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鼓室鼓竇軟組織病灶

鼓室鼓竇軟組織病灶

發布時間:2020-11-11 14:42:28

1、雙廁乳突硬化型,蜂房密度增高,間隔模糊、鼓室、鼓竇無擴大、鼓室蓋及乙狀竇位置正常,余未見明顯異常、

意見建議:
有可能是慢性炎症的表現,可以用消炎葯治療看看。注意預防感冒和休息。

2、ct右側鼓室,鼓竇及右側乳突內見組織密度物質填充

目前的這種情況要高度警惕,慢性中耳炎反復發作,形成乳突炎,膽脂瘤,需要通過耳鼻喉科手術治療,盡量保護聽力,

3、小孩中耳乳突炎伴鼓室鼓竇膽汁瘤手術後要休息多久才可以上學

你好,這種情況可能是一般至少休息兩周以上的,還需要注意對耳朵的保護的,比如避免耳朵進水的。

4、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病因、病理及臨床分型是什麼?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主要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遷延而成;或為急性壞死性中耳炎的直接延續。另外,鼻、咽部的一些慢性病灶如慢性鼻炎、鼻竇炎、扁桃腺炎或腺樣體肥大等也為重要原因。其致病菌多為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其中以革蘭陰性桿菌較多,也可見到厭氧菌的感染或多種細菌的混合感染。

本病在臨床上是以耳內長期或間歇性流膿、鼓膜穿孔及聽力下降為特點。按病理及臨床表現可分為三型。

(1)單純型:最常見。多在反復發作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致病菌經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炎性病變主要位於鼓室黏膜層。主要病理變化為鼓室黏膜充血、增厚,圓形細胞浸潤,杯狀細胞及腺體分泌活躍。臨床特點為:耳內呈間歇性流膿,感冒時流膿發作或流膿量多;膿液呈黏液性或黏膿性,無臭味;鼓膜穿孔位於緊張部,呈圓形或橢圓形或腎形的中央性穿孔;鼓室黏膜微紅或蒼白、增厚;耳聾為輕度傳導性耳聾。

(2)骨瘍型:多由急性壞死性中耳炎遷延而來。病變可深達骨質,聽小骨、鼓竇等可發生壞死。中耳黏膜上皮破壞後,局部多有肉芽或息肉形成。其臨床特點是:耳內持續性流黏稠膿,常有臭味;鼓膜呈緊張部大穿孔或邊緣性穿孔;通過穿孔可見鼓室內有肉芽或息肉;長蒂的息肉從穿孔處脫出,可堵塞外耳道,妨礙引流;多有較重的傳導性耳聾。乳突X 線拍片可發現有邊緣模糊不清的透光區。

顳骨CT 掃描示上鼓室、鼓竇及乳突內有軟組織陰影,可伴輕微骨質破壞。此型中耳炎可發生多種並發症。

(3)膽脂瘤型:膽脂瘤為非真性腫瘤,而為一位於中耳、乳突腔內的囊性結構。囊的內壁為復層鱗狀上皮,囊內的成分為脫落的上皮、角化物質及膽固醇結晶,囊外為一層厚薄不一的纖維組織與其鄰近的骨壁或組織相連。由於囊內含膽固醇結晶,故稱膽脂瘤。

膽脂瘤形成後,直接壓迫周圍骨質,或其基質的炎性肉芽組織產生的多種酶和前列腺素等物質的作用,致使周圍骨質脫鈣,骨壁破壞,炎症循此向周圍擴散,可導致一系列顱內、外並發症。本型的臨床特點為:耳內長期持續流膿,可多可少,有特殊惡臭;聽力損失為傳導性聾或混合性聾;鼓膜穿孔多為鬆弛部或邊緣性穿孔;從穿孔處可見鼓室內有豆腐渣樣物質,且有奇臭。乳突X 線拍片或顳骨CT掃描顯示在上鼓室、鼓竇或乳突有骨質破壞區,邊緣濃密、整齊。

5、雙側中耳鼓室,鼓竇及乳突未氣化,兩側前庭導水管略擴大!會引起聽力下降或者耳聾嗎?

大前庭導水管綜合症確診了的話,不確定因素就能導致聽力大幅度波動。比如感冒發燒、比如游戲時腦袋碰撞到了,會突然聽力下降很厲害,及時就醫治療有恢復到原樣的可能。但一生都有這樣的聽力波動的風險。

6、膽脂瘤型中耳炎,從穿孔處可見鼓室內有灰白色鱗屑狀或豆渣樣物質,醫生說爛到骨頭了。可以不做手術。。。

中耳炎的臨床常表現為耳區脹痛、聽力下降以及伴有發燒、頭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感冒後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現充血、腫脹,纖毛運動發生障礙,致病菌乘虛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與鼓室鼓竇軟組織病灶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