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運動損傷中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多見

運動損傷中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多見

發布時間:2020-11-16 16:00:53

1、常見運動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原因是什麼? 受損傷後的處理方法?

你好,這個情況建議你要多休息,受傷24小時內冷敷,三天後熱敷

2、如何防止運動中肌肉拉傷,軟組織挫傷?

很簡單:1平常多注意鍛煉
2 運動前熱身運動要充分
3 運動時別太劇烈(如果是有對抗的運動,有些傷是無法避免的)

3、運動損傷處理辦法及如何預防

①肌肉韌帶拉傷:
內因:訓練水平不夠、柔韌、力量、協調性差,生理結構不佳
外因:准備活動不充分、場地、氣溫、濕度、上課內容不好,教練專業水平不夠
預防:選教練、場地及適當的課程,在正常天氣情況下鍛煉、准備活動充分、循序漸進。
處理:24小時內為急性期:方法:停止運動、冷敷、包紮、抬高受傷部位。
24小時後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煉。
②關節扭傷:
內因:技術掌握不好、協調性差,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小、生理結構不佳、疲勞產生體力差
外因:准備活動不夠、場地滑、器材使用不當、教練、內容不好(動作速度快、轉、跳多)
預防:准備活動充分、了解設備使用、循序漸進,讓教練或自己速度放慢。
處理:24小時前為急性期:方法:停止運動、冷敷、包紮、抬高受傷部位。
24小時後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煉。
③運動腹痛:
原因1:肝脾淤血。慢性腹部疾病
原因2:呼吸肌痙攣(准備活動不夠,肺透氣低,運動與呼吸不協調)
原因3:胃腸痙攣(運動前吃得過飽、飯後過早運動,空腹或喝水太多)
預防:運動前健康檢查,合理安排運動飲食,吃飯前後1小時運動,不空腹、喝水太多運動
處理:減慢運動速度、加深呼吸、調整運動呼吸節奏、手按疼痛部位,實在不行停止運動
口服減痙攣葯物(阿托品、十滴水)。
④腳底筋膜炎和神經刺痛:
原因:腳底頻繁壓力過多產生的疼痛。原因是套路不適合、鞋子問題、腳的生理結構不好,
原因:鈣的沉澱在腳跟骨上、腳底筋膜炎和神經刺痛:
預防:准備活動要充分(包括腳部的准備活動)
處理:注意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澡。
肌腱、小腿肌痛:
原因:經常提腳跟造成的。
預防:運動前後的准備活動和放鬆要多伸展肌腱、小腿肌可以防止損傷和減輕疼痛。
處理:注意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洗,伸展助減痛等。

4、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早期處理方法是什麼?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軟組織損傷的一種。受鈍力作用,肌肉猛烈收縮,關節活動超越正常范圍或勞損等引起。損傷無裂口常見有:(1)挫傷;(2)肌肉拉傷;(3)關節韌帶拉傷;(4)滑囊炎;(5)肌腰腿鞘炎等。有急性和慢性損傷兩種。 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損傷。其損傷部位與運動項目以及專項技術特點有關。如體操運動員受傷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與體操動作中的支撐、轉肩、跳躍、翻騰等技術有關。網球肘多發生於網球運動員與標槍運動員。損傷的主要原因是:訓練水平不夠,身體素質差,動作不正確,缺乏自我保護能力;運動前不做准備活動或准備活動不充分,身體狀態不佳,缺乏適應環境的訓練,以及教學、競賽工作組織不當。運動損傷中急性多於慢性,急性損傷治療不當、不及時或過早參加訓練等原因可轉化為慢性損傷。傷後的鍛煉與治療原則是:(1)合理安排傷後訓練,保持運動員已獲得的良好訓練狀態,防止因傷後突然停訓而引起「停訓綜合症」;(2)練習時合理使用保護帶,以防止發生勞損、再傷或肌腱韌帶的鬆弛;(3)加強局部治療,改善傷部代謝,消除水腫,防止深痕粘連與收縮。預防應遵從運動訓練原則,科學安排運動量,提高身體素質,加強醫務監督與安全教育。教學中還應提高學生相互保護以及自我保護的能力。 (之二) 一、急性損傷 1、早期:傷後24或48小時內,主要表現為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炎症反應嚴重。 處理原則:止血、止痛、防腫、制動和減輕炎症反應。 處理方法:傷後即刻冷敷、加壓包紮、患肢抬高、適當制動。還可使用止痛葯物和點穴、針刺治療。 ⑴、冷敷 ⑵、加壓包紮 ⑶、患肢抬高及固定: ⑷、止痛葯物:七厘散、雲南白葯等。嚴重損傷使用度冷丁、嗎啡 。 2、中期:早期至症狀基本消失,主要表現為疼痛、腫脹、功能障礙。 處理原則: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組織代謝,促進淤血和滲出吸收,加速再生修復。 處理方法:綜合治療方法和功能鍛煉。 ⑴、熱療 ⑵、理療: ⑶、按摩、針刺:應從傷部邊緣開始,由近端向遠端進行,輕重以不加重局部疼痛為宜,深部肌肉挫傷不能使用重手法;在按摩以後加以點穴可增強療效,但禁止重復受傷動作。 ⑷、葯物使用: 中葯: 西葯: ⑸、棉花夾板固定:適用於組織斷裂者。 ⑹、功能鍛煉; 3、後期:損傷基本修復、痛腫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主要表現為鍛煉時有痛感,肌力未恢復,嚴重者可能由於組織粘連、疤痕收縮而出現傷部僵硬,活動受限等。 處理原則:增強和恢復肌肉、關節功能,軟化疤痕、松解粘連。 處理方法:以按摩、理療、功能鍛煉為主,適當配以葯物治療,如舊傷葯外敷或海桐皮熏洗葯熏洗。 二、慢性損傷 慢性損傷的病理變化主要為變性和增生,由於局部代謝障礙而引起組織形態和功能的改變。 主要表現為:局部酸痛、無力、活動受限、局部發涼等,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 處理原則:改善傷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合理安排局部負荷量。 處理方法:與急性損傷中、後期處理方法一致,但應特別注意功能鍛煉,以維持運動水平。 三、傷後訓練 一、傷後康復訓練的目的: 1、保持運動員已經獲得的良好訓練狀態,縮短重新投入訓練的時間。 2、防止因傷停訓而引起的各種疾病(停訓綜合症)。 3、促進損傷的痊癒和功能的恢復,防止肌肉和骨骼發生廢用性萎縮。 4、防止因傷停訓後體重增加。 二、康復訓練的原則:動靜結合、邊練邊治為總原則。 1、盡量保持全身和未傷部位的訓練,避免傷後機能狀態和健康狀況下降,保持一定訓練水平。 2、已傷部位要根據傷情合理安排鍛煉內容和負荷量,注意個別對待、循序漸進和分期進行。 3、加強功能鍛煉, 4、加強傷後訓練的醫務監督。

求採納

5、運動中常見的損傷有哪些?

常見的運動損傷:肌肉拉傷;肌肉挫傷;韌帶損傷;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腰扭傷;骨折;肌肉痙孿.
韌帶損傷的治療:對於輕度韌帶損傷,方法主要是止痛與加快消腫.韌帶損傷發生後,應進行局部冷敷、加壓包紮、抬高傷肢。24-48小時後對傷部周圍熱敷或按摩。3天後對傷部熱敷或按摩;中度損傷的治療關鍵是制動,是韌帶處在避免牽拉的位置,以便加速癒合,可用彈性綳帶固定受傷處;對於重度損傷,則應在損傷早期將韌帶斷端進行良好的對合。

6、運動損傷中常見的開放性軟組織損傷有哪些

開放性軟組織損傷中最常見的有擦傷、切傷、刺傷和撕裂傷等。
1.擦傷
概念:機體表面與粗糙的物體相互摩擦而引起的皮膚表層損傷。
徵象:A.傷口淺,面積大,邊緣不整。B.表皮脫落,點狀出血,組織液滲出。C.無感染時,傷口易乾燥結痂而癒合。D.傷口感染後易化膿,有較稠的滲出液。
處理:A.創口淺、面積小的擦傷:用生理鹽水清洗後直接外塗2%的碘酊. 無須包紮讓其暴露在空氣中即可。B.創口內有異物的擦傷:用生理鹽水或自來水沖洗創口,創口用雙氧水、創口周圍用75%的酒精消毒,然後消炎粉、無菌敷料處理。C.創口較深,污染嚴重的擦傷:除消毒、包紮等處理外,應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T.A.T) 。D.關節部位的擦傷:經消毒後,上消炎軟膏或抗菌素軟膏,並用無菌敷料覆蓋,一般不用暴露療法。
注意事項:面部/關節部位不宜使用龍膽紫。大面積傷口不宜使用碘酊。酒精、紅汞與碘酊不宜同時使用。感染傷口每日或隔日換葯
2. 裂傷
概念:指身體受鈍性暴力打擊引起的皮膚、皮下組織撕裂。
運動中頭部裂傷最多,約占整個裂傷的61%,其中額部和面部居多。如籃球運動中,眉弓被對方肘部碰撞即可引起眉際裂傷。
3.刺傷
概念:尖銳細物刺穿皮膚及皮下組織器官的損傷。
特點:傷口細小,但較深,可能傷及深部組織或器官,或者將異物帶入傷口深處,容易引起感染。例如田徑運動中鞋釘與標槍的刺傷。
4.切傷
概念:指銳器切入皮膚及皮下組織所致的損傷。
處理:注意檢查傷口,觀察污染情況,判斷有否神經、血管、肌腱等組織的損傷。
較淺、小、干凈傷口,可用碘酊或其它消毒,然後用創可貼或消毒紗布覆蓋。
較大、深、不潔傷口,應現場加壓包紮後送醫院進行清創、止血、縫合。
口服或注射抗菌素,常規注射破傷風抗毒素預防破傷風。

7、閉合性軟組織損傷處理原則中的R、I、C、E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處理原則中的rlce分別代表損傷的程度。

與運動損傷中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多見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