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兒童頭部軟組織受損臨床表現

兒童頭部軟組織受損臨床表現

發布時間:2020-11-14 03:38:13

1、頭部軟組織

建議去三甲以上的大醫院腫瘤科,請專業醫生做全面的檢查確診病情後才能對症治療,必須依照醫囑用葯,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

2、小兒腦性癱瘓的臨床表現

患兒突然僵硬:在某些體位,如在仰卧位時給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體或擁抱他時感到困難。松軟:嬰兒的頭頸松軟抬不起頭來。將他懸空抱時,他的四肢下垂。嬰兒很少活動。發育遲緩:學會抬頭、坐和運用雙手卻遲於同齡孩子,可能用身體某一部分多於另一部分,如:有些患兒常用一隻手而不用雙手。進食差:吸和吞咽差。舌頭常將奶和食物推出。閉嘴困難。異常行為:可能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靜,睡得太多,或者3個月時還不會笑。
1.早期症狀
(1)新生兒或3月嬰兒易驚、啼哭不止、厭乳和睡眠困難。
(2)早期喂養、進食咀嚼、飲水、吞咽困難,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礙。
(3)感覺閾值低,表現為對雜訊或體位改變易驚,擁抱反射增強伴哭鬧。
(4)生後不久的正常嬰兒,因踏步反射影響,當直立時可見兩腳交互邁步動作。3月齡時雖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個月仍無站立表示或邁步者,既要懷疑小兒腦癱。
(5)過「百天」的嬰兒尚不能抬頭,4~5月挺腰時頭仍搖擺不定。
(6)握拳:一般生後3月內嬰兒可握拳不張開,如4個月仍有拇指內收,手不張開應懷疑小兒腦癱。
(7)正常嬰兒應在3~5月時看見物體會伸手抓,若5月後還不能者疑為小兒腦癱。
(8)一般生後4~6周會笑,以後認人。痙攣型小兒腦癱患兒表情淡漠,手足徐動型常呈愁眉苦臉的樣子。
(9)肌肉鬆軟不能翻身,動作徐緩。觸摸小兒大腿內側,或讓小兒腳著床或上下跳動時,出現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時,上肢難穿進袖口;換尿布清洗時,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時,以及洗澡時出現四肢僵硬。嬰兒不喜歡洗澡。
(11)過早發育:小兒腦癱患兒可出現過早翻身,但是一種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滾木樣,而不是有意識的節段性翻身。痙攣性雙癱的嬰兒,坐穩前可出現雙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員那樣的足尖站立。
2.主要症狀
(1)運動障礙 運動自我控制能力差,嚴重的則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行走,有的甚至不會翻身,不會坐起,不會站立,不會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勢障礙 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3個月仍不能頭部堅直,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孩子不喜歡洗澡,洗手時不易將拳頭掰開。
(3)智力障礙 智力正常的孩子約佔1/4,智力輕度、中度不足的約佔1/2,重度智力不足的約佔1/4。
(4)語言障礙 語言表達困難,發音不清或口吃。
(5)視聽覺障礙 以內斜視及對聲音的節奏辨別困難最為多見。
(6)生長發育障礙 矮小。
(7)牙齒發育障礙 質地疏鬆、易折。口面功能障礙,臉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時痙攣或不協調收縮,咀嚼和吞咽困難,口腔閉合困難以及流口水。
(8)情緒和行為障礙 固執、任性、易怒、孤僻,情緒波動大,有時出現強迫、自傷、侵襲行為。
(9)有39%~50%的腦癱兒童由於大腦內的固定病灶而誘發癲癇,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

3、頭部軟組織受傷會有哪些病發症狀

您好,首先來講,頭部軟組織損傷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如果損傷較輕,那麼可以出現輕微頭痛、頭暈等症狀,若損傷較重,可出現局部血腫、軟組織撕裂傷,症狀也隨之加重!您所述的症狀,咱們不能單純考慮頭部軟組織損傷,更應警惕有無顱內損傷的可能,不知您在受傷當時有無CT掃描?

4、頭部軟組織挫傷如何診斷

腦部軟組織挫傷的症狀(1)腦部疼痛:與暴力的性質和程度,受傷部位神經的分布及炎症反應的強弱有關(2)腫脹:因局部軟組織內出血或(和)炎性反應滲出所致.(3)傷口或創面:據損傷的暴力性質和程度可以有不同深度的傷口或皮膚擦傷等這類外傷應拍照留取證據

5、頭部軟組織受傷會有哪些病發症狀

?

6、兒童軟組織受傷會有後遺症沒?

基本不會有什麼後遺症!但是消腫後一定要孩子多做活動,盡量以最快的時間來恢復!切記24小時內不能敷葯和熱水浸泡!
正確的方法是,盡量以最快的速度給患部加壓包紮,如果有條件用冰塊冷敷半小時,如沒有用自來水沖洗,直至患部麻木!
加壓包紮可以使患部不會腫脹的很大,冷敷是控制毛細血管擴張!

7、孩子頭部受傷應該如何處理?

受傷是我們在這個危險的星球上無法避免的事情,帶孩子到野外郊遊,可能摔跤或者被灌木的尖刺劃破,帶孩子到游樂場、商場玩耍,可能被電梯夾到,可能被洶涌人潮擠倒,就連待在家裡,也可能孩子推倒了熱水瓶……

頭部受傷之後,如何初步判斷傷情的輕重?在家做怎樣的院前處理才是正確的?什麼時候需要立刻送醫?

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好動,有的特別不老實,稍不留神就把腦袋磕得青一塊紫一塊的,有的時候腦袋上磕了一個大包,我們叫頭皮血腫,單純的頭皮血腫,並不要緊,因為小兒頭皮薄嫩,軟組織彈性好,所以很容易形成頭皮血腫,但是形成的快,消失的也快呦。一般1個星期左右基本都能消退。3天內局部冷敷,3天後局部熱敷,一般問題不大。

個人認為頭部受傷後嘔吐是不好的一個臨床表現,尤其頻繁的噴射性的嘔吐,不管臨床指南如何,我個人認為吐了的話,第一時間要求行頭顱CT的檢查,除外顱內出血的情況。

大點兒的孩子,會說頭痛難受,嘔吐,這種嘔吐往往是顱內壓升高導致的,明確診斷後必須神經專科治療。

同時,這種嘔吐一定要和胃腸型的嘔吐相互鑒別,因為有的小孩受傷後本來問題不大,可能是吃東西吃的不合適導致的,病史採集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這個是關鍵。

我家寶寶摔了頭部,感覺頭部凹進去了怎麼辦?

有的特別小的孩子,頭朝下摔著了,孩子也沒昏迷,就是哭鬧。可是家長一看,孩子頭上不是腫了,而是凹進去一塊兒,這個時候的家長手足無措,臉色蒼白,嚇得渾身哆嗦都是很正常的。

但是,凹陷骨折一定需要治療嗎?

凹陷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凹陷深度>0.5 cm,尤其是位於運動、語言等重要功能區時應盡早手術整復,以防局部皮質受壓過久退變萎縮,引起癲癇、失語等並發症。如凹陷深度0.5 cm,重要腦功能區未被累及、無症狀和體征者無需手術。具體怎麼辦,聽醫生的。

我家孩子頭部摔著了,昏迷了怎麼辦?

曾經接診過一個5歲小孩兒,從二樓摔了下來,當時摔昏迷了,送過來是醒著的,說只是昏迷了一會兒,具體時間可能幾分鍾。檢查了全身,除了皮膚擦傷沒什麼大的外傷,頭顱CT也沒看見明顯的出血,後來觀察了幾個小時沒什麼事情就回家了。

毫無疑問,昏迷是進行頭顱CT檢查的一個指征。具體用來判斷顱內的情況,有無顱內出血,有無骨折或骨裂,然後來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前提是,家屬得記錄好,是不是昏迷?昏迷了多長時間?昏迷時候有沒有其他症狀,比如肢體抽搐,比如大小便失禁等等,這些都得詳細記錄,和醫生說清楚。不能因為一時慌張而亂了分寸。

寶寶頭部摔著了,要不要檢查,做什麼檢查好呢?

聽過這種民間流傳嗎?「我們隔壁村一孩子摔著腦袋了,去醫院後沒照片子,結果第二天孩子就死了,全是醫院給害得!!!」。我反正是經常聽見,而且版本不一,有的時候是大人,有的時候是孕婦。

首先說,這種傳言是不可信的,如果真有,也是在那個檢查設備不完善的年代。現在的醫患關系,誰敢不給孩子照片子?

寶寶頭部受傷了,一定得照片子嗎?照什麼片子好?

兒童頭部外傷,緊急情況下,最方便快捷最直接的檢查是頭顱CT,而不是老百姓認為的頭顱核磁共振。

很多孩子症狀很輕,甚至根本沒事,可家長來了就要求做頭顱CT檢查。可你知道處於發育期的兒童對於射線是很敏感的。目前兒童輕型頭部外傷40%~60%進行了頭部CT 檢查,其中不到10%檢查出外傷性顱腦損傷,需要神經外科治療者更少。相反,兒童因放射線輻射可致惡性腫瘤,發生率為1/1000~1/5000人,年齡愈小發生率愈高。

作為兒童這個特殊群體,頭顱CT檢查的射線電離輻射我們得考慮,兒童病情變化的特殊性也得考慮,可現實情況是,現在獨生子女為多,有的兒童本身問題不大,家長就是要做頭顱CT檢查排除,你不給做行嗎?肯定不行,萬一出了事情,誰負得了責任?

那麼什麼時候該做頭顱CT的檢查?我參考了一些文獻,加入個人經驗總結如下

1.傷後出現昏迷,時間大於5min。

2.傷後出現癲癇症狀;

3.傷後頻繁嘔吐,嘔吐次數大於3次;

4.懷疑有顱骨凹陷骨折,或者顱底骨折者;

5.傷後出現肢體功能障礙者,除外四肢骨折原因等。

6.家屬強烈要求行頭顱CT檢查者。

8、兒童五遲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五遲是指立遲、行遲、發遲、齒遲和語遲,為小兒生長發育遲緩的疾病。

一、病因病機五遲之因,為先天胎稟不足,肝腎虧損,後天失養,氣血虛弱所致。腎主骨生髓,為生長發育之本;齒為骨之餘,髓之所養;肝主筋,筋束骨而運動樞利。若肝腎之氣虧,則骨弱筋痿,故見立遲、行遲、齒遲之證。語言為智慧的表現,為心所主;若心氣不足,則智力不發達,而語言遲緩。發為血之餘、腎之苗;若腎氣不充,血虛失養,故見發遲。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患兒筋骨痿弱,發育遲緩,頭發稀少,色澤無華,坐起、站立、行走、生齒及語言等均明顯遲於正常同齡小兒,常伴智力低下。

2.診斷結合臨床症狀即可診斷。患兒如因壯熱、昏迷、抽搐或外傷所致的生長發育遲緩,則不屬本證之范疇。

三、辨證施治

1.肝腎虧損型

【辨證】面色發白,目無神采,智力遲鈍,筋骨痿弱,站立、行走或長齒遲緩,囟門寬大難合。舌質淡,脈細弱。

【施治】補益肝腎。

【方葯】加味六味地黃丸加減:熟地黃15g,山茱萸、山葯、牡丹皮、澤瀉、茯苓、補骨脂、巴戟天、肉蓯蓉、懷牛膝、桑寄生各10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

2.心氣不足型

【辨證】面色發白,智力不健,神情呆鈍,語言發育遲緩,數歲不語,或言語不清晰。舌淡,脈細弱。

【施治】補心養血。

【方葯】菖蒲丸加減:黨參、麥冬、茯苓各10g,石菖蒲、遠志、川芎、當歸、丹參、酸棗仁各6g,乳香3g,硃砂0.3g(沖)。水煎服,日1劑。

3.氣血虛弱型

【辨證】肌膚蒼白,精神不振,疲倦乏力,頭發稀疏萎黃。舌淡,脈細弱。

【施治】補益氣血。

【方葯】八珍湯加減:熟地黃、何首烏、黨參、茯苓、白術各10g,當歸、川芎、白芍、炙甘草、菟絲子各6g。水煎服,日1劑。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

(1)大補元煎丸、健步丸、壯腰健腎丸(片)(適用於肝腎虧損型)。

(2)補腎益腦片、安神補氣丸、安神定志丸(適用於心氣不足型)。

(3)八珍丸、七寶美髯丹(適用於氣血虛弱型)。

2.驗方

(1)益智仁120g,炒白術、熟地黃、炙甘草、炒杜仲、巴戟天、山茱萸、肉蓯蓉、牛膝、菟絲子、當歸、山葯、連翹各60g,鹿茸、砂仁各70g,枸杞子90g。共研細末,裝入膠囊,每粒含0.3g。1歲以內每次1粒,1~2歲每次2粒,2歲以上每次3粒,每日3次,連服4~8個月(適用於肝腎虧損型)。

(2)當歸、茯苓、益智仁各10g,石菖蒲、遠志、黑芝麻、魚鰾各

7.5g。水煎服,每日1劑。或研末,每次服1.5g,每日3次,20日為1個療程,連服4個療程,每2個療程中間休葯10日(適用於心氣不足型)。

(3)干山葯10g,人參、白茯苓、茯神、白術、白芍、熟地黃、當歸、黃芪各5g,川芎、炙甘草各6g,石菖蒲4g。水煎服,每日1~2劑(適用於氣血虛弱型)。

3.針灸療方

(1)針刺肝俞、腎俞、懸鍾、陽陵泉、足三里等穴,用補法(適用於立遲、行遲者)。

(2)艾灸心俞穴或足兩踝,每次3壯,每日1次(適用於語遲者)。

4.外治方

(1)將赤小豆研為細末,用酒調和,塗舌之上下,每日1次(適用於語遲者)。

(2)取當歸、生地黃、肉蓯蓉各等量,研成細末,用黑豆煎湯取液調和成膏,塗於頭部,每日1次(適用於小兒頭發久不生)。

五、調護

(1)早產兒、雙胎兒更應重視佝僂病的預防性服葯。

(2)寶寶滿月後,在風和日麗的季節要抱孩子到戶外曬太陽,開始時每日5~10分鍾,待習慣後每隔周增加5分鍾,逐漸增加到每日外出2~3小時,冬天可在避風的陽光下曬太陽,夏天炎熱,可在陰涼處玩耍。戶外活動可提高嬰兒抗寒能力,少患感冒,更重要的是嬰兒皮膚接觸日光照射後,促進鈣的吸收,從而達到預防佝僂病的目的。

(3)孩子生長發育非常快,早產兒雙胎兒生長發育更快,骨骼發育需要鈣的補充。

9、頭部軟組織損傷時如何急救

頭部損傷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軟組織損傷,多發生在車禍、事故、建築物倒塌、暴力打擊等事件中。頭部軟組織損傷在頭皮損傷未破時會出現血腫、滲血等症狀,通常還會伴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首先,應讓傷者安靜卧床,不要亂動其受傷的頭部,有傷口時及時進行清創、壓迫止血、傷口包紮。其次,頭部在受到輕微傷害後也容易出血,可直接採用壓迫止血法。第三,要嚴密注意觀察患者的病情,當出現以下一些情況時應立即送往醫院治療:①輕微傷卻失去意識的患者。②眼睛周圍、鼻子、耳朵有出血現象的患者。③受傷後伴有惡心、嘔吐的患者。④出現意識逐漸模糊的患者。⑤傷後產生痙攣、麻痹、語言障礙的患者。⑥伴有劇烈頭痛的患者。

與兒童頭部軟組織受損臨床表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