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軟組織到底指的是什麼
軟組織是指人體的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滑膜囊,神經、血管等。這些組織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發生機能或結構的異常,稱軟組織損傷。分急性損傷,慢性損傷。急性損傷分扭傷、挫傷、拉傷。慢性損傷稱陳傷、勞損。臨床表現為疼痛、功能障礙、肌肉痙攣、關節僵硬,關節囊萎縮,肌肉萎縮,神經肌肉粘連,畸形等。軟組織損傷後可能出現的並發症有:血管舒縮功能紊亂引起的持久性局部發熱和腫脹、營養性紊亂引起的肌萎縮、韌帶鬆弛引起的關節不穩定、損傷性關節炎、關節周圍骨化、關節內游離體等。
2、手指和手掌的連接部分屬於軟組織嗎
1,那個硬的東西是軟組織增生了,這個沒有多大問題的,你放心吧。
2,建議你靜養一個星期在看看,別搞劇烈運動。但是應該適當的活動下。
3,可以搞點中葯,外敷加內服,對改善疼痛和促進軟組織癒合都有很好的效果,晚上的時候搞下熱敷,沒事的時候多按摩下痛處,加速那的血液循環,這些都是對你有幫助的,建議你試試,祝你早日恢復 。
3、什麼是軟組織
(一)皮膚 較厚,移動性小,有較豐富的毛囊和度脂腺。 (二)淺筋膜 緻密而厚,含有較多脂肪,有許多結締組織纖維束與深筋膜相連。項區上部淺筋膜特別堅韌,腰區的淺筋膜含脂肪較多。 (三)皮神經 來自脊神經後支。 1.項區來自頸神經後支,其中較粗大的皮支有枕大神經和第3枕神經。枕大神經:是第2頸神經後支的分支,在斜方肌起點上項線下方淺出,伴枕動脈分支上行,分布至枕部皮膚。 第3枕神經:是第3頸神經後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淺出,分布至項區上部皮膚。 2.胸背區和腰區來自胸、腰神經後支的分支。各支在棘突兩側淺出,上部分支幾乎呈水平位向外側行,下部分支斜向外下,分布至胸背區和腰區皮膚。第12胸神經後支的分 支可至臀區。第1~3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組成臂上度神經,行經腰區,穿胸腰筋膜淺出,越髂嵴分布至臀區上部。該神經在髂嵴上方淺出處比較集中,此部位在豎脊肌外側緣內、外側2cm范圍內。當腰部急劇扭轉時,上述部位神經易被拉傷,是導致腰腿痛的常見原因之一。 3.骶尾區來自骶、尾神經後支的分支,自髂後上棘至尾骨尖連線上的不同高度穿臀大肌起始部淺出,分布至骶尾區皮膚。其中第1~3骶神經後支的分支組成臀中皮神經。 (四)淺血管 項區的淺動脈主要來自枕動脈、頸淺動脈和肩胛背動脈等的分支。胸背區來自肋間後動脈、肩胛背動脈和胸背動脈等的分支。腰區來自腰動脈分支。骶尾部來自臀上、下動脈 等的分支。各動脈均有伴行靜脈。
4、手腕軟組織損傷怎麼辦
【手腕軟組織損傷怎麼辦】
手腕常見的軟組織損傷為腕背部腱鞘囊腫、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腕尺側副韌帶勞損、屈指肌腱炎等,多見於手工勞動者和家庭婦女。長時間的手工勞動造成肌腱之間、肌腱與腱鞘之間相互摩擦和韌帶牽拉過度,產生無菌性炎症。常用防治方法有:
1、急性期要停止手工勞動和減少家務活動,禁用冷水洗手,注意手腕部保暖,調理使用養生.骨活力。
2、按摩手法患者前臂放於旋前位,手背向上,醫者兩手握患者掌部,右手在橈側,左手在尺側,兩拇指平放於腕關節的背側,以拇指端按入腕關節背側間隙內。然後,手腕在拇指按壓下背伸至最大限度,隨即屈曲並左右各旋轉手腕3~5次。
【手腕軟組織損傷怎麼辦】
3、保健體操可採用叉指轉腕運動:兩腳分開站立,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指對叉輕扣,兩腕關節依次屈伸,再做腕關節旋轉運動,各50次左右,各動作的持續時間和幅度可隨患者症狀的改善而逐漸增加。也可採用兩手握木棒擰轉運動,約100次。亦可在日常生活中採用掌中滾球運動:站、坐位或行走間,一手或兩手握2~3個保健球,利用五指依次屈伸撥動小球。開始練習最好單手掌持兩個小球活動。本運動對腕指的肌群靈活性的鍛煉效果好。
5、手部按摩基本知識有哪些?
手部按摩是指以手按壓手部反射區(穴),以特定的手法來刺激該反射區(穴),達到調整內臟功能、促進機體血液循環、增強機體新陳代謝的目的,從而起到治療保健效果。
但要想獲得有效的治療保健效果,事先必須掌握一定的按摩技法和操作要領。而且。應把握好按摩的適應證與禁忌證,以便確保治療的安全性。
按摩手法推法手部按摩中常用的推法是指推法。
用拇指指端或指腹著力於手部一定的部位,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為直推法;如用雙手拇指從某線狀穴位的中點向兩側分推,稱為分推法;如用兩手拇指指端或螺紋面自某線狀穴兩端向中間推動合攏,為合推法,又稱「合法」、「和法」。
該技法適用於手部各線狀穴位。操作時,配合適量的按摩介質,手指著力部位要緊貼體表,用力要穩,速度要緩慢均勻。
按法按法是指用拇指的指端或螺紋面著力於手部穴位或病理反射區上,逐漸用力下按,由輕到重,使刺激充分到達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重、脹、走竄等感覺,持續數秒鍾,漸漸放鬆,如此反復操作。
按法適用於手部各穴,常和揉法結合使用。操作時,用力不要過猛,不要滑動,應持續用力。需要加強刺激時,可用雙手拇指重疊施術。對年老體弱或年齡較小的病人,施力大小要適宜。
點法點法指用拇指指端或屈指骨突部著力於手部穴位或病理反射區上,逐漸用力下按,由輕到重,使刺激充分到達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重、脹、走竄等感覺,持續數秒鍾,漸漸放鬆,如此反復操作。
點法適用於手部各穴,常與按法結合使用。點法較按法接觸面積小,力度強,刺激量大,對年老體弱或年齡較小的病人,施力大小要適宜。操作時,用力不要過猛,不要滑動,應持續用力。
叩汝用中指指端叩打手部穴位,稱為叩。
叩法適用於手部反射區較窄的部位。操作時,用力由輕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動作要快而短暫,垂直叩擊體表,速度均勻而有節奏感。
掐法掐法指將力量灌注於拇指端,用拇指指甲重掐穴位。
手部按摩中,掐法刺激最強,多用於急症、重症。掐前要取准穴位,為了避免刺破皮膚,可在重掐部位上覆蓋一層薄布,掐後可輕揉局部以緩解疼痛。
揉法手部按摩中多用指揉法。指揉法是用拇指螺紋面吸定於手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腕部放鬆,以肘部為支點,前臂作主動擺動,帶動腕和掌指作輕柔緩和的擺動。
指揉法多與按法結合使用,適用於手部各穴位。操作時,壓力要輕柔,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持續時間宜長些。
捻法用拇指、食指螺紋面夾持住一定部位,兩指相對做搓揉動作稱為捻法。
捻法主要用於手部各指指小關節,常與掐法、推法合用。操作時,動作要靈活、快速,用力不可呆滯。
搖法使手部指指關節、手腕部關節做被動均勻的環形搖轉動作稱為搖法。
搖法通常需要雙手配合,一手固定,一手操作。
搖法主要適用於手部指指及手腕部關節。操作中,動作要緩和,用力要穩,搖動方向及幅度要在生理許可范圍內進行,由小到大,切忌突然單向用力,以防止損傷關節。
拔伸法用兩手分另各執手部相應關節的一端,以相反方向作拉伸、牽引動作的方法稱為拔伸法。
拔伸法適用於手指指關節、掌指關節及腕關節與手部關節的局部病症。操作時,應沿關節連接縱軸線操作,兩手用力要.適度,不可強拉硬牽,也無法偏斜用力,動作應和諧持久,速度要均勻,以免損傷關節或韌帶。
摩法以手掌面或食指、中指、沒有名指螺紋面附著於手部一定部位,以腕關節為中心,連同掌指做節律性的環旋運動稱為摩法。
摩法適於手部相對開闊的部位。操作時,肘關節自然屈曲,腕部放鬆,指掌自然伸直,動作要緩和而協調,迅速而持久。
按摩工具在手部按摩實際操作過程中,倘若操作者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單純用手指按摩,手指很快就會疲勞、酸軟,達不到按摩力度,影響按摩療效。因此,最好配置一些按摩工具,最常見而又實用的按摩工具是按摩棒。
製作按摩棒時,宜選一長度、粗細合適的硬木棒,大頭直徑約1.5厘米,小頭直徑約0.5厘米,兩頭均磨成圓球形,用細砂紙打磨光滑即可使用。
倘若一時沒有合適的硬木棒,亦可選擇一頭光滑、大小合適的日常生活用品代替,如鋼筆、圓珠筆等,只要握持方便即可。
操作要點按摩過程中產生的刺激信息,經過一定的途徑,到達病變部位,從而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刺激信息的產生與作用於按摩部位的功有關,作功量不夠,信息量不多,則達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作功量過大,信息量過多,會造成穴位疲勞,反而導致穴位接受刺激信息的能力減弱,降低治療效果。所以,按摩要定時定量、有規律、有節奏地進行,不要沒有止境地反復按摩。
按摩時間進行手部按摩時,必須掌握好按摩的時間。因為,穴位的感受必須傳入大腦,並產生某種反應變化,才能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若一次按摩的時間過長,會導致信息傳入系統和信息整合調節系統的疲勞而降低療效。
通常而言,每區的按壓時間為1~2分鍾,但不是絕對不變的。每個反射區作用的時間,應因人、因反射區區別對待,要根據病情和病人體質等具體情況確定。
例如,慢性病、頑固性疾病,按摩時間宜長些;急性病、病因明確單一者,按摩時間可短些;對重點穴位區要重點按壓,時間要長些;對嚴重的心臟病患者,則時間應短些;按摩肝臟反射區時,必須在患者腎臟功能良好的情況下,才可以按摩較長時間,否則將不利於體內有毒物質的排泄。
每天按摩1~2次即可。若能長期堅持每天同一時間按摩,效果更好。通常徵候,10次為1個療程,療程之間可間隔數天,亦可連續進行下一療程。經過按摩使疾病基本痊癒後,應再堅持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減少復發。
按摩力度手部的按摩要有一定的力度,總的要求為持久、有力、均勻、柔和,力求深透。
持久是指手法能按要求持續運用一定時間;有力是指手法必須具有一定的力量,並根據不同徵候,不同部位而增減;均勻是指手法運用要有節奏性,不要時快時慢、時輕時重;柔和是指手法要輕而不浮,重而不滯,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蠻力,變換動作要自然。
按摩的力度,通常而言,年老體弱、關節較硬、肌膚嬌嫩的患兒、女性等用力要輕,形體壯實、年齡輕者及男性用力稍重。
但也要注意,少數人對疼痛特別敏感或耐受力特差。因此,要把可能發生的情況考慮到操作過程中,時刻注意患者的表情變化。倘若患者出現臉色蒼白或忍受不了的表情,應立即停止按摩。
按摩時,力度不應是同一的,即應大小不等。因為,手上穴位的感受傳入大腦後,有反應變化才會產生更好的效果。總是一個強度,大腦的敏感度會下降,會導致療效降低。
總之,手部按摩時,用力要先輕後重,逐漸增加力量和時間,一直增加到被按摩者能接受的最大限度為止。
按摩節奏按摩節奏就是指按壓反射區的頻率,應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通常而言,病人體質虛者,節奏要慢;實者,節奏要快。男性相對於女性節奏要快,老年人相對於青壯年節奏要慢。
按摩方向與順序按摩雙手的方向,要根據疾病性質的不同來決定。通常而言,順經絡氣血運行的按摩方向為補,逆經絡運行的按摩方向為瀉。或以向心按摩為補,離心按摩為瀉。但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和運用,而不是一成不變的。
按摩治療中,應根據病情先按摩主要穴位和反射區,再按摩配穴及次要穴位或反射區。腎、輸尿管、膀胱是人體主要的排泄器官,是重點按摩部位。無論治療,還是保健,通常在按摩的開始和結束時,都要按揉這幾個反射區。按摩的順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治療中應據具體情況靈活變通。
常用的按摩膏使用按摩膏可以保護施術者和受施者的手,起到潤滑的作用。而且,選擇適宜的葯膏還能增強治療效果。為了保持按摩的力度,每次不要塗得太多。常用的按摩膏有以下幾種:
按摩乳可用於所有情況。具有潤滑皮膚、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作用。
冬青膏以冬綠油(水楊酸甲酯)與凡士林按l:5混合調勻而成,有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適用於跌打損傷及陳舊性損傷和寒性痛證等。
滑石粉醫用滑石粉或市售爽身粉均可,具有潤滑、除濕等作用,適用於夏季按摩,尤其適用於嬰幼兒及皮膚嬌嫩者。
薄荷水將鮮薄荷葉放入適量沸水中,加蓋浸泡,待其自然冷卻後,去渣取汁即可使用。有祛暑除熱、清涼解表的功效,適用於夏季按摩及所有熱病。
麻油其他植物油代替也可。有和血補虛、祛風清熱等功效,適用於嬰幼兒及久病虛損或年老體弱者。
雞蛋清將雞蛋(鴨蛋、鵝蛋亦可)一端磕一小孔後,懸置於容器上,取滲出的蛋清使用。有消導積滯、除煩去熱等作用。適用於噯氣吐酸、煩躁失眠、所有熱病及久病後期。
另外,手部有皮膚病者,可選用針對性葯物。如2%咪康唑霜或聯苯苄唑霜(霉克)或克霉唑霜都可用於手部患有手癬者,2%尿素霜可用於手部皸裂者。
適應證與禁忌證每一種療法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手部按摩也不例外。
適應證手部反射區按摩保健法適應證廣泛,尤其是對一些痛證、功能性病變和運動、神經系統的頑症,更具意想不到的療效。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神經官能症和所有神經痛。
■慢性胃腸道疾病和小兒厭食、小兒消化不良等。
■所有變態反應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炎等。
■多種炎症,如上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氣管炎等。
總之,手部按摩對生理機能調節具有重要意義,對所有功能性疾病有明顯療效。對於器質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不應單獨使用,可將手部按摩作為輔助療法。
禁忌證手部按摩雖然治療范圍廣泛,療效好,沒有副作用,但仍有其局限性,對有些徵候是不宜使用的,臨證時要謹慎對待。
一某些外科疾病:如急性腹膜炎、腸穿孔、急性闌尾炎、骨折、關節脫位等。
■所有急性傳染病:如傷寒、霍亂、流腦、乙腦、肝炎、結核、梅毒、淋病、艾滋病等。
■急性中毒:如食物中毒、煤氣中毒、葯物中毒、酒精中毒、毒蛇咬傷、狂犬咬傷等。
■急性高熱徵候:如敗血症等。
■所有嚴重出血性疾病:如腦出血、胃出血、子宮出血、內臟出血等。
■某些嚴重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嚴重腎衰竭、心衰竭等。
■一婦女月經期及妊娠期。
■精神病患者發作期。
■一手部皮膚潰爛者。
上述情況,大多數表示病情危重,病勢急迫,瞬息萬變,因此無法貽誤搶救時機。而且,此時的患者身體較為虛弱,承受不了按摩的疼痛刺激,以免出現不良後果。
對上述禁忌證,應及時採用葯物、手術等綜合治療措施,待病情趨於穩定或緩解後,在病情的康復期間,再以手部按摩作為輔助手段進行調理性治療。
注意事項■治療前應清潔雙手,修剪指甲。
■按摩前休息片刻。
■浴後、暴飲飽餐後1小時內及過度疲勞之餘均不宜做手部按摩。
■治療中如出現一些反應,應及時處理。治療後半小時內,須飲溫開水300~500毫升以上,嚴重腎臟病及心力衰竭、浮腫患者,喝水不宜超過150毫升。
■治療腰部、頸部及所有關節、軟組織扭傷時,應邊施手法,邊囑患者活動。
■自我按摩者注意循序漸進,並嚴格遵守操作要求。
■嚴重徵候應以葯物和其他療法為主,手部按摩為輔。
■一手法要熟練,耐力要持久,施術要柔和,用力要深透。對不同體質者,應注意調整刺激的強度。
■一手部按摩要有毅力和恆心。