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醫養生與健身

中醫養生與健身

發布時間:2020-06-30 07:24:29

1、中國傳統的健身養生方法有哪些

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一:精神養生法。精神養生法,是指通過凈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動清除貪欲,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糾正錯誤的認知過程,調節情緒,使自己的心態平和、樂觀、開朗、豁達,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精神養生法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心理衛生保健法。

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二:起居養生法。起居養生法,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傳統的養生原則而合理地安排起居,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方法。起居養生法包括居住環境、居室結構、居室環境和氣候、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其他等。

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三:關於神闕養生。 洗心(放鬆、入靜、入定):固漏(陽關一閉,個個長生)

 有物(丹田火熾乃至六根震動);健康(弱可強,病可愈):逆轉(無精生精,無經復經;體貌頓異,生機盎然)。有詩為證:「金砂入五內,熏蒸達四肢。顏色悅澤好,發白皆變黑。齒落生舊所,老翁復丁壯,耆嫗成奼女」(魏伯陽)。由上可知,丹道築基實乃革新生理,添油續命的重要法門。但是古往今來能真正完成築基功夫者並不多見。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真法難聞」,就連孔子也感嘆:「朝聞道,昔死可也。」

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四:葯物煉精化氣一一神闕氣化散。葯功古已有之,如扁鵲服長桑君傳授秘方,三十日獲得透視功能而成為神醫;西藏高僧為弟子開天目也藉助葯功。葯功為歷代養生家、神仙家、武家、術士必修內容之一。人們在修持過程中,如果得到葯物配合,對增長功能功力頗為有益。機體健康是功能提高的基礎和前提。 「神闕氣化散」有生精化氣的作用,溫暖水臟,微生少火,蒸精化氣,還精補腦,配合現代高科技產品「神闕溫灸儀」,置於特定部位對機體產生連續站六時以上的溫熱輻射,將葯力、葯氣源源不斷地輸入神闕,再由神闕輸布於神闕系統,逐步積累和加強元陽之氣,以沖開奇經八脈。同時結合啟動胎息、下神闕養生法使性命(神氣)團聚重返先天丹光圓明的狀態。於此更進一步則進入杳冥而開玄關,天人合發,生命再造。

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五:玄關顯密法。 玄關「入大道之淵微,奪自然之妙用;立丹基於傾刻,運造化於一身也」(白玉蟾《玄關顯密論》);「能知此一竅,則冬至在此矣,葯物在此矣,脫體亦在此亦」(張伯端《金丹四百字.序》)。玄關是古往今來一切成道證聖者的不二法門,可以毫不誇張地講,不開玄關就無法窺見天道。反過來講天下沒有不開玄關的明師。

 然而玄妙莫測之機關又非同「開」、「關」電源那麼簡單,必賴明師相機投法點拔才可把憑。「徐氏神闕養生法」中玄關顯密法專為開玄關一竅而設,望有緣者、有志者得而習之,以身證明「我命在我不由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並非口號,而是現實可行之「道」。

 古代道家、仙家與醫家本是一家,所以晉朝的葛洪,梁朝的陶宏景與唐朝的孫思邈,都是神仙家,也都是名醫,葛洪著有《肘後方》,陶宏景著有《神農本草經集注》,孫思邈著有《千金方》。因此正確地說,所謂三教,其實包含了傳統的中醫。因此所謂讀經—讀三教經典,應該包含閱讀醫經。現代人若能多多閱讀中醫的經典,必能對養生治病有莫大的助益。中醫的擅長在安養五臟,所以是治本。五臟健康才能得到根本的健康,若五臟衰弱而四肢發達,只不過是外強中干,不能支撐很久。吾人今日讀經,不可不讀中醫葯之經典—《本草備要》。《本草備要》會告訴我們吃哪些中葯來補益五臟,以獲致健康。若能於平常時多吃一些安養五臟的中葯,則可以提升免疫力,減少疲勞感冒,增進工作效率,並使情緒平穩,身心柔軟。

2、中國傳統保健體育的健身作用及意義

中國古代體育源遠流長,其初始可以上溯到史前時期的蠻荒時代。隨著史前人類社會生產的發展、社會生活的變化和人類文化的進步,諸如球類運動、射箭、角力、搏擊,甚至保健養生體育,以及各種與後世體育項目有關的運動器械等,開始初具雛形。夏商周時期,體育活動形式的主要特點是體現在其教育性、軍事性和民間性三個方面。秦漢三國時代,中國古代體育走上了一個初步興盛的時期。總括說來,這時的體育活動規模較大,並開始逐漸演化成為幾大具有多種形式的、較具穩定性的活動體系。隨著隋唐時代統一帝國的建立和人民社會生活開始趨於穩定,特別是封建統治者對軍事和科舉(包括武舉)制度的重視,有力地促進了體育活動的全面勃興,出現了中國古代體育歷史上的鼎盛局面。隨著國內各民族之間及中外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許多中國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如球類、相撲、圍棋等傳播到了海外,而傳入的不少運動形式,又影響和豐富了中國古代多樣的體育運動形式,如技巧等。這種交流對人類體育文化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宋遼金元時期,隨著市民文化的勃興,城鎮的繁榮,推動了以健身、娛樂為主體的體育活動的發展,傳統的體育形式進一步深入民間。及至明、清,體育表現出兩個突出的特點:一可以說這個時期是古代體育大總結的時期;二是民眾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迅速增加,是民間體育空前活躍的時期。

中國古代體育雖數次面臨挑戰,卻始終傳承不絕,表現出了巨大的再生能力。中國古代體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其中既有體現中原文化、草原民族文化與南方水域民族文化特點的運動內容,又有盛行於歷代民間節令和宮廷中的民俗體育形式。豐富多採的古代傳統體育文化,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勇敢,體現了民族的英武與蠻健,更寄託了對民族人性完美的追求。表明了「古代體育文化長城」是由中華各民族共同構築的,它深深地影響著中國古代體育整體的發展,展現了其發展變化的生機和活力。產生、發展於中國古代社會傳統文化氛圍之中的,長達數千年的中國古代體育發展史,其淵源之悠久、內容之豐富、方式方法之完備以及活動開展之廣泛,堪稱舉世無雙。從世界古代體育的發展進程看,中國古代體育佔有重要地位,諸多的體育活動形式,如球類、武術、保健養生、角力、技巧、水上及冰上活動、棋類以及某些「田徑」項目等,均可在世界各國體育活動中找到相近或相通的形式,這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為後來盛行的世界奧林匹克運動作出了貢獻。作為世界體育史上的生動篇章,它將永遠載入史冊。

3、傳統保健、健身氣功和體育養生,大家都知道嗎?

傳統保健、健身氣功和體育養生都能夠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如果有時間我們應該多進行這些運動。

4、養生館跟健身房比有什麼特點嗎?

特點多了去了,養生有中醫的調理和針灸的放鬆,健身房就沒有都是單純的運動,現在好多人都去藏象下班去做做多好

5、中醫保健與理療到底是干什麼的?

中醫保健與理療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中醫的各種物理療法:針灸、推拿、牽引(如牽引床)、知器械鍛煉(針對功能受損部位的不同,有相應的器械)、拔罐、足浴等。
中醫理療在發展過程中,繼承和發道揚中醫理論,以中醫理論的五大支柱,(砭、針、灸、葯和導引按蹺),為基礎,以經絡專學為指導,結合患者的病症在進行調治的同時,也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理屬療設施進行配合治療,將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6、保健和健身的區別

保健
源於日語「保蕅」 意思:保護健復康。亦指為保護和增進人體健康、防治疾病,醫療機構所採取的綜合性措施。即養生,指合理選用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保健方法,通過長期的鍛煉和修習,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目的的技術和方法。簡而言之,所有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活動都是養身活動。
養生
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制,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保養
運動是人類保養生命的主要方法,積極鍛煉是保證身心健康的首要途徑。古人雲:「動則不衰。」現代科學家說:「生命在於運動。」因此。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非常重要。

7、健身是不是等於健康,追求練肌肉和中醫養生是否相悖?

<

與中醫養生與健身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