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剖學#肩關節運動的九個方向 並舉例說明
肩關節是人體大關節中活動度最大的復雜關節,由3塊骨(鎖骨、肩胛骨和肱骨)、4個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肩胛胸壁間關節和盂肱關節)及連接它們的肌肉、肌腱和韌帶組成。正常情況下肩部的四個關節同步運動,保證上肢運動的順暢、協調。其中,盂肱關節是人體活動范圍最大,骨性約束最小的關節,它是一種球(肱骨頭)窩(肩胛盂)關節。「球」(肱骨頭)相對較大,而「窩」(肩胛盂)相對很淺,這與球座上的高爾夫相似,從而使得盂肱關節關節獲得了最大的活動度,但這也使得肩部易於受傷而產生不穩定。盂肱關節主要依靠關節盂唇、盂肱韌帶、肩袖和肱二頭肌長頭腱等軟組織來獲得穩定性。
2、求一本 《頸肩腰腿痛應用解剖學》 作 者:邵福元 邵華磊 薛愛榮 出 版 社: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謝謝
去淘寶買吧,60多塊,
3、頸肩痛有什麼治療方法?
由頸椎骨、關節、韌帶、肌肉、筋膜及肩關節軟組織病變或內臟疾病引起的綜合征。又稱頸臂痛。表現為局部疼痛。由於頸肩部解剖結構復雜,神經血管間關系密切,故引起頸肩痛的因素很多。頸部疾患中以退行性病變引起的為多見,其次為急性頸部軟組織損傷、慢性軟組織勞損、頸椎本身病變(如結核、炎症和腫瘤等)。肩部疾病引起的有肩周炎、肩袖斷裂等。肩關節周圍
的骨折、肩關節脫位、結核及腫瘤引起的較少見。頸肩交界處有第一肋骨、鎖骨和第一胸椎圍成的間隙稱為胸廓出口,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靜脈及前斜角肌等由此處通過。當胸廓出口出現解剖異常或肩下垂等因素,可能擠壓神經血管束,稱為胸出口綜合征。神經系統疾病,如脊髓腫瘤、脊髓空洞症、脊髓側索硬化症、進行性肌萎縮等病,以及內臟疾病也可引起,痛在右側可能由膽石症、膽囊炎及肝病引起。痛在左側的可能由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引起。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神經系統檢查、X射線檢查來診斷和鑒別診斷。頸肩痛的治療應針對病因進行。
頭頸肩背臂部疼痛並發顱腦、面頰、眼、耳、鼻、口腔、咽喉、頸項、背胸、肩胛或上肢是臨床上常見症狀,多由外傷、勞累造成,由勞損所致者,原來多見於中老年患者。近年來,由於人們伏案工作時間延長,體育鍛煉、戶外活動減少、經常使用計算機等,頸、肩背部疼痛的發作有年輕化的趨勢,甚至在初中學生中亦不罕見。
長期以來,該症多歸類於頸椎病,認為其病理因素是頸椎的退變、頸椎間盤突出。多數可經保守治療痊癒,但易復發。可在臨床工作中經常發現患者症狀的輕重與頸椎影像學檢查結果不符,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40歲以上的正常人群中,有38%的人其頸椎MRI檢查發現有頸椎間盤突出。實際上椎間盤突出物和骨質增生的形成,是生理性退行性變的產物,屬組織的「老化」現象而不是病變,本身不可能產生任何徵象。對受累的頸神經根、頸髓或交感神經而言,這種漸增的慢性機械性壓迫刺激神經組織不應該引起疼痛。由於神經組織對慢性機械性刺激具有強大的抗壓作用,故一般多不會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尤其是如果是骨性病變造成症狀,那麼,無論什麼保守治療方法都應該對此無效,因為,簡單的手法無法消除骨刺或將突出的椎間盤回納,葯物滲透療法因無法區別正常的骨頭和骨刺,怎麼能夠僅消除骨刺呢,因為骨刺就是骨質增生形成的,與正常骨的結構一樣。
經常低頭工作會使枕頸、項頸、背、肩胛骨背面等部位的肌肉和筋膜的骨骼附著處受長期過度應力,容易產生頭頸背肩軟組織損害,會引起原發性疼痛,早期是輕微的,臨床上不具備任何徵象的損傷,但日積月累,就使骨骼的軟組織附著處形成無菌性炎症性病變,形成不同程度的疼痛。
肩胛骨背面三肌附著處因慢性勞損引起無菌性炎症不同程度的病變時,不受任何年齡限制,均會急性突發或逐漸出現肩背痛或肩臂痛,或引發肩關節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這是常見的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肩痛或肩臂痛,常被診斷為「神經根型頸椎病」、「肩周炎」或「頸椎病合並肩周炎」。當50歲左右,即將進入老齡之際,由於內分泌紊亂會激惹上述病理基礎,導致急性或慢性肩痛和肩部活動受限出現。當內分泌紊亂恢復正常,和進行正確的治療、體育鍛煉後,肩部疼痛可消失,活動范圍可恢復正常,這就是部分「肩周炎」能「自愈」的原因。但自愈時間較長,一般需要1-2年,問題是,作為一個患者,能承受長時間的疼痛和活動受限嗎?特別是慢性疼痛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嚴重的話,會影響工作效率、人際關系,對此不能用簡單的「你的病慢慢會好的,多鍛煉鍛煉就行了」來敷衍病人。
對頸肩部疼痛,初發的急性期徵象嚴重的病例,由於軟組織損害較輕,多屬急性無菌性炎症反應,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未產生病理上的變化,僅有功能上的改變,所以,一般採用消除炎症的靜脈輸液、牽引等治療方法,加上手法可使患者在短時間內治癒。如果椎管外軟組織損害遷延反復,肌肉、筋膜等軟組織由痙攣發展為攣縮,出現病理上的改變,用上述療法,只能暫時緩解病情,不易根治,所以必須採用軟組織松解的方法才能達到治癒目的。加上治療後輔以適當的鍛煉方法,會在1-2月內治癒。尤其要指出的是,當患者的疼痛是由炎症所致,不能,絕對不能用旋轉或暴力性的手法治療,那樣,患者的疼痛會加重,甚至出現截癱等悲劇性的後遺症.
4、肩部軟組織是由哪16塊肌肉組成
肩部肌肉韌帶等軟組織較多。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肩胛下肌肌腱與關節囊緊密附著,環繞並止於肋骨大小結節周圍,總稱為「肩袖」 肩袖由肩部肌肉韌帶: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的肌腱組成,附著於肱骨大結節和肱骨解剖頸的邊緣,其內面與關節囊緊密相連,外面為三角肌下滑囊。其環繞肱骨頭的上端,可將肱骨頭納入關節盂內,使關節穩定,協助肩關節外展,且有旋轉功能。
5、閉孔神經解剖
閉孔神經,起自腰叢,伴閉孔血管出閉膜管後分為前、後兩支。前支行於版短收肌淺面,分支至長收權肌、股薄肌及髖、膝關節。後支行於短收肌深面,分支支配閉孔外肌和大收肌。其皮支由前支發出,分布於股前區內上部的皮膚。
6、頸肩背部肌肉勞損如何恢復?
別把頸肩肌肉勞損看成是脊椎病。
該病多因勞動或工作時姿勢不正確,使肌肉、韌帶、筋膜、關節囊等軟組織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長期的超負荷搬、提、扛、抬等活動;還可能與個體解剖結構上的差異、體質、內分泌等因素有關。少數人由於肩部、頸部軟組織急性損傷後,未能徹底治癒而出現緩發症狀。
對該病的治療,首先必須適當休息。多數病人均有幾處壓痛點,可從壓痛點最明顯的部位進行外治療法。
推拿按摩:病人取俯卧位,找到痛點,用拇指尖端指腹面推揉痛點,力量由輕到重,呈環圈形按揉約1分鍾;再用手小魚際按揉法在頸椎兩旁的背俞穴由上至下按揉5分鍾左右。在推拿按摩中注意手法一定要輕、揉、穩,切忌急躁粗暴,以免致局部軟組織繼發出血,加重黏連。
針灸治療:在最痛的壓痛點處選擇「阿是穴」和鄰近取穴以通調局部氣血,使之活血化瘀,達到通經止痛效果。
穴位注射:選用丹參注射液或川芎注射液在阿是穴注射;或選用維生素B1在痛點處注射,每周2次。
理療:選用紅外線、微波等理療。
葯物外敷:可外貼狗皮膏、紅葯貼膏、傷濕止痛膏等。
另外: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要時刻注意活動,自己的日常保養很重要啊,再結合一些按摩手法適當治療,願能早日康復啊!
7、頸椎間孔的解剖結構是怎麼樣的
除第一椎間孔外,頸2~7椎間孔是由上下以及前後四壁構成。上下壁分別為上一椎骨的椎下切跡和上一椎骨的椎上切跡;前壁為椎體後面側部的下半、椎間盤後外側面和鉤椎關節;後壁為椎間關節囊。椎間孔是椎管側方的窗口,神經根從硬膜囊發出,通過椎間孔離開椎管。神經根與椎間孔及其周圍軟組織的解剖關系十分密切,椎間孔狹窄可導致神經根的卡壓,椎間盤蛻變,高度丟失是引起椎間孔形態改變的主要原因。
8、頸肩、背軟組織勞損怎樣治療
臨床實踐中常會遇到這樣一些病例:患者早期主要表現有頸、肩、背麻木、脹痛及沉重感,活動欠靈活,休息後減輕,勞累時加重,少數與氣候冷熱變化有關。至中後期麻木、酸重脹痛可逐漸由頸部放射到肩、臂和手指,也可放射到枕部、頭頂、前額,向下波及腰背和胸部,並可以出現眩暈、頭暈、頭痛、偏頭痛,頭部重壓、緊束感等症狀。有的病人伴有心悸、胸悶、失眠等症狀。該病特點是發病緩慢病程甚長,症狀時輕時重。患者以中老年人為多,開始患病時每每不被重視,待病情加重時極易與頸椎病混淆。
該病多因勞動或工作時姿勢不正確,使肌肉、韌帶、筋膜、關節囊等軟組織長期處於緊張狀態;長期的超負荷搬、提、扛、抬等活動;還可能與個體解剖結構上的差異、體質、內分泌等因素有關。少數人由於肩部、頸部軟組織急性損傷後,未能徹底治癒而出現緩發症狀。
臨床檢查病人頸椎的運動,如低頭、後仰、頭部左轉或右轉均無明顯受限;無前彎、側凸畸形,上肢皮膚感覺及肌腱反射均正常;椎間孔壓縮實驗、臂叢牽拉試驗、頸靜脈壓迫試驗均陰性;頸椎X線片無骨關節異常發現。在頸椎旁的肌肉,尤其在第六、七頸椎或第一至三胸椎棘突兩旁有條索狀壓痛點,可確診為頸肩肌勞損。
對該病的治療,首先必須適當休息。多數病人均有幾處壓痛點,可從壓痛點最明顯的部位進行外治療法。
推拿按摩:病人取俯卧位,找到痛點,用拇指尖端指腹面推揉痛點,力量由輕到重,呈環圈形按揉約1分鍾;再用手小魚際按揉法在頸椎兩旁的背俞穴由上至下按揉5分鍾左右。在推拿按摩中注意手法一定要輕、揉、穩,切忌急躁粗暴,以免致局部軟組織繼發出血,加重黏連。
針灸治療:在最痛的壓痛點處選擇"阿是穴"和鄰近取穴以通調局部氣血,使之活血化瘀,達到通經止痛效果。
穴位注射:選用丹參注射液或川芎注射液在阿是穴注射;或選用維生素B1在痛點處注射,每周2次。
理療:選用紅外線、微波等理療。
葯物外敷:可外貼狗皮膏、紅葯貼膏、傷濕止痛膏等。
9、求文檔: 頸肩腰腿痛應用解剖學
網路文庫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