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解決肌肉疲勞,拉傷和撕裂
肌肉拉傷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這在長蹍、引體向上和仰卧起坐練習時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後,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 肌肉拉傷後,要立即進行冷處理——用冷水沖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決冷敷,然後用綳帶適當用力包裹損傷部位,防止腫脹。在放鬆損傷部位肌肉並抬高傷肢的同時,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類葯物。24小時至48小時後拆除包紮。根據傷情,可外貼活血和消腫脹膏葯,可適當熱敷或用較輕的手法對損傷局部進行按摩。 肌肉拉傷嚴重者,如將肌腹或肌腱拉斷者,應抓緊時間去醫院作手術縫合。 肌肉拉傷 肌肉主動強烈的收縮或被動過度的拉長所造成的肌肉微細損傷、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稱為肌肉拉傷。這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 (一)原因和原理 在體育運動中,由於准備活動不當,某部肌肉的生理機能尚未達到適應運動所需的狀態;訓練水平不夠,肌肉的彈性和力量較差;疲勞或過度負荷,使肌肉的機能下降,力量減弱,協調性降低;錯誤的技術動作或運動時注意力不集中,動作過猛或粗暴;氣溫過低濕度太大,場地或器械的質量不良等都可以引起肌肉拉傷。 在完成各種動作時,肌肉主動猛烈地收縮超過了肌肉本身的負擔能力;或突然被動的過度拉長,超過了它的伸展性,都可發生拉傷。如舉重運動彎腰抓提杠鈴時,豎脊肌由於強烈收縮而拉傷;在做前壓腿、縱劈叉等練習時,突然用力過猛,可使大腿後群肌肉過度被動拉長而發生損傷;橫劈叉練習可使大腿內側群肉過度被動拉長而發生拉傷。在體育運動中,大腿後群肌肉的拉傷最為常見,大腿內收肌、腰背肌、腹直肌、小腿三頭肌、上臂肌等都是肌肉拉傷的易發部位。 (二)徵象 局部疼痛、壓痛;腫脹、肌肉緊張、發硬、痙攣;功能障礙。當受傷肌肉主動收縮或被動拉長時疼痛加重;肌肉收縮抗阻力試驗陽性,即疼痛加劇或有斷裂的凹陷出現。有些傷員傷時有撕裂樣感,腫脹明顯及皮下淤血嚴重,觸摸局部有凹陷或見一端異常隆起者,可能為肌肉斷裂。 (三)處理 肌纖維輕度拉傷及肌痙攣者,用針刺療法會取得顯著療效。肌纖維部分斷裂者,早期用冷敷、加壓包紮,還要把患肢放在使受傷肌肉鬆弛的位置以減輕疼痛。48小時後開始按摩,手法要輕緩。懷疑有肌肉、肌腱完全斷裂者,應在局部加壓包紮、固定患肢後,立即送醫院確診,必要時還要接受手術治療。 (四)傷後訓練 部分斷裂者,局部停訓2~3天,健肢及其他部位可以繼續活動,以後逐步進行功能鍛煉,但應避免重復受傷的動作。1周後可逐漸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在作伸展練習時以不增加傷部疼痛為度。大約10~15天後,症狀基本消除,可逐漸進行正規訓練。訓練時傷部必須使用保護支持帶,並充分做好准備活動。 肌肉、肌腱完全斷裂或撕脫骨折者,應立即停止訓練,完全休息,積極治療,傷後訓練和專項訓練都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五)預防 注意加強易傷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同時應充分做好准備活動,合理安排運動量,才能達到預防的目的。 體育訓練有時會出現肌肉拉傷的情況,但對於肌肉拉傷時的最佳處理方法卻不一定十分清楚。下面就慢性肌腱炎和滑囊炎(兩種影響肌肉的疼痛狀態)的區分以及處理技巧作一簡單的介紹慢性肌腱炎和滑囊炎是兩種常見的發生在肌肉和骨骼之間的疾病。慢性肌腱炎是一種肌腱的炎症。肌腱位於肌肉的末端,連接著骨骼。如果肌腱發炎了,隨著肌肉或關節的運動就會伴有急性或慢性的疼痛。滑囊炎是粘液囊的炎症。滑囊中充滿了液體,它環繞著關節或肌腱,引導和潤滑著肌肉和關節。滑囊炎症的特徵為劇烈的疼痛,運動時更為突出,關節活動受限如果慢性肌腱炎或滑囊炎不很嚴重,痊癒後不會有後遺症。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痊癒的時間為2到6周。休息或正確的關節運動,恢復性的伸展運動和關節康復鍛煉以及物理治療都是非常有效的。這些治療方法可減輕疼痛,避免組織結疤,並盡可能地使受傷處恢復原來的功能。 如果在鍛煉中不幸受傷,請記住有一個可以幫助你的英文單詞RICE(米)。它實際上代表著:R-休息,I-冷敷,C-加壓包紮,E-提高患肢。 休息可避免更嚴重的傷痛。冷敷受傷的區域,每兩小時至少冷敷10分鍾,以減輕疼痛和腫脹。用彈性綳帶包紮、壓緊受傷部、減輕腫脹。抬高受傷肢體的,促使淤血從受傷處流出。冷敷還是熱敷取決於受傷的組織 冷敷。使受傷區域麻木可減輕疼痛。冷敷同時收縮血管,限制對受傷處的供血,減輕腫脹,同時還可減輕肌肉痙攣。如果某個區域運動時疼痛,或運動後腫脹,可使用冰塊。最好是受傷之後每兩小時用一個冰袋冷敷大約15分鍾。對於一般性的不適,每天用一個冰袋敷2——3次。如果覺得太冷,可在冰袋和皮膚之間放一塊毛巾。 熱敷。一般在受傷的後期,通常4到5天後用熱敷。熱敷可加速局部區域的供血,把治癒細胞帶到傷處,舒緩緊張的肌肉。每天可多次用蒸汽、熱毛巾或微波加熱的暖袋進行治療,每次10——15分鍾。為了防止太熱,可用毛巾或衣物蓋在熱源與皮膚之間,但不要睡在電熱毯上。 如果運動後受傷部位有腫脹,表明不適於再進行運動了。你需要休息並冷敷受傷處48——72小時。要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對鍛煉作相應的調整。當然,防患於未然是最好的!正確地做拉伸運動,運動前進行熱身,注意身體的感受,在感覺疼痛或不適時立即停止運動。 什麼叫RICE? 當運動損傷發生的時候,發生損傷的部位就會出現疼痛、腫脹、炎症反應等狀況。為防止這些症狀的加重所採取的應急措施手段稱為"應急處置"。應急處置也被稱為"RICE原則"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制動(REST) 制動對於骨骼肌的損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制動主要是立即停止運動,讓患部處於不動的狀態。運動終止後的制動可以控制腫脹和炎症,可以把出血的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內。然後用石膏、拐杖或者支架把處置過的患部固定住。受傷後固定二三天,不僅可防止病發症的發生,而且,對治療也有一定的幫助。如果過早的活動患部,不僅會出現出血等症狀,還可能使其機能損傷進一步加重,是恢復時間托的更長。 2:冷敷 (ICE) 冷敷在應急處置過程中是效果最為明顯的。因為冷敷既可以減輕疼痛和痙攣,減少酶的活性因子,同時又可以減少機體組織壞疽的產生,在受傷後4-6小時內所產生的腫脹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冷敷還可以使血液的黏度增加,毛細血管的侵透性變少,減少限制流向患部的血流量。 3:加壓(COMPRESSION) 在幾乎所有的急性損傷中動採用加壓包紮的方法,加壓包紮可使患部內出血及淤血現象減輕,還可以防止侵出的體液滲入到組織內部,並能促進其吸收。加壓包紮有很多方法,可以把侵水的彈力綳帶放進冷凍室,這樣可同時起到冷敷和加壓的作用。還可以使用毛巾及海綿橡膠做的墊子來進行加壓包紮。例如,踝關節扭傷時,可以用"U"字形的海綿橡膠墊子套在踝關節上,然後用膠布或彈力綳帶固定。採用以上的加壓包紮可以防止和減輕踝關節周圍的浮腫。冷敷是間斷性的,而加壓則在一天中都可以連續使用。 4:抬高(ELEVATION) 抬高是把患部提高到比心臟高的位置。同冷敷、加壓一樣,抬高對減輕內出血也是非常有作用的。他不僅可以減輕通向損傷部位的血液及來自體液的壓力以促進靜脈的迴流,患部的腫脹及淤血也會因此而得到相應的減輕。 RICE的順序: A:停止運動保持不動。特別是不要讓受傷的部位活動。 B:掌握了解受傷的程度。 C:在患部敷上冰袋 D:用彈力綳帶將冰包固定住 E:把患部舉到比心臟高的位置 F:感覺消失或者是經過20分鍾把冰袋拿掉 G:使用海綿橡膠墊子和彈力綳帶作加壓包紮 H:根據損傷的程度每一個小時或一個半小時用冰袋進行冷敷直到患部的疼痛得到緩解為止 I:睡覺時把彈力綳帶拆去 J:睡覺時也要把患部舉到比心臟高的位置 K:次日清晨開始重新進行一次RICE處置 肌肉拉傷後應如何應急自救 人們在體育活動中獲體力勞動時由於用力過度或用力不協調,使某一部分肌肉受力過大,造成肌肉拉傷。傷員在用力後肌肉立即出現疼痛、僵硬;按壓受傷的肌肉,則疼痛、發硬。嚴重的肌肉拉傷可使肌肉完全斷裂。對於肌肉拉傷,如果受傷部位疼痛、腫脹很明顯,應該及時就醫,如果不太嚴重,可進行如下自助療法: 1、立即讓受傷的肌肉休息,以免進一步損傷,加重腫脹。 2、就近找一些冰塊放在塑料袋裡,做成冰袋,放在受傷部位,注意不要凍傷。用冰塊直接對受傷部位皮膚摩擦,效果也很好。如果沒有冰塊,可用冷水進行冷敷,用濕冷毛巾縛在傷處,每兩分鍾換一次,也可用冷水直接噴淋、浸泡。冰敷和冷敷的目的是使受傷部位盡快止血,從而制止進一步的腫脹和淤血。 3、對拉傷的肌肉局部進行加壓包紮,包紮不要過緊,以使局部有壓迫感、包紮以下部位無發紫、發涼、發麻為度。包紮的目的是為了抑制腫脹進一步加重,同時給這個部位的肌肉以支撐的外力。 4、肌肉拉傷初期(24小時內)不宜進行熱敷,也不要對局部進行按壓、揉捏,以免加重出血、腫脹。 5、對於不太嚴重的肌肉拉傷經過以上處理,病情會趨於穩定,24小時後可以結合熱敷、理療以及口服一些傷葯片等,病情會逐漸好轉。 對於經常參加健身運動的人們來說,各種各樣的運動意外傷害都有可能發生。對付常見的運動損傷的方法是:「冷敷」「熱攻」,中西醫結合,而且一定要注意治療時機。 「冷敷」就是冷凍療法,利用比人體溫度低的冷水、冰塊等刺激患處進行初期治療,有止血、退熱、鎮痛、麻醉和消腫的作用。方法是將毛巾浸透冷水後放在傷部,兩分鍾左右換一次;或者將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在遭到挫傷、關節韌帶扭傷、早期肌肉拉傷等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時,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抑制感覺神經,緩解症狀。 楊淵說:「冷凍療法適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如挫傷、關節韌帶扭傷、早期肌肉拉傷等。受傷後24至48小時以內,採用這一方法比較有效,但超出這一時間,就應該採取熱敷的治療方法。」 「熱攻」就是通過熱療,促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腫、散淤、解疼、鎮痛、減少粘連和促進損傷癒合的作用。常用方法是將毛巾浸透熱水或熱醋後放於傷部,每次敷30分鍾左右。熱敷法適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中期、後期和慢性損傷。 冷敷」「熱攻」能夠較好地對付早期運動損傷。但對於一些舊傷,就需要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才能更好地祛除病根。這些方法包括中醫葯物療法和西醫手術治療。 中醫葯物療法主要是利用各種草葯的不同葯理葯性,通過外敷,實現退熱、消腫、止痛、舒筋、續斷生新的功效,一般來說,內服雲南白葯、跌打丸、七厘散、三七片、傷痛寧片等中成葯,可以起到活血散淤、消腫止痛的作用。 西醫各種葯水對皮膚損傷有比較明顯的殺菌消毒作用,常用的外用葯有2%紅汞溶液(紅葯水),1%龍膽紫溶液(紫葯水),2%碘酊(碘酒),消炎粉及各種消炎葯膏如土黴素軟膏、四環素軟膏等。內服的鎮痛葯種類也很多,如復方阿斯匹林片、安乃近片及各種止痛片。
2、肩膀肌肉受傷,如何恢復復?
肌肉拉傷
肌肉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疼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鍾,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
1. 概述
肌肉拉傷
肌肉主動強烈的收縮或被動過度的拉長所造成的肌肉微細損傷、肌肉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稱為肌肉拉傷。這是最常見的運動損傷之一。
肌肉拉傷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這在長蹍、引體向上和仰卧起坐練習時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後,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
肌肉拉傷後,要立即進行冷處理——用冷水沖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決冷敷,然後用綳帶適當用力包裹損傷部位,防止腫脹。在放鬆損傷部位肌肉並抬高傷肢的同時,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類葯物。24小時至48小時後拆除包紮。根據傷情,可外貼活血和消腫脹膏葯,可適當熱敷或用較輕的手法對損傷局部進行按摩。
肌肉拉傷嚴重者,如將肌腹或肌腱拉斷者,應抓緊時間去醫院作手術縫合。
2. 原因原理
肌肉拉傷
在體育運動中,由於准備活動不當,某部肌肉的生理機能尚未達到適應運動所需的狀態;訓練水平不夠,肌肉的彈性和力量較差;疲勞或過度負荷,使肌肉的機能下降,力量減弱,協調性降低;錯誤的技術動作或運動時注意力不集中,動作過猛或粗暴;氣溫過低濕度太大,場地或器械的質量不良等都可以引起肌肉拉傷。
在完成各種動作時,肌肉主動猛烈地收縮超過了肌肉本身的負擔能力;或突然被動的過度拉長,超過了它的伸展性,都可發生拉傷。如舉重運動彎腰抓提杠鈴時,豎脊肌由於強烈收縮而拉傷;在做前壓腿、縱劈叉等練習時,突然用力過猛,可使大腿後群肌肉過度被動拉長而發生損傷;橫劈叉練習可使大腿內側群肉過度被動拉長而發生拉傷。在體育運動中,大腿後群肌肉的拉傷最為常見,大腿內收肌、腰背肌、腹直肌、小腿三頭肌、上臂肌等都是肌肉拉傷的易發部位。
3. 徵象
局部疼痛、壓痛;腫脹、肌肉緊張、發硬、痙攣;功能障礙。當受傷肌肉主動收縮或被動拉長時疼痛加重;肌肉收縮抗阻力試驗陽性,即疼痛加劇或有斷裂的凹陷出現。有些傷員傷時有撕裂樣感,腫脹明顯及皮下淤血嚴重,觸摸局部有凹陷或見一端異常隆起者,可能為肌肉斷裂。
4. 處理
肌肉拉傷
早期治療原則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首先做冷敷,用冰塊敷患處,或將傷肢放入冷水中,或在自來水下沖洗。冷敷後加壓包紮,抬高肢體,這種方法有止血、鎮痛、防腫的作用。包紮時先用海綿墊敷傷部,再行彈力綳帶包紮,松緊度適中。包紮24小時後拆除,視其傷情再作處理。早期不宜作按摩和理療,否則會加重出血和組織的滲出,使腫脹加重。傷後三天內避免重復致傷動作,三天後可進行功能性練習。一周後,可逐漸恢復鍛練,但伸展時以不引起傷處疼痛為度。
如果在鍛煉中不幸受傷,請記住有一個可以幫助你的英文單詞RICE(米)。它實際上代表著:R-休息,I-冷敷,C-加壓包紮,E-提高患肢。
休息可避免更嚴重的傷痛。冷敷受傷的區域,每兩小時至少冷敷10分鍾,以減輕疼痛和腫脹。用彈性綳帶包紮、壓緊受傷部、減輕腫脹。抬高受傷肢體的,促使淤血從受傷處流出。冷敷還是熱敷取決於受傷的組織冷敷。使受傷區域麻木可減輕疼痛。冷敷同時收縮血管,限制對受傷處的供血,減輕腫脹,同時還可減輕肌肉痙攣。如果某個區域運動時疼痛,或運動後腫脹,可使用冰塊。最好是受傷之後每兩小時用一個冰袋冷敷大約15分鍾。對於一般性的不適,每天用一個冰袋敷2——3次。如果覺得太冷,可在冰袋和皮膚之間放一塊毛巾。
熱敷。一般在受傷的後期,通常4到5天後用熱敷。熱敷可加速局部區域的供血,把治癒細胞帶到傷處,舒緩緊張的肌肉。每天可多次用蒸汽、熱毛巾或微波加熱的暖袋進行治療,每次10——15分鍾。為了防止太熱,可用毛巾或衣物蓋在熱源與皮膚之間,但不要睡在電熱毯上。
如果運動後受傷部位有腫脹,表明不適於再進行運動了。你需要休息並冷敷受傷處48——72小時。要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對鍛煉作相應的調整。當然,防患於未然是最好的!正確地做拉伸運動,運動前進行熱身,注意身體的感受,在感覺疼痛或不適時立即停止運動。
傷後訓練
部分斷裂者,局部停訓2~3天,健肢及其他部位可以繼續活動,以後逐步進行功能鍛煉,但應避免重復受傷的動作。1周後可逐漸增加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在作伸展練習時以不增加傷部疼痛為度。大約10~15天後,症狀基本消除,可逐漸進行正規訓練。訓練時傷部必須使用保護支持帶,並充分做好准備活動。
肌肉、肌腱完全斷裂或撕脫骨折者,應立即停止訓練,完全休息,積極治療,傷後訓練和專項訓練都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 應急處置
...俄羅斯力士肌肉拉傷2008年8月11日
當運動損傷發生的時候,發生損傷的部位就會出現疼痛、腫脹、炎症反應等狀況。為防止這些症狀的加重所採取的應急措施手段稱為「應急處置」。應急處置也被稱為「RICE原則」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制動(REST)
制動對於骨骼肌的損傷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制動主要是立即停止運動,讓患部處於不動的狀態。運動終止後的制動可以控制腫脹和炎症,可以把出血的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內。然後用石膏、拐杖或者支架把處置過的患部固定住。受傷後固定二三天,不僅可防止病發症的發生,而且,對治療也有一定的幫助。如果過早的活動患部,不僅會出現出血等症狀,還可能使其機能損傷進一步加重,是恢復時間托的更長。
2:冷敷 (ICE)
冷敷在應急處置過程中是效果最為明顯的。因為冷敷既可以減輕疼痛和痙攣,減少酶的活性因子,同時又可以減少機體組織壞疽的產生,在受傷後4-6小時內所產生的腫脹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冷敷還可以使血液的黏度增加,毛細血管的侵透性變少,減少限制流向患部的血流量。
3:加壓(COMPRESSION)
在幾乎所有的急性損傷中動採用加壓包紮的方法,加壓包紮可使患部內出血及淤血現象減輕,還可以防止侵出的體液滲入到組織內部,並能促進其吸收。加壓包紮有很多方法,可以把侵水的彈力綳帶放進冷凍室,這樣可同時起到冷敷和加壓的作用。還可以使用毛巾及海綿橡膠做的墊子來進行加壓包紮。例如,踝關節扭傷時,可以用"U"字形的海綿橡膠墊子套在踝關節上,然後用膠布或彈力綳帶固定。採用以上的加壓包紮可以防止和減輕踝關節周圍的浮腫。冷敷是間斷性的,而加壓則在一天中都可以連續使用。
4:抬高(ELEVATION)
抬高是把患部提高到比心臟高的位置。同冷敷、加壓一樣,抬高對減輕內出血也是非常有作用的。他不僅可以減輕通向損傷部位的血液及來自體液的壓力以促進靜脈的迴流,患部的腫脹及淤血也會因此而得到相應的減輕。
RICE的順序
A:停止運動保持不動。特別是不要讓受傷的部位活動。
B:掌握了解受傷的程度。
C:在患部敷上冰袋
D:用彈力綳帶將冰包固定住
E:把患部舉到比心臟高的位置
F:感覺消失或者是經過20分鍾把冰袋拿掉
G:使用海綿橡膠墊子和彈力綳帶作加壓包紮
H:根據損傷的程度每一個小時或一個半小時用冰袋進行冷敷直到患部的疼痛得到緩解為止
I:睡覺時把彈力綳帶拆去
J:睡覺時也要把患部舉到比心臟高的位置
K:次日清晨開始重新進行一次RICE處置
6. 預防
肌肉拉傷
注意加強易傷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練習,同時應充分做好准備活動,合理安排運動量,才能達到預防的目的。
體育課有時會出現肌肉拉傷的情況,但對於肌肉拉傷時的最佳處理方法卻不一定十分清楚。下面就慢性肌腱炎和滑囊炎(兩種影響肌肉的疼痛狀態)的區分以及處理技巧作一簡單的介紹慢性肌腱炎和滑囊炎是兩種常見的發生在肌肉和骨骼之間的疾病。慢性肌腱炎是一種肌腱的炎症。肌腱位於肌肉的末端,連接著骨骼。如果肌腱發炎了,隨著肌肉或關節的運動就會伴有急性或慢性的疼痛。滑囊炎是粘液囊的炎症。滑囊中充滿了液體,它環繞著關節或肌腱,引導和潤滑著肌肉和關節。滑囊炎症的特徵為劇烈的疼痛,運動時更為突出,關節活動受限如果慢性肌腱炎或滑囊炎不很嚴重,痊癒後不會有後遺症。根據受傷的嚴重程度,痊癒的時間為2到6周。休息或正確的關節運動,恢復性的伸展運動和關節康復鍛煉以及物理治療都是非常有效的。這些治療方法可減輕疼痛,避免組織結疤,並盡可能地使受傷處恢復原來的功能。
從醫學的角度考慮,主動預防運動損傷與損傷後及時、正確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如何有效預防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訓練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和運動技術,科學地增加運動量。
二、准備活動要充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不少運動損傷是由於准備活動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訓練前做好准備活動十分必要。
三、注意間隔放鬆。在訓練中,每組練習之後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勞,防止由於局部負擔過重而出現的運動傷,組與組之間的間隔放鬆非常重要。
四、防止局部負擔過重。訓練中運動量過分集中,會造成機體局部負擔過重而引起運動傷。
五、加強易傷部位肌肉力量練習。據統計,在運動實踐中,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運動傷最為多見。因此,加強易傷部位的肌肉練習,對於防止損傷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肌肉撕裂和肌肉拉傷有什麼區別?
肌肉撕裂和拉傷是兩個概念 肌肉撕裂是某肌纖維已經全部裂開了,就相當於,一張白紙撕開了一樣。而拉傷卻是某肌纖維的任性拉開了,看像一根橡皮筋一樣,當你拉到了極限,就是等於撕裂。
4、小腿肌肉損傷 伴有撕裂 28歲 男 運動型受傷-被動拉傷【小腿肌肉損傷,肌肉撕裂】
從片子看,血腫尚不大,可以休息2周後開始練習壓直膝關節。
但是最好到門診查體,再確定一下。
(北醫三院馬勇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肌肉斷裂和拉傷的區別
一、二者區別在於:
1、受傷後活動能力:肌肉斷裂後完全不能動,因為沒有肌肉可以帶動骨骼運動。而肌肉拉傷是可以進行活動的,盡管這會帶來一些疼痛。
2、受傷後表面症狀:肌肉拉傷程度更輕微,局部疼痛和腫脹不明顯。肌肉撕裂傷的程度更嚴重,局部腫脹和疼痛更明顯。
3、受傷後的恢復時間:肌肉拉傷只要避免二次拉傷,盡量小幅度使用受傷部位,一般一至兩周可自愈。而發生肌肉撕裂時如果不及時就醫,很可能會演變成肌肉斷裂,並且留下後遺症,自愈的可能性很低。
二、肌肉拉傷:肌肉拉傷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肌肉拉傷後,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
三、肌肉肌腱損傷:外力引起肌肉斷裂稱肌肉斷裂;肌腱起止點斷裂稱肌腱斷裂;長期反復輕傷或磨損,日久引起肌腱斷裂,稱肌腱自發性斷裂。
啞鈴做多,肌肉發硬,無法伸直,是很明顯的肌肉拉傷症狀。
(5)右小腿軟組織裂傷部分肌肉斷裂擴展資料:
肌肉拉傷時的正確處理方式:
1、運動時拉傷,要立即停止運動,坐下來休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肌肉承受的壓力,避免造成二次傷害。
2、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用冰袋敷腫脹部位,每兩小時敷15分鍾即可,可以收縮血管,減輕腫脹情況。如果出現肌肉痙攣,冰敷還能減輕痙攣。
3、對受傷處進行加壓包紮,一般用海綿、橡膠、毛巾等加壓包紮即可,可以讓受傷處的出血和淤血現象減輕或停止,還可以防止侵出的體液滲入到組織內部。
4、將受傷部位抬高到比心臟高的位置,這樣可以減輕腫脹和淤血的情況。
5、及時就醫。
6、大腿肌肉撕裂怎麼恢復快
嚴重的肌肉拉傷在肌纖維斷裂時,受傷者自己往往感到或聽到斷裂聲,隨即局部腫脹,皮下出血,肢體活動障礙,在斷裂處摸到凹陷或兩端異常膨大。 肌肉抗阻力試驗,是檢查肌肉拉傷的一種簡便方法。其做法是患者作受傷肌肉的主動收縮活動,檢查者對該活動施加一定阻力,在對抗過程中出現疼痛的部位,即為拉傷肌肉的損傷處。。。肌肉損傷的症狀與肌肉拉傷的程度有關。如是細微的損傷,症狀較輕;如是肌纖維完全斷裂,則病態較重。一般表現為傷處疼痛、局部腫脹、肌肉緊張或抽筋,有明顯的壓痛,摸摸發硬。當受傷肌肉做主動收縮或被動拉長時疼痛更厲害。。。
7、如何判斷肌肉拉傷和韌帶撕裂
肌肉拉傷是指: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
內因:訓練水平不夠、柔韌、力量、協調性差,生理結構不佳
外因:准備活動不充分、場地、氣溫、濕度。主要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
預防:准備活動充分、循序漸進。
處理:
24小時前為急性期: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鍾,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
24小時後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煉
你說的情況應屬於肌肉拉傷,如果不放心可以去醫院做個X線檢查,祝早日康復!
8、肌纖維損傷,肌肉上有什麼感覺?
肌肉拉傷可發生在肌腹與肌腹分界處,也可發生在肌腱附著於骨骼處。拉傷可能是細微的損傷,也可能是肌纖維部分撕裂,甚至是完全斷裂。有時除損傷肌肉組織本身外,還往往損傷肌肉周圍的輔助組織,如筋膜、健鞘等。肌肉拉傷的部位多為大腿後部肌群、腰背肌、小腿三頭肌、腹直肌、斜方肌等。
肌肉損傷的症狀與肌肉拉傷的程度有關。如是細微的損傷,症狀較輕;如是肌纖維完全斷裂,則病態較重。一般表現為傷處疼痛、局部腫脹、肌肉緊張或抽筋,有明顯的壓痛,摸摸發硬。當受傷肌肉做主動收縮或被動拉長時疼痛更厲害。嚴重的肌肉拉傷在肌纖維斷裂時,受傷者自己往往感到或聽到斷裂聲,隨即局部腫脹,皮下出血,肢體活動障礙,在斷裂處摸到凹陷或兩端異常膨大。
肌肉抗阻力試驗,是檢查肌肉拉傷的一種簡便方法。其做法是患者作受傷肌肉的主動收縮活動,檢查者對該活動施加一定阻力,在對抗過程中出現疼痛的部位,即為拉傷肌肉的損傷處。
肌肉拉傷的治療,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少量肌纖維斷裂者,應立即給予冷敷,局部加壓包紮,並抬高患肢,外敷中草葯。肌肉大部或完全斷裂者,在加壓包紮後立即送醫院進行手術縫合。
9、大腿肌肉是拉傷還是撕裂
你好,在牽拉受傷部位肌肉時,如果疼痛感加重,那說明可能是該區域的肌肉出現了拉傷;
如果牽拉該部位肌肉,疼痛有減輕,那可能僅僅是肌肉酸痛;
如果是劇烈的、針刺般的疼痛,同時肌肉收縮功能會明顯受限,讓人沒法繼續運動下去,就是肌纖維撕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