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軟組織慢性膿腫的表現

軟組織慢性膿腫的表現

發布時間:2020-10-13 12:55:59

1、慢性骨膿腫 名詞解釋

骨樣骨瘤概述:
骨樣骨瘤於1935年由Jaffe首次報告,是一種良性成骨性疾患,具有界限清晰的局灶性病灶,一般直徑小於1cm,周圍可有較大的骨反應區。
病因病理:
病因學
未完全肯定,但Jaffe認為是原發性良性腫瘤,依據是:①生長緩慢;②骨樣組織代替了正常組織;③周圍的骨組織毫無例外地呈現結構均勻的硬化;④大小固定。上述論據被較廣泛地公認。另有學者認為是炎症,而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還有的認為是血管來源或與動靜脈發育異常有關,或為代償過程。
病理改變
巨檢:病灶可以完全位於皮質內,也可以在皮質的內側面,皮質與骨膜間,或者在松質骨內。長骨的病變多在皮質內,短骨的病變則常在松質骨中,而脊柱的病變則常位於椎弓或小關節突。腫瘤總是呈卵圓或圓形,同周圍骨質有清楚的硬化邊界。大多數是肉芽腫型,呈砂粒樣密度,均質性,棕紅色。
組織學檢查:由骨組織、骨樣組織和新骨混合而成,富於血管性支持組織。早期特徵為成骨細胞占優勢,增生活躍,緊密排列在富於血管的基質中。中期在成骨細胞間有骨樣組織沉積,並有不同程度的鈣化。成熟期特徵為緻密的不典型的骨小梁形成,即非板樣,也不是紡織狀的。
臨床表現:
10~30歲最多見,但也可見於1歲以下的嬰兒或60歲以上的老人。男性比女性多見,發病率為2∶1。下肢的發病率約為上肢的3倍,發生於軀干骨者較少見。脛骨和股骨最多見,約占病例的一半。其次為腓骨,肱骨和脊柱等。
病程有特徵性,疼痛出現較早,往往於X線片上出現陽性病損前幾個月就已存在,病初為間歇性疼痛,夜間加重,服用止痛葯可以減輕。後期則痛加重,呈持續性,任何葯物不能使之緩解。疼痛多局限,軟組織可腫脹,但受累區很少。有的病人也可沒有疼痛症狀。病灶較小時,疼痛可伴有血管運動性反應如皮溫增高和多汗。疼痛不一定限於患區也可以放射至附近關節。
X線檢查 本病最常見於股骨頸和脛骨上端。但可累及任何骨骼。典型的X線表現是由緻密骨包繞的小病灶,大多數直徑小於1cm,中央呈緻密度較小的透射線區,可有不同程度的鈣化。少數病例有1個以上的病灶,但是許多病灶可以不同於上述描述,也無證據表明與起病部位及病期有關。通過動脈造影可使其與慢性骨膿腫、急性或慢性骨髓炎、孤立性內生骨疣、無菌性壞死、骨軟骨炎作出鑒別。骨髓炎雖表現充血,但血管形態正常或稍有擴張,也沒有骨樣骨瘤的紅暈現象。骨膿腫和無菌性壞死的壞死中心則表現為無血管區。
(一)皮質骨樣骨瘤 有小的透射線區域,周圍是緻密骨,病灶位於皮質內,硬化環更明顯。骨膜反應或是成層或是實質同源性的。在疾病後期,病灶可以完全被隱蔽。
(二)松質骨骨樣骨瘤 最常見於股骨頸,其次是手足的小骨和椎體。病灶周圍常無很多新骨形成,但有密度增加的骨環包繞病灶。偶見在遠處發生反應性新骨形成。
(三)骨膜下骨樣骨瘤 通常表現為骨附近的軟組織腫塊,最常見於股骨頸的內面及手和足。病灶正下方的骨骼有扇形區域,系由壓迫萎縮或骨吸收所致。病灶接近關節時,無反應性骨生成,但可有關節腫脹,充血和疼痛。表現為急性滑膜炎的特徵。關節兩端骨除了明顯脫鈣外,沒有其它改變。有證據表明本病可以自然消退,但必需經很長時間。
診斷鑒別:
通過臨床表現、組織學及放射學檢查可以確立診斷。某些病例在特徵性的X線表現以前已有長期疼痛,診斷較為困難。如果年輕成人或兒童存在不能解釋的持續性疼痛時,應考慮本病的診斷。
治療預防:
理想的治療是大塊切除,包含有病灶的患骨。徹底切除病灶,症狀很快消失。一般不主張作刮除術。認為照射和化學葯物治療無效。手術可能難以找到准確的部位,按照術中X線攝片進行鑽孔,對定位有幫助。術後進行X線復查也是必要的。完全切除病灶後很少復發,而不完全的刮除常有復發。復發時間長短不等。還有的病例,術中找不到病灶。有趣的是,半數病人在第一次術後症狀減輕,1/4病人在第二次術後緩解,剩下的病人3/4在第三次手術後症狀減輕。這可能是多次部分切除的結果。

2、肛周膿腫前期症狀是持續性的么,有什麼症狀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 肛周膿腫,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是指肛門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的急性或慢性化膿性感染,並形成的膿腫。它的早期主要症狀主要表現: 1.硬結腫塊:初期,肛門周圍突起一硬結腫塊,並逐漸增大,時間長了有的可自行破潰。 2.疼痛:疼痛為肛周膿腫最常見的症狀,為逐漸加重的持續性腫痛或跳痛。 3.發熱:肛周膿腫患者,局部會出現紅腫並伴有發熱現象,常為低熱,有時可出現高熱。

3、怎麼樣根據症狀判斷屬於哪種軟組織損傷?

一、軟組織損傷的症狀:急性軟組織損傷根據受傷史及上述臨床表現可作出明確診斷。1. 急性軟組織損傷患者有牽扯或撕裂樣疼痛。2、局部腫脹。3、活動明顯受限。4、出現疼痛和肌緊張、壓痛點明確。5、X線檢查無骨折及小關節脫位。二、軟組織損傷的症狀:慢性軟組織損傷勞損多為慢性發病,並無明確的急性外傷史;有的患者有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或外傷史;有的患者姿勢不良或曾長期彎腰工作。症狀時輕時重,一般休息後好轉,勞累後加重,不能久坐久站,須經常變換體位。有些患者在患處有程度不同的壓痛,有的患者壓痛范圍廣泛或無固定壓痛點。X線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詳情可登錄軟組織損傷疾病專題

4、軟組織感染,傷口癒合後的一些症狀是否正常

傷口處和腳底偶爾會發熱,這是你自己的感覺吧,不是測百體溫吧。只要體溫不高就沒有什麼。
各小腳指頭內偶爾會出現像東西阻塞度了一樣,腳後跟兩側中間像"長期沒使用潤滑油一版樣的不舒服,傷口靠近大拇腳指處偶爾也會脹痛(腳第刺傷位置的正上方)" 這是長時間不活動,加上損傷癒合後沾連活動不靈活引起的,活動一段時間就會好的。權

5、骨膿腫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骨膿腫又稱局限性骨膿腫,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慢性骨髓炎,由於入侵細菌毒力較低,病人抵抗力較強,或在起病早期使用過相當有效但不徹底的抗生素,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形成於骺端病灶以後,未向骨膜下或骨幹髓腔擴展,被控制而停止發展,形成局限性骨質破壞和骨膿腫。致病菌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

一、病因病機骨膿腫由局部膿液、周圍纖維組織膜圍繞和一層硬化骨包圍所構成。此種病灶可在身體抵抗力降低時,有急性炎性發作,也可能細菌被消滅而遺留長期存在的骨腔,內含無菌膿液、漿液,或被纖維組織所充填。

根據中醫觀點認為,本病誘發因素同急性附骨流毒。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繼發於癰、癤、疔,或跌打損壞,餘毒未盡,毒熱深竄入里,留於筋骨,以致經絡氣血阻隔凝滯,毒熱腐肉蝕骨,蘊郁成膿,留積於骨。若毒力增強,抵抗力下降,熱毒熾盛,可彌漫筋骨,潰爛流膿形成竇道,長期不愈。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

(1)骨膿腫常發生於長骨幹骺端及下頜骨等處。病人多為男性青壯年。開始時可有急性炎症發病史,但不及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嚴重,經治療後逐漸好轉。有時沒有全身症狀,起病緩慢,局部有間接性或持續性隱痛,行走時加劇。局部溫度升高,軟組織微紅,有腫脹。

(2)局部有明顯壓痛。白細胞計數升高。病程較長者,可反復出現紅、腫,疼痛加劇及發熱等急性發作表現。部分病人有穿破流膿史。

2.診斷

(1)X線檢查:攝片在長骨幹骺端有不規則略呈圓形或卵圓形密度減低的骨破壞區。直徑約1~7cm不等。周圍有硬化性骨質邊緣,附近有時可見骨膜下骨質增生。骨破壞區內有時可見小碎片死骨。

(2)須與骨囊腫作鑒別。後者沒有炎症表現,X線片顯示囊腔周邊壁的骨質硬化不明顯,附近也無骨膜下骨質增生。

三、辨證施治

1.蘊毒化熱型

【辨證】局部疼痛、微腫發熱,活動或疲勞時腫脹疼痛可加重。脈弦數。

【施治】清熱解毒,祛瘀消腫。

【方葯】祛瘀解毒飲加減:當歸、連翹、丹參各15g,乳香、沒葯、牛膝、透骨草各10g,金銀花、地丁、蒲公英各20g,陳皮6g,甘草3g。

2.注骨成膿型

【辨證】全身疲乏無力,低燒不退,食慾不振;局部腫脹疼痛,痛點局限固定,按之中軟應指,久不潰破。舌紅,苔薄黃。脈細數。

【施治】扶正祛邪,托毒透膿。

【方葯】透膿散:生黃芪30g,當歸、川芎、白芷各10g,炮山甲、皂角刺、牛蒡子各6g,金銀花20g。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十全大補丸、復方骨髓炎片、復方蛇總管液、骨炎靈膏葯、骨炎靈散劑、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玉露膏、生肌玉紅膏、骨炎拔毒膏。

2.驗方

(1)壁虎40份,丹參20份,丹皮20份,蒲公英20份,地丁20份,人工牛黃1份。諸葯共研細末,裝入膠囊,每次4~6g,每日2~3次,用肉桂、乾薑煎湯送服(適用於化膿性骨髓炎)。

(2)大龜版3個(炙黃),紅花15g,大蜈蚣10條,全蠍10g,當歸、生乳香、生沒葯、血竭、象牙粉各30g。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g。每服1丸,小兒酌減,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無論紅腫、化膿或竇道形成均有特效;病在上者飯後服,病在下者飯前服)。

(3)黨參、黃芪、當歸、制乳香、沒葯、炮山甲、木香、陳皮各12g,川芎、炙甘草、大棗各6g,白芍、焦白術、茯苓各10g,銀花、紫花地丁各9g,蒲公英30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4)荊芥10g,蘇葉10g,生薑15g,茶葉6g,紅糖30g。將荊芥、蘇葉洗凈,與茶葉、生薑一並放沙鍋中,加水500g浸泡20分鍾,文火煎沸10分鍾取汁,加紅糖溶化即成。隨意服用(適用於化膿性骨髓炎)。

(5)西黨參20g,白術10g,雲茯苓10g,苦桔梗10g,金銀花20g,生甘草6g,全當歸10g,正川芎10g,川牛膝10g,北黃芪20g,杭白芍15g,紅棗5枚。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化膿性骨髓炎)。

3.外治方

(1)水楊梅30g,黃柏15g,艾葉10g,桂枝10g,敗醬草30g,地榆30g,魚腥草30g,日1劑,水煎煮,每天沖洗創面2次。

(2)救必應、夏枯草、毛冬青葉、杉木寄生(干品)各100g,凡士林400g。先將前四葯共研為末,過80目篩,將凡士林放入鍋內加熱煮沸,再徐徐加入葯粉攪拌均勻晾乾備用。根據患部面積大小,選大小適中的消毒紗布,再將九夏冬軟膏放於紗布上壓平(0.5cm厚),將葯膏直接敷於患部皮膚上,每隔3日更換葯膏1次。

(3)黃柏、黃連、姜黃、大黃、厚朴、田七、白芷各5g,制南星、蒼術、陳皮、甘草各1g。先將諸葯共研為末,過80目篩,將凡士林放入鍋內加溫煮沸,再徐徐加入葯粉攪拌均勻晾乾備用。根據患部面積大小,選大小適中的消毒紗布,再將九夏冬軟膏放於紗布上壓平(0.5cm厚),將葯膏直接敷於患部皮膚上,每隔3日更換葯膏1次。

五、調護

(1)早期關節軟骨多數是完整的,如果此時治療及時,仍可恢復關節的正常功能。

(2)在恢復期,骨質破壞區邊緣可呈不規則的骨硬化,病變嚴重時可形成纖維性強直,關節周圍的骨質密度和骨小梁結構恢復正常。

(3)如感染及時被控制則可僅遺有關節間隙輕度變窄,但可繼發骨關節退行性改變。

(4)嚴重的關節軟骨破壞可發生骨性關節強直,往往強直在非功能位,如屈曲,內收畸形,關節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

(5)重視個人衛生,勤洗澡,防止皮膚瘡癤的發生。

(6)患者宜加強營養。

(7)在急性期患肢抬高,避免活動,防止骨折。

6、什麼是 軟組織炎

你好,軟組織炎是指各種急性外傷或慢性勞損以及風寒濕邪侵襲等原因造成人體的皮膚、皮下淺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韌帶、關節囊、滑膜囊、椎間盤、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的病理損害,稱為軟組織損傷。臨床表現:疼痛,腫脹,畸形,功能障礙。軟組織損傷的主要分類:扭傷類,挫傷類,碾壓傷類;有急性筋傷,慢性筋傷類;有開放性損傷類,閉合性損傷類等.建議最好採用外用葯物治療,可外敷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的活血舒筋膏膏葯治療. "膏葯外敷治療,局部滲透力強,葯物分子經皮膚吸收參與血液循環,直達病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促進功能恢復而達到快速治癒目地。

7、軟組織慢性勞損可引起什麼樣的病理產物?

軟組織長時間勞損會導致肌纖維硬化,肌肉彈性下降,臨近骨關節鬆弛,臨近骨關節穩定性下降,肌肉抗疲勞能力下降。由於長期勞損而造成的軟組織血液循環障礙,會導致肌肉輕度萎縮,個別情況會導致肌肉組織的粘連。
建議適當增加有氧運動和中醫按摩。

8、軟組織損傷的症狀

軟組織損傷以腫脹、疼痛為主要表現。急性期,局部滲血、水腫,疼痛劇烈。晚期可能出現肌肉、肌腱的粘連、缺血性攣縮,關節周圍炎,甚至引起關節僵直。
軟組織損傷一般可以使用華氏古方貼處理,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平時注意護理,不要受涼,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

與軟組織慢性膿腫的表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