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看個脂肪瘤還要加強核磁共振
脂肪瘤一般無需磁共振增強掃描,只需磁共振平時,加一個脂肪抑制序列即可,如果信號能夠被抑制,說明其成分為脂肪。
2、為什麼我做增強CT說是脂肪瘤,做磁共振說Ca
建議上傳MRI和CT的報告及膠片
不論是何種方式,最終判定病變的性質是病理。
3、脂肪瘤的MRI表現有哪些
脂肪瘤屬於一種良性腫瘤,脂肪瘤是一個瘤狀的物體,大小不等,瘤體在小的時候就像一個小疙瘩,不疼不癢是,只是有些長在特殊部位的脂肪瘤會壓迫到神經,並且在按壓的時候還會有些疼痛。平時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平時應少食肉食,如羊肉、豬肉和狗肉等。飲食要清淡,不易多食炸食品。飲食不宜過飽,以七八分飽為宜。
4、關於脂肪瘤
脂肪瘤是體表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由正常脂肪細胞集積而成,占軟組織良性腫瘤的80%左右。無明顯特殊病因。常發於皮下,也可以發生在內臟等深部組織。脂肪瘤常呈局限性,有一層極薄的結締組織包膜,內中即為脂肪細胞。脂肪細胞被結締組織間隔分開,常呈分葉狀。
脂肪瘤有單發和多發性的,常見於四肢、胸、腹部皮下,呈多個較小的圓形或卵圓形結節;也有較大的,較一般脂肪瘤略硬,壓之有輕度酸脹感或輕度疼痛,稱之為痛性脂肪瘤。此外,尚有一種為對稱性脂肪瘤,表現為雙側對稱的特點,好發於頸、肩、肘、臂處。頸部體積較大可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肘和臂處脂肪瘤當寫作和坐位時有被動的擠壓疼痛等。脂肪瘤診斷並無困難。但應與血管病、淋巴管病、神經纖維瘤等相鑒別。
在治療上惟一有效方法是手術切除。對於多發者(有的患者可達百餘個),也只能先選擇影響大的、較疼痛的進行切除。尚無法根治。近年來,有的採用吸脂術,在皮膚上作小切口,插入吸管,去除較大脂肪瘤或局部脂肪過多症,不留顯著瘢痕。當然,這也是局部治療。
2:中醫稱為「肉瘤」,認為發病與脾臟有關。因脾的生理功能主肌肉,思慮過度,飲食勞倦,郁結傷脾,脾氣不行,津液聚而為痰,痰氣郁結而為腫;或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致傷脾氣,脾失健運之職,痰濕內生,聚結於肌肉消薄之處而發病。
??治療:氣虛型宜健脾益氣,化痰散結。葯用:黃芪30克,人參、當歸各15克,茯苓、白術、遠志各12克,烏葯、香附、木香、貝母、陳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棗7枚。氣滯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結。葯用:當歸15克,陳皮、赤芍、白芍各12克,烏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棗5枚,生薑3片。成葯可用:(1)二陳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每次4片,日3次。外敷可用消瘤膏(硼砂、阿魏各等分,麝香少許,研細後,用大蒜搗爛成膏),醋或薑汁調敷。亦可以生南星、貝母共研細末,雞蛋清和米醋調敷。尚應注意避免過勞,心情愉快,睡眠充足;生活規律,飲食清淡,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嚴格限制肥甘厚味,戒煙酒。
5、我於2009年3月做磁共振檢查發現腦袋最深處長著一個脂肪瘤3.8cmX2.5cmX1.6cm。請問這樣的瘤還會再長大嗎?
病情分析: 中年女性,MRI檢查發現顱內脂肪瘤。脂肪瘤為良性腫瘤,可進行性增版大,可導致局部權組織受壓,同時深部脂肪瘤有惡變可能,應考慮手術治療。意見建議:建議到當地醫院神經外科就診,可在醫生評估下考慮予手術治療。或予定期復查。
6、今天MRI檢查;左大腿脂肪源性腫瘤3cm*6.5cm。一個月前B超是4.3cm*1.1cm
根據影像學檢查的結果還是考慮脂肪瘤的可能性較大,但是還要結合臨床表現。一般B朝檢查和B超醫生的觀察方向以及經驗等關系較大,所以MRI相對准確一些。建議請外科醫生檢查一下,如果是脂肪瘤,不影響活動的話可以臨床隨訪,如果有症狀,或者影響外觀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7、皮下脂肪瘤
引起皮下脂肪瘤的原因主要有:
一、平時過度的飲酒,經常進食肥肉、動物內臟、無鱗魚或蛋黃等人群。
因為進食過多肥膩之品,高膽固醇食物,可造成脾胃濕熱,痰濕內生,運化失調,即新生脂肪組織過多,使體內過多的脂肪細胞異聚,變硬。治療原則是:解熱除濕,健脾和胃,軟堅散結。
二、工作壓力過大,心情煩躁,經常生氣的人。
因為肝氣郁結,氣血不暢,經脈不通,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組織和淤血交織在一起,長時間可形成結締組織包裹脂肪細胞,形成脂肪瘤。治療原則: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通過治療打通經脈,疏通經血,消散脂肪瘤。
三、經常熬夜,想問題過多的人。
因為傷及脾胃,使脾失健運,陰陽失調,這樣人體對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原有的脂肪組織和新生的脂肪不能正常排列,形成異常的脂肪組織,即「脂肪瘤」,治療原則:益氣健脾,調理陰陽平衡,軟堅散結。
8、脂肪瘤是什麼
脂肪瘤是體表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由正常脂肪細胞集積而成,占軟組織良性腫瘤的80%左右。無明顯特殊病因。常發於皮下,也可以發生在內臟等深部組織。脂肪瘤常呈局限性,有一層極薄的結締組織包膜,內中即為脂肪細胞。脂肪細胞被結締組織間隔分開,常呈分葉狀。
脂肪瘤有單發和多發性的,常見於四肢、胸、腹部皮下,呈多個較小的圓形或卵圓形結節;也有較大的,較一般脂肪瘤略硬,壓之有輕度酸脹感或輕度疼痛,稱之為痛性脂肪瘤。此外,尚有一種為對稱性脂肪瘤,表現為雙側對稱的特點,好發於頸、肩、肘、臂處。頸部體積較大可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肘和臂處脂肪瘤當寫作和坐位時有被動的擠壓疼痛等。脂肪瘤診斷並無困難。但應與血管病、淋巴管病、神經纖維瘤等相鑒別。
在治療上惟一有效方法是手術切除。對於多發者(有的患者可達百餘個),也只能先選擇影響大的、較疼痛的進行切除。尚無法根治。近年來,有的採用吸脂術,在皮膚上作小切口,插入吸管,去除較大脂肪瘤或局部脂肪過多症,不留顯著瘢痕。當然,這也是局部治療。
2:中醫稱為「肉瘤」,認為發病與脾臟有關。因脾的生理功能主肌肉,思慮過度,飲食勞倦,郁結傷脾,脾氣不行,津液聚而為痰,痰氣郁結而為腫;或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致傷脾氣,脾失健運之職,痰濕內生,聚結於肌肉消薄之處而發病。
??治療:氣虛型宜健脾益氣,化痰散結。葯用:黃芪30克,人參、當歸各15克,茯苓、白術、遠志各12克,烏葯、香附、木香、貝母、陳皮、川芎各10克,甘草6克,大棗7枚。氣滯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結。葯用:當歸15克,陳皮、赤芍、白芍各12克,烏葯、川芎、香附、青皮、木香各10克,甘草6克,大棗5枚,生薑3片。成葯可用:(1)二陳丸,每次3克,日2次。(2)小金片,每次4片,日3次。外敷可用消瘤膏(硼砂、阿魏各等分,麝香少許,研細後,用大蒜搗爛成膏),醋或薑汁調敷。亦可以生南星、貝母共研細末,雞蛋清和米醋調敷。尚應注意避免過勞,心情愉快,睡眠充足;生活規律,飲食清淡,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嚴格限制肥甘厚味,戒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