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ETCT和增強CT有什麼優缺點求解
1、精確度不同
最先進的PETCT理論上可以檢測出直徑約0.2cm的腫瘤,這是所有檢查設備中最為精確的。
而增強CT理論上可以看到直徑約為1.0cm的腫瘤,在這方面是不如PETCT好的。
2、檢查部位不同
PETCT可以檢查局部,也可以一次性掃描全身,從而避免遺漏腫瘤轉移灶。而增強CT檢查目前主要檢查局部,不能進行全身掃描,在檢查腫瘤過程中,可能會造成遺漏轉移病灶的情況。
3、檢查價格不同
PETCT檢查價格相對於其他檢查來說是比較高的,全身從7000~13000不等。
而增強CT價格穩定在幾百元左右,大多數受檢者都能承擔的起。
2、PET-CT SUV值大於2.5就一定是腫瘤嗎?
例如肺部結節18F-FDG PET SUV>2.5,提示惡性腫瘤可能性較大。 很多患者,在網上查詢「什麼是SUV值」,知道suv>2.5提示惡性腫瘤的可能,於是看到自己的體檢報告上suv>2.5就憂心忡忡,並懷疑醫生的診斷是否有誤,不斷在網上來咨詢,在這里要告訴大家,PET-CT診斷需要非常專業的醫學素養,對腫瘤的診斷不單單是看SUV值,還是要其CT影像,臨床資料等等綜合來判斷,不同部位的顯影劑的攝取、生理性的攝取、患者檢查的血糖、活動情況、受涼、某些炎症、結核等都會導致SUV的變化;為此我們特地找來一個病例:檢查所見: 禁食狀態下,靜脈注射18F-FDG,靜息後行全身PET/CT斷層成像,解剖與功能圖像質量清晰,全身斷層影像顯示:垂體瘤手術並γ刀治療後,鞍窩體積增大並見積氣,內未見明顯異常軟組織密度影,FDG代謝未見異常。各腦葉形態正常,腦實質內未見異常密度影, FDG代謝未見異常。兩側基底節及小腦放射性分布對稱。蝶竇內見低密度影,FDG未見攝取。鼻咽、口咽及喉咽形態、結構未見異常;甲狀腺形態大小正常,密度均勻,FDG攝取未見異常。頸部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雙側肩周局灶軟組織FDG輕度攝取,最大SUV值=2.8,同層CT未見異常軟組織密度影。兩側胸廓對稱,氣管居中。右肺上葉後段見小結節影,邊界清楚,直徑約0.6cm,FDG代謝未見異常。余兩肺野內未見結節及腫塊等異常密度灶,FDG代謝未見異常。兩側胸腔未見積液。兩側胸膜未見增厚。肺門及縱隔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影。心肌FDG呈正常生理性攝取。肝臟形態大小正常,肝內密度均勻減低,CT值26-40Hu,內未見異常密度影,FDG代謝未見異常。膽囊、脾、胰形態大小正常,未見明顯結節及腫塊密度影,FDG未見異常攝取灶。雙側腎上腺和腎形態大小正常,雙腎盂內未見明顯結石影,FDG攝取未見異常。胃壁及小腸腸壁未見明顯增厚及結節樣改變,FDG呈生理性攝取。升結腸局部腸壁呈連續性增高,最大SUV值=4.6,同層CT腸壁未見明顯增厚及結節樣改變。腹腔及腹膜後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前列腺外形飽滿,內見點狀鈣化灶,FDG未見異常攝取。盆腔臟器未見異常密度影,FDG代謝未見異常增高灶,盆腔內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及積液。頸胸腰椎椎體邊緣骨質增生,FDG代謝未見異常。診斷意見: 1.右肺上葉後段小結節,FDG代謝未見異常,考慮為炎性肉芽腫,建議隨診復查。2.中重度脂肪肝。3.升結腸局部腸壁呈連續性FDG攝取增高,考慮為慢性炎症,建議隨診復查。4.前列腺鈣化灶。雙側肩周炎。頸、胸、腰椎退行性變。5.蝶竇慢性炎症。垂體瘤手術並γ刀治療後改變。腦FDG代謝未見異常。故單憑SUV難以說明問題,請遵循醫生的診斷意見。同時,為了檢查結果的准備性,請嚴格遵守檢查注意事項,配合醫生的指示,如檢查前保持空腹,休息時請勿交談,保持安靜狀態,注意保暖;檢查過程中配合檢查醫生做好屏氣等,這都對檢查結果有重要的影響。
3、PET檢查結果,右肺下葉背段不規則軟組織結節,FDG代謝未見增高,提示良性病變,(多為炎性假瘤)
您好,您描述的結果裡面並沒有百寫這個小瘤子到底有多大?
既然是做的PET相信結果一度般不會有大的出入,作為一個胸外問科醫生,我建議您如果超過1個公分,還是手術切掉,畢竟肺答部腫物您不拿出來就是個定時炸彈,說不準什麼時候會惡變呢。回而且取出來獲得病理診斷才放心啊不是?祝早答日康復!
4、什麼是petct?
PET全稱為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是反映病變的基因、分子、代謝及功能狀態的顯像設備。它是利用正電子核素標記葡萄糖等人體代謝物作為顯像劑,通過病灶對顯像劑的攝取來反映其代謝變化,從而為臨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謝信息。是當今生命科學、醫學影像技術發展的新里程碑。CT(Computed Tomography)是大家所熟悉的X線斷層顯像技術。可以清楚的獲得病變的解剖結構信息,但是僅靠結構特點診斷疾病有局限性,有些病變的性質比如腫瘤的良惡性、手術後腫瘤有無復發CT均難以做出准確的判斷。不能准確地反映疾病的生理代謝狀態。PET-CT是將PET和CT整合在一台儀器上,組成一個完整的顯像系統,被稱作PET-CT系統(integrated PET-CT system), 病人在檢查時經過快速的全身掃描,可以同時獲得CT解剖圖像和PET功能代謝圖像,兩種圖像優勢互補,使醫生在了解生物代謝信息的同時獲得精準的解剖定位,從而對疾病做出全面、准確的判斷。 PET利用正電子發射體的核素標記一些生理需要的化合物或代謝底物如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受體的配體及水等,引入體內後,應用正電子掃描機而獲得的體內化學影像。它以其能顯示臟器或組織的代謝活性及受體的功能與分布而受到臨床廣泛的重視,也稱之為「活體生化顯像」。可以說,PET的出現使得醫學影像技術達到了一個嶄新的水平,使無創傷性的、動態的、定量評價活體組織或器官在生理狀態下及疾病過程中細胞代謝活動的生理、生化改變,獲得分子水平的信息成為可能,這是目前其他任何方法所無法實現的。因此,在發達國家,PET廣泛應用於臨床,已成為腫瘤、冠心病和腦部疾病這三大威脅人類生命疾病診斷和指導治療的最有效手段。目前最常用的PET顯像劑為18F標記的FDG(18F-FDG 氟化脫氧葡萄糖),是一種葡萄糖的類似物。 PET/CT在腫瘤疾病中的應用 1.腫瘤的早期診斷和良惡性鑒別: 腫瘤組織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生長迅速、代謝旺盛,特別是葡萄糖酵解速率增高。因此,代謝顯像是早期診斷惡性腫瘤的最靈敏的方法之一。如發現肺部單發結節,PET顯示代謝明顯活躍,則提示為惡性病變。若無代謝增高表現,提示良性病變可能性大,手術的選擇就要慎重。 2.確定各類惡性腫瘤的分期和分級: PET能一次進行全身斷層顯像,這也是其它顯像設備所無法實現的。除了發現原發部位病變,還可以發現全身各部位軟組織器官及骨骼有無轉移病變,對腫瘤的分期非常有幫助,並提供准確的穿刺或組織活檢的部位,協助臨床醫生制訂最佳的治療方案。 3.治療效果評估和預後判斷: 對腫瘤各種治療的療效進行評估並進行預後判斷,指導進一步的治療。 4.早期鑒別腫瘤復發,對腫瘤進行再分期: PET可以對治療後腫瘤殘留或復發進行早期診斷,並與治療後纖維化、壞死進行鑒別,同時根據治療後病灶分布情況進行再分期,CT及MRI等結構信息為主的影像手段很難做到這一點。 5.腫瘤原發病灶的尋找: 通過快速的全身PET/CT掃描,為不明原因的轉移性腫瘤尋找原發病灶。 6.放療生物靶區定位: 幫助放療科醫生勾畫生物靶區。例如在肺癌合並肺不張等情況下,放療師很難判斷腫瘤的實際邊界,PET將有助於確定代謝活躍的病灶范圍,為放射治療(尤其是精準放療)提供更合理、准確的定位,降低治療的副作用。 心肌存活的研究已成為近年來的熱門話題,普遍認為,PET心肌代謝顯像的方法,是目前判斷心肌細胞活性最准確的方法,稱為「金標准」。PET顯像可以幫助確定和鑒別壞死心肌與可逆性缺血心肌,對介入治療、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可明顯提高搭橋手術的成功率,同時可對術後心功能恢復情況進行預測。 腦代謝顯像能准確了解正常情況下和疾病狀態下的神經細胞活動及代謝變化,以及不同生理條件刺激和思維活動狀態大腦皮質的代謝情況。通過PET直觀地了解到人大腦代謝活動情況及各種生理性或病理性代謝變化,並以圖像的方式反映出來。 具體應用: 1. 癲癇定位: 對腦癲癇病灶准確定位,為外科手術或伽瑪刀切除癲癇病灶提供依據; 2. 腦腫瘤定性和復發判斷: 腦腫瘤的良惡性定性、惡性膠質瘤邊界的確定、腫瘤治療後放射性壞死與復發的鑒別、腫瘤活檢部位的選擇等。 3. 痴呆早期診斷:早老性痴呆的早期診斷、分期並與其他類型痴呆如血管性痴呆進行鑒別。 4. 腦受體研究:帕金森病的腦受體分析,進行疾病的診斷和指導治療。 5. 腦血管疾病:PET可以敏感地捕捉到腦缺血發作引起的腦代謝變化,因此可以對一過性腦缺血發作(TIA)和腦梗死進行早期診斷和定位,並進行療效評估和預後判斷。 6. 葯物研究:進行神經精神葯物的葯理學評價和指導用葯,觀察強迫症等患者腦葡萄糖代謝的變化情況,為立體定向手術治療提供術前的依據和術後療效隨訪等。 PET/CT是一種靈敏度高、准確性好、無創傷的檢查手段,對許多疾病(尤其是常見的惡性腫瘤等疾病)具有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價值。PET/CT檢查可一次性全身成像,便於發現全身體內是否存在危險的微小病變,早期診斷可使受檢者能真正得到早期治療而爭取達到治癒。同時PET/CT檢查也特別適合於判斷大腦或心臟是否存在早期缺血、缺氧等代謝功能方面的異常變化,有助於指導受檢者及時採取針對性治療或採取恰當地預防措施。
5、是不是只要pet/ct檢查出fdg代謝異常增高,就說明是惡性癌症或者惡性病變
?
6、做PET/CT結果如下: 1 ,左肺下葉軟組織腫塊,FDG攝取異常增高,提示惡性
這個可能是肺癌,多發轉移表現了,是晚期癌症,可以考慮做做全身化療治療,搭配吃點中葯抗腫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