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常感謝!肛周圍炎症的有效治療方法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常見的是「肛周膿腫」的問題。
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內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並形成膿腫,稱為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其特點是自行破潰,或在手術切開引流後常形成肛瘺。是常見的肛管直腸疾病,也是肛管、直腸炎症病理過程的急性期,肛瘺是慢性期。常見的致病菌有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綠膿桿菌,偶有厭氧性細菌和結核桿菌,常是多種病菌混合感染。肛門周圍皮下膿腫最常見,多由肛腺感染經外括約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擴散而成。也可繼發於肛周皮膚感染、損傷、肛裂、內痔、葯物注射、骶尾骨髓炎等。
1)臨床表現
肛門周圍皮下膿腫最常見,多由肛腺感染經外括約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擴散而成。常位於肛門周圍皮下部,一般不大。主要症狀是肛周持續性劇疼,受壓或咳嗽時加重,行走不便,坐卧不安,全身感染症狀不顯。局部檢查:肛旁皮膚有明顯紅腫,伴硬結禾邾疼,可有波動感,必要時可行穿刺證實。如不及時切開,常自行破潰,形成低位肛瘺。感染也可向上穿透肛周筋膜,擴散至坐骨直腸窩,早期有時誤診為血栓性外痔,但後者邊界清楚,周圍皮膚無炎性反應。
2)一般檢查
1.盆膈肌下方膿腫可見肛門周圍或坐骨直腸窩處紅腫、變硬、甚至可觸及波動。而盆膈肌上方膿腫會陰外觀無異常。直腸指檢:坐骨直腸窩膿腫可觸及該區一側或兩側隆起,有觸疼及波動。若隆起、觸疼、波動感位於直腸壁則為括約肌間膿腫。若直腸上段腸壁外兩側有此征時為骨盆直腸間隙膿腫。而直腸後膿腫除直腸後方有此征外,尚有肛門尾骨之間壓疼。穿刺可抽得膿液。
2.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
3)治療措施
少數肛周膿腫用抗生素,熱水坐浴及局部理療等能夠消散,但多數須要手術治療,手術有兩種方式。
1.單純性膿腫的治療
可在截石位或側卧下,用局麻或腰麻,在膿腫部位做放射狀切口,放出膿液後,伸入食指探查膿腔大小,分開其間隔。必要時將切口邊緣皮膚切開少許,以利引流,最後用凡士林紗條放入膿腔做引流。
2.膿腔與肛瘺相通的膿腫
可在切開膿腫後,用探針仔細檢查內口,然後切開瘺管,適當切除皮膚和皮下組織,內口周圍組織也稍加切除,使引流通暢。如內口較深,瘺管通過肛管括約肌,可採用掛線療法。以上手術優點是膿腫一期治癒,不再形成肛瘺。但在急性炎症中,找內口有困難時,不應盲目尋找,以免炎症蔓延或形成假道,僅做切開排膿,待形成肛瘺後,再做肛瘺手術。二期手術優點是效果准確,治癒率高。
值得注意的是,文獻報告肛門周圍膿腫單純切開引流治療也有些不再復發,如Hanley(1978)報道35--40%無復發。Scoma(1974)34%無復發。Vasilevsky(1984)103例肛門直腸膿腫切開引流治療,隨訪1月至9年,括約肌間膿腫無復發,83例肛門周圍膿腫及9例坐骨直腸窩膿腫,11%發生復發膿腫,37%形成肛瘺。因此,一期手術不應作為常規手術,以免影響肛門功能。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採納為答案」。
2、直腸壁不規則增厚,局部見軟組織影形成,呈輕度強化,周圍脂肪間隙尚清,醫生看CT拍片說是直腸腫瘤,請
建議再行腸鏡下活檢,進一步明確診斷。
3、病歷診斷結果為降結腸粘膜慢性炎伴活動該怎麼治療?
這種情況的話,降結腸粘膜慢性炎,容易引起腹瀉,腹部疼痛的情況,一般適當的吃點抗炎類葯物進行調理,少吃辛辣上火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