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刮痧有用啊?刮痧後像被鞭打摧殘了一樣的
刮痧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施術於皮部對機體的作用大至可分為兩大類,一是預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療作用。
一、預防保健作用
刮痧療法的預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預防與疾病防變兩類。刮痧療法作用部位是體表皮膚,皮膚是機體暴露於外的最表淺部分,直接接觸外界,且對外界氣候等變化起適應與防衛作用。皮膚所以具有這些功能,主要依靠機體內衛氣的作用。衛氣出於上焦,由肺氣推送,先循行於皮膚之中,衛氣調和,則『『皮膚調柔,腠理緻密」(《靈樞·本臟》)。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強衛氣,衛氣強則護表能力強,外邪不易侵表,機體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現惡寒、發熱、鼻塞、流涕等表證,及時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將表邪及時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進入五臟六腑而生大病。
二、治療作用
刮痧療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調節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流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調整陰陽
刮痧對內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如腸蠕動亢進者,在腹部和背部等處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進者受到抑制而恢復正常。反之,腸蠕動功能減退者,則可促進其蠕動恢復正常。這說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調整臟腑功能,使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絡
肌肉附著點和筋膜、韌帶、關節囊等受損傷的軟組織,可發出疼痛信號,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使有關組織處於警覺狀態,肌肉的收縮、緊張直到痙攣便是這一警覺狀態的反映,其目的是為了減少肢體活動,從而減輕疼痛,這是人體自然的保護反應。此時,若不及時治療,或是治療不徹底,損傷組織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斷地發出有害的沖動,加重疼痛、壓痛和肌肉收縮緊張,繼而又可在周圍組織引起繼發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陳代謝障礙,進一步加重「不通則痛」的病理變化。
臨床經驗得知,凡有疼痛則肌肉必緊張;凡有肌緊張又勢必疼痛。它們常互為因果關系,刮痧治療中我們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緊張也就消除;如果使緊張的肌肉得以鬆弛,則疼痛和壓迫症狀也可以明顯減輕或消失,同時有利於病灶修復。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緊張、痙攣的有效方法,主要機理有:
一是加強局部循環,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
二是在用刮痧板為工具配用多種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組織的痛閾;
三是緊張或痙經脈與十二皮部的關系:「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十二皮部的劃分是以十二經循行分布為依據的,即十二經脈都各有分支之絡,這些絡脈浮行於體表,有各自的分布區域,因為經脈有十二,所以皮部也分為十二,手足六經相合則稱為六經皮部。
經脈的分支為絡脈,皮部又可說是絡脈的分區,故《素問·皮部論》又說:「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皮部之經絡的關系對診斷、治療疾病有重要意義。《素問·皮部論》:「皮者脈之部也,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舍於府藏也。 」指出病邪由外入內,經皮呻絡呻經呻腑攣的肌肉通過用刮痧板為工具配用多種手法作用下得以舒展,從而解除其緊張痙攣,以消除疼痛。
(四)信息調整
人體的各個臟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臟器的固有頻率及生物電等),當臟器發生病變時有關的生物信息就會發生變化,而臟器生物信息的改變可影響整個系統乃至全身的機能平衡。
通過各種刺激或各種能量傳遞的形式作用於體表的特定部位,產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過信息傳遞系統輸入到有關臟器,對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調整,從而起到對病變臟器的調整作用。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據之一。如用刮法、點法、按法刺激內關穴,輸入調整信息,可調整冠狀動脈血液循環,延長左心室射血時間,使心絞痛患者的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輸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電圖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脈流量和血氧供給等。如用刮法、點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輸入調整信息,可對垂體、腎上腺髓質功能有良性調節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調整腸運動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過程(用刮法使皮膚出痧)可使局部組織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經受到刺激使血管擴張,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運力量加強,使體內廢物、毒素加速排除,組織細胞得到營養,從而使血液得到凈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減輕病勢,促進康復。
(六)行氣活血
氣血(通過經絡系統)的傳輸對人體起著濡養、溫煦等作用。刮痧作用於肌表,使經絡通暢,氣血通達,則瘀血化散,凝滯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氣血通達無礙,局部疼痛得以減輕或消失。
現代醫學認為,刮痧可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過神經—內分泌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強局部血液供應而改善全身血液循刮痧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漸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此等血凝塊(出痧)不久即能潰散,而起自體溶血作用,形成一種新的刺激素,能加強局部的新陳代謝,有消炎的作用。
自家溶血是一個延緩的良性弱刺激過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機能,使其得到調整,還可以通過向心性神經作用於大腦皮質,繼續起到調節大腦的興奮與抑制過程和內分泌系統的平衡。
痧症中醫的「痧症」是以症狀而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後痧痕明顯的病症。刮痧後,皮膚很快會出現一條條痧痕和累累細沙粒(出血點),並且存留的時間較長,這是它的特徵之一。
痧症多脹。所謂脹,就是痧症多有頭昏腦脹,胸部悶脹,腹部痛脹,全身酸脹等。明、清時代,我國有位對痧症有研究的醫生叫郭志邃的,曾寫過《痧脹玉衡》,就是一本介紹痧症的專門書籍。
2、刮痧後出現的痧痕顏色分別說明了什麼?
刮痧後出現的痧痕顏色分別說明了被刮痧者的身體狀況及病症深淺程度。具體參考如下:
清代醫家郭志邃在《痧脹玉衡》中將痧分為三種情況,一是肌膚之痧,二是血肉之痧,三是臟腑之痧。不同層面的痧則顏色不同,
1、淺層的肌膚之痧較為鮮紅
意味著病症較淺,如亞健康人群出痧通常是紅色,比較亮眼。
2、血肉之痧顏色偏紫紅、較深
意味著疾病時間較長,比如月經不調患者的痧色。
3、臟腑之痧顏色更深
比如腫瘤病人、肝硬化病人在特定臟腑映射區,刮出的痧呈現紫黑色。
痧象反映的是身體狀況,對於判斷疾病有幫助。多次刮後,出痧從紫紅色變為淡紅色,說明身體情況逐漸好轉。
(2)刮痧後軟組織損傷正常嗎擴展資料
刮痧六大誤區
誤區一:刮痧會把血管刮破了,是對身體的損傷。
不少人拒絕刮痧,覺得它會對血管造成損傷,形成淤血。痧確實是從血液中滲漏出來的,但血管並沒有損傷。刮痧停止時,出痧也停止。說到淤血,也是多慮。假如人體內出現淤血,會產生疼痛,引起運動障礙。而刮痧出現痧斑後,不但能減輕疼痛,而且身體運動自如。
研究證實,痧是從管壁最薄的微血管中滲漏出來的。微血管是微循環部位的血管,只有一層內皮細胞,本身就具有通透性。
當人氣血不足、臟腑功能減弱、代謝產物瀦留、免疫機能異常、炎症與結締組織病變時,會造成微循環障礙、代謝產物積聚。
刮痧時刮板向下的壓力會使含有體內毒素的血液從通透性紊亂的毛細血管壁滲漏出來,在皮膚下形成我們所看到的「痧」。少量的出痧不僅不會造成組織損傷,還會改善局部微循環。
誤區二:刮痧僅僅是治療手段。
很多人只有在發熱或某個部位疼痛時才想起刮痧,這就有點小看刮痧的作用了。刮痧不僅可以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還可以清潔體內環境,有防病保健、美容養顏等多種作用。健康的人,微循環正常,刮拭後不出痧;處於亞健康狀態、有潛伏病變及已患病的人刮拭後會出痧。
微循環障礙的部位、程度、性質不同,痧的部位、顏色、形態亦不同。刮痧將經脈缺氧、氣滯血淤的程度以「痧」的形式呈現在體表,可以讓醫師直觀地了解病變,這就是出痧的診斷作用。
誤區三:沒有病的人不能刮痧。
微循環障礙是亞健康和疾病發生早期的病理變化,而活血化淤、活化細胞、排毒解毒、改善微循環,正是刮痧療法的特點。
刮痧疏通經絡、暢達氣血、激發和調節經絡臟腑功能,能及時消除隱患,早期發現、治療潛伏的疾病,避免亞健康向疾病轉化,是保持健康體魄、延年益壽的好方法。
誤區四:刮痧一定很疼。
掌握了正確的刮痧技巧,刮痧是不疼的。
1、被刮拭者應選擇舒適的體位,使刮拭部位肌肉放鬆;
2、刮痧板與刮拭方向形成的角度應小於45度,刮拭角度越小,速度越慢,疼痛越輕;
3、避免生硬按壓,做到柔中有剛;
4、刮痧時不全都用腕力,必要時肘關節、肩關節均可成為用力點;
5、應多種刮拭手法、方法相結合;
6、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刮拭;
7、每次刮痧不超過30分鍾。
誤區五:隨便找個工具就能刮痧。
刮痧器具包括刮痧板和潤滑劑。刮痧板的材質應沒有副作用,可選擇水牛角、玉石、砭石等。身體刮痧潤滑劑選擇油劑,面部刮痧選擇乳劑,可以有效保護皮膚,提高療效。
誤區六:什麼人都能刮痧。
任何一種療法都不能包治百病,刮痧也有禁忌症。診斷不明確的疾病或急性病、危重病患者應交給醫生診治或在醫生指導下刮痧。過度疲勞、空腹或大汗、大出血後不宜刮痧。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症、過敏性紫癜、白血病等病人不能刮痧。
骨折的部位在痊癒之前,也不能刮痧。惡性腫瘤患者腫瘤的體表不能刮痧。月經期的女性下腹部慎刮,孕婦下腹部禁刮。肝腎功能衰竭者也不能刮痧。
3、刮痧引起的軟組織挫傷如何好的快?
如果外皮有破損,最好要用酒精消一下毒,其他的暫時不用處理,慢慢的會吸收
4、刮痧能有後遺症嗎?
只要注意一下, 刮痧是完全沒有後遺症的.
刮痧通過調整陰陽平衡,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機理,主要起到解表祛邪、開竅醒腦、舒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化濁的作用。據介紹,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之目的。
釋疑:刮痧並非愈痛愈黑愈有效
但值得注意的就是,很多人以為刮痧一定是感覺到疼痛難忍、颳得「慘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源援基表示,其實這是錯誤觀點,刮痧並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颳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實,刮拭部位出痧後呈現微紅色或紫紅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當,片面追求出痧的顏色,不僅無效,還可以造成皮肉損傷。
源援基說,有些病人刮不出痧,除了方法錯誤外,也可能是最近常刮或者病得太嚴重身體太虛弱而不易刮出痧等原因造成,切忌用力過猛造成傷害。
據介紹,刮痧的相對適應症主要有:感冒、發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肌肉痙攣、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
刮痧 操作不當加重病情
40歲的林阿姨,因晚上開冷氣睡覺,早上起床後便覺頭痛、鼻塞,繼而出現惡風、頸背痛、神疲乏力,她難受得不行便到醫院針灸科就診。主管醫生源援基診斷表示,林阿姨患的是風寒感冒,採用刮痧治療一次後症狀基本消失。
然而同樣是感冒的劉伯,在家裡刮痧卻越刮臉越蒼白,人也更加虛弱。老人、小孩往往是夏季感冒中暑高危人群,然而,刮痧對於他們真的是行之有效的家庭實用救治方法嗎?源援基表示,恰好相反,這些人群最好不要自行刮痧。
「由於刮痧是一種刺激療法,操作不當會加重病情或引發其他身體不適。」源援基強調說,「刮痧是從推拿、針灸、拔罐、放血等療法變化而來,與這些療法一樣要遵循施術的四個原則:一是明確診斷;二是辨證施治;三是因人因病因時因地制宜;四是補虛泄實。」
源援基舉例,就拿感冒來說,吃葯再配合刮痧療法,效果十分明顯。主要在天柱骨、雙側風池穴、肩井穴、風門穴、雙側肩甲骨內側緣、印堂穴、胸前風府穴刮拭,刮完後再喝一杯熱涼茶,出一身汗,確實整個人會感覺整個身心舒暢。
但是,同時源援基指出,「如果感冒是以發熱為主,則不宜單一進行刮痧,要配合葯物治療。」中醫認為,尤其不能「頭痛刮頭,腳痛刮腳」。因為頭痛刮痧必須排除頭部有無器質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到醫院診斷清楚。
另外,夏天炎熱難免發生中暑,俗稱「發痧」,有輕症和重症兩種,輕症刮痧療效較好,但要把病人立即移到通風陰涼處,解開衣扣,還要採取降溫措施等。重症特別是危重症,要根據病情施以救治,這時不宜刮痧。年老體弱的老人,年幼體虛的小兒刮痧要慎重。
刮痧要注意掌握刺激度
源主任告訴記者,刮痧療法和針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樣的,都是對人體的穴位進行刺激,只不過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所以病人在刮痧過程中也可能出現不適症狀。此時,應迅速停止刮痧,讓患者平卧,並喝點溫開水或溫糖水,休息片刻,很快會好轉,若不奏效,可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會穴、人中穴、內關穴、足三里穴、湧泉穴急救。」源援基介紹。
原來,刮痧過程中可能和針灸一樣,有可能像暈針一樣出現「暈刮」。「暈刮」出現的症狀為頭暈,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四肢發冷,惡心欲吐或頭暈等。
源援基表示,為預防刮痧出現意外,醫生要特別注意掌握好刺激度,即病人所能夠承受的強度和力度。另外,醫生應做好預防措施和把握好刮痧的禁忌症:空腹、過度疲勞患者忌刮;身體瘦弱、皮膚失去彈力者;施治局部癰腫、瘡瘍、潰爛或腫瘤患者;患有心臟病,水腫的病人;血友病、出血性、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患者則不能進行刮痧治療。低血壓、低血糖、過度虛弱和神經緊張特別怕痛的患者需要輕刮。
另外,由於刮痧多少對皮膚存在一定的損傷,所以一次刮完後要等過一段時間,一般為五至七天左右,再進行第二次刮痧。
刮痧小貼士
針對家庭刮痧,專家提供了一些小常識給市民掌握:
1.任何病症先刮大椎,再刮其餘不適的部位。
2.根據病人的虛實、寒熱、表裡、陰陽之情況採取補瀉手法。
3.婦女妊娠、經期,腹、腰、骶部位禁刮。
4.要了解病情,辨證施治,審病求因,確定刮拭的部位。
5.皮膚有感染瘡癤、潰瘍、瘢痕或有腫瘤的部位禁刮。
6.下肢靜脈曲張,宜由下而上補刮或平補平瀉。
7.血小板低下者(容易出血)、病危的人要謹慎刮拭,補刮為宜。
8.盡量避風,防止空調、電風扇、對流風吹刮痧部位。
9.不要使用其他的代用品刮痧(如銅錢、塑料品、瓷器、紅花油、好得快等)。
10.頭部、面部不必抹油,保健刮可穿著衣服刮拭,治病出痧,必須使用專用的刮痧油。
11.刮痧時,有一定量的毛細血管出血,滲到臨近組織,然後再進行吸收,這是增加抵抗力、調節免疫的方法。
12.怕疼的人採用無痛刮痧法進行刮痧,或先泡熱水澡或熱敷再刮痧,以減少疼痛。
13.刮痧後,會使汗孔擴張,半小時內不要沖冷水澡,可洗熱水澡,邊洗邊刮無妨。
14.刮痧後喝一杯熱(溫)開水,以補充體內消耗的津液,促進新陳代謝,加速代謝產物的排出。
15.根除頑疾,除刮痧、排毒外,還要針對性地調理。
16.刮痧不必強出痧。
5、軟組織損傷的危害
軟組織損傷是指各種急性外傷或慢性勞損以及自己疾病病理等原因造成人體的皮膚、皮下淺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韌帶、關節囊、滑膜囊、椎間盤、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的病理損害,稱為軟組織損傷!這種軟組織損傷會對破壞人體關節的穩定性,這是因為在受到損傷之後很多軟組織的彈性都會受到影響,本身也會處於比較鬆弛的狀態,尤其是沒有經過有效治療的患者更是如此!
因為軟組織損傷的部位以及性質不同,因此並不是所有的損傷現象都適合進行按摩等方法治療,所以為了避免損傷加重引起更加嚴重的危害,建議患者應該在受到傷害之後及時的到醫院接受治療。
6、軟組織損傷後,為什麼越靜養,問題越多?
休息不是無用的,合理使用有助於恢復。過度使用會導致各種功能的退化。軟組織損傷後,會有一個急性期,在一周內。炎症在急性期很活躍。我們需要剎車和休息來給軟組織一個良好的修復環境。然而,經過急性期後,軟組織修復進入第二階段,即損傷後2 ~ 6周的再生階段。在這個階段,越來越多的膠原纖維開始在受損組織中生長以連接受損組織。後來,它慢慢進入第三階段,即整形階段,大約在傷後6-8周。通過合理的功能性機械刺激,促進新生兒組織更接近正常組織。
制動對韌帶的影響。制動將導致膠原纖維產量減少、膠原纖維排列紊亂、新組織的物理結構和機械性能惡化以及韌帶附著處骨組織的吸收。損傷韌帶早期控制性低強度運動可以提高瘢痕的硬度和強度,減少瘢痕增生和肥大。運動還可以增加癒合組織的生物力學功能,使新生長的組織在各種功能和結構上更接近正常組織。
固定對軟骨的影響。年輕時關節軟骨的營養分兩部分提供,一部分來自軟骨下骨,另一部分來自關節滑液。成年後,骺軟骨骨化,只留下滑液用於軟骨營養。然而,這種滑液需要關節活動來提供營養,擠壓和鬆弛軟骨,促進軟骨的營養吸收和代謝廢物的排出。這種機制被稱為分散機制。長期固定會導致軟骨退化、脫水和變薄。關節軟骨的恢復離不開機械刺激。我們需要這個練習來提供軟骨代謝所必需的擴散機制。
此外,軟骨的輕微磨損具有一定的修復能力,這種修復也依賴於一定的應力和摩擦刺激。制動對骨骼的影響。骨頭有松質骨和皮質骨。松質骨中有小梁。小梁在最大應力的方向上支撐和生長。骨折後,我們需要在某個階段停止,但骨痂形成後,我們必須逐漸開始載入。長期停用會導致骨質流失、骨質疏鬆和高鈣血症。而且,長期制動,骨骼沒有應力刺激,不利於骨折癒合。鍛煉有助於全身血液和新陳代謝,促進骨折癒合。
7、軟組織損傷怎麼辦
腰肌勞損、肩周炎、急性腰扭傷、腱鞘炎、關節扭傷等,這些肌肉韌帶的慢性損傷在臨床上較為多見如不及時調理、治療可導致肌 肌肉萎縮、攣縮、退變和粘連,可通過中葯蠟療來調理,蠟療能增加血液循環和淋巴迴流,使局部肌肉鬆弛,以減輕腫脹,消除疼痛。所以有很好的調理效果。
8、刮痧後症狀
刮痧後皮膚表面會出現紅、紫、黑斑或黑皰的現象,稱為「出痧」。這是一種刮痧後出現的正常反應,數天後可自行消失,不需作特殊處理。 出痧的過程是一種血管擴張至毛細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膚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現象,這種血凝塊不久即能潰散消失。
「出痧」的皮膚紅紅的,看上去有點兒可怕。其實,不管怎麼紅,都不必擔心,因為這對皮膚是沒有損害的。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症輕重的反映。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顏色也深,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些,顏色也較淺。 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周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皮膚,而且由於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局部的血液循環,會使皮膚變得比原來還要健康、美麗。
我刮過,就是很痛,刮完幾天也很痛。但過了幾天之後,就好了。
9、刮痧引起的面部軟組織挫傷一般多久恢復?
當身體面部組織進行刮痧治療過程中出現了局部組織出現了腫脹伴有按壓疼痛的症狀表現情況,考慮是身體出現了局部損失腫脹有關引起的損傷症狀,建議進一步通過局部皮膚組織護理方法進行局部治療
軟組織挫傷後最好不要再刺激它,這應該是需要十幾天時間的恢復。三天後可以用熱敷,但是注意不要太熱燙傷。
10、刮痧引起的面部軟組織挫傷多久恢復?
身體面部組織進行刮痧治療過程中出現了局部組織出現了腫脹伴有按壓疼痛的症狀表現情況,考慮是身體出現了局部損失腫脹有關引起的損傷症狀,建議進一步通過局部皮膚組織護理方法進行局部治療 軟組織挫傷後最好不要再刺激它,這應該是需要十幾天時間的恢復。三天後可以用熱敷,但是注意不要太熱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