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質增生就不需要補鈣?
骨質增生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無論是勞動者還是職業白領,都不可避免地伴隨著日益嚴重的年齡疼痛。但是我們年輕人已經開始成為骨質增生的“目標”。隨著醫療意識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健康。正因為如此,吃葯看病不分青紅皂白的現象屢見不鮮。前幾天門診有個病人問:“我有骨質增生。該補什麼鈣片?”有必要為每個人糾正這種誤解。
骨質增生,還需要補鈣嗎?聽聽專家說了什麼
1.骨質增生是什麼病?
骨質增生一般認為是中年以後骨骼的退化,原因很多,比如長期站立或行走,保持一定的姿勢等等。這種情況下,由於肌肉牽拉、撕脫、出血,組織血腫,形成多刺或唇狀骨質增生,即普通人口中的長“骨刺”,對軟組織產生機械刺激,引起相應的臨床症狀。可見骨質增生不僅是老年人的最愛,也是年輕一代的目標群體,如IT、會計、久坐的學生、司機、白領等等。
2.骨質增生應該補鈣嗎?
從營養角度來說,骨質增生和骨質疏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長期缺鈣造成的。為什麼這么說?骨作為支撐身體的器官,對力的變化特別敏感,然後根據力的變化不斷重構其結構和形狀。當其患有衰老、損傷、肥胖、骨代謝異常、內分泌紊亂、神經營養障礙、血液循環改變等因素時,引起骨重建、骨質破壞、繼發性骨質增生。所以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可以概括為缺鈣症,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在臨床上往往同時存在。而且骨質增生的患者基本都是結合骨關節炎的局部炎症,所以骨質增生和骨關節炎幾乎是很好的夥伴。所以骨質增生適當補鈣。通過補鈣,一方面可以促進鈣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抑制甲狀旁腺激素(調節血磷和血鈣的激素)的過度分泌,降低血鈣含量,增加骨鈣含量,最終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3.骨質增生的預防只能靠早期補鈣嗎?
預防骨質疏鬆症,需要早開始。除了“補缺鈣”,早期補鈣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保持正確的站姿和坐姿,避免受傷:如果連續坐一個小時以上,要起身拉伸,防止腰肌勞損和關節損傷。其次,適當的控制體重和減重:超重會加重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承受的壓力不均勻,引起骨質增生,減輕體重減輕,控制體重,不僅保護關節,還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另外,適當的軟骨營養:骨質增生主要是軟骨磨損引起的,所以保護軟骨很重要,早期可以合理服用氨基葡萄糖膠囊。再者,注意保暖禦寒:寒冷刺激,尤其是天氣交替時,會使肌肉和血管痙攣,加重疼痛,所以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頸部關節,最容易受到刺激和忽視。最後,鼓勵大家每天適度運動半小時,延緩關節衰老。但老年人一定要避免劇烈運動,可以選擇一種中國傳統太極拳(太極拳)、廣場舞、廣播體操等等。但是不要運動太用力。如果已經出現骨質增生,需要做好保養。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爬山、上下樓梯、深蹲作業,並對鈣、維生素D、磷酸鹽對症進行補償。同時可以給予氨基葡萄糖來滋養軟骨。
2、中老年人膝蓋疼,是類風濕?還是骨性關節病?醫生教你如何鑒別?
許多老人年老後會腿痛。這已經不是什麼罕見的疾病了。
特別是上下樓梯之後,腿疼的厲害。
但是到底是什麼病呢?
很多人開始聽別人說,聽到別人說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就覺得也聽到別人說是骨關節炎,就覺得可能也是這樣。
甚至很多人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是一回事。
那麼這兩種病是一樣的嗎?有什麼區別?今天來看看。
1.骨關節病其實是衰老引起的。
中老年人膝蓋疼,是類風濕病嗎?還是骨關節炎?醫生教你如何識別
正確的說,骨關節炎其實是一種退化,簡單的說就是衰老。
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開始退化,特別是一些肥胖、勞損的患者,退化速度非常快。
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更應該關注易患此病的人群。
很多人把關節比作機器零件,長期使用自然會老化,這是可以理解的。
尤其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如果發生了,會有膝關節疼痛,通常在早期很輕微。但活動結束後會變得更糟。
之後隨著退變的逐漸加重,膝關節腫脹、僵硬,甚至運動障礙也會慢慢出現。
第二,關節疼痛僵硬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然會引起關節疼痛,但有其自身的特點。
首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表現是明確的,一般是對稱存在的。
跟骨關節病就不一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說到底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得。和年齡關系不大,也不代表老年人會有這個病。
最早的症狀通常是關節疼痛和腫脹,但隨著病情的進展,軟骨和骨骼會逐漸被破壞,最終可能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
通常發生在35-50歲的人群,女性患者較多。當然,據統計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
最重要的相關因素是遺傳因素。如果親戚中有風濕性關節炎的人,多種疾病的概率在11%左右。
主要症狀是早上關節僵硬,活動起來很困難,但活動後會緩解。
此外,最早的症狀往往是關節痛,主要表現在腕關節、掌指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相對少見,但注意這些疼痛是對稱的、持續的。
後期會出現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導致畸形。臨床上最常見的關節畸形發生在手部。傳說中的天鵝脖子和紐扣圖案的變化就是疾病。3.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怎麼區分?
其實兩種病都可以侵犯膝關節。但是如果膝關節疼,是什麼病?
1.疼痛部位不一樣。
一般骨關節炎發生在負重較大的關節,如膝關節、肩關節等,所以大多數膝關節疼痛其實是骨關節炎。
手的掌指關節和腕關節最常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
2.跟年齡有很大關系。
骨關節炎的發病年齡受到嚴格限制。一般60歲以上的人容易患骨關節炎。統計研究表明,60歲以上發生骨關節炎的概率為50%。
70歲以上的人患骨關節炎的概率是80%,年齡越大,患骨關節炎的風險越大。
類風濕性關節炎就不一樣了。從遺傳學角度來說,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遺傳性的,年齡越大越容易得類風濕性關節炎。然而,統計數據也顯示,30至50歲的女性更多。
3.涉及不同的組織。
由於發病機制不同,類風濕性關節炎會累及關節滑膜,進而累及周圍韌帶和軟組織損傷。
但是骨關節炎就不一樣了,會先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我的半月板和周圍的軟組織韌帶也會受傷。
4.最後看症狀。
主要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症狀,首先會有持續性的、對稱性的關節痛。而且如果不治療,也不會好起來。
另外,風濕性關節炎會出現晨僵,也就是早上醒來會發現關節活動受限,通常會導致一個小時無法活動。之後慢慢走就好了。
最後,如果去醫院檢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往往會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但是骨關節炎患者不會有這樣的檢查結果。
總之,膝蓋疼痛有很多因素,這里認定的兩者往往會被人混淆。
不放心的話可以去醫院檢查,輻射也是可以經常識別的。
如果有以上症狀或者覺得自己有這個病,一定要去醫院看看,盡早介入。
雖然不一定能治癒,但是有效的緩解病情,減輕你的痛苦也很重要。
3、種植牙適合老年人嗎?
4、老年人容易的滑膜炎,請問病癒後,仍然關節疼,行走不便,這個症狀有無良方?
116例膝關節滑膜炎的X線診斷初步研究
戴書華 陳墾 張冬
提 要:目的 分析滑膜炎的X線特徵,提出簡便准確的X線診斷方法。方法 對30例膝關節側位X線平片的滑膜及髕下脂肪墊的正常X線表現與116例滑膜炎的X線表現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 發現平時臨床上有膝關節不明原因疼痛,而X線平片又無骨質異常改變的病例中,可見其膝關節側位片上,有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或/和髕下脂肪墊水腫。結論 X線平片可對滑膜炎作出診斷,但對其病因尚需進一步明確。
關鍵詞:滑膜炎;關節炎;X線
X-ray features of synovitis of knee joint:study 116 cases
DAI Shu-hua,CHEN Ken,ZHANG D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Xinqiao Hospital,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7,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X-ray characteristics of synovitis of knee joint and suggest a simple diagnostic method.Methods The X-ray films of knee joint from lateral view of 30 normal indivials and of 116 patients with synovitis were compared for the features of synovialis.Results Thickening of synovialis and/or edema of infrapatellar fat pad was found in those with knee joint pain of unknown origin,but without abnormal bony changes by radiography.Conclusion X-ray film can diagnose synovitis of knee joint,but the etiology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Key words:synovitis;arthritis;X-ray
滑膜炎是一種關節多種疾病可引起的滑膜病變,可以是特異性也可是一般炎症。不僅可引起滑膜腫脹、滲出(關節囊、關節腔積液),還可波及臨近的髕下脂肪墊。以往在X線平片檢查中只注意觀察骨質有否異常改變,而本病未被重視,易被遺漏。近年來膝關節充氣CT掃描〔1〕及關節鏡〔2〕技術在膝關節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日益增多,為膝關節滑膜炎的病因診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但這些屬於微創或有創性檢查,我們介紹的是一種利用最普遍的X線膝關節側位平片來作為關節疾病的初檢篩選,可明確提示滑膜有否炎症。
1 材料與方法
從隨機抽取的260例主訴有膝關節疼痛患者的膝關節X線片分析,其骨質均無異常改變,但發現116例(166個)膝關節側位片上,有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或/和有髕下脂肪墊水腫。其中男性78例,女性38例,年齡為23~58歲,臨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膝關節不明原因的疼痛及行走不便,56例患者局部軟組織稍腫脹,但無發紅及皮溫升高,無全身發熱等症狀。正常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31~56歲,為常規體檢檢查或志願者,均無膝關節疼痛症狀。攝取一或兩側膝關節正側位平片。
2 結果
2.1 正常對照組
30例膝關節側位片上,均未見滑膜顯影,髕下脂肪墊為「梯形」樣低密度區,密度均勻,邊緣光滑,組成關節之諸骨均無增生及破壞表現。
2.2 病變組
116例中,有166個膝關節(其中50例為雙側發病)可見滑膜炎表現,166個發病膝關節中,56個僅見側位上股骨髁前後滑膜增厚,為長條狀軟組織樣密度影,邊緣光滑,厚0.5~1.0 cm,緊鄰髕下脂肪墊,但髕下脂肪墊清晰可見,其餘病例除見滑膜增厚外,且見髕下脂肪墊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范圍為自後向前,累及部分或整個脂肪墊,有28例可見髕上囊及髕前軟組織有腫脹,髕骨下方軟組織及脂肪墊融為一體,密度均勻增高。
3 討論
3.1 滑膜的解剖及病理改變 滑膜是覆蓋在關節囊內層游離面的含豐富血管的結締組織。表面被復單層細胞,正常時,影像片上不顯示。滑膜下脂肪墊系位於滑膜之外,在脂肪墊之後方為滑膜組織,但均在纖維關節囊之內。當有滑膜炎時,由於其餘處與軟組織的密度相似,X線上無密度差別,不易發現,僅在髕下脂肪墊後緣之滑膜因炎性水腫或滲出時,可藉助低密度的脂肪組織作對比襯托而得到良好顯影,加上因炎性水腫密度可增高,可依受累程度而見脂肪墊自後向前,有不同程度的高密度改變,應提醒技術員投照時注意的是,X線仟伏用量不要太高,否則可能影響關節軟組織密度層次的顯示。當然,能將健側照片作為對比,更有利於診斷。
3.2 引起膝關節滑膜炎滲出性病變的病因探討
滑膜炎的病因最常見為結核及一般化膿性炎症感染病變和退行性關節炎,頡玉欣〔3〕等提出膝關節滑膜炎性滲出是由感染及機體免疫功能的變化而引起的一種滑膜組織病變。膝關節滑膜炎還可見於關節創傷,特別是無骨折的輕微骨挫傷是最常見的原因,稱為創傷性滑膜炎〔4〕。本研究所描述的滑膜炎,是指有炎性滲出,造成滑膜水腫增厚或進而波及髕下脂肪墊的水腫而顯示的一種X線密度增高改變,只能提示滑膜炎的存在,要結合病史或進一步檢查,方可明確其病因。
3.3 幾種影像檢查的比較
膝關節髕下脂肪墊在MRI矢狀位上可顯示清晰,但因脂肪組織在T1及T2加權像上均為高信號,有輕微水腫時,也無明顯的信號差異。加上費用高,不能作為常規滑膜炎的檢查。僅在有損傷,特別是關節軟骨或韌帶損傷時,才作MRI檢查,有利明確病因。而CT一般橫斷掃描幫助不大,採取關節腔充氣後CT掃描,對滑膜皺襞綜合征,滑膜腫瘤,滑膜炎等滑膜病有重要診斷價值〔1,5〕。膝關節鏡技術對各類滑膜炎病例的診治占應檢者中的比例最高〔2〕,並能提供病理活檢組織。這些檢查較復雜,部分還有創傷,且費用較高。本研究提出利用平片來對有膝關節疼痛病人進行疼痛原因探討的篩選檢查,實屬簡便易行,且經濟適用,一旦發現滑膜炎,經一般內科短期治療無效後,可進一步進行以上檢查,以明確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