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十段錦養生

十段錦養生

發布時間:2020-06-30 19:32:43

1、求10首經典京劇,和10段養生講解音頻!急

因為你是用手機上網的,所以可能看不到,任何一個用電腦上網的都能看到我的回答的右下角有個圖標「點擊下載」,只要點擊它就能下載


問了問題要及時採納為滿意答案,請尊重他人勞動,謝謝


2、八段錦有哪些養生機理?

八段錦的養生機理:八段錦是由八種不同動作組成的健身術,故名「八段」。因為這種健身功可以強身益壽,祛病除疾,其效知果甚佳,有如展示給人們一幅絢麗多彩的錦緞,故稱為「錦」。

八段錦是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健身術,據有關文獻記載已有八百多年歷史。八段錦屬於古代導引法道的一種,是形體活動與呼吸運動相結合的健身法。活動肢體可以舒展筋骨,疏通經絡:與呼吸相合,則可行氣活血、周流營衛、斡旋氣機,經常練習八段錦可起到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八段錦對人體的養生康復作用,從口訣中即可看出。

例如「兩手托天理三焦」,即說明雙手托天的動作,對調理三焦功專能是有益的。兩手托天,全身伸展,又伴隨深呼吸,一則有助於三焦氣機運化,二則對內臟亦有按摩、調節作用,起到通經脈調氣血、養臟腑的效果。同時,對腰背、骨骼也有良好作用。其他諸如「調理脾胃單舉手」、「搖頭擺尾去心火」等等,均是通過宣暢氣血屬、展舒筋骸而達到養生的目的。八段錦的每一段都有鍛煉的重點,而綜合起來,則是對五官、頭頸、軀干、四肢、腰、腹等全身各部位進行了鍛煉,對相應的內臟以及氣血、經絡起到了保健、調理作用,是機體全面調養的健身功法。

3、養生保健

除了保持營養均衡,適度運動以外,適當的給自己減壓也是很有必要的,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普遍都比較快,工作,生活中的壓力相當大,這就需要我們適度的調節,從而才能達到真正的養生吧 呵呵,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4、健身氣功十二段錦每節功能作用

十二段錦"又稱"文八段錦"。是道教打坐之動功,,是內功的鍛煉功法。十二段錦是由十二節動作組合而成的健身運動方法
歌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搖天柱。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頓。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金塊十二段,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

修煉方法
第一段錦: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方法:盤腿坐在蒲團 ( 或大方凳或床上 ) 上,輕閉兩眼,舌舔上齶,摒除心中雜念,調息 ( 輕細無聲 )10 分鍾。坐姿要求身體正直 ( 脊樑挺直,腰不可軟 ) ,身不可向後倚靠。
註:握固,氣功修煉中,手的一種姿態。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於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節,四指齊收於手心。
靜思:是靜思息慮,神不外馳。
第二段錦: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方法:上下牙齒相叩作響三十六次,有固齒的功能。"昆侖"即指頭部,以兩手十指相叉,抱住後腦 ( 此時兩手掌心緊掩耳門 ) 。呼吸 9 次,氣息微微不使有聲 ( 與叩齒同時做 ) 。
第三段錦: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方法:上式畢,呼吸 9 次。放下所叉之手,兩手掌掩在兩耳處,食指疊於中指之上隨即用力滑下,彈在後腦上,狀如擊鼓 ( 此即氣功術語之"鳴天鼓" ) ,左右指同時彈擊 24 次。
第四段錦:微擺搖天柱。
方法:低頭扭頸向左右側視,肩也隨之左右搖擺,各 24 次。
註:天柱就是後頸,頸椎統稱"天柱骨"。
第五段錦: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攪動,使生津液,然後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聲。
註:神水--津液; 赤龍--舌。
第六段錦: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
方法:吸氣一口,停閉不呼出,兩手互搓至發熱,急分開摩擦背後"精門",一面摩擦一面呼氣,反復練 26 次,做完後收手握固。
註:精門即後腰兩邊軟處--腎腧。
第七段錦: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方法:吸氣後閉氣,用意念引此氣向下行至神闕,覺神闕穴發熱後,則將氣由鼻徐徐放出,如此做21次。
註:神闕穴即肚臍,也有泛指下丹田之意。丹田並不是一個點。而是一片,一個區域。
以意引導,即心中暗想之意。初學者若是氣不會行,可用手指點在臍下,以加強條件反射,練習既久,氣自會下行。
第八段錦:左右轆轤轉。
方法:彎曲兩臂,先以左手連肩圓轉 ( 用搖轆轤狀 ) 三十六次,然後再以右手也依法行之。
第九段錦: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
方法:兩腳自然前伸,兩手指交叉反掌向上托。托時要用力,好似向上托舉重物一般,托後緩緩放下,收於額前,連續上托 9 次。
第十段錦:低頭攀足頓。
方法:兩手向前伸,握住雙足,用力扳,扳時身體向前傾,頭向下低,12 次,做完後仍收腿盤膝而坐,收手握固。此式抻筋拔骨,壯腰健腎。
第十一段錦: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
方法:舌抵上齶,閉目靜坐,待津液滿口時,再鼓漱三十六次,作六次咽下。前次一度 ( 即第五段錦 ) ,此次兩度,所以說:"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第十二段錦: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金塊十二段。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尖第。
方法:意念臍下丹田似有一團熱氣 ( 初練此功時,臍下熱感不明顯,一般練功百日後,就會有明顯的感覺,這時真的產生了熱氣團,並非只是意念 ) ,將此熱氣引導下行,沖過會陰穴,過尾閭,沿後背上升腰間命門穴,再升至脊背、後腦 ( 玉枕穴 ) 、頭頂心 ( 百會穴 ) ,然後順著兩太陽穴、經耳根前、面頰、降至喉頭、心窩 ( 膻中 ) ,再下行至神闕,歸於下丹田。存想此一團熱氣如發火燒身,行至何處,熱至何處,一吸一呼,可存想熱氣從身前到身後,上升頭頂,再沿任脈降下,完成一個循環。這最後一式初練時,每次 5 ― 10 分鍾,隨著功夫的逐步加深,時間自然會延長,能坐多久就坐多長,實在坐不住了,就收功,緩緩睜開雙眼,下坐,再散步幾分鍾就全部練完了。

注意事項
最後提醒學練此功者,每月陰歷三十日晚上不要練功,飲食宜清淡,富有營養,夜晚練功後如感到腹飢,應吃點東西。另外所謂子後午前行,是指最好在子時以後午時之前修煉。(古人養生理念的根本之一是陰陽學說,認為人體的運行應該符合天地中陰陽二氣的變化。子時到午時正是由陰轉陽的過程,正是有柔弱到強健的過程,符合「生」;而由午時到子時,則是由陽轉陰,由強健轉為柔弱,卻是不符合鍛煉養生的目的了。從中國傳統氣功中的養氣來說也是上午最好,一般下午只適合靜坐冥思。

5、八段錦的十二段錦

清代,徐文弼撰《壽世傳真》,對上述功法套路又進行了調整,並將之命名為「十二段
錦」。
坐八段錦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且富有健身功效的養生方法,清末民初的修煉家李青雲在《長生不老秘訣》中將之稱之為「八卦行功法」,並詳加註釋。這種功法仍在社會上有流傳。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曾委託北京體育大學編撰有《健身氣功·十二段錦》,與上述功法大同小異,可供參考。
關於坐八段錦的創編者到底是誰,主要鍾離權和臞仙兩說。學者吳志超先生認為:「前者顯然過早,在唐代至五代的各種養生文獻中均未見到八段錦其名;後者與史實不符,在宋代的文獻中已提到八段錦,且《夷堅乙志》所述的李似炬『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與此法頗似。故上述兩種說法均難為人接受。按其歌訣『八卦是良因』及其功法動靜互制,此法當是在北宋陳摶、周敦頤、邵雍等人倡導太極圖說之後創編的。周敦頤《太極圖說》雲:『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此『八段錦導引法』中貫注了這一哲理。故清代李青雲老人稱此法為『八卦行功法』,今天亦稱此法為『動靜結合套路』」,此說當是 。

6、道家十二段錦和太極拳哪個養生好點。

12段錦虛幻的內容太多了,要靠主觀感覺來鍛煉,運動量也太小,我不看好它的效果。 太極拳以腰帶動的運動隊臟腑的保健效果可能更好,建議以太極拳鍛煉為主。開始時間以半小時為宜,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和體力狀況來調整。切記太極拳鍛煉的一個基本觀點是:不舒服就是練錯了。鍛煉後的感覺應該是體力和精神飽滿而不是疲憊。 我認為兩種功夫可以一起練,時間上錯開半小時以上。

7、道教養生修煉的方法是什麼?

據元代李道純的統計,當時流傳的養生修煉方法有三千餘種,而道書上記載的大約只有二百種,歸納起來,大致可分為十大類。

1、導引按摩類

這一類功法是以健身強體為目的的動功,包括導引術、按摩術、點穴術、叩齒法、鼓漱咽津法、鳴天鼓、干梳頭、乾洗臉、揉耳運目、仙鶴點水、擦腳心、兜外腎、自發動、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動搖肢體為門徑,與服氣、存思配合,組成系列功法。

馬王堆導引術(資料圖圖源網路)

2、吐納行氣類

這類功法是以調煉呼吸為門徑,達到精滿、氣足、神旺的延年益壽效果,並能發放內氣利他濟人。這類方法包括采氣、食氣、閉氣、煉氣、布氣(發氣)、胎息、調息、六字訣等。大體可歸為服食外氣、吞咽元氣、存思服氣、調動內氣等四種。

3、意念修煉類

我國道教氣功,除「內丹」堪為不二法門,「行氣」久稱一樹奇葩,其他如守一術、虛靜術、存神、內觀、定觀、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竅、存思術等等,方法尚多;而這些方法歸結到一點,不外以意念修煉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為「意念修煉」,並從而與「內丹周天」、「吐納行氣」鼎足而三。

教氣功:十二段錦(資料圖圖源網路)

道教三大類功法足以概括我國氣功中的一切靜功,其中「行氣」以呼吸修煉為主,「意念修煉法」以意念修煉為主;然而兩者卻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涇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行氣」功法常須藉助意念活動進行配合,而「意念修煉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參與,只不過是各有專攻,側重不同罷了。而「內丹」之術則綜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從而成為我國氣功中的千古絕招。

4、內丹周天類

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氣神為「葯物」,而在體內煉「丹」的系統修煉方法。在道教修煉諸法中,內丹的理論最稱精湛,方法最為周密成熟,堪稱道教氣功的代表、精髓。內丹的流派分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東派、三豐派、青城派;修煉的方法有十多種,但皆以性命二字為綱宗。就修煉的順序來說,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有先修性後修命及先修命後修性的漸法。

修性自然了命的頓法,亦稱「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煉神之道與禪宗之禪的融合,入手即逕直煉神還虛,絕情忘念,明心見性。

內經圖(資料圖圖源網路)

先修性後修命,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從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見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徹命功。這種丹法的修習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百日築基,煉精化氣,亦稱為小周天;第二階段為十月養胎,煉氣化神,亦稱為大周天;第三階段為三年哺乳,練神還虛;第四階段為九年面壁,練虛合道。

先修命後修性,為南宗所倡。其法從鍾呂派內丹的傳統方法入手,守竅調息,循序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還虛,至煉神階段,參究禪宗性理,以「打破虛空為了當」。

從修煉方式講,內丹又分為清修、雙修二派。清修派主張陰陽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這是內丹的主流。雙修派認為陰陽分具於異性之身,主張男女合修,取葯於「同類彼法」。這類方法實屬秦漢以來房中術的進一步發展。道教還認為,男女生理不同,故煉丹的方法應有所區別。宋元以來,出現了不少「女丹」的修煉方法,一般都從意守膻中「煉體」入手。

5、辟穀斷食類

辟穀亦稱「卻谷」、「休糧」、「絕粒」、「斷谷」等,即在一段時間內,乃至長期不食蔬谷和煙火食。我國辟穀起源很早,並不是有了道教以後才有辟穀的。道教興起後,接過辟穀之法,不僅把辟穀實踐推向縱深,而且還予理論上賦予一種神秘色彩。辟穀大略可分為辟穀後服氣、辟穀後飲水、辟穀後服食葯物三種,其中辟穀服葯法有百種之多。這三種辟穀法,一般都與服氣等類靜功配合。

6、滋補服食類

這類養生修煉方法又稱為「服餌」、「服食」。所服之物大體可分為草本金石類葯物。道教宣揚服食用金石等煉成的丹葯可長生成仙,已被實踐證明屬謬誤之談。但所服草木之類葯物,多有滋補作用,服食得當,當非無益。比如適量的服食大棗、靈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參、乾地黃等對人均有滋補作用。

道士煉丹(資料圖圖源網路)

7、房中養生類

此法因議論不一,在此不再論述,望見諒。

8、起居攝生類

道家養生修煉之術,除內丹、行氣、存思、服餌、房中、導引等法之外,還包括心身兩方面的養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飲食、語言、情緒等方面的雜修之法,這就是起居攝生類修煉法,可謂博大精深,網羅無遺。它包括四時調養法、情緒調攝法、飲食調養法、起居調養法等。

9、香湯沐浴類

在多種多樣、異彩紛呈的道教修煉方法中,還有一類不被外界注意,但在養生修煉中確有一定特殊作用的養生修煉法,這就是香湯沐浴。所謂「香湯」,就是調進各種芬芳葯料的溫熱洗澡水。香湯沐浴的作用不僅在於洗凈身體,滌盡垢膩,並且還在於藉助洗滌身垢的啟發影響,反過來對潔凈內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氣自然清朗,有利於養生修煉。道教作道法之前,皆當香湯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香湯沐浴(資料圖圖源網路)

沐浴的香湯常用五種香湯。所謂「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葉、零陵、青木香五種香葯或香料的總稱。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揮發油,味芳香,據道教密傳,有避邪和去三屍的作用。桃皮是桃樹去掉栓皮後的樹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氣味芳香,具有較強的健腦醒腦作用,且可以殺諸瘡蟲,止息痧氣。柏葉,則具有輕身益氣,令人耐寒暑、去濕痹、止飢的作用。零陵香,對心腹惡氣、齒痛、鼻塞皆有較好的療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還能清醒毛孔,促進皮下毛細管的血液循環,使沐浴者遍體舒適。香湯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湯等加制而成。調湯之人,功德無量。

10、指印符咒類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樣,也有手印、咒語。道教的手印「訣」、「手訣」,手指做成訣的姿勢叫「掐訣」。訣的種類有數十種,其作用與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則相異。道教的咒語,稱為「祝」或「咒」。

道家手訣(資料圖圖源網路)

大約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是韻文,第二種是無韻的短語,第三種取自佛教咒語。道教在修煉時,多用咒語,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氣一類,在開始做功及做功結束時,都要掐訣念咒。內丹修煉中亦往往用咒語。念咒時不但要掐訣,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訣同時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應。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煉時,還常書符。符的種類很多,各有其用場,雖召神制鬼自屬無稽,但符?的實際運用,都與氣功修煉密切相關。

8、庖丁解牛中所謂的養生之道

梁惠王聽完庖丁解牛的故事,明白了養生之道,這就是:凡事要順應自然,不勉強硬碰,還要抱持謹慎小心的態度,收斂鋒芒,這樣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分析段落大意
文章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說明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
第二段∶描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
第三段∶寫文惠君對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的贊嘆。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見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話總結全文,並點明文章的題旨。
內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歸納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養生主全文的總綱,說明了養生之道,就是要順應自然。重點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知識作對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
知識,那就會使人疲睏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為了免除對身體的危害,人應忘卻一切善惡的觀念,不要為善以追求好名聲,
不要為惡以遭受刑罰。
(3) 為忘卻善惡、免傷身心,則凡事都要順著自然的中道以為常法,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養精神、盡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闡釋養生之道。這部分的重點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
A ) 庖丁解牛時,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腳踏著、用膝蓋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動作純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節拍旋律。
B) 庖丁運刀解牛時發出的聲響,無不合乎音律,合於經首樂章的節奏韻律。
(2)文惠君的贊嘆∶
由於庖丁解牛的動作熟練,而且富於美感和節奏感,令文惠君贊嘆不已∶贊嘆
地說:「技術何以竟達到這樣的境地?」

(3)文惠君的贊賞,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見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總則∶「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蘊含的道理、哲理,已超過於一般的技術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經驗∶
(i)解牛的三個階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為不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看不見筋肉骨節間的空隙,所以將整頭牛看成一個整體。
(b) 三年後∶因為庖丁解牛的經驗多了,對牛體的結構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時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頭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體筋肉骨節間的空隙罷了。
(c) 現在∶他解牛時只用心神跟牛體接觸,而不需用眼睛去觀看。這是因為他順著牛體的自然結構,在筋肉骨節間的空隙運刀,不會碰著筋肉盤結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襯托自己的技藝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硬把骨頭砍斷。
(b) 「良庖」每年更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截斷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數千,但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似的。因為牛的骨節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則沒有厚度,以沒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節中,自然寬廣非常,很有運轉的餘地。所以他的刀雖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鋒利如新。
(4) 庖丁從解牛經驗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謹慎∶雖然庖丁解牛的技藝高超,但當他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時,絕不掉以輕心,他會戰戰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視線,放慢動作,謹慎小心地輕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難時,應謹慎小心,以免出錯。
(ii) 做人要斂藏自處∶當牛分解開了,他自然感到心滿意足,於是把刀抹凈後收藏起來。正如人解決困難後,應收斂鋒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聽了庖丁的一番話後,領悟到養生之道,點出了文章的題旨。
以庖丁解牛喻養生之道∶

喻體 本體
牛體 錯綜復雜的社會
牛的筋肉骨節 世上紛繁的事務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過程 人生的歷程
解牛的方法 養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養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體的自然結構,順著牛體自然的肌理,從筋肉骨節的縫隙處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無損,故能持久耐用。人處身於復雜的社會,面對紛繁的世事,應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順應自然而行,巧妙地避開種種障礙,不硬碰,才能盡享天年

與十段錦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