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腹股溝開放傷口伴肌肉斷裂,左髖軟組織損傷,左股骨粗隆間開放骨折,左腹股溝傷口感染能平幾級傷殘
幾級傷殘是按照勞動能力鑒定標准《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16180-2014或者人身損害侵權鑒定標准《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GB18667—2002作出的鑒定結論,適用於工傷事故和人身損害賠償;輕傷或者重傷是司法鑒定機構依據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作出的鑒定結論,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及其他法律、法規所涉及的人體損傷程度鑒定。
2、踢球時腹股溝拉傷如何快點痊癒!!
腹股溝拉傷是很常見的一種體育傷害,一般恢復期在2-3周,建議沒有完全恢復之前不要從事劇烈運動。另外足球比賽前充分熱身很重要,將身體的關節和韌帶充分活動開,一般就不會出現拉傷。 希望對你有幫助。
3、腹股溝沉積型軟組織損傷吃什麼葯好??
軟組織損傷是指各種急性外傷或慢性勞損以及風寒濕邪侵襲等原因造成人體的皮膚、皮下淺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韌帶、關節囊、滑膜囊、椎間盤、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的病理損害,稱為軟組織損傷。臨床表現:疼痛,腫脹,畸形,功能障礙。軟組織損傷的主要分類:扭傷類,挫傷類,碾壓傷類;有急性筋傷,慢性筋傷類;有開放性損傷類,閉合性損傷類等。 中醫稱軟組織損傷為「筋傷」。臨床分型有:(1)初期,即傷後1~2周,以氣滯血瘀,疼痛、腫脹或瘀血化熱為主。治宜攻利法、攻下逐瘀、行氣活血和清熱涼血為主。(2)中期,即傷後2~6周,以營衛不和為主。治宜和營止痛。(3)後期,即傷後6周以後,以氣血不足為主。治宜補益為主。 方1 佛手陳皮飲 組成:佛手50克,陳皮30克,白糖2匙。 用法:將佛手、陳皮洗凈切碎,置人鍋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鍾,文火煮10分鍾,濾渣取汁,加白糖,分次飲服。 功效:行氣活血止痛。 主治:軟組織損傷初期,即損傷1周以內,且病情較輕者。 附註:佛手行氣止痛,陳皮行氣寬胸。 來源:民間驗方。 方2 荔枝核粥 組成:荔枝核50克,粳米100克。 用法:將荔枝核搗碎洗凈,置鍋中,加清水100毫升,急火煮開10分鍾,濾渣取汁;將粳米荔枝核汁共人鍋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5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成粥,趁熱服用。 功效:行氣止痛散結。 主治:軟組織損傷初期,局部腫脹明顯或有結塊者。 附註:荔枝核有行氣止痛散結之功效。 來源:王慕同.大眾葯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05 方3 月季花飲 組成:月季花5克,紅糖15克。 用法:將月季花洗凈,置鍋中,加清水200毫升,急火煮沸5分鍾,濾渣取汁,加紅糖,分次飲服。 功效:活血消腫止痛。 主治:軟組織損傷初期,腫脹疼痛明顯者。 來源:夏翔,等.家庭食養食補食療全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27 方4 桃仁冬瓜米粥 組成:桃仁10克,冬瓜20克,粳米100克。 用法:桃仁搗爛如泥,用水研汁去渣,與冬瓜、粳米一同置鍋中,加清水200毫升,急火煮開3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成粥,趁熱食用。 功效:行氣消腫止痛。 主治:軟組織損傷早期,腫痛明顯者。 來源:夏翔,等.家庭食養食補食療全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27 方6 韭菜炒鵪鵓蛋 方7 橘皮米粥 方10豬血豆腐湯 組成:豬血(凝固)100克,豆腐100克。 用法:將豬血、豆腐切成小塊,投入煮沸的雞湯250毫升內,加入調味品,再煮沸後食用。 功效:和胃養血柔筋。 主治:軟組織損傷中後期。 來源:夏翔,等.家庭食養食補食療全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28 方11 黃酒泡薏仁 組成:薏苡仁100克,黃酒500克。 用法:薏苡仁洗凈晾乾,研成細末,放人黃酒瓶中封固,每天均搖1次。封固5天後,分次飲用,每日2次,每日10~15克。 功效:祛風濕,強筋骨,健脾胃。 主治:軟組織損傷中後期復感風邪者。 附註:薏苡仁有健脾益氣,清利濕熱之功。 來源:夏翔,等.家庭食養食補食療全書.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28 方12 大棗白芷粥 組成:大棗10枚,白芷10克,粳米200克。 用法:將大棗、白芷分別洗凈,置鍋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開5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成粥,趁熱分次飲用。 功效:補益中氣,行氣止痛。 主治:軟組織損傷後期體虛者。 來源:民間驗方。 方13 牛肉荔枝羹 組成:牛肉50克,荔枝(鮮)50克。 用法:牛肉煮熟後切成塊,鮮荔枝去核,共置鍋中,加清水200毫升,急火煮開2分鍾,文火煲成羹,分次食用。 功效:益氣健脾,理氣止痛。 主治:軟組織損傷後期。 附註:牛肉味甘性平,補脾益氣,強筋壯骨。荔枝生津和胃,補益氣血,理氣止痛。 來源:王慕同.大眾葯粥.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158
記得採納啊
4、大腿根很疼,一撇就特別疼,是什麼問題,是腹股溝拉傷還是軟組織損傷? 大腿往外撇的時候疼,往內撇也...
哥們,我也是這個毛病,又痛又爽,但不影響平常運動,只有兩腿向兩邊張開,或向內合時會痛,踢腿動作也痛,有時走路也痛,但又在能承受的范圍,我經常喜歡叫人給我坐地壓髖,那感覺又痛又爽,我是不是有點變態?
5、右側盆腔 雙側腹股溝區多發結節狀 腫塊樣軟組織密度影 前列腺小鈣化
你好,一般情況腹股溝區的淋巴結可能和局部的炎症有關。可以適當的服用消炎葯。你這前列腺稍大而且有鈣化,考慮有可能是前列腺炎導致的,可以選擇查下前列腺液常規檢查,而且周圍淋巴結有增大考慮是炎症影響,也是需要抗生素抗感染治療的。
6、大腿根很疼,一撇就特別疼,蹲下也會疼,是什麼問題,是腹股溝拉傷還是軟組織損傷?
雙胯骨疼痛是因為你的腰椎突出或者骶骨有點錯位就會出現雙誇疼痛,主要是雙胯骨的韌帶疼痛,肌肉疼痛,臀部疼痛,腿部疼痛,腿部關節疼痛,小腿部疼痛,雙腳疼痛,麻木,同時還會使腰部,胸椎直不起來,形成雙腳有點外撇,屁股不由自主向前邊撅,弓腰挺身的姿勢,趴在床上會起不來等等症狀,使人非常痛苦。你是右側胯骨錯位。胯骨錯位的治療:主要採用推壓的辦法。你是胯骨有點錯位造成的症狀。解決方法是自己復位:平躺在硬板床上,如果是胯骨左側疼痛就用左手握拳伸到背後,手背朝上頂在胯骨疼痛點上,身體也向左側轉一點壓住左拳,左手用力向右側推擠胯骨,同時腦子要體會「胯骨周圍疼」的變化,有時候自己可以聽到卡的一聲響,只要推到位「胯骨周圍疼」的症狀立即就能消失。一般情況下半個來小時就可復位治好了。原則是:那裡疼你就推壓那裡,推到一切症狀消失為止.。 做完復位可以立刻做檢驗,一隻腿伸直另一隻圈起來能夠側面平反放在床上,就是復位到位了。 胯部和臀部連接 的韌帶 疼痛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忍住疼痛用力的一點一點按壓按摩,一個點最少用力按壓7次以上才會不痛了,全部按壓按摩到不痛了,就可以了。做這個復位都是比較疼的,但是為了以後不痛,忍一忍是可以承受的。按壓的力量一般最少在5到10公斤左右,力量小了起不到治療作用。請試一試吧。
7、右大腿原發的軟組織肉瘤,術後放療一月後轉移到腹股溝,中葯治療無效!現在一直在長!急求專家給予指導
軟組織肉瘤有100多種,應根據病理類型決定放化療或者靶向治療方案。
8、腹股溝韌帶一班人都能摸到嗎 我很明顯都能摸到
?
9、大腿內側腹股溝附近出現淋巴結是什麼症狀
這個我小時候也是經常的得阿,有時會不知不覺的就好了,但有時會很痛,一般都是發炎等症狀引起的.我感覺這個說法不錯,你也可以參考下哦.
人體淋巴結約有600~700個,臨床上一般只能檢查身體各種表淺的淋巴結。健康人表淺淋巴結很小,直徑不超過1厘米,質地柔軟,表面光滑,不易觸及,無壓痛與毗鄰組織粘連。
表淺淋巴結呈組群分布,每一組群淋巴結接受一定部位的淋巴液。如耳、乳突區的淋巴結接受來自頭皮的淋巴液;頜下淋巴結群接受口底、頰粘膜、齒齦等處淋巴液;頦下淋巴結群收頦下三角區內組織、唇和舌部的淋巴液。頸深部淋巴結收集鼻咽、喉、氣管、甲狀腺等處淋巴液;右鎖骨上淋巴結接受氣管、胸膜、肺等處淋巴液;左鎖骨上淋巴結接受食道、胃腸等器官的淋巴液。軀幹上部、乳腺、胸壁等是淋巴液迴流入腋窩淋巴結;下肢、會陰部淋巴液迴流入腹股溝淋巴結。當身體某部位發生炎症或癌腫時,微生物或癌細胞可沿淋巴管蔓延,到達該器官或該部的淋巴結,引起淋巴結腫大,壓痛,因而對疾病診斷有重要意義
你所說的應該是頜下淋巴結炎,可以口服消炎葯如頭孢拉啶0.5 一天3-4次;克林黴素0.3 一天3次;氧氟沙星0.2一天2次中的任何一種,如果有發熱或疼痛的厲害,可以加服解熱鎮痛葯如芬必得
淋巴結腫大非常多見,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人群,可見於多種疾病,有良性,也有惡性,故重視淋巴結腫大的原因,及時就診、確診,以免誤、漏診,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談一談淋巴結腫大的常見原因。
慢性淋巴結炎
多數有明顯的感染灶,且常為局限性淋巴結腫大,有疼痛及壓痛,一般直徑不超過2~3cm,抗炎治療後會縮小。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尤其是長期存在而無變化的扁平淋巴結,多無重要意義。但無明顯原因的頸部、鎖骨上淋巴結腫大,標志著全身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應予以重視,進一步檢查確定。
結核性淋巴結炎
有發熱、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見於青壯年。常伴發肺結核,淋巴結質地不均勻,有的部分較輕(乾酪樣變),有的部分較硬(纖維化或鈣化),且互相粘連,並和皮膚粘連,所以活動度差。這類患者結核菌素實驗和血中結核抗體陽性。
惡性淋巴瘤
也可見於任何年齡組,其淋巴結腫大常為無痛性、進行性腫大,可從黃豆大到棗大,中等硬度。一般與皮膚無粘連,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動。到了後期淋巴結可長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塊,直徑達20cm以上,侵犯皮膚,破潰後經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縱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膚、乳腺、神經系統等。確診需活組織病理檢查。臨床上惡性淋巴瘤常易誤診,以表淺淋巴結腫大為首發表現者,有70%~80%在初診時被確診為淋巴結炎或淋巴結結核,以致延誤治療。
巨大淋巴結增生
是一種易誤診的罕見病。常表現為原因不明的淋巴結腫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縱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門及肺內。其它受侵部位有頸部、腹膜後、盆腔、腋窩以及軟組織。常易誤診為胸腺瘤、漿細胞瘤、惡性淋巴瘤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及臨床表現對早期診斷極為重要。
假性淋巴瘤
常發於淋巴結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及消化道的淋巴性息肉,均可形成腫塊。一般認為屬反應性的增生,由炎症引起。
淋巴結轉移瘤
淋巴結常較硬,質地不均勻,可找到原發灶。很少為全身性淋巴結腫大。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也常有淋巴結腫大,特別是兒童常見的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臨床上發病急,常伴有發熱、出血、肝和脾腫大、胸骨壓痛等,血液學和骨髓穿刺檢查可以確診鑒別。
結節病
在我國較少見,常侵犯雙側肺門,呈放射狀,伴有長期低熱。全身淋巴結都可腫大,尤其是耳前後、頜下、氣管旁。在臨床上很難與惡性淋巴瘤鑒別。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多見與青壯年男性,為EB病毒所致,但病人常一般情況良好,可有發熱及全身性淋巴結腫大,也可有脾臟輕度腫大。外周血中有異形淋巴細胞,嗜異凝集實驗陽性可以確診。
血清病 為病人使用血清製品(破傷風抗毒素、狂犬疫苗等)後發生的一種疾病。少數患者以淋巴結腫大為最先出現的臨床症狀。但多為注射處及滑車上淋巴結首先腫大。根據注射史及發熱、皮疹、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等可診斷。
淋巴結腫大很常見,列舉的以上10種疾病原因,希望能給大家以啟示,及時就診、確診及鑒別,以便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平時也許有過這樣的體驗:當腳長癤腫或受傷後發炎,腹股溝處也會覺得疼痛。仔細一摸,會在皮膚下觸到一個或幾個如蠶豆大小的「小疙瘩」,又硬又痛,那就是淋巴結。當細菌從受傷處進入你的血管內時,淋巴結這個「御敵哨兵」首先對細菌進行還擊,以防止「敵人」深入。隨著每一個淋巴細胞「吃掉」大量細菌後,它的「肚子」便越來越大,整個淋巴結會腫大疼痛。所以說,淋巴結是身體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結還是人體內的一個報警裝置,淋巴結腫大可能是某種疾病的外在表現。
細菌感染:如口腔、面部等處的急性炎症,常引起下頜淋巴結的腫大,腫大的淋巴結質地較軟、活動度好,一般可隨炎症的消失而逐漸恢復正常。
病毒感染:麻疹、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都可引起淋巴結腫大。有時淋巴結腫大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如風疹,常引起枕後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結核:以頸部淋巴結腫大為多見,有的會破潰,有的不破潰,在臨床上有時與淋巴瘤難於鑒別。確診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結穿刺、塗片和活體組織檢查,並找出結核原發病灶。
淋巴結轉移癌:這種淋巴結很硬,無壓痛、不活動,特別是胃癌、食道癌患者,可觸摸到鎖骨上的小淋巴結腫大。乳腺癌患者要經常觸摸腋下淋巴結,以判斷腫瘤是否轉移。
白血病:該病的淋巴結腫大是全身性的,但以頸部、腋下、腹股溝部最明顯。除淋巴結腫大外,病人還有貧血、持續發熱,血液、骨髓中會出現大量幼稚細胞等表現。
淋巴瘤:淋巴結腫大以頸部多見。淋巴瘤是原發於淋巴結或淋巴組織的腫瘤,同時有一些淋巴結以外的病變,如扁桃體、鼻咽部、胃腸道、脾臟等處的損害。
淋巴結的腫大還可出現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疾病。再如過敏反應性疾病及毒蟲蜇傷等。所以,對淋巴結腫大不容忽視,特別是發現淋巴結持續腫大時更應及早請醫生診治。
淋巴結腫大可分為疼痛性及無疼痛性兩種。疼痛性腫大多見於急性化膿性感染時,感染處得到正確處理後即可消除。引起無痛性腫大的疾病往往較頑固且難以發現,危害較大。一般多見於結核菌感染、淋巴瘤、腫瘤轉移至淋巴結、血液病(如白血病)等。
淋巴結遍布全身,只有在比較表淺的特殊部位才可觸及。如頜下、頸部、鎖骨上窩、腋窩、腹股溝最易摸到。女性患乳腺癌時在乳房周圍及腋窩可摸到腫大的淋巴結。
正確的觸摸方法是:將食指及中指並攏,在上述部位上下左右觸摸,若感覺到皮下有圓的、橢圓的、或條索狀,有雞蛋大小甚至更大的淋巴結節時,應立即去正規的醫院請醫生診斷
淋巴系統是身體的自然防衛組織,可以抵抗感染和毒素的侵入,淺表的淋巴結群存在於頸部、腋窩、腹股溝、膝蓋後面以及耳朵前後。
孩子淋巴結腫大,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腫大的部位取決於感染的位置。喉和耳朵感染可能會引起頸部淋巴結腫大,頭部感染會使耳朵後的淋巴結腫大;手或手臂感染會使腋窩下淋巴結腫大;腳和腿部感染會引起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孩子最常見的是頸部淋巴結腫大,母親很容易注意到孩子的這一部位,帶孩子讓醫生檢查後才能放心。
以大多數人來說,咽喉痛、感冒、牙齒發炎(膿腫)、耳朵感染或昆蟲叮咬都是引起淋巴結腫大的原因。
不過假如淋巴結腫大出現在頸部前面正中間或是正好在鎖骨上方,你就
必須考慮感染之外的原因,如腫瘤、囊腫或甲狀腺功能紊亂。
大多數母親一看到孩子頸部淋巴性結腫大,首先想到的是腫瘤,這是自然反應,腫瘤的確也是引起孩子淋巴結腫大的一個原因,不過感染是更為多見的原因。對此,進行血和尿的化驗、x線檢查、皮試以及活體切片檢查等,可以證實醫生的疹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