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圍神經病理變化是什麼?
無論是周圍運動感覺和植物神經元,都包含神經細胞體突起(樹突和軸突)和終未三部分神經纖維通常指神經細胞軸突及其鞘狀被膜,軸突位於神經纖維中央,多數神經纖維由髓鞘圍繞,髓鞘由環繞軸突的雪旺細胞產生,髓鞘在軸突周圍融合成一層絕緣的鞘膜;在無髓纖維,幾個軸突可以裹入一個雪旺細胞,但沒有環繞
周圍神經干是由許多平行的神經纖維束結合而成,外包一層較為疏鬆的結締組織膜,稱為神經外膜各神經纖維束外又被一層較緻密的結締組織膜包裹,稱為神經束膜神經纖維束內含許多根神經纖維,每根神經纖維的髓鞘之外,由結締組織細纖維網所構成的膜包裹,稱為神經內膜,對神經纖維再生起著重要作用
(一)原發性變化
1.神經細胞體變化
周圍神經損傷48h內,由於逆向作用可產生細胞體的變化,包括尼氏小體分解,染色體溶解等15~20天後,分解達高峰,一小部分細胞在分解過程中死亡,其餘大部分修復,一般至80天後可恢復其原來的狀態胞體的改變有下列特點:①軸突損傷的部位愈接近胞體,胞體的反應愈重,甚至引起細胞死亡;②損傷的軸突愈粗,胞質內尼氏等物質的崩潰也愈明顯;③胞體變化的性質既是損傷性反應,又是為軸突再生做積極准備的過程
2.神經纖維變化
神經損傷後,迅速發生形態學改變,損傷區遠端的神經纖維24~48h後即發生變性,三天後完全喪失傳導功能,軸突自然分節,細胞漿逐漸消失,最後變成空管髓鞘分裂,呈脂肪變性,最後消失神經膜細胞(雪旺細胞)也同時發生核分裂上述變化稱為瓦勒變性或神經纖維脂肪變性此變化在神經纖維切斷後3周內完成
因此,在3周末進行電診斷檢查,將得到確定的陽性結果損傷區近端也發生變性,但變化只局限在斷端附近短距離內(約2mm處)大約六天後,即有多數細小的神經元纖維自該處增生遠側斷端能分泌釋放一種媒介物質(擴散因子),引導近端再生神經纖維定向生長在適宜情況下,其中一部分即沿雪旺細胞長入神經膜管中再生軸芽越過損傷區或縫合區,約需4周傳導功能恢復需等到新生纖維到達其支配的器官,再經過一個生長成熟期(完成神經纖維的髓鞘化)才會完成,約需4周兒童的神經再生速度通常比成人快;另外,近端損傷比遠端損傷再生速度快,單一神經比混合神經恢復速度快
如果兩斷端相距較遠,或被其他組織隔開,新生的神經軸突就會在近側斷端無規律地長入瘢痕中,形成外傷性神經纖維瘤,遠側斷端形成較小的纖維瘤,其中不含神經纖維
這時神經無法自行恢復功能,必須手術切除兩端的神經纖維瘤及纖維瘤,縫合兩斷端,方能逐漸癒合
在神經再生過程中,近端的運動神經與感覺神經軸突必須分別長入遠端的運動和感覺雪旺鞘管內,不能錯長,否則無法恢復功能
3.運動終板變化
神經損傷後3個月內無明顯變化,3個月後漸成不規則形狀,以後逐漸消失一般在損傷後3年運動終板消失,此時即使神經再生,也無法再支配肌肉
4.肌肉變化
神經損傷後,受其支配的肌肉發生萎縮,細胞間纖維組織增生,肌肉癱瘓,最終完全喪失活動能力
5.感覺神經末梢變化
神經纖維損傷後,感覺末梢如感覺小體亦萎縮若萎縮嚴重,將影響功能恢復如神經在3年內未能恢復,則肌纖維和感覺末梢最後被纖維組織所代替,功能將難以恢復
(二)繼發性變化
1.軟組織變化
關節的表皮纖維化,腱鞘增厚和纖維粘連,特別是關節周圍,導致關節活動范圍減小;關節周圍肌肉的癱瘓和/或無力導致關節不穩;水腫和失用導致關節囊和韌帶無力,使關節產生過度活動退變和脫位,從而損傷關節表面,破壞關節完整性負重關節的異常生物力學與拮抗肌的反向牽拉,導致關節畸形
2.骨的變化
與無神經損傷制動時骨的變化相似,變化程度和發生率與失用的關系更直接成人骨結構的變化,包括骨皮質和骨小梁厚度減小,脫鈣,多孔和骨髓腔直徑增大,導致骨強度過度減小,骨折發生率增加,特別是負重骨此變化在神經移植術和松解術後部分可逆兒童生長骨在神經損傷後有一個增生期,骨早熟,生長停止,導致骨長度直徑和骨突大小明顯減小,造成成年後肢體不等長
2、左踝關節周圍部分軟組織滲出性改變什麼意思有什麼辦法醫治
踝關節滲出性改變的意思是踝關節腔有積液。局部是不是水腫的?如果踝關節水腫,常見的原因有關節炎,外傷,心臟病性水腫等。
3、右側骼骨,骶骨骨質密度異常並周圍軟組織改變:考慮結核可能性大,請完善相關檢嚴不嚴重?
由於這個檢查結果僅僅是考慮結核可能性大,並沒有確診,在疾病沒有明了的情況談是否嚴重是脫離實際的空談,你應該把精力放在繼續檢查以便明確診斷是不是骨結核上,你目前具體症狀是什麼?
4、胸5-8椎體及周圍軟組織改變 感染性病變
你這樣的,也就是一些炎症反應啊。這個適當用一些消炎葯,再配合那個理療的方法看看。
5、右肩鎖關節局部骨質及周圍軟組織信號改變,提示炎性病症
你做的檢查是核磁共振,可以 檢查出有炎症的軟組織,在核磁共振上T2上顯示高信號,表示有水腫,一般是炎症所致。
炎症有兩種:
1,化膿性炎症,局部紅腫熱痛,引起的原因是細菌感染。大部分最後結局化膿,應用抗菌素治療和外用葯物治療。
2、無菌性炎症,病程長紅腫熱痛不明顯,引起的原因有外傷、勞損等所致。疼痛比較化膿性要輕得多。給予非甾體類抗炎葯、休息、或固定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