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磁共振都能檢查什麼病
磁共振對人體軟組織疾病顯示很清楚,對膀胱、直腸、子宮、陰道、骨、關節、肌肉等部位的檢查優於CT;對肝臟、胰腺、腎上腺、前列腺的檢查不比CT優越,但費用要高昂得多,對胃腸道的病變不如內窺鏡檢查。對顱腦、脊髓等疾病的診斷,磁共振是當今最有效的影像診斷方法。可以早期發現腫瘤、腦梗死、腦膿腫、腦囊蟲症及先天性腦血管畸形等,明確各個階段的腦出血,還可確定腦積水的種類及原因。磁共振在顯示脊髓先天異常、脊髓空洞症及硬化症、瘢痕等也有獨到之處。磁共振顯示椎間盤突出等也很清晰,椎間盤突出所壓迫的神經根也可看得一清二楚。先天性心臟病及各種心肌病也是磁共振檢查的適應證。磁共振還可用於檢查子宮、卵巢、膀胱及前列腺等器官疾病。現在,對於全身各個系統腫瘤的診斷、分期及療效的評價,磁共振已成為必不可少的檢查方法。
2、人體頸椎面能夠承受的最大沖擊力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頸椎位於頭部、胸部與上肢之間、又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由於不承受各種負荷、勞損,甚至外傷,所以極易發生退變。大約30歲之後,頸椎間盤就開始逐漸退化,含水量減少,並伴隨年齡增長而更為明顯,且誘發或促使頸椎其它部位組織退變。生物力學角度來看,第5—6、第6—7頸椎受力最大,因此,頸椎病的發生部位在這些節段較為多見。有統計表明,50歲左右的人群中大約有25%的人患過或正患此病,60歲左右則達50%,70歲左右幾乎為100%,可見此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
【臨床症狀】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與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
1. 頸型:主訴頭、頸、肩疼痛等異常感覺,並伴有相應的壓痛點。特徵是頸部僵硬、不舒服、疼痛,以及活動不靈活,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2.神經根型:病人的手掌或手臂麻木、疼痛、握力減弱,有時連拿杯都覺得沒有力,病情嚴重時,整夜疼痛難於入睡。
3. 椎動脈型:病人的征狀是偏頭痛、頭暈,或者胸悶、胸痛。每次眩暈發作都和頸項轉動有關。
4.交感神經型: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手麻、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症狀。
【治療】
現代以針灸治療頸椎病,50、60年代文章頗少。至70年代末,隨著老年醫學的發展,本病才開始受到國內外針灸界的重視。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在我國的中醫和其他醫學刊物上已報道用針灸治療數千病例。多種穴位刺激法,如電針、溫針、隔葯餅灸、竹罐法、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磁針、鈹針等等都應用於本病的治療。國外,如羅馬尼亞、日本、美國、荷蘭、愛爾蘭等國也開展此項工作。國外針灸工作者多用毫針或電針治療,日本學者還採用過隔姜灸。取穴以頸肩部穴為主,但也用遠道穴和阿是穴。
據國內外資料統計,針灸對本病有效率在90%左右。為了驗證療效,有人以肌電圖觀察溫針對頸椎病的作用,發現隨著陽性體征的消失,肌電圖靜息時的纖顫波、正相波消失,受損神經支配的肌肉肌力恢復正常,運動電位電壓亦趨向正常,證明效果是確切的。
▲體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夾脊頸4~7;2、啞1~4、風池、天柱、大椎。
配穴:神經根型加肩井、胛縫、曲池、合谷、後溪、養老;椎動脈型加百會、四神聰、太陽、頭維、三陰交、太溪、行間;交感型加百會、四神聰、心俞、肝俞、膽俞、太沖;脊髓型加足三里、太陽、外關、委中、陽陵泉、環跳。
啞1~4位置:啞1與啞2、啞4均位於督脈上,啞1為第2、3頸椎棘突間(啞門下1寸)、啞2為第3、4頸椎棘突間,啞4為第6、7頸椎棘突間(大椎上1寸)。啞3在啞2旁開05.寸(雙側)。
胛縫穴位置:肩胛骨內緣壓痛點。
(二)治法
主穴每次選1組,可輪流選用。其中第1組穴,一般取夾脊頸5~6,如頸肩痛麻至腕指,可均取;第2組穴每次僅選啞(1~4)中之1穴,余穴選1~2穴。配穴據不同症型,取2~4穴。
夾脊穴操作:取28~30號1.5~2寸之毫針,向脊椎方向成75度角刺入或旁開夾脊穴成45度角刺入,至針尖有抵觸感即退針5分。採用提插結合小幅度捻轉,促使針感傳導。疼痛重者緊提慢插,肢體麻涼甚者緊插慢提。一般則用平補平瀉法。啞1、2、4穴,均為直刺1~2寸,反覆提插不捻轉,啞3進針法同夾脊穴。要求取穴准確,得氣後輕提插3~5分鍾或搗針2~3分鍾,要求啞3針感為上肢觸電感余穴應達到四肢觸電感。針感宜由弱到強,逐步獲得,不可亂搗猛刺。如針感不滿意,可調整方向,如仍無上述針感,則不必強求。緩慢出針,出針後揉按穴孔片刻。大椎穴,快速進針,緩慢送針至1.5寸深。進針時針尖略朝上,得氣後針尖略朝下,然後以拇食指夾持針柄作快速小幅度捻轉,使病人有酸麻感循督脈下行,繼而改為自上而下有節奏捻轉(即拇指向上、食指向下捻針),運針半分鍾。退針至皮下,復將針尖指向患側,提插捻轉1分鍾,使酸麻達到肩臂,不留針。風池向鼻尖方向進針1.5寸左右,使針感向頭頸部放射,天柱穴略向脊椎斜刺,針感向頸部放散為宜,均用平補平瀉之法。配穴,進針得氣後亦用平補平瀉法,其中,胛縫穴進針3~5分,有局部酸脹為宜;養老穴取穴時手掌朝胸前,針尖向內關方向刺入,針感應向肩、肘、腕放射。以上穴位,除不留針者外,均留針20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10~12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准:臨床痊癒:症狀完全消失,頸椎活動度正常,但頸部X片顯示退行性病變未見明顯改善;顯效:臨床症狀明顯減輕,勞累後頸部稍有不適,余同上;有效:臨床症狀減輕,可做輕工作,余同上;無效:症狀、體征均未見改善。
共治1991例。其中1741例,按上述標准評定,臨床痊癒778例(44.7%),顯效566例(29.6%),有效401例(23.1%),無效46例(2.6%),總有效率為97.4%[2~7]。
另250例,頸肩部疼痛改善率為91.6%,指麻及頸肩關節活動障礙有效率分別為89.5%和94.2%[8]。從總的治療情況看,以神經根型針刺效果最好,而以脊髓型最差。
▲電針
(一)取穴
主穴:夾脊頸2~7。
配穴:養老、天柱、大椎、腎俞、大腸俞、曲池、外關、合谷、陽陵泉、秩邊。
(二)治法
主穴,根據增生部位,選擇相應夾脊穴。配穴,每次取4~5穴。主穴以2寸毫針作45度角向脊椎方向刺入,運針至針感出現傳導,配穴進針得氣。平補平瀉1分鍾,然後接通電針儀,負極接主穴,正極接配穴,連續波,頻率120~250次/分,電流強度以病人感到舒適為宜,一般在1~1.5毫安。每日1次,每次30分鍾,1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4~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168例,部分配合中、西葯物,總有效率為93.3~96.4%。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阿是穴或大椎;2、大杼、風門。
配穴:天宗、肩井、肩貞。
阿是穴位置:頸部壓痛點。
(二)治法
主穴第一組為刺絡拔罐法,第二組為竹罐法。每次一組,可交替選用。如僅用主穴療效不顯,改用或加用1~2個配穴。
刺絡拔罐法操作:可先以鈹針刺,直入直出,深至骨膜,出針後有少量血液流出(一般不超過5毫升),亦可以皮膚針局部叩刺至皮膚微出血。針後加火罐,留罐15分鍾,去罐後作局部按摩及頭部作旋轉運動,3~5天1次,3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周。
竹罐法:將大小不同之竹罐在煮沸的葯水鍋內煮2~3分鍾,取出並甩盡葯水,然後迅速置於穴位上使吸住皮膚,7~10分鍾後取下,以出現瘀斑或充血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日。
葯液制備:艾葉、杜仲、防風、麻黃、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鱉蟲、羌活、蒼術、獨活、蘇木、紅花、桃仁、透骨草、千年健、海桐皮各10克,乳香、沒葯各5克,布包加水煎煮而成。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300例,結果臨床痊癒54例,顯效及有效215例,無效31例,總有效率為86。7%[15,16,18]。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新設、阿是穴、大椎、天宗。
配穴:神經根型加天鼎,椎動脈型及交感型加風池。
新設穴位置:風池穴直下方,後發際下1.5寸。
阿是穴位置:頸部壓痛點。
(二)治法
葯液:混合注射液(丹參注射液2毫升+10%葡萄糖注射液5~10毫升);野木瓜注射液、復方丹參注射液。
主穴每次選1穴,據症選1配穴。阿是穴多在頸椎周圍,須仔細探找,如能發現條索狀或結節性痛點更佳。在注入葯液之前,應略作提插,使得氣感明顯,天鼎穴應使針感到達病臂及手指為佳,然後緩緩注入,每穴任選上述葯液一種,注入1毫升(阿是穴可注入葯液2毫升)。隔日1次,12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489例,臨床痊癒184例(,顯效247例,有效45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97.3%。如把頸椎病分為3期,第1期為頸椎失穩期,第2期為骨贅刺激期,第3期為骨贅壓迫期,以第1、2期穴位注射效果最好。
▲挑治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即反應點。多出現在頸、背部,為黨參花樣的皮損改變。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豆粒或花生米粒大,邊緣整齊,邊的顏色稍深於正常皮膚,且反光弱。以大椎及頸椎增生部位更為多見。
(二)治法
每次選3~4個阿是穴。常規消毒後用2%普魯卡因局麻,以細三棱針先破表皮,再挑斷淺表皮膚纖維絲。挑纖維絲時,針尖宜貼皮平刺,先平行向前滑動,再輕輕把針向上抬起,將纖維絲挑斷,挑凈。下一次挑時,將上一次挑過露在表皮外的纖維絲頭剪去。每隔5天挑治1次,5次為一個療程。注意每次選挑治點時,其中一定要有一個點在頸椎上。
(三)療效評價
共治560例,結果臨床痊癒504例,顯效38例,有效18例,總有效率100%[17]。
▲拔罐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頸部夾脊穴。
配穴:風池、天宗、肩井、肩Yi、合谷、外關、中渚。
(二)治法
先取主穴,針刺得氣後,用架火法或抽吸法拔罐,一般每次取1~2對夾脊穴。另選2~3對配穴針刺,得氣後施平補平瀉手法。留罐時間,以局部皮膚紅紫為度。留針15分鍾。次日,可交叉取2對夾脊穴,分別注入維生素B12250微克/1毫升(每穴0.5毫升)和當歸寄生注射液2毫升(每穴1毫升)。上法每日一次,交替進行,兩個月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月。
(三)療效評價
用上述方法治療312例,結果臨床痊癒62例,顯效235例,有效3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3.1%。隨訪60例,隨訪期為6月~4年,僅1例復發。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風池、肩yi、合谷、曲池、肩Liao。
阿是穴位置:病灶區夾脊穴。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配穴酌加。可採用以下二法照射。
1、氦氖激光照射:用氦氖激光照射器,輸出功率25毫瓦,照射距離100厘米,光斑直徑2厘米,直接照射阿是穴,配穴則用光纖末端貼近皮膚照射。阿是穴亦可以連接光纖的特別針灸針垂直刺入3~5厘米,至有強烈的脹麻感後,再行照射。阿是穴照射,每次10~15分鍾;配穴照射5分鍾。
2、二氧化碳激光照射:用二氧化碳治療機,在與穴區距離25~30厘米處照射,光斑直徑4厘米,散焦垂直照射每穴15~20分鍾,以有溫熱感為度。
上述方法均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5~7日。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282例,結果治癒111例,顯效112例,有效44例,無效15例,其總有效率94.7%[20~23]。
【頸椎病的非手術治療】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可分為非手術療法及手術治療兩類。目前對於頸椎病的治療,大多數的醫學專家主張非手術治療,只有少數病例需手術治療。非手術療法是中西醫結合的綜合療法,可根據不同情況選用其中一種或二至三種方法,同時施行。現分別介紹如下:
▲手法按摩推拿療法
這是中醫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方法,也是頸椎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它的治療作用是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活動,松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症狀。
▲頸椎牽引療法
這是頸椎病較為有效並且應用較廣的一種治療方法,此療法適用於各類頸椎病,對早期病例更為有效。
▲理療
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一般認為,急性期可行普長因離子透入、超聲波,紫外線或間動電流等;疼痛減輕後用超聲波、碘離子透入,感應電或其他熱療。
▲溫熱敷
此種治療可改善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症狀,有助於手法治療後使患椎穩定。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葯熏洗方來熱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葯物治療
葯物在本病的治療中可起到輔助的對症治療作用,可選擇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血管擴張劑及中草葯等,對症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另外頸椎病在手法治療的同時,對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分型論治,可以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輕患者的痛苦。現將臨床常見的 型及經驗處方介紹如下。
(一)中醫辨證類:寒濕阻絡型
(本型常見於頸椎病頸型和神經根型):頭痛或後枕部疼痛,頸僵,轉側不利,一側或兩側肩臂及手指酸脹痛麻;或頭疼牽涉至上背痛,肌膚冷濕,畏寒喜熱,頸椎旁可觸及軟組織腫脹結節。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治以溫經活血,祛寒除濕,通絡止痛。
方葯:川桂枝、羌活、威靈仙、秦艽、川芎、當歸尾、葛根、天麻、炮甲珠、炒神曲、赤芍。
方中羌活、靈仙、天麻、秦艽,祛寒除濕止痛;川芎、天麻療頭痛。桂枝、川芎、歸尾、赤芍、炮甲珠溫經活血,通絡;葛根解痙,神曲健脾和胃,甘草調和諸葯。
(二)中醫辨證類:氣血兩虛夾瘀型
(本型常見於椎動脈型頸椎病):頭昏,眩暈,視物模糊或視物目痛,身軟乏力,納差,頸部酸痛,或雙肩疼痛。舌淡紅或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而潤。脈沉細無力。治以益氣養血,醒腦寧神,活血通絡。
方葯:天麻、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熟地、砂仁、當歸、白芍、雞血藤。
方中炙黃芪、炙甘草、潞黨參、炒白術補氣;熟地、川芎、白芍、當歸養血;天麻、川芎、雞血藤安神健腦,活血通絡,砂仁理氣和胃導滯。
(三)中醫辨證類:氣陰兩虛夾瘀型
(本型常見於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眩暈反復發作,甚者一日數十次,即使卧床亦視物旋轉,伴惡心,嘔吐,身軟乏力,行走失穩,或心悸,氣短,煩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夢等。舌紅、苔薄白或微黃而干,或舌面光剝無苔,舌下靜脈脹大。脈沉細而數,或弦數。治以益氣養陰、安神醒腦,調和氣血。
方葯: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參、炙甘草、炒棗仁、炒柏子仁、炙遠志、白芍、丹參、地龍、夜交藤。
方中炙甘草、沙參、白芍、枸杞子益氣滋陰;天麻、杭菊花、炒棗仁、炒柏子仁、炙遠志、夜交藤醒腦益智,養心安神;川芎、丹參、地龍活血通絡止痛。
(四)中醫辨證類:脾腎陽虛夾瘀型
(本型常見於脊髓型頸椎病手術後遺症或久治不愈者);四肢不完全癱(硬癱或軟癱),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飲食正常或納差。舌淡紅,苔薄白或微膩,脈沉細弦,或沉細弱。治以補腎健脾,溫經和陽,強筋健骨。
方葯:熟地、棗皮、炮乾薑、龜板膠、鹿角膠、炮甲珠、白芥子、炒杜仲、牛膝、淮山葯、炒神曲、白芍、川桂枝、肉桂、炙甘草。
方中熟地、炒杜仲、牛膝補腎養血;鹿角膠、龜板膠填精益髓,強筋健骨;棗皮補肝腎,收澀止遺;川桂枝、肉桂溫經和陽;炮乾薑、淮山葯、炙甘草、炒神曲健脾和胃,溫陽益氣;白芥子祛痰散結;炮甲珠軟堅散結,通經活絡。
【預防】
一、頸椎病的預防
(一)閱讀有關頸椎病的書,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
(二)保持樂觀精神,樹立與疾病艱苦抗衡的思想,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
(三)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四)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五)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六)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七)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
(八)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九)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十)中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節退變的作用。
二、頸椎病患者的床
各種床鋪各有其優缺點,而且與個人居住地、氣候、生活習慣、經濟狀況有關。但單從頸椎病的預防角度說,應該選擇有利於病情穩定,有利於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為佳。因此,選擇一個放在床板上有彈性的席夢思床墊為好。它可以隨著脊柱的生理曲線變化起調節作用。
三、頸椎病患者的枕頭
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這個「正常」位置是指維持頭頸段本身的生理曲線。這種重量曲線既保證了頸椎外在的肌肉平衡,又保持了椎管內的生理解剖狀態。因此一個理想的枕頭應是符合頸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的,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因為這種形狀可利用中間的凹陷部來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對頭頸部起到相對制動與固定作用,可減少在睡眠中頭頸部的異常活動。
其次,對枕蕊內容物選擇也很重要,常用的有:
①蕎麥皮:價廉,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枕頭的高低。②蒲絨:質地柔軟,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高低。③綠豆殼:不僅通氣性好,而且清涼解暑,如果加上適量的茶葉或薄荷則更好,但主要用於夏天。其他如鴨毛等也不錯,但價格較高。
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切忌"高枕無憂"以生理位為佳,一般講,枕頭高以8~15cm為宜,或按公式計算:
(肩寬-頭寬)÷2。
頸椎枕亦可起預防或治療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宋毅勤,等。運用肌電圖檢驗溫針夾脊穴對頸椎病的療效。上海針灸雜志 1983;(2):34。
[2]王國雄。針刺結合手法治療頸椎病160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 1988;8(6):9。
[3]周志傑,等。啞1~4穴深刺治療頸椎病1337例。陝西中醫1988;9(5):204。
[4]魏 翼。針灸治療頸椎病36例療效觀察。陝西中醫 1988;9(5):204。
[5]張 仁,等。張桐卿老中醫得氣手法治療頸椎病療效觀察。遼寧中醫雜志 1985;(3):28。
[6]趙桂蘭。針刺治療頸椎病52例療效觀察。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1986;(3):34。
[7]吳材林。針刺為主治療頸椎病136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 1988;8(3):19。
[8]周雲鵬。針刺治療頸椎綜合徵250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 1986;6(2):14。
[9]林迎春。針刺夾脊配養老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138例。浙江中醫雜志1987;22(2):69。
[10]張文明,等。電針治療頸椎病30例療效觀察。上海針灸雜志 1985;(1):9。
[11]徐恆昭,等。穴注野木瓜治療頸椎病202例及其對穴溫、痛閾的影響。針灸論文摘要選編(中國針灸學會),1987:116,北京。
[12]周濟撲。大椎穴水針治療頸椎病60例。浙江中醫雜志 1986;21(7):310。
[13]曠時恩。維生素E穴注配合按摩治療頸椎綜合征。四川中醫 1986;21(2):24。
[14]徐明英。穴位注射醋酸確炎舒松A治療頸椎病70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 1987;7(2):37。
[15]陳英炎,等。鈹針輸刺拔罐法治療頸椎綜合症100例。雲南中醫雜志 1984;5(3):34。
[16]張耀巍,等。竹管療法治療頸椎病50例初步觀察。天津中醫 1985;2(3):22。
[17]曹淑潤。挑治法治療頸椎病560例。中國針灸 1991;11(2):5
[18]高 雨。梅花針拔火罐溫灸治療早期頸椎增生150例。針灸學報 1990;6(2):22。
[19]孫麗筠。穴位葯物注射與扣針拔罐治療頸椎綜合症312例臨床觀察。中國針灸 1988;8(1):12。
[20]王鐵兵,等。He-Ne激光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觀察。中華理療雜志 1989;12(2):89。
[21]遲振榮,等。氦氖激光照射治療頸椎病。中華理療雜志 1990;13(1):25。
[22]馬士功。CO2激光治療頸椎病100例。中華理療雜志 1988;11(2):67。
[23]單秋華。激光針刺頸夾脊穴治療頸椎病102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 1993;13(3):15。
[24]駱仲達。復方丹參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頸椎病87 例 中國針灸 1997;17(8):41。
3、練瑜伽的好處和壞處
4、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原則和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飲食注意什麼
1、忌高鈉低纖維素飲食
高鈉飲食可增加血容量,誘發高血壓,增加心臟負擔,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加重糖尿病並發症。所以,糖尿病人應以低鈉飲食為宜,每日食鹽量控制在3克以內。而可溶解的纖維素有利於改善脂肪、膽固醇和糖的代謝,並能減輕體重,可以適量多吃這類食物。
2、忌富含澱粉食品和高糖食品
富含澱粉的食品(大米、白面、薯類、豆類、谷 類),進入人體以後,主要分解為碳水化合物,它雖是機體熱量的主要來源,但因其可直接轉化為糖,因此必須限量。否則,病情將無法控制。
糖尿病患者在忌食糖(白糖、紅糖、葡萄糖、水果糖、麥芽糖、奶糖、巧克力、蜂蜜)、糖類製品(蜜餞、水果罐頭、各種含糖飲料、含糖糕點、果醬、果脯)。因為這些食品可導致血糖水平迅速上升,直接加重病情,干擾糖尿病的治療。所以,必須禁止食用。
3、忌富含脂肪類和蛋白質的食物
糖尿病本身就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的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紊亂。又因糖尿病易於合並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必須嚴格限制動物內臟、蛋黃、魚子、肥肉、魷魚、蝦、蟹黃等多脂類和高膽固醇食品的攝入,以免加重脂質代謝紊亂,發生高脂血症。 糖尿病易於合並糖尿病性腎病,而過量的攝入蛋白質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所以說,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質攝入應適量。美國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限制在每千克體重0.8克以內為宜。
4、忌辛辣食物
糖尿病患者多消谷善飢、煩渴多飲,陰虛為本、燥熱為標,而辛辣食品如辣椒、生薑、芥末、胡椒等性質溫熱,易耗傷陰液,加重燥熱,故糖尿病患者應忌食這類調味品。
5、忌煙酒
酒性辛熱,可直接干擾機體的能量代謝,加重病情。在服用降糖葯的同時,如果飲酒,可使血糖驟降,誘發低血糖,影響治療。此外,乙醇可以加快降糖葯的代謝,使其半衰期明顯縮短,影響葯物的療效。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忌酒。
糖尿病吃什麼好
1、大蒜
大蒜中含有大量的大蒜素,晚上吃大蒜可以減少血中膽固醇,有助於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具有降低血糖成分,增加胰島素的功能,促進上皮增生,加速創傷癒合等功效。
2、洋蔥
降低血糖有糖尿病的朋友可以多吃洋蔥,因為洋蔥中的營養物質可以有效的抗糖尿病,還不會引起低血糖狀態。
3、萵苣
萵苣含有較豐富的煙酸,煙酸是胰島素激活劑,經常食用對防治糖尿病有所幫助。萵苣可刺激胃腸蠕動,對糖尿病引起的胃輕癱以及便秘有輔助治療作用。萵苣中所含的鉀離子是鈉離子的27倍,可促進排尿,降低血壓。
4、苦瓜
苦瓜有「植物胰島素」之稱。葯理試驗發現,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甙,不僅有類似胰島素的作用,而且還可刺激胰島素釋放,有非常明顯的降血糖作用。有人用苦瓜皂甙制劑口服治療Ⅱ型糖尿病。因此糖尿病病人適當攝入苦瓜,有利於控制血糖。
5、南瓜
血糖高的朋友有福了,血糖高的人平時沒事可以吃點南瓜子,能建降血糖,因為南瓜子中的鈷元素含量也比較豐富,是胰島細胞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對降低血糖濃度和防治糖尿病有特殊療效。
6、黃瓜
黃瓜性味甘涼,甘甜爽脆,具有除熱止渴的作用。現代葯理研究表明,黃瓜含糖僅1.6%,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代食品,並可從中獲得維生素C、胡蘿卜素、纖維素和礦物質等。黃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抑制人體內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合並有高血壓者,每天食黃瓜100克,大有稗益。
可以吃蜂膠,蜂膠對於糖尿病人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降低血糖,原理是通過本身的抗炎、免疫、抗氧化的特性,恢復一部分的胰臟功能,使胰島細胞損傷得到修復,功能有所提高。蜂膠以及其所含的一些物質,對於延遲糖的吸收,以及延遲或者減少餐後血糖的升高,都具有很大的意義。蜂膠在臨床中的應用范圍相對較廣,治療難點在於蜂膠本身的提純度比較低,所以在臨床上應該謹慎的、合理的使用。蜂膠除了控制血糖之外,還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環以及保護肝臟等一系列對人體有益的作用。
【食用量及食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2粒,溫開水沖服
在選擇上注意兩點:1看品牌,選擇大品牌,質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是否與消費者站在一起,售後有保障
5、睡覺什麼姿勢最好
睡覺的姿勢千姿百態,每種姿勢都有優點,也有缺點,到底哪種睡姿更適合您?
從我們出生開始,一天二十四小時,我們至少有八小時是在睡眠,也就是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覺,在睡眠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擺出很多的姿勢,有些是我們自知的,有些是我們不自知的.
現在,我們就拿仰卧、俯卧、左側卧和右側卧,這四種最常見的睡姿,來給大家分析一下,究竟您適合哪種睡姿。 睡姿分析一,仰卧。大約有60%的人都採用這種睡眠姿勢,這種睡姿也是專家推薦的比較健康的睡眠姿勢,因為仰卧的時候,我們不會壓迫到身體的任何臟腑器官。那是不是這種睡姿就是完全適合每個人的呢?它就沒有什麼缺點嗎?當然不是,採用這種睡眠姿勢的時候,很多人會把手放在肚子上,這樣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把手放在胸部,就會影響睡眠,做噩夢,不僅如此,仰卧睡眠還有它其它的缺點。
專家說:大多數人喜歡採用這種姿勢,但如果有的人枕頭過高,使他的頸部就會出現一個非正常的彎曲,會對頸椎產生影響,另外呼吸道也會受到扭曲,出現軟組織的鬆弛,舌根後綴,就會出現睡眠打呼嚕和呼吸暫停的現象,仰卧睡眠這個現象比較突出。
睡姿分析二,俯卧。大約有5%的人採用這種睡眠姿勢,這種姿勢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讓人感覺比較安全,再有就是如果口腔裡面有異物的時候比較容易排出,腰椎有毛病的患者也推薦使用這種姿勢,但是,俯卧的姿勢因為會壓迫心臟及肺部等多種臟器,因此並不推薦中老年人採用。
專家說:如果中老年人採用這種睡眠姿勢的話,由於他呼吸的動度本身就比較弱,那麼胸闊呢,被身體壓迫以後,可能會影響呼吸的活動,另外心臟也會受到壓迫,枕頭會阻塞呼吸道,影響到通氣的問題
睡姿分析三,左側卧睡姿。大約有10%的朋友喜歡採用這種睡眠姿勢,通常情況下,採用這種睡眠姿勢的時候,我們都不可能保持的很穩定,所以衍生出很多左側睡眠的姿勢來,比如說把上面的一條腿往前神,形成這樣的蹬山式,把兩只手放在頭跟前,或是把一隻手搭在別處等等,但是,無論採用哪一種左側睡眠的姿勢,對於一般人來說,都不是一種健康的睡眠姿勢.
專家說:心臟處於整個胸廓的左側,那麼左側睡眠的話,會對於這個心臟的血迴流是受到一些影響,可以說這樣左側睡眠的話,對一些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臟病的話,不宜採用左側睡眠,可能採用右側睡眠會好一些。
| 睡姿分析三,右側卧睡姿。這種睡姿是大多數人比較認可的一種健康睡姿,主要是因為它不會壓迫到心臟及胃部等臟器,也不會影響睡眠時的呼吸,但是我們剛才已經提到了,任何一種睡眠都有優缺點,主要是針對不同的人群。
專家說:那麼右側卧睡眠呢,是大多數人睡眠採用的姿勢,一般右側卧睡眠是比較符合生理的一個睡眠姿勢,但是肺架,右肺占我們整個肺部的60%的功能,如果肺部有疾病的人的話,可能右側卧睡眠會影響肺的活動。
睡眠姿勢的不當會誘發甚至加重疾病的病情,所以,我們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睡姿,才是最重要的。
6、睡覺用什麼姿勢最好
醫學專家表示,對於睡眠情況良好(熟睡)的人來說,睡姿好壞並不那麼重要,習慣就好:相反的,如果是淺眠的人,若有煩心的事或惱人聲響的干擾,一個晚上不免翻來覆去,怎麼睡也睡不好,當然容易腰酸背痛,所以正確的睡姿的確有助睡眠。
何謂符合人體工學的睡姿?
人的身體若從側面觀察,是個大S形,往前凸起的是肚子,臀部則向後翹。最符合人體工學的姿勢是側睡,以身體左半部在上為佳;通常采這種睡姿的人,雙腳為交叉的狀態,為避免拉扯到腰部肌肉,最好在上下兩只腿中間放一個小圓抱枕。
仰睡者,可在大腿下方墊抱枕,這樣就不會影響到坐骨神經及臀部了。
所有睡姿中,對人體影響最大的是趴睡,那會使腰椎更向前凸,並將背部肌肉往前拉扯,長期下來對身體總難免會有影響,因此建議有趴睡習慣的人可在肚子下方墊個抱枕,以減少不適感。
大部份人都有一個慣性的睡姿。根據統計,有65%的人習慣側睡,30%習慣仰睡,而5%習慣俯睡。
一般來說,仰睡能提供脊骨最佳的承托能力,因身體重量能平均地分配於一個較大的面積上。在有足夠的頭及頸部承托的情況下,側睡亦是一個不錯的睡姿。換句話說,側睡時頸部應保持一個中性的位置。
而不正確的睡姿如俯睡會增加腰椎弧度,導致脊椎後方的小關節過度受壓和拉傷前方的軟組織(如韌帶)。
再者,此睡姿會使大部份的體重落在肋骨和腸臟,從而壓著橫隔膜和肺部,影響呼吸?
而頸部則由於必須向側面扭轉來保持呼吸暢通,增加扭屈,容易引致創傷。
不少人睡眠醒來,覺得頭昏眼花,腰酸背痛,疲憊不堪,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睡姿不當造成的。
仰卧是最常見的睡卧姿勢。中醫學稱這種睡眠姿勢為屍卧,採用這種睡姿,身體和下肢只能固定在伸直部位,不能達到全身休息的目的。在腹腔內壓力增高時,仰卧又容易使人產生胸悶、憋得慌的感覺。這樣仰卧著,還會自覺不自覺地把手放在胸前,使心肺受壓,容易做噩夢。
俯卧時,全身大部分重量壓在肋骨和腹部,使胸部和橫膈膜受壓,影響呼吸,加重心臟負荷。俯卧還會增加腰椎弧度,導致脊椎後方的小關節受壓。俯卧時,頸部向側面扭轉才能使頭歪向一邊,這樣又很容易造成頸肌受損。
左側卧時,雙腿微曲,雖有利於身體放鬆,有助消除疲勞,但心臟位於胸腔內左右兩肺之間而偏左,胃通向十二指腸、小腸通向大腸的出口都在左側,所以左側卧時不僅使心臟受到擠壓,而且胃腸受到壓迫,胃排空減慢。
中醫學認為:正確的睡覺姿勢應該是向右側卧,微曲雙腿。這樣,心臟處於高位,不受壓迫;肝臟處於低位,供血較好,有利新陳代謝;胃內食物借重力作用,朝十二指腸推進,可促進消化吸收。同時,全身處於放鬆狀態,呼吸勻和,心跳減慢,大腦、心、肺、胃腸、肌肉、骨骼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氧氣供給。
當然,對於一個健康人來說,大可不必過分拘泥自己的睡眠姿勢,因為一夜之間,人往往不能保持一個固定的姿勢睡到天明,絕大多數的人是在不斷變換著睡覺的姿勢,這樣更有利於解除疲勞。
7、人體有多少個軟組織
這問題問的有點……又不是骨頭誰還能數得清楚呀。主要是皮下筋膜還有韌帶等等……常說的軟組織戳傷損傷主要是指 外傷引起的非骨質實質的傷害的類似淤青,皮膚腫脹,壓痛等症狀,一般通過舒筋活絡可以緩解
8、全臉pst面部提升多少錢 多長時間可以恢復
對於面部提升一般30天可以恢復,90天完全自然,對於pst面部提升很多人都不陌生,對此項目帶來的效 果都很感興趣,但是ta具體多少錢沒有一個固定的數字,到底多少錢是很多的因素導致的價格的不統一:一、術者自身身體素質情況:2、術者每人的面部皺紋展現的程度、膚質狀況等方面都會有所區別價格也會受到影響。就好比有些全面部皮膚鬆弛情況嚴重,需接受面部提升價格就貴些,而有些求美貝比只是顳部肌膚鬆弛,者兩者在價格上會有很大的區別哦。3、每家機 構,在面部提升技術、整 形醫生很多方面都有所區別,所以面部同時價格也會不同。
在這里要提醒各位切記不可貪圖便宜而盲目選擇,一定要選擇正規口碑好的機構。一般配套(細胞源營養)ACME一TEA 大概在5.8W左右!就是價格上貴了點!為了妹也是可以接受的!
事實上pst面部提升基本等同於我們常說的埋線、線雕提升面部的方法,而且都是使用可被人體吸收的蛋白線做為提升使用線。手術都是在發際線位置進行微創切口,通過內窺鏡避開面部的細小神經後,將蛋白線植入。不過ps t提升法可以同時作用在皮膚、筋膜、肌肉三個部位,使提升效果更加明顯和持久。術後認真保養的話維持時間可以更久,隨著時間的增長提升效果還是會慢慢變弱。p s t 面部提升和其他醫美都有兩面性,如果沒有選擇正規機構,或者醫師不規范的蛋白埋線操作和自身體內嚴重缺乏ACME一TEA (細胞源營養),就會導致面部提升手術失敗風險。再有術後不能吃膠原蛋白,單一的膠原蛋白在體內不能合成吸收,服用太多會引起蛋白質吸收過多造成面部凹凸不平等提升後 遺症的現象。
st面部提升分層、分向、分段、階梯式面部提升,皮膚、肌肉、筋膜全方位徹底提拉。Pst面部提升術,是經驗豐富的專一家經過多年st多層定向面部提升經驗基礎上,結合最新可吸收膠原蛋白線,衍生出來的面部提升技術。它是運用獲得食品葯品管理局(FDA)最高安全等級認證的可吸收縫線-材料,利用專利技術植入,並緩緩被肌膚溶解吸收,療程時間短暫就能進行全身的拉提緊致,且傷口小,st蛋白線是因為其可以激發自體膠原蛋白再生。當線體有層次地植入皮膚SMAS筋膜淺層,會被組織緊緊包裹,每一個交織都成為有力的支撐點,且在被吸收的過程中不斷刺激並啟動皮膚組織自身的修復功能,使膠原蛋白持續生成,進而改善皮膚的鬆弛下垂。在緊致內部結構、祛除皺紋!!
pst面部提升的風險?
st面部提升美容是物理性的美容方式,在手術過程中會破壞皮表,當我們的細胞出現損傷時,體內的修復智能就會啟動,大量分泌營養聚集在傷口,來加速傷口恢復,這些營養中的主力軍就是ACMETEA緊急修復類人膠原三肽、密集修復類人彈性蛋白活一性肽、保 濕層修復(細胞源營養)神經醯胺、殼寡糖、抗糖化類人肌肽(Carnosine β-丙氨醯-L-組氨酸)、改善睡眠的類人酪 蛋白水解活一性肽。。
人體26歲一過,體內生長因子、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本來就急速下降,術後細胞生長營養的供給程度以及皮膚各層細胞有三個環節,要注意細胞適應——細胞變性——細胞壞死。如果自身嚴重缺乏營養,會出現術後皮膚細胞再生失敗,發生永久性損傷,皮膚營養不均衡、凹凸不平,皮下神經、皮膚永久性塌陷,膚色黑暗,僵硬等不良高現象。
只有先做好細胞基底保護才是美容的開始,不可以盲目求美而損傷細胞。術後ACME一TEA (細胞源營養)使皮下生成保護基底,經過st面部提升射頻電激刺激破懷細胞後啟動自人體身修復細胞的功能,(細胞源營養)富功能性修復因子可以保護肌膚還為皮膚再生膠原纖維借給足夠營養,同時可喚醒人體其它受損細胞和衰佬細胞同時更新修復,預防提升副作用。表皮層是玻尿酸的儲備層,以避免由於缺乏細胞再生營養使新細胞生成失敗,引起面部塌陷和細胞萎縮,對面部提升操作提共了安全以及效果保樟。
pst面部提升技術怎樣
歐美s面部提升的美容技術嚴謹在於經過 ACME一TEA 獨一創(細胞源營養)成分,可以搭建和穩固膠原纖維結構是蛋白線的天然保護屏障,(細胞源營養)修復及保護淋巴管,進入損傷的淋巴管,維持正常的蛋白構象和細胞形態,幫助淋巴管恢復輸送營養和氧氣的功能並可增加人體抵抗力以抑制外界病毒的侵入。細胞源營養中彈性蛋白肽增加決定肌膚彈力的膠原纖維,是st面部提升手術後皮下破損組織重建肌膚之根本,再現肌膚的彈性和張力,並且能夠緊致肌膚。密集修復「細胞新生理論」,創造出以密集修復支持為核心的微美術前、術後護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免疫系統的效率降低。 (細胞源營養)可以做好細胞基底保護,穩固和加快重組膠原纖維結構,這樣對膠原蛋白埋線經過的組織損傷進行保護。也可協助皮膚傷口蛋白折疊,維持正常的蛋白構象和細胞形態,促進傷口愈和。,避免面部提升術後新細胞再生失敗。
世衛組織WHO的數據,人體任何系統的損傷修復,都離開細胞修復元素的修復。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一切代謝活動均以細胞為基礎,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是以細胞為基礎,不管是消化、還是吸收都離不開細胞。ACME一TEA 科技是細胞生命活動基礎,以23項細胞能量為動力,完善調控修復。
美國生命實 驗室研 究顯示:皮膚下面一切細胞的生命和質量,無論你是否能看到他們,都會受到外界刺激、細胞周圍環境、細胞本身營養和質量的影響,年齡的增長,染色體端粒體的老化會加速細胞壞死,年齡越大細胞受損後自己修復的本能也會隨之下降,而不能在正常發揮正常機能,所以人體需要快速、密集的修復受損細胞,ACME一TEA 快速幫助細胞完成應激反應,以修護微整以及其他損傷細胞、變異細胞、萎縮細胞、並修復刺激組織再生,密集修復,增加彈性纖維密度,提高細胞間質密度。
面部提升效果明顯且立刻呈現,6-8個月期間持續的刺激皮膚和筋膜層,使已經僵硬或下垂的肌肉組織重新進行排列,皮膚內的纖維亞細胞被激活,產生膠原蛋白,形成新的固定帶持續提拉組織,效果進一步提升,同時也會發現膚質變得較透亮白皙,維持5-8年。
術後護理?
面部提升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出血,為了控制出血量因此要避開生理期。嚴禁微針、水光針、st面部提升等光電儀術後三個月內做埋線。
1、有人工填充物的區域,不適宜做面部提升。
2、近一個月住射玻尿酸、肉毒桿菌、人工真皮或者膠原蛋白的患者需要告知醫師。
3、術前一周不使用,酸類(如果酸、水楊酸等)葯膏或保養品,暫不執行鐳射並避免使用含有柔珠成分的洗面奶及磨砂膏。術前保持皮膚、毛發清潔衛生,當天不能化妝,以前化妝的痕跡要盡量去除。三天內請勿用熱水洗臉 (不超過體溫的水即可);注意補水即可。建議一周不超過2次面膜。
4、早、晚各一次十三克配套ACME一TEA (細胞源營養)。
5、之後一個月內避免按摩拉扯、流汗、瑜伽、桑拿及手術場所,並且不能暴曬。
6、一月內不要接觸煙酒、醬油,辛辣等刺激的食物和腌製品。
7、對美膚部位有開放性傷口、嚴重性青春痘和孕婦等人群不適合做st面部提升。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