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軟組織損傷。要半年那麼久么。那請問您能不能通過運動,讓它好的快一點呢?還有要注意些什麼?
葯酒大部分的功效是活血,而你們平時的軟組織損傷時多為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是而由於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運用而導致的局部軟組織損傷,皮膚及粘膜保持完整,,傷處與外界沒有相通。 處理原則: ü 早期:傷後24—48小時內,局部組織缺血,急性無菌性反應劇烈,大量組織滲出水腫為主要病理改變。處理原則主要是制動、止血、防腫、鎮痛和緩解炎症反應。損傷後即刻採用制動、冷敷、加壓包紮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處理。嚴禁嚴傷處按摩和熱療。 ü 中期:損傷24—48後,出血停止,急性炎症消退,局部淤血,肉芽組織正在形成,組織正在修復。此期可持續1—2周。處理原則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可採用熱療、按摩、葯物及傳統中醫葯方法等多種方法交替進行,同時安排小運動量的功能康復練習。 ü 後期:損傷基本恢復,腫脹、壓痛等局部徵象已經基本消失,但局部肉芽組織攣縮形成的瘢痕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均低於正常組織水平,組織粘連仍然存在,再生的新組織也仍未達到正常組織的物理特性水平。處理原則是增強肌肉力量,恢復關節活動度,松解粘連。通常以功能鍛煉為主,治療可採用理療、按摩及其他中醫葯方法。 外用葯酒,主要用於運動系統的損傷治療。使用時,先將葯酒塗擦患處,然後在患處及其周圍反復按、揉、撫摩,並配合捏壓、彈撥、捋順、旋轉等輔助手法,以提高療效。 塗擦時以溫擦為宜,這樣有利於葯酒滲透到皮下組織,發揮葯物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功效。按摩時間每次約15—20分鍾,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一般每5次為一療程。 外用葯酒時應注意: 1.外用葯酒多數為活血化瘀、行血止痛類葯物,因而切忌內服,以免引起中毒反應; 2.按摩手法宜先輕後重,臨近結束時再逐漸減輕; 3.軟組織損傷在2天內出現局部出血、紅腫,如果在患處用力按摩,會使症狀加重,故不宜使用; 4.用葯酒按摩握拿組織時,注意不要直接按擦骨凸部,以免損傷骨面的軟組織和骨膜組織而加重病情;5.葯酒按摩方法不宜用於新鮮的骨折、關節脫位、表皮破損,對心、肝、肺、腎有嚴重疾患者也應禁止用該法治療; 6.對有骨腫瘤、骨結核、軟組織化膿性感染等,只可在疼痛較重處作表面塗抹,不要推拉重壓,以免病灶擴散。 小腿由脛骨和腓骨組成,在前而粗者為脛骨,在後而細者為腓骨,腳的足弓頂部有一塊骨頭叫距骨。踝關節就是由脛骨、腓骨下端夾騎於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稱「腳脖子」。脛骨下端向內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內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稱為外踝。踝關節囊前後較松,兩側較緊。踝關節的四周有韌帶加強,內側有三角韌帶,外側有三個獨立的韌帶。由於外側的韌帶較內側的韌帶弱,加上內踝較短,所以易發生足內翻(腳心朝內側)而損傷外側副韌帶。踝關節背屈時,距骨無活動餘地,但在跖屈(提起腳跟)時,距骨可向兩側輕微活動,所以踝關節往往在跖屈位發生內翻位扭傷。 青少年踝關節扭傷的發生率較高,因為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較多。若活動前准備不充分,活動時易發生扭傷;姑娘們穿著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階時思想不集中,易發生跖屈內翻,這時外側副韌帶突然過度牽拉,可引起踝部扭傷。踝部扭傷輕者韌帶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則完全斷裂,並有踝關節半脫位,或並發骨折脫位。踝關節扭傷後,病人外跟前下方或下方有疼痛、腫脹,急性期可有瘀斑。這時做足內翻的動作會加重疼痛,做足外翻則可無疼痛。 那麼,踝關節扭傷後應該怎麼辦呢?韌帶部分撕裂、損傷者,內翻角度增加,伴有劇痛。急性期24小時內可將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於患處,每次10-20分鍾,6小時一次,可收縮血管,消腫止痛。24小時之後則需熱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盡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如果韌帶損傷較重,疼痛劇烈,可用4厘米寬的三條膠布敷貼踝部,自小腿內側下1/3處,三條膠條互相重疊,重疊部位的寬度約為每條膠布的一半,再圍繞小腿貼三團膠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貼過緊,阻礙血行。外用綳帶包紮,固定2-3周。韌帶完全斷裂者,足內翻角度明顯增加,半脫位時,足處於極度內翻位,這時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類損傷需請醫生手法復位後,用管形石膏固定傷足於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復扭傷者多由於早期處理不當而發生關節脫位。關節脫位患者可穿包幫鞋保護踝部,並將鞋外側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內翻。此外,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盡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時不要追跑打鬧,體育活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以預防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怎麼辦? 踝關節扭傷是全身關節扭傷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是非常常見的臨床疾病。踝關節扭傷尤其是以內翻損傷造成外側副韌帶拉傷撕裂甚或斷裂的多見。當行走和疾跑落足或踩空或從高處墜落時,足外緣著地,足跖猛然內收,可引起踝外側韌帶被牽伸而扭傷,甚或部分撕裂,還可合並外踝撕脫性骨折。 踝關節扭傷時有「裂帛」樣撕裂感,局部腫脹,疼痛明顯,患足不能負重行走,出現跛行,足之前跖不能著地。若僅為外側副韌帶扭傷水腫,症狀可在1~3日內消失,若有韌帶撕裂則疼痛持續,關節不穩,X光片可以顯示有無撕脫骨折、距骨傾斜度增大或脫位現象。 踝關節扭傷後早期處理很重要,宜卧床休息,下地時持拐以防止踝關節負重,不能過早活動,休息應在二周以上。損傷後應立即用冷敷,切忌熱敷,也不能使用局部揉搓等重手法,可以採用局部封閉以止痛。為了穩定關節可以讓病人坐於椅上,小腿下垂,以窄綳帶套住第四五趾由患者自己向上牽拉,使踝關節背伸外翻。醫生用三條4cm寬膠布,依次重疊一半由內踝上方繞過足跖面經外踝往上,貼於腓骨小頭下方,再用綳帶纏繞固定,制動數日。固定製動應以矯枉過正為度,即將傷肢向受傷力量相反方向翻轉,內翻位受傷外翻位固定,外翻位受傷內翻位固定。必要時用石膏或夾板固定。急性期過後可用熱敷,並鍛煉踝關節的屈伸內翻動作,或用按摩手法,依次搖轉踝關節、跖屈內翻、背伸外翻並按揉患處。韌帶完全撕裂可做修補手術。少數病人愈後容易再次發生扭傷。 踝關節扭傷為什麼會造成長期足痛? 踝關節扭傷後經合理治療多數病人可獲痊癒,也有一些患者踝關節疼痛消失後遺留足外側疼痛,長期不愈,甚至可達數十年,影響行走和勞動。通常是由於跗骨竇內軟組織同時損傷而造成的。跗骨竇由距骨溝和跟骨溝組成,竇口位於外踝前下方,竇內有骨間跟距韌帶、脂肪墊和跟距關節滑膜及滑囊。踝關節扭傷時可引起跗骨竇內韌帶、脂肪墊及滑膜損傷,產生無菌性炎症,損傷癒合後可出現瘢痕攣縮及韌帶緊張,產生足背外側疼痛及跗骨竇口處壓痛,有時還可向足趾放射。軟組織病變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小腿及足部感覺異常,發冷,沉緊無力、不自主發抖。 用局部封閉竇內後疼痛可立即消失。應注意在踝關節扭傷後注意休息,局部理療治療,封閉治療都可以採用。治療效果良好。如保守治療無效,疼痛頑固者,可用手術切除跗骨竇內軟組織,用明膠海綿塞入跗骨竇內止血和消滅死腔。 踝關節扭傷的防治 1.引起踝關節扭傷原因和原理。根據解剖特點,踝關節是由脛、腓骨下的關節面與距骨上部的關節面(距骨滑車)構成。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大,內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加之外踝比內踝長,內踝三角韌帶比外側的三個韌帶堅固。因此,內翻比外翻的活動幅度大。此外,距骨體前寬後窄,當足背伸時,距骨完全進入踝穴,踝關節穩定,不易扭傷,而當跖屈時,距骨後面窄的部分進入踝穴前面寬的部分,踝關節相對不穩定,容易發生扭傷。球類運動技術復雜,在練習中技術運動的轉換比較頻繁,要求不斷改變方向、急停急起等,尤其是籃球運動中的搶籃板球,排球運動中的跳起扣球,學生離開地面在騰空階段,足就處於跖屈內翻位,如果落地時身體重心不穩,向一側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學生又缺乏自我保護的應變能力,就會以足的前外側著地,使足內翻,導致損傷。 2.症狀。傷後踝關節內側或外側有明顯的壓痛;內、外踝有明顯腫脹,局部有皮下淤斑,踝關節活動受限,行走困難。 3.踝關節扭傷的現場處理。傷後立刻給予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固定休息,外敷新傷葯。 4.按摩治療。3天後,可進行輕手法按摩:(1)按摩解溪穴(足背踝關節橫紋的中央,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腱之間)1min;(2)按摩昆侖穴(外踝與跟腱連線的中點)1min;(3)按摩懸鍾穴(外踝尖上行下3寸,腓骨後緣)1min;(4)按摩陽陵泉穴(腓骨小頭下方凹陷中)1min。以上穴位按摩均以患者有酸脹感為度。 5.傷後練習。腫痛減輕後,即應在粘膏支持帶固定下著地行走或扶拐行走,1~2周後可進行肌肉力量和協調性練習,沙地上慢跑或在凹凸的斜面上行走或跳躍練習,並逐步進入正規練習。 6.加強預防措施。造成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不重視預防措施。因此,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搞好場地設施,培養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提高踝關節的肌肉力量,以及踝關節的穩定性和協調性,練習時應戴好保護支持帶。
2、阿其黴素服用多少天為一療程
阿奇黴素
【別名】 希舒美 、因培康、愛米琦、瑞奇、齊諾、博抗、泰力特、明齊欣、洛奇、抒羅康、紅樹、舒美特、天琪、賽樂欣、浦樂齊、麗珠齊樂、順風康奇、英琦星、阿齊紅素、阿紅黴素,阿澤紅黴素
【外文名】Azithromycin ,Zithromax
【適應症】
本品適用於敏感細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中耳炎、鼻竇炎、咽炎、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皮膚和軟組織感染。 沙眼衣原體所致單純性生殖器感染。 非多重耐葯淋球菌所致的單純性生殖器感染(需排除梅毒螺旋體的合並感染)。
【用量用法】
以阿奇黴素片劑治療感染性疾病,其療程及使用方法如下: 成人:沙眼衣原體或敏感淋球菌所致性傳播疾病,僅需單次口服本品1.0g。 對其他感染的治療:總劑量1.5g,分三次服葯,每日一次服用本品0.5g。
【注意事項】
病人對本品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因不良反應而中斷治療約為0.3%。 不良反應中消化道反應佔大多數,主要症狀包括腹瀉(稀便),上腹部不適(痛或痙攣),惡心、嘔吐、偶見腹脹。一般為輕至中度。對阿奇黴素或其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有過敏的病人,禁忌使用阿奇黴素片劑。
3、利奈唑胺片的用法用量
本品治療感染的推薦劑量見表1。表1 利奈唑胺推薦劑量感染* 劑量和給葯途徑 建議療程 兒童患兒**(剛出生至11歲) 成人和青少年(12歲及以上) (連續治療天數)復雜的皮膚和皮膚軟組織感染 社區獲得性肺炎及伴發的菌血症 每8小時,10mg/kg靜注或口服*** 每12小時,600mg靜注或口服*** 10-14院內感染的肺炎萬古黴素耐葯的屎腸球菌感染 每8小時,10mg/kg靜注或口服*** 每12小時,600mg靜注或口服*** 14-28及伴發的菌血症單純性的皮膚和皮膚軟組織感染 <5歲:每8小時按10mg/kg***口服 成人:每12小時口服400mg*** 10-14 5-11歲:每12小時按10mg/kg口服*** 青少年:每12小時口服600mg****指特定的病原體(見適應症和用法用量)* [7天的新生兒 :大多數出生7天以內早產([34孕周)患者較足月兒和其他嬰兒對利奈唑胺的系統清除率低,且AUC值大。這些新生兒的初始劑量應為10 mg/kg,每12小時給葯,當臨床效果不佳時,應考慮按劑量為10 mg/kg,每8小時給葯。所有出生7天以上的新生兒應按10 mg/kg,每8小時的劑量給葯(參見葯代動力學、特殊人群、兒童患者。***口服劑量可指利奈唑胺片或利奈唑胺口服混懸劑。MRSA感染的成年患者用利奈唑胺600 mg每12小時一次進行治療。在有限的臨床經驗中,6例兒童患者中的5例(83%),利奈唑胺對其感染的革蘭陽性病原體的最低抑菌濃度為4μg/ml,經利奈唑胺治療後臨床痊癒。然而,與成人相比,兒童患者的利奈唑胺清除率和全身葯物暴露量(AUC)的變化范圍更寬。當兒童患者的臨床療效未達到最佳時,尤其是對於利奈唑胺最低抑菌濃度為4μg/ml的病原體,在做療效評估時應考慮其比較低的全身暴露葯量、感染部位及其嚴重程度以及其基礎疾病(見【葯代動力學】-特殊人群、兒童和【兒童用葯】)。在對照臨床研究中,研究方案所設定的治療感染的療程為7至28天。總療程由治療醫生根據感染部位和嚴重程度及病人對治療的反應而制訂。當從靜脈給葯轉換成口服給葯時無需調整劑量。對起始治療時應用利奈唑胺注射液的患者,醫生可根據臨床狀況,予以利奈唑胺片劑或口服混懸液繼續治療。
4、軟組織受傷該怎麼辦
什麼是軟組織損傷?
日常生活中由於受到各種各樣的意外損傷,如扭傷、運動損傷多數屬於軟組織損傷,當我們因患傷痛而到醫院就診時,常常會聽到醫生講這是軟組織損傷。
什麼是軟組織損傷呢?它是骨科最多見的疾病。軟組織的范圍,包括人體的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肌鍵、筋膜、韌帶、關節囊、骨膜和神經、血管等。上述組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強力撞擊、扭轉、牽拉、壓迫,或者因為體質薄弱,勞累過度等各種原因導致損傷,都稱為軟組織損傷。
【軟組織損傷的常見表現】
在軟組織損傷發生後,主要的表現是: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多數早期症狀為疼痛劇烈,局部迅速腫脹,在2-3天內瘀聚凝結,功能障礙。中期受傷3-4天後,瘀血漸化,腫脹開始消退,瘀斑轉為青紫,皮膚溫熱,疼痛漸減。 後期重症傷筋2周後,瘀腫大部分消退瘀斑轉為黃褐色,疼痛不明顯,功能輕度障礙,此種殘余症狀,經3-5周消失,功能可恢復。
所以軟組織損傷不可在疼痛緩解後過早運動和負重,因其自然病程尚未結束。
【軟組織損傷處理的4個「3」步驟】
第一步:緊急處理,適用於發生損傷後的3分鍾
發生損傷後的3分鍾是極其重要的時期。這段時間需要對損傷進行評估,選擇正確的處理手段,減小損失程度,防止損傷進一步的惡化。
處理方法—「stop」處理,首先讓傷者停止活動,保持靜止狀態(stop);然後詢問傷者一些問題,關於現在的疼痛感覺、身體狀況、受傷部位是否是重復受傷等(talk);繼而觀察傷者的受傷部位是否腫脹、流血、有無骨折發生等(observe);最後讓傷員保持當時的姿勢,不要亂動,等待救治(prevent)。
第二步:緊急治療,適用於發生損傷後的3天內
第一步過後,就需要對傷者進行緊急的治療,一般採用「rice」的治療方法。
首先,讓傷者原地休息,並讓其放鬆肌肉放鬆心態,緩解傷者的緊張情緒(rest);然後對受傷部位進行冰敷,通常用袋裝碎冰效果最好,大冰塊、冷凍的食物也可以,直接用冷水淋浴也比不做任何處理更好,但是要用濕毛巾裹住冰塊,以免直接接觸皮膚發生凍傷,冷敷的時間因人而異,一般採用1個小時冰敷2次,每次3-5分鍾,在24-48小時內,每2個小時冰敷10分鍾(ice);繼而用綳帶進行加壓包紮,緊急情況也可以使用衣服繩子,有兩個作用,第一是止血和消腫,第二是對受傷部位起到了支撐作用(compression);最後盡可能抬高受傷部位,使之超過心臟的高度(elevation)。
第三步:損傷康復,適用於損傷後的3周
去除瘢痕組織,肌肉和韌帶等其他軟組織的損傷都是瘢痕組織進行修復的,但是未癒合的瘢痕組織是軟組織反復受傷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去除瘢痕組織,一般採用兩個治療手段,第一個是增加損傷部位的血液供給量,採用超生療法和熱療法;第二個是對深層次組織進行按摩,順著肌纖維走向,集中力量直接按摩痛點,手指盡量往深處按摩。
主動恢復,對運動員進行適量的運動去加速恢復過程,目的是恢復損傷後失去的運動素質,要注重對關節活動幅度、受傷部位的力量、平衡和本體感覺的訓練,但是注意以上練習均發生在受傷部位無痛的狀態下,練習強度循序漸進。
第四步:損傷強化,適用於損傷後的3個月
如果能堅持不懈的完成以上康復任務,那麼大部分損傷的軟組織已經完全癒合了,所以進一步的強化是非常重要的。此後的任務是找出導致損傷發生的潛在原因並進行強化訓練,遠離致病因子,養成正確的動作模式,加強動力鏈的鞏固。
5、治療毛囊感染的所有外用葯
用手或棉簽直接塗抹毛囊炎患處,揉搓3~5分鍾待完全吸收,每日2~3次,20天1個療程。症狀及周邊部位全部塗抹。有毛發部位要把毛發分開後直接塗抹至皮膚。(每個療程5盒)
頭皮毛囊炎洗發時要將適量(2~3克)加入洗發水中一起使用,洗頭發不宜過勤,一般隔日一次。
6、左氧氟沙星片是治療什麼病的?
適用於敏感菌引起的:
1.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包括單純性、復雜性尿路感染、細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炎或宮頸炎(包括產酶株所致者)。
2.呼吸道感染,包括敏感革蘭陰性桿菌所致支氣管感染急性發作及肺部感染。
3.胃腸道感染,由志賀菌屬、沙門菌屬、產腸毒素大腸桿菌、親水氣單胞菌、副溶血弧菌等所致。
4.傷寒。
5.骨和關節感染。
6.皮膚軟組織感染。
7.敗血症等全身感染。
[用法用量]
口服。
成人常用量:
1.支氣管感染、肺部感染:一次0.2g(2片),一日2次,或一次0.1g(1片),一日3次,療程7~14日。
2.急性單純性下尿路感染:一次0.1g(1片),一日2次,療程5~7日;復雜性尿路感染:一次0.2g(2片),一日2次,或一次0.1g(1片),一日3次,療程10~14日。
3.細菌性前列腺炎:一次0.2g(2片),一日2次,療程6周。
成人常用量為一日0.3~0.4g(3-4片),分2~3次服用,如感染較重或感染病原體敏感性較差者,如銅綠假單胞菌等假單胞菌屬細菌感染的治療劑量也可增至一日0.6g(6片),分3次服。
[劑 型]
片劑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腹部不適或疼痛、腹瀉、惡心或嘔吐。
2.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可有頭昏、頭痛、嗜睡或失眠。
3.過敏反應:皮疹、皮膚瘙癢,偶可發生滲出性多形性紅斑及血管神經性水腫。光敏反應較少見。
4.偶可發生:
①癲癇發作、精神異常、煩躁不安、意識模糊、幻覺、震顫。
②血尿、發熱、皮疹等間質性腎炎表現。
③靜脈炎。
④結晶尿,多見於高劑量應用時。
⑤關節疼痛。
5.少數患者可發生血清氨基轉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圍血象白細胞降低,多屬輕度,並呈一過性。
7、鹽酸左氧氟沙星
鹽酸左氟沙星膠囊
曾用名
英文名 LEVOFLOXACIN HYDROCHLORIDE CAPSULES
拼音名 YANSUAN ZUOFUSHAXING JIAONANG
葯品類別 喹諾酮類
性狀 本品為膠囊劑。
葯理毒理 本品具有廣譜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強,對多數腸桿菌科細菌,如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變形桿菌屬、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和流感嗜血桿菌、嗜肺軍團菌、淋病奈瑟菌等革蘭陰性菌有較強的抗菌活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化膿性鏈球菌等革蘭陽性菌和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也有抗菌作用,但對厭氧菌和腸球菌的作用較差。本品為氧氟沙星的左旋體,其體外抗菌活性約為氧氟沙星的兩倍。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細菌DNA旋轉酶的活性,阻止細菌DNA的合成和復制而導致細菌死亡。
葯代動力學 口服後吸收完全,單劑量口服0.2g後,血葯峰濃度(Cmax)約為1.6mg/L,達峰時間(Tmax)約為1小時。血消除半衰期(t1/2β)約為6小時。蛋白結合率約為30%~40%。本品吸收後廣泛分布至各組織、體液,在扁桃體、前列腺組織、痰液、淚液、婦女生殖道組織、皮膚和唾液等組織和體液中的濃度與血葯濃度之比約在1.1~2.1之間。本品主要以原形自腎排泄,在體內代謝甚少。口服48小時內尿中排出量約為給葯量的80%~90%。本品以原形自糞便中排出少量,給葯後72小時內累積排出量少於給葯量的 4%。
適應症 適用於敏感菌引起的: 1.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包括單純性、復雜性尿路感染、細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炎或宮頸炎(包括產酶株所致者)。 2.呼吸道感染,包括敏感革蘭陰性桿菌所致支氣管感染急性發作及肺部感染。 3.胃腸道感染,由志賀菌屬、沙門菌屬、產腸毒素大腸桿菌、親水氣單胞菌、副溶血弧菌等所致。 4.傷寒。 5.骨和關節感染。 6.皮膚軟組織感染。 7.敗血症等全身感染。
用法用量 口服。 成人常用量: 1.支氣管感染、肺部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或一次0.1g,一日3次,療程7~ 14日。 2.急性單純性下尿路感染:一次0.1g,一日2次,療程5~7日;復雜性尿路感染:一次0.2g,一日2次,或一次0.1g,一日3次,療程為10~14日。 3.細菌性前列腺炎:一次0.2g,一日2次,療程為6周。成人常用量為一日0.3~0.4g,分2~3次服用,如感染較重或感染病原體敏感性較差者,如銅綠假單胞菌等假單胞菌屬細菌感染的治療劑量也可增至一日0.6g,分3次服。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腹部不適或疼痛、腹瀉、惡心或嘔吐。 2.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可有頭昏、頭痛、嗜睡或失眠。 3.過敏反應: 皮疹、皮膚瘙癢,偶可發生滲出性多形性紅斑及血管神經性水腫。光敏反應較少見。 4.偶可發生: (1)癲癇發作、精神異常、煩躁不安、意識混亂、幻覺、震顫。 (2)血尿、發熱、皮疹等間質性腎炎表現。 (3)靜脈炎。 (4)結晶尿,多見於高劑量應用時。 (5)關節疼痛。 5.少數患者可發生血清氨基轉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圍血象白細胞降低,多屬輕度,並呈一過性。
禁忌症 對本品及氟喹諾酮類葯過敏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項 1. 由於目前大腸埃希菌對氟喹諾酮類葯物耐葯者多見,應在給葯前留取尿培養標本,參考細菌葯敏結果調整用葯。 2. 本品大劑量應用或尿pH值在7以上時可發生結晶尿。為避免結晶尿的發生,宜多飲水,保持24小時排尿量在1200ml以上。 3.腎功能減退者,需根據腎功能調整給葯劑量。 4.應用本品時應避免過度暴露於陽光,如發生光敏反應或其他過敏症狀需停葯。 5.肝功能減退時,如屬重度(肝硬化腹水)可減少葯物清除,血葯濃度增高,肝、腎功能均減退者尤為明顯,均需權衡利弊後應用,並調整劑量。 6.原有中樞神經系統疾患者,例如癲癇及癲癇病史者均應避免應用,有指征時需仔細權衡利弊後應用。 7.偶有用葯後跟踺炎或跟踺斷裂的報告,如有上述症狀發生,須立即停葯,直至症狀消失。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 動物實驗未證實喹諾酮類葯物有致畸作用,但對孕婦用葯進行的研究尚無明確結論。鑒於本葯可引起未成年動物關節病變,故孕婦禁用,哺乳期婦女應用本品時應暫停哺乳。
兒童用葯 本品在嬰幼兒及18歲以下青少年的安全性尚未確定。但本品用於數種幼齡動物時,可致關節病變。因此不宜用於18歲以下的小兒及青少年。
老年患者用葯 老年患者常有腎功能減退,因本品部分經腎排出,需減量應用。
葯物相互作用 1.尿鹼化劑可減低本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導致結晶尿和腎毒性。 2.喹諾酮類抗菌葯與茶鹼類合用時可能由於與細胞色素P450結合部位的競爭性抑制,導致茶鹼類的肝消除明顯減少,血消除半衰期(t1/2?)延長,血葯濃度升高,出現茶鹼中毒症狀,如惡心、嘔吐、震顫、不安、激動、抽搐、心悸等。本品對茶鹼的代謝雖影響較小,但合用時仍應測定茶鹼類血葯濃度和調整劑量。 3.本品與環孢素合用,可使環孢素的血葯濃度升高,必須監測環孢素血濃度,並調整劑量。 4.本品與抗凝葯華法林合用時雖對後者的抗凝作用增強較小,但合用時也應嚴密監測患者的凝血酶原時間。 5.丙磺舒可減少本品自腎小管分泌約50%,合用時可因本品血濃度增高而產生毒性。 6.本品可干擾咖啡因的代謝,從而導致咖啡因消除減少,血消除半衰期(t1/2β)延長,並可能產生中樞神經系統毒性。 7.含鋁、鎂的制酸葯、鐵劑均可減少本品的口服吸收,不宜合用。 8.本品與非甾體類抗炎葯芬布芬合用時,偶有抽搐發生,因此不宜與芬布芬合用。
8、泰能一個病號一療程下來要用多少支
您看看這個吧。應該對您有用 延伸閱讀: 亞胺培南-西拉司丁鈉 氨曲南 菌刻單 卡蘆莫南鈉 注射用美羅培南 泰能〖葯物名稱〗: 泰能 〖別名〗: 亞胺培南 lmipenem/Cilastatin 〖英文名〗: Imipenem 〖葯品說明〗: 供靜脈滴注用的泰能是將滅菌粉末置於60 mL或120 mL瓶中。60 mL瓶含有相當於250 mg的亞胺培南和相當於250 mg的西司他丁;而120 mL瓶則含有相當於上述劑量的2倍之葯物。靜脈滴注用的泰能是用碳酸氫鈉作緩沖劑,使其溶液的pH值在6.5-7.5之間。泰能250 mg內含鈉18.8 mg,泰能500 mg則含鈉37.5 mg。 靜脈滴注用的泰能配製後溶液澄清,從無色至黃色。本葯之肌內注射劑為滅菌粉末,每小瓶分別含亞胺培南和西司他丁各500 mg。配製後500 mg的泰能肌肉注射制劑含鈉32 mg。肌肉注射用的泰能滅菌粉末含1%的鹽酸利多卡因和蒸餾水或生理鹽水配成混懸液,呈白色至淡棕黃色。500MG/瓶。 〖功用主治〗: 本葯是廣譜β-內醯胺抗菌素,具有強力的抑制細胞壁合成的能力及對抗細菌產生的β-內醯胺酶的降解能力,可殺滅絕大部分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的需氧和厭氧病原菌及對大多數β-內醯胺類抗菌素耐葯的菌株。 泰能含有兩種成分亞胺培南是新型的β-內醯胺抗菌素-硫黴素,其特性是殺菌譜較其它抗菌素廣泛;西司他丁鈉鹽為特異性酶抑制劑,它可阻斷亞胺培南在腎臟的代謝,繼而增加尿道中未經改變的亞胺培南的濃度,本制劑之亞胺培南與西司他丁鈉鹽的重量比率為11。 多種細菌的混合感染和需氧/厭氧菌的混合感染以及在尚未確定病原菌前的早期治療。由敏感細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腹腔內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婦科感染,敗血症,下呼吸道感染,骨與關節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心內膜炎(不適用於肌肉注射劑型)。預防手術後感染。 〖用法用量〗: 靜脈滴注用的泰能輸注液的配製500 mg加入100 mL稀釋液中,250 mg加入50 mL稀釋液中。靜脈滴注用的泰能與乳酸鹽不相容,因此使用的稀釋液不能含有乳酸鹽,但可注入正在進行乳酸鹽輸注的靜脈輸液系統中給葯。不能與其它抗菌素混合或直接加入至其它抗菌素中使用。 靜脈滴注泰能輸注液配製後的穩定性稀釋液為5%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5%葡萄糖和0.02%碳酸氫鈉溶液、5%葡萄糖和0.9%氯化鈉溶液、5%葡萄糖和0.45%氯化鈉溶液、5%葡萄糖和0.225%氯化鈉溶液、5%葡萄糖和0.15%氯化鉀溶液、2.5%、5%或10%甘露醇時,室溫下(25°C)可穩定4 hr,冷藏(4°C)時可穩定24 hr。當使用等滲氯化鈉作為稀釋液時,室溫下(25°C)可穩定10 hr,冷藏(4°C)時可穩定48 hr。泰能肌肉注射液的配製500 mg加入2 mL稀釋液,750 mg加入3 mL稀釋液。 混懸液配製後需於1 hr內使用,不能與其它抗菌素混合或直接加入其它抗菌素使用。靜脈滴注或肌內注射推薦劑量按亞胺培南計,成人1g~2g/日,3~4次/日。重症可增加劑量,但一日不宜超過4g或50mg/kg。兒童(40kg以下),每日50mg~60mg/kg,4次/日。但不宜超過2g/日。 〖注意要點〗: 妊娠C類。妊娠、哺乳期婦女慎用。過敏、嚴重休克或心臟傳導阻滯者禁用。不用於腦膜炎治療。腎功能衰竭時須調整劑量。 可見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皮疹、葯物熱、瘙癢等變態反應。亦可致肝功改變、血栓性靜脈炎、粒細胞減少。偶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紊亂,誘發癲癇,必要時給予苯妥英鈉緩解。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