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軟組織損傷;伸謝
▲我來說兩句,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呀。軟組織是對應骨頭的,也就是皮內傷但是不傷及骨頭和內臟。簡單點就是皮膚、肌肉、脂肪、筋等的傷害。比如被打了和摔倒了,比較容易有。人體軟組織,就是包括人體皮膚在內的肌肉、肌膜等多種組織直到連接骨骼的部分肌體。軟組織損傷多是外力作用,致軟組織發改變。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只須靜養,或用紅花油、雲南白葯等塗抹。日本繽漮是我同學不斷像我推介的良方,受到一致認可,無法承受的是,很費錢。
2、軟組織受傷該怎麼辦
什麼是軟組織損傷?
日常生活中由於受到各種各樣的意外損傷,如扭傷、運動損傷多數屬於軟組織損傷,當我們因患傷痛而到醫院就診時,常常會聽到醫生講這是軟組織損傷。
什麼是軟組織損傷呢?它是骨科最多見的疾病。軟組織的范圍,包括人體的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肌鍵、筋膜、韌帶、關節囊、骨膜和神經、血管等。上述組織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強力撞擊、扭轉、牽拉、壓迫,或者因為體質薄弱,勞累過度等各種原因導致損傷,都稱為軟組織損傷。
【軟組織損傷的常見表現】
在軟組織損傷發生後,主要的表現是:疼痛、腫脹和活動受限。多數早期症狀為疼痛劇烈,局部迅速腫脹,在2-3天內瘀聚凝結,功能障礙。中期受傷3-4天後,瘀血漸化,腫脹開始消退,瘀斑轉為青紫,皮膚溫熱,疼痛漸減。 後期重症傷筋2周後,瘀腫大部分消退瘀斑轉為黃褐色,疼痛不明顯,功能輕度障礙,此種殘余症狀,經3-5周消失,功能可恢復。
所以軟組織損傷不可在疼痛緩解後過早運動和負重,因其自然病程尚未結束。
【軟組織損傷處理的4個「3」步驟】
第一步:緊急處理,適用於發生損傷後的3分鍾
發生損傷後的3分鍾是極其重要的時期。這段時間需要對損傷進行評估,選擇正確的處理手段,減小損失程度,防止損傷進一步的惡化。
處理方法—「stop」處理,首先讓傷者停止活動,保持靜止狀態(stop);然後詢問傷者一些問題,關於現在的疼痛感覺、身體狀況、受傷部位是否是重復受傷等(talk);繼而觀察傷者的受傷部位是否腫脹、流血、有無骨折發生等(observe);最後讓傷員保持當時的姿勢,不要亂動,等待救治(prevent)。
第二步:緊急治療,適用於發生損傷後的3天內
第一步過後,就需要對傷者進行緊急的治療,一般採用「rice」的治療方法。
首先,讓傷者原地休息,並讓其放鬆肌肉放鬆心態,緩解傷者的緊張情緒(rest);然後對受傷部位進行冰敷,通常用袋裝碎冰效果最好,大冰塊、冷凍的食物也可以,直接用冷水淋浴也比不做任何處理更好,但是要用濕毛巾裹住冰塊,以免直接接觸皮膚發生凍傷,冷敷的時間因人而異,一般採用1個小時冰敷2次,每次3-5分鍾,在24-48小時內,每2個小時冰敷10分鍾(ice);繼而用綳帶進行加壓包紮,緊急情況也可以使用衣服繩子,有兩個作用,第一是止血和消腫,第二是對受傷部位起到了支撐作用(compression);最後盡可能抬高受傷部位,使之超過心臟的高度(elevation)。
第三步:損傷康復,適用於損傷後的3周
去除瘢痕組織,肌肉和韌帶等其他軟組織的損傷都是瘢痕組織進行修復的,但是未癒合的瘢痕組織是軟組織反復受傷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去除瘢痕組織,一般採用兩個治療手段,第一個是增加損傷部位的血液供給量,採用超生療法和熱療法;第二個是對深層次組織進行按摩,順著肌纖維走向,集中力量直接按摩痛點,手指盡量往深處按摩。
主動恢復,對運動員進行適量的運動去加速恢復過程,目的是恢復損傷後失去的運動素質,要注重對關節活動幅度、受傷部位的力量、平衡和本體感覺的訓練,但是注意以上練習均發生在受傷部位無痛的狀態下,練習強度循序漸進。
第四步:損傷強化,適用於損傷後的3個月
如果能堅持不懈的完成以上康復任務,那麼大部分損傷的軟組織已經完全癒合了,所以進一步的強化是非常重要的。此後的任務是找出導致損傷發生的潛在原因並進行強化訓練,遠離致病因子,養成正確的動作模式,加強動力鏈的鞏固。
3、軟組織損傷如何處理;感覺不到世界的繁華了。
▲我來說兩句,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呀。軟組織是對應骨頭的,也就是皮內傷但是不傷及骨頭和內臟。簡單點就是皮膚、肌肉、脂肪、筋等的傷害。比如被打了和摔倒了,比較容易有。人體軟組織,就是包括人體皮膚在內的肌肉、肌膜等多種組織直到連接骨骼的部分肌體。軟組織損傷多是外力作用,致軟組織發改變。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只須靜養,或用紅花油、雲南白葯等塗抹。日本繽漮是我同學不斷像我推介的良方,受到一致認可,無法承受的是,很費錢。|
4、軟組織挫傷症狀;鞫問
◆我來說兩句,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呀。軟組織是對應骨頭的,也就是皮內傷但是不傷及骨頭和內臟。簡單點就是皮膚、肌肉、脂肪、筋等的傷害。比如被打了和摔倒了,比較容易有。人體軟組織,就是包括人體皮膚在內的肌肉、肌膜等多種組織直到連接骨骼的部分肌體。軟組織損傷多是外力作用,致軟組織發改變。出現這樣的情況時,只須靜養,或用紅花油、雲南白葯等塗抹。日本繽漮是我同學不斷像我推介的良方,受到一致認可,無法承受的是,很費錢。
5、軟組織損傷吃什麼葯
你好,軟組織損傷建議口服雙氯滅痛,維生素b1,三七片治療,重要的是注意休息。
這樣可以么?
6、頭部不小心被硬棒扎到,頭部累時有頭痛感,後來做了掃描,頭部沒受傷,是軟組織受傷,現在還不見效果怎麼
●盡可能多休息
可能的話,找一個安靜幽暗的房間躺下來睡一覺,但避免睡過多,以免睡醒後,反而出現頭痛。小睡片刻或許可以消除頭痛,但若你沒有頭痛時,則最好不要小睡。
●平躺著睡
睡眠姿勢怪異或趴著睡(腹朝下),皆會收縮頸部肌肉,進而引發頭痛。而平躺的睡姿有益。同樣地,當你站立或靜坐時,身體勿向前傾斜,也勿使頭扭向某個方向。
●冷敷與熱敷
有些人喜歡在額頭及頸部冷敷,這方法對許多人有效;而另一些人則偏好熱敷頸部或洗熱水澡。當頭痛發作時你可以用熱敷或冷敷袋覆蓋額頭,並按摩太陽穴的血管以減輕頭痛。
●作臉部美容操
下面介紹的7種柔軟操,是專為臉部及頭皮設計的,它們町以幫助你鬆弛這些部位的肌肉,並使你在初見頭痛的徵兆時,採取控制行動。
揚眉:同時將兩邊的眉毛抬起,再放下。
眯眼:快速地眯上雙眼,再放鬆。接著,用力眯右眼,放鬆。接著,眯左眼,放鬆。
皺眉:用力地擠眉,放鬆。
張嘴:慢慢地將嘴巴張到最開,再慢慢閉上。
移動下顎:嘴巴微張,左右地移動下顎。
皺鼻:用力將鼻子向上擠,像聞到惡臭一樣。
扮鬼臉:隨興地作鬼臉,像小時候一樣。別擔心,你的臉不會就此變形。
●深呼吸
深呼吸是緩解緊張的好方法。當你的胃部的起伏比胸腔還明顯時,表示你的作法很正確。
●按壓穴位
研究發現,穴位及脊柱按摩較常規葯物治療副作用更少,且療效持續時間更長。有幾個主要的止痛穴位,一是在拇指與食指相連的虎口部位的合谷穴和鼻子兩側顴骨底部的巨瞥穴(按壓至酸疼為止),它們有助於緩解竇性頭痛;另一個是頭頂的百合穴,它對血管搏動性的頭痛非常有效;對於偏頭痛而言,按壓懸顱穴(亦即俗稱的太陽穴部位)最為有效。
●戴頭帶
在頭上綁一綳帶,可減少流向頭皮的血液,因而減輕偏頭痛。
●適量服用阿司匹林
對於一個月發生一、二次的頭痛,阿司匹林或其他常見的消炎葯可派上用場。但過度使用這類葯物,將引起更多疼痛。同時,若你決定使用阿司匹林治頭痛,應在頭痛一開始時,就立即服用,否則效果不彰。
●加服維生察c
高海拔處會引發頭痛。此時,服用阿司匹林時加服維生素c有益。當你要到高海拔處旅行,應在出發前一天及旅途中,每天服用3000-5000毫克維生素C,以及兩粒阿司匹林。但服用前應先請教醫師。服用任何高劑量的維生素之前,應得到醫師許可。
●避免密集性偏頭痛的方法
這種頭痛影響的90%是男性。不幸地,密集性偏頭痛有復發的傾向。密集性偏頭痛可能連續數周每天都發作,有時甚至持續數個月。其發生原因未知,但可能和荷爾蒙或遺傳有關。目前,有人正研究睾丸酮(男性荷爾蒙)與密集性偏頭痛的可能關聯。同時,醫生們也注意到一個共同現象,即患密集性偏頭痛的男性,往往都有煙癮。因此,最好快戒煙,至少也應減少用量。而且勿小睡。如此一來,或許可以正式告別密集性偏頭痛。
●勿擦香水
濃烈的香水會刺激你的神經,可能引發偏頭痛。
●勿用力過猛
有一種情形也許是你不曾想到的,信不信由你,當你沒有頭痛,且氣氛頗佳時,性交可能會引發頭痛,這是屬於用力型的頭痛。有偏頭痛的人比僅是緊張性頭痛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這種情形。
●保護眼睛
刺眼的光線,例如陽光、鎂光燈、電視銀幕等,會使你眯眼,產生眼睛疲勞,最後引發頭痛。當你要外出時,記得戴太陽眼鏡。如果你在電腦前工作,記得休息片刻。
●少喝酒
暢飲一回,或許無大礙,但飲酒過度可就不妙了。烈酒里也含有乾酪胺。
●培養幽默感
如果你經常把事情看得很嚴重,你可能常扳臉皺眉,滿腦門都是煩惱,這也難怪你常患頭痛。應學習放鬆自己,看淡周圍事物。
營養與飲食療法
●准時用餐
省略或延遲用餐皆可能引起頭痛。錯過一餐,會引起肌肉緊綳,而當血糖因缺乏食物而降低時,腦部的血管會收縮,,當你再度進食時,會使這些血管擴張進而引發頭痛。
●注意咖啡因的用量
假使你每天服用大量的咖啡因,你的血管將擴張,可能促成頭痛。因此,最好限制每天最多喝兩杯咖啡。
●少吃鹽
有些人攝取高量的鹽會引發偏頭痛。
●拒絕巧克力
吃巧克力不僅易發胖,它也含有乾酪胺,這是引起頭痛的主要可疑物。幸好許多年輕人對此化學反應已具有耐受性。
另外,核果及陳年的乾酪也含有乾酪胺,應避免。
●多吃曾澱粉質的食物
多吃含澱粉質的食物,像米飯、馬鈴薯、餅干或麵包。雖然小麥食品是造成某些人偏頭痛的問題食物,但如果你可以忍受這類食物,它們可能反而有幫助。有些人發現當他們有偏頭痛的時候,多吃吐司、餅干、麵食、馬鈴薯或其他富含澱粉的食物,反而會減輕頭痛或惡心的症狀,甚至縮短頭痛的時間。多多嘗試各式各樣的澱粉食品,經驗會告訴你這些食物是否有效。
●避免食用會弓I起頭痛的食物
近年的研究可以讓我們更精確地辨認哪些食物有問題或具有療效。首先預防是最好的治療,讓我們先找出那些會造成偏頭痛的食物,以便能避開這些食物。
●不會引發疼痛的食物
不會引發疼痛的食物事實上也不會導致頭痛或其他令人痛苦的情況。這些食物包括:糙米、煮過的水果或水果乾:櫻桃、楊梅、梨、梅子(但柑橘類水果、蘋果、香蕉、桃子或番茄例外)煮過的綠色、黃色和橙色蔬菜:朝鮮薊、蘆筍、青花菜、甜菜、綠色葉菜類、生菜類、菠菜、豆莢、節瓜、樹薯粉以及芋頭。
水:自來水、礦泉水或經過碳酸處理的水。而某些飲料,甚至是葯草茶,都可能導致偏頭痛。調味品:少量的鹽、糖漿以及香草精等。
●常見的問日食物
常見的問題食物通常很容易讓抵抗力弱的人產生頭痛。你可能想都想不到會是哪些食物。就好像一些會令你皮膚起紅疹過敏的食物一樣,也有一些食物會讓偏頭痛患者體內的血管或神經起變化。以下是常見引起偏頭痛的食物,依重要性排列:
乳製品(包括脫脂或全脂牛奶、羊奶、乳酪、優酪乳等等)、巧克力、雞蛋、柑橘類水果、肉類(包括牛肉、豬肉、雞肉、火雞肉、魚肉等等)、小麥(精製的麵包、麵食)、核果類和花生、番茄、洋蔥、玉米、蘋果、香蕉。
某些飲料和添加物也是最糟糕的問題食物之一,包括含酒精的飲料(特別是紅葡萄酒)、含咖啡因的飲料(咖啡、茶和可樂)、谷氨酸鈉、代糖和亞硝酸鹽。
●進行兩周的飲食調整實驗
治療偏頭痛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檢驗頭痛是否是因某種常見的問題食物引起的。檢驗的辦法就是避吃這些東西,然後同時在你的日常飲食中大量增加安全食物,看看偏頭痛還會不會發作。如果還是會發作,請記錄發作的頻率。
以下是飲食調整的方法。建議時間控制在兩星期之內:
1,大量食用安全食物名單上的食物。
2.完全避開常見的問題食物。
3.不在這兩種食物名單上的食物,可放心食用。
如果你改變飲食之後偏頭痛就消失或發作次數減少,一定要抗拒開一瓶紅酒或吃一片匹薩以示慶祝的誘惑,下一步就是確認到底哪些食物是你的問題食物。方法是將前次刪除的食物,每隔兩天選一樣加回你的飲食當中,看看是否有任何症狀出現。從問題食物名單的最後一項開始(香蕉),然後一直往前到最麻煩的食物,其中你本來就不喜歡的食物,當然可以跳過不吃。如果行有餘力,還可以檢驗常見問題食物中的飲料和添加物是否也是你的問題食物。
同時,你可以大量食用每一種新加回的食物,這樣就會知道這種食物是否會造成頭痛。如果不會造成問題,這種食物就能保留在你的飲食中,而任何會造成頭痛的食物都應從你的飲食中刪除。經過一到二個星期,再試一次可疑的食物,以便再次確認。你的飲食應保持簡單,如此每一次加進一種新食物時,才容易察覺它的效果。
●克服經期鎬頭痛的方法
雌激素的高低變化可能使你容易感到頭痛。這就是為什麼偏頭痛常在青春期之後開始,在停經後消失;發生在女人身上的幾率是男人的三倍以上,而且在懷孕期間會突然消失,因為那個時期雌激素的影響力剛好被黃體酮所取代。
食物可以改善雌激素不穩定的現象。如果你能避開動物性脂肪,又能盡量少食用蔬菜油,你的體內就會減少雌激素。高鐵食物能更容易幫你消除體內過多的雌激素。
●利用食物對抗經期鎬頭痛
在你能力所及的范圍內,最好盡量利用天然的食物來治療偏頭痛、均衡荷爾蒙分泌,這樣不會產生副作用。以下是一些利用食物治療偏頭痛的原則:
1.盡量食用不會引起疼痛的食物,例如糙米:煮過的蔬菜類,像青花菜、青菜、菠菜和甜菜;煮食非柑橘類的水果乾。
2.完全避開一般常見的問題食物。如果你的偏頭痛病情減輕或停止了,你可以再回頭來試吃問題食物,一次嘗試一種,以鑒定它們的影響。
3.如果前面兩個步驟仍未能消除你的偏頭痛,淘汰式食譜可以幫你找出敏感食物。
4.避免動物性食物、盡量少吃蔬菜油,以降低荷爾蒙的起伏變化;多吃含有天然纖維的谷類、豆類、蔬菜和水果。
●服用鈣片
鈣質不但能治療也能預防偏頭痛。研究報告指出,有一名婦女因為吃下1200到1600毫克的元素鈣,因而遏止了才剛發作的偏頭痛。不過,還是要避免從牛奶、酪乳或其他動物性食品攝取鈣質,否則弊多於利。
●少量多餐
少量多餐可以穩定血糖濃度,以免引發偏頭痛。飲食中應包含杏仁果、杏仁奶、水田芥、香芹、茴香、蒜頭、櫻桃、風梨。請見第四章的低血糖症,並參考其飲食指南。
●補充營養察
① 鎂
研究顯示,鎂能夠對付偏頭痛。如果你的飲食中有大量的鎂,偏頭痛出現的幾率一定很低。情緒上的壓力會造成偏頭痛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它會耗盡你體內的鎂。研究人員發現,每天除了從食物中攝取的鎂之外,再加200毫克的鎂補充劑,就能幫你預防偏頭痛。
鎂對婦女經前頭痛特別有效,通常配合50至100毫克的維生素B6一起服用。
如果每天服用這項組合,對於治療經前頭痛非常有效,但也可以只在月經快來時前五天吃。我們還可以從食物中獲取鎂,含有豐富鎂素的食物包括全麥類(含天然完整纖維的谷類),稻米、大麥和燕麥;非柑橘類水果乾,如無花果;綠色蔬菜,特別是青花菜、菠菜。這些都是不會引起疼痛的安全食物。
②鈣和維生素D
鈣和維生素D也能用來預防偏頭痛。你可以吃補充劑,但最好的鈣質來源還是綠色葉菜類和豆莢類。如果服用營養補充劑的話,一天可以吃1000到2000毫克的元素鈣。
人體吸收食物中鈣質的能力與維生素D有關,而維生素D是皮膚在陽光下曝曬時自然形成。只要每天照射十分鍾的陽光,所產生的維生素D已經足夠身體所需。如果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適當的劑量是一天200IU(五微克)。研究上預防偏頭痛的分量是每一星期50000IU,遠超過一般的安全建議量,所以應該在醫師指導下才可服用這么高的劑量。同時應避開動物性蛋白、咖啡、煙草和多餘的鈉和糖,以防止鈣質流失。經常定期的運動也可以幫忙你保住骨骼內的鈣質。
③葡萄糖酸
每次服用1片,含於口中溶解,每天2次。可以改善腦的氧和作用。
④ 煙鹼硫胺加煙16素(B3)
每次各服用800和200毫克,每天3次。它們可以改善腦部的血液循環。
⑤ 芸香素
每天200毫克。它可以幫助除去可能造成偏頭痛的有毒金屑。
⑥ 黃體酮
黃體酮是一種天然非處方葯的荷爾蒙,能協助人體抑制荷爾蒙發生劇烈變化,它能幫助婦女消除偏頭痛,至少對那些月經來潮前後常有偏頭痛的婦女相當有效。
天然黃體酮來自於野生山葯(wild yams),要治療偏頭痛,可使用一種非處方葯的外用式黃體酮乳液,如Pro—Gest,在你經期來臨之前的十天,每天在皮膚上薄薄抹上一層,大約用掉1-2盎司。
⑦ 泛酸(B5)或蜂王乳(天然的)
每次100毫克,每天2次。蜂王乳富含泛酸。幫助腎上腎應付緊張的狀況。
中草葯療法
●試試下列葯用植物
① 驅熱菊
每天服用2.50毫克或2~3片新鮮葉子。
② 小白菊、銀杏(白果)萃取素
小白菊能紓解疼痛,銀杏促進腦部血液循環。一項小白菊葯性的實驗顯示,24%的使用者減輕偏頭痛及嘔吐的症狀,而且沒有副作用。
歐薄荷、迷迭香、艾草均是治療偏頭痛的有效物質。
其他療法
●多運動
運動是預防頭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因為運動可幫助你排解緊張與壓力。如果頭痛的情形不太嚴重,運動可以幫助你消除。但若頭痛劇烈,切勿運動,以免情況更糟,尤其是偏頭痛患者。
●嘗試生物反饋
生物反饋是一種利用鬆弛身心來控制血液流動的技巧,它有助於緩解偏頭痛和緊張性頭痛。進行生物回饋時,指導員會把一個溫度計套在你的食指上,如果你放輕松,這個溫度計就能顯示你的血管已擴張,有助於血液流人你的指尖。信不信由你,你的意志可以影響血液是否流向腦部,連帶地就能影響你的頭痛。請向你的醫生查詢生物回饋訓練相關資訊。
●針灸治療
針灸也對很多人有幫助,你可以和你的醫生咨詢治療方案。
●用辣椒察治頭痛
治療偏頭痛最古老的方法是使用辣椒中一種辛辣的成分—辣椒辣素,它能耗盡負責神經傳導的化學物質P(神經細胞利用這種化學物質傳遞痛苦的訊號)。一項特殊研究將特製的辣椒辣素放進15名頭痛患者的鼻孔中,其中7人頭痛的症狀完全消失,另有3人痛苦減輕了75%。
●多吃羹能減輕頭痛
姜能阻擋組織胺,也能抑制攝護腺素(造成發炎的化學物質之一)。一般而盲,很少人會對姜過敏,或因姜而發生偏頭痛。500—600毫克(大約1/4茶匙)的新鮮姜粉加一杯水和勻喝下,對於減輕頭痛很有幫助。可以每隔幾小時喝一杯,大約一天喝到2公克左右。
●常聽輕音樂
輕音樂有鎮定作用,有助於紓解偏頭痛。
葯物療法
●有選擇地服用葯物
如果你完全依照上述方法實行,卻還是覺得有些頭痛,你一定在想是否該吃止痛葯。在你還沒有先對自己的問題食物做一番研究,並試著遵照一份理想的食譜進食之前,不要以葯物做為治療的主軸,否則你等於火上加油。葯物不能替代食療,但必要時可以做為輔助。以下是一些抗偏頭痛葯物的簡介以及它們的主要副作用:
1.阿司匹林。有助於減輕輕微的頭痛,但主要的缺點就是引發腸胃不適,出血以及過敏反應。小孩子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遵照醫生指示,因為可能引發萊氏症。
2.非類固醇的消炎葯。例如伊普,它和阿司匹林很類似,所以這類葯品也會引起腸胃方面的副作用。
3.醋氨酚。也能稍微減輕輕微頭痛的症狀,然而長期使用會造成肝臟和腎臟方面的問題。
4.美托拉麥。常用於口腔止痛上,以改善葯物被吸收的能力,減輕惡心症狀。
5,麥角胺。它能使膨脹的血管收縮,如果在偏頭痛發生初期服用,對大多數的人都蠻有效的。但最大的危險是,如果你每天服用,會變成一種習慣,因而抑制了你體內自然對抗病毒的能力。一旦停葯,可能會有嚴重、長期性的頭痛發生,而且麥角胺對緊張性頭痛沒有幫助。
6.Sumatriptan:能減輕偏頭痛和密集式頭痛。它的作用是把通向腦部的血管變窄,以保留血管需長期使用的效力。使用過量和濫用都很少見。
7.利卡多因:半數以上用過的人,只要4%的溶劑量就能消除偏頭痛。使用方式是先躺在床上或一張大桌上,頭沿著邊緣垂向下,然後轉向頭痛的一邊。將半公撮的利卡多因溶劑從鼻孔滴進去,大約等30秒。如果兩邊都有頭痛,另一邊鼻孔也要滴葯。利卡多因顯然會對鼻粘膜下方的神經束產生一些作用。如果必要,2分鍾之後可以再滴第2次。
●可以預防偏頭痛的葯物
如果你努力改善飲食方式,也按照上述方式服用驅熱菊和採取其他,防範驟,可是你的偏頭痛就是沒有停止,或一個月發病超過3次,那麼你可能需要考慮服用預防葯物。這類葯不會消除所有的偏頭痛,但會使發病的頻率降低。你應耐心等候一、二個月的時間,看看這些葯物的效果,當然事先一定要在醫生正確的診斷。不過,通常這類葯對緊張性頭痛沒什麼幫助。
1.心得安和美多普諾:約三分之一的偏頭痛患者在服葯後,偏頭痛的症狀會大量減輕,另外有三分之一患者會稍微減輕痛苦。它們對大多數人而盲都安全,而且已經有很長的使用歷史了。不過如果你有氣喘病或糖尿病,就不應該服這類葯。此外,由於心得安有防止心跳加快的作用,清務必事先和你的醫生討論你運動的計量。
2.鈣通道阻斷劑:有時候也被用來預防偏頭痛,在歐洲特別盛行。不過,由於有副作用,現在的醫生愈來愈不願意使用這種葯。
3.血清素阻斷劑:它的作用和心得安類似,但長期服用所產生副作用更大,特別容易在胸口和腹部發生纖維變性。
4.安米普林:是一種抗憂鬱症葯,也能預防偏頭痛。一般來說還算安全,只是會有口乾、便秘及昏昏欲睡等常見的副作用。服用時不可超過處方單上的劑量。
5.偉伯益酸:是一種抗痙攣葯,也能預防偏頭痛。但是,偶爾會產生副作用,如體重增加、掉頭發以及顫抖。
6.阿司匹林:也可以幫你預防某些偏頭痛。一項醫界的研究發現,如果每隔一天服用,可以使偏頭痛發作頻率降低20%,不過在這點好處和前述的副作用之間,仍應彼此衡量一下。
●危險信號
頭痛往往可能暗示嚴重的疾病,如果你的頭痛帶有下列症狀,應引起警惕,盡快去醫院檢查。
*你已年過40,而且在這之前,從未發生復發性的頭痛。
*頭痛的部位不同。
*頭痛愈柬愈劇烈。
*頭痛愈來愈頻繁。
*頭痛的原因不明,和往常不同。
*頭痛伴有神經方面的症狀,例如麻痹、頭暈、視線模糊、或喪失記憶。
*頭痛和其他毛病或疼痛同時出現。 http://.baidu.com/question/1985983.html
http://.baidu.com/question/6959579.html
7、頭部CT平掃,局部皮下軟組織腫脹,其內見數個斑點狀高密度影,怎麼辦
頭皮下血腫,你是不是有頭部外傷史?
大腦內部是沒有問題的
8、顱頂軟組織包括哪些層次結構?
顱頂部的層次結構特點 二、顱頂部的層次結構特點
顱部由顱頂、顱底和顱腔三部分組成。顱頂又分為額頂枕區和顳區,並包括其深面的顱頂諸骨。 (一)額頂枕區
1.境界:前為眶上緣,後為枕外隆凸和上項線,兩側借上顳線與顳區分界。
2.層次:覆蓋於此區的軟組織,由淺入深分為五層,依次為:皮膚、淺筋膜、帽狀腱膜及顱頂肌(額、枕肌)、腱膜下疏鬆結締組織和顱骨外膜。其中,淺部三層緊密連接,難以將其各自分開,因此,常將此三層合稱"頭皮"。深部兩層連接疏鬆,較易分離。
(1)皮膚skin:此區皮膚厚而緻密,並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為癤腫或皮脂腺囊腫的好發部位;二是具有豐富的血管,外傷時出血多,但傷口癒合較快。發根斜性穿過真皮到達淺筋膜,附於毛囊,手術切口應與毛發的方向一致,以減少對毛囊的破壞。
(2)淺筋膜superficial
fascia:由緻密的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構成,並有許多粗大而垂直的纖維束,使皮膚和帽狀腱膜緊密相連,並將此層分隔成許多小格,其中充滿脂肪,內有血管和神經穿行。感染時滲出物不易擴散,所以腫脹局限,早期即可壓迫神經末梢引起劇痛。另外,小格內血管的壁被周圍結締組織緊密固定,當血管損傷時不易自行收縮閉合,故出血較多,常需壓迫或縫合止血。
(3)帽狀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為一厚而堅韌的腱膜,前連枕額肌的額腹,後連枕腹,在正中部向後突出附著於枕骨隆凸,在兩側作為耳上肌和耳前肌的起點,並逐漸變薄,續於顳淺筋膜,附著於顴弓,猶如一頂緊扣在頭頂的帽子。
枕額肌的額腹前方止於額下皮膚,部分纖維與眼輪匝肌混合;後方在冠狀縫稍前方與膜狀腱膜相連,收縮時額部產生橫紋。
枕額肌的枕腹起自上項線的外側部,行向前上方,止於帽狀腱膜的後緣,收縮時牽引頭皮向後。
帽狀腱膜借淺筋膜的纖維隔與皮膚緊密相連,臨床將皮膚、淺筋膜和帽狀腱膜三層合稱為頭皮。頭皮外傷時,如未傷及帽狀腱膜,則傷口裂開不明顯;如帽狀腱膜同時受傷,由於額枕肌的收縮牽拉則傷口裂開,尤以橫向傷口為甚。縫合頭皮時一定要將此層縫好,才能減少皮膚的張力,有利於傷口的癒合和止血。
(4)腱膜下疏鬆結締組織(腱膜下隙subaproneurotic
space):是位於帽狀腱膜與顱骨骨膜之間的薄層疏鬆結締組織。此隙范圍較廣,前至眶上緣,後達上項線,兩側到達顴弓。頭皮藉此層與顱骨外膜疏鬆連接,故移動性大,開顱時可經此間隙將皮瓣游離後翻起,頭皮撕脫傷也多沿此層分離。腱膜下隙出血或化膿時,可迅速蔓延到整個顱頂,形成較大的血腫,痕斑可出現於鼻根及上瞼皮下。此間隙內的靜脈,經導靜脈與顱骨的板障靜脈及顱內的硬腦膜靜脈竇相通,若發生感染,可經上述途徑繼發顱骨骨髓炎或向顱內擴散,故臨床認為此層為是顱頂部的"危險區"(dangerous
area)。
(5)顱骨外膜pericranium: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借少量結締組織與顱骨表面相連,二者易於剝離。但骨膜與顱縫緊密愈著,並深入縫間,成為骨縫膜,與顱內的硬腦膜外層融合。因此,骨膜下血腫,常局限於一塊顱骨的范圍內,這一特徵易於與腱膜下血腫鑒別。嚴重的頭皮撕脫傷,可將頭皮連同部分骨膜一並撕脫。
顱骨外膜對顱骨的營養作用較少。剝離後不影響顱骨的生長。 (二)顳區
1.境界:位於顱頂的兩側,介於上線與顴弓上緣之間,前方至顴骨的額突和額骨的顴突,後方達乳突基部和外耳門。
2.層次:此區的軟組織,由淺入深亦有五層,依次為:皮膚、淺筋膜、顳筋膜、顳肌和顱骨外膜。
(1)皮膚:顳區前部的皮膚較薄,移動性較大,手術時縱行或橫行切口易縫合,愈後的瘢痕不明顯。
(2)淺筋膜:所含脂肪組織和纖維小隔較少。耳廓前有顳淺血管和耳顳神經,耳廓後有耳後血管和枕小神經,沿顳區自下而上呈放射狀向額頂枕區走行。經此區進行開顱術時,皮瓣的基部應在下方,既包括上述的血管和神經,以保證皮瓣的存活和感覺。
(3)顳筋膜temporal fascia:
1)顳淺筋膜:為帽狀腱膜的延續,較薄弱,向下漸與顳深筋膜相延續。耳前肌和耳上肌起於膜狀腱膜,耳後肌起自乳突根上方,三肌均止於耳根。
2)顳深筋膜:上方附著於上顳線,向下分為深、淺兩層附著於顴弓的內、外側面,兩層之間夾有脂肪和血管,顳中動脈(發自上領動脈)及顳中靜脈由此經過。由於此筋膜非常緻密,檢查傷口時手指可摸到堅硬的筋膜邊緣,可能被誤認為是顱骨的損傷。
(4)顳肌temporal
muscle:呈扇形,起自顳窩和顳筋膜深面,前部肌纖維垂直向下,後部肌纖維幾乎水平向前,肌纖維逐漸集中,經顴弓深面,止於下頜骨的冠突。經顳區開顱術切除部分顳骨鱗部後,顳肌和顳筋膜有保護腦膜和腦組織的作用,故開閉合性硬膜外血腫清除術及顳肌下減壓術常採用顳區入路。顳肌深部有顳深血管和神經,顳深動脈來自上頜動脈,顳深神經來自下頜神經,支配顳肌。
(5)骨膜periosteum:較薄,緊貼於顱骨表面,因而此區很少發生骨膜下血腫。骨膜與顳肌之間,含有大量脂肪組織,稱顳筋膜下疏鬆結締組織,並經顴弓深面與顳下間隙相通,再向前則與面的頰脂體相連續。因此,顳筋膜下疏鬆結締組織中有出血或炎症時,可向下蔓延至面部,形成面深部的血腫或膿腫,而面部炎症,如牙源性感染也可蔓延到顳筋膜下疏鬆結締組織中。
(三)顱頂部的血管和神經 顱部的血管和神經走行於淺筋膜內,可分為耳前組和耳後組。 1.顱頂部的血管:耳前組有三對,耳後組有二對。
(1)滑車上動、靜脈supratrochlear a.&v.:距正中線約2cm。滑車上動脈是眼動脈的終支之一,與滑車上神經伴行,繞額切跡至額部。
(2)眶上動、靜脈supraorbital a.&v.:距正中線約2.5
cm。眶上動脈系眼動脈的分支,和眶上神經伴行,在眼眶內於上瞼提肌和眶上壁之間前行,至眶上孔(切跡)處繞過眶上緣到達額部。上述兩組動脈和神經的伴行情況,常是滑車上動脈在滑車上神經的內側,眶上動脈在眶上神經的外側。
(3)顳淺動、靜脈superficial temporal
a.&v.:與耳顳神經伴行,穿出腮腺上緣,跨過顴弓到達顳區。顳淺動脈為頸外動脈的兩終支之一,起自下頜頸後方,在腮腺深面、耳顳神經前方上行,該動脈的搏動可在耳屏前方觸及。在顴弓上方約
2~3 cm 處顳淺動脈分為額支和頂支。額支較粗,外徑約 1.8 mm,通常與垂直線呈15~900
前傾角向前上方斜行,至眶外上角或額結節附近向上至顱頂,行程中向後上方發出 2~5 條額頂支,分布於顱頂,分布的面積約 99
cm2,這些分支中有一支以上的管徑超過1.0 cm2(82%)。頂支的外徑約1.7 mm,與垂直線約呈300
後傾角,向後上方至頂結節,分支分布於顱頂,分布面積約53
cm2。顳淺動脈位置恆定,管徑粗大,且具有較大的擴張性,是在頸內動脈系統缺血作顱內外動脈吻合時理想的供血動脈。 顳淺靜脈匯入下頜後靜脈。
(4)耳後動、靜脈posterior auricular
a.&v.:耳後動脈細小,在腮腺深面起自頸外動脈,沿二腹肌後腹上緣行向後上方,經耳廓後面上行,分布於耳廓外側面及其後上方皮膚。由於該動脈口徑細,不適合作顱內、外吻合術的供血動脈,但其與顳淺動脈及枕動脈之間吻合較多,是耳後區代蒂游離皮瓣的軸血管,也是全額瓣的補充血管。耳後靜脈匯入頸外靜脈。
(5)枕動、靜脈occipital
a.&v.:枕動脈粗大,起自頸外動脈,沿二腹肌後腹下緣向後行,經顳骨乳突的枕動脈溝至項部,最後於上項線處,在枕大神經的外側穿出斜方肌和深筋膜,分布於枕部皮膚。枕動脈的外徑>1.1
mm,體表投影在枕外隆凸下方2~3cm,距中線3~4 cm
處。由於枕動脈的位置恆定,主幹及分支的管徑均較粗大,在椎-基底動脈缺血時,常選用枕動脈與小腦下後動脈進行吻合。枕動脈與對側同名動脈、顳淺動脈和耳後動脈的吻合豐富,吻合點的外徑有60%以上為0.3~0.6
mm,故枕區頭皮也可作為游離皮瓣移植的供區。枕靜脈匯入頸外靜脈。枕大神經粗大,為第2 頸神經後支的皮支,在距枕外隆凸外側約2.5 cm
處穿斜方肌腱膜和深筋膜,然後和枕動脈伴行,走向顱頂,分布於頭後大部分皮膚。枕動脈在枕大神經外側,兩者並有一定的距離。
顱頂的血管皆自周圍部向顱頂呈輻射狀走行,所以開顱手術在此作皮瓣時,皮瓣的蒂應在下方,瓣蒂應是血管和神經干所在部位,以保證皮瓣的營養。而作一般頭皮切口則應呈放射狀,以免損傷血管神經主幹。顱頂的動脈有廣泛的吻合,不但左右兩側互相吻合,而且頸內動脈系統和頸外動脈系統也互相聯系,所以頭皮在發生大塊撕裂時也不易壞死。同理,頭皮因損傷而出血時,應作環形壓迫止血。
顱頂部的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在皮下形成靜脈網,。此外,頭部還存有導靜脈構成顱外靜脈與顱內硬腦膜靜脈竇之間的交通。導靜脈有:①頂導靜脈 parietal
emissary v.穿過顱頂中點後方矢狀線兩側的頂骨孔,連接顳淺靜脈與上矢狀竇;②乳突導靜脈 mastoid emissary
v.穿過乳突孔,連接耳後靜脈、枕靜脈與乙狀竇;③髁導靜脈condylar emissary
v.穿過髁管,連接枕下靜脈叢與竇匯;有時還由單一的枕導靜脈穿過枕外隆凸,連接枕靜脈與竇匯。導靜脈無瓣膜,靜脈血流方向一般是流向顱外,但在一定的情況下也可逆流入顱內,故顱內、外的感染可直接相互蔓延;頭皮微小的損傷,如不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有時可引起嚴重的顱內感染,例如靜脈竇血栓和腦膜炎。
2.顱頂部的神經 顱頂部的神經有十對,耳前有五對,耳後有五對,其中有一對運動神經和四對感覺神經。 (1)耳前組 1)滑車上神經supratrochlear
n.:為三叉神經第一支眼神經所發出的額神經的一條終支,在距中線2.0 mm 處經眶上緣上行,分布於近中線處的皮膚。 2)眶上神經supraorbital
n.:為額神經的另一終支,經眶上切跡到達前額和顱頂,直至人字縫處的皮膚,還發出小支支額竇。
滑車上神經和眶上神經都是眼神經的分支,所以三叉神經痛患者在眶上緣的內、中1/3 處有壓痛。 3)顴顳神經zygomaticotemporal
branch:細小,在眶內發自上頜神經的顴支,穿過顴骨額突後方的顳筋膜,分布於顳區前部的皮膚。 4)面神經顳支temporal branches of
facial n.:經腮腺的前上方走出,發出小支至額肌、耳上肌、耳前肌及眼輪匝肌上部,並有吻合支與三叉神經的顴顳神經相連。
5)耳顳神經auriculotemporal
n.:是三叉神經第三支下頜神經的分支,與顳下窩發出後,在腮腺上端穿出,緊靠耳廓前方上行,分布於耳廓上部、外耳道、鼓膜前部及顳區和頭側部的皮膚,可在耳輪腳前方進行局部阻滯麻醉。
(2)耳後組 1)耳後神經posterior auricular
n.:是面神經剛出莖乳孔後立即發出的小支,緊靠耳根後面彎曲上行,分布於枕肌、耳後肌及耳上肌的一部分。 2)耳大神經great auricular
n.:來自第2、3 精神景,分布耳廓後面、耳廓下份前後面和腮腺表麵皮膚。 3)枕小神經lesser occipital n.:來自第2、3
頸神經,屬頸叢的分支,分布於頸上部、耳廓後面及鄰近的顱頂皮膚。 4)枕大神經greater occipital
n.:粗大,為第二頸神經後支的皮支,在距枕外隆凸外側約2.5 cm
處穿斜方肌和深筋膜,分布於頭後部大部分皮膚。封閉枕大神經可於枕外隆凸下方一橫指處,向外側約2.5 cm 處進行。 5)第三枕神經third occipital
n.:細小,是第三頸神經後支的皮支,穿斜方肌,分布於項上部和枕外隆凸附近的皮膚。
顱頂的神經走行於淺筋膜內,彼此間相吻合,分布區互相重疊,故局麻阻滯一支神經常得不到滿意的效果,需要再多處注射麻醉葯,將神經阻滯的范圍擴大。同時要注意局麻時必須將麻醉葯注入淺筋膜內,由於皮下組織內有粗大的纖維束,所以注射時會感到阻力較大。如誤入腱膜下隙則達不到麻醉效果。
(四)顱蓋骨的結構特點及臨床意義 顱蓋骨在胚胎發育時期是膜內化骨,出生時尚未完全骨化,因此,在某些部位仍保留膜性結構,如前囟和後囟等處。
顱蓋各骨均屬扁骨。前方為額骨,後方為枕骨。在額、枕骨之間是左、右頂骨。兩側
前方小部分為蝶骨大翼;後方大部分為顳骨鱗部。發生顱內壓增高時,在小兒骨縫可稍分離。成人顱蓋各骨之間以鋸齒形的顱縫相接合,將顱骨牢固聯結成一個整體,隨著年齡增長,骨縫逐漸由內向外形成骨性癒合,因此,骨縫的癒合程度可以作為判斷年齡的一種指標。
顱蓋骨的厚度因性別、年齡、個體及部位而不同。成人平均厚度約為 5 mm,最厚的部位(枕外隆凸)可達10 mm,最薄處(顳區)僅為1~2
mm。由於顱蓋骨各部的厚度不一,故開顱鑽孔時應予注意。可術前通過X 線或CT 測量,了解其厚度。
顱頂骨呈圓頂狀,並有一定的彈性。受外力打擊時常集中於一點,成人骨折線多以受 力點為中心向四周放射。而小兒顱頂骨薄而柔軟,彈性較大,故外傷後常發生凹陷性骨折。
顱蓋骨分為外板、板障和內板三層。外板較厚,平均厚度為1~2 mm,對張力的耐受性較大,弧度較內板小。內板較薄,平均厚度約0.5
mm,質地亦較脆弱,故稱玻璃樣板。因此,外傷時外板可保持完整,而內板卻發生骨折。或外板線性骨折,內板呈粉碎性骨折。骨折片可刺傷顱內的血管、靜脈竇、腦膜和腦組織等而引起嚴重的並發症。
板障是內、外板之間的骨松質,含有骨髓,並有板障靜脈位於板障管內。板障管在X
線片上呈裂紋狀,有時可被誤認為骨折線,應注意鑒別。由於板障靜脈位於骨內,手術時不能結扎,常用骨蠟止血。板障靜脈通常可歸納為四組: ①額板障靜脈frontal
diploic vein 位於額部,於上矢狀竇相通,向外與眼上靜脈相通;②顳前板障靜脈anterior temporal diploic vein
與蝶竇相通,向外與顳肌的靜脈相通;③顳後板障靜脈posterior temporal diploic vein
在板障內由頂部向下至乳突部,與橫竇相通;④枕板障靜脈occipital diploic vein
位於枕部,與橫竇相通,向外與枕靜脈相通。板障靜脈除與顱內靜脈竇相通外,還與該部顱頂軟組織的靜脈相聯系,所以也是顱外感染向顱內蔓延的途徑。
思考題:1.簡述顱部的骨性標志意義及顱內重要結構的體表投影。 2.簡述顱頂層次的結構特點及分布於顱頂的血管和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