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骨盆髂嵴軟組織

骨盆髂嵴軟組織

發布時間:2020-11-02 16:44:29

1、影響分娩順利進行的要素有哪些?

妊娠使未來年輕的爸爸、媽媽感到自豪,分娩使他們感到喜悅,但也夾雜著對分娩的憂慮。

分娩能否順利進行,取決於3個因素:產力、產道和胎兒。如果這三個要素正常,相互之間能協調適應,胎兒便順利分娩,即正常分娩。當然,產婦在分娩中做好精神狀態方面的自我調節,家屬的理解主動配合亦是確保平安分娩的重要環節。

平安分娩取決於產道、產力和胎兒這三大重要因素。

產道

產道是胎兒從母體降生的通道,分為骨產道與軟產道兩部分。骨產道是指骨盆。產期臨近時,骨盆的恥骨結合處(位於女性生殖器大陰唇的上方)會鬆弛,並稍微張開,以利胎兒通過。產前檢查的一個重要項目就是測量骨盆,骨盆過小,就會出現難產。軟產道是由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及骨盆軟組織構成的,產期臨近時,軟產道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就會變軟伸開。

骨盆外測量

髂前上棘間徑

為左右兩髂骨前上棘間的距離,平均為23厘米。

髂嵴間徑

為左右兩髂骨背間的距離,平均為26厘米。

股骨粗隆間徑

為左右兩側股骨大粗隆間的距離,平均為28~30厘米。

骶恥外徑

為從第5腰椎棘突下至恥骨聯合上緣中央的距離,平均為19厘米(不得

2、我今年22歲身高才165 骨盆臼Y形骨骺已閉合,骨齡段屬16~17歲以上,髂嵴及坐骨結節骨骺出現閉合,骨齡段屬

髂嵴及坐骨結節骨骺出現閉合。。。。
兄弟,真的實話告訴你,長高的希望極低。
你都22歲了才考慮身高問題,家長也太不重視了。。。
現在最好的干預期是18歲以下,如果那時候你去測測骨齡骨密度,再找找科學的干預方法,也許還能長高。
現在就。。。很遺憾

3、骨盆正常位置

你好,
女正常骨盆外尺寸:
髂前上棘間徑正常值為23—26厘米;
髂嵴間徑正常值為25—28厘米;
能恥外徑大於18.5厘米;
大轉子問徑正常值為28—31厘米;
坐骨結節間徑正常值為8.5—10厘米;
恥骨弓角度大於或等於90度。
不過你也不用著急,結婚生子之後骨盆自然就會變寬!

4、骨盆修復利用摸骨療法調理的哪個部位?

主要是髂前上棘。
就是大腿轉軸前、形成骨盆的兩端凸起部分。
就是通過反復按壓骨盆兩側的凸起部分,促使在生產時擴張的骨盆髂嵴與恥骨聯合處的合攏,用以縮減髖骨外張的寬度。
需要在產後月子里復型效果較好……

5、兩髂前上棘外緣間的距離和髂嵴外緣最寬的距離。。。二者總是分不清楚 (骨盆外測量)

一個是髂前上棘的間距,後者是髂結節的間距。髂結節在髂前上棘後上方3-4厘米處。是髂嵴和骨盆的最寬處。

6、分娩過程中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平安分娩取決於產道、產力和胎兒這三大重要因素。

(1)產道。

產道是胎寶寶從母體降生的通道,分為骨產道與軟產道兩部分。骨產道是指骨盆。產期臨近時,骨盆的恥骨結合處(位於女性生殖器大陰唇的上方)會鬆弛,並稍微張開,以利胎寶寶通過。一個重要項目就是測量骨盆,骨盆過小,就會出現難產。軟產道是由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及骨盆軟組織構成的,產期臨近時,軟產道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就會變軟伸開。

骨盆測量的正常值:

①骨盆外測量。

髂前上棘問徑:為左右兩髂骨前上棘間的距離,平均為23厘米。

髂嵴間徑:為左右兩髂骨嵴間的距離,平均為26厘米。

股骨粗隆間徑:為左右兩側股骨大粗隆間的距離,平均為28~30厘米。

骶恥外徑:為從第5腰椎棘突下至恥骨聯合上緣中央的距離,平均為19厘米。(但不得小於18厘米)。

外斜徑線:既從一側髂前上棘至另側髂後上棘間的距離,平均為21厘米。測量外斜徑線的目的,在於測知骨盆斜徑的大小及了解骨盆的形態有無歪斜。

坐骨結節間徑:用骨盆測量器測量兩側坐骨結節問內緣的距離,平均為9厘米(但不得小於8厘米)。

骨盆出口矢狀徑:即由尾骨尖端至坐骨結節間徑中點間距離,其長度平均為8~9厘米。

測量恥骨聯合的高度:正常的高度平均為4厘米。

測量恥骨弓角度:正常女性骨盆恥骨弓的角度,為大於90°的鈍角。

每個孕婦在確定妊娠後,就應該定期做好產前檢查,事先測量好骨盆的數值,做到心中有數,如果骨盆過小,就要事先做好手術分娩的思想准備,並在臨產前聯系好住院和手術的各項事宜,以防不測。

②骨盆內測量。

對角徑:即測量骶骨岬至恥骨聯合下緣間的距離,正常的長度平均為12.5厘米,由此減去1.5-2厘米,大體上相當於真結合徑的長度。

真結合徑:用特製的真結合徑測量器測量,其正常的長度,平均為10.5~11厘米。

(2)產力。

產力包括子宮收縮力(簡稱官縮)、腹肌及膈肌縮力(腹壓)和肛提肌收縮力。

宮縮是指子宮體發生不隨意而有節律性、陣發性的收縮,也叫做陣縮,是胎兒娩出的主要動力。

腹壓是指腹壁肌肉的收縮與橫隔下降而引起的腹內壓上升的狀態。腹壓有輔助子宮收縮的作用,尤其在胎兒娩出時需要使用腹壓。

提肛肌的收縮,對胎兒頭的內旋轉和娩出有輔助作用。此外,在胎盤隨後娩出時,能幫助腹壓將胎盤排出。

腹壓和提肛肌的收縮都在分娩的後期使用.即子宮口全開,胎寶寶將出世的時候才使用。當宮口未開全前,胎兒是出不來的,這時主要靠子宮有規律的收縮來擴張宮口,使胎兒逐漸下降。宮口未開全前千萬不可使用腹壓和收縮提肛肌,否則容易造成宮頸水腫或胎兒宮內窘迫等不良後果。宮縮時,做深呼吸運動可以防止過早地用力,減輕不適。當宮口開全時,助產人員吩咐產婦象解大便一樣腹部用力,就是需要使用腹壓和收縮提肛肌了,這樣也就可以使胎寶寶盡快地娩出。

當子宮反復收縮,裝有羊水和胎兒的袋子(胎膜)中的壓力就會逐漸增強。隨著壓力的增強,胎膜從子宮壁落,整個袋子將子宮口撐開,形成胎胞。正常情況下在子宮開全的前後,胎胞因經受不住壓力而破裂,出現破水現象。破水後,流出羊水對產道將起潤滑和清潔作用,胎兒就可以順利地通過產道。

破水時,要注意羊水的顏色。正常的羊水顏色清,呈乳白色。如果羊水為深草綠色,證明胎寶寶在宮內有缺氧現象(臀位例外),這是胎寶寶糞便混入羊水後造成的變化。

(3)胎兒。

胎兒因素是指胎位、胎兒大小及胎兒是否畸形。

因為人體的產道是一個縱形的管道,所以無論頭位或臀位,胎體縱軸(指胎兒從頭到腳的軸線)均與母親的骨盆軸(人體從上到下的軸線)一致,容易通過產道。頭位較臀位對分娩更為有利。這是因為胎頭徑線比胎臀大,胎頭雖然是胎兒最大最硬的部分,但胎頭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胎寶寶的顱骨在分娩過程中能夠重疊,對產道能起擴充的作用,只要眙頭娩出則胎體、胎臀就順利娩出了。

臀位是胎臀先通過產道。由於胎臀比胎頭的周徑小,陰道未能得到充分的擴張。在胎頭隨後娩出時容易發生困難,發生窒息甚至死亡。

如果胎位呈橫位,胎體縱軸大於母體骨盆軸,足月活胎是不能通過產道的,對母子的生命安全威脅極大。遇到這種情況.家人一定要盡量送醫院處理,不可貽誤時機。如果產前檢查出胎不正,或產時(農村地處偏遠蒂帶在家分娩的)發現胎兒小手先出來時,一定要將產婦送到醫院分娩或搶救,否則子宮破裂會造成產婦生命危險,給家庭帶來極大的不幸。

胎寶寶過大,或胎頭周徑大,或過期胎兒胎頭顱骨較硬時胎頭不易變形,即使骨盆正常,也可以引起相對性頭盆不稱,造成難產。胎寶寶發育正常,或偏小,如果產力、產道正常,一般不會發生難產。

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會造成胎寶寶某一部分發育異常,如腦積小、聯體雙胎等。、胎頭或胎體過大,通過產道時容易發生困難。因此,預防胎寶寶畸形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做好圍產期保健,做好產前診斷、檢查,進行早期診斷,以便中止妊娠.避免造成分娩困難,危及母體安全。

決定分娩的產力、產道、胎兒三個因素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也是分娩過程中的關鍵因素。這三個要素如果一切正常,胎兒就能平安降生。只要其中一個發生問題,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分娩困難。不過,大多數人在分娩時,三個要素都能夠「正常發揮」,而且「配合默契」。每個孕婦在分娩的過程中都應該按醫生的指導,積極配合。這樣分娩就會順利進行了,一切驚慌、恐懼都是沒有必要的。

7、骨盆外測量的方法及程序

向孕婦解釋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1、髂棘間徑
⑴協助孕婦伸腿仰卧位於檢查床上。
⑵觸清兩側髂前上棘,測量兩側髂前上棘外側緣間的距離。
⑶查看數據並記錄。正常值為23~26cm。
2、髂嵴間徑
⑴協助孕婦伸腿仰卧位於檢查床上。
⑵測量兩側髂嵴外緣間的最寬距離。
⑶查看數據並記錄。正常值為25~28cm。
1、2兩徑線可間接了解骨盆入口橫徑長度。
3、骶恥外徑
⑴協助孕婦取左側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⑵為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凹陷處的距離。(第五腰椎棘突下,相當於菱形窩上角;或相當於兩側髂嵴聯線中點下1~1.5cm處。)此徑線可間接推測骨盆入口前後徑長度,是骨盆外測量中最重要的徑線。骶恥外徑值與骨質厚薄相關,測得的骶恥外徑值減去1∕2尺橈周徑值,即相當於骨盆入口前後徑值。
⑶查看數據並記錄。正常值為18~20cm。

4、出口橫徑(坐骨結節間徑)
⑴協助孕婦呈仰卧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使髖關節和膝關節全屈。
查看數據並記錄。正常值為8.5~9.5cm。
5、出口後矢狀徑
⑴此時囑孕婦取膝胸或左側卧位。
⑵檢查者右手食指戴指套並塗潤滑油後,伸入肛門,指腹朝骶骨方向與拇指共同協作找到骶尾關節後予以標記。若骶尾關節已固定,則以尾骨尖為標記,測量從標記處至出口橫徑中點間的距離,即為後矢狀徑。 若後矢狀徑與出口橫徑之和大於15cm,表明骨盆出口狹窄不明顯。
⑶查看數據並記錄,正常值為8-9㎝。
6、恥骨弓角度
⑴協助孕婦呈仰卧位,兩腿彎曲。雙手緊抱雙膝。
⑵用左右兩拇指尖斜著對攏,放置於恥骨聯合下緣,左右兩拇指平放於恥骨降支上面。
⑶測量兩拇指間的角度並記錄,正常值為90°。小於80°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橫徑的寬度。
⑷協助孕婦整理衣褲,整理用物,放回原處。

8、胯骨在哪個部位

胯骨位於骨盆的兩側。

胯骨是一個大的不規則骨,從中心向上面和下面不規則膨脹。在一些脊椎動物(包括青春期前的人類)中,它由三部分組成:髂骨,坐骨和恥骨。

兩個髖骨在恥骨聯合處連接,並與骶骨和尾骨(脊柱的骨盆部分)一起構成骨盆的骨骼組成部分,即圍繞骨盆腔的骨盆帶。它們在骶髂關節處與骶骨連接,骶骨是軸向骨架的一部分。每個髖骨通過大的球窩關節連接到相應的股骨(大腿骨)(形成下肢骨骼和軸骨架之間的主要連接)的臀部。

(8)骨盆髂嵴軟組織擴展資料

人體骨骼的作用:

1、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行走。  

2、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的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與骨盆髂嵴軟組織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