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足跟底軟組織結節怎麼治療

足跟底軟組織結節怎麼治療

發布時間:2020-11-20 10:03:01

1、結節性足底筋膜炎怎麼治療

你好,這個臨床尚無有效葯物治療,可中醫治療,可外敷膏葯傳統膏葯筋膜膏,手術切除為主要手段。

2、右腳腳後跟一碰地就疼,有什麼方法迅速治療

這種情況很多時候與過度的運動有關。腳跟疼在醫學上俗稱跟痛症,即腳後跟的肌腱韌帶軟組織附著的地方出現了軟組織炎症。跟痛症的主要原因跟過度地行走、負重、局部的刺激有一定關系,跟年齡也有一定的關系。隨著年齡的增長,韌帶、肌腱、筋膜都有退變,有些人走得多了以後出現腳跟疼痛,治療方法是適當的減少負重行走。換鞋底比較軟的、厚的鞋,以減少對腳後跟的刺激。另外可以每天晚上用溫水泡腳。外敷中要足跟.骨.方世.貼。嚴重的情況可以口服消炎止痛葯、局部封閉治療。

3、足跟痛怎麼治療好這個症狀好恢復么?

足跟痛(painful heel)指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跖筋膜炎,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側位X 射線片顯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治療可採用手術、理療及葯物等方法。
病因及常見疾病
1.足跟骨刺
跟骨退行性改變導致的骨質增生,即「骨刺」,也是導致足跟痛的常見原因之一。當「骨刺」長期存在,且長「骨刺」的跟骨長期負重或負重過大,引起局部充血和發生無菌性炎症時,刺激病變部神經,足跟才會痛。
2.跖筋膜炎
是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往往發生在長期站立或行走工作者,是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引起的病變,表現為筋膜纖維的斷裂及其修復過程。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癒。墊高足跟,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緩解跖筋膜的張力,都可使症狀減輕。
3.跟墊痛
常發生在老年人,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青年時期,跟墊彈力強,可以吸收振盪。老年時,跟墊彈力下降,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引起足跟痛。
4.跟骨後滑囊炎
最易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的滑囊,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滑囊壁可變肥厚,囊內充滿滑液,局部腫脹,並有壓痛。
5.跟骨骨突炎
常發生於8~12歲的男孩,病變與小腿脛骨結節骨突炎相似,是在發育過程中,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症狀,疼痛在跟腱附著點下方,可雙側同時發病。跑步與足尖站立可使症狀加重。骨骺癒合後症狀自然消失。
6.距骨下關節炎
常發生在跟骨骨折後,是一種創傷性關節炎。X射線照片上前跗竇處,負重時疼痛加重。
7.跟骨骨膜炎
骨膜炎是由於骨膜及骨膜血管擴張、充血、水腫或骨膜下出血,血腫機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變造成的應力性骨膜損傷或化膿性細菌侵襲造成的感染性骨膜損傷。
8.足弓結構發育異常
高弓足、扁平足或內翻足等發育異常。
9.跟腱炎
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過度使用可導致跟腱內的纖維發生慢性損傷,如超負荷的運動、頻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均可引起跟腱炎。

鑒別診斷
1.跟骨骨髓
跟骨骨髓炎雖有跟痛症狀,但局部可有明顯的紅腫熱痛等急性感染的徵象,嚴重者伴有高燒等全身症狀。化驗和X線片檢查可確立診斷。
2.跟骨結核
本病多發於青少年,局部症狀明顯,腫痛范圍較大,全身情況差,並有低熱盜汗、疲乏無力、食慾不振等,化驗及X線光片檢查可鑒別之。

治療原則
1.手術治療
(1)足跟骨刺切除術對於頑固性跟骨痛,X片證實有骨刺者。
(2)跟骨鑽孔術對跟骨內壓高者適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內壓降低,治療頑固性無骨刺的跟痛症。
(3)跟骨神經切斷術對於無原因頑固性足跟痛可採用此法。
(4)跟骨滑囊切除術是將跟骨結節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5)平足症的跟骨截骨術目的是通過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擺正,使跟骨有一個良好的生物支架。
2.理療
3.葯物治療
口服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葯物治療;壓痛點注射醋酸強的松龍,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癒。跟後滑囊炎常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摩擦損傷引起,表現囊內積液,腫脹壓痛。避免摩擦及囊內注射醋酸強的松龍有效。

4、怎麼疹治跟骨結節炎

跟骨結節炎稱跟骨結節軟骨病、跟骨末端病。小腿三頭肌長期反復猛力收縮,通過跟腱牽拉跟骨結節骨骺,使其發生慢性損傷的缺血性壞死。本症雖可自行痊癒,但在病變時期影響訓練比賽以及日常工作、學習。此病多與慢性勞損、外傷有關。
一、診斷要點
1.足後跟痛。發病緩慢,後跟疼痛可向小腿放散,活動疼痛加劇,重者有跛行。
2.局部腫脹、壓痛,跟骨結節骨骺和骨變形,跟骨周圍軟組織水腫,足後跟圓形腫脹,質較堅硬,壓痛明顯,重者穿鞋疼痛。
3.X線片表現跟腱止點有軟組織腫脹陰影,骨骺為參差不齊或破碎為多塊,此應與正常跟骨骨骺相區別,後者兩側相似無壓痛,晚期有跟骨骨質增生,向後增生者形成骨刺。
二、治療方法
1.點穴、按摩療法 按壓委中、承山、昆侖、太溪。然後術者在患肢小腿後側用按揉法或拿法,放鬆小腿肌肉,解除緊張肌肉對跟骨的牽拉。術者拇、示指在跟腱兩側推壓5~10次,以增加其彈性,使跟腱周圍炎吸收,並配合踝關節背伸及跖屈動作。在跟骨結節處用掐捏法、刮法也可用指尖頂頂壓法,用力需稍重。以上幾種手法治療時均有疼痛,此是「以痛治痛」,以強刺激局部組織改善血運,促進修復,消除腫脹。
2.針灸療法 局部針刺,以阿是穴為主,每次留針20~30min,每日1次,15次為一療程。
3.封閉療法 用2%普魯卡因加曲安奈德作痛點封閉,每周1次,3次

5、足底內部有結節怎麼治?

我曾經走過,是每天先用高猛酸甲泡十五分鍾,再塗上一種名字叫「英太青」的軟膏。一段時間後用刀去掉結,繼續治療一段時間就沒事了。

6、跟骨結節炎怎麼辦???求大俠們幫忙……困擾我好久了😓😓ԅ

跟骨結節炎稱跟骨結節軟骨病、跟骨末端病。小腿三頭肌長期反復猛力收縮,通過跟腱牽拉跟骨結節骨骺,使其發生慢性損傷的缺血性壞死。本症雖可自行痊癒,但在病變時期影響訓練比賽以及日常工作、學習。此病多與慢性勞損、外傷有關。
一、診斷要點
1.足後跟痛。發病緩慢,後跟疼痛可向小腿放散,活動疼痛加劇,重者有跛行。
2.局部腫脹、壓痛,跟骨結節骨骺和骨變形,跟骨周圍軟組織水腫,足後跟圓形腫脹,質較堅硬,壓痛明顯,重者穿鞋疼痛。
3.X線片表現跟腱止點有軟組織腫脹陰影,骨骺為參差不齊或破碎為多塊,此應與正常跟骨骨骺相區別,後者兩側相似無壓痛,晚期有跟骨骨質增生,向後增生者形成骨刺。
二、治療方法
1.點穴、按摩療法 按壓委中、承山、昆侖、太溪。然後術者在患肢小腿後側用按揉法或拿法,放鬆小腿肌肉,解除緊張肌肉對跟骨的牽拉。術者拇、示指在跟腱兩側推壓5~10次,以增加其彈性,使跟腱周圍炎吸收,並配合踝關節背伸及跖屈動作。在跟骨結節處用掐捏法、刮法也可用指尖頂頂壓法,用力需稍重。以上幾種手法治療時均有疼痛,此是「以痛治痛」,以強刺激局部組織改善血運,促進修復,消除腫脹。
2.針灸療法 局部針刺,以阿是穴為主,每次留針20~30min,每日1次,15次為一療程。
3.封閉療法 用2%普魯卡因加曲安奈德作痛點封閉,每周1次,3次

7、足跟痛怎麼治療好?有什麼好辦法么

足跟痛來主要因受風寒濕邪或慢性自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氣血運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養而發病。注意休息適當補鈣,避免劇烈活動勞累,可以應用居優堂傳世足跟痛帖, 必要時骨外科拍片看看.注意休息。
.足跟痛日常鍛煉和護理。1. 收縮運動,腳後跟疼患者可以面對牆壁站立,雙手扶牆以保持平衡,然後踮起雙腳腳尖,再放下,反復練習。2. 腳趾仰卧起坐,這可以強健腳底的肌肉組織。腳後跟疼怎麼辦,坐姿或卧姿都可以。

8、怎麼治療結節好?

結節病症的治療方式,根據患者病症類型、病理分期、病變部位等不同,治療方式也是有所差異的。其中主要有:
1、觀察性治療,如果只是存在微小結節的症狀,可以無需進行治療,定期復查觀察結節變化。
2、葯物治療,包括非甾體抗炎類葯物,使用非甾體抗炎葯物對於控制患者局部的炎症,以及結節的症狀發展具有抑製作用,糖皮質激素類葯物,使用激素類葯物,可以防止病變組織浸潤以及纖維化,還可以促進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緩解以及改善局部結節的症狀。
3、手術治療,如果結節病變組織出現有明顯增大或者惡化表現,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具體的治療方式需要到正規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根據實際病因再制定治療方案。
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幫助到你,祝你早日康復!

與足跟底軟組織結節怎麼治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