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之道
2、養生的四大忌是什麼?
保健養生禁忌
禁忌一就是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不僅增加開支,而且又害自身健康。如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所以進補一定要「缺什麼,來補什麼」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禁忌二就是越貴越補 所話說「物以稀為貴」,但高貴的傳統食品如燕窩、魚翅之類,其實並無奇特的食療作用,而十分平自常的甘薯和洋蔥之類的食品,卻有值得重視的食療價值。故應「對症下葯」,切勿憑貴賤來分高低。
禁忌三就是以葯代食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說以重葯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知用的葯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禁忌四就是多多益善 任何補葯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道、嘔吐和腹瀉。
我們要走採取正確的保健養生手段才能事半功倍。
3、瘋狂的老子養生十字訣是什麼?
老子養生十字訣:
一、德字訣:老子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要延年益壽,返老還童,須不離常德,要做到先人後己、厚人薄己,過歸於己、功歸於人,勿執我見,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貶人以自大,勿逞強用術,逞才運巧,仗勢欺人,盛氣凌人,言筆缺德嫉謗別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切記搶騙錢財,貪污腐化。若能甘苦如飴,宅心仁厚,功德常修,正心抱一,自能反樸還真,明心見性。
二、養字訣:少言語以養內氣,寡色慾以養精氣,薄滋味以養血氣,咽津液以養臟氣,戒嗔怒以養肝氣,節飲食以養胃氣,勻胎息以養肺氣,少思慮以養腎氣,慎行藏以養神氣。
三、心字訣:萬法唯心,萬道唯心,心為人之主宰,亦為精氣神之主宰,煉精煉氣煉神,均須先從煉心始。心涵動靜,心不動則虛極靜篤,明心見性,人我兩忘,心無其心,無正其心,不為名動心,無心可動則近道矣。
四、善字訣:養善性,存善心,行善事,與人為善,勸人行善,內外存乎善則德行兼備,人人能行善則邪惡自消,國泰民安。
五、無字訣:對境無境,居塵無塵,動念無念,用心無心,無天無地,無人無我。道家最上乘功夫,旨在煉神還虛,煉虛還無。佛家要求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訣,無佛相,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佛道之最高造詣,歸根結底,亦只此一無字訣而已。
六、少字訣: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氣宜少損,福宜少享,樂宜少尋,名宜少得,利宜少積,少一分思慮多一分精神。
七、靜字訣:形欲靜,心欲靜,氣欲靜,練功中固宜求靜,平時亦應求其能靜,靜中固宜求靜,鬧中亦應求其能靜,靜能生定,定能生慧
八、寡字訣:寡言以養氣,寡視以養聰,寡得以養性,寡慾以養精,寡動以養神,無所不寡則無所不清。
九、淡字訣:名心宜淡,利心宜淡,色心宜淡,愛心宜淡,嗔心宜淡,疑心宜淡,勝心宜淡,無所不淡則無所不安。
十、忘字訣:忘物可以養心,忘情可以養性,忘境可以養神,忘色可以養精,忘我可以養虛,無所不忘則無所不養
4、養生「十六不欲」(唐,孫思邈)中的「不欲數數沐浴」是什麼意思啊
算是歪解:
數,應當是頻繁的意思。頻頻沐浴是個現象,還可能有心理問題。更何況沐浴是為干凈利落,天熱洗浴理所應當。如果熱不熱都沐浴,一次又一次的,不僅傷身著涼中邪,更是有問題了。
5、《養生十則》的內容是什麼?
靜坐常思自己過。。。。閑時莫論他人非
能吃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
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
退一步天高地闊。內。。。讓三分心平氣和容
知足之人心常樂。。。。能忍氣者身自安
網上有,百度搜索來的!
6、養生篇內容是什麼?
【原文】神仙之事,未可全誣;但性命在天,或難鍾值。人生居世,觸途牽縶:幼少之日,既有供養之勤;成立之年,便增妻孥之累。衣食資須,公私驅役;而望遁跡山林,超然塵滓,千萬不遇一爾。加以金玉之費,爐器所須,益非貧士所辦。學如牛毛,成如麟角。華山之下,白骨如莽,何有可遂之理?考之內教,縱使得仙,終當有死,不能出世,不願汝曹專精於此。若其愛養神明,調護氣息,慎節起卧,均適寒暄,禁忌食飲,將餌葯物,遂其所稟,不為夭折者,吾無間然。諸葯餌法,不廢世務也。庾肩吾常服槐實,年七十餘,目看細字,須發猶黑。鄴中朝士,有單服杏仁、枸杞、黃精、術、車前得益者甚多,不能一一說爾。吾嘗患齒,搖動欲落,飲食熱冷,皆苦疼痛。見《抱朴子》牢齒之法,早朝叩齒三百下為良;行之數日,即便平愈,今恆持之。此輩小術,無損於事,亦可修也。凡欲餌葯,陶隱居《太清方》中總錄甚備,但須精審,不可輕脫。近有王愛州在鄴學服松脂,不得節度,腸塞而死,為葯所誤者甚多。夫養生者先須慮禍,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後養之,勿徒養其無生也。單豹養於內而喪外,張毅養於外而喪內,前賢所戒也。嵇康著《養生》之論,而以傲物受刑;石崇冀服餌之徵,而以貪溺取禍,往世之所迷也。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險畏之途,干禍難之事,貪欲以傷生,讒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誠孝而見賊,履仁義而得罪,喪身以全家,泯軀而濟國,君子不咎也。自亂離已來,吾見名臣賢士,臨難求生,終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憤懣。侯景之亂,王公將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無全者。唯吳郡太守張嵊,建義不捷,為賊所害,辭色不撓;及鄱陽王世子謝夫人,登屋詬怒,見射而斃。夫人,謝遵女也。何賢智操行若此之難?婢妾引決若此之易?悲夫!
【譯文】得道成仙的事情,不能說全是虛假,只是人的性命長短取決於天,很難自己把握。人生在世,到處都有牽掛羈絆;少年時候,有侍奉父母的辛勞,成年以後,又增加養育妻兒的拖累,人們要解決衣食問題,為公事、私事操勞奔波,而希望隱居於山林,超脫塵世之外,千萬人中也遇不到一個。加上煉制丹葯要耗費巨資,更不是窮人所能辦到的。學道的人多如牛毛,成功的人鳳毛麟角。華山之下,白骨多如野草,哪有心想事成的道理?再認真考查佛教,即使能成仙,最後也不免一死,無法擺脫人世間的羈絆而長生。我不願你們把心思全花在此事上。如果善於保養精神,調理氣息,起居有規律,穿衣冷暖適當,飲食有節制,吃些滋補葯物,能達到天賦的壽命,而不致夭折,這樣,我也就無可批評了。服用補葯要得法,不要耽誤正事。庾肩吾常服用槐實,到了七十多歲,眼睛還能看清小字,須發還是烏黑的。鄴城有些官員專門服用杏仁、構杞、黃精、白術、車前,從中受益不小,不能一一舉例。我曾患有牙疼病,牙齒松動,吃冷熱的東西都疼痛難忍。看了《抱朴子》里固齒的方法,說早上叩齒三百次就有效果,我實行了幾天,牙就好了,現在還堅持這么做。這一類的小技巧,不耽誤別的事情,也可以學學。如要服用補葯,陶弘景的《太清方》中收錄的葯方很完備,但是必須精挑細選,不能草率。最近有個叫王愛州的人,在鄴城學別人服用松脂,由於沒有節制,腸子堵塞致死。這種被葯物所害的人也很多。
養生的人首先應考慮避免災禍,保住身家性命。有了性命,然後才談得上保養,否則就是空談。單豹重視養生,卻因外部禍患而喪生;張毅重視防備外來禍患,卻死於身體疾病。這些都是前代賢人引為教訓的。嵇康寫了《養生》的論著,卻由於恃才傲物而被處死;石崇希望通過服葯來增添壽命,卻因貪戀錢財而遭殺害。這都是前代人糊塗的地方。
生命不能不珍惜,但也不能苟且偷生。走上危險的道路,捲入禍患的事情,放縱慾望而傷身,進獻讒言而致死,這些事君子都不應該做。若因忠孝之舉而被害;因施行仁義而獲罪,捨身以保全家庭,或為國捐軀,這些情況下君子是不吝惜生命的。自從戰亂開始,我看到一些名臣和賢士,面臨危難,苟且偷生,最終求生不得,徒然遭受屈辱,真叫人憤懣。侯景之亂中,王公將相多數被殺,王妃姬妾也很少有人活命。只有吳郡太守張嵊,領兵平亂,沒有取勝,被敵人殺害的時候,面不改色,正氣凜然;鄱陽王的世子簫嗣之妻謝夫人,也是謝遵的女兒,她登上屋頂怒斥叛兵,被箭射死。為什麼那些王公將相保住氣節如此困難,而那些婢女姬妾從容赴死如此容易?真是可悲呀!
【點評】《養生篇》中,作者闡述了對於養生保健的態度。他認為人的壽命是上天註定的,養生的目的是要達到天賦的壽命,而不致夭折。為此,一要「全身保性」,避免禍患加身,二要從起居、飲食、葯物等方面入手,長期堅持好的健身方法。對於生命,他認為應採取「不可不惜。不可苟惜」的態度,贊揚捨生取義的無畏精神。
7、養生十常是指哪些
適量
8、養生標語怎麼寫
知恬逸自足者來,為得安樂本。
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
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養生保健以不傷為本。
人生如天地,和煦則春,慘郁則秋。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息。
李谷一的養生之道:一是每天都喝足夠的水,二是保證充足的睡眠。
遇怒不要惱自,遇難莫急躁。
常樂常笑,益壽之道。
惜氣存精更養神zd,少思寡慾勿勞心。
心情舒暢,菜甜飯香。
一日三笑,人生難老;一日三惱,不老也老。
生氣催人老,快樂變年少。
不偏食,不挑食,飲食習慣要培養。
房寬地寬,不如心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