒、生薑片、白醋、艾葉等一起泡水,泡腳後再喝上一杯茶水,養生效果更佳!

4、養生二十四宜指哪些

我這里有二十四節氣養生,不知是不是你要找的。 內容比較多,先發春季養生的。
立春(2月3-5日交節)
春季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生」字。按自然界屬性,春屬木,與肝相應。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在春季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懷憂郁,做到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態。同時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發陳」之時,借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
春天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夜卧早起,免冠披發,松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力理氣的草葯和食品,草葯如枸杞、鬱金、丹參、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春季養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別是初春,天氣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

雨水(2月18-20日交節)
雨水季節主要應調理脾胃。春天之肝木何以與脾土相關?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中,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人體五臟的生理功能。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發的特性,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泄的功能。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其五臟在生理上相互聯系,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在五行相生相剋關系傳變中,木旺乘土,即肝木過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說由於肝木疏泄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郁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難經》稱為「逆傳」即肝病傳脾。所以,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發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中醫學稱脾胃為「水谷之海」,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營衛、氣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於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又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而人身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則是元氣之本。元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的觀點。在他的《脾胃論》中:「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並指出:「內傷脾胃,百病叢生」。說明脾胃虛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歷代醫家、養生家都很重視脾胃的護養。現代醫學實驗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飲食調節: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葯、藕、芋頭、蘿卜、荸薺、甘蔗等。
葯物調養:要考慮脾胃升降生化機能,用升發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名子、白菊花、首烏粉及補中益氣湯等。
精神調攝:「凡憤怒、悲思、恐懼,皆傷元氣」,因此在精神調攝方面要靜心寡慾、不妄作勞,以養元氣。
起居勞逸調攝: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使其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後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忌食食物:正月忌食羊肉、狗肉、雀肉,不得生食蔥蒜,花生宜煮不宜炒。

驚蟄(3月5-7日交節)
驚蟄節氣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飲食的調養。而體質差異實際上是指體質養生中因人養生的一個方面。由於人體稟賦於先天,受制於後天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其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對穩定的某種特徵,這種特徵往往又決定著機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變過程中的傾向性,因此在養生中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在驚蟄節氣常見的四種體質的養生方法:
一、陰虛體質: 這種人的體質特點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心中時煩,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
養生方法:
1.精神調養 陰虛體質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應遵循「添澹虛無、精神內守」的養生法。加強自我涵養,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節制性生活。
2.環境調攝 陰虛者,畏熱喜寒,寒冬易過,熱夏難當。所以有條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邊、林區、山區去旅遊,休假。住房最好選擇居室環境安靜,坐北朝南的房子。
3.飲食調養 其原則要保陰潛陽,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有條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參、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蟲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
4.體育鍛煉 不宜過激活動,著重調養肝腎,太極拳是較為合適的運動項目。
二、陽虛體質:這種人多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溫,小便清長,大便時稀,怕寒喜暖。
養生方法:
1.精神調養 陽氣不足的人常表現出情緒不佳,善恐或善悲。這種人要善於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聽音樂,多交朋友。
2.環境調攝 陽虛體質的人,適應氣候的能力差,冬季要避寒就溫,春夏要注意培補陽氣。做到「無厭於日」,即在春夏季多曬太陽,每次不得少於十五至二十分鍾。這樣可大大提高冬季的耐寒能力。
3.體育鍛煉 陽虛體質的人,春夏秋冬都應加強體育鍛煉,可採取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日光浴、空氣浴是不可缺少的強壯衛陽之法。
4.飲食調養 多食壯陽食品,如羊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特別是在夏日三伏時,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鍾,加入粳米150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湯(附子15克,先煎30分鍾,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燉至熟加適量食鹽),配合天地旺陽之時,以壯人體陽氣之功。
三、血瘀體質:凡是面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乾燥,眼眶黑暗者多為血瘀體質之人。
養生方法:
1.體育鍛煉 多做有益於心臟血脈的活動,如交誼舞、太極拳、保健按摩等能使身體各部都活躍起來的,是有助氣血運行的運動項目。
2.精神調養 血瘀體質的人多有氣郁之證,培養樂觀情緒至關重要。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經絡氣血的正常運行,有利於血瘀體質的改變。反之,苦悶、憂郁會加重血瘀傾向。
3.飲食調養 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經常煮食一些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選用一些活血養血之葯品(當歸、川芎、丹參、地黃、地榆、五加皮)和肉類褒湯飲用。
四、痰濕體質:形體肥胖,肌肉鬆弛,嗜食肥甘,神卷身重,是痰濕體質人的明顯特徵。
養生方法:
1.環境調攝 在陰雨季節,避免濕邪侵襲;不宜居住在陰冷潮濕的環境里。
2.飲食調節 應該多吃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食物,如白蘿卜、扁豆、包菜、蠶豆、洋蔥、紫菜、 海蜇、荸薺、白果、枇杷、大棗、薏苡仁、紅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飲料、酒類之品,且每餐不宜過飽。
3.體育鍛煉 痰濕之人,多形體肥胖,身重易倦,故應長期堅持散步、慢跑、各種舞蹈、球類等活動,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鬆弛的皮膚逐漸轉變成結實、緻密的肌肉。

春分(3月20-22日交節)
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從立春節氣到清明節氣前後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餚性寒偏涼,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餚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煉、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方可達到養生的最佳效果。

清明(4月4-6日交節)
清明是高血壓的易發期。高血壓是指體循環內,動脈壓持續增高而言,並可傷及血管、腦、心、腎等器官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綜合征。病因多見年老體虛、情志失調、勞倦久病、飲食偏嗜等。其病理主要為陰陽失調,本虛標實。常見證型有:陰虛陽亢證(頭痛頭暈,耳鳴眼花,失眠多夢,腰膝酸軟,面時潮紅,四肢麻木);肝腎陰虛證(頭暈眼花,目澀而干,耳鳴耳聾,腰酸腿軟,足跟痛);陰陽兩虛證(頭目昏花,行走如坐舟船,面白少華,間有烘熱,心悸氣短,腰膝酸軟,夜尿頻多,或有水腫)。患有高血壓的人在進行養生時,應針對陰陽失調,本虛標實的病理,以調和陰陽,扶助正氣為大法,採用綜合調養的方法,如情志調攝。因為本病與情志因素關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過之時,常常影響肝木之疏泄、腎水之涵養。

穀雨(4月19-21日交節)
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我們在調攝養生中不可脫離自然環境變化的軌跡,通過人體內部的調節使內環境(體內的生理變化)與外環境(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穀雨節氣以後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根本都與肝氣不舒有關,因此在治療上都離不開疏肝行氣,活血通絡的原則。
穀雨節氣的氣溫雖以晴暖為主,但早晚仍有時冷時熱之時,對早出晚歸的人更應加倍小心地呵護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發生。

5、養生一定要具備10條養生技巧,具體是哪10條?應該如何做呢?

日常養生一定要注意一些好的習慣,只有好的習慣才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才能夠更加貼近於我們每天的習慣養成。首先,在飲食方面,有5點是需要注意的。飲食清淡;少油少鹽,少辣;吃飯細嚼慢咽,飯吃八分飽;平時多喝好水;多吃有助於身體幫助的食物。在運動方面也有兩點是需要注意的。可以採取跑步能夠促進身體發汗;散步2小時,讓身體發汗也是可以的。生活中還有三點,也是我們需要注意的。1、泡腳,2、喝水,3、好的情緒。

我們只有擁有好的習慣,才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其實好的情緒對於我們人體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當情緒好的時候,我們做很多事情就會更加的積極陽光,而且事情的成功性也會更加的加強。好的情緒也能夠使身體更加的健康,而且也有助於我們食物的消化吸收。

運動讓身體發汗對於身體來講,也是非常好的能量提升。當我們通過跑步運動的時候,只要長期的堅持跑步,你就會發現身體會有非常大的改善。跑步之後你會發現心腎的功能提升了,而且情緒變得更加緩和,同時人體也會越來越精神,越來越有力量,這些都是跑步帶給我的。

所以日常中想讓身體更加好,注意養生的方法,做好以上這10點就會讓身體更加好的。另外有一點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每天一定要多喝水,這個水不能用飲料來代替,只能是溫水或者是沖泡一些飲品的水都是可以的。

6、誰能告訴我一些養生小知識

養生100條。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2 一切葯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葯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9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慾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10 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11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12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正是人衰老的機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減少體內的垃圾;2)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3)增加體內的氣血。

14 與其相信葯物,相信檢查的數據,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開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這一切。

15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為了你的健康,你學佛吧。學佛得到的快樂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 對於一個有宿疾的人來說,只有氣血充足了(一是通過這里所介紹的補充氣血的方法,二是通過靜坐打通氣機),病情才會顯現出來。所以練功的人在功夫達到一定水平後都會出現一些「有病」的現象。這個時候要沉住氣,定下心來多做些靜功來增加自己的氣血,以盡快度過這個時期。

17 人違背了養生法則,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就和交通規則一樣,你違背了交通規則,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

18 人為什麼必須保持一定的飢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家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所以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 人要想健康,就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只有這樣,你的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餘的食物來釋放游離的"虛火"損害你體內的臟器.這個"虛火"反過來會損耗你的"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人生病,大多數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21 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了,那麼你的悟性就算是開了。老師教人,醫生治病,其實就是在點撥你的這個「機」,讓你「機」打開。這個「機」,有時也叫「關鍵」。當然,這個「機」起作用是有條件的,就和氫氣只有達到一定濃度,遇火才可以燃燒爆炸一樣。記住,別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內因。

22 其實,許多真正的發現和發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謂系統的書本知識;恰恰相反,一個沒有受過任何系統教育,但悟性極高的、具有開放思維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 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24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25 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盪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慾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

27 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28 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慾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

29 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干,水干則地損。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31 人病可分兩種:一是經絡基本暢通但氣不足。表現是經常這疼那疼,這是因為他氣不足以氣化食物,而產生了相火(也叫虛火),隨著經絡在體內亂穿,哪兒通走哪兒,遇到一個地方堵塞了,這個地方就疼了。這樣的人吃一點葯物就會立即見效。二是經絡不通,氣也就無處存身。表現在外表看不出有什麼毛病,但一旦發現就是大病,而且這種人經常是吃什麼葯都見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發謂之機。箭在弦上要發出去,必須撥動這個機。其他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都有一個機,只有觸動這個機,事情才會發生,不觸動這個機,其他的條件再多,也沒辦法引發事件。機就是這么一個東西,它是事情發生的最關鍵因素。它是點,不是面。可是觸動這個點,就能帶動面。所以,病機就是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最關鍵因素,(也可以講,病機一開,人的病狀就會顯現出來,人就進入了「病」 的惡性循環當中。和病機相對的就是「生機」。生機一開,人就會進入康復這個良性循環當中。實際上病機和生機是一個東西的兩個方面,是一對陰陽。病機開了,生機就關了,而生機開了,病機也就自然開始關閉了。這個就是辯證法。)

32、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33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34 風寒陰陽暑濕,在在皆可使人致病。萬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虛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衛力,如衣食住等等。貧人有抵抗力,如氣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傷胃傷齒。貧人多餓,所食不雜,故無腸病。富人多逸,故多氣惱。貧人多勞,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盡則窮。窮人能勤儉,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衛力富,則精氣神之抵抗力弱。保衛力弱,則抵抗力強。

35 大病初癒,切忌理發洗足沐浴

36 故求長壽無病,常強肉身。欲強肉身,當調伏精氣神。欲調精氣神,當拒絕擾亂之賊。欲杜此賊,當先攝心。欲求攝心,當化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學心戒。但空口言戒,無益於事,必求開慧,方不為所愚。欲求開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學靜坐。

37 能靜則仁,有仁則壽,有壽是真幸福。

38 一切修身修心法門,只有兩字訣:曰放下、曰回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頭,病者頓愈,迷者頓覺。此真無量壽者。

39 心過勞的人,心疲肝旺,心過勞就是心太滿,不虛。心滿,則不納肝(木)生之火,心不納肝生之火,則肝氣必積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營養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於是腎水大虧,水不足則火更旺,心腎相聯,心氣更弱,肺病即成。內部相互關聯,一動全動,一病全病。而擾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覺,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靜坐。

40 靜坐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現在病可去,未來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則神明,神明則機靈,靜者心多妙,觀機辨證,格外敏捷,見理既正,料事益遠,遇亂不驚,見境不惑,能一切通達,自無主觀偏執之弊,而大機大用,由此開啟矣。

41 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諱是嗔恚心起。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心安定。然後慢慢調理,健康很快恢復。心安才能氣順,氣順才能除病。否則心急火上,肝氣受損,加重病情。心神寧一,那渾身的血氣,自可健全發揮。
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寂然無念,是無心心也。

42 子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

43 睡時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

44 午時屬心,此時可靜坐一刻鍾,閉目養神,則心氣強。

45 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郁怒,不然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

46 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

47 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癤為瘰,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郁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第二以葯石、按摩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

48 養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損氣,反而不美。另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49 心屬火、腎屬水,心腎相連。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濟,則蒸氣內發。各部機體運動,可求得健康。此可於舌上察知。舌無水則不活,故活字以三點水加舌字。舌上可以報告內部各種病狀深淺,以斷生死。

50 大病自救法:一、不要怕死,決信我這個病,非但可以養好,並且身體可以格外健康,保證長壽。因為自己機體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二、相信不用醫葯或靠何種營養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三、從今日起,我決定不許再去打擾我那病體,不許想著我那個病是如何病的,好壞都不許去計較它,只做個無事人。四、在這修理期內,不許想念工作,也不許悔恨喪失了時間和工作,專心一致,否則又遲誤了。

51 靜養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齊放下,自己渾身如融化,不許用一毫氣力,好像沒有這個身子相似。呼吸順其自然,心也不許它用一點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腳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氣血順暢。

52 修行要訣:寂照照寂 切忌用力 成佛作祖 無他秘密。
具體要求:不許任何部分用一點氣力,包括意念、呼吸、肢體,做到:眼不觀,耳不聞,鼻不嗅,舌不嘗,口不納,心不想。此是唯一條件。若有所思所聞所覺,即是用氣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氣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氣力。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內出納,而渾身八萬四千毛孔中有了動作,或張或翕,此時無我無身無氣無心,天然心歸本位。所謂引火歸元,又名水火既濟,為治療百病之總訣。

53 為了養生而死的,佔十分之三。到底怎麼回事?是因為太愛惜自己的身體了。為了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寵,怕吃虧,怕上當,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擔驚受怕,患得患失……這樣,他那顆心整天縮成核桃樣,像是被狗反復啃過,怎麼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你要是養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遠離死。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會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仗遇不上刀槍,就是遇上,刀槍也不傷他。為什麼?因為他不把死當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沒法了。養生,並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經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經不再怕死,那麼死也就不再是問題。生死這一關過去,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因此,修道的人能夠長生。沒想到長生,反倒能長生。一心想著長生,反而死得快。長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帶現象。

54 人有病,人還不以為有病,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55 天天三更半夜還在網上的人,本身就是養生的大忌。包括一些所謂的名醫也是這樣。還有,他們的心量也是斤斤計較,試問這樣的人連自己都保不住,還怎麼醫人呢?

56 別貪那個小便宜,大便宜也別貪。一個貪字就含著禍。貪,患得患失會導致人得心臟病。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現。

57 不要天天想著吃什麼補陰,吃什麼壯陽。記住了,運動就可以生陽;靜坐就可以生陰。陰為陽之母,陽為陰之用。

58 人在氣不足的時候,不能盲目補氣,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如果是因為血不足,就需要先補血,因為血為氣之母,否則就成了干燒器皿,把內臟燒壞;如果是因為淤滯不通,就可以增加氣血,血氣同補。這樣才能達到補氣的作用。

59 環境對人養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就是為什麼人在空氣清新的深山老林里,會把痼疾養好的道理。因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質(負離子)會通過人在放鬆情況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體內部,從而滋潤孕養五臟六腑,使人重新煥發活力。還有重要的一點常人並不所知,就是人不僅僅是通過口鼻來呼吸,人身體的每個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們吸取著天地的精華。

60 人在松靜的狀態下,慢慢深呼吸就能體會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氣的交換:在吸氣時,實際除了肺在吸氣,整個身體是在把體內的氣向外排,即把人的氣釋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氣時,實際人是在通過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氣。這大概就是老子所說的「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61 運動有兩點禁忌:一是不能在氣血不足的時候運動;二是不能在污濁的環境中運動。

62 運動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氣血的運行速度,促進體內的垃圾排出體外;二是打開皮膚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氣。

63 什麼是悟性?什麼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處理、看待一切事物。但一些庸人自擾的人總是把簡單的事情看復雜了、做復雜了。繁和簡其實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兩個方面。聰明的人看到的是簡單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復雜的一面。

64 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是什麼?佛是心。

65 現代的醫院和法院差不多,動不動就給病人下了死刑判決通知書。而好多情況下,是把不該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為什麼這么說呢?就以「癌症」為例,癌症現在在人們的心裡=死刑。其實如果我們不叫它癌症,那麼對於病人來講,就等於給病人留下了希望,等於留下了生機。所以我講,現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嚇死的,是被精神壓力折磨死的。同時也是被醫院折磨死的。因為你一旦被診斷成了癌症,那麼他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處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為你是癌症。事實上講,沒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從心生,一切病從心治。只要你還活著,你就有生機。找到了這個生機,對症而治,你就會康復。

66 現在是一個競爭,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亂了,把人引入了魔道。競爭是什麼?競爭就是把人們引入無限的貪欲世界。你一方面提倡競爭,一方面又談什麼構建和諧社會,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嗎。

67 根據陰陽互抱的原理來看,清與濁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將與體內污濁之物相抱,從而把它們排除體外。

68 污濁之物的產生一是因為食入不幹凈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過多的食物,體內不能運化造成食物堆積成垃圾。

69 順應自然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一個人生下來,他的命運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數的。他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如果能順著他的運數去做,就會平安無事。有悟性的人會發現、知道自己的運數,知道他應該干什麼,不應該干什麼。所以養生絕對不是簡單模仿,人雲亦雲。不要去羨慕別人,要從自己的心裡找到自己的悟性。那麼人如何才能發現自己是否順其自然了呢?其實這太簡單不過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違背自然了。要做到順外面大自然的自然,還要順自己內在命運的自然,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70 很多人一聽到醫師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時,往往都會顯現出一副無辜的模樣,希望用切、割、毒、殺等外來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會沒來由地產生嗎?世上絕對沒有這種「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話,通常患者都會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經一連熬了好幾個通宵;有些人會說,自己最近吹了冷風、淋了雨;有些人則說,工作的壓力很大,常常頭痛又失眠。事實上,諸如此類現象,都是導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話說,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覺性夠的話,自然能夠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標。

71 真正的科學是什麼?就是因緣果報。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學。

72 沒有怕吃虧的心,沒有占別人便宜的心。換句話說,就是你能吃虧,別人就是要你命你都捨得,你都給他,而自己在任何時候都不去貪便宜,那你的心還能不定嗎?世人誰能做到?但佛就做到了。

73 當人們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後,會真正享受到那種完全不用擔心疾病的自信,這種感覺真好,但願您也能和我們一樣擁有這份自信。
74 學問深時意氣平,心定則氣平。所以對於一個得道的人來說,觀察一個人,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也是相隨心轉的結果。

75 名為五欲之最難破者,色次之,財又次之,食與睡更次之。名心不死,無以入道。

76 百病之始,起於風邪乘入。如體氣虛弱,營衛失調,或憂思驚恐,酒色勞力,真氣耗而外邪入矣。

77 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干,水干則地損。

78 對於醫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79 從當年希特勒繞開盟軍堅固防線攻克馬其諾防線的案例中,我悟到了:對付一些頑固的病症,不能正面硬攻,要從其他的相關方面突破。如治療腎病,肝病這些頑固之症,可通過調肺、脾等來達到效果。

80 中庸,是養生的根本原則。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所以,只有氣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81 人只有悟到什麼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後能順其自然,這個人就是神人。懂得陰陽了,懂得順其自然了,你就一定會成為良醫大德了。

82 什麼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面,任何事物都要經過生、長、收、藏的過程。你順應這個過程,採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去調節病人的平衡,怎麼會治不好病呢。

83 簡單和復雜是一對陰陽,越是復雜的事情,往往用最簡單的辦法就可以解決。同樣,看似最簡單的問題,你往往解決起來並不容易,你付出極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決得了。這就和剛柔一樣,柔極能克剛,剛極柔不防。所以,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要有這個思路,遇到復雜的問題要去找簡單的方法解決,遇到簡單的問題不要忽視它,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就和毛主席所說的那樣,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就是對問題給予藐視,對過程引起重視。

84 我們看看這個世界上是不是這個道理。吃飯睡覺有幾個人能順其自然,有幾個人能遵守自然。你遵守不了,為什麼?因為它太簡單了,正因為太簡單了,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這就是辯證法。

85 什麼是平衡?平衡就是陰陽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約,哪一方太過或不及都會失去平衡。怎麼會傷元氣,失去平衡就是在傷元氣。經常處於平衡的狀態,元氣就會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86 陰陽之道就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轉化。任何一對矛盾,如果一方脫離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約了。那它離消失、滅亡就不遠了。你看,當今社會,領導們都不喜歡制約,喜歡獨來獨往,我行我素,貪污受賄,其結果是什麼就可想而知了。陰和陽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個事物的出現,總有另它產生的因素,但同時總會出現另一因素來制約它。這就是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也是陰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道理。所以養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總有一個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時也會有一個制約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葯存在一樣。

87 什麼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陰的制約了,所以其下場畢竟是……,同樣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這就是失去陽對他的制約了。
88 如何具有大智慧,沒有博大的胸懷,哪來的大智慧。

89 俗語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也要應時,到什麼年齡就要學他這個階段應該學的東西,否則就是不應時,不順其自然。但看看我們現在的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有多少是學了應該學的東西。小時候應該學什麼,應該學德,學孝道,接著學識字斷句,再往下學如何做事。到青年學如何優生優育、家庭幸福。到了中年,學習養生之道。到了老年,學放下心態,安享晚年。繼續教育學什麼,就是要學這些。

90 情志跟疾病的相關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葯物治療,治來治去都不好,對於這類疾病,解鈴還需系鈴人。五志能夠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91 養生有一條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陽氣不足,陽氣不足,死神就會找到你。這就是道家所講的,修煉人要有英雄的氣質。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92 當你把什麼學問理解到她是非常簡單樸素的時候,這時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你還感到她是那麼博大精深,深不可測,那是你還沒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見到茂密的樹葉,而沒看到她的根本,這時候你還是處於「有」的階段,沒有達到「無」的境界。一切離不開陰陽,萬事萬物離不開陰陽。這個根本就是陰陽。知其一,萬事畢。

93 凝神定氣,物我兩忘。---養生的真諦。

94 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95 五行相生相剋的應用:凡是因五臟太過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剋的方法對治。同樣,凡是因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決。這是運用五行的根本原則。

96 現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質生活方面下工夫,這種追求的後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們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一旦這種慾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們的就是無止境的痛苦。其實,物質能帶來的享受,精神也能;葯物能治療疾病,心理療法也能做到。所以,我們用一生來追求財富,不如用一生來培養出一種好的心態,讓我們的精神達到一種超凡的境界。

97 當人們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後,會真正享受到那種完全不用擔心疾病的自信,這種感覺真好,願我們都能擁有這份自信。

98 我們人體是一個充滿智能的機體,我們的身體有好多「哨兵」:牙齒、闌尾、扁條體等。本來一旦我們的身體有異常時(通常是「上火」),這些哨兵會立即做出反應通知大腦。聰明的人這時候就應該調整心態,檢討自己,讓自己平和下來。但現在我們的西醫都做了什麼?你疼不是嗎,我把你們通通切除掉。現在更有甚者,發明了一種儀器,你不是得了過敏性鼻炎打噴嚏嗎?我把你鼻子里的敏感區神經燒毀,這樣以後你怎麼刺激它都不會打噴嚏了。西醫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可能我們再生病後,切掉的就是我們的五臟六腑了。

99 記住,我們偶爾拉肚子、打噴嚏、咳嗽、發燒等都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修復系統在工作,不要一出現這些症狀就濫用葯物。

100 很多重病或絕症,都只有一個理由:恨。當這恨沒了,病也必一起消失。這世間最難解的是綿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開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最後,祝願所有看過這個主題的人能從中得到養生方面的啟示,願您的身心從此健康快樂。

7、養生秘籍

養生100條。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2 一切葯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葯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9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慾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10 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11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12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正是人衰老的機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減少體內的垃圾;2)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3)增加體內的氣血。

14 與其相信葯物,相信檢查的數據,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開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這一切。

15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為了你的健康,你學佛吧。學佛得到的快樂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 對於一個有宿疾的人來說,只有氣血充足了(一是通過這里所介紹的補充氣血的方法,二是通過靜坐打通氣機),病情才會顯現出來。所以練功的人在功夫達到一定水平後都會出現一些「有病」的現象。這個時候要沉住氣,定下心來多做些靜功來增加自己的氣血,以盡快度過這個時期。

17 人違背了養生法則,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就和交通規則一樣,你違背了交通規則,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

18 人為什麼必須保持一定的飢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家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所以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 人要想健康,就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只有這樣,你的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餘的食物來釋放游離的"虛火"損害你體內的臟器.這個"虛火"反過來會損耗你的"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人生病,大多數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21 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了,那麼你的悟性就算是開了。老師教人,醫生治病,其實就是在點撥你的這個「機」,讓你「機」打開。這個「機」,有時也叫「關鍵」。當然,這個「機」起作用是有條件的,就和氫氣只有達到一定濃度,遇火才可以燃燒爆炸一樣。記住,別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內因。

22 其實,許多真正的發現和發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謂系統的書本知識;恰恰相反,一個沒有受過任何系統教育,但悟性極高的、具有開放思維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 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24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25 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盪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慾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

27 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28 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慾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

29 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干,水干則地損。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31 人病可分兩種:一是經絡基本暢通但氣不足。表現是經常這疼那疼,這是因為他氣不足以氣化食物,而產生了相火(也叫虛火),隨著經絡在體內亂穿,哪兒通走哪兒,遇到一個地方堵塞了,這個地方就疼了。這樣的人吃一點葯物就會立即見效。二是經絡不通,氣也就無處存身。表現在外表看不出有什麼毛病,但一旦發現就是大病,而且這種人經常是吃什麼葯都見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發謂之機。箭在弦上要發出去,必須撥動這個機。其他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都有一個機,只有觸動這個機,事情才會發生,不觸動這個機,其他的條件再多,也沒辦法引發事件。機就是這么一個東西,它是事情發生的最關鍵因素。它是點,不是面。可是觸動這個點,就能帶動面。所以,病機就是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最關鍵因素,(也可以講,病機一開,人的病狀就會顯現出來,人就進入了「病」 的惡性循環當中。和病機相對的就是「生機」。生機一開,人就會進入康復這個良性循環當中。實際上病機和生機是一個東西的兩個方面,是一對陰陽。病機開了,生機就關了,而生機開了,病機也就自然開始關閉了。這個就是辯證法。)

32、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33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34 風寒陰陽暑濕,在在皆可使人致病。萬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虛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衛力,如衣食住等等。貧人有抵抗力,如氣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傷胃傷齒。貧人多餓,所食不雜,故無腸病。富人多逸,故多氣惱。貧人多勞,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盡則窮。窮人能勤儉,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衛力富,則精氣神之抵抗力弱。保衛力弱,則抵抗力強。

35 大病初癒,切忌理發洗足沐浴

36 故求長壽無病,常強肉身。欲強肉身,當調伏精氣神。欲調精氣神,當拒絕擾亂之賊。欲杜此賊,當先攝心。欲求攝心,當化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學心戒。但空口言戒,無益於事,必求開慧,方不為所愚。欲求開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學靜坐。

37 能靜則仁,有仁則壽,有壽是真幸福。

38 一切修身修心法門,只有兩字訣:曰放下、曰回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頭,病者頓愈,迷者頓覺。此真無量壽者。

39 心過勞的人,心疲肝旺,心過勞就是心太滿,不虛。心滿,則不納肝(木)生之火,心不納肝生之火,則肝氣必積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營養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於是腎水大虧,水不足則火更旺,心腎相聯,心氣更弱,肺病即成。內部相互關聯,一動全動,一病全病。而擾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覺,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靜坐。

40 靜坐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現在病可去,未來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則神明,神明則機靈,靜者心多妙,觀機辨證,格外敏捷,見理既正,料事益遠,遇亂不驚,見境不惑,能一切通達,自無主觀偏執之弊,而大機大用,由此開啟矣。

41 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諱是嗔恚心起。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心安定。然後慢慢調理,健康很快恢復。心安才能氣順,氣順才能除病。否則心急火上,肝氣受損,加重病情。心神寧一,那渾身的血氣,自可健全發揮。
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寂然無念,是無心心也。

42 子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

43 睡時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

44 午時屬心,此時可靜坐一刻鍾,閉目養神,則心氣強。

45 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郁怒,不然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

46 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

47 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癤為瘰,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郁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第二以葯石、按摩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

48 養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損氣,反而不美。另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49 心屬火、腎屬水,心腎相連。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濟,則蒸氣內發。各部機體運動,可求得健康。此可於舌上察知。舌無水則不活,故活字以三點水加舌字。舌上可以報告內部各種病狀深淺,以斷生死。

50 大病自救法:一、不要怕死,決信我這個病,非但可以養好,並且身體可以格外健康,保證長壽。因為自己機體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二、相信不用醫葯或靠何種營養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三、從今日起,我決定不許再去打擾我那病體,不許想著我那個病是如何病的,好壞都不許去計較它,只做個無事人。四、在這修理期內,不許想念工作,也不許悔恨喪失了時間和工作,專心一致,否則又遲誤了。

51 靜養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齊放下,自己渾身如融化,不許用一毫氣力,好像沒有這個身子相似。呼吸順其自然,心也不許它用一點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腳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氣血順暢。

52 修行要訣:寂照照寂 切忌用力 成佛作祖 無他秘密。
具體要求:不許任何部分用一點氣力,包括意念、呼吸、肢體,做到:眼不觀,耳不聞,鼻不嗅,舌不嘗,口不納,心不想。此是唯一條件。若有所思所聞所覺,即是用氣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氣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氣力。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內出納,而渾身八萬四千毛孔中有了動作,或張或翕,此時無我無身無氣無心,天然心歸本位。所謂引火歸元,又名水火既濟,為治療百病之總訣。

53 為了養生而死的,佔十分之三。到底怎麼回事?是因為太愛惜自己的身體了。為了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寵,怕吃虧,怕上當,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擔驚受怕,患得患失……這樣,他那顆心整天縮成核桃樣,像是被狗反復啃過,怎麼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你要是養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遠離死。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會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仗遇不上刀槍,就是遇上,刀槍也不傷他。為什麼?因為他不把死當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沒法了。養生,並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經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經不再怕死,那麼死也就不再是問題。生死這一關過去,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因此,修道的人能夠長生。沒想到長生,反倒能長生。一心想著長生,反而死得快。長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帶現象。

54 人有病,人還不以為有病,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55 天天三更半夜還在網上的人,本身就是養生的大忌。包括一些所謂的名醫也是這樣。還有,他們的心量也是斤斤計較,試問這樣的人連自己都保不住,還怎麼醫人呢?

56 別貪那個小便宜,大便宜也別貪。一個貪字就含著禍。貪,患得患失會導致人得心臟病。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現。

57 不要天天想著吃什麼補陰,吃什麼壯陽。記住了,運動就可以生陽;靜坐就可以生陰。陰為陽之母,陽為陰之用。

58 人在氣不足的時候,不能盲目補氣,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如果是因為血不足,就需要先補血,因為血為氣之母,否則就成了干燒器皿,把內臟燒壞;如果是因為淤滯不通,就可以增加氣血,血氣同補。這樣才能達到補氣的作用。

59 環境對人養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就是為什麼人在空氣清新的深山老林里,會把痼疾養好的道理。因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質(負離子)會通過人在放鬆情況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體內部,從而滋潤孕養五臟六腑,使人重新煥發活力。還有重要的一點常人並不所知,就是人不僅僅是通過口鼻來呼吸,人身體的每個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們吸取著天地的精華。

60 人在松靜的狀態下,慢慢深呼吸就能體會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氣的交換:在吸氣時,實際除了肺在吸氣,整個身體是在把體內的氣向外排,即把人的氣釋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氣時,實際人是在通過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氣。這大概就是老子所說的「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61 運動有兩點禁忌:一是不能在氣血不足的時候運動;二是不能在污濁的環境中運動。

62 運動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氣血的運行速度,促進體內的垃圾排出體外;二是打開皮膚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氣。

63 什麼是悟性?什麼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處理、看待一切事物。但一些庸人自擾的人總是把簡單的事情看復雜了、做復雜了。繁和簡其實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兩個方面。聰明的人看到的是簡單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復雜的一面。

64 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是什麼?佛是心。

65 現代的醫院和法院差不多,動不動就給病人下了死刑判決通知書。而好多情況下,是把不該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為什麼這么說呢?就以「癌症」為例,癌症現在在人們的心裡=死刑。其實如果我們不叫它癌症,那麼對於病人來講,就等於給病人留下了希望,等於留下了生機。所以我講,現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嚇死的,是被精神壓力折磨死的。同時也是被醫院折磨死的。因為你一旦被診斷成了癌症,那麼他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處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為你是癌症。事實上講,沒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從心生,一切病從心治。只要你還活著,你就有生機。找到了這個生機,對症而治,你就會康復。

66 現在是一個競爭,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亂了,把人引入了魔道。競爭是什麼?競爭就是把人們引入無限的貪欲世界。你一方面提倡競爭,一方面又談什麼構建和諧社會,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嗎。

67 根據陰陽互抱的原理來看,清與濁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將與體內污濁之物相抱,從而把它們排除體外。

68 污濁之物的產生一是因為食入不幹凈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過多的食物,體內不能運化造成食物堆積成垃圾。

69 順應自然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一個人生下來,他的命運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數的。他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如果能順著他的運數去做,就會平安無事。有悟性的人會發現、知道自己的運數,知道他應該干什麼,不應該干什麼。所以養生絕對不是簡單模仿,人雲亦雲。不要去羨慕別人,要從自己的心裡找到自己的悟性。那麼人如何才能發現自己是否順其自然了呢?其實這太簡單不過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違背自然了。要做到順外面大自然的自然,還要順自己內在命運的自然,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70 很多人一聽到醫師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時,往往都會顯現出一副無辜的模樣,希望用切、割、毒、殺等外來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會沒來由地產生嗎?世上絕對沒有這種「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話,通常患者都會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經一連熬了好幾個通宵;有些人會說,自己最近吹了冷風、淋了雨;有些人則說,工作的壓力很大,常常頭痛又失眠。事實上,諸如此類現象,都是導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話說,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覺性夠的話,自然能夠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標。

71 真正的科學是什麼?就是因緣果報。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學。

72 沒有怕吃虧的心,沒有占別人便宜的心。換句話說,就是你能吃虧,別人就是要你命你都捨得,你都給他,而自己在任何時候都不去貪便宜,那你的心還能不定嗎?世人誰能做到?但佛就做到了。

73 當人們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後,會真正享受到那種完全不用擔心疾病的自信,這種感覺真好,但願您也能和我們一樣擁有這份自信。
74 學問深時意氣平,心定則氣平。所以對於一個得道的人來說,觀察一個人,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也是相隨心轉的結果。

75 名為五欲之最難破者,色次之,財又次之,食與睡更次之。名心不死,無以入道。

76 百病之始,起於風邪乘入。如體氣虛弱,營衛失調,或憂思驚恐,酒色勞力,真氣耗而外邪入矣。

77 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干,水干則地損。

78 對於醫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79 從當年希特勒繞開盟軍堅固防線攻克馬其諾防線的案例中,我悟到了:對付一些頑固的病症,不能正面硬攻,要從其他的相關方面突破。如治療腎病,肝病這些頑固之症,可通過調肺、脾等來達到效果。

80 中庸,是養生的根本原則。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所以,只有氣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81 人只有悟到什麼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後能順其自然,這個人就是神人。懂得陰陽了,懂得順其自然了,你就一定會成為良醫大德了。

82 什麼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面,任何事物都要經過生、長、收、藏的過程。你順應這個過程,採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去調節病人的平衡,怎麼會治不好病呢。

83 簡單和復雜是一對陰陽,越是復雜的事情,往往用最簡單的辦法就可以解決。同樣,看似最簡單的問題,你往往解決起來並不容易,你付出極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決得了。這就和剛柔一樣,柔極能克剛,剛極柔不防。所以,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要有這個思路,遇到復雜的問題要去找簡單的方法解決,遇到簡單的問題不要忽視它,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就和毛主席所說的那樣,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就是對問題給予藐視,對過程引起重視。

84 我們看看這個世界上是不是這個道理。吃飯睡覺有幾個人能順其自然,有幾個人能遵守自然。你遵守不了,為什麼?因為它太簡單了,正因為太簡單了,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這就是辯證法。

85 什麼是平衡?平衡就是陰陽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約,哪一方太過或不及都會失去平衡。怎麼會傷元氣,失去平衡就是在傷元氣。經常處於平衡的狀態,元氣就會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86 陰陽之道就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轉化。任何一對矛盾,如果一方脫離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約了。那它離消失、滅亡就不遠了。你看,當今社會,領導們都不喜歡制約,喜歡獨來獨往,我行我素,貪污受賄,其結果是什麼就可想而知了。陰和陽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個事物的出現,總有另它產生的因素,但同時總會出現另一因素來制約它。這就是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也是陰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道理。所以養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總有一個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時也會有一個制約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葯存在一樣。

87 什麼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陰的制約了,所以其下場畢竟是……,同樣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這就是失去陽對他的制約了。
88 如何具有大智慧,沒有博大的胸懷,哪來的大智慧。

89 俗語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也要應時,到什麼年齡就要學他這個階段應該學的東西,否則就是不應時,不順其自然。但看看我們現在的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有多少是學了應該學的東西。小時候應該學什麼,應該學德,學孝道,接著學識字斷句,再往下學如何做事。到青年學如何優生優育、家庭幸福。到了中年,學習養生之道。到了老年,學放下心態,安享晚年。繼續教育學什麼,就是要學這些。

90 情志跟疾病的相關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葯物治療,治來治去都不好,對於這類疾病,解鈴還需系鈴人。五志能夠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91 養生有一條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陽氣不足,陽氣不足,死神就會找到你。這就是道家所講的,修煉人要有英雄的氣質。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92 當你把什麼學問理解到她是非常簡單樸素的時候,這時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你還感到她是那麼博大精深,深不可測,那是你還沒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見到茂密的樹葉,而沒看到她的根本,這時候你還是處於「有」的階段,沒有達到「無」的境界。一切離不開陰陽,萬事萬物離不開陰陽。這個根本就是陰陽。知其一,萬事畢。

93 凝神定氣,物我兩忘。---養生的真諦。

94 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95 五行相生相剋的應用:凡是因五臟太過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剋的方法對治。同樣,凡是因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決。這是運用五行的根本原則。

96 現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質生活方面下工夫,這種追求的後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們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一旦這種慾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們的就是無止境的痛苦。其實,物質能帶來的享受,精神也能;葯物能治療疾病,心理療法也能做到。所以,我們用一生來追求財富,不如用一生來培養出一種好的心態,讓我們的精神達到一種超凡的境界。

97 當人們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後,會真正享受到那種完全不用擔心疾病的自信,這種感覺真好,願我們都能擁有這份自信。

98 我們人體是一個充滿智能的機體,我們的身體有好多「哨兵」:牙齒、闌尾、扁條體等。本來一旦我們的身體有異常時(通常是「上火」),這些哨兵會立即做出反應通知大腦。聰明的人這時候就應該調整心態,檢討自己,讓自己平和下來。但現在我們的西醫都做了什麼?你疼不是嗎,我把你們通通切除掉。現在更有甚者,發明了一種儀器,你不是得了過敏性鼻炎打噴嚏嗎?我把你鼻子里的敏感區神經燒毀,這樣以後你怎麼刺激它都不會打噴嚏了。西醫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可能我們再生病後,切掉的就是我們的五臟六腑了。

99 記住,我們偶爾拉肚子、打噴嚏、咳嗽、發燒等都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修復系統在工作,不要一出現這些症狀就濫用葯物。

100 很多重病或絕症,都只有一個理由:恨。當這恨沒了,病也必一起消失。這世間最難解的是綿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開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最後,祝願所有看過這個主題的人能從中得到養生方面的啟示,願您的身心從此健康快樂。

8、老人保健十條建議?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老年病人日益增多,關於老年人的一些問題開始凸現出來,除了用一些醫療手段使老年人延年益壽、身體健康外,科學的養生之道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健康科學的養生方法是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及心理變化,通過正確引導和調動積極因素,使老年人在有生之年保持身心健康,生活愉快。
曾經在紐約召開的世界老年醫學年會上,提出老年人強身保健的10條建議:
①講究飲食衛生。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
②保證適當運動。從簡單的散步到各項體育活動都可參加,但不要帶有競爭的心理。
③避免離群索居。保持與家人和朋友們的聯系和往來,不要獨居一室,與世隔絕。
④不要停止工作。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常與人交談,尋找新活動,克服年老無用的心理。
⑤傾聽他人呼聲。別人(年輕人和中年人)需要你的經驗和教益,應該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
⑥葉落應當歸根。年紀一大,應該回到你熟識的天地里去生活。
⑦切忌閉門不出。不要當配偶的附庸,夫妻雙方都應該保持自己原有的情趣。
⑧提倡文化活動。退休後,可以有時間從事以前被迫放棄的各種愛好,如閱讀、下棋、音樂、攝影等。
⑨注重儀容打扮。不注意體形和服飾,意味著自暴自棄的開端。
⑩留出思考時間。進入老年後,要有足夠的時間回憶以往。

9、養生健康知識

養生100條。
1、記住: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1:00~早3: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即第2天沒精神。

2 一切葯物對治病來說都是治標,不是治本,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因為一切的病都是錯誤的因產生錯誤的果.錯誤的因不除,錯誤的果就不會絕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從心生.心凈則身凈.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復系統來修復自己的疾病.其實人和動物是一樣的,動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確的觀念遠比昂貴的葯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確的觀念,你就會有正確的決定,你就會有正確的行為,你就可以預防許多疾病的發生。

4 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絕對不是從書本里學來的,而是從自己的真誠心、清凈心(就是佛家所說的菩提心),從定中生出來的。

5 人是一切生物中構造最完美的靈體,健康的身體是人生來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狀況的調節是靠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修復系統來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輔助作用。

6 人的大部分生病現象是人體在調節、清理身體垃圾時所表現的現象,是人體自動調節平衡所表現出的狀態,所以應該把它們當成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去把它當成病因來消滅。所以當人在生病的時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裡要安定,心定則氣順,氣順則血暢,氣順血暢則百病消。

7 人的健康離不開兩大要素:1)足夠的氣血;2)暢通的經絡(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 足夠的氣血靠:足夠的食物+膽汁+必要時間內(晚天黑後~午夜1點40)優質的睡眠(這個時候大腦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經主導)+良好的生活習慣。

9 暢通的經絡需要:清凈心。一切七情六慾都會破壞清凈心,從而破壞經絡的正常運行。

10 維持健康的身體不僅需要「增收(增加氣血)」,也需要「節支(減少血氣的損耗)」。

11 過度地增加食物不僅不會增加血氣,而且會成為身體中的垃圾負擔,反過來還得靠消耗血氣來把他們清理掉。五臟六腑是一個血氣加工廠,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無限的,所以食物的數量必須得到控制。

12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人的氣血運行,但同時也在消耗人的氣血。人體的微循環主要應該靠松靜來達到的,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 人體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氣來清除它們,但人的血氣因為垃圾的增多和血脈的阻塞而減少,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也正是人衰老的機理。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減少體內的垃圾;2)增加血脈經絡的暢通;3)增加體內的氣血。

14 與其相信葯物,相信檢查的數據,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覺,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調節能力。但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開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這一切。

15 健康,從調節心性開始。為了你的健康,你學佛吧。學佛得到的快樂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 對於一個有宿疾的人來說,只有氣血充足了(一是通過這里所介紹的補充氣血的方法,二是通過靜坐打通氣機),病情才會顯現出來。所以練功的人在功夫達到一定水平後都會出現一些「有病」的現象。這個時候要沉住氣,定下心來多做些靜功來增加自己的氣血,以盡快度過這個時期。

17 人違背了養生法則,雖不一定會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習慣,就會大大增加得病的機會。這就和交通規則一樣,你違背了交通規則,不一定會出事故,但其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

18 人為什麼必須保持一定的飢渴才是對養生有利呢?其實這就是「虛」的妙用。道家講,虛則靈。這和謙虛使人進步,自滿使人落後一樣,所以人必須經常保持「虛靈」的狀態,才能時時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 人要想健康,就必須使體內有足夠的"氣"來"氣化"所進的食物.只有這樣,你的體內才不會積累垃圾,不會有多餘的食物來釋放游離的"虛火"損害你體內的臟器.這個"虛火"反過來會損耗你的"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人生病,大多數是飲食不節的緣故.

21 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了,那麼你的悟性就算是開了。老師教人,醫生治病,其實就是在點撥你的這個「機」,讓你「機」打開。這個「機」,有時也叫「關鍵」。當然,這個「機」起作用是有條件的,就和氫氣只有達到一定濃度,遇火才可以燃燒爆炸一樣。記住,別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內因。

22 其實,許多真正的發現和發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謂系統的書本知識;恰恰相反,一個沒有受過任何系統教育,但悟性極高的、具有開放思維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 人生最忌是個亂字,心亂了,對外可以紊事,對內可以打擾血氣,使失正常。凡惱怒恐怖喜憂昏疑,都是亂,為多病短壽的根源,不但養病時不應亂,即平居時亦忌心亂。

24 多嗔傷肝,多淫傷腎,多食又傷脾胃。憂思傷脾,憤怒傷肝,勞慮傷神。

25 身病之起,無不由心虛弱,外邪乘入。而心虛氣弱,每由心魂惱亂,真體不充,發現種種不安。貪食貪勝貪得貪樂逸,皆足以致病。以貪之不得,於是乎嗔。貪嗔可使心盪氣促,膽驚肝旺,六脈震動,五臟沸騰,外邪同時乘入,此病之起因。

26 凡人慾求長壽,應先除病。欲求除病,當明用氣。欲明用氣,當先養性。養性之法,當先調心。

27 人受五行之氣而治生,故肉身以氣為主。氣虧則病,氣滯則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氣。

28 氣以行血,血以補氣,二而一也。凡人久視則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七情六慾之過則傷元氣、傷心腎。相火旺,真陽耗,

29 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干,水干則地損。

30 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31 人病可分兩種:一是經絡基本暢通但氣不足。表現是經常這疼那疼,這是因為他氣不足以氣化食物,而產生了相火(也叫虛火),隨著經絡在體內亂穿,哪兒通走哪兒,遇到一個地方堵塞了,這個地方就疼了。這樣的人吃一點葯物就會立即見效。二是經絡不通,氣也就無處存身。表現在外表看不出有什麼毛病,但一旦發現就是大病,而且這種人經常是吃什麼葯都見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發謂之機。箭在弦上要發出去,必須撥動這個機。其他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都有一個機,只有觸動這個機,事情才會發生,不觸動這個機,其他的條件再多,也沒辦法引發事件。機就是這么一個東西,它是事情發生的最關鍵因素。它是點,不是面。可是觸動這個點,就能帶動面。所以,病機就是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最關鍵因素,(也可以講,病機一開,人的病狀就會顯現出來,人就進入了「病」 的惡性循環當中。和病機相對的就是「生機」。生機一開,人就會進入康復這個良性循環當中。實際上病機和生機是一個東西的兩個方面,是一對陰陽。病機開了,生機就關了,而生機開了,病機也就自然開始關閉了。這個就是辯證法。)

32、中醫的最高境界是養生,養生的最高境界是養心。所以,就養生而言,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看一個人也是一樣,觀相不如觀氣,觀氣不如觀心。

33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為致病致死之總因。故安心法,為衛生第一要訣。心可以主動一切。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血順則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內部抵抗力強,病自除矣。故治病當以攝心為主。

34 風寒陰陽暑濕,在在皆可使人致病。萬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虛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富人有保衛力,如衣食住等等。貧人有抵抗力,如氣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富人多食肥甘,傷胃傷齒。貧人多餓,所食不雜,故無腸病。富人多逸,故多氣惱。貧人多勞,故少疾病。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盡則窮。窮人能勤儉,即是造福,果熟即富。凡衣食住之保衛力富,則精氣神之抵抗力弱。保衛力弱,則抵抗力強。

35 大病初癒,切忌理發洗足沐浴

36 故求長壽無病,常強肉身。欲強肉身,當調伏精氣神。欲調精氣神,當拒絕擾亂之賊。欲杜此賊,當先攝心。欲求攝心,當化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學心戒。但空口言戒,無益於事,必求開慧,方不為所愚。欲求開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學靜坐。

37 能靜則仁,有仁則壽,有壽是真幸福。

38 一切修身修心法門,只有兩字訣:曰放下、曰回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頭,病者頓愈,迷者頓覺。此真無量壽者。

39 心過勞的人,心疲肝旺,心過勞就是心太滿,不虛。心滿,則不納肝(木)生之火,心不納肝生之火,則肝氣必積而盛。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營養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於是腎水大虧,水不足則火更旺,心腎相聯,心氣更弱,肺病即成。內部相互關聯,一動全動,一病全病。而擾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覺,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靜坐。

40 靜坐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現在病可去,未來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則神明,神明則機靈,靜者心多妙,觀機辨證,格外敏捷,見理既正,料事益遠,遇亂不驚,見境不惑,能一切通達,自無主觀偏執之弊,而大機大用,由此開啟矣。

41 人在生病的時候最忌諱是嗔恚心起。這個時候一定要安然順受,讓心安定。然後慢慢調理,健康很快恢復。心安才能氣順,氣順才能除病。否則心急火上,肝氣受損,加重病情。心神寧一,那渾身的血氣,自可健全發揮。
心有兩種,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風動,風止波息,而水不動。寂然無念,是無心心也。

42 子時失眠,腎水必虧,心腎相連,水虧則火旺,最易傷神。

43 睡時如有思想,不能安著,切勿在枕上轉側思慮,此最耗神。

44 午時屬心,此時可靜坐一刻鍾,閉目養神,則心氣強。

45 早起如在寅時三點至五點,此時切忌郁怒,不然必損肺傷肝,萬望注意。

46 人生一切事業,皆以精神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強弱,全賴心神之靜定不亂,一個亂字,足以妨礙一切工作。

47 人生以血氣流通為主,氣滯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結毒為癤為瘰,為癌為瘤,皆是血氣不流通之故。氣以順為主,血以通為暢。百病無不先由氣滯,氣郁於內,肝先受傷。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訣。而化除要訣有二:第一尋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則一切自化。第二以葯石、按摩助其化除,幫助血氣之流通。

48 養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損氣,反而不美。另不可貪多,貪則無恆而性急,況百病由貪而起,不可再貪以重增病苦也。

49 心屬火、腎屬水,心腎相連。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濟,則蒸氣內發。各部機體運動,可求得健康。此可於舌上察知。舌無水則不活,故活字以三點水加舌字。舌上可以報告內部各種病狀深淺,以斷生死。

50 大病自救法:一、不要怕死,決信我這個病,非但可以養好,並且身體可以格外健康,保證長壽。因為自己機體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二、相信不用醫葯或靠何種營養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三、從今日起,我決定不許再去打擾我那病體,不許想著我那個病是如何病的,好壞都不許去計較它,只做個無事人。四、在這修理期內,不許想念工作,也不許悔恨喪失了時間和工作,專心一致,否則又遲誤了。

51 靜養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齊放下,自己渾身如融化,不許用一毫氣力,好像沒有這個身子相似。呼吸順其自然,心也不許它用一點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腳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氣血順暢。

52 修行要訣:寂照照寂 切忌用力 成佛作祖 無他秘密。
具體要求:不許任何部分用一點氣力,包括意念、呼吸、肢體,做到:眼不觀,耳不聞,鼻不嗅,舌不嘗,口不納,心不想。此是唯一條件。若有所思所聞所覺,即是用氣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氣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氣力。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內出納,而渾身八萬四千毛孔中有了動作,或張或翕,此時無我無身無氣無心,天然心歸本位。所謂引火歸元,又名水火既濟,為治療百病之總訣。

53 為了養生而死的,佔十分之三。到底怎麼回事?是因為太愛惜自己的身體了。為了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寵,怕吃虧,怕上當,瞻前顧後,左顧右盼,擔驚受怕,患得患失……這樣,他那顆心整天縮成核桃樣,像是被狗反復啃過,怎麼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你要是養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遠離死。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會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仗遇不上刀槍,就是遇上,刀槍也不傷他。為什麼?因為他不把死當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沒法了。養生,並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經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經不再怕死,那麼死也就不再是問題。生死這一關過去,還有什麼過不去的?因此,修道的人能夠長生。沒想到長生,反倒能長生。一心想著長生,反而死得快。長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帶現象。

54 人有病,人還不以為有病,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55 天天三更半夜還在網上的人,本身就是養生的大忌。包括一些所謂的名醫也是這樣。還有,他們的心量也是斤斤計較,試問這樣的人連自己都保不住,還怎麼醫人呢?

56 別貪那個小便宜,大便宜也別貪。一個貪字就含著禍。貪,患得患失會導致人得心臟病。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現。

57 不要天天想著吃什麼補陰,吃什麼壯陽。記住了,運動就可以生陽;靜坐就可以生陰。陰為陽之母,陽為陰之用。

58 人在氣不足的時候,不能盲目補氣,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如果是因為血不足,就需要先補血,因為血為氣之母,否則就成了干燒器皿,把內臟燒壞;如果是因為淤滯不通,就可以增加氣血,血氣同補。這樣才能達到補氣的作用。

59 環境對人養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就是為什麼人在空氣清新的深山老林里,會把痼疾養好的道理。因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質(負離子)會通過人在放鬆情況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體內部,從而滋潤孕養五臟六腑,使人重新煥發活力。還有重要的一點常人並不所知,就是人不僅僅是通過口鼻來呼吸,人身體的每個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們吸取著天地的精華。

60 人在松靜的狀態下,慢慢深呼吸就能體會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氣的交換:在吸氣時,實際除了肺在吸氣,整個身體是在把體內的氣向外排,即把人的氣釋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氣時,實際人是在通過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氣。這大概就是老子所說的「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61 運動有兩點禁忌:一是不能在氣血不足的時候運動;二是不能在污濁的環境中運動。

62 運動的作用有二:一是增加氣血的運行速度,促進體內的垃圾排出體外;二是打開皮膚的毛孔,吸收天地精氣。

63 什麼是悟性?什麼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處理、看待一切事物。但一些庸人自擾的人總是把簡單的事情看復雜了、做復雜了。繁和簡其實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兩個方面。聰明的人看到的是簡單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復雜的一面。

64 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是什麼?佛是心。

65 現代的醫院和法院差不多,動不動就給病人下了死刑判決通知書。而好多情況下,是把不該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為什麼這么說呢?就以「癌症」為例,癌症現在在人們的心裡=死刑。其實如果我們不叫它癌症,那麼對於病人來講,就等於給病人留下了希望,等於留下了生機。所以我講,現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嚇死的,是被精神壓力折磨死的。同時也是被醫院折磨死的。因為你一旦被診斷成了癌症,那麼他就可以肆無忌憚地處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為你是癌症。事實上講,沒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從心生,一切病從心治。只要你還活著,你就有生機。找到了這個生機,對症而治,你就會康復。

66 現在是一個競爭,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亂了,把人引入了魔道。競爭是什麼?競爭就是把人們引入無限的貪欲世界。你一方面提倡競爭,一方面又談什麼構建和諧社會,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嗎。

67 根據陰陽互抱的原理來看,清與濁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將與體內污濁之物相抱,從而把它們排除體外。

68 污濁之物的產生一是因為食入不幹凈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過多的食物,體內不能運化造成食物堆積成垃圾。

69 順應自然是養生的最高境界。一個人生下來,他的命運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數的。他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如果能順著他的運數去做,就會平安無事。有悟性的人會發現、知道自己的運數,知道他應該干什麼,不應該干什麼。所以養生絕對不是簡單模仿,人雲亦雲。不要去羨慕別人,要從自己的心裡找到自己的悟性。那麼人如何才能發現自己是否順其自然了呢?其實這太簡單不過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違背自然了。要做到順外面大自然的自然,還要順自己內在命運的自然,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70 很多人一聽到醫師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時,往往都會顯現出一副無辜的模樣,希望用切、割、毒、殺等外來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會沒來由地產生嗎?世上絕對沒有這種「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話,通常患者都會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經一連熬了好幾個通宵;有些人會說,自己最近吹了冷風、淋了雨;有些人則說,工作的壓力很大,常常頭痛又失眠。事實上,諸如此類現象,都是導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話說,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覺性夠的話,自然能夠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標。

71 真正的科學是什麼?就是因緣果報。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學。

72 沒有怕吃虧的心,沒有占別人便宜的心。換句話說,就是你能吃虧,別人就是要你命你都捨得,你都給他,而自己在任何時候都不去貪便宜,那你的心還能不定嗎?世人誰能做到?但佛就做到了。

73 當人們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後,會真正享受到那種完全不用擔心疾病的自信,這種感覺真好,但願您也能和我們一樣擁有這份自信。
74 學問深時意氣平,心定則氣平。所以對於一個得道的人來說,觀察一個人,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也是相隨心轉的結果。

75 名為五欲之最難破者,色次之,財又次之,食與睡更次之。名心不死,無以入道。

76 百病之始,起於風邪乘入。如體氣虛弱,營衛失調,或憂思驚恐,酒色勞力,真氣耗而外邪入矣。

77 治五臟之病,莫先於補氣。腎猶亟焉。補氣在勿動心,心動則肝旺,各脈震驚,真水耗損。
心為扇,主引風。風動則火旺,火旺則水干,水干則地損。

78 對於醫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堅心專,兩心相合,可以統治百病,無不神效。

79 從當年希特勒繞開盟軍堅固防線攻克馬其諾防線的案例中,我悟到了:對付一些頑固的病症,不能正面硬攻,要從其他的相關方面突破。如治療腎病,肝病這些頑固之症,可通過調肺、脾等來達到效果。

80 中庸,是養生的根本原則。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所以,只有氣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81 人只有悟到什麼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後能順其自然,這個人就是神人。懂得陰陽了,懂得順其自然了,你就一定會成為良醫大德了。

82 什麼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面,任何事物都要經過生、長、收、藏的過程。你順應這個過程,採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去調節病人的平衡,怎麼會治不好病呢。

83 簡單和復雜是一對陰陽,越是復雜的事情,往往用最簡單的辦法就可以解決。同樣,看似最簡單的問題,你往往解決起來並不容易,你付出極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決得了。這就和剛柔一樣,柔極能克剛,剛極柔不防。所以,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要有這個思路,遇到復雜的問題要去找簡單的方法解決,遇到簡單的問題不要忽視它,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就和毛主席所說的那樣,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就是對問題給予藐視,對過程引起重視。

84 我們看看這個世界上是不是這個道理。吃飯睡覺有幾個人能順其自然,有幾個人能遵守自然。你遵守不了,為什麼?因為它太簡單了,正因為太簡單了,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這就是辯證法。

85 什麼是平衡?平衡就是陰陽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約,哪一方太過或不及都會失去平衡。怎麼會傷元氣,失去平衡就是在傷元氣。經常處於平衡的狀態,元氣就會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86 陰陽之道就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轉化。任何一對矛盾,如果一方脫離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約了。那它離消失、滅亡就不遠了。你看,當今社會,領導們都不喜歡制約,喜歡獨來獨往,我行我素,貪污受賄,其結果是什麼就可想而知了。陰和陽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個事物的出現,總有另它產生的因素,但同時總會出現另一因素來制約它。這就是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也是陰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道理。所以養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總有一個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時也會有一個制約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葯存在一樣。

87 什麼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陰的制約了,所以其下場畢竟是……,同樣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這就是失去陽對他的制約了。
88 如何具有大智慧,沒有博大的胸懷,哪來的大智慧。

89 俗語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也要應時,到什麼年齡就要學他這個階段應該學的東西,否則就是不應時,不順其自然。但看看我們現在的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有多少是學了應該學的東西。小時候應該學什麼,應該學德,學孝道,接著學識字斷句,再往下學如何做事。到青年學如何優生優育、家庭幸福。到了中年,學習養生之道。到了老年,學放下心態,安享晚年。繼續教育學什麼,就是要學這些。

90 情志跟疾病的相關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葯物治療,治來治去都不好,對於這類疾病,解鈴還需系鈴人。五志能夠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91 養生有一條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陽氣不足,陽氣不足,死神就會找到你。這就是道家所講的,修煉人要有英雄的氣質。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92 當你把什麼學問理解到她是非常簡單樸素的時候,這時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你還感到她是那麼博大精深,深不可測,那是你還沒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見到茂密的樹葉,而沒看到她的根本,這時候你還是處於「有」的階段,沒有達到「無」的境界。一切離不開陰陽,萬事萬物離不開陰陽。這個根本就是陰陽。知其一,萬事畢。

93 凝神定氣,物我兩忘。---養生的真諦。

94 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95 五行相生相剋的應用:凡是因五臟太過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剋的方法對治。同樣,凡是因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決。這是運用五行的根本原則。

96 現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質生活方面下工夫,這種追求的後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們對於物質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一旦這種慾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們的就是無止境的痛苦。其實,物質能帶來的享受,精神也能;葯物能治療疾病,心理療法也能做到。所以,我們用一生來追求財富,不如用一生來培養出一種好的心態,讓我們的精神達到一種超凡的境界。

97 當人們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後,會真正享受到那種完全不用擔心疾病的自信,這種感覺真好,願我們都能擁有這份自信。

98 我們人體是一個充滿智能的機體,我們的身體有好多「哨兵」:牙齒、闌尾、扁條體等。本來一旦我們的身體有異常時(通常是「上火」),這些哨兵會立即做出反應通知大腦。聰明的人這時候就應該調整心態,檢討自己,讓自己平和下來。但現在我們的西醫都做了什麼?你疼不是嗎,我把你們通通切除掉。現在更有甚者,發明了一種儀器,你不是得了過敏性鼻炎打噴嚏嗎?我把你鼻子里的敏感區神經燒毀,這樣以後你怎麼刺激它都不會打噴嚏了。西醫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可能我們再生病後,切掉的就是我們的五臟六腑了。

99 記住,我們偶爾拉肚子、打噴嚏、咳嗽、發燒等都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修復系統在工作,不要一出現這些症狀就濫用葯物。

100 很多重病或絕症,都只有一個理由:恨。當這恨沒了,病也必一起消失。這世間最難解的是綿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開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

10、養生十常是指哪些

適量

與養生十條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