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放性軟組織損傷的急救處理措施

放性軟組織損傷的急救處理措施

發布時間:2020-12-25 01:05:59

1、頭部軟組織損傷時如何急救

頭部損傷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軟組織損傷,多發生在車禍、事故、建築物倒塌、暴力打擊等事件中。頭部軟組織損傷在頭皮損傷未破時會出現血腫、滲血等症狀,通常還會伴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首先,應讓傷者安靜卧床,不要亂動其受傷的頭部,有傷口時及時進行清創、壓迫止血、傷口包紮。其次,頭部在受到輕微傷害後也容易出血,可直接採用壓迫止血法。第三,要嚴密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當出現以下一些情況時應立即送往醫院治療:①輕微傷卻失去意識的患者。②眼睛周圍、鼻子、耳朵有出血現象的患者。③受傷後伴有惡心、嘔吐的患者。④出現意識逐漸模糊的患者。⑤傷後產生痙攣、麻痹、語言障礙的患者。⑥伴有劇烈頭痛的患者。

2、使用止血帶止血時不能採取什麼措施?

使用止血帶止血時,不能捆紮的時間過長不要捆紮頭部、頸部或軀幹部不能長時間的利用止血帶捆紮肢體不要遮住捆紮在肢體上的止血帶,最後一定要及時檢查血液的循環情況

1、止血帶會阻斷血液的流動,捆紮的時間過長會嚴重損傷組織——甚至於導致肢體壞死。

2、止血帶只能用於捆紮四肢,絕不要捆紮頭部、頸部或軀幹部。

3、也不要用其他的物品覆蓋,更不要遮住捆紮在肢體上的止血帶。如果你不得不把患者一個人留在營地中,在他的頭,用簽字筆或者是口紅,寫上捆紮的時間和工具箱的位置。

4、檢查血液的循環情況。綳帶包紮完畢後,應經常檢查腳趾或者手指,看看它的末端是否有發烏的紫斑,以及該處的體溫有無下降等現象。如果有這樣的現象,應該松開布帶,否則時間一長,會引起組織壞死。

5、出於同樣的原因,不能長時間的利用止血帶捆紮肢體,除非是在施行動脈結扎手術的時候,迫不得已才那麼做。一般止血時,應先嘗試直接是壓法,然後是用施壓位點法,直到使用在傷口處保持直接施壓的方法。如果傷口位於肢體的末端,可以將傷處抬高。

(2)放性軟組織損傷的急救處理措施擴展資料:

止血帶止血原理:

止血帶止血是用於四肢大出血急救時簡單、有效的止血方法,它通過壓迫血管阻斷血行來達到止血目的。但如使用不當或使用時間過長,止血帶可造成遠端肢體缺血、壞死,造成殘廢,為此,只有在出血猛烈,用其它方法不能止血時才能應用止血帶。 

止血帶以橡皮條或橡皮管為好,不宜用布帶、電線等無彈性的帶子。綁扎位置應在傷口的上方(近心端),並盡量靠近傷口,以上臂的上1/3和大腿上中部為好,小腿和前臂不能上止血帶,因該處有兩根骨頭,血管正好走在兩骨之間,上止血帶起不到壓迫血管的作用。上臂的中1/3部位亦不能上止血帶,因它可能引起神經損傷而致手臂癱瘓。

3、簡述人體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急救措施

本題出自於運動人體學題庫:
對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處理原則是適當制動,止血,防腫,鎮痛,減輕炎症。
其急救方法包括幾項內容:第一,固定。骨折、脫臼、拉傷應進行加壓保護,目的是減輕痛苦、促進傷口癒合和防止再傷。受傷後應立即停止運動,充分休息促進傷口癒合,未經許可不能再運動,防止再傷。第二,冷療。將冰袋放在傷處,每次時間15~20分鍾,傷後24-48小時,每隔1-2小時可重復進行一次。目的是減輕炎症、出血和滲出所引起的疼痛和腫脹。第三,加壓包紮。目的是使組織間隙壓升高,減少出血和腫脹,24小時可拆除加壓包紮。第四,抬高傷肢,在損傷後24-48小時內,傷肢高於心臟水平,目的是加速靜脈血液和淋巴液的迴流,減輕局部腫脹和淤血。

與放性軟組織損傷的急救處理措施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