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組織 > 頸部軟組織暈眩

頸部軟組織暈眩

發布時間:2020-10-12 10:32:45

1、頸性眩暈怎麼治

向您詳細介紹老年人頸性眩暈的治療方法,治療老年人頸性眩暈常用的西醫療法和中醫療法。老年人頸性眩暈應該吃什麼葯。
一、西醫
1、治療
1.頸椎旋轉復位法 採用馮天有頸椎旋轉復位手法撥正偏歪棘突,使患椎恢復原解剖位置,解除對椎動脈的刺激或壓迫,臨床症狀和體征即可減輕或消失。
復位方法:病人端坐在方凳上,醫生站其背後,一手壓住患椎棘突的偏歪側,另一手抱住病人的右枕部,在牽引的同時旋轉頸部。當偏歪的棘突頂住壓棘突的拇指時,拇指輕輕向對側水平方向撥正偏歪的棘突,常可聽到「咔嗒」一響聲,即達到復位目的。老年人手法宜輕。
復位時的注意事項:
(1)年老體弱,婦女妊娠期,嚴重心、腎、肝、肺疾病者,應慎用。
(2)原發性或繼發性惡性腫瘤,禁用。
(3)伴有嚴重骨病,如頸椎結核、強直性脊椎嚴重骨脫鈣者,禁用。
復位後囑病者適宜休息,避免頸部過多活動,必要時佩帶頸圍。
2.按摩頸部軟組織
(1)按摩手法:
①分筋手法:用雙拇指或單拇指在患處與肌纖維方向垂直左右彈撥,起到分離粘連,疏通經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
②理筋手法:用雙拇指或單拇將移位的軟組織(韌帶肌腱、肌纖維、神經)扶正,再順纖維方向按壓、復平,使軟組織恢復正常解剖位置,適應生理功能。
③鎮定手法:在分筋、理筋手法使軟組織恢復正常解剖位置後,再用單拇指在患處靜壓10~20s,可使肌肉解痙、去痛。
(2)按摩部位:
①風池穴部位:此部位為上、下項線之間,為頭平棘肌、頭後大、小直肌、頭上斜肌、頭夾肌(骶棘肌),胸鎖乳突肌等的止點,是損傷好發部位。
②副神經:從胸鎖乳突肌下緣中點穿出,下行入斜方肌。
③胸鎖乳突肌肌腹。
④提肩胛肌的抵止腱,肩胛骨的內上角。
3.頸椎牽引 對老年人,椎間隙變窄,骨質增生明顯的病人可做頸椎牽引治療。牽引重量6~12kg/次,1次/d,每次15~20min,10次為1個療程。根據病情需要,間隔3~5天繼續牽引。
4.理療 緩解肌肉痙攣,消除局部無菌性炎症。常用超短波、紅外線等。
5.封閉 0.5%普魯卡因溶液8ml,潑尼松0.5ml頸椎後關節囊封閉,每周1次,3次為1個療程。
6.葯物
(1) 倍他司汀(鹽酸培他定):4mg,3次/d,口服。
(2)輸液:5%葡萄糖溶液500ml加川芎嗪160mg靜滴,1次/d,10次為1個療程。
7.手術治療 經各種保守治療無效者,骨質增生嚴重,頸椎管狹窄症等需手術治療。
8.擇優方案
(1)葯物治療:急性期適當用血管擴張劑,如倍他司汀(培他啶)氯化鈉注射液500ml加曲克蘆丁(維腦路通)1.0g,1次/d,靜點,10天1個療程,配合維生素類葯物口服如維生素B1、B6等。
(2)頸部牽引、理療、按摩。
2、預後
主要防止意外摔傷,一般預後良好。
二、中醫
1、肝陽上亢:眩暈伴面紅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顫,眩暈欲仆,頭痛,語言不利,惡心嘔吐,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平肝潛陽。
方葯:天麻10克、鉤藤10克、石決明30克、生牡蠣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黃芩10克、山梔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
2、痰濁中阻:眩暈伴頭重昏蒙,胸悶乏力,納呆,或時吐痰涎,苔濁膩,脈滑。

治法:祛痰健脾。
方葯:半夏10克、白術10克、天麻10克、橘紅10克、茯苓10克、生薑2克、大棗6克、甘草6克。
3、淤血內阻:眩暈伴頭痛,痛有定處,心悸煩悶,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脈弦澀或細澀。

治法:活血祛淤生新。
方葯:當歸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紅花6克、赤芍6克、枳殼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
4、腎精不足:眩暈伴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精神萎靡,舌嫩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弱。

治法:補腎填精。
方葯:黨參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麥冬12克、柴河車10克、龜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黃柏6克、菟絲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
10克、女貞子10克、早蓮草10克。
5、氣血虧虛:眩暈在活動後加重,神疲氣短,面色少華,納差,舌質淡胖,脈細或虛大。

治法:益氣養血健脾。
方葯:人參15克(另煎兌人)、黃芪25克、當歸12克、白術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黃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
6、針刺治療:主穴:風池(雙)、百會、印堂、合谷(雙)、人中、安眠(雙)、太沖。配穴:惡心伴嘔吐者,加內關、神門、足三里;耳鳴加翳風、聽宮、率谷、中渚。

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
1、體針:肝陽眩暈急性發作可針刺太沖穴,瀉法。氣血虛眩暈,可選脾俞、腎俞、關元、足三里等穴,取補法或灸之。肝陽上亢者,可選用風池、行間、俠溪等穴,取瀉法。兼肝腎陰虧者,加刺肝俞、腎俞用補法。痰濁中阻者,可選內關、豐隆、解溪等穴,用瀉法。各種虛證眩暈急性發作均可艾灸百會穴。

2、耳針:選用腎、神門、枕、內耳、皮質下。每次取2。3穴,中、強刺激,留針30分鍾,間歇捻針。每日1次,5—7日為1個療程。

3、頭針:選雙側暈聽區,每日1次,5~10日為1個療程。

2.中葯液體療法 現在一般都採用片劑。丸劑和一些西葯 治療.而恰恰最利於吸收的是合劑.基於中老年人不利於吸收.採用合劑治療是最好的。如:天麻眩暈寧合劑.

2、救救我,頸部肌肉痙攣,痛的暈眩。

什麼叫頸椎病

頸部有7個頸椎椎骨附近有重要的組織,如脊髓神經根和椎動脈等。每個頸 椎骨之間有椎間盤、韌帶、肌肉連結三起,頸,頸椎間盤和頸椎骨老化之 後,產生頸椎骨貿增生,(就是頸椎肥大),當頸椎肥大影響到神經根或脊 髓或椎動脈時,即可產生頸肩酸脹痛,上肢放射性麻痛或頭暈眩暈,甚至 出現四肢麻痛功能障礙等臨床症狀。這種由頸椎退行性變頸椎肥大之後所 引起的疾病稱之為頸椎病。至於頸椎結核、炎症、腫瘤等均不屬於頸椎病 的范疇。另外 ,常見的頸椎肥大也不能叫頸椎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頸椎活動頻繁,隨著年齡增長,頸椎間盤和頸椎骨磨損、老化(退行性變), X線片顯示出頸椎肥大、椎間隙變窄,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反屈,項韌帶鈣 化等。絕大多數人的頸椎肥大等變化,不會影響頸椎附近的神經根、脊髓 或椎動脈,當然不出現頸肩酸脹痛等症狀,這種情況不能叫頸椎病,只能 叫頸椎肥大。因為這是正常人生理變化過程的結果,只有X線片顯示有頸椎 肥大……等變化,同時又有頸肩酸脹痛上肢麻痛等臨床症狀,兩者結合在 一起時才能叫頸椎病。除此之外,有些人有頸肩痛等症狀,但X現片正常, 未發現頸椎肥大,此時要考慮這些症狀是否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結果。

為什麼容易患頸椎病?

頸椎病是常見病之一,發病率為3.8%~10%。一般來說30歲以上的男女容易 發生頸椎病,因為這年齡組的頸椎間盤已經開始老化退行性變,在此基礎 上,加上某些常見的因素影響,即可發生頸椎病。

頸椎病的發病因素有:①工作性質和生活習慣;經常低頭或仰頭工作和有低 頭生活習慣者,頸部經常處於屈曲位或伸展位,頸部肌肉過度疲勞,因此 ,容易患頸椎病。例如,仗案工作者(秘書、財會人員等),低頭工作的化 驗員、編織工,仰頭工作的油漆工、汽車修理工、高枕睡眠,低頭玩麻將 牌,仰頭看電視等等。②頸部受涼,反復落枕,使頸部肌肉發生痙攣,也 是發病的重要因素。③頸部外傷或頭面枕部外傷,可以損傷頸部的椎間盤、 肌肉和韌帶,加速椎間盤和頸椎骨的退行性變,成為發生頸椎病的病理基礎。

頸椎病的防治

頸椎病的骨傷、推拿、針灸諸科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多見於中老年人, 佔中老年人群的25%以上。長期從事低頭、伏案工作者易得本病,如會計、 電腦操作員。本病是因頸椎間盤的退變,導致頸椎失穩,引起頸椎骨、關節 及周圍軟組織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從而刺激、壓迫脊神經、脊髓、椎動脈、 交感神經及周圍軟組織,出現頸背肩臂痛、頭暈、頭痛、心悸、上肢麻木無 力等症狀。

頸椎病早期僅表現為反復落枕、頸背酸痛、手指麻木、四肢乏力等,常被病 人忽視。所以,頸椎病患者應早期積極預防,盡早確診,及時正確治療,並 配合頸部鍛煉。頸椎病是不可怕的,一般也不會引起聳人聽聞的「癱瘓」。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很多,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大類,但絕大多數病人 通過非手術治療能得到解決。在各種非手術治療中,針灸、推拿、頸椎牽 引、理療、內服中西葯、封閉等方法都有不同的療效,而推拿、牽引最為 有效,特別是對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脊髓型早期均有較好的治療 效果」

那麼,病人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1、病人如反復落枕,或常感頸背酸痛、或上肢麻木,應高度重視,即至醫 院診治,防止病情加重。每次發作後治療應堅持一段時間,切不可症狀緩 解即停止治療,應繼續治療數次,以鞏固療效。2、平時病人應注意頸部 保暖,忌吹風淋雨,冬天可用圍巾護頸,夏天避免吹電風扇和久居空調環 境,尤其不能背對著吹涼風。3、本病與職業密切相關,若長期低頭伏案者, 可間隔1~2小時活動頸項,避免頸部長時間維持一種姿勢。切忌長期半卧 位看書報,或伏案休息,或坐位頭倚沙發休息。4、平時宜低枕平卧休息, 枕宜窄,置於後腦勺。5、適當進行頸部鍛煉,可作慢速而有節律的頸項前 屈、後伸、左旋、右旋、左側屈、右側屈、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動,每 次10分鍾,每天進行2~3次。6、平時工作、學習時若出現頸項部疲勞,可 進行自我保健推拿,以舒通經脈,放鬆肌肉,如用食、中、無名三指按揉頸 項上背,重點按揉有酸脹感處,用拳輕捶勁背,擦項肌,以透熱為度等等。

頸椎病患者的自我保健

頸椎病是一種緩慢進展的退行性頸椎疾病。此病多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 長期從事仗案工作的教師、編輯、作家、會計以及外科醫生、縫紉工等。

頸椎病發展緩慢,病程較長,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影響日常工作、學習 和生活,嚴重者可喪失工作,生活能力。頸椎病的症狀十分復雜,如神經根 壓迫引起的頸、肩、背疼痛,上肢麻木酸脹,肌肉萎縮;椎間動脈受壓迫引 起的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等腦供血不足症狀。 近年來發現頸椎病還可引起大小便障礙、癱瘓、失明、血壓異常、類似冠心 病病變、神經性皮炎、結腸炎、潰瘍病,胃出血、腸功能紊亂、神經官能症、 頑固性頭痛、尿失禁、肩周炎等。因此,當患有類似症狀,經多方面治療而 療效不顯時,切莫忘了去醫院檢查一下頸椎。

目前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種。多數頸椎病可采 用非手術療法,如頸椎病牽引、手法按摩和醫療體操等。下面給患有頸椎病 的患者介紹一套簡單易行的醫療體操,它有助於改善頸部血液循環,促進炎 症的消退,解除肌肉痙攣,減輕疼痛,防止肌肉萎縮。 一、左右旋轉:取站位或坐位,雙手叉腰,頭輪流向左右旋轉,動作要緩慢, 幅度要大,每當旋轉到最大限度時停頓3~5秒,左右旋轉15~20次,頭暈、 心慌應停止旋轉。 二、前屈後伸:做時伴隨深呼吸,呼氣時頸部前屈,下頜接近胸骨柄上緣; 吸氣時頸部伸至最大限度,反復做10次。 三、側展:吸氣時頭向左展,呼氣時頭還原。接著吸氣時頭向右展,呼氣時 頭還原,反復做10次。 四、按摩頸部:兩手輪流按摩頸部20~30次,然後按壓「風池穴」,再用雙 手大拇指第一節掌面用力向上向下按摩30~60次。

以上醫療體操,每日做1~2遍。頸椎病患者進行醫療體操時一定要遵照規律, 切不可將頭、勁部作無規律的動作。

3、急性頸部軟組織損傷;急步

◆可以傳授一點知識給你。由於軟組織的結構相對比較疏鬆,因而CT是看不出來的,用核磁共振就可以了。方10豬血豆腐湯 組成,豬血(凝固)100克,豆腐100克。 用法,將豬血、豆腐切成小塊,投入煮沸的雞湯250毫升內,加入調味品,再煮沸後食用。 功效,和胃養血柔筋。 主治,軟組織損傷中後期。日本疏妥慷是目前來說比較有校的一種解決方式,遼校真的很牛,尤為重要的是,價格有點貴。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與頸部軟組織暈眩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