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身關節疼痛怎麼回事
全身關節疼痛是一種長期慢性病,在目前的醫療條件下,治療目標是以控制病情發展,減少和減輕急性發作為主。有些全身關節疼痛患者不了解全身關節疼痛治療的艱巨性,總希望用一種葯物、一種療法短期內將哮喘治癒,這是不現實的。那麼全身關節痛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請相關的專家給大家做詳細的介紹。 : 1)其突出的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最常見。 2)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並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3)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後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腱) ,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症性疾病。因此病人除了有以上關節炎的表現外,還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周圍神經病變、眼病變、動脈炎等。 4) 病情和病程有個體差異,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並伴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少見。關節炎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常長達1小時以上。最為常見的關節畸形是腕和肘關節強直、掌指關節的半脫位、手指向尺側偏斜和呈「天鵝頸」樣及鈕孔花樣表現。重症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並因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失去關節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關節症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臟損害,如類風濕結節,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等病變。 風濕病是一組侵犯關節、骨骼、肌肉、血管及有關軟組織或結締組織為主的疾病,其中多數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 診斷及治療均有一定難度;血液中多可檢查出不同的自身抗體,可能與不同HLA亞型有關;對非甾類抗炎葯(NSAID),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有較好的短期或長期的緩解性反應。 全身關節痛是怎麼回事?相信通過以上的介紹,您應該也對全身關節痛的原因有了大概的了解,現在人們緊張的工作,勞累一天回到家中都出現過全身關節疼痛的現象,但大部風的朋友都認為是勞累導致的,稍作休息就能夠得到緩解,沒能引起高度的重視,如果長此以往,很可能是某種疾病的入侵造成的,希望上面的解釋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您向在線專家進行咨詢。
2、全身關節疼痛怎麼回事?
你好,有25%的類風濕患者在早期是檢查不出來的。類風濕的診斷除了與患者在醫院檢查的各項指標相關還有就是患者自身的症狀,看你上面的描述,在早晨的時候疼痛嚴重活動以後就好多了,這應該是屬於類風濕的顯著特點晨僵。建議你現在最好盡早治療,是完全有治癒的可能的。
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標准:
(1)晨僵持續至少1小時/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個或者3個以上的關節腫,至少6周。
(3)腕、掌指、近端指間關節腫至少6周。
(4)對稱性關節腫至少6周。
(5)有皮下結節。
(6)手X線片改變,至少有骨質疏鬆和關節間隙的狹窄。
(7)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20)
有上述七項中的四項者即可診斷。
西醫西葯在感染類疾病上佔有優勢,中醫中葯在系統類疾病上佔有優勢!
西葯通過消炎、止疼、免疫抑制來控制類風濕,而類風濕不是單純的炎症問題!西葯的優勢面對此類疾病變的捉襟見肘!
中醫作為祖國的國粹,面對痹症,表現出了他強大的優勢,辨證施治,治療和調理兼備,大部分中葯葯物微小的的副作用,更是切合了類風濕的治療特點!
唯一不足之處,中葯很難達到速效!目前治療類風濕的中葯有片劑、丸劑、湯劑、葯酒類、外貼類!片劑、丸劑,服用簡單,但難以速效!湯劑服用煩瑣,同樣在治療速度上很難另人滿意。外帖類如果幸運沒有過敏現象,可以兼顧配合使用。葯酒類,藉助酒精的走竄之性,酒助葯行,迅速在提內擴散,達到了可以和速效西葯一樣的治療速度,又避除了西葯的副作用,達到了另人滿意的效果,酒精被稱為「百葯之長」,傳承前年,不是沒有道理。所以,祖國兩千多中治療類風濕的中葯中,葯酒類佔了一半左右! 患者如果沒有酒精過敏現象,可以考慮選擇成分安全的葯酒類服用!
3、全身關節疼痛是什麼症狀
概述:什麼是關節痛? 各種原因造成的關節部位輕重程度不一的疼痛感覺。 原因: 是什麼 原因引起的? (一)感染性關節炎 多種細菌可以通過血運感染、直接感染及蔓延感染途徑而導致關節感染。 (二)代謝障礙性關節病 痛風 性關節炎。 (三)增生性骨關節炎 1、原發性增生性關節炎 其發病往往受年齡、遺傳、體質和代謝的影響。 2、繼發性增生性關節炎 此型在臨床上比較多見,常繼發於關節畸形、關節損傷、關節炎症之後。 (四)關節周圍結構疾患 狹窄性腱鞘炎,慢性滑囊炎、韌帶勞損、腱鞘囊腫、肩關節周圍炎、腕管綜合征、肱骨外上踝炎等,這些病損都可導致 關節疼痛 。 (五)葯物性關節病 1、急性痛風 可由口服利尿劑,或由促尿酸排泄葯物所激發。 2、大劑量應用鐵葡聚糖可使類風濕性關節炎 症狀 加重。 3、關節內反復注射皮質激素可引起關節軟骨的破壞性改變,而導致 關節疼痛 。 4、在一些罕見的病例、服用巴比妥酸鹽可引起稱為巴比妥酸鹽風濕病的 關節疼痛 。 5、大劑量長期應用皮質激素可誘發股骨頭壞死、產生髖 關節疼痛 。 (六)發生於其他系統疾病的關節炎 1、內分泌方面 肢端肥大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痛風 等。 2、血液病學方面 血友病 、急性白血病 。 3、胃腸病學方面 潰瘍性結腸炎 、克羅恩病 。 4、皮膚病學方面 牛皮癬。 5、腫瘤方面 關節部位腫瘤可首先引起 關節疼痛 ,腔骨近端,股骨遠端是腫瘤好發部位。 6、骨壞死症的關節痛。 診斷:關節痛應該做哪些檢查? 一、關節痛的病史 1、起病快慢 關節疼痛 分急性與慢性而言。急性疼痛見於感染性炎症,特別是化膿性關節炎。多以劇痛與腫脹急劇開始。慢性疼痛多見於增生性骨關節病,骨壞死性關節病,特發性關節病,營養性關節病,內分泌,血液病性關節病,代謝性關節病,關節腫瘤,創傷性關節病等。 2、疼痛性質 開始站立時 關節疼痛 ,活動一會兒疼痛減輕或消失多為退變性骨關節病。靜息性疼痛多為骨內壓增高,運動時疼痛多為骨壞死性關節病。 3、關節創傷史 4、伴隨 症狀 感染性關節炎多伴有 全身 中毒 症狀 ,發熱、頭痛、食慾缺乏。 風濕性關節炎多伴有心臟炎,舞蹈病,環形紅斑、皮下結節。 牛皮癬性關節炎伴有皮膚病損。 痛風性關節炎可有脈管病,腎臟尿酸鹽結石。 血友病性關節炎可有其他部位出血。 急性白血病關節受累,常見脾臟腫大,肝臟腫大,淋巴結病或紫癜。 淋病性關節炎可有淋病性尿道炎,眼結膜炎等。 潰瘍性結膜炎性關節病可有發熱,貧血,腸道排出血液和粘液。 結核性關節炎可伴有皮膚斑丘疹、發熱和肌痛。 類風濕關節炎可有肌肉萎縮,骨質疏鬆,貧血,鞏膜炎等。 骨關節病可伴有遠端指間關節Heberden結節。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關節受累,並可有食慾缺乏,嘔吐與便秘,多尿,煩渴,虛弱疲乏,普遍性骨質疏鬆。 二、關節痛的體格檢查 首先觀察關節部位有無紅腫、隆起,靜脈怒張、竇道、瘢痕、肌肉萎縮、畸形等情況。結合觸診比較兩側是否對稱,等長,是否有關節積液。步態往往也是表明關節疾患的重要表現。 三、關節痛的實驗室檢查 1、類風濕因子 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陽性率80%。 2、紅斑狼瘡細胞試驗 大約有80% 全身 性紅斑狼瘡患者可發現紅斑狼瘡細胞。 3、紅細胞沉降率 血沉增快可見於急性風濕熱,急性感染,活動性結核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惡性腫瘤等多種疾病。 4、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 診斷風濕熱。 5、C反應蛋白 血中的C反應蛋白升高常被用於了解急性風濕熱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活動情況。 6、抗核抗體 此種檢測常用於結締組織病的診斷,尤其是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中抗體效價和陽性率最高,診斷的特異性最強。 7、免疫球蛋白和補體 該測定可用於觀察免疫功能狀況,對結締組織疾患如: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腫瘤等的診斷有一定的幫助。 8、HLA-B27的檢測 陽性者最多見於強直性脊柱炎。 9、尿酸 診斷痛風測定血尿酸、尿尿酸的含量。 四、關節痛的影像學檢查 關節疾患X線拍片是常規的檢查方法之一,主要查看骨質的變化。CT及MRI也是檢查關節病變的方法。 鑒別診斷:關節痛的原因如何相互鑒別? 一、膝關節痛 1、膝關節炎 2、關節內損傷與病變 (1)半月板損傷:多有外傷史,關節間隙可有壓痛點,休息後疼痛消失。 (2)交叉韌帶損傷:多有外傷史,關節不穩。 (3)軟骨損傷:關節軟骨損傷後可發生骨折。 (4)關節游離體:關節出現交鎖現象,休息後疼痛消失。 (5)臏骨軟骨軟化症:青壯年易發生,坐後站立疼痛、上、下樓梯疼痛。 (6)脂肪墊炎:多見肥胖女性、站立,行走均可疼痛,脂肪墊處有壓痛點。 3、滑膜病變 (1)滑膜骨軟骨瘤病:本病是關節滑膜的慢性疾病,主要累及漆關節。 (2)色素絨毛性結節性滑膜炎 (3)局限性結節性滑膜炎 二、髖關節痛 1、股骨頸骨折 可分不完全骨折和無移位骨折及移位骨折。 2、股骨頭骨骺滑脫 外傷可導致骨骺移位,自發性骨骺滑脫可繼發於敗血症、腎性佝僂病,軟骨發育不全及多發性骨髓發育異常等。 3、類風濕性髖關節炎 本症為一種 全身 性疾病,可發生任何年齡。早期關節有晨僵現象,隨後逐漸髖痛。 4、強直性脊柱炎 本症是脊柱的慢性進行性炎症,侵及骶髂關節,關節突及附近韌帶和軀乾的大關節導致纖維性,骨性強直和畸形,下腰背疼痛和強硬;胸廓疼痛和僵硬,腰椎活動受限。 5、化膿性髖關節炎 本症為一種急性的嚴重關節感染。多發於少年兒童。 6、髖關節結核 早期 症狀 為髓部疼痛,逐漸加重,可有結核病中毒 症狀 。 7、暫時性骨膜炎 本症為一種可自愈的非特異性炎症。其特點為疼痛 症狀 在數周內消失並持久康復。 8、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髖部疼痛,呈隱漸性鈍痛,可出現跛行等臨床 症狀 。 9、髖關節骨性關節病 本病臨床 症狀 的特點是起病緩慢,嚴重患者可出現關節僵硬,跛行。 10、髖部軟組織疾患 11、髖部腫瘤及瘤樣病變 12、著色性絨毛結節性滑膜炎,血友病性關節炎,剝脫性骨軟骨炎等病症也經常發生在髖關節。 三、肩關節痛 1、肩部軟組織疾病與損傷 (1)肩關節周圍炎。患肩終日疼痛,夜間尤甚。肩部活動明顯受限,尤以外展外旋更為突出。 (2)肩袖撕裂:多見於青壯年,損傷是發病原因。 (3)肩峰下滑囊炎 (4)岡上肌腱鞘炎 (5)肱二頭肌長頭鍵鞘炎 2、肩關節炎 若發病較急,關節部位腫脹,劇痛,高熱。 3、肩部腫瘤。 肩部腫瘤包括發生在肱骨上端,肩胛骨和鎖骨的腫瘤。 四、肘關節痛 肘關節全關節腫脹、疼痛而無紅腫及關節活動受限者多見於肘關節的滑膜炎; 肘關節鷹嘴尖部囊性腫物,疼痛輕微或無痛,常見於尺骨鷹嘴滑囊炎,多由外傷或慢性刺激引起; 肘關節腫脹、關節活動時有摩擦感,常伴有疼痛,多由增生性骨性關節炎引起; 肘關節腫脹,關節有時因交鎖而活動受限,可能是肘關節剝脫性骨軟骨炎; 肘關節進行性腫脹,活動時疼痛加劇多為肘關結核; 如果關節腫脹,並伴有紅、腫、熱、痛則應考慮化膿性關節炎。 五、腕與手關節痛 腕與手部疼痛原因較多,各有特點。
4、全身軟組織容易痛是怎麼回事
?
5、全身關節疼痛問題
出現關節疼痛的原因可能是多種病因,沒有明確診斷,很難徹底治癒或有針對性的版治療.所以需要就醫檢查才行.一,是否權有過外傷?二,發病的原因和第一次發病時是否有什麼原因?三,要除外局部的病變(建議拍片檢查一下是否有骨改變);四,是否有風濕或類風濕的問題,一般需要通過化驗檢查;五,個別人有痛風的原因,這需要化驗尿酸才能確定.
6、全身關節疼痛是什麼原因?怎麼緩解這種症狀
手關節疼痛原因有什麼?
一:類風濕關節炎
常為手指的近端指關節受累,有晨僵現象,表現為早晨手指發僵、握拳困難,往往持續1個小時以上,活動後可減輕,一般為多個關節痛、常為對稱性、遊走性的特點。做化驗和X線檢查顯示有骨質損害,類風濕因子陽性,女性較為多見。關節症狀反復發作,長期下去會導致手關節變形。
二: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由組織變性及積累性勞損引起,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該病多見於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最常發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頸、腰椎等處,症狀主要為關節疼痛、僵硬(經輕微活動後會覺疼痛減輕),重者可出現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
三:痛風性關節炎
典型發作起病急驟,多因午夜足痛驚醒,最易累及大腳趾關節,其次為足背(跗)踝、膝、指、腕、肘等關節,90%為單一關節,偶爾有雙側或多關節受累,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出現明顯紅腫熱痛,局部不能忍受被單覆蓋或周圍震動,多數患者無全身症狀,少數可伴有頭痛,輕度發熱、白細胞升高,血沉增快,發作常呈自限性,數小時,數周自然緩解,局部可有本病特有的脫屑和瘙癢表現,緩解可為數月、數年、乃至終生。
痛風石及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是痛風特徵性損害,多發於耳廓,也可見於第一拇指、指關節等處,小的像芝麻,大的如雞蛋,此結節引起輕度慢性炎症反應,組織破壞。
四:寒濕或勞傷
手關節疼痛也可能是由寒濕或勞傷(如腱鞘炎等)引起的一般性關節疼痛。長時間從事手指工作的人較常罹患的腱鞘炎,由於肌腱摩擦而造成腱鞘發炎,產生疼痛。這類手關節疼痛在適當休息加調理之後可以痊癒。
怎麼做緩解手關節疼痛
1. 握拳頭
首先五指伸展完全展開手掌,接著緩緩的將手指彎曲握拳,拇指握在外面。整個動作盡量輕柔,不需要使勁握拳攥緊拳頭。接著將拳頭展開到五指完全伸展。做 10 次,換右手重復相同的動作。
2. 屈手指
把手伸直,伸展手掌,完全展開五指。接著屈指,將拇指向掌心彎曲,保持這個姿勢幾秒鍾,然後伸直拇指。接著按相同動作依次做餘下四指。完成後換另一手重復一次。
3. 拇指彎曲
將手伸直,手掌攤開,五指保持伸展姿勢。接著像掌心方向屈曲拇指,同時用拇指去接觸小指指跟部。如果不能碰到小指跟部,別擔心,只要盡力向這個方向屈指即可。保持這個動作 1 到 2 秒鍾,再伸展拇指,恢復原位。另一手重復相同的動作。
4. 捏個圓
先伸展手掌,接著把手捏成圓形,五指盡量彎曲,互相接觸。保持這個姿勢幾秒鍾,然後充分伸展手指。重復這個動作,每隻手各重復幾次。
5. 豎拇指
把手掌立在桌面上,大拇指向上伸展,垂直於桌面,其餘四指向掌心彎曲。保持這個動作幾秒鍾,然後放鬆,將手伸展開來。重復 10 次後換另一手。
6. 提指操
手掌攤開,掌心向下,將手平放在桌面上。從拇指開始,將手指向手背方向屈指。保持屈指的動作一到兩秒鍾,然後將手指放下,如法其餘四指依次做相同動作。換另一手重復相同的動作。
7. 腕拉伸
把胳膊向前伸直,接著向下曲腕,使指尖向下,掌心面向身體的前面。用另一手按壓掌背,腕關節和前臂都會有拉伸感,然後保持這個姿勢幾秒鍾,重復十次。換另一手重復相同的動作。
養成習慣每天都練習這些動作對緩解手關節疼痛有一定效果。不過,一旦關節僵硬或疼痛加重,導致無法完成這些動作時,就要盡快去看醫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