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霞浦養生

霞浦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01 00:56:03

1、霞浦好不好???

霞浦縣位於福建省東北沿海。地理坐標為北緯26°25′-27°07′,東經119°46′-120°26′。總面積1716平方千米。2003年末,戶籍人口51.4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95萬人。通行閩東方言霞浦話。三沙鎮當地居民方言大部分以閩南話方言為主,是福建閩南地區的移民後裔。 縣人民政府駐松城街道。全縣轄2個街道、6個鎮、6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松城街道、松港街道、長春鎮、牙城鎮、溪南鎮、沙江鎮、下滸鎮、三沙鎮、鹽田畲族鄉、水門畲族鄉、崇儒畲族鄉、柏洋鄉、北壁鄉、海島鄉。 旅遊商貿 旅遊景區建設穩步推進,楊家溪景區開發及配套設施建設初具規模,一貝龍潭旅遊景區前期工程已經結束,投資5億元的高羅濱海旅遊項目開工建設,新開發楊家溪上游龍亭瀑布景區、溪南白露坑景點,成功舉辦「畲族歌會」、空海大師入唐1200周年等活動。好萬佳綜合市場、水果批發市場、惠多超市、永輝超市、東方康寧超市等市場基本建成使用,花卉盆景市場、農資生產資料批發市場等建設進展順利,完成市場載體建設投資8500萬元。 休閑娛樂 與日俱增的霞浦,休閑娛樂場所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發展。有老牌的不見不散咖啡廳、環島大酒店、新時代KTV等;也有新開的金城娛樂城、福興牛排、新東方大酒店。 美女之鄉 1,濱海小縣美女輩出 霞浦,閩東沿海的一個小縣,沒有太大名氣。但是初到霞浦的人,每每驚訝於霞浦的海鮮。原汁原味的海鮮總會在第一時間迷倒外鄉人的味蕾:還有這么鮮的海味啊!品嘗完美食,上街走走,他們在視覺上又有了收獲:這里的女子長得清清爽爽,天生麗質。莫非這里盛產美食之外還盛產美女?南來北往的外鄉人和不斷離開故土的霞浦女子,在有意無意之間,為霞浦營造了一個「美女之鄉」的稱謂。有意思的是,霞浦當地人並沒有覺得自己旗下的女子有多美,聽到誇獎之聲,不免忐忑和羞赧。 事實上,霞浦大可以坦然接受「美女之鄉」的稱呼。 在霞浦民間,流行著一句俗語:「涵江荔枝粒粒紅,洪江女子不用挑。」涵江和洪江是霞浦沿海的兩個漁村,涵江盛產晚熟荔枝,是我國緯度最北的荔枝產地;而洪江,則是曾獲福建省「首席模特」、第9屆中國模特之星大賽季軍的洪琪兒的家鄉。這句俗語從何時流傳開來己無從考證,但它至少印證了一個事實,這里的美女和荔枝一樣,扎堆產,是出了名的,是水靈靈的。 在一位外省詩人的筆下,霞浦美女是這樣的:一個叫霞浦的地方/讓每一個在場的人/心旌搖盪/……幾小時的車程有點遙遠/請問身邊的這些人/有沒有霞浦的姑娘/即使是霞浦附近的/也好啊/……詩人妙筆有誇張的成分,但霞浦姑娘的美具有群體優勢卻是無可置疑的。 霞浦美女用一個「水」字就可以形容,水一樣柔潤的容顏,水一樣柔美的身姿,水一樣清澈的氣息。因為孕育她們的就是「水」,長成「出水芙蓉」,也算是「水到渠成」,只是,你不要驚訝,這「水」,是藍的。 2,秀麗山水孕育美女 從某種意義上說,霞浦美女是海的女兒。 都說海邊不出美女,海風粗糲,再天生麗質也難抵日日吹刮,但霞浦的海對這方土地上的女子似乎特別眷顧。關於霞浦海邊出美女,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在霞浦東沖半島中部的葛洪山麓,有一塊奇石,終日海風拂拭,光亮無比,酷似鏡子,女子在它跟前一照,就會亮麗無比,附近村莊的女子,經常上山照一照,果真越照越美。「美人鏡」一說不脛而走,十里八鄉的女子蜂擁而至,長此以往,「美女」就像種子一樣在海邊播撒,生生不息。其實葛洪山,還是道教名山,相傳葛洪在山上潛心修煉,種茶品茗煉丹,修得養生駐顏之術,在海邊村落流傳,其中不乏養顏秘笈。 當然這僅僅是傳說,海的女兒們成為美女,自有其成長的飲食、氣候、地理、環境、人文等多方面因素。霞浦,是福建省海域面積最大、海岸線最長、淺海灘塗最廣、島嶼和港口最多的沿海縣份。404公里長的海岸線逶迤多姿,104萬畝灘塗披彩流金,196個島嶼星羅棋布,700多種海洋生物暢游其中。霞浦海鮮聲名遠播,普通人家三餐不離海鮮,魚米之鄉的稱謂由來已久。千百年來,品種繁多、營養豐富的海鮮,養育了一撥又一撥美女。 霞浦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溫潤,充足的光照,豐沛的雨水,滋潤著霞浦的山川大地,也把霞浦的女子滋潤得桃紅柳綠。霞浦南面的東沖半島,像一個仙人的巨臂,神氣地伸入大海,攬回一灣海水,成了內海的「東吾洋」和「官井洋」,兩洋是少有的湖泊性海洋,多少調和了海風的粗糲,對於生在海邊的女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上天的饋贈和垂青。東沖半島裊裊娜娜探入大海,造就了曲曲折折的海岸線,曲折度1∶10,為福建最曲折的海岸線,它的曲折看似和美女沒有多少關系,其實不然,曲折多姿的海岸線,造就了霞浦瑰麗壯美的海洋風光。從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灘塗上的日出日落,沙海邊的潮漲潮平,岸礁上的鷗鳥翔集,星光下的海風輕拂,哪一樣不是美?經年沉浸其中,又怎能不受濡染? 3,歷史文化滋養美女 如果僅有美貌,美女是不夠美的。幸運的是,借著悠久文化和歷史的熏陶,霞浦美女多了一份氣韻和內涵。 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霞浦始設溫麻縣,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長溪縣,公元1286年升縣為福寧州,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升州為福寧府,是福建省八府之一。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留縣至今,素有「閩浙要沖」、「魚米之鄉」、「海濱鄒魯」的美譽,曾是閩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700多年的歷史積淀,一旦散發醇香,在某個女子身上停駐,就會像一個笑容,綻放美貌之外的芬芳,這樣的女子往往才貌雙全。 民國時期「閩東四才女」中就有兩位是霞浦人,她們是游壽和丘堤。前者後來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書法家,曾長期執教於哈爾濱師范大學,書法界「南肖北游」之說中「北游」說的就是游壽。後者則是中國第一代最為激進、前衛的才華橫溢的現代派女畫家。在校讀書期間丘堤就被譽為「校花」,同學們編了這樣的順口溜誇贊丘堤:「和芝胖得好,小平瘦得好,莆生正正好,三個不如碧珍(丘堤)好。」成年之後的丘堤,美麗如初,尤其是眉目間詩意的清澈,總讓人難忘。而她的才 情,一點不遜於她的美貌。曾留學日本的丘堤,她的油畫《花》在1933年獲惟一的「決瀾社獎」,「決瀾社」是中國藝術史上第一個現代藝術社團。她1956年設計的《採茶撲蝶》歌舞服裝,獲全國舞蹈會演服裝設計大獎,作品現收藏於上海美術館。 山水造就了地域,地域承載著歷史,歷史塑造了人性。霞浦,也許真的是個該出美女的地方。悠久的歷史散發出濃厚的人文氣息在這片土地上綿延不絕,而對女子的浸潤,則會開出更加絢麗的花朵。日本高僧空海於公元804年隨日本第17次遣唐使船入唐,海上遭遇台風漂著霞浦赤岸,停留41天後前往唐都長安訪學求法,學成歸國後成為傳播唐文化的傑出使者。對於空海漂著地,日方曾長期無法確定,正是才女游壽的考古論證才最終確定霞浦赤岸是空海遇難漂著地。作為畲族聚居地,少數民族文化和漢民族文化的互相融合,也使霞浦的文化更加豐富多元,載入《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史》的畲族歌王鍾學吉就是霞浦人,畲族是善歌的民族,上山砍柴,下地勞作,茶餘飯後,談情說愛,都以歌言情詠志。每年元宵節、三月三、九月九,霞浦的畲村就會舉辦畲族歌會,很多少數民族美女就會成為歌會的主角。如果天生麗質,是美女的運氣;如果腹有詩書,那就是美女的福氣了。 4,霞浦美女 聲名遠播 霞浦現在最出名的美女就是洪琪兒。1.77米的高挑身材,氣質高雅,性格淳樸率真。在酒店迎賓小姐的崗位上被發現後,她先後獲得福建省「十佳模特」、福建首屆「車界麗人」最佳潛力獎、中國國際(福州)「汽車形象小姐十佳」等稱號,而在2002年獲得中國模特之星大賽季軍、中國十佳模特、中國模特之星大賽最佳氣質獎,則使洪琪兒完成了從鄰家女孩到T台名模的蛻變。直到現在她所奪取的獎項還是福建省迄今為止在全國模特比賽中的最高獎項,改寫了福建無名模的歷史。除了洪琪兒,薛可心、陳銀杏也是兩位通過比賽進入人們視野的霞浦美女。薛可心,2004年獲得中國首屆攝影模特大賽總決賽季軍,在第55屆世界小姐中國總決賽福建選拔賽中,獲得最佳氣質獎。陳銀杏在2005年度環球小姐中國(北京)賽區總決賽中獲最佳新人獎。陳銀杏畢業於湖北省襄樊學院外語專業,在中學和大學時代,陳銀杏就已經開始展露出文藝才華,曾擔任CCTV希望之星英語演講比賽鄂西北賽區主持人。首度參加大型比賽的她就以驕人的實力力壓群芳,同時還以優異的成績通過研究生入學考試。 霞浦美女聲名遠播,成了福州、溫州等大中城市星級酒店、高檔賓館心儀的對象,紛紛「搜羅」霞浦美女,美麗的迎賓小姐在門口一站,似乎就會招來很多人氣、財氣。而年輕一代的美女也更喜歡背著行囊闖天下走四方,輾轉各地的美女閩劇演員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福建閩劇界,素有「無霞不成團」一說。閩劇是省劇,發源於福州,但是至今活躍在全省各地的百多個民間閩劇團,幾乎每個團里都有霞浦演員,尤以女演員居多,理由之一是扮相好。美女洪琪兒的故鄉洪江在80年代初,一個小小村莊竟可以組建5個戲班。清渺月色中,美麗的村姑們,水袖輕揮,明眸流轉,唱腔柔婉,似乎夜色也會被迷醉。曾獲得福建省戲劇會演優秀演員獎、長沙民間藝術節「映山紅」獎一等獎,被戲迷譽為閩劇「茅威濤」的明星林閩錦,年演出500多場的她,就是從霞浦漁村漁洋里走出來的。霞浦在外演出的閩劇演員達2000多人,霞浦美女在一場場演出中聲譽日隆。民間劇團的演員們一年在外演出收入可觀,成為當地農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

希望採納

2、中國特色小鎮有哪些? 具體點哪些比較有名?

上海的朱百家角,蘇州的同里小鎮,非常具有江南小鎮小橋流水人家溫婉江西吉安的釣原古村落即歐陽修家族及後代所在地,渼陂古村落,感興趣的話距吉安度兩小多小時車程的江西興國縣的三僚中國風水問第一村非常值得一游,吃農家住農家,更可聽農家老少實地實物講解唐朝風水地理大師楊筠松在安史之亂時帶兩名弟子逃難並選擇安居此風水寶地,不僅就此繁衍了後代至今答,同時在此傳播實踐了易經風水中形勢派之理上千年,有理論有口訣且有風水建築內實據,實地一聽之前沒地理風水知識的人可即時開竅,激發出探知風水的興趣,旅遊與受教相結合容,非常值得一去。

3、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有哪些?

福建必去十大景點有梵天寺、鼓浪嶼、海壇島、青雲山、石竹山、福州國家森林公園、福州熊貓世界、福州西湖、鼓山湧泉寺、三坊七巷,下面是對這些景點的詳細介紹:

1、梵天寺:

梵天寺位於大輪山南麓。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廟之一,與福州鼓山湧泉寺、莆田廣化寺、泉州開元寺、漳州南山寺連為福建沿海一線的名寺。在廈門與南普陀寺同為廈門著名的佛寺,同安梵天禪寺創建於隋代開皇元年,比廈門南普陀寺早300多年,比泉州開元寺早100多年。

乃八閩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其原名興教寺,有庵七十二所。宋熙寧二年(1069年)合為一區,賜名「梵天禪寺」。「大輪梵天」以其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被列入「廈門二十名景」。

2、鼓浪嶼: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

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與廈門島上的廈門世茂海峽大廈、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

3、海壇島:

海壇島,亦稱平潭島,是福建省第一大島,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位於福建省平潭縣境內,是平潭縣主島,距福州128公里,東面與台灣省新竹港相距僅68海里,是中國大陸距台灣最近處。

島嶼南北長29公里,東西寬19公里,面積為267.13平方公里,占平潭縣總面積的72%,以形似壇、兀峙海中得名。島上時常「東來嵐氣彌漫」,簡稱「嵐」,別稱「東嵐」,舊稱「海山」。

海壇島名勝古跡有三十六腳湖、石牌洋礁、仙人井、一片瓦和殼丘頭遺址,有龍鳳頭度假村和壇南灣海濱浴場。

4、青雲山:

永泰青雲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嶺路鄉與莆田市涵江區交界處,是國家級AAAA重點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永泰青雲山風景名勝區是集峽谷、森林、瀑布、古火山口、高山牧場和鳥類自然保護區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區,主要旅遊景點有九天瀑布、青龍瀑布、雲天石廊、桫欏神谷景區及單獨管理的天池草甸景區。2003年7月31日,永泰青雲山風景名勝區獲得4A級風景名勝區榮譽。

5、石竹山:

石竹山風景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下轄縣級市福清市石竹街道。有兔耳嶺的怪石靈雄,千島湖的湖光山色,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勝鼓山」之譽,為福建省道教名山。

山間有紫雲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龍窩、鶴影石、鴛鴦石、棋盤少、龜蛇石、蟠桃石、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

6、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是福建省首家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全國十大森林公園之一,也是福州地區六個中國4A景區之一。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原名福州樹木園,創建於1960年2月、1988年經國家林業部批准建立"福州森林公園"。面積859.33公頃。分森林區、苗圃、溫室、專類園、休息區等5個部分。

7、福州熊貓世界:

福州熊貓世界,又名海峽熊貓世界,由「大熊貓館」、「小熊貓館」、「熊類展區」、「熊貓博物館」、「熊貓影劇院」。

熊貓世界以獨特的科研馴化、大熊貓生殖生理研究、異種克隆大熊貓試驗和配套的青少年科普教育設施而聞名中外。

8、福州西湖:

福州西湖公園位於福州市區中心區域,至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有蘇州園林的別樣風格,兔耳嶺怪石奇觀,是福州市民休閑最佳去處。

福州西湖為晉太康三年郡守嚴高所鑿,在唐末就已經是游覽勝地;五代時,福州西湖成為閩王王審知次子王延鈞的御花園。到宋代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林則徐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1914年辟為西湖公園。

9、鼓山湧泉寺:

湧泉寺為閩剎之冠,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寺院建在海拔455米的鼓山山腰,佔地約1.7公頃,前為香爐峰,後倚白雲峰,有「進山不見寺,進寺不見山」的奇特建築格局。

湧泉寺始建於783年,初名華嚴寺。傳該地原系深潭,內有毒龍,為害居民,唐建中四年(783),郡從事裴胄請靈嶠法師制伏,師於潭畔誦華嚴經,龍遂離去。

湧泉寺,眾深感師之德,就潭址建寺,迎師住錫,帝敕賜「華嚴」之匾額,稱為華嚴寺。唐武宗滅佛時,華嚴寺被毀。908年,閩王王審知修建新寺「國師館」。

10、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

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區域內現存古民居約有270座,有159處被列入保護建築。

以沈葆楨故居、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築為代表的三坊七巷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福州中心城區的三坊七巷擁有38公頃的完整保護范圍。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4、霞浦開養生粥店選什麼品牌賺錢?

沃頭蠔干粥是挺好的項目,利潤也高。

5、功夫有哪些?

中華武術實在是太博大精深了,先撿幾個有名的講講。

太極拳------陳家溝。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城東5公里處的清風嶺中段,原名常陽村.明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至該村,因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陳氏人丁繁衍,該村更名陳家溝。
太極拳起源
陳卜善武藝,精拳械,曾設武學社於村中,始開陳氏世代習拳舞械之風。明朝末年,陳氏第九世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吸取民間諸優秀拳種之精華,結合導引、吐納術、中醫經絡學,創編了一種新的內功拳種,按陰陽轉換之意取名太極拳。陳氏十四世陳長興,廣開傳拳之門,河北永年人楊露憚即是其著名高徒。之後,陳氏太極拳逐步演變出全國有代表性的「楊、武、吳、孫」等諸大流派。

形意拳------發源於山西太谷,山西形拳講究功力,形松意緊,外形不拘一格,打法變幻多端的風格特點。在形意十二形中,重點突出所取動物的進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的練法,五行中講究金、木、水、火、土的內涵。
[編輯本段]拳術起源
形意拳尊岳武穆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初山西姬際可。據說姬際可曾習藝於河南少林寺學習心意把,又精通六合槍法。後又得到岳武穆拳譜,後以岳飛拳譜為理論,把大槍術化為拳法,並融合原來學的心意把,創出此拳。姬際可門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傳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 現代盛行的形意拳,是由河北深州李洛能從山西戴氏心意拳發展出來的,並加以定名。

八卦掌------八卦掌的起源,據考證為清代河北文安縣人董海川(約1813董海川祖師塑像~1882)在江南遊歷時得到道家修煉的啟示,結合武術加以整理而成。董海川曾在清朝肅王府作拳師,故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帶流傳開來,近百年來遍及全國,並傳播到國外(如東南亞地區)。

劈掛掌------劈掛拳,在明代中葉就已流傳於民間了,明代軍事家戚繼光(1528—1587)在《紀效新書》 中對劈掛拳就有精闢的論述。他在《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寫道:「披劈橫拳,而其快也 。」這是指劈掛拳迅猛快捷。又說:「腿可飛騰,而其妙也。」這是描述劈掛拳中「抄手起腳 」等招勢,說明腿法靈活之妙用。戚繼光在他創編的長拳三十二勢中又吸收了劈掛拳中的埋伏 勢,倒騎龍、摧地龍、順彎肘等單勢動作,這足以見劈掛拳在軍旅武術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戚繼光之後到清代的百餘年間里,沒有關於劈掛拳的詳細記載。約在清嘉慶年間(1796年— —1820年),河北淪州一帶又有些拳流傳,此時劈掛拳已有鹽山和南皮兩支流派了。

螳螂拳------螳螂拳為明末清初膠東人王朗所創,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相傳,王朗祖師察螳螂捕蟬之動靜,取其神態,賦其陰陽,剛柔虛實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後、進退之法,演古傳十八家手法於一體而創螳螂拳法。 在螳螂門古老拳譜《可使有勇》(梁學香著於道光年間)中記載為「昔者王朗老師,作為分身八肘,亂接、秘手,但論虛實剛柔,其妙無敵」。在《螳螂拳譜十八家拳祖姓名》中提到「王朗的螳螂總敵」。也就是說在道光年間,所知道的螳螂門祖師,就為王朗。王朗 螳螂拳從萊陽傳出後,由姜化龍、宋子德、崔壽山、王玉山先生於清末民初先後到煙台、青島傳授嫡派螳螂拳,傳授螳螂拳的國術館遍布膠東,由於習練者眾多,逐漸形成了現今煙台螳螂門的三枝四派,分別是:萊陽三山一脈的太極螳螂,煙台郝家的太極梅花螳螂,煙台林景山一系的七星螳螂,龍口、招遠林世春一脈的六合螳螂等。1983年,在國家體委進行的「全國武術遺產搶救、挖掘、整理」工作中,萊陽民間拳師劉希雲先生把祖傳的「螳螂拳譜」獻給國家,並獲「雄獅獎」。同時,名震天下的「三山」之一王玉山先生之子王元亮先生被確定為嫡派螳螂拳傳人,並在萊陽收徒授拳。在此契機下,萊陽的武術運動,盛行一時。現在在萊陽習練螳螂拳的拳師大都是是王元亮先生的徒弟。另外,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許多國家都有螳螂拳的拳法在流傳,據考證均與萊陽螳螂拳有極深的淵源。

詠春拳------ 詠春拳宗師葉問詠春拳,中國拳術中南拳之一。其起源有3 種說法:一說是福建 永春縣嚴三娘 創造,一說是由少林寺和尚至 善從福建帶到廣州光孝寺,另一說是方永春所創造。該拳內容主要包括小稔頭、標子和尋橋 3套拳,以上、中、下三搒手為基本動作。身型要求護襠,沉肩,落膊,抱拳,護胸。主要手型有鳳眼拳、柳葉掌等。主要手法有挫手、撩手、三搒手、左右破排手、沉橋、黏打。主要步法有三字馬、追馬等。攻防中多採用閃身、貼身、緊 迫和緊打,動作敏捷,快速,剛柔相間。

鶴拳------ 鶴拳鶴拳是南拳一種。原稱「白鶴拳」,清康熙(1662-1723)年,福建(現霞浦縣)方七娘創,方原籍浙江麗水人。多流傳於永春、福州、福清、長樂、莆田、連江,寧德一帶,並經過華僑傳到港澳和東南亞。流傳至今已演變為宗鶴(即宿鶴)、 鳴鶴、飛鶴、食鶴(即朝鶴,又名痹鶴)等四種不同的拳種。宗、鳴、飛、食四種鶴拳既然同出一源,它們在技法和訓練要求方面就必然有許多共同之處。

查拳------查拳起源於山東冠縣張尹庄(又名一里庄),由回族人查尚義(查密爾)、滑宗岐、武殿璋等人創編並在回民中傳播。據查拳拳譜和歷代繼承人相傳,明朝西域回民查尚義為抗擊倭寇侵略我國沿海,應徵到內地,行至山東冠縣因病療養,當地百姓對這位愛國義士愛戴尊敬,精心護理,他病癒後為感激當地百姓的恩情,遂將周身武藝留傳給冠縣一代人民。從此,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他,將查密爾(查尚義)所傳身法武拳命名為「查拳」。 滑宗岐與查尚義為師兄弟。滑宗岐所使架子拳命名為「滑拳」,總稱為「查滑拳」。另查拳譜上有武殿璋創腿拳和滑鏜、滑鉤的記載。如「說腿論乃武殿璋,至今二佰余年,盤師武爺爸所傳——武殿璋乃西域人

洪拳------洪拳有大洪拳、小洪拳和老洪拳之分,素有「洪拳為諸藝之源」之說。歷史上洪拳幾經演變,紅拳是我國最古老的拳術之一,屬「上四門」,上四門包括:「紅(拳)、梅(花)、彈(腿)、迷(蹤)」,但紅拳在歷史上很少被官府查禁,不像梅花拳那樣多災多難。所以,天理教起義、義和拳失敗後都以紅拳為幌子,蒙蔽官府。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稱其軍操為「洪拳」;義和團運動乾(乾隆)嘉(嘉慶)時期稱其操練為「紅拳」, 逐步發展為北方的紅拳、南方的洪拳和中原少林看家拳(即三晃膀大洪拳),世代相傳至今。

鐵線拳------鐵線拳,屬於少林外家拳之內功手法,專為鍛煉橋手之用,是「廣東十虎」之首鐵橋三的絕技,後由鐵橋三首徒林福成傳授黃飛鴻。 鐵線拳是一套養生拳,以運動肢干,暢通血脈為主,具有壯魄健體,反弱為強的功能。其大綱不外分外膀手與內膀手二式,外膀手屬外功即手、眼、身、腰、馬;內膀手屬內功即心、神、意、氣、力。它以剛、柔、逼、直、分、定、串、提、留、運、制、訂十二支橋手為經緯,陰陽並用,以氣透勁,又以二字鉗羊馬勢保固腰腎,練此拳法要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放而不放,留而不留,疾而不亂,徐而不弛,無論男女老少,皆能習之,恆久練習,有卻病延年之效。

紅拳------紅拳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周、秦 。西周灃鎬盛行「武舞」「角力」。秦時三輔(今陝西關中一帶)盛行,「手搏」「擊劍」長安附近尤甚,並以對練套路娛樂提高技藝(見《中國武術史》)。又據《史記.張儀傳》記載:「秦人秦聲,舞秦舞擊缶彈箏,擊膊拊髀(bi)」,說是秦王嬴政打完勝仗後的慶功宴上,武士「擊膊拊髀」(跳拍打舞)以示慶賀,這與現紅拳演練套路中 「放炮」、「十大響」的有著同樣的表現形式,與民間流傳的紅拳諺語「擊皮為鼓」也同出一轍。「擊膊拊髀」體現秦人粗獷豪放,既練了「拍打之功」,又練了「撐斬之法」紅拳以「撐斬為母」 撐斬是紅拳拳法的精髓。唐代紅拳拳法稱謂「唐手」「角抵」,唐代著名詩人李白都自稱「十五好劍術」。唐代郭子儀、薛仁貴、都是陝西出的名將。 紅拳是陝西地拳的主流派,這是眾所公認的。在陝西境內又以潼關、大散關為標志分為「關東紅拳」、「關中紅拳」和「關西紅拳」三支。據說陝西境內不少拳術派列,大都是在「關中紅拳」的基礎上演變的。「關中紅拳」以「小紅拳」、「大紅拳」、「二路紅拳」「太祖紅拳」、「粉紅拳」「六趟」、「六架勢」「炮錘」、「四八錘」、為中心習練者最為廣泛。

譚腿------傳說此拳起源於河北省臨西縣龍潭寺,故稱為潭腿;還有一說由河南譚姓之人所創,故名譚腿。但似乎前者的認可度稍微廣一些。明朝正德年間,河南嵩山少林寺僧人相濟禪師,親自到臨清龍潭寺巡訪,與昆侖大師後輩傳人躍空大師相見,兩僧將少林的羅漢拳與臨清潭腿互換學練以留做紀念。隨後少林寺後人又將潭腿的拳架加以改動並添增兩路,故稱少林潭腿。

還有:戮腳、翻子拳、岳家散手、迷蹤拳、三皇炮錘、太祖長拳、燕青拳、大成拳、心意六合拳、少林拳等等。

氣功方面我知道的有:大雁功,智能氣功,清靜布氣功,勁氣鐵布衫,松溪氣功,易筋經,太乙氣功,硬氣功

三大養生功法:五禽戲,八段錦內壯功,太極拳

刀劍套路:六合刀,六合劍等等
最實用的刀法:辛酉刀法,破鋒八式
古代武當有三乘劍法:上乘乃偃月神術,中乘乃匕首飛術,下乘乃長劍舞術

還有丹道的一些氣功和佛家的三脈七輪之說

再說些武術高手:董海川,李洛能,程延華,孫祿堂,霍元甲,李景林(劍術高手),宮寶田等等。哎、太多了。。。。。。。。。。

6、霞浦松樹是怎樣生養生長的

傳說是 勞改犯種的

7、為什麼大家都說霞浦出美女?搞不懂,有誰解釋的清楚些嗎?源自哪裡?

霞浦-美女之鄉
1,濱海小縣美女輩出
霞浦,閩東沿海的一個小縣,沒有太大名氣。但是初到霞浦的人,每每驚訝於霞浦的海鮮。原汁原味的海鮮總會在第一時間迷倒外鄉人的味蕾:還有這么鮮的海味啊!品嘗完美食,上街走走,他們在視覺上又有了收獲:這里的女子長得清清爽爽,天生麗質。莫非這里盛產美食之外還盛產美女?南來北往的外鄉人和不斷離開故土的霞浦女子,在有意無意之間,為霞浦營造了一個「美女之鄉」的稱謂。有意思的是,霞浦當地人並沒有覺得自己旗下的女子有多美,聽到誇獎之聲,不免忐忑和羞赧。
事實上,霞浦大可以坦然接受「美女之鄉」的稱呼。
在霞浦民間,流行著一句俗語:「涵江荔枝粒粒紅,洪江女子不用挑。」涵江和洪江是霞浦沿海的兩個漁村,涵江盛產晚熟荔枝,是我國緯度最北的荔枝產地;而洪江,則是曾獲福建省「首席模特」、第9屆中國模特之星大賽季軍的洪琪兒的家鄉。這句俗語從何時流傳開來己無從考證,但它至少印證了一個事實,這里的美女和荔枝一樣,扎堆產,是出了名的,是水靈靈的。
在一位外省詩人的筆下,霞浦美女是這樣的:一個叫霞浦的地方/讓每一個在場的人/心旌搖盪/……幾小時的車程有點遙遠/請問身邊的這些人/有沒有霞浦的姑娘/即使是霞浦附近的/也好啊/……詩人妙筆有誇張的成分,但霞浦姑娘的美具有群體優勢卻是無可置疑的。
霞浦美女用一個「水」字就可以形容,水一樣柔潤的容顏,水一樣柔美的身姿,水一樣清澈的氣息。因為孕育她們的就是「水」,長成「出水芙蓉」,也算是「水到渠成」,只是,你不要驚訝,這「水」,是藍的。

2,秀麗山水孕育美女

從某種意義上說,霞浦美女是海的女兒。
都說海邊不出美女,海風粗糲,再天生麗質也難抵日日吹刮,但霞浦的海對這方土地上的女子似乎特別眷顧。關於霞浦海邊出美女,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在霞浦東沖半島中部的葛洪山麓,有一塊奇石,終日海風拂拭,光亮無比,酷似鏡子,女子在它跟前一照,就會亮麗無比,附近村莊的女子,經常上山照一照,果真越照越美。「美人鏡」一說不脛而走,十里八鄉的女子蜂擁而至,長此以往,「美女」就像種子一樣在海邊播撒,生生不息。其實葛洪山,還是道教名山,相傳葛洪在山上潛心修煉,種茶品茗煉丹,修得養生駐顏之術,在海邊村落流傳,其中不乏養顏秘笈。
當然這僅僅是傳說,海的女兒們成為美女,自有其成長的飲食、氣候、地理、環境、人文等多方面因素。霞浦,是福建省海域面積最大、海岸線最長、淺海灘塗最廣、島嶼和港口最多的沿海縣份。404公里長的海岸線逶迤多姿,104萬畝灘塗披彩流金,196個島嶼星羅棋布,700多種海洋生物暢游其中。霞浦海鮮聲名遠播,普通人家三餐不離海鮮,魚米之鄉的稱謂由來已久。千百年來,品種繁多、營養豐富的海鮮,養育了一撥又一撥美女。
霞浦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溫潤,充足的光照,豐沛的雨水,滋潤著霞浦的山川大地,也把霞浦的女子滋潤得桃紅柳綠。霞浦南面的東沖半島,像一個仙人的巨臂,神氣地伸入大海,攬回一灣海水,成了內海的「東吾洋」和「官井洋」,兩洋是少有的湖泊性海洋,多少調和了海風的粗糲,對於生在海邊的女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上天的饋贈和垂青。東沖半島裊裊娜娜探入大海,造就了曲曲折折的海岸線,曲折度1∶10,為福建最曲折的海岸線,它的曲折看似和美女沒有多少關系,其實不然,曲折多姿的海岸線,造就了霞浦瑰麗壯美的海洋風光。從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灘塗上的日出日落,沙海邊的潮漲潮平,岸礁上的鷗鳥翔集,星光下的海風輕拂,哪一樣不是美?經年沉浸其中,又怎能不受濡染?

3,歷史文化滋養美女
如果僅有美貌,美女是不夠美的。幸運的是,借著悠久文化和歷史的熏陶,霞浦美女多了一份氣韻和內涵。
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霞浦始設溫麻縣,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長溪縣,公元1286年升縣為福寧州,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升州為福寧府,是福建省八府之一。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留縣至今,素有「閩浙要沖」、「魚米之鄉」、「海濱鄒魯」的美譽,曾是閩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700多年的歷史積淀,一旦散發醇香,在某個女子身上停駐,就會像一個笑容,綻放美貌之外的芬芳,這樣的女子往往才貌雙全。
民國時期「閩東四才女」中就有兩位是霞浦人,她們是游壽和丘堤。前者後來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和書法家,曾長期執教於哈爾濱師范大學,書法界「南肖北游」之說中「北游」說的就是游壽。後者則是中國第一代最為激進、前衛的才華橫溢的現代派女畫家。在校讀書期間丘堤就被譽為「校花」,同學們編了這樣的順口溜誇贊丘堤:「和芝胖得好,小平瘦得好,莆生正正好,三個不如碧珍(丘堤)好。」成年之後的丘堤,美麗如初,尤其是眉目間詩意的清澈,總讓人難忘。而她的才
情,一點不遜於她的美貌。曾留學日本的丘堤,她的油畫《花》在1933年獲惟一的「決瀾社獎」,「決瀾社」是中國藝術史上第一個現代藝術社團。她1956年設計的《採茶撲蝶》歌舞服裝,獲全國舞蹈會演服裝設計大獎,作品現收藏於上海美術館。
山水造就了地域,地域承載著歷史,歷史塑造了人性。霞浦,也許真的是個該出美女的地方。悠久的歷史散發出濃厚的人文氣息在這片土地上綿延不絕,而對女子的浸潤,則會開出更加絢麗的花朵。日本高僧空海於公元804年隨日本第17次遣唐使船入唐,海上遭遇台風漂著霞浦赤岸,停留41天後前往唐都長安訪學求法,學成歸國後成為傳播唐文化的傑出使者。對於空海漂著地,日方曾長期無法確定,正是才女游壽的考古論證才最終確定霞浦赤岸是空海遇難漂著地。作為畲族聚居地,少數民族文化和漢民族文化的互相融合,也使霞浦的文化更加豐富多元,載入《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史》的畲族歌王鍾學吉就是霞浦人,畲族是善歌的民族,上山砍柴,下地勞作,茶餘飯後,談情說愛,都以歌言情詠志。每年元宵節、三月三、九月九,霞浦的畲村就會舉辦畲族歌會,很多少數民族美女就會成為歌會的主角。如果天生麗質,是美女的運氣;如果腹有詩書,那就是美女的福氣了。

與霞浦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