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醫古文養生

醫古文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01 00:56:14

1、醫古文 的讀書報告

內容提要與時間安排,教學方法(講授、提問、討論、實驗等) 簡單介紹本課程的大致情況,使學生在開學伊始明確學習的方向和目標,對專升本的學生要求在古醫籍方面加大學習力度。
教學目的和要求 本課程的性質、學習本課程的意義、本課程的特點、學習的要求及方法
一、 背景、作者及內容簡介(大約20分鍾) 二、課文分析 全文十一個自然段,分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1、2) 提出「導養得理」可以長壽的論點(大約20分鍾) 第二部分(3、4) 說明人體形神互依的關系,提出「修性保神」、「服食養生」的養生方法(大約20分鍾) 第三部分(5~7) 指出違背養生之道的生活方式不但不能使人長壽,反而傷身害命(大約30分鍾) 第四部分(8~10) 論述對養生之道採取不正確的態度,也收不到良好效果(大約30分鍾) 第五部分(11)指出正確的養生方法,並肯定它在長壽方面所起的的顯著作用(大約40分鍾) 三、歸納總結文中重點的字、詞、句及語法現象(大約20分鍾)

2、北京中醫葯大學怎麼樣?值得報考嗎?

很好。是國家211、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北京中醫葯大學始建於1956年,前身為北京中醫學院,是國務院批准最早創辦的高等中醫葯院校。1960年,學校被中央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1971年,學校與中國中醫研究院合並。1977年,兩院分開,分別恢復獨立辦學。



199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中醫葯大學;1996年,入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0年,學校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並,組建新的北京中醫葯大學。



(2)醫古文養生擴展資料:

師資力量

學校有教職工5120人,專任教師1570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佔60.38%,具有碩士以上學位者佔82.55%,有博士生導師335名;有「國醫大師」6人,全國名中醫3人,「首都國醫名師」33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長江學者」青年學者1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人,「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

第七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人,中醫葯高等學校教學名師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1人,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8個。


3、自學中醫看什麼書順序?

在未有教材之前,業醫者學習伊始,或先讀些淺顯易明的書,如《葯性賦》、《湯頭百歌》等,或徑從《內經》、《難經》等經典醫籍讀起,這當然都不失為入門的途徑。



在有了一些了解與基礎後,可以誦讀《雷公炮炙四大葯性賦》,完了接著度就是《葯性歌括四百味》。

然後《醫學三字經》誦讀,看一看診斷學的《脈訣》知與《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最後開始看內科的《傷寒論》。讀書應有重點。抓住重點,反復誦讀乃至背誦,再博覽群書,道是學習中醫應注意的。

學習中醫不僅要讀書,還要背書,這是古今醫家成才的共同經驗,不背一點書,是沒有功夫可言內的。背誦下這些經典,是作為一個中醫學者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是為中醫學知識打下必備的基礎。

經典,即源頭。中醫是一門博大容高深的學問,學中醫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只有沉下心來堅持不懈,才能在這條路上走得遠。

與醫古文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