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虛,應該怎麼補氣?
腎主納氣。
「腎主納氣」的理論分析
中醫學認為「腎」與肺及血循環系統有密切聯系,如《靈樞·經脈篇》說:「腎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咽喉、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這說明腎之「經脈」同主氣之肺和主血脈之心是聯貫在一起的。
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和「血」是緊密相關的。
腎則統一「氣、血」而主納氣。
清代林佩琴的《類證治裁》一書中更具體地提出「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
在臨床上常見到久病或年老之人,由於「久病傷腎」或「年老腎衰」多出現呼多吸少、氣息短促的症狀,這是由於腎虛而納氣功能不足所致。中醫臨床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原則是「發時治肺,平時治腎」,即「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你恐怕是腎精虧,在漏!首先,要補漏,然後才能增益。冬天是養腎精的好時間,而一天之中,晚上是一天的冬季,22:00-5:00沉睡,會收效明顯。
自己學習按摩,找張標准經絡圖,穴位學習參考:中里巴人《求醫不如求己》視頻。足療也是很好的自身保健方法,可參考楊奕《知足常樂》視頻。基礎學習《黃帝內經》可參考徐文兵在BTV的節目《黃帝內經的智慧》。。YOUKU網上都可找到。
自己站樁,也是很好的補腎益氣的方法。以下是我總結的簡單易行的方法,供您參考:
養生樁七要:
一)預備式:兩腳並立,全身放鬆。
二)兩腳平行開步,同肩寬,以足底湧泉穴感應、吸收大地精華;重心在腳掌、腳跟互換,身體前後微擺,似在水中飄浮。
三)膝微屈、內扣,似夾一缸;松腰沉胯,含胸拔背,頭頂懸。
四)舌抵上顎:蓄唾液,分三口咽下,意匯至丹田。
五)雙眼微合,內視。
六)腹式呼吸:徐徐吸氣,入腹,腹挺出(不要擴胸),正常呼氣。
七)兩手環抱胸前,高不過眉,低不過臍,遠不過尺,近不貼身,手指自然分開、支撐;兩肩松沉;墜肘、外撐。
養生樁(仰卧式)每天堅持半小時:
1、仰卧,右手下左手上疊放丹田。
2、舌抵上顎:蓄唾液,分三口咽下,意匯至丹田。(這個很重要,時刻都可以保持,蓄積腎精!!)
3、雙眼微合,內視。
4、腹式呼吸:徐徐吸氣,入腹,腹挺出(不要擴胸),正常呼氣。
5、輕微扣齒(上下牙齒有節奏地扣動)。
總結:所有的方法都是有效的,關鍵在於「堅持」!祝早日恢復!~
2、如何補氣
中醫治療氣虛證的方法。又稱益氣。屬補法。氣虛證常因飲食失調,年老體弱,久病所致,臨床表現出臟腑功能衰退的證候。
中醫認為,氣是人體一切生理功能的動力,是由水谷的精氣與吸入的自然界大氣合並而成的。《黃帝內經》認為人體正氣充盛,邪氣就不會侵襲使人致病。怎樣才能補氣呢?食補是一種重要的保健養生方法。然而,補氣時,應因人而異,不同體質的人應吃不同的補氣食物。
陰虛之體質者
應多吃些補陰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魚類等清淡食物,而蔥、姜、蒜、椒等辛味則應少吃。
氣虛之體質者
在飲食上要注意補氣,葯膳「人參蓮肉湯」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黃米、大麥、山葯、大棗,這些都有補氣的作用,應該多食。
血虛之體質者
應多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甲魚、羊肝、海參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均有補血養血的功效。
陽虛之體質者
應多食用溫陽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等。溫陽的食物有助於補陽。
陽盛之體質者
平素應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蔥、蒜等,對於牛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溫陽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 果、蔬菜、苦瓜,因酒是辛熱上行的,故應戒酒。
血瘀之體質者
要多吃些具有恬血祛瘀作用的食物,如桃仁、油菜、黑大豆等;酒需長飲,醋可多食,二者均有活血作用。
氣郁之體質者
可少量飲酒,以活動血脈,提高情緒,平素應多食一些能行氣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蕎麥、茴香菜、香櫞、火腿等。
痰濕之體質者
應多食一些具有健脾利濕、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蘿卜、紫菜、海蜇、洋蔥、扁豆、白果、赤小豆等,對於肥甘厚昧之品,則不應多食。
健德堂中醫提醒:每種體質應吃不同的補氣食物,然而這只是相對而言的,如果一味吃某種食物,可能會因過量攝人,過猶不及了。飲食要講究度,適可而止
詳情參考
http://ke.baidu.com/link?url=7dtzxDd9-HBAQT0p3sNOmzBui5F2iV8RG_O_dH8u6fF3jSVQgczLfeiX-UgCQ_W2
3、怎樣養神補氣
一 補氣食物
山葯:養陰補肺,益盎璩皇脾,補腎固精.用於脾氣虛弱,食慾差、慢性腹瀉。
栗子:補脾養胃,強腎補筋,活血止血。用於脾氣虛、飲食減少、反胃、慢性腹瀉。
大棗:疲乏無力。
雞肉:泄瀉。補脾健胃,養血寧心安神。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大便稀溏,補脾益氣,補精填髓。用於脾胃虛弱、全身疲乏、吃飯不香、慢性 囊魚:補脾健胃,補益氣血。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
梗米: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用於脾氣不足、飲食減少、大便稀溏、嘔吐、腹瀉。
糯米:補中益氣,補肺收汗。現代常用於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的治療。
扁豆:健脾化濕,清暑和中。用於脾虛濕重、飲食減少、大便稀溏、夏季暑濕、嘔吐、腹瀉。
豇豆:健脾胃,補腎。用於脾胃虛弱、腹瀉、嘔吐。
蜂蜜:潤肺止咳,補脾緩急,潤腸通便。用於脾胃虛弱、慢性胃痛、津虧大便秘結,現代常用於消化性潰瘍的治療。
二 補氣葯物
1.人參、黨參、西洋參、黃芪、靈芝、冬蟲夏草等。
2. 應注意,補氣葯物的應用要從小量開始,慢慢加量,而且不能連續過久服用.平時最好用幾種同類的葯物相配合,像人參、黃芪、靈芝等補氣作用較強之品要緩慢加量。補氣食物中的主食糯米、小麥等作用溫和,可以常用,補氣過度產生「熱象竹,可用菊花、竹葉代茶飲,或多吃苦瓜、黃瓜等清熱解毒之品。
4、中醫養生 的方法,醫生說我的 氣 太虛了。讓我補氣,有什麼簡單可行的方法,可以方便的補氣
要弄清虛在哪個部位?對症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中醫認為五味化五氣,就是說氣是由味運化而來,
其中肝主酸,脾主甘,心主苦,肺主辛,腎主咸
故:肝氣虛可適當多食酸食以補肝之氣,其他同理;
補須適度。
5、怎樣巧補氣、行氣,消除氣虛、氣郁?
「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人體的「正氣」有促進生長發育,保衛身體及抵禦疾病侵襲的生理功能。氣虛與氣郁是阻礙人體氣血順暢的兩大重要因素。
有些人不是消瘦,就是偏胖,身體很容易疲倦、乏力,感冒等小病時常光顧,這多由氣虛所致。如果你仔細觀察,他們多伴有面色蒼白,說話聲音低微,稍微活動則出汗、心悸,舌淡苔白,脈虛弱等身體特徵。
對於這類氣虛的人,養生的關鍵在於補氣。中醫認為,腎為氣之根,脾為氣之源,所以補氣重在補脾益腎。在飲食方面,氣虛的人食養宜補氣健脾,如人參、山葯、胡蘿卜、香菇、雞肉等。平時,這類人精神情緒多處於低落狀態,所以要學會讓自己的精神振奮起來,變得樂觀、豁達。還有,這類人不宜進行大運動量的體育鍛煉,應多做內養功、強壯功。
如今氣郁的人也不少見,他們常莫名其妙地嘆氣,容易失眠、便秘。女性月經前會有比較明顯的乳房脹痛和小腹脹痛,甚至不小心碰到那裡的皮膚都感覺疼。
對於這類氣郁之人,平時要多吃些行氣活氣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香櫞、蕎麥、韭菜、大蒜、高梁、豌豆、桃仁、油菜、黑大豆等;也要多吃些補肝血的食物,如何首烏、阿膠、白芍、當歸、枸杞子、香附子、佛手、柴胡、枳殼等;可以適當出去旅遊,多聽聽歡快的音樂,使自己身心愉悅,就不會鑽牛角尖,更不會郁悶;多交些性格開朗的朋友,保持心情愉悅。此外,還有一個簡便的方法,氣郁的人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把兩手搓熱,然後搓脅肋。脅肋部是肝臟功能行駛的通道,搓搓就會感覺到里邊像灌了熱水一樣,很舒服。
6、補氣,吃什麼食物好
俗話說,養生先養氣,可見「氣」是非常重要的。氣虛是中醫的一個術語,先天不足,身體虛弱,疾病等都可能會影響到人類的氣,會讓你出現氣虛的情況。那麼如果出現氣虛情況,我們該如何補氣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補氣的食材。
氣的產生依賴於先天腎中陽氣,更依賴於後天脾胃吸收的營養物質。因此,選擇合適的補氣食物,是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基礎。
補氣食物:

土豆
因為對人體有諸多益處,土豆又被稱為「地下水果」。土豆補益胃氣的功能突出,此外還具有益氣解毒、潤腸通便、減肥降脂、活血消腫、益氣強身、美容和抗衰老等功效。土豆含有豐富的鉀、鈣、鐵、鎂等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土豆食品風靡世界,這和它自身豐富的營養價值不無關系。
香菇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後」、「素中之葷」的美稱。對於氣血虧虛、經常乏力的人有調理作用。《本草綱目》認為:「蘑菇可以益胃腸,化痰理氣。」
小米
小米入脾、胃、腎經,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常作為婦女產後的滋補食品。研究表明,小米中的維生素B1、無機鹽含量明顯高於大米。小米粥熬好以後放置一會兒,粥的最上層會凝聚一層膜狀物,這就是「粥油」,它有保護胃黏膜、防治胃十二指腸潰瘍的作用。
山葯
人稱「神仙之食」。《本草綱目》里說:「山葯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山葯能補肺、脾、腎,適合各種體質的人。它不熱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後,不用擔心腹脹、便秘等困擾。
板栗
板栗性味甘溫,有健脾益氣、補腎強筋、抗衰老等功效。板栗所含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能降低高血壓、冠心病的患病風險。板栗中鈣含量很高,是優良的補鈣食品,對防治骨質疏鬆有良效。
花生
性平,味甘。《滇南本草圖說》稱花生補中益氣,不僅如此,花生還有補脾和補肺的作用,這對氣虛而兼有肺虛或脾虛者更宜,且以水煮花生食用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